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指导方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指导方法论文范文1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为此更新数学教学思想、完善数学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正是改革数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一
对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首先是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1]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如数学全程渗透式(将学法指导渗透于制订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结、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之中)[2];建立数学学习常规(课堂常规———情境美,参与高,求卓越,求效率;课后常规———认真读书,整理笔记,深思熟虑,勇于质疑;作业常规———先复习,后作业,字迹清楚,表述规范,计算正确,填好《作业检测表》,重做错题)[3]等等。诚然,这对于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优化学习品质,采劝对症下药”的策略,开展对学习常规的指导,无疑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决不能忽视数学所特有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说,这才是数学学法指导之内核和要害。也就是说,数学学法指导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数学地思维、学会数学交流、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有鉴于此,笔者主要从“数学”、“数学学习”出发,来阐释数学学习方法,论述数学学法指导。
二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就是要考察数学的特点。关于数学的特点,虽仍有争议,但传统或者说比较科学的提法仍是3条: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1.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所以数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比如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模型随处可见,多种多样,名目繁多,但数学中的“三角形”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形式(概念),撇开了人们常见的各种三角形形状实物的诸多性质(如天然属性、物理性质等)。因此,学习数学首当其冲的是要学习抽象。而抽象又离不开概括,也离不开比较和分类,可以说比较、分类、概括是抽象的基础和前提。比如,要从已经过抽象得出的物体运动速度v=v0+at、产品的成本m=m0+at、金属加热引起的长度变化l=l0+at中再次抽象出一次函数f(x)=ax+b,显然要经过比较(它们的异同)和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根据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强调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的指导。
2.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有其严格的要求,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而是要经过逻辑推理(表现为证明或计算),方能得以承认。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通过测量的方法是不能确立的,唯有在欧氏几何体系中经过数学证明才能肯定其正确性(确定性)。在数学中,只有通过逻辑证明和符合逻辑的计算而得到的结论,才是可靠的。事实上,任何数学研究都离不开证明和计算,证明和计算是极其主要的数学活动,而通常所说的“数学思想方法往往是数学中证明和计算的方法。探求数学问题的解法也就是寻找相应的证明或计算的具体方法。从这一点上来说,证明或计算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组成部分,又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和表述形式”[4]。又由于证明和计算主要依靠的是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所以根据数学逻辑的严谨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重视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的指导。
3.由于任何客观对象都有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而从理论上说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可以应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领域,即可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但首先要提出问题,并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而且要建立数学模型,还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论证,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也就是说,数学之应用,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根据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建立和操作数学模型,以及进行检验和评价。
三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就是要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察,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和策略。关于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较新颖的观点是:“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或是将环境对象纳入其间(同化),或是因环境作用而引起原有结构的改变(顺应),于是形成新的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如此不断往复,直到达成相对的适应性平衡”[5]。通过对这一认识的分析和理解,就数学学法指导而言,可概括出以下3点:
1.行为结构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又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亦需注重外部行为结构形成的指导。由于这种外部行为主要包括外部实物操作和外部符号(主要是语言)活动,所以在数学学法指导中,一要重视学具的操作(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制作学具,操作学具);二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表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言语交流的机会,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认知结构同样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也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故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指导。所谓数学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因此,对于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指导,关键在于不断地提高所呈现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须注意如下几点:①加强数学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无论是新知识的引入和理解,还是巩固和应用,尤其是知识的复习和整理,都要从知识间的联系出发。②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和渗透。由于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因而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结构建立的基础。常见的数学思想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公理化思想、模型化思想等等。③注重数学方法的明晰教学。数学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建立数学知识结构的桥梁。常见的数学方法有:化归法、构造法、参数法、变换法、换元法、配方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3.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无论是通过同化,还是通过顺应来获得新知,必须是在一种学习机制的作用下方能实现。而这种学习机
