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案例范文1
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让幼儿体验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活动中表扬能听音乐准确做动作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学会合拍做动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舞蹈教学案例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一
《欢乐颂》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能自如地随音乐舞蹈,表达出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验欢乐的气氛。
2、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合作交往能力及自学能力。
【活动准备】
1、图谱两张,歌曲《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2、五个小组的标记(白、红、黄、蓝、绿五种颜色的花形标记,幼儿各有一枚,活动室地面贴上相应花形标记)
3、舞蹈用小道具(腕花),幼儿人手一副。
【活动过程】
1、随《母鸭带小鸭》律动音乐幼儿愉快地进活动室。(要求幼儿能随音乐形象而有节奏地表演小鸭走路,游水的动作)
2、练生曲《你好,你早》(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能与同伴自然地面对面表演唱,声音整齐动听)
3、复习歌曲〈欢乐颂〉
请外圈的小朋友站起来唱歌词,里圈的小朋友哼唱“啦”,合唱的时候声音要整齐和谐。
4、创编舞蹈〈欢乐颂〉
(1)幼儿听音乐想动作(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初步设想舞蹈动作)
师:“刚才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编〈欢乐颂〉的舞蹈动作,首先请大家仔细地听音乐想动作。”
(2)幼儿分组商量讨论,设计舞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小组协商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
师:“接下来要请每队小朋友站到标记上,互相商量,为这首乐曲配上合适的舞蹈动作,开始。”
(3)引导幼儿集体创编舞蹈动作,教师及时记录动作——画在图谱上。(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引导幼儿编出与众不同的优美的动作,并着重表扬动作富有创意及在创编时能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幼儿)
师:“刚才小朋友都编得很认真,现在哪一队先来试试,把你们设计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4)回忆创编动作,为连贯舞蹈作准备。(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图谱,想象动作)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的舞蹈动作已经全部编好了,先请大家看着图谱来回想一下动作。(播放音乐)
(5)看图谱学跳舞蹈。(能在参照图谱的基础上,初步随音乐完整练习)
师:“现在请大家找好舞伴一起来跳。”(特别提醒幼儿在需要合作舞蹈时两人能互相配合好)
音乐连续播放两遍。
(6)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大家带上腕花来跳,你可以学图谱上的动作,也可以自己想动作。(幼儿集体戴上腕花练习,能在音乐的伴奏下投入地表演)
5、结束。
小朋友的舞跳得真美,以后我们再到小舞台上去表演,好吗?现在我们一起跟客人老师说再见!(幼儿随《母鸭带小鸭》音乐愉快地出活动室。)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二
瑶族舞曲
活动目标
1、知道舞曲的名称,初步感知舞曲优美、柔和的旋律。
2、会用优美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让幼儿熟悉少数民族瑶族,跳舞唱歌的场景图片,配乐磁带《瑶族舞曲》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理解乐曲的内容,找出主要音乐形象。
1、小朋友,我们今天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教师弹奏乐曲)。
2、刚才的曲子叫《瑶族舞曲》,好听吗?我们再听一遍录音,你一边听一边想,音乐中告诉我们叔叔阿姨在干什么?听完乐曲,让幼儿说一说(叔叔阿姨在跳舞……)对幼儿的想象加以评价。
3、出示图片(瑶族叔叔阿姨跳舞的场面,有长鼓,芦笙,小河。树,竹楼,晚霞……),再次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听音乐。
二、组织幼儿分段欣赏乐曲。
1、弹奏第一段,要求幼儿听出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这段音乐很慢,叔叔阿姨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2、听第二段音乐,要求幼儿讲出音乐的快慢。
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叔叔阿姨跳得很快,因为这段音乐是快的)。
3、让幼儿听第三段音乐,以同样的要求让幼儿边欣赏边想象,这时叔叔阿姨干什么?
4、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乐曲,教师可配上语言(可以事先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加上幼儿想象讲述的内容,教师即兴组织的)。如第一段音乐可配上:"在风景优美的瑶族寨,住着许多勤劳的叔叔阿姨,这天,晚霞映红了天边,他们结束了一天愉快的劳动,来到了小河边,唱着动听的歌,跳着优美的舞"。第二段音乐可配上:"听,他们越唱越欢乐,瞧,他们越唱越有劲,啊,他们在唱歌歌唱我们的生活多美好。
三、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过程中熟悉它的结构。
1、要求幼儿反复欣赏音乐,开始的速度怎样?中间的速度怎样?最后的速度怎样?
