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连续观察日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连续观察日记范文1
蚕
铅山快乐作文培训学校五年级张立超
2月10日
我小心翼翼地捧着蚕宝宝,仿佛捧着珍贵的金银财宝回了家。我兴奋地告诉妈妈说:“这是老师布置给我们养的,瞧,这还是刚孵化出来的,所以才这么小。”
刚孵化出来的蚕很小,小得如蚂蚁一般大小,身上长满了刺毛,俗称“蚁蚕”。蚁蚕的食量不大,必须把桑叶切成细小的碎片喂给这些“小家伙”吃。
2月13日
已经过了三天三夜了,我突然发现蚕一动也不动,就连“食物”也不吃,我怀疑它死了,后来问大人才明白蚕想蜕皮了,我仔细地观察起来。蚕蜕皮的时候可好玩了,前半身下伏,全身波浪形运动,从胸部裂开梯形裂口,3-5分钟蜕完皮。蜕完皮的蚕完全变了一个新模样,并且食量还变得比以前大多了,它用胸足夹住桑叶使劲吃,发出沙沙的身音。它现在是一龄蚕又叫起蚕,蚕会在结茧之前蜕三次皮,蜕第三次的时候就会变成熟。
2月23日
现在那些蚕一动也不动,也不吃东西,奇怪啊!蚕已经蜕完三次皮了,按理来说下一次蜕皮时间应该在茧里蜕呀!
后来我才知道蚕是要结茧了,蚕一点一点的吐丝把自己给包住,吐丝之后的两三天内这些蚕不分白夜,直到把自己完全包住,才开始了变形的旅行。
2月26日
又过了三天,这些蚕茧还是没什么变化,于是我便想探个究竟,我用刀子小心地“解剖”了一个蚕茧,发现里面竟是一团皮和一个不为人知的深红色的东西。我知道它已经化成蛹了,可是身体比以前小了许多,只有原来三分之一那么大。
3月20日
连续观察日记范文2
小学生天性活泼,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他们乐于观察,乐于表达,对观察任务充满激情。
一、学观察,广进“材”源
优选作文材料的前提是占有大量的作文素材,解决学生习作“言之无物”的问题。吴立岗教授认为,“中年级是观察活动的‘敏感期’”。中年级最佳的习作形式是观察作文。只有学好观察的方法,通过亲身的观察与体验,才能在习作中表达出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接地气”的好作文。
(一)抓特点的观察
以写作为目的的观察,最大的任务是“调动五官去感受生活和事物的特征”,然而,学生并不清楚什么是“特点”。一名学生写道:“我的小金鱼真可爱。圆圆的眼睛,长长的尾巴,嘴巴一张一张的,还有两个小小的鼻子,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呢!”通过这段描写不难看出,学生的观察是仔细认真的,还发现了不容易发现的小鼻子,但她并没有抓住金鱼最大的特点,如鱼鳞、会游泳,所以读起来根本就不像一条鱼。
“抓特点”,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特点。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作文内容是“写写我自己”。为了帮助学生找特点,我们准备了观察表(见表一),要求学生在镜子里观察自己的外貌,记录下自己最满意或者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对自己的性格与爱好等做自我观察,并采访家长、同学等,对自己的特点进行更全面的确定。在表格中用概括性的词语或者短句进行记录,使学生采集的第一手素材尽量接近真实的自己,在作前指导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对自己的特点进行“筛选”。
课堂教学片断一:
师:请大家逐条汇报自己的作文观察表吧。
蒋曜阳:我外貌最大的特点是塌鼻梁。奶奶说一家三塌鼻,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可以说是祖传的,是他的一个记号。怎么说才能更有趣呢?
生:这是防伪标记。
师:你有防伪标记吗?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后天的,如疤痕等,一个疤痕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呢。
(生整理修改观察表,寻找自己外貌上的最大特点。)
课堂教学片断二:
师:谁来说说你的性格特点。
张思弈:(实物投影展示观察表)我有时温柔、内向,有时脾气暴躁。
师:同学们,你们对张思弈的印象如何?
(大多数学生倾向温柔内向型。)
师:同学多年彼此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你选择什么材料,让大家耳目一新呢?
