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总结范文1
1.1减少安全隐患,防范于未然大多数疗养院位于环境幽静,远离市区中心的位置,出行不便利;不同区域的疗养院有着不同的气候特点,位于沿海区域的疗养院经常有台风登陆过往;疗养员大部分年龄偏老,患有心血管等疾病,发病急、进展快。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安全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护理应急预案,护士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尤其是在疗养员发病进行抢救时,可以减少盲目性、随机性,争取抢救时间,确保护理安全质量。
1.2激发护士的能动性,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各科室护理单元组织全体护理人员从实际出发,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有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各类危险事件易发生的时间、环节、人员等,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和应对措施,并通过反复对应急预案的学习、演练来修改和健全,使之合理,可行性高。由此,护理人员在有关护理理论水平和技术方面得到提高,在风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国家重大法律、法规等方面也得到强化。
1.3提供安全的医疗保健环境,降低事故发生损害率在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可总结出易发事故和突发事故的类别,能够对易发事故有一定的预见性,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突发事故发生后,根据不同的事故性质,采取应急措施,迅速的作出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
2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2.1疗养员自身安全包括疗养员跌倒、迷路、海水浴时发生淹溺、心肌梗死等对疗养员造成伤害的应急预案和急救流程。例如跌倒应急预案:①护士得知疗养员跌到后,问清楚所处位置、有无出血,并嘱其保持姿势不动,通知值班医生,携带相关物品,立即奔赴现场。②对疗养员的情况作初步判断,如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判断疗养员意识。③医生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配合医生进行救治。④必要时启动报告程序。⑤如病情允许,将疗养员移至抢救室或疗养床上。疑有骨折者,做好后送医院准备工作。⑥认真记录跌倒经过及抢救过程,在以后有可能发生的护理纠纷中避免举证无效。
2.2环境安全突然发生停电、停水、失窃、水灾、台风、地震等环境变化有可能给疗养员带来不安。建立应急预案可预防环境的改变有可能给疗养员造成的伤害[1]。如夜间停电的护理应急预案:①日常工作中按常规备好抢救器材,如心电监护、心电图机、应急灯充电工作,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简易照明器材,如手电筒、蜡烛和打火机等。②停电后,立即开启应急照明灯,向疗养员做好解释工作,使其不要慌乱。③查找原因,通知水电维修班工人恢复供电。④启动报告程序。⑤加强巡视疗养房,安抚疗养员,注意防火。
2.3制定报告内容及上报程序
2.3.1报告内容包括疗养员突然发病及抢救,严重并发症疗养员的医疗及救治,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过失或有护理纠纷倾向的疗养员的护理,山体滑坡、溢水等外环境发生改变的现象。
2.3.2上报程序明确领导机构承担职责的具体工作部门,明确紧急事件发生后各职责部门应采取的措施[2]。根据事件性质不同上报各职能部门。
3效果评价与讨论
3.1体现积极预防的护理原则预案的制定过程是全面掌握疗养院的状况,消除事故安全隐患,提高疗养院安全水平的过程。它重在人员的参与,通过制定、实施和持续改进,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与规避,从而达到积极预防事故的作用。
3.2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置的应急能力通过开展预案演练来熟悉掌握预案的流程,发现周围异常的人或事物后,根据应急预案尽快处理,护士心里不会慌乱,能沉着稳定地解决好正在发生的事件,避免疗养员受到伤害,可将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3.3体现了以疗养员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由于护理工作的动态性、直接性、连续性和持续性,当一个意外事件和一个护理问题出现后,尽快与疗养员和家属沟通,按照护理应急预案的步骤进行评估、处理,在紧急情况下,护士仍有条不紊地进行护理工作,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树立以疗养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方位为疗养员服务,将疗养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使疗养员在突发事件中仍可享受优质服务。