制主要就是对学习新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即所谓的元学习。实质上,能否会学,关键就在于这种学习是否建立起来。于是,元学习的指导又成为数学方法指导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需要注意:①要传授程序性知识和情境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是对数学活动方式的概括,如遇到一个数学证明题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就是所谓的程序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即是对具体数学理论或技能的应用背景和条件的概括,如掌握换元法的具体步骤,获得换元技能,懂得在什么条件下应用换元法更有效,就是一种情境性知识。②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影响数学学习(数学认知)的各种因素。比如,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是文字的、字母的,还是图形的;学习任务是计算、证明,还是解决问题,等等。这些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方面的因素,都对数学学习产生影响。③要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比如,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路的产生过程、尝试探索过程和偏差纠正过程。④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明确其自身数学学习的特征。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代数,而认知几何较差;有的学生记忆力较强而理解力较弱;还有的学生口头表达不如书面表达等。⑤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如评价问题理解的正确性、学习计划的可行性、解题程序的简捷性、解题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如监控认知方向意识、认知过程意识和调节认知策略意识等等。
四
根据数学内容的性质,数学教学一般可分为概念教学、命题(主要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教学、例题教学、习题教学、总结与复习等5类。相应地,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亦需分别落实到这5类教学之中。这里仅就例题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认识。
1.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例题。如前所述,学习新知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从内容上讲,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基础,又包括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包括学习兴趣、认知意识,乃至学习态度等有关学习动力系统方面的准备。因此,无论是选配例题,还是安排例题,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要考虑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需求的原则(称之为动机原则)。在例题选配和安排中,可采取增、删、调的策略,力求既突出重点,又符合学生的学情。所谓增,即根据学生的认知缺陷增补铺垫性例题,或者为突破某个难点增加过渡性例题。所谓删,即根据学生情况,删去比较简单的例题或要求过高的难题。所谓调,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后面的例题调至前面先教,或者将前面的例题调到后面后教。
2.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精选例题。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莫过于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巩固知识;莫过于训练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数学观念。为发挥例题的这些基本作用,就要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配例题。具体的策略是:增、删、并。这里的增,即为突出某个知识点、某项数学技能、某种数学能力等重点内容而增补强化性例题,或者根据联系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补充性例题。这里的删,即指删去那些作用不大或者过时的例题。所谓并,即为突出某项内容把单元内前后的几个例题合并为一个例题,或者为突出知识间的联系打破单元界限而把不同内容的例题综合在一起。
3.根据解题的心理过程设计例题教学程序。按照波利亚的解题理论,一般把解题过程分为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等4个阶段。这是针对解题过程本身而言的。但就解题教学来说,还应当增加一个步骤,也是首要环节,即要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的需要。对于“进入问题情境”环节,要求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在承上启下中,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激起认知冲突。而对其余4个环节,教师的行为可按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中的要求去构思。一般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注意做到做好前3个环节,却容易忽视“回顾”环节。
严格说来,回顾环节对解题能力的提高,对例题教学目的的实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回顾环节来讲,除波利亚提出的几条以外,更为主要的是对解题方法的概括和反思,并使其能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之中。
指导方法论文范文2
自学能力是独立获取新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就是提高掌握知识的质量和速度。要较好地完成毕业论文,仅用已获取的知识往往是不够的,需要自学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新知识。课题组的做法是:导师给出毕业论文题目后,指出需要学生自学的内容,并根据学生实际,与学生一道共同制定自学的计划与方案,定期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便获取毕业论文所需的新知识。
2传授文献检索方法,培养文献检索能力
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文献的积累,只有对研究背景和现状有了足够的了解,才会产生出新的思想和想法,因此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尤为重要。本课题组的做法是:根据毕业论文和课题,导师告诉学生该研究方向需要检索哪些文献,它们主要来源于哪些刊物,并传授其检索方法,以此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能力。
3研读最新文献,确保问题新颖性
研读最新文献特别是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权威期刊文献,才能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课题组的做法是:导师将自己的最新文献以及与国内外同行交换获得的文献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及时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确保研究问题的新颖性。