张思弈(想了想):其实,管理班级的时候,我很自信。
师:那么你能否将处事果断、自信的班长形象,作为典型材料呢?这样同学们会对你刮目相看呢!
(生修改观察表,寻找性格中最精彩的一面。)
“特点”就是最与众不同的“点”。在整堂课中,教师紧紧围绕观察表指导学生提炼、修正自己的特点,并找到能体现特点的典型事例。经过这样细致的观察指导,学生准备的材料个性鲜明,消除了千人一面的弊端。对学生而言,“抓特点”并不简单。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探讨观察对象的最大特点,并围绕这个特点作重点观察,如早春校园景物观察中就可以通过一组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玉兰花苞毛茸茸的,形如毛笔,花瓣洁白硕大;白梅花苞圆圆的,小小的,极像小青豆,花开洁白细密等。“抓特点”要抓到实处。
(二)连续的观察
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教材对观察周围事物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连续观察。连续观察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坚持对某种事物进行不间断地观察,准确了解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以及变化。这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态度和观察习惯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在本册我们安排了三次连续观察的综合实践活动,分别是第一单元的校园紫薇花开花过程观察记录;第二单元的吊兰小植株在水培状态下,气根生长变化观察记录;第五单元的饲养小动物观察活动。
以第一单元紫薇花观察活动为例,先下发观察表。(如表二)
紫薇花观察表
记录人________ 日期________
“连续观察”的要点是发现事物的变化。紫薇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花,花期较长,花朵次第开放,往往在一个枝条上就能观察到包括花苞、盛开、凋谢、结果各个阶段的形态,非常适合做连续性观察。在观察表的引领下,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紫薇花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为习作储备丰富的材料。在“连续观察”起步阶段,教师的观察导向必须明确,并及时反馈,不能放任自流。如紫薇花的观察表不能一发了之,重点部分必须分步分时渐次完成:今天观察紫薇的花苞,记录后交流反馈;明天观察紫薇盛开的花朵,包括花瓣、花蕊等;记录后交流反馈。连续观察要边观察边发现,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三)自由的观察
“光吃细粮,营养不良”。综合实践活动中,在教师有目的地引领下观察,储备必要的观察知识和观察技能;在广阔的生活中,自主地、有意识地寻找有价值的观察对象,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记录生活,是形成观察能力的有力保障。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就有了“记事本”,或长或短地随时记录自己的生活观察。班级创办了《作文周报》,专门刊登学生的生活小记录。学生几乎每天都在用心记录,一学期下来,平均每人写下了5本小日记,近万字的“记事本”精彩纷呈:
忽然,狂风怒吼着、咆哮着袭过来!大树弯着身子,枝条疯狂地摇摆,绿叶儿在风中挣扎,哗哗作响。狂风呜呼呜呼地刮着,如鬼哭狼嚎一般。咆哮声不绝于耳,大地瞬间变得尘土风扬。(夏恒露)
夜空中,点点繁星正漫步着,踩出银色的光芒,闪闪烁烁。这些可爱、机灵的星星眨巴着,好像无数小眼睛,明亮晶莹,在天空中忽隐忽现,不断跳跃着…… (孙麒皓)
放入水中后,高锰酸钾立刻就沉入水底。它们后面留下一道道足迹,像蜗牛走过的地方,又像是下了一场紫色的雨。搅拌后,高锰酸钾慢慢散开,像雾气般,继续搅拌,它又像刮起了一阵龙卷风,在杯子中掀起了一圈紫色的 “尘土”。(盛钰凯)
“自由观察”重在“练眼”,能将生活中的小事、小景,甚至是转瞬即逝的一刻记录下来。“记事本”中这些美妙的文字都是学生用心观察、思考的结晶,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了学生的原味童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自由观察”不等于“自流观察”。实践证明,学生的日常记录也是需要教师引导与鼓励的。如班级创办周报,一周进行一次集中的优秀日记讲评展示,不定时地对优秀日记进行宣读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效果最佳的情况是语文老师有课程资源整合的意识,及时了解科学、思想品德、体育、音乐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放学前对学生的日记选材进行简单有效的交流指导,拓宽自由观察的空间。
二、学构思,广开“材”路
“构思”是提炼主题,选择题材,布局谋篇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写好习作的奠基石。从写作的过程来看,构思就是材料的提取与加工的过程,解决的是写作中“言之有序”的问题。在作文前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占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怎样优选材料,有序表达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
(一)优选指向中心的材料
小学生习作大致要经历“说话写话、片段练习、谋篇布局”三个阶段,其中写好段落,是打实学生习作基本功的重心所在。第二学段的习作重点应从片段练习开始,以课文的典型语段为例,踏踏实实地进行优选材料的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喜爱的小动物”,课文有《白鹅》、《白公鹅》(略读)、《猫》、《母鸡》(略读)。这四篇课文都用明贬暗褒的手法,表达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文章多采用总分的结构段式,层次清楚,是指导学生“根据中心选材料”的典型范例。
课堂教学片断:
师:(出示《猫》的片断)老舍先生认为猫的性格怎样?
