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医疗卫生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医疗卫生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医疗卫生论文

公共医疗卫生论文范文1

关于农村医疗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1]崔卓兰,赵静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创新——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

[2]王峰.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法制与社会.2010(1).

[3]曾国平,曹跃群,王韧.重庆: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协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黄泓.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现状与问题.重庆出版社.2006.

[5]何淑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开发研究.2008(2).

[6]周辉.试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3).

[7]李铮.完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0(4).

关于农村医疗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1]张琪.中国医疗保障理论、制度与运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王保真.医疗保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田勇,冯振翼.医疗保险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4]王陇德.用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J].中国卫生,2005(10).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医改的成败得失[J].中国卫生,2005(8).

[6]沈松泉.推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小康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J].中国医疗保险,2004(4).

[7]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8]张晓,刘蓉.社会医疗保险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9]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蔡仁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11]许正中.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选择与管理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2]乌日图.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关于农村医疗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祝小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体系的当代解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05).

[3]姜作培.统筹城乡发展:主要矛盾和出路分析[J].理论前沿,2003(22).

[4]党双忍.城乡统筹推动九大制度创新[J].经济学家,2004(13).

[5]陈希玉.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方针[J].山东农业,2005(05).

[6]蔡玉胜.城乡统筹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公共医疗卫生论文范文2

【关键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问题;管理对策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助于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然而,在当今社会,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也不完善,所以需要我们多方力量去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进步。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含义与内容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指在城市社区的服务范围内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在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参与,上级医疗机构指导,为社区居民提供从身体到心灵的预防保健内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包括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具有连续性特点,从新生儿到老年,持续为居民服务。

二、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是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医疗保健知识,使人们更加注重生活中的健康问题,确保了居民的基础健康问题,有助于调整医疗服务结构,降低医疗成本,提高了城乡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对推动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一定的作用。

2、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有助于提供人们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了人们的预防保健意识,。当居民去医院的时候,不仅仅关注的是身体上的病痛治疗,更在意的是以后的预防治疗,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3、有利于缓解大医院的就医压力

据可靠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的病症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可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如果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更加完善,那么人们更多的去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治疗地,就会缓解大医院的压力,有利于大医院研究疑难杂症,从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对社区卫生服务观念认识不足

在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人不重视,包括政府本身在内,不注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因循守旧,限制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忽视了预防保健,只注重治疗服务,只一味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

2、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短缺,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足,造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差,设备简陋,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要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却缺少正常的资金来源和经费补偿机制,影响了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更是达不到医保定点单位的要求。

3、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不足

城乡缺乏专业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大多数服务人员学历较低,难以承担复杂的卫生服务内容;城乡缺少全科的医学人才,也没有培训人才的能力;人员流动过大,没有稳定性,大多数人不愿留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追求更高待遇的服务地点。

4、双向转诊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双向转诊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所当然的还有很多不足。双向转诊只能往上不能往下,转去大医院的多,转向社区的少。只重形式不重实质,没有确定的制度,也没有标准的转诊制度。很多人只知道向大医院转去,却不知道简单的病可以转回社区,能转也不会转。

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对策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政府要加大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居民熟悉这项服务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促进这项服务的普遍性开展。培养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意识,使人们感受到预防、保健、康复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持续性的服务的好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服务开展初期,应主动为人民服务,使人民积极参与到这项服务活动中。政府也要鼓励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服务补助资金,用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活动,扩大政府预算,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2],减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担,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更好的为居民服务。同时,要调整经费分布结构,把大医院的经费向基层医疗机构分流,合理分配资源,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3、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专业队伍建设

要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就要控制人员总量,提高个人素质,加强对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将培训结果与未来待遇挂钩,加大服务人员的学习动力,大力引进专业的服务人员。完善资金分配制度,人事安排制度,有助于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避免人才的流失。还有,也可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把居民的评价作为考核人员的一部分内容。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考核的唯一标准,服务态度也很重要。

4、加快建立完善双向转诊机制

为了更好的让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医院连接在一起为人民服务,需要加快建立完善双向转诊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实现双向转诊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和政府要确立确切的转诊制度,有一套完整又标准的转诊秩序。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理想目标。

