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烹饪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烹饪实训总结范文1
明确中职学校的实训课程二大特点
烹饪实训课程在设置上受到教学模式、实习经费、师资力量、观念认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理论课、基础课的安排率普遍高于实训课,致使教师难以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也出现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技能课脱节的现象。这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很难开展有效而又扎实的烹饪实训课程教学。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差,但他们却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对于实训课程的教学充满兴趣与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实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除此之外,还应该提高专业教师的烹饪操作技能。在有些中职学校,烹饪教师就是酒店厨房的师傅,他们虽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在教授学生方面很难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与技巧。同样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水平较低,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烹饪实践的教学质量。
规范实训课程教学实施
规范实训课程教学,教师首先要统一编制实训课程大纲、实训课程教案、实训考核标准,实训报告、实训总结、实训成绩测评等工作,明确规范实训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训教学的课程要合理安排进度,充分保证学生在实训课程中能够通过练和做,更加稳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其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腿到、口到、手到。心到:即是教师要赋予丰富的情感,表现在爱心、细心、耐心和信心。中职学生有时过于活泼好动,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教师没有做到心到,很可能学生会出现反感,实训课程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眼到:即是教师在指导中要善于观察,做到“眼观六路”,观察学生是否按照要求规范操作,观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看准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学生的每一个操作动作都能够达到正确性和规范性;腿到:在实训指导中发现的问题都是靠教师的双腿发现的,通过不停地走动,看到每个学生操作训练的姿势,操作的步骤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才能保证学生操作技能的质量;口到:烹饪实训课程通常会出现实训人数过多,不能保持安静的教学环境,再有教师精讲示范时间有限,导致有些学生往往会忽视教师对技术要领和关键问题的讲述及演示,在自己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又不好追问,从而导致不能很好领会和掌握操作技能。所以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发现的问题重点突破,精讲细透,使学生明确操作失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手到: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勤动手,对个别差异性的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演示。学生掌握一种技能就是要通过反复的示范――模仿――体会――操作,才能达到熟练,才能为自身所用。
坚持实训三大原则
安全第一的原则。烹饪实训课,是一场刺激的教学过程,它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性。比如在刀具的使用上,如果不注意使用方法或者学生之间出现打闹现象,极大可能地会出现安全事故,很难防微杜渐。所以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安全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学内容,严格要求学生听从指挥,规范操作,增强安全意识,在确定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训练技能,提高水平。
以练为主的原则。实训课不同于理论课,应当以少讲多练、少说多做的方式进行训练,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技能,才能在基础的菜肴上进行创造、创新。
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原则。首先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菜肴的设计、原料的准备到菜肴的成品,在保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去创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规范实训课三大环节
做好实训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前准备的是否充分,是学生技能训练能否达到要求的第一步,在物质方面,要提前准备好实训地点、实训原料、实训工具及设备等。在思想方面,要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熟练掌握各环节的知识目标、技能要求、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做好实训课前的知识精讲及示范。这一环节决定了实训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将操作要领做到精儿不散。精确地简明扼要的讲述实训课程的理论要求、实训目标、实训步骤、实训安全要求及其他注意事项。在教师给学生进行示范过程中,通常可采用慢动作演示法、分解步骤演示法、重点演示法、边讲边做演示法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做好学生自主操作过程中的指导。首先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尤其是教师的精讲示范之后,需要重点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确保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操作任务。其次通常烹饪专业的实训课程,都是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这个时候有些学生就会出现懈怠的情绪,因此我们不但要严格控制课堂纪律,还要时常对学生进行巡回教学,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做到帮助学生排除操作中的障碍,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做好实训课后的总结反思。对学生的实训操作应严格要求独立完成,并认真填写实训报告。在学生结束实训操作后,应对学生的实训成品进行点评,点评方式可采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个别点评、技术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和分析在操作中存在的错误,及时梳理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加巩固操作技能。
烹饪实训总结范文2
一、实训内容
我校自与实训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每学期都会安排班级进行集中实训。本学期的实训课程以西式面点制作为主要内容,囊括了面包、蛋糕、西饼等常见西点品种的制作以及蛋糕裱花等范畴,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对课程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课堂内容大致由4部分组成,首先由老师进行示范操作,接着在老师示范操作后提问要点并提出注意事项,然后是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老师指导,最后由老师对作品点评打分。