生: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师: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
师:你发现吗?老舍先生写猫的性格,选择的材料很有意思。
生:我发现他选的材料都是互相矛盾的。
师:这样矛盾的材料组合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生:是为了说明猫的性格实在太古怪了,不可思议。
师:对,为了表现猫的性格古怪,作者选的材料也很古怪,看似矛盾,实则透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你饲养的小动物有怎样的性格呢?先用一个词概括,再从观察材料中选择能体现这个性格的材料,写一个片段。
(练习用总分的方式写一段话,要求用总起句概括小动物的特点,选择的材料能突出这个特点。)
“指向中心”的选材训练一般分为三步:即什么是中心,怎样提炼中心,选择怎样的材料突出中心。作文的许多规则都蕴含在典范的文章中,小学生的选材训练应以教材为例,实实在在地利用教材中的典型,用“例―规”法总结出作文规则,以此举一反三,进行变式练习。这样指导学生优选观察作文材料,能起到很好的梳理思维的作用,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有序。
(二)优选明显变化的材料
在连续观察中,事物往往呈现出阶段性的明显变化,或一些突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如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后,我们针对吊兰的气根生长过程开展连续观察。每组分到一个透明的玻璃培植瓶和两棵已经蔫蔫的吊兰小植株,每天观察记录小植株的变化,重点观察气根的生长状况。在连续观察的十几天里,教师每天及时收齐观察记录本,及时反馈学生的观察情况,在班里宣读观察特别仔细的记录,为学生准确、形象地记录气根变化打好语言基础。由于资料充分,再加上平时细致的观察记录指导,本次作文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整理写作。教师则侧重写后的讲评指导。
讲评课片段实录:
师:对描述对象的观察是否精彩,主要看重点部分的描写是否清楚、吸引人。我们此次习作的重点描写是什么呢?(A.气根;B.气根的变化)
生:我认为是气根的变化。
师:怎样把气根的变化讲清楚呢?请大家仔细看自己的观察记录本,令我们眼前一亮的变化是哪几次?