4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提出猜想是创新的源泉。课题组的做法是:学生阅读文献后,让他们谈自己的感想,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注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
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因此,准确地理解、正确地使用数学语言是掌握好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数学思维,表述数学研究成果的必要条件。所以,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课题组的做法是:以小论文习作、数学建模竞赛为途径,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6结语
指导方法论文范文3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为此更新数学教学思想、完善数学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正是改革数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一
对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首先是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1]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如数学全程渗透式(将学法指导渗透于制订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结、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之中)[2];建立数学学习常规(课堂常规———情境美,参与高,求卓越,求效率;课后常规———认真读书,整理笔记,深思熟虑,勇于质疑;作业常规———先复习,后作业,字迹清楚,表述规范,计算正确,填好《作业检测表》,重做错题)[3]等等。诚然,这对于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优化学习品质,采劝对症下药”的策略,开展对学习常规的指导,无疑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决不能忽视数学所特有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说,这才是数学学法指导之内核和要害。也就是说,数学学法指导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数学地思维、学会数学交流、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有鉴于此,笔者主要从“数学”、“数学学习”出发,来阐释数学学习方法,论述数学学法指导。
二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就是要考察数学的特点。关于数学的特点,虽仍有争议,但传统或者说比较科学的提法仍是3条: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1.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所以数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比如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模型随处可见,多种多样,名目繁多,但数学中的“三角形”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形式(概念),撇开了人们常见的各种三角形形状实物的诸多性质(如天然属性、物理性质等)。因此,学习数学首当其冲的是要学习抽象。而抽象又离不开概括,也离不开比较和分类,可以说比较、分类、概括是抽象的基础和前提。比如,要从已经过抽象得出的物体运动速度v=v0+at、产品的成本m=m0+at、金属加热引起的长度变化l=l0+at中再次抽象出一次函数f(x)=ax+b,显然要经过比较(它们的异同)和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根据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强调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的指导。
2.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有其严格的要求,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而是要经过逻辑推理(表现为证明或计算),方能得以承认。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通过测量的方法是不能确立的,唯有在欧氏几何体系中经过数学证明才能肯定其正确性(确定性)。在数学中,只有通过逻辑证明和符合逻辑的计算而得到的结论,才是可靠的。事实上,任何数学研究都离不开证明和计算,证明和计算是极其主要的数学活动,而通常所说的“数学思想方法往往是数学中证明和计算的方法。探求数学问题的解法也就是寻找相应的证明或计算的具体方法。从这一点上来说,证明或计算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组成部分,又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和表述形式”[4]。又由于证明和计算主要依靠的是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所以根据数学逻辑的严谨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重视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的指导。
3.由于任何客观对象都有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而从理论上说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可以应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领域,即可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但首先要提出问题,并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而且要建立数学模型,还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论证,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也就是说,数学之应用,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根据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建立和操作数学模型,以及进行检验和评价。
三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就是要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察,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和策略。关于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较新颖的观点是:“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或是将环境对象纳入其间(同化),或是因环境作用而引起原有结构的改变(顺应),于是形成新的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如此不断往复,直到达成相对的适应性平衡”[5]。通过对这一认识的分析和理解,就数学学法指导而言,可概括出以下3点:
