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创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创业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创业创新

大学生创业创新范文1

大学生创业能力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它是指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在进行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将自己或他人的创意或点子转化成产品所应具备的整体能力(关键技能、心理条件和隐性知识),主要包括机会识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管理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挫折承受能力。机会识别能力对于创业者选择是否创业非常重要。机会识别能力中的机会,在这里特指创新机会,包括发现机会、辨别机会、选择机会三个方面。大学生创业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机会识别能力,关系到能否将创新机会转化为丰厚利润,这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第一构成要素。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者创业能力的核心要素。创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创业实践能够达到的高度。无论创业前的准备还是企业管理与经营,都要求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创业知识体系和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作支撑。领导决策能力有利于塑造并加强组织凝聚能力,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维持组织内部稳定和组织外部发展;良好的管理沟通能力则能够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解决公众危机事件,也能与合作伙伴保持融洽的关系,能够最大程度地争取政府、媒体和其他组织的支持与合作。组织协调能力是支撑创业者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获得组织内外他人和社会的支持,对创业成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创业是存在风险的,创业风险有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管理风险、生产风险和经济风险等。因此,挫折承受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创业者的创业状态。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医疗卫生改革使得各大医院、医疗单位的自增加,这些机构或单位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而中医类毕业生对就业普遍存在较高的期望值,这使得中医院校毕业生承受着高于其他综合类高校的就业压力。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我国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启动创业教育。然而,由于中医类专业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有调查显示,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学习任务较重、学业周期长、创业意向普遍较低。因此,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普遍存在培养目标较狭窄、内容较专一、创业教育缺乏体系性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创业教育的主体而言,中医药院校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创业热情不高。一方面,大多数医学生课业负担重,且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创新思维较为薄弱,这对创业意识的形成是不利的。多数医学生及其家长都秉持着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医生”是“铁饭碗”,希望毕业后能到医院工作,追求工作和收入的稳定,甚至认为放弃医生的职业是“不务正业”。小部分人只是在就业无法实现时,被动地考虑选择创业。另一方面,中医药院校较强的专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医学生甘愿放弃五年、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医学教育转向不熟悉领域创业的学生很少,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医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风险较大。在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求学过程后,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医疗事业单位里相对稳定的体制保障,同时也渴望在救死扶伤中体现医生的价值感和使命感。二是创业教育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虽然有些中医药院校现在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业,开设了大学生创业的课程,但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

医学院校的创业教育主要有组织讲课、讲座、相关活动、创业实践等,采取的形式大多是开设创业课程和讲座、沙龙,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等,创业教育开展得不够深入,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式及考核标准等还没有统一的要求,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业理念教育和知识体系;大部分创业课程为选修课,且医学生选择创业的人数极少,开展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大学生创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和形成规范化的教育体制。授课教师大多来源于非专业创业老师,缺乏创业教育的资质,系统培训机制尚未建立,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创业教育得到真正落实到位的情况并不多。在“创业热”的背景下,许多中医药院校仅限于开设创业课程,没有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后续的指导,导致有些医学生的创业计划“虎头蛇尾”,甚至“胎死腹中”,这显然不利于创业的持续性发展。三是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大学生“创业热”“创业教育热”等活动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首先,从政策层面看,虽然国家明确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为医学生创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政府引导中医类医学生创业教育力度仍然不够。受传统医学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普遍对医学生的创业教育认识有限,现阶段仍未形成全社会重视创业教育的环境。其次,通过调研发现,当今大学生创业心理普遍较为理想化,缺乏创业知识及风险认识,大部分创业大学生迫切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关于创业资金、经验以及政策上的扶持,然而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和执业资格的限制使得医学生的创业更加艰难。虽然医学院校一般都有丰富的附属医院资源用于学生的见实习任务,但很少有创业方面的实践基地。医学生的创业教育仅局限在学校内,与医疗部门、药企联系不够,缺少创业成功典型经验的实践指导,使得创业教育缺乏真实性和实践性,这些只能让缺乏社会经验和风险应对能力的大学生们望而却步。

三、相关对策及建议

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升医学生创业能力,既是缓解医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又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医学院校的综合实力,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因此,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根据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1.以提高中医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核心,完善创业教育培养目标。

上文提到的创业能力包括机会识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管理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六个方面。为了转变大部分医学生的“被动型”就业观念,提高中医类医学生创业能力,应该注重以下两点:一是在注重培养医学生适应性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其主动性能力的培养,即开展以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二是以培养医学生创业意识为契机,转变医学生的就业观念。纵观全球医学的发展趋势和疾病谱的变化,医源性、药源性、心身疾病以及老龄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主要课题,人们对于预防保健需求日益增长,随着医学模式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中医药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中医药院校要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育人环境和创业环境,如举办各类创业计划和设计大赛,激励学生进行创业训练,或是邀请创业成功的医学生来学校进行讲座,引导各个专业的医学生利用不同专业优势,熟悉相关政策,拓展创业思路,加强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三是进行分层次、差异化培养模式。针对全校学生,可通过讲座、论坛、创业设计大赛等形式,鼓励医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创业设计有机结合,开展基础性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发掘学生的潜能。对有创业意识但创业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要注重创业能力和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学生要注重专业性创业方面的培训,配备创业导师对其进行跟踪指导。

