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体育课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课教学案例范文1
一、对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认识
结合新课标理念和“二期课改”精神,我们认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多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感受;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自主空间,提倡“玩中学、玩中练”;让小学体育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在师生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是一种在户外进行的教学双边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达到思维与活动紧密结合,体育知识和技能紧密相连。其次小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各不相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第三要根据新课程精神和教材特点组织教学。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技艺在师生教学互动中生长
1、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教师要利用生动亲切的语言渲染课堂环境,“蹲下身”和学生在“同一个高度上”活动,逐步将自己融入孩子们中间,像一个和平使者用智慧传递知识技能,用爱心连接学生之间的情谊。
那是二年级的一节体育课,教学内容是立定跳远和接力跑游戏。做完准备活动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自由分散开地练习立定跳远。突然,一名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张运他一次也不跳,还故意用小石子砸我们。”我问:“他为什么要砸你呢?”但我定神一想,这个张运是个很淘气的同学。“他还打了我一拳呢!”嘴快蔡明大声说,语气有些愤怒。当我带着怒气走向张运的时候,却看到他那若无其事的样子,真想好好批评他一顿!但我克制了,心想:以前曾批评过他,但却不管用,为何不改变一下教育方法呢。我灵机一动,想先听听他的心理话。于是我走到他身边,抚摸着他的头,温和地对他说:“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练习,你看他们练得多认真、多欢快啊!你怎么能用石子砸人呢?”“我不想跳,我跳不好……谁叫他们嘲笑我呢!”说话间表露出一副无所谓的神情,说完转身过去,背对着我。我愣了一下,问:“那你体育课想活动什么项目呢?”“想跑步,我50米比他们快!”“跑步?行啊,一会儿就有接力跑啊!”我说,“我要和他们单独PK”他说。他是想单独挑战其他小朋友,那就给你个机会吧,我说:“好!你去准备吧,一会我给你个机会!”接力跑前我专门安排了这次挑战赛,结果,张运真的跑得比其他同伴快。下课时,他乐滋滋的,我抓住时机与他谈了心。后来,张运同学还真成了我的小助手呢。
你给孩子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敞开胸怀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他们,他们会逐步接纳你,更加尊重你。这样的例子发生了几次,我总是把握时机,与孩子们走近,与他们成为朋友。
2、玩耍,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为了让孩子喜欢体育课我以“游戏”为“家常饭”,以“竞赛”为“家常菜”,力图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乐。
记得那是我从中学转到小学上的第一节课,教材是立定跳远,我采用较为“程式”的方法进行技能教学,结果学生练得垂头丧气。课后我经过与同事交流,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调整,第二堂课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样是立定跳远课,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今天想不想做游戏?”同学们急切地回答:“想!”。“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叫做‘剪刀,石头,布’。我接着说:“游戏的方法是这样的:各人自己找朋友,两个同学一组,先设置好起点,然后通过猜拳‘剪刀,石头,布’来决定胜负,赢的一方双脚蹬地向前跳一次,输的一方原地双脚向上跳一次。每五次为一组,最后看哪人离起点远,距离者胜,距离最远的将赢得全班总冠军。大家一听游戏中还要比赛,一个个跃跃欲试。一会儿各自找到了朋友,学伴间玩得既紧张又活泼。一会儿找同学测量,一会儿找老师评判。15分钟的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大家练得满头大汗。这时我再评价同学的跳跃动作,请做得规范和跳得远的同学出来示范的讲评……通过这一竞争性的游戏,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课后,我最深的感受是:学生看似玩,实际上做的是双脚用力蹬的立定跳远动作;形式的变换,让他们在欢快中达成了教学目标。对于孩子们,这种教学方法远比教师不断地讲解、示范,学生排着队不停地轮流练习要强得多。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我能感受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
这次教学启发了我,后来我通过合理的创编、科学的安排,推出一些游戏性、竞争性强的学习内容,采用“新、奇、活”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玩,在玩中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在玩中逐渐养成自主意识、纪律观念和组织能力。
例如:球类教材是低年级重学内容,既是发展学生技能、技巧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力量、灵敏、协调等体能的重要手段。如果按常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孩子们虽能掌握部分技术动作,但学练的积极性并不高;如果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孩子们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我通过查阅资料和自我创编,我把小篮球的运、传、投编成两人或集体练习的游戏,并制订简单的规则,以比赛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练技能。
3、自主,教学互动的发生点
给孩子们空间自主选择内容,是体现课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师生互动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其一是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低年级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师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学习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是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 间。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就如有的学生很想成为运动员,就大胆邀请老师参与他的活动,通过表现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想当小老师,就组织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来练习,培养了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花样,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劲别提有多得意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孩子。