在实训课程的最后,我们还大胆地把本次课程与我校一年一度的技能节相结合,采取了以赛代试的方式对学生本次的实训效果进行评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二、实训反映的问题
尽管学生和老师对本次实训教学课程满意度很高,最后以赛代试的检测也反映出,同学们在本次实训教学课程中所掌握的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我们从中仍然能找到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1)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本次实训教学的课程相对集中,内容紧凑,劳动强度也较大,每个成品的练习时间却相对较少,对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技能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2)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西餐烹饪专业是我校去年新开设的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对口老师仅有一人,转专业老师一人,专业内教师一人身兼多职,既要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工作,还要参与实训指导工作,这样的师资队伍配置显然只能解燃眉之急,不能真正的解决学生对专业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的渴求。
(3)学生学习态度不稳定。本班学生对本专业兴趣较大,尤其对实训教学课程更是充满了兴趣和期待,因此在第一周的课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氛围甚好,学习态度都表现的很积极。可是,由于学习时间较长,劳动强度较大,以及长期处于重油和高温的环境中,后面几周学生的学习兴致逐渐减弱,学习态度有了较显著的改变,部分学生还出现厌学情绪,大大影响了实训教学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
(4)学生专业素养不全面。虽然本班学生已学习了《营养学》、《烹饪原料学》等课程,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应该是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的,但在本次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掌握的不够牢固,对部分方法的运用不够灵活。
三、改进措施及建议
(一)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烹饪专业是集技能性与操作性为一体的实用型专业,应以能力培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主,合理设置并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课程比例与时间。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课程比例应该是2:3,如课程每周10节课,其中理论教学占4节课,实训教学占6节课;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课程时间应该是为课程每个月安排一次集中实训教学课程,这课程以一周为宜。只有坚持合理设置教学课程,才能使学生保持新鲜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二)加快烹饪实训室建设
烹饪实训室是西餐烹饪专业主干课程的重要实训场地。目前,我校烹饪实训室配置较为简单,虽然具备烤箱、冰箱等大型设备,但是实训常用的工具配备不齐全,实训场地较小,无法容纳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时上课。
本人认为,比较适合我校现有问题的解决措施应该如下:每个月定期的实训周可安排在实训中心进行,集中进行新品种的学习。之后再回本校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课程学习,实训教学的课程内容应为实训周所学习的各种品种的反复练习。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比较薄弱,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可以从大学院校招聘优秀的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以外,还可以从本校对本专业感兴趣或是有能力胜任本专业的教师中挑选合适的人选尽早进行转专业学习,同时尽早把师资队伍“双师型”化。
对于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认为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健全制度,将新招收的“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奖励、惩罚、解雇等各方面以制度形式规划化,同时明确已在本校工作的“双师型”教师的待遇、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内容;第二要加强培训,学校应有计划的将专业老师或有发展潜质的转专业老师定期派送到校企合作单位中进行培训,将本专业在市场上的新技术、新工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融入到新课堂中,除此之外学校也应有计划的安排本专业老师到相关的高校进修、出国交流,不断学习更新新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第三要建立考评制度,在具体的评审中,理论专业教师以偏重于教师职称系列为主,也要兼顾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实训教学教师以偏重于技术职称系列为主,也要适当考核其教师基本功。
(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烹饪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技能大赛;烹饪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烹饪专业肩负着为餐饮企业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烹饪人才的重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针对烹饪专业而言,技能大赛赛项设置与竞赛规则等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深远影响。
一、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设要求
2012年11月教育部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旅游大类》中“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代码640202)”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具有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烹饪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烹饪职业素养,具有现代烹饪理念的核心专业烹饪技能,能适应现代餐饮业、酒店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中对课程体系构建要求“以社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职业岗位群分解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形成专业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素,并转换为专业模块课程,构成“素能本位工学结合模块式”课程结构。教学进程安排上要求“贯彻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的思想,循序渐进推进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