五、结束语

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3],它产生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够忽视。因为这些问题影响了城乡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心和期待,也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不过,我们应该相信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国家也大力投资医疗卫生事业,从而渐渐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进一步的为城乡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梁万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 2002(01)

公共医疗卫生论文范文3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主要是对2012年上半年的卫生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不足,科学安排下阶段工作。上半年我县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卫生系统干职工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创新创优,为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平安做了积极工作。下面,我就全县上半年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及下阶段工作打算讲三个方面内容:

一、2012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2012年1-6月份,全县业务总收入1.15个亿,比去年同期增长25%,完成采购任务350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3%,门诊人次225998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2%,住院人次27167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1.3%,完成手术4237台次,住院人均费用1588.21元;亮点工作精彩纷呈,县医院1300万的建设项目已争取到位,把不可能的项目争取到了;中医院新办公楼9月份、县妇保新办公楼12月份将投入使用;疾控中心防氟改灶6万户,项目资金占全省的1/3;卫生监督建设项目即将启动;县农医局在获得全省先进的基础上已申报全国先进单位;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的使用、处方点评得到了省专家的高度评价;儿保工作思路得到了市局领导的肯定;其它各项卫生工作和中心工作均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和省、市下达的工作任务。1-6月份,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医改工作已见成效。一是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县参合率达99.91%,统筹基金使用率为91.9%,一次性报帐率达99.78%;一是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全县覆盖,已有2917名农村产妇受益,报销费用达到了87.456万元;为2456名育龄妇女增补了叶酸;为69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二是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稳步推进。截至6月30日,为农村居民建档25.3405万人、建档率为57.33%,完成市局任务102.38%;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2.0732万名,完成市局任务99.80%;规范管理糖尿病5997名,完成市局任务91.67%;规范管理老年人2.6124万名,完成市局任务106.28%;规范管理精神病1253名,完成市局任务85.25%;规范管理6岁以下儿童3.2510万名,完成市局任务103.23%;规范管理孕产妇保健6060名,完成市局任务122.02%;对全县居民进行了相关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率达100%;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100%,及时率达100%,准确率达98%,非住院结核病人100%、艾滋病人70%得到规范的随访和治疗管理,目前未出现规划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均已防控到位,1-6月份无食物中毒事件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三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1-6月份,共使用基本药物品种平均达298余种,使用金额1277万元,患者平均药品费用支出下降18%,全县154个行政村每村均有一所村卫生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二)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1-6月份,共争取项目资金1360万元,实施卫生项目2个,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新办公楼建设进展顺利,卫生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9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投入资金960万元,为各医疗卫生单位购置了电子胃镜、彩超等医疗设备。二是医疗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全面强化医院管理。1-6月份,全县未发生医疗责任事故;强化了执业准入管理。做好了2012年度执业医师资格报名工作,全县中、西医报考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277人,资格审核合格268人,合格率96.75%,组织全县56名护士进行了首次注册。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查出无证诊所6个,立案查处6个;加强了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工作,共为全县6例白血病患儿免费治疗和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开展手术,共计免除费用达40余万元;为150名尿毒症患者免费进行血液透析,共计免除费用达100余万元;制定了全县基本用药目录,完成药品器械等集中采购金额3508万元,其中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金额214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采购量下降3%,医用耗材及其它物品采购金额40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采购量上升1.5%;继续开展“光明”工程,截止到6月30日,实施白内障手术69例,完成市下达任务的69%,“光明·微笑”工作列全市第一;加强了科技创新工作,1-6月份,全系统共有7项新技术填补市、县内空白,在各类医学杂志发表医疗卫生学术论文1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9篇;抓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上半年组织了9名公共卫生人员参加了市卫生局组织的培训,组织402名乡村医生集中进行了中央项目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合格率均达100%。三是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力度得到加大,县中医院改扩建项目预计9月份可以开业,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加强,组织了9名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参加全省中医骨干力量培训班,举办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对全县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和乡村医生共计120余人进行中医基础理论、方剂、讲授与技能的培训。四是民生工程提前完成全年任务。今年我县卫生系统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有三大项、四小项,至6月30日为止,新农合统筹基金使用率达95.41%,完成目标任务的112.25%;新农合一次性报账率达99.86%,完成目标任务的110.96%;为57.98%的农村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完成目标任务的103.54%,全县154个行政村最少有一所村卫生室已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加强了应急管理工作。制定下发了《2012年应急工作要点》,组建了23支共100余人的卫生应急队伍,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实行了24小时卫生应急值班制度。在处理桐木小埠石场事件中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在镇7.12花炮厂爆炸事件中救护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治伤员。二是加强了疾病防控工作。1-6月份,共报告传染病1553例,发病率为329.63/十万,死亡3例,死亡率为0.63/十万。手足口病上报指征把握非常准确、非常得当、非常合理,共报告手足口病607例,其中16例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事件;免费接种各类疫苗9.9864万人次,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覆盖面达100%,国家常规疫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发现结核病初治涂阳106例,完成全年任务的61.3%(106/173),初治涂阴1109例;性病、艾滋病防治高危行为干预覆盖娱乐场所100%,干预对象650余人,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21例,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80.77%。三是加强了妇幼保健工作。1-6月份全县共有孕产妇6225人,孕产妇系统管理6163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9.6%;产前检查6163人,产前检查率为99.6%;产后访视6151人,产后访视率为99.8%;高危孕产妇筛查数1174人,高危孕产妇筛查率为22.7%,高危孕产妇管理率及住院分娩率均为100%;活产数3498人,新生儿死亡13人,死亡率为3.72‰;破伤风发生率为零;创新儿保工作管理方式,由以前乡镇卫生院管理调整由乡镇防保站管理,工作思路得到市局领导充分肯定,1—6月份,6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人数为32593人,保健覆盖率为77.62%,婴儿死亡16人,死亡率为4.57‰;5岁以下儿童死亡16例,死亡率4.57‰;新生儿访视2986人,访视率85.4%;新生儿疾病筛查人数为2773例,筛查率为79%,听力筛查人数为2599人,筛查率为74%;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2917人,补助资金达87.456万元,住院分娩率和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均达100%;发放叶酸245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5%;孕产妇HIV病毒筛查4199人,梅毒检测4199人,检测率100%,乙肝表面抗原检测4199人,检测率100%,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313人;四是加强了卫生监督工作。在国家女子乙级联赛在举办期间、新疆挂职干部居住在明珠宾馆起居生活中加强了卫生监督工作,无任何食源性疾患发生。1-6月份累计完成食品卫生监督检查143户次,出动卫生执法人员350余人次,组织开展了相应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了职业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出动宣传车25车次,出宣传板5块,发宣传单1.2万余份,培训煤矿、非煤矿山负责人795余人;举办了2012年医疗卫生知识、法律法规培训班,共培训乡村医生438余人;扎实开展了2012年验(发)证工作,1-6月份共计发证17家。五是加强了爱国卫生与红会、红十字会工作。开展了以灭鼠、灭蟑为重点的春季除“四害”活动,下阶段爱国卫生工作将结合农村卫生保洁工程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做出亮点;认真组织开展了无偿献血及各项救灾活动,全县无偿献血人次89人次,共计献血量28950ml。并完成了我县首例眼角膜捐献工作,使受益者重见光明;争取了1100座农村改厕项目,加强了对项目村的实地督导工作。开展了无烟卫生系统创建活动,卫生系统干职工应做表率,不能在本单位及其他公共场所吸烟。