3.4促进护理安全质量的提高通过倡导优质服务和加强护理应急预案的实施能力,重视护理薄弱环节的管理,能最大程度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不必要的纠纷造成的损失,不断地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总结范文2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护理预案;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66-0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要及时迅速的启动护理应急预案,以保证大部分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伤残及保存性命。由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具有不可确定性 不可预见性情况复杂的特点[2]。其医疗救援处置难度和要求都很高,这是反映某医疗救援机构的应急水平和能力。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应对的重要一环,“预案管理”有着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3,4]。预案是根据预测及经验,对潜在的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及影响程度提前制定的相关的应急处置方案。然后按照既定的预案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让应急处置更为有效规范。
公共卫生护理是疾病控制中心很关键的元素,世界各国都重视。比如20世纪初美国就开始培养专科护士专门从事公共卫生护理工作,美国还出版相关杂志《公共卫生护士》。在丹麦每名公共卫生护士需要负责5000人的保健指导工作;而日本的每个町(类似我国的街道委员会)都配有公共卫生护士,当居民患某种疾病时,就会有人对其进行保健指导;而我国目前公共卫生护理工作的状况如何呢?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SARS)严重威胁我国政府,人民意识到公共卫生安全和国防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一样重要,总理做出“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健全体系、完善机制”的重要指示[5]。随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也迅速发展起来。自2004年国家共为疾病控制机构基础设施投入近百亿元。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导致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长期存在,并严重影响公共卫生的安全,因此,我国的公共卫生合理管理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关于公共卫生护理的管理问题
关于我国的关于公共卫生护理管理问题有:护士执业管理不到位;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不规范(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中有 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有关[6]);缺乏公共卫生护理工作质量监督。
1.1 传统护理预案管理的优劣:对于护理预案的管理,目前各医疗机构常用的模式有:针对不同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建立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比如群体中毒应急预案、群体车祸伤应急预案、矿难应急预案等。这种护理预案管理模式优点是每个预案的针对性强,通常此类预案中可以较评估和安排各个阶段所需的物资人力和分工,但弊端是相对一个医疗机构来讲,预案多且种类繁杂,不利于实际组织。预案管理的不可预见性、复杂性、突然性和必要性,因此,传统的预案管理难于在实际工作中起预期作用。在突发的紧急状况面前,要想按照既定书面预案组织救援,既可能因为难于记忆而不宜实施,又可能不适应具体情况而组织效果达不到预期甚至于少数地方预警机制不健全,根本就无法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分析预测而无法形成针对性应急预案[7]。
1.2 创新的预案管理模式值得探索:通过分析传统单灾种的预案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合理有效的预案管理模式要求能够帮助管理者有效组织应急体系,并能够帮助应急参与者明确自身的责任,因此,有效的创新的预案管理模式最好预案种类精而少并且内容简单明了便于记忆,分工明确。
2 对公共卫生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该摒弃传统的单一类型式预案应急处理方案的弊端,归纳出创新的“统一式应急处理方略”。其四大核心环节分别为: 急诊科组织第一波应急处理;在统筹指挥下,各相关部门和科室各司其职,形成次级处理流程;动态评估,流程再优化;双轨制确保日常急诊患者运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只需牢牢抓住这四大核心环节就能组织起有效的应对[8]。该统一式应急处理策略的预案管理模式在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甲型 H1N1流感防控以及青海玉树地震医疗救援中都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不失为一种探索方向[9]。具体环节如下:
2.1 急诊科初级处理:在日常管理中急诊科护理管理者需要强调医护合作,重视管理技能,需要反复演练应急处理,在面对突然发生的灾害事故时全体医护人员能够训练有素地组织起初级的应急处理流程,应对第一波灾情[4,10]。主要是快速动员急诊护理人员,划分区域集中人力,分区域集中收治不同类型的伤病员[11]。