1.行为结构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又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亦需注重外部行为结构形成的指导。由于这种外部行为主要包括外部实物操作和外部符号(主要是语言)活动,所以在数学学法指导中,一要重视学具的操作(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制作学具,操作学具);二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表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言语交流的机会,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认知结构同样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也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故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指导。所谓数学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因此,对于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指导,关键在于不断地提高所呈现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须注意如下几点:①加强数学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无论是新知识的引入和理解,还是巩固和应用,尤其是知识的复习和整理,都要从知识间的联系出发。②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和渗透。由于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因而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结构建立的基础。常见的数学思想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公理化思想、模型化思想等等。③注重数学方法的明晰教学。数学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建立数学知识结构的桥梁。常见的数学方法有:化归法、构造法、参数法、变换法、换元法、配方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3.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无论是通过同化,还是通过顺应来获得新知,必须是在一种学习机制的作用下方能实现。而这种学习机
制主要就是对学习新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即所谓的元学习。实质上,能否会学,关键就在于这种学习是否建立起来。于是,元学习的指导又成为数学方法指导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需要注意:①要传授程序性知识和情境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是对数学活动方式的概括,如遇到一个数学证明题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就是所谓的程序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即是对具体数学理论或技能的应用背景和条件的概括,如掌握换元法的具体步骤,获得换元技能,懂得在什么条件下应用换元法更有效,就是一种情境性知识。②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影响数学学习(数学认知)的各种因素。比如,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是文字的、字母的,还是图形的;学习任务是计算、证明,还是解决问题,等等。这些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方面的因素,都对数学学习产生影响。③要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比如,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路的产生过程、尝试探索过程和偏差纠正过程。④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明确其自身数学学习的特征。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代数,而认知几何较差;有的学生记忆力较强而理解力较弱;还有的学生口头表达不如书面表达等。⑤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如评价问题理解的正确性、学习计划的可行性、解题程序的简捷性、解题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如监控认知方向意识、认知过程意识和调节认知策略意识等等。
四
根据数学内容的性质,数学教学一般可分为概念教学、命题(主要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教学、例题教学、习题教学、总结与复习等5类。相应地,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亦需分别落实到这5类教学之中。这里仅就例题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认识。
1.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例题。如前所述,学习新知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从内容上讲,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基础,又包括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包括学习兴趣、认知意识,乃至学习态度等有关学习动力系统方面的准备。因此,无论是选配例题,还是安排例题,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要考虑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需求的原则(称之为动机原则)。在例题选配和安排中,可采取增、删、调的策略,力求既突出重点,又符合学生的学情。所谓增,即根据学生的认知缺陷增补铺垫性例题,或者为突破某个难点增加过渡性例题。所谓删,即根据学生情况,删去比较简单的例题或要求过高的难题。所谓调,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后面的例题调至前面先教,或者将前面的例题调到后面后教。
2.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精选例题。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莫过于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巩固知识;莫过于训练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数学观念。为发挥例题的这些基本作用,就要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配例题。具体的策略是:增、删、并。这里的增,即为突出某个知识点、某项数学技能、某种数学能力等重点内容而增补强化性例题,或者根据联系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补充性例题。这里的删,即指删去那些作用不大或者过时的例题。所谓并,即为突出某项内容把单元内前后的几个例题合并为一个例题,或者为突出知识间的联系打破单元界限而把不同内容的例题综合在一起。
3.根据解题的心理过程设计例题教学程序。按照波利亚的解题理论,一般把解题过程分为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等4个阶段。这是针对解题过程本身而言的。但就解题教学来说,还应当增加一个步骤,也是首要环节,即要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的需要。对于“进入问题情境”环节,要求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在承上启下中,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激起认知冲突。而对其余4个环节,教师的行为可按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中的要求去构思。一般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注意做到做好前3个环节,却容易忽视“回顾”环节。
严格说来,回顾环节对解题能力的提高,对例题教学目的的实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回顾环节来讲,除波利亚提出的几条以外,更为主要的是对解题方法的概括和反思,并使其能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之中。
指导方法论文范文4
[关键词] 本科生;唐诗;论文;选题;写作
近些年来,全国多数高校积极开展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综合性高校纷纷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理工科还有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以期在相当学历和职称教师的指导下,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如何检验学生的项目实施情况,各学校的要求大同小异,总体来说,在相关学术期刊则是各高校共用的重要的指标。
如何提高中文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具有科研潜力的本科生撰写学术论文并发表出去,就成为本专业教师们思考的问题。
本文拟结合自身的体会,针对指导本科生进行唐诗研究论文的写作,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促进这项教育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也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绵薄之力。