下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二年级的体育课,原本的教学计划是前滚翻和迎面接力游戏。在上完了前滚翻练习后,我就准备组织迎面接力跑游戏,却发现由于几个学生病事假,各组人数不均等;加之迎面接力已练过几次,如果还是按原来的分组赛跑,胜负已了如指掌。我想了想,说:“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有能力、也肯动脑筋,本课还有15分钟时间,我想让你们自由支配,但有个主题,那就是快速跑;还有个要求就是要玩出花样,并注意安全!”同时又说:“有什么要老师帮忙的尽管找我。”这样一说,全班同学一下乐开了花,纷纷按照他们自己商量好的活动方案活动起来。不一会儿,几个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们想赛跑,你来给当裁判,好不好?”我马上答应了。别看他们人小,比赛起来可不含糊,跑起来还真像个小运动员,有一股拼劲呢!得了第一名的同学对我说:“老师,我跑得快,我想参加学校田径队,你看我可以吗?”“当然可以了,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有拼劲,我想将来一定能成为出色的运动员。”其他几个同学也说:“我们也要参加田径队。”看着孩子们天真又向往的表情,我真开心!再回头看看其他孩子,一帮帮、一群群练着自己喜欢的项目,一个个都特别带劲。下课前5分钟,我引导他们对游戏活动进行了总结,个说得头头是道。
原来的教学预设被打破了,临时生成的主意却得到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同学们练得有组织、有方法;有的学生想成为运动员;还有的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
4、期待,教学成效的增长点
体育与其他科目一样,学生存在先天体质、能力和心理上的差异,要清楚地认识到体育“后进生”才是最需要体育和多参与锻炼的人。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来弥补或消除“后进生”的缺陷。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简化要求,使其在初步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树立信心。特别要提出的是,对个别因为身体因素不能达标的学生,可以选项测试,防止发生因测试不合格而对体育课产生心理阴影,久而久之他们会远离体育活动与课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稍有进步时,当学生顺利完成某一动作时,一颗为学生着想的心,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总能让其体验到进步的愉悦和成功的乐趣,倍感自信,激情满怀。
例如:在上跳高课时,一个叫李玉琴的女生由于害怕总不敢跳,反复说教仍然畏缩不前。我就请来班上个头最矮的女生张小文,讲明让她做陪练的道理,让小文来做陪练,把横竿换成了橡皮筋,并将橡皮筋下降到李玉琴能跳过的高度让她试跳。当她第一次跳过橡皮筋时,我立即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鼓励她继续努力。这时李玉琴脸上的表情明显由恐惧变为惊喜,又跳过一次后逐步身体放松了下来,跳高动作也逐渐成型。这时候我一边鼓励她一边升高橡皮筋的高度。经过一次次练习,张小文逐步被“淘汰”了,而李玉琴兴致却越跳越高,第二课堂课时主动向我提出要将橡皮筋换成竹竿。就这样,李玉琴在我和同学不断的鼓励中,在不断的练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越跳越勇、越跳越高。最后,她成了全班过竿动作最漂亮孩子。
体验成功尤如征服高山奇险,能给孩子们带来冲动和动力;而不断地体验进步或成功,就会使孩子们不断朝着新的目标迈进,尤其是集体竞赛性活动,尤其能体现这一点。
5、开发,教学素材的生长点
课堂教学不能与生活割裂开来,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更应该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体育教学素材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学练课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将学生与大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校园、学生与家庭及自我的关系融入课堂教学,在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的视野拓宽了,总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学习目标大胆开发教学资源,因而许多新的教学内容也就产生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就地取材,贴近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易行,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例如:为了让学生在复习立定跳远时做到积极缓冲、落地轻巧,我设计了如下的生活场景:体育老师领着学生“外出郊游”,大家来到一个郊外池塘边,老师让学生观察树叶的形状,聆听落叶的声音。然后在音乐声中,用让学生用绳子摆成各种形状的树叶,老师让学生站在“池塘边”用立定跳远的方法跳到自己的“树叶”上。这时老师问:“我们脚下的树叶是漂在水面上的,小朋友们应该怎样上去?”同学们热情高涨,齐声回答:“动作要轻巧!”老师带着学生在欢乐的“池塘”中尽情玩耍,从1人练习到2、3人组合练习,从跳一张树叶到连续跳几张树叶,学生们玩得高兴极了。这样充分把生活中的情景交融到立定跳远教学中,产生了十分显着的教学效果。
学校的教学设施是有限的,可是师生的想象是无限的。平时,我很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一些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教材化开发,设计出一些适应小学生活动的内容、与学生活动能力相适应,产生了深受学生喜爱的学习内容。如:我针对学校乒乓球球台数量不足、学生乒乓球技能较差的实际情况,将球和球拍移出球台,围绕球和球拍创编出单人、双人、三人和集体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型练习和游戏。这样,既丰富了活动形式,又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再如把学生日常喜欢的玩具、喜爱“九子”游戏引进课堂,并引导学生利用玩具作为创作元素进行游戏活动形式创编,从而不断改善和完善了玩具的功能,使它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服务。
三、结语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学更是一门探索不尽的艺术。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长。教师只有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训,并加以梳理和提炼,形成课堂教学“叙事”,反馈到教学实践之中,提升教学水平和技艺,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小学体育课教学案例范文2
近年来,国际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社会治安问题,对我国而言,通过公安高等院校的建立,培养具有高质量的公安人才,能够实现人才与国家公安部门的对接,为国家社会治安的维护起到帮助作用。但是现阶段,在我国公安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公安人才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等内容依旧存在大量问题,因此,对公安高校而言,建立有效的教学监控质量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公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公安实践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对公安基础知识内容学习之上的,它包含有多样的教学内容,例如:基础实践、警务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这些实践内容都会对公安教学的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多样化的课内课外实践中,公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范围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这种广泛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包含课内与课外的教学实践活动
课内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进行的相关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课外的教学活动是指在课堂以外由学校或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这两种实践活动都会对学生的公安知识技能产生一定影响。
1.2 包含校内与校外的教学实践活动
校内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指通过利用学校内固有的实训平台进行的内容实践,这种实训平台有许多种,例如:射击馆、电子取证实验室等;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在学校与地区相关单位通过合作组织的在校外进行实践训练的活动,这种活动一般以实习、见习的方式进行。
1.3 包含自主与规定的教学实践活动