2.2 统筹指挥,各司其职,动态评估,优化流程:在该应急处理策略的指导下,日常工作中医院各职能部门及临床科室应该明确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中各自的职责,并在不断的联合演练中得到强化,在医院领导下开展具体的应急处理工作,医务部护理部负责突发灾害事故需要对总体预案的制定及管理;从医院收集整理信息,动员和整合资源,协调各科室和职能部门,指导并支持急诊科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的开展。后勤保障部应根据急诊科提出的实际需求确保物资支持,总之,各部门应该迅速、积极主动、高效地合作。
突发事件的灾情伤情会随着救援工作的深入不断发生变化,管理层不断根为提高项目县卫生行政部门以及适宜技术的推广示范基地的工作开展,对各地卫生适宜技术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级,进行相应的奖励,促进基层与各大型医院信息教育对接。
2.3 技术的筛选及应用:结合当地社会需求进行技术的筛选,做到因地制宜。要结合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为提高农村地区疾病的筛查诊治能力,需要与当地的医疗卫生技术队伍和专业建设互相结合。
2.4 设立公共卫生护理专科护士: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我国护理管理及教育者已认识到了建立专科护士制度,但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公共卫生专科护士是今后预案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可以在CDC培养配置相关的公共卫生专业护士。
2.5 加强公共卫生护理人员的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公共卫生护理服务质量的重点。目前国内从事公共卫生护理的护士数量不足且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要为护理人员穿凿继续接受教育的条件。可以通过网络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可以创办公共卫生护理相关的专科杂志,以增进护理人员对健康保健及健康管理方面新知识的认识。
2.6 健全公共卫生护理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管理功能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远程的医学咨询、培训系统的对接、教学、会诊等管理功能。通过建立这样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公共平台服务,可以及时、系统的完成适宜技术信息的编辑和分类,并且掌握本地的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能力,从而反馈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适宜技术的筛选与需求,方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和开展的情况进行过程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万明国,王成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1
[2] 张安琴.突发公共事件护理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护理实践与研究上半月版,2010,7(1):78
[3] 胡卫建,苏林.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运行模式探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3):14-15
[4] 李远建,曹钰,勾承锐.构架灾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3):16
[5] 王翠兰.我国公共卫生护理管理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5,8(5):59
[6] 徐明,何长新.临床实习人员普遍预防知晓率调查.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64-665
[7] 李璐.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研究[J].重庆医学,2007,36(18):1904
[8] 叶磊,刘敏,李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预案管理模式探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1(9):160
[9] 叶磊,刘敏,李明凤.从青海地震救援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略[J].重庆医学,2011,40(13):1336-1337
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总结范文3
【关键词】危机管理;护士;压力
医院护理危机是针对医院护理工作可能面临的或正在面临的危机,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加以预防,使之化解、减弱,甚至使危机化为机遇,其实质是指在危机管理中所体现出的种种生机[1]。临床一线护士在值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危机,护理危机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紧迫性,这些紧急危机对他们的情绪造成极大的冲击,对大多数临床一线工作者而言,这种冲击很快被消化掉;但对少部分人来说,极大的冲击,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困扰,他们的情绪得不到平衡,这种困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舒缓,持续时间较长的话,会使他们意志低沉、工作能力低下,甚至走向抑郁。这些受伤害最深的人,往往是工作认真、执着而内向的护理人员。如何帮助这部分工作者,摆脱情绪困扰,保持平和阳光的心态,继续积极、热情地去投入她们的工作岗位,去护理受疾病困扰的患者,已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1 临床资料及研究对象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根据临床科室上报一线工作人员因情绪受困,工作受到影响的个案67宗。工作年限由1年至于16年,年龄23~35岁,平均27.8岁。造成一线护士情绪困扰的主要事件有患者死亡、患者自杀、病情骤变、护理纠纷、管道脱落、输液相关事件、坠件等。28人予调离原来岗位,其中7人无法继续在临床工作,予调离一线岗位。