二、技能大赛成为高职烹饪专业改革风向标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于2012年6月11至13日在扬州举行,由教育部等23部委主办,高职组参赛者为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170名高职在校生。这也是高职烹饪赛项首次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系列。赛项规程中明确竞赛目的为“展示高职院校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成果,促进烹饪工艺技术应用领域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培养高职院校烹饪专业学生在工艺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烹饪方法科学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激发高职学生利用技术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促进高职院校培养适应餐饮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型人才。”
全国范围的高校(高职)烹饪技能大赛最早于2007年举行,并于2009年和2011年连续举办三届。从2007年首届全国高校烹饪技能大赛起,综合能力考核首次在技能竞赛中安排,它要求参赛队根据抽签选择的目标客户群特征,现场开具菜谱,填写采购单,购买原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原材料加工、切配及成品制作,参赛选手需要通过理、操、讲、评等主要环节来完成赛项,在展现个人风采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彰显。2009、2011、2012年的大赛基本模式变化不大,要求选手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逐渐成为范围广、层次高、要求严、成果多、影响深远的专业赛事,虽然大赛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但大赛竞赛方式和内容、竞赛规则、评分标准还是体现了竞赛的目的,紧贴行业实际,为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导向。契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旅游大类》有关要求。
通过比赛也涌现了一大批既掌握了较扎实基本功又具有一定时尚理念和创新能力的选手,在展现我国烹饪教育领域丰硕成果和餐饮业后备人才队伍的同时,也对高职烹饪专业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三、技能大赛对高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影响
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现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建设专业”、“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自2007年起,连续4年参加了全国高校(高职)烹饪技能大赛(2012年起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并且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是多年来坚持“围绕行业办学,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厨德教育,奠定就创基础”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1.基于工作过程优化课程体系。以社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我院组织校企行专家共同分解职业岗位群,将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细分为中式烹调、西式烹调、中西面点三个方向,并剖析提炼每个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结合大赛要求,修订细化专业培养规格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维度表。以职业素能为核心,倡导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素能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素能拓展课程模块。使得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更加契合岗位需求。经过优化重组,形成《中式烹调工艺》、《中式面点工艺》、《西式烹调工艺》、《西式面点工艺》、《宴会设计与制作》五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同时还开设《菜品装饰技艺》、《创意菜点设计与制作》等专项技能课程,其中《餐饮创业实训》课程基于校内真实生产情景,采用“工学结合双真学训”教学组织模式;《宴会设计与制作》课程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烹饪赛项模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模拟生产,全真操作,理实一体,综合实训,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新体系。
2.分析岗位能力设计课程内容。以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专项能力与典型餐点为载体,构建模块化、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结构,设计组织课程内容。以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未来工作的中厨房为例,学生要能在中厨房工作,必需掌握烹饪原料的初加工能力、切配能力、菜品的制作与开发能力、筵席菜品设计与制作能力等,《中式烹调工艺》课程便是基于以上业专门技能的能力培养而设计。它以《烹饪原料》、《烹饪化学》、《烹饪营养与安全》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宴会设计与制作》、《餐饮企业流程管理》、《营养配餐与设计》、《餐饮创业策划》、《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毕业设计》课程内容则探索高职烹饪专业“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设计选题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由学校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要求“要与专业、行业紧密结合,手脑并用;要综合利用学过的专业知识、技能,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选题;利用实习企业的资源,做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选题;要校企合作,真题真做,双师指导。”
3.基于素能本位重组教学过程。提炼本专业“技能高端、理论扎实、吃苦耐劳、德技双馨”的人才特质,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有机结合,建立立体的课程结构,课证结合、训赛结合、就创结合、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等多重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双元耦合: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教育的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形成适应地方发展、对接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1)双真学训:在教学中设计仿真实训项目与载体、与生产实践对接的真实训项目与载体,并通过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开展实境实训。践行仿真教学、实境实训、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组织模式。(2)双轨共进:坚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扎实,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和技能大赛对接,强化厨德养成教育。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技能比赛紧密结合,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逐渐形成技能高端、理论扎实、德技双馨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提高学生对技能大赛的兴趣和关注度,学院还将不同层次技能大赛——院级、市省级和全国大赛衔接,初步形成了逐级竞赛机制。让学生全面参与,踏实前进,层层胜出。既形成对其他学生产生良好的感召与激发效应,也促使参赛学生为高级别的大赛作好充分准备。