2、引导幼儿欣赏第三段音乐和哪一段音乐一样?通过不断欣赏,让幼儿知道舞曲是(ABA)三段体的结构形式。
四、欣赏、学习铃鼓舞,体验舞曲的优美、柔和。
1、欣赏老师的表演。(老师自编)2、幼儿徒手模仿老师的动作,用身体和手臂表现乐曲的柔美。
3、幼儿持铃鼓随音乐练习,进一步体验乐曲的优美、柔和。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三
《火车舞》
活动目标:
1、学跳《火车舞》能较合拍的随着音乐做小跑步和找“车厢”的动作,
2、理解舞蹈跳法,能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动作
3、体验“火车头”与“车厢”协调合作的重要,以及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
活动准备:火车图片
活动过程:
一、熟悉《火车舞》乐曲旋律
1、全体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小跑步进教室
2、合着音乐一拍一下的拍手。
3、幼儿创编其他身体动作,合着音乐可以做做拍腿,拍肩等。
二、出示火车图,认识火车头和车厢,用动作表示火车行进
小朋友,火车是怎样开的?请一些幼儿模仿。
三、学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
1、学习火车行进的动作
小朋友,老师也想到了一个火车行进的动作,你们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2、幼儿随音乐做行进动作
3、今天火车头想邀请车厢跳舞,想想看火车头会怎样邀请车厢呢?(幼儿讨论)
4、练习幼儿想出的邀请动作,老师哼邀请的音乐旋律。
5、车厢怎样表示对火车头的感谢呢?请幼儿用动作表示。老师哼感谢处的乐曲旋律。
6、完整的随乐练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提醒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的动作
四、学跳集体舞
1、全体幼儿坐成圆圈,老师先做火车头,用小跑步去找车厢,示范做动作。
2、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让幼儿体验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活动中表扬能听音乐准确做动作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学会合拍做动作,在连接的时候提醒后面幼儿拉好前面幼儿衣服的下面。
五、复习《表情歌》
幼儿案例范文2
我想当“老鹰”
张美荣
单位名称
湖口县张青集镇幼儿园
根据对手的动向做出快速反应,改变动作方式、方向和速度。
朱彦丞
年龄段/班
中班
2019年10月12日
在和幼儿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选一名幼儿扮“老鹰”,我扮“鸡妈妈”,其余幼儿扮小鸡,游戏开始,孩子们立刻躲到鸡妈妈身后,鸡妈妈张开双臂拦住老鹰,老鹰不时地左右跑动去抓小鸡,鸡宝宝跟在妈妈身后躲闪跑,被老鹰捉住了的小鸡,自觉停止游戏一次,游戏继续开始,孩子们高兴得一边欢呼一边躲闪,有的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也赶紧爬起来继续跟上,扮演
“老鹰”的孩子叫朱彦丞,他非常机敏,他专抓队伍后面“鸡妈妈”保护不到的小鸡,不一会儿就有好几只小鸡被“老鹰”捉走了,他们在一边休息,游戏继续进行。我看到鸡宝宝越来越少了,便使出更猛的动作去保护宝宝们,可老鹰毫不示弱。还是一只只“鸡宝宝”被抓。这下我担心幼儿累了,就宣布停止游戏。可孩子们还是要玩。就再继续玩会儿。我让幼儿数数“老鹰”抓了多少只小鸡,儿一起回答7只,我问“鸡妈妈”还有几个宝宝呢?幼儿又一起回答9只。我再让他们比比鸡妈妈的宝宝和老鹰捉走了的宝宝哪边多。这下幼儿都回答不上来,有一名幼儿叫吴玗希说:“你多。”
活动延伸:再继续抓一次,这下又有一个鸡宝宝被抓。我们又停下来数数鸡妈妈和老鹰两边的宝宝各有多少。幼儿说鸡妈妈还有八只小鸡;老鹰抓了8只。我问哪边多?这下幼儿们都没有回答。然后我引导幼儿说:“一样多。”幼儿也跟着说:“一样多。”就这样我决定结束游戏。可朱彦丞还是不肯,我答应下周我们再玩。
看到这个场景,我首先想到的是,要让这个孩子“当老鹰。”还要有个勇敢、更厉害的孩子当母鸡!这样的“老鹰”,说实在话,我都难对付了。话说回来,游戏本来就是自主性、趣味性。
在接以后的游戏中,我会重新讲解、示范了老鹰捉小鸡的诀窍,给其他幼儿学习的机会,并鼓励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个个都行的!”