2.通识性与专业性有机结合,完善中医药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

创业教育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而创业教育课程则是落实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路径。教师要认识到现代社会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才培养目标应从医学专门人才向有医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方向转变,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设计要涉及到创业意识培养、经济学、机会识别、银行贷款、企业管理、工商、风险控制等内容,指导学生了解与创业有关的国家政策法。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还应了解卫生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以此来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市场敏感度。同时,医学院校创业教育一定要立足专业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建设具有医学特色的创业教育。比如,中医药院校有知识丰富的专家教授,大学生可以依托此技术团队进行创业,来提升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中医美容康复专业的学生可以依托所学专业开办诸如中医美容与保健养生所,或是开展相关专业资质培训业务等。

3.发挥医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作用,促进创新成果向产品转化。

创业活动是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能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医学院校由于其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生的创业,中医类医学生创业应加强校企合作,并发挥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资源优势,积极为创业的学生提供资金、厂房和设施支持,确保学生创业实践场所。通过创业主题实践、建立企业实习岗等针对性举措,使广大医学生在学习交流和实践中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另外,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创业不能仅仅局限于中医药类相关行业,也可与其他专业合作,建立大学生科研合作训练基地,创建合作团队,提高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创业创新范文2

一、解读大学生创业之创新思维

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作为青春代表的大学生创业群体具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的意愿萌发,表现出潜在的创业动机,对其在创业实践活动起着指引推动作用,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及行为,是创业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思维推动大学生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强烈好奇心,摆脱现有的固有思维定势或思维框架,产生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并积极转化为探索创业的原动力。

二、周边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当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相规定鼓励大学生创业,高校也设立了各类大学生创业支撑项目和专项资金,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热情高涨。本人目前创业近一年,通过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交流学习,针对本校及周边高校调查得出一份数据:在被调查的大学生创业者86人,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但不难发现,大学生获得项目立项和专项资金支撑只占数据14%。半年后对之前被调查的86人进行交流调研,当中不到30人坚持创业,大多是由社会经验不足,竞争压力大,人脉圈小,承担较大的成本而放弃创业。但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例如:调查数据中有12人开设创意陶瓷工作室,目前均已打开销路,极大的鼓舞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之创新思维的建议

大学生创业创新范文3

机械工程学院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为促进大学生创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更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党的十报告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提出,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中提出,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扶持和大量的资金。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来讲,要切实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创业。

一、培养创新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创业指导

1、深挖内涵,凝练创业教育理念

学院结合学科、专业及学生特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基本目标,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创新教育融入专业建设中。创新意识与专业知识融合渗透,专业知识与创新实践双向互补,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2、培训充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通过现场工作,掌握专业前沿技术,了解一线需求、生产岗位的实际问题以及企业管理知识,对学生的“职业性”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后劲;同时通过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师资创新水平。

学院组织相关教师参加了职业生涯规划TTT课程培训和省职业指导师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经常性地进行指导,能够保证学生在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随时得到解决。另外,学院每学年还组织学生参加学校GYB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创新意识。

3、多元递进,优化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造学》、《就业指导》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新的准备,实现政治素质和创新素质双提高。

举办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讲座,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人士、校友和专家做报告,让学生熟悉创业的基本情况和流程,调动学生的创业激情。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动手能力

在实习环节中,配备了强有力的指导实习的教师队伍,每次实习都由富有经验的老师带队,现场有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指导。建设了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保证了实习的顺利进行和实习质量的提高。由此,变“依赖教材”为“依靠生产实践”教学,将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融合,为学生自主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5、丰富载体,拓展创新创新教育实践平台

采取措施,拓展渠道,学院积极构建创新和职业指导体系,利用和依托产学研基地、重点实验室等现有条件,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帮助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新教育体系,提升创新教育层次。每学年假期积极组建“大学生就业创新实践团”深入“大学生就业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就业创新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 加强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1、组建团队,积极营造创新创新教育氛围

学院牵头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其中2014年指导教师共60人(占学院教师总人数47%),学生共477人(占学院学生总数19%),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和技能,为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改变就业思路、激发创新热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新实践活动,学生本人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技高一人,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能够推动学生专利等科研成果的转化,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技能,为有志创新的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前期条件与环境,形成良性的循环,有利于造就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逐步走出自主创业之路。