(四)抓效能,着力提高卫生科学发展水平。一是为巩固机关效能提升年活动成果,夯实机关作风,提升创业创新服务水平;二是对“三讲三促”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总结表彰和推进;三是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方位提升服务科学发展水平;四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活动,明确具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与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疗卫生学科带头人少,卫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缺乏人才支撑;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医疗卫生单位负债过重;三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基础薄弱,健康档案质量不高,与投入的资金不成正比;四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繁重,妇幼保健工作两个死亡率控制难度较大,婚前检查工作进展困难,卫生监督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财务管理不规范,分配机制不健全;六是人事制度执行不到位,你们很聪明,我也不糊涂,存在先用后报、互相安排、矛盾上交等现象;七是全国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进展不平衡,存在创建资料不齐、国医堂建设不规范、中医文化氛围不浓、适宜技术推广印证材料不足、参观亮点不够等问题;八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合理用药工作的推进不平衡,有的单位次均费用增长过快、药占比过高、个别单位药占比达60%-70%,不象在办医院,而象是在开药店,个别乡镇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落实不到位;九是由于住院指征把握不严,新农合资金有冲顶危险;十是廉洁自律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县委“一三三三六”发展战略,按到“建网络、强措施、抓管理、保民生”工作思路,对重点工作指标按时通报、下文督办、责任追究,具体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围绕一个目标: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和争全市卫生工作综合考评第一、全县工作综合考评一等奖目标。