幼儿案例范文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见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生活环境和血缘关系决定了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孩子的语言、态度、为人处世方式和价值观都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
在幼儿园阶段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管仲曾经说过“知子莫若父”,真正理解孩子的不是别人,而是养育我们的父母。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态度和个性,明确体现了因势利导的原则。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凡事都有两个方面,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它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超如果过这个水平,家庭教育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放纵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良后果是,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被他人接受,霸道专横等等。包括父母的错误教育“逼子成龙”等阻碍孩子成长的教育观念是一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这些确实是家庭教育的弊端。因此,如何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推行势在必行。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是最复杂的教育项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能完成抚养一个人的。”因此,为了幼儿的良好发展,两者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家庭教育不像学前教育那样系统、规范,但它占据了教育对象的起点,决定了学生价值观的初始取向。因此,家庭教育的作用应该被重视。家庭教育的优势可以弥补学前教育的不足,而不是取而代之。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能够用专业的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而不是用家庭教育来取代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支持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相结合。此外,在一起教育孩子的时候,双方应该努力达到同样的原则。另一方面,在幼儿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在家庭中有效地融合和发展。儿童在家里玩的把戏的影响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被使用和扩展。为了孩子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幼儿园学习,在家里实现稳定的合作教育。
二、幼儿园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沈阳市三色花幼儿园为例
沈阳市三色花幼儿园在实施家园合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调查发现,尽管合作形式多样,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
(一)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视度较低
通过调查发展,部分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概念不确定,对参与家园合作没有兴趣。有些家长在家里不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很有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项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过程。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一些现象却被家长和教师所忽视。
(二)家长缺少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心理学理论:儿童的发展包括阶段和连续性。阶段是儿童年龄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连续性原则决定了学生也处于早期阶段特性。由于对孩子的身心特点缺乏了解,许多家庭在教育过程的早期就采取错误的教育方法。家长根据小学的内容教育孩子,特别是孩子的写作需求不规范。教师的写作需求会让孩子的写作难度加大。有些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写汉字。当他们进入小学,他们厌倦了写作,这导致缓慢和耗时的写作。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家长对孩子上小学的期望很高,会按照小学生的要求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在身心上施加更大的压力。有些孩子会产生不想上学的想法。对家庭作业也很反感。
幼儿案例范文4
1、学习看图示用正方形着小狗,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折纸示意图和教师的示范讲解,借助图示和相互学习从而掌握狗头的折法。
3、喜欢折纸活动体验折纸活动的兴趣活动重点:看懂示意图。