4.打造以赛促教训赛融合“双师”团队。教师实践能力、理论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质量与特色。为了培养学生在技能大赛技中获得好成绩,我院不断加强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以规范化教学、教学业务竞赛、校本教材编写、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和技能大赛指导为抓手,有计划有组织安排教师利用培训、进修、业务比赛、企业实践、出国培训、资格认证、科学研究、校企互聘、社会服务,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双师”素质标准,形成了良好的保障机制,培养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通过“双师”团队的全面培养、层层选拔,不仅参赛学生获得了技能,而且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一平台,展示了教学成果,近年来,我院烹饪专业教师8人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通过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不断得以更新。
5.立足职业素养重建评价制度。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学校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技能大赛也为职业院校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也应该明确与改进教学评价制度。我院烹饪专业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及参加大赛实践总结,对大部分课程教学实行过程考核评价制度,具体做法如下:(1)课程成绩=过程考核成绩(50%)+期末综合考核成绩(50%)。(2)过程考核成绩=∑项目考核成绩/项目数。(3)项目考核成绩=态度+知识+技能,三部分各占三分之一。态度考核点:出勤、礼仪与行为规范、课堂表现、作业。知识考核点:课程标准中该项目规定的知识目标,可采用笔试获口试答辩等其他方式考核。技能考核点:课程标准中该项目规定的能力(技能)目标、完成任务的质量,菜肴成品制作/实训报告方式考核。(4)期末综合考核成绩:理论和实训,二者分值比为4:6。(5)考核主体:态度考核、知识考核主要由项目老师负责。技能考核由项目老师与学生考核评分小组共同实施。
通过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不难发现技能大赛对高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之深远。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为高职烹饪专业改革风向标,我院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实施、“双师”团队培养以及教学评价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实践亦属探索与尝试。对照“高职技能大赛赛项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高职技能大赛赛项组织与行业企业相结合”“高职技能大赛赛项注重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要求,探索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参 考 文 献
[1]刘焰.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3)
[2]王虹.从高职教育课程文化看职业技能大赛[J].教育与职业.
2010(17)
[3]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4]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8)
烹饪实训总结范文4
正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言,职业学校要“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而‘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入主北京市第一七九中学后,于文平在总结学校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果断地提出“开放、灵活、适合市场,求实、创新、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调整学校战略方针,确定了“高端、精品、特色”的发展定位,同时明确了“用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理念、一流的管理,去培养一流的职场人才”的办学目标和“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培养目标。依靠准确的办学定位、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专业设置及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培养目标,一七九中学成功地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适应性强、应用水平高、思想品德优良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在服务中找准学校的发展定位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做职业学校的校长,要有大教育观,要重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否则孤立静止地办学肯定影响教育效果。这就要求学校了解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掌握区域产业发展的状况,摸准企业发展的脉搏,主动出击,主动服务。”于文平校长如是说。鉴于此,一七九中学明确提出,学校要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学生,从服务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机会。
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一七九中学的办学思路因此被打开了。学校的改革也在围绕着这一点,从社会需求、师资、实训、校企合作等方面统筹考虑,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总抓手,将科学知识体系转变为技能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一七九中学立足于首都经济发展,强化专业对社会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并逐步实现与企业接轨、与行业接轨、与国际接轨、与高职接轨,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保证学生就业、升学、创业等多元化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目前,学校开设了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中餐烹饪、西餐烹饪、酒店服务与管理、美术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北京市骨干特色专业,电子技术应用和烹饪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是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美术设计专业定向和艺术类大专接轨。