2 护理危机现状
2.1 护理人员危机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在学校接触的危机教育限于差错事故的概念,而对医院护理活动中的复杂性与未知性未能做充分的认识,由于未曾尝试过失败,在思想上未产生足够危机感。一旦在值班过程中出现紧急危机,而能力有限,无法逆转事实,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得不到释放,而形成情绪困扰。
2.2 护患关系危机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关系[3]。随着我国人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以前不会引起纠纷的行为现也有可能成为有纠纷的焦点,如收费问题、住院环境、仪器设备的要求及对知情权等要求得不到满足,也可因久病不愈所产生的对医疗体系的不满而随时有可能产生危机。护患关系危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的特征:一是护患间信息不对称加剧;二是社会公众对护士、医生、医院心存矛盾心理。
3 危机对护理人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3.1 护理角色的缺失 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每天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职尽责,全心全意,甚至是想方设法去抢救生命,护理患者。在当班过程中或休息几天回来上班时,发现自己曾努力去挽救过的生命已去世。这种悲伤与失落难以用词语来表达。她们的情绪如不能得到及时的抽离,她们的积极性将受到挫败,表现出消极的工作状态。
3.2 护士身心的影响 因害怕同类事件重演,表现为对上班的恐惧,尤其是上夜班或科室有重患者时,更会生理、心理上均表现出异常。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自信、沉默寡言、恐惧、焦虑、悲伤、神经质、缺乏自尊心,低斗志、呕吐、易疲劳及睡眠紊乱等。
4 对策
4.1 树立正确危机意识,减少不良情绪影响 护理出现危机虽然不是好事,但护理危机意识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成功动力之一。因为有了危机感,才能提醒护理管理者该改进的地方。医疗护理的复杂性和不同患者所需的多方面不同的治疗,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要完全杜绝错误是不可能的。危机的发生可能是护理人员的一句话,一项操作或一次观察的疏忽[2]。但对护士造成的情绪影响,除了以上方面外,还有因负出大的努力、心血而得不到回报,如患者的突然死亡等,均有可能令一线工作者无法接受。提高危机的预见性,就可能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4.2 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 因危机的不可预料性,决定了在护理管理中也难以避免危机。因此,我院护理管理层制定了在临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的应急预案及流程、意外事件紧急状态的护理应急预案,各临床科室将紧急状况时的应急联系电话打印出来并粘贴在电话旁。保证一线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有的放矢地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问题及及时与相应部门联系,取得帮助。通过制定环环相扣的处理方案,可以使纠纷事件尽早得到合理、妥善、有效解决,减少不良影响,减少一线人员的心理压力。
4.3 正确处理危机事件 各科室制定本科中的应急预案及流程,并在全院护理人员面前进行演练。目的是使一线人员在室鸣得意目的是目独立值班时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尽量将伤害减至最低的程度。并鼓励一线护士事后将案情与他人分享或主动告知护士长,寻求公正的意见或得到及时的开解。切忌推卸责任或将当时情绪埋藏心底,这样会造成更大隐忧,对心身健康不利。
4.4 医院定期开展“危机管理工作坊”专题讲座,鼓励一线护理人员在课间将自己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隐忧、所受的困扰(如情绪、与人交流困难)等讲述出来,由专家进行分析引导,众人在个案分享中学习解决的方法或将情绪抽离。
5 小结
护理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所造成的伤害是可因管理者的预见性及建立健全的护理危机管理预案,注重细节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4]而得到改善。本院护理管理者在一线护士经受危机后出现各种消沉表现作出一系列应对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志芬.危机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6(3):209.
[2] 吕洁梅.医院护理中的危机管理.全科护理,2009,2(7):524-525.