自主教学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掌握相关技能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通过自主安排参与的相关实践活动,规定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跟踪、评价指导安排下进行的课余时间内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1.4 包含实务与理论的教学实践活动
实务性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公安相关技能的实践活动,例如:射击、擒拿等,理论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指根据学科需要进行的论文写作、调研报告等具有理论知识的实践活动,这两中实践活动都会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起到重要作用。
2 公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对象――评教与评学结合
公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也包含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教师,因此,这种监控评价是对评教与评学两方面内容的有效结合,因此,在公安本科院校进行公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健全相关组织机构
本科公安院校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着较多的活动种类,它以多样化的形成出现,因此,在进行公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结合学校实际对相关的组织机构加以健全,使组织机构能够发挥评教与评学的作用,例如:成立评价领导小组、成立教学督导团等。
2.2 制定相关科学标准
标准是实施评价活动最主要的依据,因此,在公安本科院校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征有针对性的设立评教、评学标准,通过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促进监控评价体系的良好运行,进而提高公安院校的教学质量。
2.3 发挥学生主导地位
学生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近年来,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更多关注,因此,在构建公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观点,通过学生话语权的提升将常态评价与集中评价进行结合,促进监控评价体系效果的体现。
2.4 注重校外实践评价
公安内容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走入社会,校外的实践过程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公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评价,通过对校外实践能力的监控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
3 公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内容――突出能力本位
公安本科院校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职业性质的教育,它主要培养的是优秀的公安职业人才,因此,在构建公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内容要注重能力本位的突出,这种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公安职业基础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从事公安最基本的工作,是学生基础能力的体现,例如:文书写作、计算机应用等;其次是公安职业的核心能力,这是学生毕业后进行公安工作的最主要能力,它包括调节治安纠纷、协同处理突发性事件等;最后是指公安相关职业素质的能力,这是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综合要求,它包含有许多内容,例如:具有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这些能力的考察都是公安实践教学质量健康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内容。
4 公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方法――多样性
公安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践活动相较于其他教学活动有着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构建公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也具有多样的评价方法,其中对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是较为重要的,下面笔者主要对学生成绩评价多样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第一,在对公安本科院校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将校外的实践考核成绩与校内的实践考核成绩结合起来,综合的对学生实践水平进行评价;第二,要将单项科目内容的教学实践成绩与综合的实践成绩结合起来,通过二者的结合掌握学生实践能力,第三,要将实务性的实践考核与理论性的内容考核成绩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掌握理论知识;第四,要将口头表达的成绩与书面的成绩结合起来;第五,要将个体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能力结合起来,以多角度的方式评价学生。
5 公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依据――注重规范性
公安实践的教学活动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前进的,现阶段许多公安本科院校在建立公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忽略了制度地方完善,制度是保障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活动的主要依据,对公安本科学校而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视角出发建立规范的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和规范,在公安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从老师角度而言,可以设定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荣誉评选制度、年度考核制度等;从学生角度而言可以设立教学金制度、毕业推荐、荣誉称号评定等,通过与本科院校自身的实际活动相结合,设立规范性的制度,在以制度为依据的基础上促进公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完善。
小学体育课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对策
体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体育教育至关重要,绝大多数学生即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学校体育教育的成果将转化为社会效应体现出来。这一时期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理念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能为学生传授科学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指导体育锻炼实践。普通高校大学生从其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从而使他们更好、更科学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形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理念与习惯。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寻求发展对策,将会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发展、合格人才的培养产生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为例,随机抽取西安市20所普通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近十年相关体育理论教学研究资料,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力求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与借鉴。