一、指导学生细读唐人的诗歌
从中华书局编辑部编的《全唐诗》来看,唐诗数量有5万余首,要想在大学期间全部读完恐怕不切实际。但是,选择经典诗人的经典诗作,范围缩得小一些,指导学生精读、细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却是完全可行的。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从李白、杜甫、王维、岑参、王昌龄、高适、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著名诗人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诗人;其次,找到该诗人的作品集,先从总体上阅读一遍,以保证对该诗人的诗歌风貌有整体的感观;再次,如果该诗人的诗歌数量较多,则从中选择几十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指导学生细细研读,不仅要详细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每个典故的来源和意涵,还要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导学生欣赏这些诗歌,从审美的层次上体悟唐诗的魅力。
以杜甫的诗歌为例,我们让学生从图书馆借到《全唐诗》,从中查看有关杜甫的诗歌,从整体上了解杜甫的创作情况。为了解决杜甫诗歌中字词和用典的问题,我们推荐学生读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要求他们看着注释,先把诗歌的意思弄懂。然后选择了杜甫的《望岳》《饮中八仙歌》《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九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月夜》《春望》《羌村三首》《北征》《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月夜忆舍弟》《蜀相》《春夜喜雨》《绝句漫兴九首》《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客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戏为六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旅夜书怀》《秋兴八首》《阁夜》《登高》《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江南逢李龟年》等五十余首杜诗名作,细细研读,以求了然于心、深入理解。在阅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作阅读笔记,写读诗心得和鉴赏文字。
二、要求学生在熟读唐诗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古人云:“读书贵有疑。”《论语・为政》篇也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都是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做完第一步的工作之后,或者在读诗的同时,就要启发学生思考,从个体的阅读体验出发,多问个为什么,从而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
仍然以杜诗为例。在宋朝时就有“千家注杜”的说法,后世研读、学习、评注杜诗者更是不计其数,可见人们对于杜诗的喜爱。我们说的杜诗是“诗史”,杜甫诗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忧民之心,杜诗艺术成就极高,所以人们喜欢杜诗。但是,除了这些因素,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众多的读者,让他们对杜诗情有独钟、手不释卷?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也是一个不起眼的问题,但其内在的因素恐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例如同是写雨,《春夜喜雨》是“好雨知时节”,不只是杜甫满心欢喜,我们读来也觉得欢快;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却令人唏嘘感叹,心生悲凉。细细推究,应该是杜甫与我们形成了一种心理同构,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心理对环境也会产生投射的原理,而人们都有相同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诗文中的这种情感体验会散播、感染和影响读者,从而让读者也跟着作者一起欢笑或者哭泣。
当然,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分析和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在杜甫的诗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颜色词?杜甫为什么喜欢用“红”“白”“黄”“绿”“蓝”“黑”“青”等词?在这些词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哪一个?李白的诗用了多少颜色词?他们二人用这些颜色词有何不同?这与当时的绘画有无关联?他们二人又与王维在诗中用这些颜色词有何不同?有了问题,才能激起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才能引导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
三、指导学生认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对于本科生来说,学会怎样查阅文献资料,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高校图书馆中除了馆藏纸质图书之外,还购买了大量的电子数据库资源。这些电子数据库资源,比纸质书更容易获得,阅读也更加方便和快捷。据我们调研的情况,本科生平时多用手机或电脑百度搜索,使用中国知网(CNKI)获取相关资料主要集中在大四,其余三年则极少使用。对于读秀、超星、万方、中国基本古籍库、国学宝典等大型数据库,则近乎一无所知。获取知识和资料的途径相对单一,不利于学术的发展和创新。因此,教师必须专门对此进行讲解和指导,让他们在阅读产生疑问之后多方查找和阅读,以全面了解别人研究的情况,同时采用更好的方法和途径解决自己的问题。
对于唐诗的研究,也是如此。《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2]我们首先要指导学生全面阅读诗人的传记资料,以了解这个他所处的时代、家世、人生经历、教育背景、所处的社会阶层和地位、所受思想的影响、个人禀赋气质等方面。例如,要想研究杜甫,必须阅读《旧唐书・文苑传》和《新唐书・杜甫传》。其次,还要阅读诗人同时代的人为其所作的《行状》《神道碑》《墓志铭》《祭文》等资料,如韩愈为柳宗元所作的《柳子厚墓志铭》,李商隐为李贺所作的《李贺小传》等,都是了解某一诗人的重要材料。第三,要阅读后世学者为其所编的《年谱》,以便更详细地了解该作家在某一阶段或某些年的经历,以及作品的系年情况。第四,要阅读今人所著的《评传》或对其生平进行研究的专著、论文等,以求更加全面地了解其人。通过这些材料,我们就可以对诗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以诗人的性格禀赋为例,李白洒脱不羁,杜甫则“奉儒守官”,二人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在诗歌中,就明显地体现出清新奔逸与沉郁顿挫的不同。
四、指导学生写作、修改论文
唐诗研究的小论文写作当然主要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但是,由于他们并未写过学术论文,所以必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在写作之前,可以指导他们列出写作提纲和参考资料,甚至要求他们提交一份较为详细的写作计划。针对他们写作计划中的问题,告诉他们应该补充哪些文献资料,论文的小标题如何设置,结构如何安排,观点如何提炼,等等。
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要适时询问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及时地予以指导和帮助,从而使他们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论文的写作。
论文初稿写完之后,教师应认真地审读一遍,最好是面批,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让学生知道哪个地方存在问题,为什么要修改,应该怎样修改。根据我们的经验,学生初学写论文,最常见的是材料问题,有的引用材料过长,有的材料放置不当,有的材料重复使用,教师在面批时应一一指出,让学生逐步学会该如何运用材料。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这些学生就大体上知道该怎样读书、思考和写作,并能写出总体上符合学术规范的小论文。
参考文献:
[1][春秋]孔丘著,杨伯峻、杨逢彬译注.论语译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9:16.