(生迅速翻看记录本,议论纷纷)
经过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板书)
原样――抽芽――伸长
细绒毛――绒毛变绿――绒毛变细须
师:让我们再次见证那几次令我们眼前一亮的惊喜瞬间吧。(出示按生长过程精心拍摄的照片,再次印证学生的观察。)
师:让我们看看各个阶段的精彩记录。(出示优秀学生记录片段)
小植株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它大口大口地喝水,叶子也渐渐舒展开了。碧绿的气根上抽出了米粒般大小、雪白的芽儿,可爱极了。(蔡松呈)
第二天,它的气根伸直了,尖端长出了一段雪白的根,就像一只冬眠的小白熊刚从树洞爬出来的样子。(史肖博)
气根展开了,长出了一点点白色的小绒毛,好像冬天冰柱发出的冷气。(曹锦驰)
雪白的气根尖上长出了一点绿,好像所有的生命力从这一点绿上开始绽放。接着全部的气根都绿了,长出了雪白的根须。那根须跟山药的根须差不多,不过,小吊兰的根须更加雪白纤细。(孙麒皓)
“明显变化”的材料,往往是隐含在学生众多的观察记录里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学生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可是想从中挑选出精彩的部分并有序地写下来,也并不容易。因此,在集体的连续观察中,教师可以全程陪同学生的观察活动,有意识地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记录下观察对象的一些明显变化,或有趣的瞬间,做好作文选材的“前构思”,强化观察表象;在自由进行的连续观察中,教师有时无法亲临学生观察的现场,如在家进行的小动物连续观察中,教师不可能全面了解每位学生观察对象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认真关注学生的连续观察记录,小动物出现“明显变化”的那次记录前打钩做记号,如小狗今天受了惊吓,小乌龟开始冬眠,小金鱼抢食打斗等,帮助学生厘清材料,优选材料。
(三)优选先后次序的材料
细致的观察要能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而第二学段学生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有时并不清楚他所观察的对象的生长规律,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观察校园紫薇花时,拍下一张照片,里面可以看清紫薇从开花到结果的各个阶段的所有形态,但由于紫薇的花苞和花谢后的果实非常相像,出示图片的时候,多数学生却并不清楚各种花形之间的联系。本次选材指导的关键就是对照图片,从观察记录里找到相应的文字,进行先后次序的排列。
师:在这张图片里,你能找到紫薇开花过程的各种形态吗?
生:我找到花骨朵。
师:哪个是花骨朵?
生:圆圆的,像颗小豆豆的。
师:可是这里有两种小豆豆,它们是不一样的,你发现了吗?
(经过比较,学生有了惊喜的发现:紫薇的花苞头上有微微的几条裂痕,对照花朵张开后的形状,他们发现,裂痕张开的时候,花瓣和花蕊就是从开口的地方吐出来的;当花谢以后,又结成了一颗小豆豆,但是明显比花苞时大,更重要的是头上的裂痕没有了。)
师:现在你能根据图片,排列出紫薇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吗?
根据回答板书:花苞――裂开――花瓣――花蕊――花谢――结果
师:根据板书,从你的观察记录中找到相应的描写,按照先后次序将这些材料重新排列。
连续观察日记范文3
高年级作文教学有什么特点呢?
对高年级作文教学特点的思考,我主要是结合了教材中“重点训练项目”、“大纲的要求”以及肖君合的《论思维》中关于“形象思维逻辑学”的理论来思考的。
我又一次分针分析了全套小语教材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安排的重点训练项目,对照大纲的要求进行了研究。我发现:教材在安排中,从四年级下学期的后半段开始,安排了一个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怎么理解这个项目?我的看法是:除了学习一些技巧、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意识和习惯。把留心观察生活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来培养,促使学生不断地、独立地区运用学到的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去观察事物,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
而且,到了高年级,大纲和教材安排了“对事物进行思考、确立中心、谋划篇章结构”等方面的要求,这样的要求,“指导观察、集中观察”就被指导思考而取代了。
肖君和在《论思维》的“形象思维逻辑学”中指出:作家进行创作的时候,要经历对一有材料的“重新排列、组合、取舍、增补”等一系列的形象加工,使头脑中形成关于事物的完整、鲜明的形象,然后,再写下来。他还谈到:人们观察事物留下的表象,一般是不够清晰、不够稳定的——即使一件事情,人们观察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其过程也会有一些“遗忘”、“没看清楚”,再加上不稳定的特征,写作之前,只有经历了“重新的排列、组合、取舍、增补”,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稳定、清晰、连续的心象”。他把经过加工以后可以下来的头脑中的“形象”称之为“心象”。
连续观察日记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 日记 作用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尤其是教育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生,他们很少进行写日记的专门训练,甚至有小部分学生都觉得“日记”是一个新生事物。针对此种现状,我认为教师应把握时机因地制宜的把日记教学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因为写日记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日记写作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贵在持之以恒。学生由不写到写,由间隔地写到连续地写,天天写,不叫一日闲过,方能习惯成自然,兴趣也随即产生,一天不写心里就好像缺少了什么。这样,日记书写由开始的老师强制学生写,变成了学生顺其自然地主动写。每天的生活琐事、见闻感受、对某一事件的态度看法等就见诸学生笔端,日记成了学生抒发思想感情,剖析自我的朋友。它珍藏了学生心中的秘密、成长的经历和生活的体验。如此坚持下去,写日记的习惯就会养成,学生就不再为作文而头疼,冥思苦想,而是下笔有文,急于表达。事实证明,日记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日记具有不可低估的育人功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自己的心灵、感情,经过过滤、沉淀,得以净化、升华。一则日记,实际上是学生的一次情绪的发泄,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思想的净化,一次人格的自我完善。学生在日记中更能够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袒露心扉,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做人、生活与学习,精神满足的同时带来的是人格的更加完善。