2、参加大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学院积极组织学生

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

大学生金工技能实践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计划大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为进一步扩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覆盖面,保证参赛作品的质量与创新性,学院还下发了关于组织申报“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团队”的通知,制定了“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团队管理考核办法”, 明确提出对立项团队平均3000元/年的资助,每个团队需由2~3名指导教师和15名以上学生组成。指导教师负责团队中学生的遴选、团队的活动指导、日常管理和经费使用。学生自行组队参加比赛,每个团队有专业教师全程指导。近年来,学生作品通过选拔代表学校参加省赛、国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约60项,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200余项,学院获全国优秀组织奖5次,省级优秀组织奖6次,为学校、学院争得了荣誉,让学生得到了充分锻炼,培养了一定的创新精神。

3、打造创业典型,发挥示范辐射效应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适应性和能力,通过系列化、全方位创新教育,逐步打造出创业典型,将部分适应性强的创新成果,通过改进、提高、推广,带动创新教育向实际的创业层面推进。安徽省十佳大学生评选提名奖(是获提名的唯一一位本科生)、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我院焦忠同学创办芜湖思科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我院学生丁文飞创办淮南市魔度动漫设计有限公司在第二期华图教育大学生创业基金全国终审决赛获得华图教育2013年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资助额度为10万元,我校为安徽省唯一入围获得资助的高校;获得首批“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的校机器人协会会长我院学生储德江创办芜湖懒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这些创业典型的打造,带动了学院创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实践”,高校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来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创新培养与创业实践互促共建新模式的构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期.

大学生创业创新范文4

【关键词】民办;大学生;创业模式;创新;对策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空缺岗位及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民办大学生就业难题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焦点且函待解决。作为民办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求职者,而应努力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和开发者,能够在自主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他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

(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改革红利的,发展动能的减弱,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正在不断增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举措能激发劳动力资源所蕴藏着的无穷创造力,促使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同时,也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创业为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指明了方向。

(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需要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大众化效应已初步显现,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着重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提上日程,推动地方民办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想法似乎很难执行,对庞大数量的地方民办高校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依然不明朗。但是,创业教育已经被列为民办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许会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点。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大学生通过创业实践所受到的创业教育,能培养学生具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具体来说,创业精神的五大要素,也即五种性格特征:激情、积极性、适应性、领导力、雄心壮志,都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和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尽管国家和民办学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是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仍令人堪忧。

(一)大学生创业实践者较少,创业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民办大学生创业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创业的资金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都有待提高。在大学生创业能力中,经营管理能力是大学生相对较为薄弱的,如何能够以身作则,管理自己的同时管理他人,是很多创业者面临的困惑。

(二)创业项目同质化竞争大

目前大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大多是风险相对较小且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饮食、甜品奶茶店、美容美甲、主题公寓等小而适合在学校内外经营的项目。对细分市场和目标消费者的分析定位不够精准,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激烈。

(三)缺乏坚持的创业品质和成功的创业经验

当前主要是90后大学生,一直生活在经济较为宽松的环境下,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对商业运作不熟悉,缺乏把握商机的判断能力。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不熟悉了解,导致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没有充分运用“大学生“身份,为自己的创业提供方便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困难的原因

(一)主观条件

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体制在基础上限制了学生应该从小培养的自主创新意识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和西方各国有着很大的差距。同时,学生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也很大,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下,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一家人完全把孩子当“宝”一样去培养,这样就容易导致孩子从小就对别人产生了依赖心理,缺乏自主性、独立性。在性格上也形成了一种安于现状的心态,没有创新精神,对挑战新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信心。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使我国大学生产生了一种安于现状的心态,不愿意去主动创新和变革。

(二)客观条件

从我国高校的角度分析,现在我国高校的层次过于杂乱,有211、985、普通高校、民办高校及大专院校等,不仅过于杂乱,而且教育水平差距过大,完全缺少一个孤立大学生个人创业的社会氛围,在对学生创业思维的培养上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可以实施,只是喊口号自然不行,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这些可以体现出当今我国还有许多高校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思维的工作不够重视。学生受高校教育的影响,对创业的理解不深,没有一个具体的概率,完全不具备创业的思维和能力。其次,社会、政府在创业这方面的服务职能相对滞后。相关的各种手续审批繁琐,对大学生创业产生的各种限制太多。这也是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刚步入社会没有相应的资金,人际关系也不够好,连抵押给银行贷款的固定资产也没有,只能依靠父母、亲戚的资金帮助,这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的具体实施。

四、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模式创新的策略

(一)要加强全民创业教育

统一社会对创业的看法,为民办大学生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学生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大学生群体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鼓励创业、向往创业、对创业失败者宽容的良好氛围,才能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创业热潮做好准备。我国国民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冷淡和抵触是由于几千年传统保守思想在作怪。所以应利用公共媒体宣传创业知识,使得大家加深对创业的认识以消除对创业风险的盲目畏惧。宣传创业的成功案例,以激起社会的创业热情。创造条件,鼓励我国国民的创业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开展创业的热潮,逐步用事实改变人们的保守思想。