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主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三类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对主管领导发放问卷20份,有效回收17份,有效回收率为85%;对体育教师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1份,有效回收率为91%;对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863份,有效回收率为86.3%。同时,通过与个别调查对象进行访问,获取相关信息。
数理统计法:将调查数据运用社会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进行处理得出量化指标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认识现状
从现状来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主要是以体育技术、技能的培养为主,注重技术课的教学,对体育理论课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访谈与问卷结果表明:学校主管领导认为体育课理应在操场、体育馆等场所进行技术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理论课教学可有可无,
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完全可以融入技术教学中,这导致体育理论课的正常教学得不到保证;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对体育理论课教学知识较为匮乏、理论课教学水平不高,本身理论课时数较少,他们认为体育课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技术课的教学上, 甚至有些教师把体育理论课作为因阴雨天气室外无法上课的应对手段;学生对体育理论课不感兴趣,因为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与目标使他们不认真对待,理论课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2、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现状
人类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锻炼身体、体育卫生保健的知识与经验,而且体育科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会更好的指导体育锻炼实践。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1]每学期4学时的体育理论课,对大量的体育理论知识学生较难系统的学习与掌握。从现状看,每学期4学时的理论课教学在普通高校中也难以保证,据曾吉等人在对全国20个省、自治区的76所普通高校的调查,按规定每学期体育理论课4学时以上的有36所(47.37%)。[1]在对西安市的20所普通高校调查中,按规定体育理论课每学期4学时的学校也仅有6所(17%),甚至有些高校在大学一、二年级两年的体育课中只开设2-4学时理论课,这种现状对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产生很大影响。
3、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材使用及教学内容选择现状
调查表明,普通高校所使用的体育教材种类较多,各校选择不一,作为教学指导文件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在调查的西安市20所普通高校中有12所选用自编教材(见表1)。这些教材各有特点,大纲规定技术教学内容的编写都较为系统、规范,但对理论课教材的编写不明确、差异较大,所涉及理论知识规范性较差,有些教材甚至没有明确的理论教材内容,使得体育理论课教学缺乏科学指导。从内容来看,教师所选择的授课内容大多是一些“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体育的起源”、“体育的本质”、“项目规则与裁判法”等等,缺乏系统性、而且随意性大、与实践结合不够,学生不感兴趣。所有高校教学大纲对教师的实践课内容有明确、系统的安排,但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进度大多高校没有明确,教师在选择时较为盲目,仅从自身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中选择,很少考虑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的需要、兴趣,这也导致体育理论教学效果较差。
表1:普通高校体育课教材选择统计
教材种类 自编教材 省编教材 统编教材
校数 12 5 3
百分比 60% 25% 15%
4、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现状
良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采取整节课理论讲授的方式(见表2),采取课堂讲授结合学生提问、讨论方式的仅占少数,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师也不多。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与其它理论课教学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殊性,体育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生动性,这要求教师在讲授中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过于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谈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表2: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统计
授课方式 整节课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与提问、讨论结合 运用多媒体教学
人数 65 26 12
百分比 71.4% 28.6% 13.2%
5、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考核现状
体育理论课的考核一方面可以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要的考核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从现状来看,很多高校只重视技术、技能、达标等方面的考核,忽视理论课的考核,还有些高校对学生的体育理论课不考核,有考核的高校也大多采取开卷或口试的方式,而且理论课成绩最多不超过体育科总分的20%,这种现状导致学生不重视体育理论课,更谈不上感兴趣。 三、结论
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已不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体育理论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每学期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少;教材缺乏统一性、教材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考核环节不科学。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体育理论课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实现。
四、对策
1、主管领导和体育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体育理论课重要性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首先高校主管领导应尽快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改变以往认为“体育理论课可有可无”、“理论知识可以融入到实践课教学中去”的观念,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理念,把学生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培养结合在一起,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其次,体育教师也应重视理论课教学、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充实自身知识储备并不断更新,提高体育理论课教学讲授技巧与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理论课教学成为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并纳入考核评定中去。