譬如,我们在农忙假中要求学生写的劳动日记,很多学生能够从劳动中、从亲眼所见中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从而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并决心发奋读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从育人这方面出发,我们应重视学生的日记书写指导,让其发挥学校教育所不能达到的作用,不断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学生开始写日记,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生活平淡无奇,没什么可写的。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没有养成观察分析的习惯,缺少观察分析的能力。生活中不可能每天都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几乎都平淡无奇,这决定了日记几乎都记日常琐碎的小事。但缺乏观察分析的能力,即使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可能表达好,描述到位。问题主要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样写,怎样挖掘分析。如果要求学生写日记,就会促使他们去认真观察分析生活现象,从而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提高了,就会发现并写好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学生作文乃至所有文章,无非是写自己对生活的某种体验与认识,无非是写自己对生活的某种见识与见解;见识见解从何而来?主要靠贴近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四、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日记内容多种多样,可有工作日记、学习日记、思想日记、劳动日记、读书日记等等。其表达方式也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或记叙、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或说明,根据内容的需要选取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要求学生多观察社会,多观察自然,生活中处处留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将这些见闻感受随时记录下来,同时也要求学生将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快乐与烦恼、得与失、成功与失败以及读书后的收获与感受随时记录下来。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水平和判断理解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日记内容,而且为写作文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作时,学生可从日记中随意采撷,加以裁剪,成为自己的作文题材,写作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储备了丰富的材料库,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五、有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很多东西,看似简单,但要把它说清楚写通顺是不容易的。这既有认识不清楚、思维不清晰的原因,也有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如果要求学生写日记,就会使他们认识得到深化、思维得到锻炼、语言得到锤炼,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如果缺少写的“检验”,这些能力就不会得到提高。
六、有利于提高课外学习质量
学生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仅靠课内的几节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学习,向社会学习。所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随着传播媒介日益广泛,随着影视书报及网络信息进入千家万户,学生会自觉地进行课外学习,只不过学习质量高低有别罢了。日记形式灵活,内容广泛,可写生活中的人和事,可写影视观后感、书报读后感等。如果要求学生写日记,就会促使他们在日记中自觉地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从而提高分析思考及欣赏吸收的能力。这就会使学生视野得到开阔,知识得到丰富,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课外学习的质量,而课外学习质量的提高又会促使课内学习质量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七、有利于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连续观察日记范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法 说写训练 写话 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092-02
作为习作的起步,低年级作文教学应从写话开始,让他们养成能写好一句话的习惯,逐渐地,对写话产生兴趣后,可结合生活实际,用学到的词语说一句通顺的话,这样坚持着,对以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有很大帮助的,也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较好的表达基础。关于写话教学,我在教学中认真摸索,认为写话教学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是重点;其次是重视阅读、说话,加强积累;再次是加强指导与训练。具体措施如下:
一、借助口语交际,以说促写
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利用这一凭借的优势,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因为有了对话的基础,学生比较容易下笔,写出来的内容自然比较丰富,句子比较完整、通顺。比如“向你介绍我家”主题口语交际,在对话交流后,教师让学生写话,多数学生能围绕主题,从家居、成员、特点各方面写话,某种程度上是课堂口语教学发言的再现。
二、借助句式训练,练习写句
写话,不仅要求学生能写流利、通顺、正确,还要求学生能使用一些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理解。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在一二年级学生写话的起步阶段,在教学中认真挖掘典型的句式,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句式运用水平,学会用一些不同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理解。主要用两种情况,一是句型模拟训练。比如学习到疑问句、感叹句、因为―所以句式、连词成句等,让学生练说仿写。二是词语仿写运用。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好词、好句,为学生积累语言提供了方便条件,如:AAB式、ABAB式、AABB式等,不失时机的让学生进行填空训练。大量的句式训练为学生写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实物演示,引导写话
