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食品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食品调查报告

绿色食品调查报告范文1

集合以后,我们异口同声地喊出了这次活动的口号:“关心他人,关爱健康,关注未来”!我们迅速地分好组,解散了,找到各自的同伴,怀着激动的心情出发了。

我们小组四个人,奋力前进,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

这时,我们看到了一位正在泉边散步的阿姨,我们眼疾手快,连忙走上前去,围住了那位阿姨。孙若彤首先说话了:“阿姨您好!我是小主人报的实习小记者孙若彤,请问我们能问您几个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吗?”阿姨笑了笑,说:“你们问吧!”我问道:“请问您知道什么事绿色食品吗?”阿姨回答:“我认为绿色食品就是无公害、纯天然的食品。”“您认为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食品安全呢?”“我觉得应该去一些大型商场买东西,这样比较安全。”“看来您对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了解,谢谢您的配合!阿姨您贵姓?”“免贵姓王。”“王阿姨再见!”初战告捷,成功地采访了王阿姨,我们更加有信心了,继续兴致勃勃地寻找目标。

随后,我们又一起采访了宋叔叔、郑阿姨等二十多位游客,把我们想到的问题全部了解了。

通过这次社会大采访活动,我们懂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只是,尤其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又了更深刻更详尽的了解。同时,采访活动也锻炼了我大胆、主动、积极与别人对话的勇气,收获非常大。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社会大采访活动的到来。

【小学叙事作文素材】

小学生作文:低碳生活调查报告

小学生叙事作文:玩电脑也能学好知识

小学生叙事作文:快乐的校园生活

绿色食品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生活化;生物课;观察

以前曾看到过这么一段文字:因为盐很重要,所以把盐从汤里取出来,然后让你吃盐,再喝淡而无味的汤。结果你是既不愿意喝汤,也无法吃盐。而将15克盐放进汤里,味道很鲜美,人人都愿意喝汤。生物教学如盐重要却难以下咽,如果把“盐”融入生活这碗“汤”中,这也许是生命科学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了。由于生物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产实践、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只要教师把生物课生活化,就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学习、乐于探究生物学知识。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营造生活化的生物课堂。

一、教会学生观察,进入知识的“流通领域”

观察力强的学生不会是差生,一个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释发现的问题,并不断提出新问题的学生往往是一个会学习,且成绩优良的学生。笔者在教授“叶绿素形成的条件”这一内容时,课本的描述很抽象,初一学生可以理解、接受,但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这一结论,教学效果便不大一样,于是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在你的周围找出一些非绿色植物,并留心它们的生存环境。学生出乎意料地找来韭黄、蒜黄、豆芽、大白菜、草丛里石块下嫩黄的小草,甚至于蘑菇、木耳。有些学生竟能清楚地描述:大白菜外面的叶子是绿色的,往里面的叶子渐黄,绿色变浅,最里面的叶子完全是黄白色。再结合大白菜叶子所处的环境:最外边的叶子充分暴晒在阳光下,越往内部的叶子接受的阳光越少,最里面的叶子完全接受不到阳光。经过引导,“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这一结论自然产生。而且学生的记忆也尤为深刻。

二、走出教室,走进自然

单调单板的教学,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降低学习热情,甚至于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一走进课堂,思维便处于低潮。适当地改变改变方法,“玩些花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想:“今天的生物课老师会做些什么呢?”笔者很早就想到带学生到一个长满刺槐、野桃树、夹竹桃、野蔷薇、狗尾巴草等植物的山坡上去讲授“叶子的形态”这一章节,但一直怕放纵了学生,难以维持教学秩序而没有行动。终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初秋下午开始了尝试: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摘下相应的植物叶子,粘贴在纸上,并写上有关的内容。我看到学生饶有兴趣地讨论着、忙碌着,并没有预料中的糟糕现象。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学生却意犹未尽,他们说:“原来这个小山坡上蕴藏着这么丰富的知识。”的确,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等我们去发现。课后,我检查了他们的“作品”,也检测了他们的成绩,结果明显好于在教室内学习的学生。