[2][战国]孟轲著,杨伯峻、杨逢彬译注.孟子译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9:204.
指导方法论文范文5
[关键词]精神文明 容止格言 矿建企业
中煤第一建设公司特殊凿井处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冻结施工单位,常年在全国各地流动施工,工期短,流动性大,职工之间即有地域的差别,也有行业的和民族及个人素养的差别。不同人群的相互掺杂使职工队伍沾染上了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习气,影响了企业的社会形象,成为影响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障碍。如何有效提高职工队伍的文明素质水平,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作者从2006年7月份开始,历时一年多,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职工队伍现状的基础上,提炼并倡导本处的职工容止格言,以加强职工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此措施从开始酝酿、提炼、倡导到现在已实施满一年的时间,使职工精神风貌有了显著改观,有力的扭转了社会对矿建企业职工的不良印象。
一、调查提炼容止格言的原则与步骤
容止格言具有凝练、简洁、便于记忆传颂等特点,具有磨练意志、增进修养、改进作风、激励向上的作用。因此,在提炼职工“容止格言”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1.必须考虑企业职工队伍的整体性特点。
2.必须体现出当代职工的精神风貌。
3.必须体现“勇争第一”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4.既要具有雅而不俗、众而不偏的特点,又要体现公认的行为和道德准则。
5.必须与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推动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
在以上原则指导下,我们在提炼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1.调查阶段。首先对全处职工的籍贯、民族以及文化素质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无论是否处于同一文化层次,职工的音容举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文明素质也不尽相同。这种差别,往往被人们视为生活、工作与社会交往中的小节,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影响了职工队伍的整体形象和企业社会地位的提高。从职工的来源看,90%以上的职工均来自北方地区,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活习惯和社交礼仪。从职工队伍的民族结构看,绝大多数为汉族职工,极少数的满、蒙、仫佬等民族职工的生活习惯、礼仪习俗与汉民族的职工已无太大的差别。上述调查结果为我们提炼“容止格言”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2.初拟阶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处党委成立了多科室参加的提炼倡导职工容止格言工作小组,由党委书记亲任组长,按照仪容、言谈、性情、举止四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提炼起草。经过近一个月的工作,工作小组提出了一个“三必、两勿”的讨论稿,即:“容必正、着必整、言必行;性勿躁、气勿娇”。然后将讨论稿发至有关部门和职工群众中征求意见。
3.成稿阶段。讨论稿在职工群众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过程中收到了一些修改意见,包括:容止格言不仅应包括人的仪容、性情、言谈、举止,也应包括人的功过观念,并应体现“勇争第一”的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于是,工作小组再次进行了认真的归纳、分析,挖掘提炼,最终形成了“五必、五勿”的职工容止格言,即:容必正、仪必恭、着必整、量必宏、言必行;性勿躁、气勿娇、情勿韬、功勿傲、过勿绍。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传颂,工作小组对“五必、五勿”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释义。即:
容必正:音容和悦,正直无私,理想远大。