2、结合实际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
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应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以保证学生对科学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增加也应考虑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不能盲目在数量上增加,除了要保证理论课教学时数的正常比例外,采取多种方式增加与补充,例如,因雨雪天气室外无法上课时安排理论课教学,还可利用一定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作为体育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也可聘请一些相关专家、学者、知名运动员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知识作专题讲座等等。总之,学时的增加是在保证学生完成体育实践课教学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方式,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
3、体育理论课教材应相对统一、适当灵活,教学内容选择应科学、系统
教材的使用应相对统一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目前普通高校教材使用种类较多的现状不利于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应结合实际,有条件的高校都应使用统编教材,在统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与需要灵活选择自编或其它教材。现有体育教材中体育理论知识只占全部内容的一小部分,而且涉及内容不系统、随意性大,体育与卫生保健及科学锻炼方法理论知识在教材中单独系统编写,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学内容应注意科学、系统,科学性要求教材选择要实用,体育技术课的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应主要强调身体锻炼的方法与原理,并在理论上指导技术课的学习。系统性要求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要全面,而且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大学生特点、时代特点,更加切合实际,可以选择一些体育时事、奥运知识、娱乐项目等方面的内容。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传授体育理论知识
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在课堂讲授中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改变以往教师整节课直接陈述,多运用对比、范例等方法,有条件应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避免单一教法产生的消极影响,使学生保持最佳状态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5、注重体育理论课考核评价环节
大多高校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流于形式,技术实践课考核较为严格,学生重视,而体育理论课的考核相对简单,使学生对理论课兴趣不高、不重视。要改变这种现状,应重视对体育理论课的考核与评价,每学期对学生都有一定评价,并把考核成绩计入体育课总成绩中,或专门单独计算体育理论课考核成绩。考核的知识应结合教学内容,考虑更多实用性、实践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能指导实践,不应过于理论化、书本化。考核应以督促学生自觉学习、重视理论知识掌握为目的。
参考文献
[1]曾吉,吴明智,李智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1):95-98.
[2]刘保.谈在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开设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194-195.
[3]陆美琳.江苏省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分析与讨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5):48-49.
[4]张超群,汪红.谈如何上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1):51.
[5]高军.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92-93.
小学体育课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高校教师 本科教学评估 档案管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高校本科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各项工作的全面评估,其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而高校的教学活动是高校全部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作为高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而最能反映教师整体情况的就是高校教师档案,它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式。因此,加强教师业务档案建设是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在教学评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校教师业务档案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意义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对高校办学能力的一个综合性评价,对高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地位和发展前途至关重要。它是加强对高校教学工作宏观管理和指导的需要,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是促进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高校管理意义重大[1]。
一份高校教师档案应该反映一位高校教师的全部成长经历,客观地记录高校教师的人事、教学、科研和健康等各方面的全面信息,在教师资源开发、人才预测和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档案来分析高校的办学水平,而高校教师业务档案是记录教师工作的文件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善教学目的而收集的相关资料的有组织的呈现,通过这些资料和材料,可以展示教学进展和教学成果。教师业务不仅反映教师个人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和工作实绩,而且还能反映一所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水平。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每一项指标的内涵都涉及到教学业务档案,因此完整、充实、丰富的教师业务档案材料是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的基础,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促进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二是促进档案管理,特别是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二、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档案管理工作受传统管理观念及传统操作方式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没有形成一个以教师个体为中心的高校教师档案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教师自身发展与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需要,其社会不适应性日渐凸显,亟待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管理手段落后,方式陈旧