2.突出两个重点:医疗卫生质量安全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3.实施三项改革:医疗卫生干部队伍选拨任用改革、医疗卫生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4.建立健全四项机制:医疗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医疗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医疗卫生绩效评估机制和医疗卫生责任查究机制。

公共医疗卫生论文范文4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供由农村居民享用,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各类经济物品或公共服务。根据其在消费过程中性质不同,也分为农村纯公共产品和农村准公共产品。前者包括农村基层政府的行政服务、综合规划、农村信息系统、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的治理、农村环境保护等;后者包括农村义务教育、电力设施、小流域防洪涝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

1994年分税制实施后以后,农业税被划为市县本级收入,用于县市一级的公共产品提供。农村乡镇基层组织的基本特征是政社合一,都在一定程度上履行政权职能,同时,也是一个经济组织,在这一体制下,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靠内部解决。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有了明显改善,但仍滞后于现代公共产品供给,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城乡分治”的二元管理体制下,城市地区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等基本公共产品比较充裕,提供的主体是政府,建设资金来自于财政拨款。对于这些公共产品的管理,也有比较完备的管理体系。而农村地区除少数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政府能够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外,大多数农村至今还没有享受到基本的公共产品。虽然有些地方建设了道路、自来水等公共基础设施,但建设资金基本上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的补助,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国家财政资金向城市投入多而对农村投入少。

(二)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突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主要是由县、乡政府及村负责,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的责任少,基础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十分突出。同样是义务教育,国家财政拨款和教师工资城乡间存在较大差异,农村教育经费与适龄人口的匹配不相适应。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由于忽视农民的教育培训,加上经费短缺,师资力量薄弱,致使城乡教育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年,城市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4年。这说明我国农村处于十分严重的“教育贫困”状态,相当多的农村人口不能获得改善其生活水平所必需的教育培训。

(三)农村医疗和公共卫生薄弱。1991-2000年,全国新增医疗卫生经费中投入农村的只占14%,而这14%中又有89%是“人头费”,真正专项的农村医疗卫生经费只有1.3%。目前,农村有3000多万人口不能保证有及时的医疗服务,有近8%的婴幼儿没有享受免役接种,10%的村寨没有医疗卫生点,新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也只有9.5%。广大农民基本上处于一种“小病不看,大病看不起,看大病即意味着倾家荡产”的状况。

(四)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财政大力支持下,城市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而以农民为保障对象,涵盖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的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国家社会保障的边缘。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只有3%,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只占农村总人口的9.6%,这意味着农村养老基本上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

三、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建议

(一)消除体制障碍,给农民以城镇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我国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管理制度现已成为制约“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区域均衡的主要障碍。因此,应尽快消除以传统户籍管理制度为主的各种体制障碍,实行以职业划分为农业与非农业人口,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与农村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

(二)积极引进私人投资,构建多层级的公共产品供给结构。根据公共财政学的有关理论,社会产品序列可以按照消费竞争性、收益排他性以及外部性的大小划分为四类: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以及私人产品。私人产品可以由市场机制自行提供,俱乐部产品的受益人是相对固定的,而且其外部收益溢出的范围通常限于少数利益相关的受益人,因而可以通过俱乐部的形式将相关受益人组织起来,形成利益上的共同体,并通过共同费用分摊,实现收益内在化。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由于具有较大的外部性,私人提供缺乏效率,因而必须由政府扶持。而政府扶持并不意味着完全由政府提供,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等方式和私人混合提供。

(三)积极挤进农村税费改革,理顺公共分配关系现行制度。从当前来看,惟有进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通过提高现有农村地方税税率,把现行制度外财政中具有税收性质的部分转化为制度内征收,其余部分在清理的基础上作为税收的附加一并征收,然后再按其用途返还。这一方面可以通过税收的权威性确保公共资源的筹集,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乱开口子,乱收费的情况发生。