仪必恭:仪态端庄,谦虚恭敬,礼貌待人;
着必整:衣着整洁,讲究卫生,注意形象;
量必宏:心胸开阔,责己容人,团结和谐;
言必行:语言文明,言而必行,行而有果;
性勿躁:性情沉稳不浮躁,处事不惊善谋断;
气勿娇:落落大方不娇柔,从从容容不造作;
情勿韬:坦诚相见交朋友,光明正大处人生;
功勿傲:居功不傲再奋进,勇争第一立新功;
过勿绍:明辨是非知荣辱,知错必改正自身。
二、倡导与推广容止格言的具体方案探讨
倡导和推广职工容止格言,不是在职工中针对某一项工作制定的规章制度,也不是对职工言行的强制性规范,它主要靠舆论力量的支持发挥作用。因此,需要重点在宣传、引导、烘托气氛等方面进行大量工作。
1.营造氛围。通过自办报纸《特凿通讯》、网络、宣传栏、标语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倡导容止格言对提高职工素质、提升企业形象的重大意义,并将容止格言制作成宣传画,在机关各办公室,项目部,职工宿舍等广泛张贴,烘托出浓厚的氛围。为了使容止格言及其释义为全处职工所掌握,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根据全处职工的文化和修养层次,将宣传和推行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重点宣传对象为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文化水平和修养水平较高,因此,我们将容止格言“五必、五勿”的本语及其释义宣传单一并发放其手中,让大家记其文,明其意,发挥带动职工的作用。第二步宣传对象主要是一线职工,这部分人员相对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较低,是宣传和倡导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们在宣传时避免了急于求成的做法,主要采用辅导讲解等形式向他们灌输本语,讲解释义,辅以宣传画培养了大家兴趣,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传扬了“五必、五勿”的主旨精神。
2.机关带头。首先从处机关管理人员衣着抓起,机关工作人员无论是在机关上班,还是出差在外,都穿戴为统一制作的西式工作装,佩戴统一的领带,并在处机关开展了创建流动文明科室活动,将文明用语及“容止格言”所倡导的内容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从而推动了处机关文明之风的兴起。
3.发动基层。通过积极发动各项目部开展了文明宿舍竞赛、文明用语竞猜、礼仪举止示范等活动,有效地带动了职工传颂“容止格言”的积极性。为辅助促进整个倡导容止格言活动的开展,我处还为全处一线职工统一配备了工作装、被褥等,并为各项目部配备了洗衣机,免费为职工洗涤衣物,保证一线职工能经常穿戴上整洁的服装,既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又收到了提升形象的良好效果。
三、效果反馈
倡导容止格言,符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对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受到职工群众的普遍欢迎。我处在职工中倡导“五必、五勿”的容止格言,措施得当,主要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明显效果:
1.多数职工不仅能背诵“五必、五勿”的本语,而且能对其释义做出较准确解释,并能自觉贯彻施行,展示了较好的企业形象。
2.职工群众的修养水平逐步提高,着装、仪表、性情等得到较大的改观。讲脏话、穿着邋遢、酗酒现象等不良现象日益减少,团队协作精神日趋增强,功过荣辱观进一步端正,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职工队伍中呈现出健康向上的新气象,促进了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3.“勇争第一”的企业精神进一步得到发扬。在“功勿傲,过勿绍”格言的影响下,广大职工自觉发扬“勇争第一”的企业精神,“居功不傲再奋进,勇争第一立新功”,促进了施工生产再上水平。地勘二项目部在安徽朱集矿注浆孔施工中,创出1048米的全国最高纪录。冻安三项目部在内蒙古黄岗梁矿施工中,20余名职工,仅用了两天时间便清除了3万多立方的积雪,为正式开机运转创造了条件。在容止格言的推动下,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使我企总产值、利润连年攀升,分别比倡导容止格言前的2006年有了显著提升,施工区域由原来的华北地区扩展到华东、东北、西北等广大区域,企业的社会声誉也日益扩大。
参考文献:
[1]晁林.试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J].经营管理者,2008,(11) .