在非学历教育方面,一七九中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考点,也是原劳动部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初中级计算机操作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工种的鉴定资格。2008年,学校还与新加坡布鲁克斯商学院、南洋现代管理学院签订了“友好学校”协议,互派学生进行长短期教育交流,为学生提供去新加坡学习、培训、就业的机会。此外,学校还与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合作办学,为学生进一步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搭建平台……一七九中学的办学之路越走越宽,探索出了一套更加贴近市场、更加符合行业需求、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
在改革中提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职业教育,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类型的教育;其培养对象,是适合于应用性学习方法的人群;其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多层次、多规格的岗位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摆脱传统的普教模式,从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向职教自身规律靠拢。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显示,在“做”中学,比单纯地听、看学习的效率要高60%~70%,而且对知识、技术的价值观能够得到同时培养。采访中于文平校长强调:“职业教育既然是一种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模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让所学知识能够‘用得上’。”基于这种认识,一七九中学不仅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还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将职场“实战”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制胜法宝”。
以烹饪专业为例。一七九中学明确了烹饪专业课程改革思路:针对岗位设计课程,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增强学生的适岗性、适应性和实用性;对接市场、对接企业、对接岗位、对接技能,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具体而言,烹饪专业的改革紧紧把握住市教委倡导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方向,制定了校级课改实施方案,实行了“1+X”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即“1”为核心骨干课程,“X”是围绕骨干课程的相关知识、相关技术。在整体设置课程方面,一七九中学注重课程的综合化、整体化。过去理论课课时偏多,各科内容多有重复,造成课时浪费,部分科目与烹饪实际脱节,学习收效不大。新的课程模式是“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强调课程整合,即理论课与技能课的整合。如改革后的中式刀工综合实训课:是中式刀工技术课与原料加工课的综合课,压缩了原料加工技术理论课的课时,将原料加工技术知识高度集中,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依据中式烹饪师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确定教授内容。同时,根据企业的需要,学校要求烹饪专业教师将“三课教育”贯穿到实训课的始终,即“安全操作教育课”、“卫生清洁规范课”、“职业行为养成课”,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这样的改革成效十分明显,仅以“2010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天煌杯烹饪技能大赛选拔赛”为例,参与的学生一举夺得四个一等奖,并且有3名学生代表北京市参加了6月份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总决赛,均获得三等奖。
不仅仅是烹饪专业,目前,一七九中学的各个专业都在积极地以改革为切入点,着力提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学校秉承着“技能要靠训练来提高,能力要靠做事来培养”的理念,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苹果机房、电子排版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视频技术实训室、灯光音响实训室、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以及颇具时尚风味的中西餐烹饪、酒店服务、调酒、茶艺实训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实习实训。
在赏识中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
有个不争的事实,职业教育的对象中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弱势群体”。面对这样的群体,一七九中学的教育者们树立起了一种信念:“职业教育是成功教育、大众教育,不是淘汰教育;只要努力,每个学生都是能教好的。”正如于文平校长所强调的:“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养少数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的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智能类型不同,同时要承认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成功的潜质、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无限可能的技术人才。要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孩子一个未来,给家长一个希望。”
为此,一七九中学还特别引入了市教科院的一个市级课题“赏识教育”的实践研究,作为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的实验校,几年来通过这一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观念,提高了德育管理的实效性,涌现了一批热爱学生、师德高尚的教师典型。学校通过班主任的赏识评语、学生作业的赏识评判,让赏识教育走进课堂;并要求教师换一种视觉看学生,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在赏识的同时,一七九中学注重“成功”教育。自信心是学生潜力的“放大镜”。每年一七九中学的各个专业都要进行职业技能大赛活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进行电子装配技术、音频信号线制作专业技能竞赛;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平面设计、网页制作、网络布线专业技能竞赛;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进行中餐宴会摆台、茶艺和英式调酒专业技能竞赛;烹饪专业进行食品雕刻、刀工和抻面专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烹饪实训总结范文5
实践+创新,激活烹饪课堂
在学校的中餐烹调实训室里,烹饪专业部副主任马骥老师正在向学生们讲解“芙蓉鸡片”的做法:“注意这道菜手勺舀‘鸡缔’成柳叶片时,形状要整齐,油温要低,用油养熟。下面请同学们试做一下这道菜。”说完,马老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合作完成这道菜。
马老师向记者介绍道:“烹饪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能力的提升来自于实训室里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尤其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平时的技能训练教学中,我采取行为引导法、探究教学法、创造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创新氛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刚才的‘芙蓉鸡片’教学中,在学生们掌握好制作方法后,我还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生从‘芙蓉鸡片’联想出‘芙蓉鱼片’‘芙蓉虾片’‘芙蓉虾球’等菜品,并推导出菜品的制作技术与技巧。”