学生写话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指导紧密相关。对于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不多、知识视野不丰富的背景、表达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话时,要从有利于学生形象感知的情况入手,创造积极条件,指导学生写话。借助实物演示,引导学生写话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像我经常带着水果、玩具、卡片,来让学生看一看、拿一拿、评一评、尝一尝,由于有了直观的凭借,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这样的题材贴近了学生生活,学生比较容易下笔。如一次上课,我带来了一挂香蕉,在课堂上演示,分成不同姿势让学生写写像什么。交流的时候,体现在学生笔下的香蕉,有的写像挂在天上的月亮;有的写跟小船的样子差不多;有的写像弯弯的豆角。就这样,学生兴趣来了,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感觉。
四、借助生活观察,引导写话
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进行观察,可以有几种作法:一是确定范围,连续观察。教师规定一个较宽的范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事物观察,写下自己的观察积累,比如让学生观察《我家的小动物》,每人就自己的观察写话。(不给学生限制多少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能成段就成段)。二是定点观察,详细写话。教师可以根据训练需要,有针对性地或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一角”,按顺序写下自己观看到的景物,或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一件花草,注意指导观察其特点。
五、借助文本图画,引导写话
小学生活泼可爱,富有想象力。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色彩鲜艳,声情并茂,教学时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图意,或是想象串编故事。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和想象写下来,无论是表达图意,还是串编故事,都需要学生思维加工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技能,包括在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只要我们激发起他们的想象,让他们的想象与观察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感知到的事物也有“神”。
六、借助日记习作,打牢基础
日记是经常性习作最好的载体,养成良好的日志习惯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就引导学生设置了“写话练习本”,到二年级改为日记本,其实也主要是写话,从一句到写几句,甚至一段,不管他们写得好坏、多少,只要他们坚持每天一记,教师给予批改,并为每位学生写鼓劲性评语。每周进行一次交流,在班级中交流他们的优秀日记,使他们都有一种成就感。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习惯,可使作文教学迈好一大步。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记录自己的生活,把记日记、写话当作一种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知道的校园外所发生的精彩事情。
连续观察日记范文6
[关键词]:认知水平 语言交际能力 练笔 开卷有益
习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习作则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感受和表现生活的学科要求。可是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困扰教师的一个最大难题竟是阅读的习作教学。“学生习作咬笔头,家长看了直摇头,老师批改皱眉头。”这样的情景我们并不陌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给学生怎样组织材料,材料的来源,是平时多观察,多体验,把观察和体验到的材料积累起来,这样才能下笔如神,写出华丽的篇章。
看图说话作文:
一、指导学生掌握看图的顺序和方法
看图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东说一句,西扯一句,这样说出的话就显得相当凌乱。要指导学生先整体后部分,先概括出全图的主要内容,在一部分一部分的具体观察,最后再回到全幅图,连贯的说出图意,来实现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如《上学路上》,这篇看图作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指导学生一幅图一幅图的观察,一个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最后把几幅图连接起来,连续的叙述整个故事。观察单幅图时,要指导学生由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进行观察,使学生达到叙述有条理,有层次。
二、指导学生完成由说到写的过渡
“说是内部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的纽带”
口头语言的发展,始终先于书面语言,说的清楚,说的越深,写出来的就越明白。看图作文必须遵循先说后写有顺序的进行训练,在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的基础上,还要及时的引导学生把说过的话写出来,怎样说就怎样写,鼓励学生大胆的写,不求每个词都用得准确,只要把话连贯的说准确,写出来就可以了。写好了,就找孩子们读一读,不通顺的地方和些写的不够劲的地方互相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如果看图说话练得扎实了,那么学生看图写话水平也就有很大的提高了。
命题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然后让学生去写,学生觉得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审题,组织材料。比如让学生写《我的妈妈》,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根源就是平时缺乏观察与积累,这时教师应该怎么启发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