活动难点:看着示意图进行折纸。
活动准备:正方形纸人手一张,图纸示意图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方式导入
1、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粽子头,梅花脚,屁股挂把弯镰刀,黑白灰黄花皮袄,坐着反比站着高。((幼儿回答)师:谜底就是它——狗。(出示纸着狗头)
2、你们想学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折纸方法,请小朋友看步骤图来折
二、带领幼儿看步骤图折纸
1、请幼儿看动画图示,让幼儿仔细观察第一步,请幼儿讲述。(正方形变成 “倒三角形”)。
2、幼儿看第二、第三步骤图,请幼儿说一说,并请三名幼儿上台将第一、二、三步骤折出来。(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讲解改正)
3、观看第四、第五步骤示意图,请幼儿讲解并示范折。
三、出示第一至第五示意图,请幼儿回忆并排好。
1、老师把折纸的每一步都画成了图画,请你将他们按照顺序排好。
2、再次观看动画。
四、幼儿练习,师个别指导给每张桌子上提供一套示意图,请幼儿相互学习折狗。
五、评价幼儿能在实物步骤图的引导下,折出完整的狗头。注意边和边整齐、折线平整。
延伸:
幼儿案例范文5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景象:几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可以很自然地玩耍起来,也可以安静地端详对方几分钟之久;娃娃家中,几个小女孩将玩具藏在小椅子下面,再拿出来,又藏下去,乐此不疲;小男孩和小女孩不断地往返于游戏角和盥洗室,我们不禁会问他们在展开一个什么故事?儿童之间的交往,令成人不可思议,儿童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天生的、独有的“秘密语码”,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感受、共同的需要、共同的话语、共同的行为方式……儿童的天性促使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儿童自己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儿童之间相互认可的文化,由儿童自己决定其标准和价值。儿童文化是儿童群体自己建构的文化,是儿童这个群体特定的生活方式,普遍存在于儿童的交往、生活与游戏之中。
二、儿童文化的特点
1.儿童文化具有幻想性、创造性
案例1 教师带着全班幼儿到附近的公园里散步,当看到园内的很多花儿都开了,幼儿们叽叽喳喳讨论着,教师便问道:“你们知道花儿为什么开了?”幼儿1:“是风儿把它们吹开了,它们一开始在睡觉(幼儿做蜷缩状),风儿一吹,它们就开了(幼儿伸懒腰)!”幼儿2:“花儿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就开了。”幼儿3:“花儿是因为想晒晒太阳就开了,它和我们一样也要晒太阳的。”……幼儿仍在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教师说道:“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认为花儿为什么开呢?是因为它们看到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就笑了,所以把嘴巴咧开了。”
刘晓东认为:“儿童更接近自然、天空、大地、江河,他代表了人性的自然层面和历史层面,因而他更接近健康的生活本质,更接近属于人的生活的本质。”[1] 正是因为儿童的这种天性,所以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一花一草都充满着好奇和疑问,总是向周围的一切释放出自己探索与求知的本能。儿童通过幻想创造世界,他们把万事万物都赋予了主观色彩。“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2] 儿童的世界也不是单调的客观世界,而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生动活泼的童话世界,这也正是儿童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花儿为什么开了”,在成人眼里,这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而在幼儿的眼中,花儿就是活生生的“人”,它也需要像孩子们一样地睡觉、起床、晒太阳。儿童又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现实的世界,另一个是幻想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就像是坐着扫帚的魔术师,可以不停地穿梭在这两个世界之中。
2.儿童文化具有游戏性、哲学性
案例2 笔者坐在教室的后面观察幼儿的区角活动。一个小男孩跑了过来:“老师,你来。”他把我带到了窗前,指着天上的云彩:“老师,你说为什么云会跑呢?原来它不在这儿,后来它跑到这儿了。”笔者正在思考如何向他解释这个自然现象,这时,又有几个孩子也参与到我们中间,“哎呀,因为云有腿啊。”“云彩不可能有腿吧。”“它是有腿的,被它自己藏起来了,只是我们看不见。”“对的,小时候我就看见云变成大白马,它是有腿的,要不它怎么能跑呢!”
游戏是儿童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儿童独特的文化生活方式。因此,儿童文化也是游戏文化。儿童在游戏中为自己建构出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游戏把真实的东西转变为他想要的东西,从而使他的自我得到满足。他重新生活在他所喜欢的生活中,他解决了他所有的一切冲突”。[3] 在案例2中,儿童由一个提问的求知者转变为讨论问题的探索者,最后变成自由的游戏者。“在儿童的文化里,游戏精神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在儿童的所有活动中。”[4] 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一种游戏精神,这种游戏精神给儿童带来了自由、想象和创造。