三、利用好社会这个大课堂

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对生物有极高的学习热情,生物知识可以用实验来验证。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其直观程度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如果学习到的知识得不到应用,学生便会觉得是纸上谈兵,学习热情也会减弱。笔者在教导“淡水养鱼”这一章节时,便及时利用机会,带学生走进社会,让他们知道: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是在应用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知识,让他们也知道去应用知识。这节课,课堂便安置在附近的一个鱼场,在那里渔厂负责人充当了一次教室的角色,他极为热情地指着墙上的各种挂图给学生介绍了它们的栖息水域,生活习性。还讲述了他们渔场的养鱼经验:大一些的深水域一般混合放养,小一些的浅水域单独放养鲜鲫,或鲢鱼、鲸鱼,并讲述了各自的好处,还介绍了鱼苗的来历。这一次参观给学生的感触极深,他们不再觉得生物是副科,学不学无所谓,他们知道学习了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性。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所谓“社会生活能力”就是学生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进行验证的过程。例如,在学习“绿色食品”的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标准、标志和生产过程,然后布置学生课外调查附近商场中销售的绿色食品的名称、种类和产地,并写成调查报告,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向老师和全体同学汇报。对于概念模糊或表述错误的,教师要明确指出,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充分发表意见,然后,让学生自行总结: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业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通过市场调查研究,可以让学生把课堂所得知识面向社会、贴近生活,使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实现低时耗、高效果、最优化。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经验之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使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用的生物学知识,懂得生物学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引着学生,助着学生走向教材,“回归生活”,才能成功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绿色食品调查报告范文3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满足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更高要求,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下面以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社科与基础教学部的联合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希望在高职课程改革方面给与高职教育工作者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经验。

一、联合教学的背景

现代企业用人条件不断提升,作为高职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人才,不但要懂技术操作,而且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为了切实满足学生的实际岗位需求,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社科与基础教学部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新尝试,以联合授课的形式,实现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二、联合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初期:明确授课目标,进行专业课、基础课授课内容的交叉设计

专业课《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授课教师先期理论讲授GMP、SSOP和 HACCP三者关系;QS认证的意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者关系;让学生了解如何申请QS认证及ISO9000内审员资格。

基础课《应用文写作》授课教师先期讲授市场调查报告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结构和写作要求;并根据专业课讲授的理论内容,和学生一起查阅相关案例,并为调查活动设计调查问题。

(二)中期:开展参观、实习实践活动

专业课教师:组织参观内蒙古食品药品检验所、农科院、伊利中心实验室,讲授课程相关专业知识及岗位技能;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ISO9000、HACCP、GMP及SSOP在伊利冷饮车间的应用;全系参观蒙牛基地牧场、生产加工车间等地,对其企业管理及企业应用HACCP、ISO、GMP、SSOP等管理系统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

基础课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每次参观的内容,并对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让学生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刻领会专业课教师前期讲授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新发现、新见解及新质疑,并将所学、所感、所思以报告及PPT形式呈现出来。

(三)后期:以讨论课形式检验学习成果

后期以讨论课形式联合授课,让同学们围绕“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主题,结合参观伊利、蒙牛车间及内蒙古食品药品检验所的所观所感,分小组,以代表发言、辅以PPT演示的形式展开研讨。同学们密切联系生活,充分运用本学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从食品营养、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方面分析现状、探究原因,并为当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献计献策。期间,专业课教师从专业角度积极设问、答疑,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课教师则从PPT文字写作、格式设计及语言表述方面进行点评和指导。研讨会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学生们一致反映此种授课方式从形式到内容都别开生面,深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三、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联合教学的创新经验及推广价值

专业课与基础课联合授课,发挥了各自的学科优势,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一)对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和全面的阐示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过分突出实践的比重,而忽略了与实践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的教学案例呈现的做法是:突出理论先行,在实践中求证、检验甚至质疑理论,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创新思想,进一步补充完善既有理论。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二)优化利用教学资源,满足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各自需求

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努力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协作、专业课与基础课学科打通教学等方式来整合课程资源,在不同授课内容、不同教学方法的相互交叉、整合中,努力构建一个立体的、开放的、多维度的学习空间,在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同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优化利用。有效解决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联系不紧密、不同步的问题;解决了专业课程综合实训因学生的调查报告、总结、PPT文字表述能力不足,对于实训经验不能及时总结、深刻剖析、有条理表述,令实训效果大打折扣等问题。