除了引导学生在已有菜肴的基础上联想出其他菜肴,学校还鼓励学生自行创造菜肴。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学校向学生提供鸡肉、草鱼、豆腐、土豆等普通原料,让学生自行创造菜肴。对于创造的菜肴,学校有三个要求:一要体现原料的性质和特点,二要具有工艺性、实用性,三要有突破性。这就需要学生在原有技能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资料,积极思考。这种带有实验性质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创造的菜肴,我都让学生们相互比较、评价、打分,我最后给予总结评价。我通常用鼓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有的学生还会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资料,研究新的菜肴做法。通过自创菜肴,为学生们以后在企业实习中创造像模像样的菜品打下基础。”马老师说。
学校副书记、副校长孙勇对记者说:“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服务星级高档酒店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些现代化大酒店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操作,更重要的是具有团队精神。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模拟餐厅生产进行实战练兵,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模拟餐厅生产就是把实习间当做大酒店的厨房,根据实际工作要求,进行情景化教学。老师安排学生轮流担任厨师长、班组长、厨师等职业角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断变换角色,既能明确各个工序的工作要求,又能了解各工序之间的相互关系,熟知菜肴的制作流程。为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老师还会扮作客人,按菜谱点菜,学生自由分组制作。课程结束后,学生和老师一起就制作速度、卫生情况、菜肴质量、工序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模拟餐厅生产既促进学生扎实各项技能,又增强了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
学校+企业,共育专业人才
一个专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学校烹饪专业在保持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创新,寻求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学校与南通大饭店合作组建了烹饪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成为南通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学校副校长梅广龙说:“我们共选取了17名学生参加本次试点,为每一位学生都配置了带教师傅,做到了一对一的充分培养。带教师傅由南通大饭店专业技能强、有一定威望与知名度的师傅担任。师傅们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按照《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自编讲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带领学徒深入行业一线学习调研,同时配备专职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跟随,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和安全生产情况。”
为保障试点项目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孙勇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部分专业教师和企业厨师代表共同组成的专家组,研讨制定了《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以提高学徒技能水平为目标,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学徒在校内完成军训和入学教育后就进入学徒制试点单位,第一、二年和第三年第一学期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完成文化课程学习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学习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岗位真实环境中及带教师傅指导下进行实践,重点掌握专业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并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企业文化;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企业顶岗实习,将先前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在带教师傅的指导下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逐步形成独立工作的能力。
学校葛刚校长对烹饪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充满了信心,他说:“这次组建烹饪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可以说是实现了‘三赢’。对学生而言,试点班强调‘做中学’,把教室设立在企业内,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实现了岗位实践的‘零距离’;对企业而言,在学生学习期间可以对其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择优录用,真正达到优化用工的目的;对学校而言,试点班深化了校企合作,开拓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未来,我们还会将试点班的经验推广到全校。”
名师+名厨,传承江海风味
优质的教学来源于优秀的教师,学校烹饪专业骨干教师都是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都是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或江苏省烹饪大师,他们在烹饪领域有一定的威望,既是名师,也是名厨。2011年9月,学校将这些优秀的老师聚集在一起组建了张继华烹饪名师工作室,由高级讲师、中国烹饪大师、国家高级技师,“中华金厨奖”“中国长三角十大名厨”“中国有突出贡献的烹饪大师”“南通市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等荣誉称号获得者张继华老师领衔。工作室依托学校烹饪专业,主攻江海菜点的创新与技术研发、青年教师教学实践和江海饮食文化及传统技艺传承,在学校教学、研究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百花文蛤球、乌圆荪花、蟹粉黄鱼狮子头、鱼趣、养汤狼山鸡,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摆在面前,不禁让人食指大动。工作室主持人张继华告诉记者:“这些菜品都是工作室的成员们花了很长时间共同研制的,先后在国家级、省级烹饪技术比赛中获金奖。其中,蟹粉黄鱼狮子头、养汤狼山鸡还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名菜。除此之外,我们设计的通城‘八碗八’宴、‘江风海韵宴’被中国饭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宴’,被江苏餐饮行业协会认定为‘江苏特色名宴’,并在2013江苏国际餐饮博览会暨第四届江苏乡土风味烹饪大赛中荣获团体赛金牌。”
工作室成员一直积极挖掘、整理江海菜的民间传说,收集江海菜的佚文野史,探索江海菜的烹饪技艺,并将传统与创新有机融合,研发了“新派江海菜”。“新派江海菜”在江海菜肴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烹饪理念改良而成。“新派江海菜”的推出,不仅在南通获得成功,而且在南京、常州、江阴等地也相继获得成功,山西等地的酒店经营者也纷慕名而来寻求合作。同时,工作室成员还参编了中国大菜系《苏菜》、国家级规划教材《烹饪基本功》《地方风味菜点制作》等书籍,独立编著了《新派江河海鲜100味》《新派鱼头菜肴100味》《田园时蔬100味》等书籍20多本,为传承江海美食文化、打造江海美食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烹饪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烹饪实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初探