成人时常会遇到儿童许多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儿童的眼中,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发生与改变都有其目的,儿童常常喜欢询问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者某些事物的起源,并期望能得到成人的解释。但是,儿童的许多发问常常令知识丰富的成人甚至学者都哑口无言,然而,正当成人不知所措的时候,儿童自己却给予问题一个完美的合理解释。《 苏菲的世界 》的作者贾德说过“小孩子应该比较可能成为好的哲学家”,因为儿童的各种表现是最为逼近真理的本质,儿童是比成人缺少经验与知识,但是他们并不缺少思考和讨论事物的能力,有时候他们只需要很少的经验,就能讨论一些深刻的问题,例如,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对于儿童来说,深奥的哲学问题起源于他们对周遭世界的困惑与好奇,“人为什么会死”“什么是时间”“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这些问题无疑证明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因此说儿童文化是儿童天性的集中反映,儿童又从儿童文化中获得了经验、自由、创造与童真。
三、儿童文化面临的困境:程序化的教育制度阻碍儿童文化的发展
儿童文化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却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有的学者通过研究,进一步指出“儿童文化面临消逝”的危机。[5] 笔者在幼儿园中也发现确实存在漠视和压制儿童文化的现象。
案例3 在一次中班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求儿童用水粉画出对称的蝴蝶,一名幼儿涂出了一只绿色的蝴蝶,教师走了过来说:“你的蝴蝶怎么是绿色的?老师让你怎么画的啊?有纯绿色的蝴蝶吗?再增加点别的颜色,五颜六色的蝴蝶才美丽!”说完后,就走开了。那名幼儿不情愿地在蝴蝶绿色的翅膀上点了些白点,嘴里小声地说道:“绿色的蝴蝶才美丽,这样它才可以躲在树叶里……”孩子的自言自语,教师并没有听到。
从案例3中可见,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往往事先制订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当遇到意外情况,教师往往采用置之不理、转移幼儿注意力等策略压制幼儿已经表现出来的探究欲望,千方百计地将幼儿往自己预定的教学内容上引。教师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策略是因为他们认为教学是有计划的,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出现“偏差”,否则就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于是,一方面,教师强调教育内容应来自儿童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当儿童热切地表达自己的具体经验时,教师却往往对这些经验不屑一顾,不希望出现这些“偏差”。教师也本着“为儿童着想”的观念,用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约束儿童,抑制了他们的探索与想象。
在现有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对知识权威、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以及量化评估体系的坚持,使得教师忽视了幼儿的真实情感的表达,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往往是一些苍白的知识,又不容许幼儿自主探索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当幼儿画出一只绿色的蝴蝶时,我们可以想象这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累了停在绿叶上休憩,那种场面是多么美。儿童天生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自由的游戏精神。在成人看来是理性、客观、单调的世界,但在儿童眼里便是充满活力、丰富多样的世界。我们总强调教育应该尊重儿童文化的纯真和创造性,然而,在现实的幼儿教育中,教师经常将儿童拽进冷冰冰的知识世界里,生硬地灌输他们知识,在这里并不是说儿童不需要知识,儿童需要的是符合他们文化的知识。有的时候教师对于儿童的幻想不但不维护和不尊重,反倒嘲笑是荒唐和幼稚的。
每当成人的利益与儿童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成人往往是选择的主动者,是强势的一方,幼儿只是选择的被动方,是弱势的一方,因此做出牺牲和让步的总是幼儿。相似地,在这两类文化冲突的过程中,代表化的教师总是胜利者。因为,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是制度化了的支配与从属关系,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充当的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的角色,而儿童被视为“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可见,从起点上两者就存在着不平等,所以师生之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潜在的对立情感,教师想要的是权威、计划、规范,而儿童想要的是民主、对话、自主。所以,当两者相遇时,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化是强大的一方,它代表着社会,代表着主流,于是冲突的结果就主要表现为化对儿童文化的干涉与压制。