[2]贺新民,杨爱玲,申矿生.新时期国有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J].现代企业,2006,(09).
指导方法论文范文6
【关键词】:研究方法;硕士论文;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首要问题,贯穿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它上与认识论、方法论相连,下与理论性质、研究问题紧密相关,是保证研究成果科学性的前提和保障。一、学位论文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学位申请者根据学位授予要求而撰写的研究论文。它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也就是正确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研究事实所不可缺少的理论原则、程序、手段、方式和技巧。是保证观察可靠、判断、推理得以正确形成的原则、程序、手段、方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秦宗熙和穆怀中、谢圣明认为社会研究方法的体系由三个不同层次构成,即一般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
首先,一般方法包括哲学方法论、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以及逻辑方法论。其次,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个案法、访问法、问卷法、观察法、实验法、抽样法、社会测量法、典型法等。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最后,研究程序包括四个阶段即选题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论文写作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采取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问卷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是一个硕士研究生写作水平的展现,而方法的运用则体现了作者研究过程中方法原则程序是否科学合理,这也就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分析得出思政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以传统的理论思辨研究方法为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意识,缺少相应的实证与量化分析
(一)研究方法自陈状况分析
在抽样的华东师范大学2014、2015年30篇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分析发现,从整体上而言,有90.1%的学位论文明确交代论文研究方法。能清晰单列“研究方法”部分并作“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学位论文的比例比较大,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论文的研究方法意识在已经比较高,研究的科学性从总体而言呈比较好的状态。当然,如果把自陈水平为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论文判为“合格”的话,那么合格的比例仅仅有37%。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别及其运用情况
总体分析后发现,理论学科硕士学位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理论思辨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在3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以文献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占60%,排名第一;以思辨抽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硕士论26%,排名第二;比较研究法为主占23%;其余还包括历史研究法、跨学科研究、调查研究等等占有一定比例。此外,100%的硕士论文的是融合两种方法以上的综合方法,融合的方式较为多样。
从以上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依然以经验研究和思辨研究等传统研究方法为主。文献研究法、思辨抽象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传统研究方法备受青睐,其中文献研究法的使用率100%。新的实证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访谈法等开始进入理论学科领域,使得研究方法更为丰富和多样化。
三、结论
(一)优点。通过分析30篇抽样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写作中方法意识逐渐增强,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分析发现过去单一的研究方法有所下降,对研究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学科层面方法论和原则层面方法论急剧增加,这表明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出现了多元化趋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研究方法论趋向多元化意味着研究者对研究方法论认识更加深人,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同时,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种类多样性,尽管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的整体运用中占比例不大,但从调查结果可以说明研究生们已经意识到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定量与实证研究分析更能确定的各影响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研究技术的这一层次是研究方法结构体系中与研究成果联系最为密切的层面。一定的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式最终必然要通过具体方法与技术才能展现出来。
(二)存在的不足。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出,虽然在毕业论文中很多人都陈述;了研究方法,但是研究方法陈述不够明确,甚至对研究方法本身并不是非常清楚,部分论文对研究方法敷衍了事,有的研究生将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研究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当作研究方法。事实上,从哲学和科学方法的角度看,实证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都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一种指导思想,是方法论。如实证研究与之对应的有实验法、调查法等。
定性与思辩研究多,定量与实证研究少。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在研究科学性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定量和实证研究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而言,定量和实证研究还是很少。通过案例、实验、非实验、实地研究,用事实情况及真实数据更能有力地证实研究者的观点的文章少。调查数据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中以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这些以叙事性的定性研究为主导,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较多,说明定性研究仍是主要研究方法。虽然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对研究的科学性的重视,定量与实证的方法逐步受到重视,但比较而言,运用的仍然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最常用的定量与实证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差异检验及显著性分析等定量方法在论文中少有出现。
综合上述分析,在培养学生论文写作方法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方法意识,培养学生方法自觉,注重开设方法论课程的质量,提高研究质量,重视定量与实证研究,优化定性与思辨研究的结构,规范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研究意识,促进思想政教育学科理论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浩森、潘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实证研究--以合肥工业大学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J], 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2] 袁方、王汉生.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