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总结范文4
【关键词】急诊科规范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我院是一个280张床位的县级医院,担负着全县壹百五拾多万人口的医疗救治工作。2005年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在急诊护理管理的内容中突出体现了护理基础质量、护理人员抢救技术水平、应急能力、抢救设备的使用等方面内容。经过认真督导,我认为提高抢救护理水平的关键是规范的护理管理,而护理管理的关键应从以下方面来抓。
1 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落实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核心制度的健全是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重要的是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核心制度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让各位护理人员熟记,并使之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恪守“慎独”精神,才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2 护理急救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1)从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三方面实施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肃管理。并根据护理学的发展和护理新技术的应用,不断修定和完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组织规范化训练,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同时,在护理技术操作中要把病人看作是具有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社会需要的人[1]。要对病人的整体情况以及不适症状进行评估,实行人性化护理。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树立安全意识。每一步骤、每一操作都不能给病人带来外源性感染,要把安全原则贯穿在护理操作的全过程中,随时采取防止意外发生的措施,及时与病人沟通,指导病人合作[2]。
(2)医院管理年督导中我认识到:在急救技术的掌握和急救设备的使用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如止血包扎不迅速,骨折固定不准确,吸痰不规范,心肺复苏不熟练,心电监护仪不能全面掌握等等。这些方面的不足,将严重影响抢救的进程和抢救的成功。这要求作为护理管理者,自身应加强急、危、重症知识的学习,娴熟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熟练使用常见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简单故障的处理、设备的保养和注意事项。把急救操作技术训练和急救设备的使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和预期达到的目标,并组织实施。通过定期考核、实际观察、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力争每个护理人员都达到预期目标。
3 抢救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制定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预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演练。熟悉每一步骤,完成好每一操作,才能实现抢救时迅速、及时、准确,做到急而不乱,有条不紊,为抢救争取时间。
4 重视对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
注重急危重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采取直接和间接观察法,从危重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心理状态、特殊检查后、药物治疗以及一般情况如、姿势、呕吐等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病情变化,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时提供有效的抢救和护理。同时作好病情观察记录,才能了解疾病的进程,判断病情的转归。因为患者的病情变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只有加强护理工作的细节处置能力,对病情作全面的观察、判断,才能为病人提供整体的护理。
在护理实践中,必须随时观察,能机警、敏锐地以适当方式反应。这就要求每一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地掌握或预见病情变化,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5 稳定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敏捷反应能力的培养
(1)社会心理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心理应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人们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一方面应激要消耗精力和体力,过度则形成消极应激。另一方面是在维持稳态过程中增长和发展应对的能力,即提高适应及作业能力,构成“积极应激”。护理管理者要及时通过不同的形式向护理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减少可控制性职业压力源,合理调配人员,缓减工作压力,了解其工作和家庭的困难,改善和提高其应对水平,降低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3]
(2)急诊科工作复杂且不可预见
急诊科病人急、危、重,常伴有生命危险。病情往往复杂多变、争分夺秒是抢救患者生命和减少并发症以及肢体残疾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要有急救意识,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处置能力。且学会自我心态调整,使之保持在最佳状态,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在病人到达科室的最短时间内,做好各种应急准备,迅速准确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6 努力完善科学规范的护理记录
门诊病人常因急诊入院,因此护理常规往往只停留在医生的口头医嘱下,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护理记录完整、规范和连续,要准确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为医生诊断明确准备第一手资料。同时,规范的护理记录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
7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牢固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急诊科护理人员应进行急诊专业思想、医德医风教育,不断完善医院管理制度,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换位思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重视病人的意见和感受,主动积极和病人及家属沟通,以良好的态度和同情心对待病人,倡导良好的服务意识,认真学习交流技巧,协商技巧以及解决冲突的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及家属产生信任感、信赖感。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2004,14:399~400.