(三)激发了学生创新性学习的积极性

改变了单一的“填鸭式”理论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了“理论来自实践,不断完善的理论最终回归指导实践”的设计理念。如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诸多食品安全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QS认证的意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企业管理人员,你有哪些好的管理措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系统管理全局观念。此种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会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为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打破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科壁垒、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互渗透的做法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利于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此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实践,对未来高职教育多元化课程结构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整合及利用、课程教学空间的拓展具有极强的启发和先导作用。其经验的推广,有利于优化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真正实现高职课程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的完美统一,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伯玉.高职教学改革探讨.广西轻工业.2009年第6期.

[2]宋秀英.基于高职教学改革发展思路之探究.职教论坛.2011年第35期.

[3]李仁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及高职教学及其管理改革探讨.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六期.

作者简介

金艳(1973?―),女,蒙古族,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社科与基础教学部教师,讲师,主要讲授《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及《大学语文》课程。

绿色食品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广播;广播广告;新媒体;广告媒介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80-01

现今社会,广告已深入人心,无论大小机构,就连路边的大排档也需要招贴、海报等传播方式来展现自己的精神面貌。他们所要展现的,也是广告所能达到的。

进入新千年,广告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国内广告传媒公司的崛起如雨后春笋一般,全国上下一片生机盎然。“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又给国内广告产业带来了新的春天。广告传媒正在向着多元化,系统化,立体化,大众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这些给广告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两点:

1、国内市场的广阔引起了国外传媒公司的注意,外来的广告势力也想在这片财富的土壤上分一碗羹。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外来广告势力的融入也带来了西方的视觉感受和先进的设计理念,提高了大众的审美档次。有了竞争,才会使广告产业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当前的中国广告产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广告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广告媒介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前的旧式传媒方式被大众和广告公司所忽视。这些上世纪非常流行的广告传媒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被人们所不屑。其实不然,机遇即是挑战。广告传播是以它的多元性,新颖性和独特性而著称于世,所以旧式的传媒方式可以取长补短,发挥自身的独特性。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的普及下,网络广告异军突起,使传统的广告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各类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上大做文章。

昔日的广播优势,比如:传播速度快、接收方便、消费廉价等等。这在当代媒体的竞争中已不再是优势。电视直播不仅反应快捷,而且“声色”俱全,接受方式更加方便、直接。随着“80后”人群的市场涌入,受众人群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年轻人对广播失去了新鲜感。而互联网,传播速度之快、信息量之丰富多样,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网络上。从这几个方面看,广播广告处于实实在在的劣势。要拓展自己的空间,广播必须重新寻找机会。

回顾历史,广播广告的发展可谓饱经风雨,历尽磨难。特别是在经受电视和互联网的冲击之后中,广播广告就生存得艰难、发展得也艰难!八十年代,受卫星电视迅猛发展的强力冲击,九十年代又遭遇席卷而来的互联网冲击波,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广播广告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小了。不过,2012年初国家权威部门一份调查报告表明,近两年,广播听众队伍却呈现逐步壮大的态势。目前全国有七亿广播听众,广播广告的收益率也有所提高。由此看来,广播不但没有因为电视的不断普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广播广告却“风景这边独好”。因为广播广告有自己独有的文化品位、存在价值和生存空间。

近些年“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从维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广泛提倡“绿色环保”。同时“绿色消费”风靡全球,例如:绿色食品、绿色包装、绿色出行等等,只要和“绿色”挂钩,人们就会享受得心安理得。那么,从受众的接受途径这个角度来看,广播称得上是“绿色媒体”。广播能提供丰富、及时、有效的新闻信息和音乐资讯,给受众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的心情;广播广告追求的是消费人群听觉上的感受,不会给受众的眼睛带来伤害,也不会因辐射而影响受众的身体健康,广播广告的传播方式一般“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受众有一个可以毫不顾忌释放心情的空间,展开自己的联想。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人们的注意力。对“注意力”的理解,按照一般的思维习惯,人们想到的是“用眼睛看”,往往忽略了“用耳朵听”。事实上,视觉和听觉都是获取信息的直接和有效途径。尽管视觉感受比听觉感受更加直观,但海量的信息、荧屏的辐射,都会使眼睛疲劳,视力的疲倦就会影响广告传播的效果。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这个时代永恒追求的主题。也正因为这个独有的优势,广播广告才在广告传媒中拥有自己的“领空”。