儿童文化所面临的困境,从本质上来说,是成人缺乏对儿童、对儿童精神、对儿童文化的理解。因此,面对儿童、面对儿童文化的现实处境,我们要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坚持幼儿教育的基本立场,“让孩子的归孩子,让成人的归成人”,改变重灌输轻启发、重权威指导轻平等对话的观点,做到尊重儿童文化,理解儿童文化。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210000)
参考文献:
[1]刘晓东.论儿童文化——兼论儿童文化与化的互补互哺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2][美]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瑞]让·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幼儿案例范文6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3例,出生1.5~25d。 枕部脑膜膨出2例,腰骶部脊膜膨出6例。 其中3例入院时膨出包块顶端皮肤有少许破溃,4例脑积水,1例入院时大便失禁,头部CT检查囊内呈低密度影,1例合并枕部少许低组织密度影或混杂密度影,6例双侧脑室不同程度扩大。 8例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1例术后出现大便失禁,2例术后尿潴留,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予二次手术,1例术后并发右上肺不张、肺炎。 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8例患儿出院时切口愈合良好,无大小便失禁,双下肢肌力正常,无脑积水。本组平均住院时间19d。
2 护理
2.1 切口护理
术前注意局部包块不可扭曲,保持顺位,更换尿布时注意避免动作过大,以免局部皮肤受到摩擦而破溃。观察膨出物皮肤(包膜)的完整情况,主要观察有无血运不良现象。 本组3例入院时膨出包块顶端皮肤有少许破溃 , 术前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2~4h更换1次,膨出部位禁止使用乙醇或聚维酮碘等。术后切口沙袋加压3~5d,以防止脑脊液漏,促进伤口愈合。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浸湿并及时更换。 6例腰骶部病变的患儿因手术切口离较近,故严格预防大小便对切口造成污染,污染时及时更换敷料。
2.2 安置
为了使患儿安静入睡,减少因哭闹导致的能量消耗及切口张力的增加,用柔软的婴儿包被制成鸟巢样,对患儿行鸟巢式护理[3]。 本组患儿为枕部脑膜膨和腰骶部脊膜膨出,为了避免切口处受压迫,取俯卧位或侧卧位,身体保持直线,避免脊柱弯曲及增加切口张力。 俯卧位时,头偏向一侧,并在胸部、腹部或膝盖部垫软毛巾。 俯卧位有利于胃肠蠕动、排出肠管内积气,利于胎粪排出[4],避免腹胀 、大便不通等增加切口张力的因素,同时可以改善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改善新生儿的肺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5]。 侧卧位时,患儿头稍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受压侧面部与肩部垫软枕,同侧上肢前伸,对侧屈于前胸,腿下垫一长软垫,臀部避免靠枕,以防切口受压。术后3~5d因切口用小沙袋加压,以俯卧位为主。 为了减少脑脊液对切口部位的静水压,6例腰骶部脊膜膨出患儿取头低卧位,臀部稍抬高;2例枕部脑膜膨出患儿取头高卧位,但术后麻醉未清醒时取去枕平卧位。患儿抱起或坐起不宜过早,切口愈合良好、拆线3d后方可平抱。
2.3 病情观察
因神经管闭合不良或缺损导致脑脊液的回流,90%~95%的患儿可发生脑积水,术前密切监测头围及前囟张力[6],及早发现脑积水、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前囟饱满、呕吐、头围增大等,做好特护记录。密切监测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患儿意识、哭声、面色、皮温、体温、尿量等。术后严密观察硬脊膜外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等。本组3例存在脑积水,术后恢复良好。 1例患儿在术后第2天发生脑脊液漏,及时发现后报告医生 ,再次行修补术后愈合良好。
2.4 大小便的护理
由于术前患儿脊髓受牵拉压迫,发生缺血、缺氧退行性变,使骶髓或骶髓上排尿中枢神经元受损,排便障碍,严重者出现大小便失禁[7]或尿潴留,术中由于牵拉刺激脊髓也可以导致排便障碍。 本组1例术前大便失禁,1例术后大便失禁,2例术后尿潴留。
2.4.1 大小便失禁的护理
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大小便失禁时予勤换尿布,并使用吸水性强的一次性尿布。 在患儿床头挂大小便失禁的醒目标识牌,提醒护士高度重视对患儿臀部的护理。 尿失禁时,因侵入性操作可增加医院感染机会[8],不主张行导尿。 本组大便失禁的患儿为腰骶部脊膜膨出, 为了减少尿布对切口的摩擦,术后采取暴露臀部, 敞开尿布的方法 ; 此外 , 因切口离近,易受大小便的污染,故在处使用一次性尿液收集袋收集大便,以防止大便外漏污染切口。 本组1例大便失禁的患儿入院第3天发生轻度尿布炎, 每次更换尿布后予湿润烧伤膏外用,入院第5天尿布炎消退。 该患儿在术后第3天大便恢复正常。
2.4.2 尿潴留的护理
本组2例患儿在术后第2天出现膀胱充盈 、少尿 ,通过热敷、按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操作前护士剪短指甲,使双手温热;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热敷30min后行腹部按摩。 热敷方法:将生物冰袋加热至39°C,放置手腕部试温后 , 用毛巾包裹,并放置于耻骨联合上方(因生物冰袋加热后热能持续时间久,同时重量约200g,有加压效果)。 腹部按摩方法:将左手置于患儿膀胱底部,右手在患儿下腹部膀胱膨隆处,向左右轻轻按摩10~20次, 再用左手手掌自患者膀胱底部向下轻轻推移按压,注意用力均匀,不可过猛,也不能用强力将尿液挤出。 术后6~7d,患儿排尿逐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