[2]张洪君.从医院管理年督导谈规范护理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6,6(3):10
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总结范文5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34-02
护理安全指的是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没有发生对其心理、身体结构或是功能上的损害、影响或是死亡[1]。本文主要是探讨基层医院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管理
1.1.1 资源配备
资源配备缺乏是目前基层医院面临的问题之一。人力资源以及设备资源的缺乏导致有多个环节有可能出现安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护仪器,患者在留院治疗观察时有可能出现治疗的延后等;人力资源缺乏,有限的护理工作人员家属繁重的工作,导致只能完成有限的护理工作,减少护理工作人员直接护理病人的时间以及注意力等。
1.1.2 管理制度以及系统
护理管理缺乏科学管理的经验以及相关的知识。护理管理监控系统缺乏,管理制度存在有一定的漏洞,不能实施有效的监控管理,导致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时不能及时有效发现和监管。护理工作人员的排版编制缺乏人性化的调配,未能按照医院大的实际病人以及工作量及时调配人员以及班次安排。
1.1.3 护理工作人员
护理工作人员是实施护理的重要关键环节,但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普遍的法律意识不高,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其自身的法律义务没有完成落实。另外工作态度不严谨,在病房巡视以及交班工作中不认真对待。对于填写护理记录不认真,常有漏记、补记、错记等情况出现,没有及时更新患者的护理情况,导致工作的延后等。另外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不熟练等。专业水平低导致不能有效执行医嘱,对于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发现上报,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也不能给与患者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等。由于护理技术的不熟练而导致出现安全漏洞时有发生。
2 护理安全对策
2.1 人员教育
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学习,提高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避免发生因护理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必要的医疗责任事故。另外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技术水平的学习,定期开展护理技术的检查和测验,从而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使得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质量等均有所提高。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学习,针对不同科室定期对护理工作人员相应的专业知识进行评估考察。转变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理念,改变护理工作人员护理观念,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安全意外的发生。护理工作人员的观念从以前的单纯遵循医嘱到人性化护理的观念改变需要进行大量的护理人员的思想以及专业的教育,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2.2 合理的管理制度安排
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能确保护理安全管理能实际落实,同时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有一定的监管和约束力。另外对于基层医院还需要有应急处理方案,但出现应急方案时,能有相应的预案给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参考开展工作,同时要定期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以及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和技术的培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在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另外还需要建立患者意见以及安全信息的反馈系统。这对于管理者能有效的及时发现医院的管理漏洞以及护理安全信息的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帮助管理者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提出改进措施等。
合理的人员排班制度,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应该根据护理工作量以及病人的护理需求情况等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帮助护理工作人员有效减轻其工作量,合理的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新老护理工作人员搭配上岗,除了能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外,还可以提高年轻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专业水平。增加护理安全,整体提高护理质量。
3 讨论
护理安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实现安全管理,从而保证患者在护理治疗期间的身心健康,同时也避免发生医疗事故。这是护理工作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基层医院接触的病人较多且较为复杂,而且在护理管理系统和理念上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以及管理方等各方面均较为滞后,因此存在有较多的安全漏洞。技术水平较低与护理安全有着内在的联系[2]。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开展学习和技术的再培训,对于加强基层医院的护理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的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是建立在各种管理制度规章完善并且实际能严格执行的基础上 [3]。从人员和制度上加强管理,能提高医院整体的护理安全高度,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起草小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31.