绿色食品调查报告范文5

因此,生态平衡的维护和破坏、资源的开发与损坏、环境的保护和污染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人才的教师,尽可能地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意识,了解全球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的现状,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显得愈为重要和紧迫。

一、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思想

化学教材中的水、空气、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化学肥料、金属材料等章节中,都渗透了一定的环境知识,同时课本中附有选学内容,大部分篇幅涉及环保问题。课堂教学是落实化学新课标的主渠道。我们应注重将环境知识有机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化石燃料”等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讨论: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我们今后应优先推广哪种燃料?同学们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用方便及一次性能源储量有限等因素多方考虑,进行陈述、辩论、选择,在陈述、辩论、选择的同时,渗透了环保思想。

二、实验操作,规范环保行为

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比教师讲课的有声语言更具感染力、影响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教师应通过实验操作,规范学生的环保行为。例如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石的实验是一个集氧化铁的还原、二氧化碳的检验、一氧化碳性质检验和尾气处理于一体的实验。新教材不同于旧教材的是在尾气处安装一个盛放澄清石灰水的双孔洗气装置。尾气左进右出,然后处理。改进后的装置既可检验反应前有无二氧化碳,又可检验反应后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还可检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进行尾气处理。整个装置和操作步骤(一氧化碳通、撤,酒精灯点燃、熄灭的先后顺序)体现了环保性原则。

三、案例分析,提高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不能泛化,教师要通过案例分析,达到最佳效果。如在学习“化学与环境”时,我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太湖蓝藻形成的原因与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知道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和生活污水中N、P含量普遍超标,富营养化十分严重,在海水和淡水中形成赤潮、水华的实例和危害,提高了学生慎用含磷洗衣粉,减少生活污水排放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及功利发展,破坏环境对人类的危害和殃及子孙后代的严重后果。

四、活动多样,凸显环保教育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环保教育仅在课堂上讲授是不够的,还要组织课外活动。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课外阅读、课外参观、化学专题报告、化学晚会、化学展览、竞赛等。无论哪种活动教师都要明确环保的内容,力争达到预期的效果。

1.开展调查活动。课本有这样一道题:观察你家里或学校周围有没有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吗?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家乡江河湖的水质污染情况或附近工厂的矿物冶炼情况进行调查,如附近沿河有几家工厂向河内排污,排出的污水有哪些有害物质,对附近的环境造成哪些危害,当地的环保部门有哪些要求。最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进行讲演。

2.过好化学节日。注意利用与化学相关的节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结合世界环境日、土地日、海洋日、森林日、水日、无烟日等契机,适时向学生渗透绿色产品、绿色食品、绿色蔬菜、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化肥、绿色农药、绿色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

3.开辟第二课堂。例如讲完水这一节,可组织参观污水处理厂,亲眼目睹污水处理过程,明确水质只有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才可排到江河,这些知识在课堂上是见不到的。

4.举办环境讲座。如可结合空气的成分和选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臭氧的有关知识,臭氧层的作用,以及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的严重后果;可结合二氧化碳介绍“温室效应”;可结合化学与环境介绍重金属污染、原电池污染、热污染,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大自然污染的严重性,产生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紧迫感。

5.网络开拓视野。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宝库,如果我们教会学生从网上寻宝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取得更多新的知识,从而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例如,在《化学与环境》一节,可要求学生通过网上阅读,查找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然后把学生找到的资料汇总、分析、交流归纳,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环境从而升华对保护环境的情感和价值观。

绿色食品调查报告范文6

一、发展现状

(一)电子商务平台初步建立

据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省13个市(地)、108个县(市、区)局域网和1000多个乡镇计算机信息终端的四级农业信息网络,全省13个市(地)都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有7个市(地)、8个县(市)建立了“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服务综合平台。全省专兼职信息员达到13600人,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机顶盒、电视等多种形式,全省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97%以上,基本上建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平台系统,并有效地利用该平台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农村网民数量迅速增长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已达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8.3%;农村网民数量达1.3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比例为26.5%;黑龙江省网民达120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1.5%;据推算黑龙江农村网民数量有300多万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略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增长速度较快。