(四)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教育经费的投入重点向农村倾斜。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是促进收入分配平等的最有效的因素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必须适时超前地进行人力资本的开发投资。要将教育经费的投入重点放在农村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方面,真正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尽快改善农民的教育状况。

(五)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应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二者进行整合,以简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设计,降低制度运行成本,提高制度运行效率。二是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三是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四是解决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新华著,《公共部门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周游著,《公共经济学概论》,武汉出版社,2003

[3]赵宇,保障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几点建议[J]农业经济,2005,(10)

[4]胡宝珠,杜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云南社会科学,2004,(4)

[5]崔开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分析及对策[D]山东大学,2007

[6]王小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困境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6

公共医疗卫生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整合医学,公众参与式医学

近代西方医学从理念、战略、服务模式到临床实践,已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主要表现为:

1.还原论及基因决定论大行其道,把一个完整的人视为几百万亿个细胞的“集合体”,武断地认为阐明细胞信号转导网络及基因表达的调控就能最终解开生命与疾病之谜;

2.临床分科越来越细,过度依赖乃至迷信高科技诊疗技术,过度体检、诊断与治疗。制药企业、医疗仪器生产公司、医疗保险公司与盈利性医院联手形成“利益集团”,“劫持”了大量医疗资源;

3.重疾病诊断治疗,轻疾病预测、预防,忽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心理、行为及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忽视公众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忽视公众的主动参与意识。

大力倡导整合医学与公众参与式医学

相对于近代主流医学,整合医学曾被称为替代医学或补充医学,并被主流医学界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其实回顾科学发展史,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是科学(包括医学)发展的真实轨迹,今天是分析科学为主导的西方近代医学的黄金时代,明天我们必将迎来一个综合科学为主导的整合医学的新纪元。整合医学其要点可归纳为:

1.医学的目标是维护与促进人类健康,医学关注的不能只是细胞、基因、抗体、信号通道……医学关注的必须是这些细胞与基因的载体——活生生的人,以人为本,要真正体现医学人文关怀。

2.树立人的躯体与精神相互统一、生理与心理相互依存,以及体格、心理、精神和行为及生活方式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全人医学(Whole Person Medicine)整体观。毕业论文

3.要全面分析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遗传与表观遗传、行为、饮食与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考虑人的心理、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和疾病转归的深刻影响。

4.根据疾病发生与发展的有关遗传背景及相应的环境、行为与生活方式,设计个性化的综合干预方案,对复杂疾病采取多靶点、多环节及多方位的处置模式。

5.倡导多学科合作梯队战略,即聚焦一个疾病或健康问题,组织多个学科的专家,以期建立最佳临床路径。即用最短时间和最低开支,提供疗效最佳、不良反应最少和患者满意度最高的医疗卫生服务途径,并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及公众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6.建立良性互动的医患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和谐关系,以期共同制订与实施防治疾病与健康促进的整合干预方案,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7.医生要学会为患者开具两张处方:一张是疾病治疗处方,另一张是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处方,两张处方相辅相成,既体现了医生的人文关怀,抚慰了患者的痛苦,又传播了疾病防治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这就是公众参与式医学的宗旨。

公共医疗卫生论文范文6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满意度;基础设施;欠发达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044-03

一、相关研究述评

公共品即同时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效用不可分性的产品。为简化起见,对于具有其中任何一个特征或者二个特征的,都一律称为准公共品或者混合公共品。不具备上述三个特征中任何一个特征的就是私人品[1]。国外学术界关于公共品问题的研究已相当成熟,相关研究成果也已形成了较为独立和完整的学科体系,但是由于主要发达国家公共品制度安排不因城乡和地域差异而设定,学科研究对象并不明确将公共品划分为城市公共品与农村公共产品,因此很多研究成果不能为国内所采用。

所谓农村公共品,是指为农民生产、生活中集体参与分享的、具有外部性的设施或服务,如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由政府投资的产品[2]。农村公共品问题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涉及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日俱增,据笔者检索,目前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农村公共品问题的论文大约有300多篇,专著将近15部,硕士、博士毕业论文35篇,主要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减轻农民负担、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展开,侧重于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研究,侧重于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缺陷以及变迁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在体制层面和技术层面给予剖析。