目前,职业中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实践与理论脱离以及教学模式落后的状况,烹饪专业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就要求我们对烹饪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但改革必须坚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构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为学习者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为行业和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任务驱动就是能够满足以上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烹饪学科具有技术性、操作性强等特点,企业对技能要求特别高,为了更好地迎合企业要求,满足社会需要,目前的烹饪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对烹饪专业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师深刻理解任务驱动教学内涵,合理进行教学资源整合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能再延用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不能以“填鸭式”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深刻理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弄清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真正内涵。任务驱动教学并不是理论与实践简单的拼凑,也不是为了体现任务驱动教学,而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形式去搞;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将与目标任务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不仅是理论方面,也不单是实践方面,而是结合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将涉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
二、领取目标任务,充分准备
学生在课前领取教师精心整合的任务计划书后,对下一次课堂上要求完成的任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从思想上也有一定准备,对于下次应完成的目标任务早作准备;另外对于任务计划书中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查找资料,上网和询问老师)有所准备,对于各任务计划书中所需的知识、技能提前贮备,特别是对各目标任务中的技术标准和评分细则了解后,对目标任务完成后应达到的标准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学生在完成目标任务过程中不断向最高标准努力。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对于不能解决或不能理解的问题,学生在完成目标任务之前可以先提出来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完成目标任务的效率,也能够提高学生完成目标任务的成功率,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还能改变以前的“要我学”现象为真正的“我要学”。
三、结合目标任务,进行定向性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目标任务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定向性操作。什么是定向性操作呢?定向性操作是指操作中学生有明确的操作目的和意向,思维指向操作结果的一种操作。它是培养学生完成目标任务能力的关键。要使学生明确完成目标任务的意向,在完成项任务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目标任务意图和方向,学生只有明确目标任务的意图与方向,知道为何去完成此目标任务,才能自行设计完成目标任务过程,并通过实际操作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定向性操作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在引导学生定向性操作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定向性操作,学生对目标任务的结果比较明确,完成目标任务时受到外界的影响少,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想出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完成目标任务能力。
四、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目标任务完成后,组织学生相互参观,首先根据加工技术标准和评分细则组织学生自评,然后再相互评价,这样,不仅要求每位学生能够完成目标任务,而且要求每位学生对目标任务的具体要求有一定掌握,对每位同学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和效果有所了解,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正符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古训,也适应了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使学生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使他们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运用迁移规律把新知识在旧知识经验中提炼出来,不断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总结归纳,知识、技能整合与迁移
一个目标任务结束后,所能整合的知识与技能毕竟还是有限的,因受教学时间、设施、设备、耗材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对于每个任务都详细完成,尤其是任务相近的内容。教学过程中,首先将训练的目标任务相关的知识、技能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对于训练的目标任务充分掌握;其次将知识、技能进行迁移至相类似的任务,使教学过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整合的内容不能仅仅是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仅有理论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的理论家;也不能只注重实践技能,如果仅会技能操作,没有理论支撑,只能固步不前,就更谈不上技术革新,所以我们在总结时理论与技能应紧密结合,双管齐下;同时我们还应做到相关知识的迁移,教会学生完成类似的任务,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再学习指明方向,这也正符合为学习者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课程改革思路。
职业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会影响到学生就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烹饪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任务驱动教学,必定为行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朗军.优化烹饪技能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科教文汇. 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