(三)涉农商务网站发展较快

据《2010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涉农网站近2万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站总数为230万个,黑龙江省网站数为16668个;《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全国农业网站数量达31000多家。据推算,黑龙江省涉农网站超过1500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200多个。

(四)电商政策环境不断完善

黑龙江省非常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问题,自2002年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信息港、东北网、黑龙江农业信息网等网站建立了绿色食品信息专栏,197家绿色食品企业全部在网上了信息。2006年省农委下发《关于做好农产品网络促销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网络促销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制定农业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农产品标准规范,加强交易双方的信用管理,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配送物流,完善农业电子商务体系”。

(五)电商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目前,黑龙江省有11所本科和22所高职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生6102人,其中有8所农科类高职有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生723人。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按照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后台管理、网络营销服务等方向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扶持。

二、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观念落后

由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以及农村网民文化素质偏低、收入水平偏低,致使一些农业部门及农村网民对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足够的信心,如截至2010年12月底,农村网民购物使用率仅为20.1%,比城镇使用率低20.7个百分点,农村网民上网的主要业务并非电子商务,而是网上娱乐;涉农企业对应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商机缺乏前瞻性的估计,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风险大、投资周期长,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网站基础设施薄弱,安全存在隐患

受到农民收入影响,建立网站投入偏低,网络安全技术不够先进。电子商务主要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而网络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的攻击,威胁到网络的安全,还有网络上的间谍软件,会盗取网上银行账号和密码,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素。

(三)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交易

电子商务要求交易的产品标准化,便于用户了解产品信息,也便于生产企业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我国已有涉农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000多项,地方标准1000多项,但由于农产品各类繁多,品质复杂,导致农产品的标准化率很低,消费者难以在网络交易时对其做出客观评价,影响交易行为和效果。

(四)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电子商务真正拥有物流配送体系的极少,像中国大米网、北大荒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大型公司也是与其他物流公司合作进行物流配送或刚刚组建自己的物流系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刚起步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大多是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品种多,生产单位小,组织化程度低,物流技术难度高。

(五)涉农网站数量少,且缺乏专业水准

目前,我国涉农网站虽然已近2万个,但仅占全国网站总数(230万个)的0.87%,比2008年降低了0.33%;而欧洲服务于农业的网站约占5%,美国达到14%。虽然黑龙江涉农网站超过1500个,但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仅200个左右,且网站缺乏专业水准,实用性不强。多数网站信息以宣传和信息为主,真正从事农产品交易的比较少,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政府要转变观念,出台有利于农民从事电子商务的鼓励性政策,同时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也要做好相应的服务与交易工作,使广大农民真切感受到开展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和益处,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电子商务并不神秘,才能真正调动他们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积极性。

(二)加大投入,建好平台

目前黑龙江省广大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设备,加之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自行建站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比较困难。因此,政府要加大投入,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铺设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信息高速车道,加强商业性专业网站建设,鼓励以龙头农贸企业和农产品批发企业为依托,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上为基点辐射周边区域,可以有效地为农户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与支持,包括农产品需求信息、价格信息、物流配送、农资信息等。

(三)推行标准,建立体系

农产品具有品种多,级别多,地域差异大的复杂性特点,如果没有一套权威而完整的信息标准体系,用户很难有统一的语言和产品标准,很难有效地实现信息定位,因此要继续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目前黑龙江省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的农业标准体系,这些标准基本涵盖了我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主要过程和环节,但这并没有涵盖整个过程和所有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按照这些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四)发展物流,加强物联

物流配送体系与物联网结合可以有效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一是要尽快建立范围更大的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二是要扶持一批农产品流通企业,特别在省外建立的绿色食品专营销售市场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要重点倾斜和扶持;三是要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提倡成立农民销售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四是要认真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包装质量,尤其是要提高农产品的保鲜程度;五是加强物联网建设,畅通物流系统,保证农产品快速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