教师业务档案内容广泛,涉及面大,信息含量高,需要快速、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手段尚处在全手工操作或半手工操作状态,现代化程度较低。在管理中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浪费,违背了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原则。这就使得教师业务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等工作严重滞后,从而影响教师业务档案的利用、编研和开发。还有的高校教师档案信息内容的重复性导致了教师的无价值劳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质量。
2.多头管理,缺乏系统性
由于目前《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并未设置教师业务档案类,对教师业务档案的分类、管理和归属管理部门均没作明确规定,致使在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分散,有的学校教师业务档案由人事部门、教务部门或其他师资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也有的由几个部门分工管理。而且高校教师档案内容的质量不高,千人一面,缺乏个性,[1]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个教师的各项工作的真实状况。由此造成了管理上各部门各行其是、各取所需、又管又不管,文件收集不完整而且散失严重等,不利于档案的完整性和永久性保存,也难以综合利用。
3.利用意识淡薄,利用率偏低
目前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利用目的比较单一(主要是用于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教师职称评聘),利用内容的面比较狭窄,利用的意识比较淡薄,开发利用的程度很浅,仅限于“我管你查,你查我管”的被动状态,有些利用也仅限于对教师的了解和使用方面。业务档案的保管有余,利用不足,自我封闭倾向极为严重,往往比较重视案卷的立卷、装订、保管,而对编研利用则要求较少,管理方式墨守陈规,过于强调其保密性和安全性,而忽视了其作为档案的开发利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宗旨,这使得教师业务档案的编研工作相对滞后于其他档案管理中的各环节,从而抑制了教师业务档案的利用。
4.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力量薄弱
许多高校的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兼职,并且是非档案专业人员。这部分管理人员,一方面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工作变动频繁,无论在精力上,还是业务熟练程度、责任心、档案意识等方面都很难胜任档案管理工作。这就经常导致教师业务档案资料不能及时收集、归档,甚至白白流失,造成教学评估教师业务档案残缺不全,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数量和质量。
三、本科教学评估中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的思考
由于教师业务档案能真实地反映教师德、能、勤、绩等多方面的情况,因此,在评估中依据教师业务档案材料就能比较客观、准确地评价出每一位教师教学成绩的大小,学识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从而对学校的整体水平作出客观评价。因此,为了使教师业务档案规范化、科学化,必须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其主要途径有:
1.提高档案管理认识,加强统一领导
要做好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学校领导就要充分认识建立教师业务档案的重要性,如何建好教师业务档案应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基层单位要有领导分管,并责成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同时,学校要向广大教师和教学、科研单位宣传建立教师业务档案与管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让他们理解、支持并协助管理人员搞好此项工作,应在全校范围内养成主动收集、自觉上交应归档的必要材料的良好氛围和科学的运行机制,让每一位教师都了解到这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个人的一种权利和义务,是职称评审、晋级的首要依据,形成每学期每个教师都能主动上交业务档案的制度和行为习惯。学校还可以文件形式下发给每位教师,宣传收集业务档案的意义、作用和内容、收集的措施、时间和地点;还可以用板报、网上公告等形式,使每位教师都能了解情况。
2.采用先进手段,实施科学规范管理
要改变档案信息与档案实体量的比值处于较低水平状态[2],实现高校教师档案的网络化、现代化管理方式,就要尽快建立校内档案网络管理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档案管理带来了便利。作为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手段适应和满足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学会通过网络进行信息采集与核对。如档案管理部门通过开发或购买功能强大的档案管理软件,把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合理地结合起来,实现高校教师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网上查阅功能,构建档案利用的平台,以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档案应有的价值与功能。根据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和特点,整理并分类归纳出具有实用性的信息汇编、专题信息以及各种统计表。同时,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为学校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信息依据,为教师发展提供信息参考的功能,以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档案的在教学水平评估中的价值和功能。这样一来,高校教师业务档案就不再是装在铁柜里的神秘之物,而是面向使用者的活材料。
3. 加强开发利用,为评估做好充分准备
高校教师作为国家重要人才,其业务档案要重点突出教学和科研2方面内容,应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教学档案、科研档案3部分,全面反映高校教师的整体情况。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教师业务档案管理部门要在教师评定职称、同行之间交流信息、领导决策、向社会提供教育信息资源等方面,提供积极主动的服务,从而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这就需要加强对教师业务档案的开发利用,根据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和特点,整理并分类归纳出具有实用性的各种统计表。主要有:第一,教师基本信息。其中包括一是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表;二是佐证材料。第二,教学档案。教学档案不但反映教师教学工作量和其教学的领域,而且反映教学效果。主要内容为一是开课门数、教学工作量;二是教学效果;三是教学获奖等。第三,科研档案。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科研能力和成果是衡量高校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评价高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主要内容为: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成果鉴定和获奖和科研成果效益和影响等。通过这些工作,为学校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信息依据,为教师发展提供信息参考的功能,以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档案的为学校发展服务的价值和功能。
4.重视信息采集,完善档案数据库