然而,从农民视角对该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刘义强(2006)提出,建构农民需求导向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3];郑芳、黄友牛(2006)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广大农民提供满意的公共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4];赵宇、姜海臣(2007)通过调查得到应充分发挥农村公共品各供给主体的能动性,在继续增加供给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改善供给质量[5]。

农村公共品需求是农民个体需求中的共性要求,是农民个体需求的最大组成部分,公共部门理所当然应当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和高效的公共服务。公共部门要赢得广大农民的信任,也就应当研究农民的需求满意度[6]。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公共品的规模、质量、价格和农户的人口社会学背景[7]。何精华等(2006)以抽样调查对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及其差距的实证分析,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村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8]。孔祥智、涂圣伟(2006)等以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农民满意度测评为例, 选择受访者社会人口统计变量,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品需求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9]。李强、罗仁福、刘承芳、张林秀(2006)等应用“顾客满意度”理论,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农村公共物品投资意愿进行实证分析。他们对全国2 400多个村的道路、学校、灌溉水、饮用水、诊所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六种农村公共品投资项目分析结果显示, 农民对于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环境敏感地区和非环境敏感地区有较大差异[10]。

因此,本研究以农民(即农村务农人员,包括村干部和普通村民)为调查对象,通过他们对农村基础设施、乡镇管理、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和信息服务等内容的满意度评价做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过程设计及数据采集

一般认为,农村公共产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农村纯公共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县、乡级)管理服务、农村发展规划、农村信息系统、农村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治理农村环境保护等;二是农村准公共品,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电力设施、小流域防洪涝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三是政府要承担部分提供责任的公共品,包括农村高中教育、水利设施、医疗、道路建设、文化馆、农村电力、电视、成人教育、自来水等;四是现阶段农村特别类型的公共品,比如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的各类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5]。

从广义上讲,对各种农村公共品具体品种,例如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扶贫与救济、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投资、科技投入、各项财政支农支出、农村公共政策,乃至包括农村土地制度、税费制度、粮食补贴政策等,均属于这一范畴。

陈俊红、吴敬学、周连弟(2006)等在北京市农村公共产品投资需求调查中采用的参与式快速评估法(即设计DIY调查表,do it yourself),让被调查对象对已经设定的目标选项,根据自身对所在社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满意度”,结合对需要政府投资建设的紧迫程度进行排序,然后根据问卷结果计算各项公共产品的优先指数并进行排序[2]。因此,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统一性的原则,结合他们的调查问卷,为求全面、完整、真实地反映农民的农村公共产品满意度,本研究选取村落绿化,道路硬化、垃圾污水处理、电力设施、生活用水、手机信号、电视服务、电脑网络、子女教育、养老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活动场所、水利设施、机械设备、农技指导等作为测度农民对农村公共品满意度的指标。并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其指标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对应1、2、3、4、5等相应数值[11]。

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选择鉴定上,依据浙江省政府公布的欠发达地区名单,即衢州、丽水两市及所辖县(市)和金华的磐安、武义,温州的文成、泰顺、永嘉、苍南,台州的仙居、三门、天台,杭州的淳安等25个县(市、区)为欠发达地区,其余县市为发达地区。这些县市陆域面积约占全省45%,人口约占全省1/ 4, GDP占全省15%,人均GDP不足全省平均水平1/2。其中,人均GDP低于6 500元的有19个县,还有6个县(市、区)人均GDP虽超过6 500元,但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困难比较大,全省100个贫困乡镇和6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这25个县(市、区)。本文就以此为准,在此25个县市区调查的为欠发达地区样本,其余为发达地区样本[12]。

本调查60访员均来自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专业,他们已经通过营销调研与预测课程学习,掌握调查基本知识,并承担过调查工作。在本次调查开始前通过讲解示范模拟等方式培训筛选出工作意愿强烈技能优秀者,利用暑假回家探亲机会完成。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0份。 获取问卷后,对问卷填写不符合要求或者内容不足90%者给予剔除,实际有效问卷234份,覆盖浙江省60个县和县级市。将问卷的数据输到EXCEL表格中,然后将EXCEL数据文件转化为SPSS(15.0版本)文件进行统计分析。被访者男女比例为54.7∶45.3,另外,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地区分布等其他样本特征,与浙江农村实际情况符合,说明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1.信度效度检验。本文首先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信度即可靠性,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采用学术界普遍使用的Cronbachα值(内部一致性系数)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效度检验通常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指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对于内容效度的检验通过专家意见法进行。结构效度包括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收敛效度是指测量同一概念不同题项之间应该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并进行最大正交旋转来评价[13]。