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总结范文6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9月颁布实施以来,医患关系已日益成为和谐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医患纠纷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急剧上升,发生在临床工作中的医疗纠纷不断涌现,破坏了社会的和谐[1]。归因:就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判断或解释的过程。为了确保医疗秩序稳定和谐,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的风险,让护理人员在照护患者过程中,真正地理解病人,同情病人,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并进行工作投入,该研究使用归因分析探讨2010年7月―2013年6月间骨科患者押床因素及风险,并采取突破常规、剑走偏锋的思维方式制定护理管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生通过病情评估确定患者可以出院,但患者该人或家属拒绝出院的押床患者为调查对象。实施护理管理对策前,2010年7月―2011年12月该科有押床患者124例,男66例,女58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87±14.53)岁;实施护理管理对策后,2012年1月―2013年6月该科有押床患者113例,男62例,女51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61.5±9.24)岁。
1.2 方法
通过积极的自我内部分析,该科自2012年1月开始采取实施护理管理原则:①指导护士站在押床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通过盲目催促费用等意图致使患者出院而引发护患不和甚至矛盾转加。②有效利用床位等医疗资源,及时收住急诊病人并提高抢救成功率。③做到急诊加床情况下,争取被调床患者与紧急收治患者双方均满意。具体对策如下:①预见性合理控制加床:以往由于科室无空床而有急诊患者来诊时,为了避免加床隐患,保障急诊患者安全,该科常临时协调短期押床的患者,请其配合搬至阳台加床,虽然患者表面上同意,但后期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患者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做法有一定意见。之后,我科改变这种临时加床并临时调整床位的做法,一旦在该科出现无空床且无出院病人的情况,便提前加床并动员短期押床患者请其配合搬至加床,以随时预留正床给急诊患者,确保紧急收治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三级医院要求床位使用率≤93%,该科现有床位50张,日常科室预留3~5张空床收治急诊病人,因此我科加床数量一般也控制为3~5张。②降低加床风险及影响:在我科常用的加床位置如:病房阳台安装呼叫铃,便于患者使用;床头卡信息是护士每次治疗操作前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的重要标识,因此,在科室加床粘贴醒目的床头卡,不使用如+4床等易混淆的床号,并避免每次加床时同一位置出现不同的床号设置,以免护理人员因惯性思维发生查对错误。③计划性人力资源管理:护士长按照优质护理服务工程要求的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1∶0.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同时考虑科室加床因素合理配置护士;如遇特殊紧急情况,该科室护理人力不足时及时向护理部申请支援调配,保障护理质量及优质护理服务。骨科是急诊较多的科室,因此,我科有紧急调配人力资源护理应急预案,设置白、夜班二线护士并要求其24 h手机处于畅通状态,科室每月不定期组织护理演练1次。④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照顾:责任护士每天为患者进行日常健康宣教,且科室每月组织康复课堂1次,邀请住院及出院患者参与,由科主任、医生及专门的康复护士讲解康复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愈回家后的自我照护能力,讲课结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根据患者对课堂内容、题目的要求等意见做持续改进;对不愿出院的押床患者加强日常生活指导,鼓励家属参与,协助其建立自我促进疾病健康的信心,责任护士利用下午相对空闲时段加强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管理及宣教,帮助其预约复诊时间等。
1.3 观察指标
①押床患者满意度变化;②护理投诉例数。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010年7月―2013年6月该科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前后,押床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投诉例数变化比较见表1。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该科押床患者满意度从85.48%提高到9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2010年7月―2013年6月,该科237例住院患者押床根本的外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因交通事故、工伤意外等原因致伤的患者,其住院费用由肇事方或所属单位承担,患者希望彻底康复才回家,共186例,占78.5%。②部分医保或离退休老人虽然病情已经平稳,完全可以出院回家调理养病,但由于住院报销比例高,在医院随时有医护人员看护而拒绝出院,共37例,占15.6%。③车祸伤中一旦遇有阿尔莫茨海默病老年患者,即便老人恢复后,因为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及照顾技巧;照顾工作繁琐,使照顾者身心俱疲;缺乏社会相关支持;自我价值感低下[2],家属不愿将其带回家中照顾,因为住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家庭的看护负担,共12例,占5.1%。④特殊情况:在车祸伤治疗骨科疾病期间意外发现合并癌症,但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却拒绝转科进一步治疗,共2例,占0.8%。有调查显示[3]:90%照顾者表示需要护理患者的相关知识,照顾能力越强其照顾负担越轻。英国的研究认为,患者在改变治疗环境时,常感到沮丧,患者希望与一个或几个医护人员保持长期的良好关系[4]。护士应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给予家属帮助支持并对患者实施关爱护理。而且,护理人员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要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处理应激事件的能力,避免或减少职业伤害,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培养良好的应对能力,树立积极的职业观和价值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