(二)完善和健全创业法规

我们应抓住我国正在进行法律社会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实我国的创业法规尤其是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建立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出台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措施,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由于我国大学生数量众多,在大学生创业的起始阶段的投资如果都依靠政府或学校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也应该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的投入和对大学生创业的其他援助。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对我国高民办高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及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改革,扫除学生创业的障碍,为学生创业提供帮助。

(三)制订创业培养知识体系

对创业的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及培养形式进行规范化,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创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活动。理论方面,根据创业流程,梳理创业必备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尤其是引导学生自学、学生之间相互学的方式,使学生具备学习的能动性。

(四)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创业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真正经历过创业的教师少之又少,而一些成功创业者的经验又未必具有普适性,这就使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制约了对创业大学生的培养。解决师资瓶颈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注重对创业教育教师的选拔任用,最好让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创业课程的任课教师;第二,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到创业企业中进行参观、交流、培训和兼职,丰富实践经验;第三,加强教学者和创业者之间的沟通,共同探索适合大学生创业的教学体系的完善之路,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良性循环;第四,可以聘请企业家到课堂中开设讲座和进行创业指导,以充实和完善创业教学队伍。

(五)创建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

促进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各种社会资源,搭建综合的创业服务平台,将大学生创业的意义和价值真正体现出来。在大学生创业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出台落实上体现系统性、及时性和针对性;完善大学生投、融资机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建设,促进创业成果孵化;建设大学生创业服务社区,以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社会舆论导向,打造创业文化,给予大学生创业以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支持。同时政府要抓好各项创业支持工作的统筹和协调,保障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建萍.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分析[J].对外经贸,2012

[2]罗剑宏,谭子君.云端互动: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J].高校教育管理,2013

[3]李洪波,陆剑斌.创业动机对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基于江苏省高校学生的实证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2015

大学生创业创新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

一、指导思想

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体制,推进高校创业创新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应明确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成立校院两级创业创新指导中心,着力形成“学院主要负责、各部门协调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学生踊跃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格局。进一步梳理、规范创业创新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建立和完善与校内科研基地、地方政府、科技园共同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合作机制。

2、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加强创业创新教学体系建设

(1)课程改革

要把创业创新教育作为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的必修课学分体系,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在公共基础课中增设创业创新类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改革教学方法,引入互动式、体验式、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法,实现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的相互支撑;引进测评软件,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职业能力测试。完善学分、经费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整合教师资源

高校可整合一批具有创业指导有效、理论研究深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组成专门的“创业创新教研室”,对学生开展专业的指导和教学。同时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作为校外兼职教师,组建一支专兼结合、校内外共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突出特点,强化优势,全面营造创业创新教育氛围

(1)强化专业优势项目

以行业特色为依托,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力度,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促进创新项目向成功创业的转化,提高学生创业创新的科技含量和成功率。提高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新型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创业”教育品牌。

(2)营造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

优化组合学校的创业创新资源,完善创业创新教育的服务体系。一是强化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指导。通过创新训练、专家讲座、创业大赛、模拟孵化、创业实训等活动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理念、创业能力的培养;二是强化对创业创新先锋的培育,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重点打造一批高效优质的创业创新团队,提供全程的跟踪服务;三是强化对创业创新项目实施的指导。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和创业实习实践基地为依托,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机制,对申请专利和有潜力的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指导的全程跟踪服务。

(3)加强理论研究与经验交流

建立创业创新教育研究机构,设立创业创新专项课题,定期举办创业创新教育交流会,交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经验,展示专业优势项目在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探讨创业教育动态和趋势,分析创业案例,指导创业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4、内外联动、拓宽渠道,多方配置创业创新教育资源

(1)开放校内科研平台,建设校内创业实践基地

开放校内实验室、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等校内科研平台,提高学生对先进设备的应用能力,引导创业学生积极利用校内科研资源,提升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校内科研机构的教育、服务效能。

(2)内外联动深化合作,多渠道加强校外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外社会力量联动,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内单位、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推进社会资源、校友资源配置与创业创新教育成果转化的有机结合,在已有社会实践、就业创业基地的基础上多渠道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合作建设创业孵化园区,争取科技合作项目,筹措创业创新扶持资金,为创业学生获取更多政策、场地扶持。

三、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创新范文6

>>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研究 论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新思路研究 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 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基于大学生创业园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和教育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创业胜任力的关系研究 培养创业型大学生体系与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朱崇实.研究型大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9).

[3]王生洪.通识教育: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J].中国教育报,2007-

10-30.

[4]方倩琳.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6-11-24.

[5]关于印发《关于在重大项目实施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