2.主成分分析。本研究将234位被调查者在上述15个问题中“您觉得满意吗?”的得分,首先经KMO抽样合适度检验及巴特利(Bartlett)球形检验衡量后,KMO之值为0.729,巴特利(Bartlett)球形检验之值为1616.68(p

公因子是对原始指标信息进浓缩提取,反映指标间公共信息,具有明确解释性的因素。而原始指标可表示为公因子载荷〔即公因子系数)与公因子乘积及特殊作用因子之和的形式。公因子贡献是该公因子在模型中所有负载的平方和,公因子贡献率等于该因子对应特征值占特征值之和的比重。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解初始公因子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根据公因子特征大于1的原则,将初始公因子数目确定为3个。从方差总解释可以看到,提取3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58.609%,说明提取3个公因子做到了较为充分地保留原始变量信息,所提取的公因子具有较好代表性。

最后,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共粹取出3个有意义的因子,分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因子、农民服务管理因子、农业基本建设因子。

3.差异性分析。对三个因子所包含的变量加总平均,得到描述性统计变量。

浙江省内农村的公共品变量间差异比较明显,农村基础设施变量因子满意度较高,达2.8616;农民服务管理变量因子满意度较低,为3.1047,弄恶意基本建设因子满意度只有3.2735。由此可以看出,浙江省农村公共品的基础设施满意度高于较高层次的农民服务满意度。

四、讨论

1.农村基础设施变量。调查者对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状况这个调查维度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主要因为在近年新农村建设中,浙江省大部分农村公路修通柏油马路,大多数村街道规划比较整齐,村民能用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农村地区的通讯条件和电力供应状况基本良好,说明新农村建设工作绩效明显,同时得到村民赞同。与樊丽明、解里、石绍宾(2008)的研究结果吻合,他们认为,合意的公共品供给有公共卫生防疫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政策、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义务教育[5]。在该维度中,部分变量在浙江省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如村落绿化、道路硬化、电力设施等,而且两类地区这些变量的满意度都较高。

但是,部分变量在浙江省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发达地区满意度不如欠发达地区的变量,只有垃圾污水处理。虽然发达地区在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不少成绩,但是农民对垃圾污水处理还是不太满意,工业污染无法完全处理清洁,仍然是影响发达地区居民生活的重要因素。另一类是欠发达地区满意度不如发达地区的变量,有生活用水、手机信号、电视服务、电脑网络等,说明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投入更多,更被农民认可。

2.农民服务管理变量。在农民服务管理因子中,只有养老保障变量存在显著差异,欠发达地区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为3.0244,发达地区的满意度较高为2.7748,在养老保障方面,欠发达地区因为资金不足和投入相对少等问题,需要继续努力。

其余变量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活动场所虽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满意度都不够高。张素罗、张义珍(2007)对河北省调查,认为在一些人口稀疏和分散的地区,学校和卫生院经常处在一种自然垄断的地位,因为再设立更多学校和医院会增加服务供给成本。

浙江省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免除农村小学阶段义务教育学杂费,撤并扩农村学校,吸引外省优秀教师来浙,加强现有师资培训等等,对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取得良好效果。但问题依旧存在,如城乡学校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山区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留守儿童等问题依然存在,让各地农民依然不满意。

3.农业基本建设变量。对农业基本建设的两个指标满意度较高,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虽然生产性的公共产品让位于服务性的公共产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在浙江的经济比重下降,农民重视程度不如以前,对农业设施的依赖下降,是该变量满意度较高的原因。除了20世纪“大修水利”建造的一些水利工程到现在还能使用之外,近年来,由农民自身投资的农业机械设备日益增多,降低农民的工作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益,也是农民对该维度较为满意的原因。说明浙江省在适应城乡一体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要求,形成市场引导、政府推进、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开发机构、专业合作组织、领头企业、民营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机制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得到长足发展。

对于关乎农民基本生活的农村公共品,在浙江省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满意度不同,因此采取的策略各异。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农民满意度较低,是因为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公共品建设投入相对少,对于特定建设项目,政府应给予适当补贴,为更好建设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