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最大难点是资料与信息的搜集。教师的学历、学位、职称、进修情况和学术成就是不断变化的,需要及时地更新和补充。单靠某一单位或部门是难以完成的,尤其是教师参加的学术会议和活动情况以及非主要荣誉、奖次等信息因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被教师本人所忽视,也给搜集工作造成了困难,而这些信息对丰富教师业务档案又是不可缺少的。鉴于这种情况,设计一份用于统计教师各项信息的表格(五年采集信息一次,与评估轮回时间相匹配),用于采集教师的各项信息;或者可以给每位教师一个权限,个人信息由个人直接在网络管理数据库中填报,这样还便于信息的及时更新维护,但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然后档案管理部门或人事处根据所收集的教师信息(所有信息内容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齐全性),建立并不断维护、完善教师档案网络管理数据库,确保教师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与开发利用,为信息资源共享搭建快速、有效的通道。
5、优化档案管理队伍,提升管理水平
由于高校教师档案真实记录了一所高校的办学历史,融汇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因此它也能反映出一所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与科研管理的历史变迁和现实状况,从而体现出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这就要求优化高校教师业务档案工作的人力资源,使之与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和高效化的要求相适应。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掌握计算机信息应用的能力,特别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能力,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对此,学校应当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类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分类指导,促使他们系统学习和全面掌握档案业务的知识、规律和方法及途径,实现工作理念、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的同步更新,不断增强对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适应性。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人力资源上的有力保证,为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垫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雅亭.在本科教学评估中要加强教师业务档案建设[J].职大学报,2004(4):151.
[2]邢伟等.高职院校教师业绩档案的现代化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07(8):70-71.
[3]侯晓梅.论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J].卫生职业教育,2007(19):60-61.
小学体育课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214-02
前言
体育运动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先人们在劳动中的技能提炼。随着我们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不断变化,各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涌现,我们体育教师就应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应该关注学生将来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从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基础,锻炼意志,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自我学习,走出校门后可以利用校内学到知识联系生活继续学习自己需要的东西,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更多营养,不断创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内容,丰富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我们更应在课堂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的有机结合,挖掘出生活中的体育教材,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和练习,能体验到体育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感悟体育的普遍性。
一、何谓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
所谓体育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活动,自主进行体育《新课标》所规定的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学习中愉悦身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生活化的体育教学课堂中真正得到实现,并实现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8]。
二、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1.教师:立足生活,改造教材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体育理论知识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体育知识相联系,找出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有意识地设计在生活中与体育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引导学生挖掘出自身真实体验,感受情境。但有时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知识背景与教学案例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和设计案例时,能从学生现有经验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案例。
2.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如果教学中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就无法建构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要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我们生活在城市,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生活环境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平时我们喝过的易拉罐都随手扔掉了,能否利用它来进行体育教学呢?回答是肯定的。如通过学生收集的易拉罐,可以在投掷时当“投掷物”,又可以在游戏时当“标志物”,也可以当“保龄球”进行游戏和进行叠高比赛。上课时,学生带着课前准备的学习资料,同时带着自身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让体育课堂生活味变浓、趣味性增强。
(二)“生活化”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三步曲
1.设置疑问,源于生活
课堂引入是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例如,在上后滚翻时,笔者首先做一个示范:向后退时,不小心绊了放在脚下的垫子,顺势做了一个后滚翻,稳稳地站起来。接着,笔者就刚才的示范再结合几个案例讲解后滚翻在生活、运动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笔者问:“看了刚才的示范,听了老师的讲解,你们现在想干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后滚翻”。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为下面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情景。
2.探究新知,改善生活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可充分利用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针对性地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使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让学生乐起来、玩起来,让学生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关于《耐久跑》教学,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我充分利用我市现有资源,创设了“骆马湖一日游”。骆马湖是本市重点发展的风景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在上耐久跑时,笔者利用学校的地形,设置几处路标,把这些景点的名称写在路标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按路标的指引进行跑步练习。通过练习,一方面增长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识别路标的知识,同时在强烈的目标驱动下,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也就轻松自然地完成了耐久跑的任务。
小学体育课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 农村体育教学 体育资源 多元化教学模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提倡“新、趣、美”,活动方式讲求“实、活、巧”的一种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快乐体育教学。这就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为此,体育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加强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尤其是农村的体育教师,不要总是埋怨体育条件这也不行那也不是,而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多挖掘和利用身边的体育资源,探索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这是体育教学改革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从事农村体育教学近二十年,在挖掘利用身边体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案例,在此谈几点拙见与大家商榷。
1.在情境教学中体验快乐
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不只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注重的是教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变革。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情境创设法、游戏竞赛法、自主实践法,变注入式的教学为启发创新教学。
案例1:在练习发展学生奔跑能力的教学中,引入电影《上甘岭》的战斗情节,首先讲述当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水”已成为我人民志愿军生命的重要元素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再组织学生进行“送水上前线”接力赛,创造性地把学生的书包带进课堂充当水壶,看谁给前方的战士送水快送水多。这样给学生一个欢快环境,让他们在想象中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短时间内学生肩上、脖子上、双臂上的一个个“小水壶”,不仅增添了课堂的紧张气氛,而且有几分滑稽的情调,那些笑弯了腰的满脸都是汗水和喜悦的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氛围中产生了运动的需求,他们在最佳身心状态下主动探究,张扬个性,积极锻炼,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体育的乐趣。此课堂设计既让学生体验了一回当时保家卫国的志愿军的艰苦生活,又使学生的思想、意志品质得到了教育和锻炼。
2.在玩耍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虽然竞争已成为推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主流,但是人们之间的合作、包容、分享、共处等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为了使以上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我在培养学生竞争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相互间的交流、谦让意识。
案例2:在教七年级《二人三足跑》游戏教学中,要求学生练习时不要过分注重速度快慢,关键是默契程度,慢慢地我发现教学过程中五人六足,九人十足……直到全班学生在操场上形成了铜墙铁壁,两条“巨龙”在《团结就是力量》的旋律中飞舞。
3.从突发事件中开发生成性教学资源
体育课堂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一个师生互动过程,往往会突发一些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预料不到的情况就是我们必须关注的生成性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这种生成性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及时加以调整处理,形成新的教学方案。
案例3: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课上,同学们都在有条不紊地练习着,突然一位男生把球打得很高,一下子引起很多同学的注意和尖叫,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当时我很气愤,想狠狠地批评这位学生,转念一想,这位学生是一位单亲家庭孩子,跟母亲在一起平时比较自卑,如果当众批评这位学生,很可能会让他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但是不管不问其他学生也会跟着效仿,类似的违纪现象将会接连不断地发生。我想,同学们垫球总是垫得平平的,为何不让这位学生来体会怎么才能把球垫的有弧线呢?于是我就让全班学生集中,让这位学生来做击球的下部、中部、中下部这三种情况,看球的运动轨迹怎样,再让学生讨论“击球的部位和球飞行的轨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为找到答案而努力探讨,求知欲一下子调动了起来,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而且比我课前设计的练习速度掌握得还要快。这样既维护了这位学生的尊严,又培养了全班学生的创造性,还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变被动的教为主动的学。
4.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我针对学校周工作总结中,提出的学生从教学楼上往下扔矿泉水瓶和纸飞机这个不爱惜环境卫生的现象入手,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大胆地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扔矿泉水瓶和纸飞机,彻彻底底地让他们过把瘾。
案例4:发挥个性的投掷练习。方法是让学生每人自带一个里面装满沙子的矿泉水瓶和叠一个纸飞机,在教学中启迪学生:前面是敌封锁区,同学们要用手中的“手榴弹”先破坏掉敌人的高射炮装备,再驾着自己的战斗机飞过敌封锁区。命令下达后,七八十枚手榴弹同时引爆,随后是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机在蓝天中翱翔。此课堂设计引导激发学生的偶发兴趣让其在体育课上稳定地发挥,让学生在玩中体会投掷的基本方法,我适时地结合学生现有的水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加强对动作要领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和示范,激发引导学生乐学、想学。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和投掷的基本活动能力,又使健身习惯在无限的童趣中养成,更重要的是纸飞机和矿泉水瓶再也不从楼上往下飞了。
总之,体育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锻炼身体,提高技能。为使体育教学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我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贫乏这个实际情况,大力提倡学生以自制活动器材,如跳绳、沙包、毽子、皮筋等来改善教学条件。经过探索尝试,我认为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体育资源,努力开创组织形式灵活多变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郭淑萍.创设教学情境、优化体育课教学[J].体育科学研究,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