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近义词;辨析;积累;组词

什么是近义词辨析的问题?为什么高考要考查近义词辨析的问题?我们平时要如何学习才能掌握近义词的区别,教师如何才能传授好的辨析方法给学生,问题很多,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则小事例。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那一段,描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有这样几句话:“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路,见一个破落的山神庙。”在《简笔与繁笔》一文讲到简笔运用之妙,举例说,“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这“破落”二字已经很妙了,可是查找《水浒传》原文,却吃了一惊:原文此处不是“破落”而是“败落”!原文用“败落”比用“破落”更具巧妙,更富有韵味,更耐咀嚼,更能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何以如此呢?这是一组近义词,意义太相近了,不仔细咀嚼很难发现二者的区别。

分析一下“败落”和“破落”的差别,看用哪个更好,这便是近义词的辨析问题。

那么,为什么“败落”就比“破落”要好呢?结合语言情境,不管用“败落”还是“破落”,都是形容山神庙的状况的。因为“落”字是公用的,所以,应该把“败”和“破”的比较作为重点。“败”的形容词意义是“腐朽、腐烂”的意思,山神庙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土制的砖瓦和木材,尤其是木材,要产生“腐朽、腐烂”的效果,则必然经过自然界的日晒、雨淋、风化、那就必然是长时间的。正因为如此,“败落的山神庙”本身就证明了它被荒弃很久了;有它立在那里,就能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而“破落”则没有了

“腐朽、腐烂”的意思,也就没有“败落”那么能强调“时间久”这一关键因素。

汉语中有很多的近义词,而任何一组近义词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我们如果能掌握一些辨析的方法,在高考中就会得心应手。

下面,我们再来谈一谈如何能做好近义词的辨析。其中词语的积累是最为重要的。没有积累一定数量的近义词,任何方法、思路都是多余的,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我们要怎样去记忆那么多的近义词呢?

一、存异组词法

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近义词,它们都有共同的语素。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另外的相异语素上,而采用存异组词法。

例1.有一个贝壳迷花费了近十年的心血,_______到几千种

远东出产的贝壳。(收集、搜集)

(1)查找异处,组成新词。两词语中,“收”和“搜”是相异语素,“收”可以组词为“收拢”“收取”“收到”等等;“搜”可以组词为“搜寻”“搜查”“搜罗”等等。

(2)代入原文,定出答案。选择上面新组的词语放入所给的句子,找出更适合的,则表明带有这个语素的词是正确答案。上例中,“收到”或“收取”几千种贝壳显然与语境不符,而“搜寻”“搜罗”则说的通,所以该空应填“搜集”。

二、分解组词法

对于两个语素都不相同的近义词,无法进行析异组词,这时可以采用分解组词法。

例2.新式标点符号指的是萌芽于清末、诞生于“五四”,____

______到现在的标点符号系统。(延续、沿用)

(1)分解原词,得出短语。先把原词分解成两个语素,再分别组词,得到一个与原词意义相近的短语。“延续”――延长继续;“沿用”――沿袭使用。

(2)分别代入,定出答案。将“延长继续”和“沿袭使用”两个短语分别代入原文,可以看出,“沿袭使用”更适宜,现在继续使用原来的标点即“延用”。

三、扩展解题法

在语言实践中,有些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这是约定俗成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第三种解题方

法――扩展解题法。

例3.我们需要储备_____的粮食,以度过这一非常时期。(充足、充分)

(1)运用想象,组成短语。充足――阳光充足、水分充足;充分――理由充分、条件充分。

(2)选择相近,得出答案。可以看出,例句中的“粮食”与“阳光”“水分”更接近,所以“充足”更适合语境,从而可得出答案为“充足”。

四、反向组词法

当一组近义词从正面难以区分的时候,可以逆水行舟,组出它们的反义词来加以区别。

例4.我们对自己的前途要__________,这样才能迸发出火一样的激情。(乐观、豁达)

(1)寻找反义,进行比较。乐观――悲观,豁达――狭隘。可以看出,前者是一种态度,后者是一种品质。

(2)代入反义,得出答案。代入“悲观”讲得通,代入“狭隘”说“对自己的前途要狭隘”,绝对不通。所以应该选“乐观”。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2

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是能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来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要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使文意表达得更确切、更细致、更生动,增强语言的灵活性和精密性。结合2006年的高考题,我们提醒考生备考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准确理解词义

辨析近义词虽有方法可循,但关键还是对词义的准确理解。理解词义,必须考虑词的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即要考虑到词的本义及在运用中产生的意义。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遇到不懂的词要多查词典,勤于积累,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二、关注易混词语

汉语中同义词或近义词数量可观,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看出同中之异,即把它们意思相重合的部分筛选出来,不予考虑,然后对其相异的部分进行比较辨析,进而做出判断。对于那些平时容易混淆的词,要重点梳理,强化记忆。

三、掌握辨析思路

备考过程中,考生如能熟练地掌握辨析近义词的思路或方法,就可以加快答题的速度,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1.从搭配角度辨别。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相同,但是由于人们的使用习惯,有的经常与某类词语配合使用,有的则不能与某类词语配合使用,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离开这一“类”搭配,其用法即为错误。

例1 (2006年北京卷)______(淡忘/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

解析 这里备选的是“淡忘”与“淡去”两词,显然,“淡忘”的搭配对象常为人,而“淡去”的对象才可以是背景,这里应选“淡去”。

2.从语意轻重的不同来辨析。有的近义词表示的概念虽相同,但在表现的程度上有着语意轻重的不同。

例2 (2006年山东卷)在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______(称道/称奇)的事。

解析 备选的是“称道”与“称奇”,“称道”是称赞,称述;“称奇”是称赞奇妙,比“称道”语义重。这里应选后者。

同样的词语还有“违反”与“违犯”、“妨碍”与“防害”等。

3.从适用范围的不同来辨析。这一类又有以下几种不同范围。

一是大小不同。有的近义词虽然意思差别不大,但适用范围却有大小之别。如2006年江苏卷第3题的B项:“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的猎人生死搏斗而存活下来的。”“凶猛”适用范围大,对人对物都可以,而“凶悍”适用范围小,只适合于人。故此项用法错误。

二是用法不同。有的词着重于从时间角度而言,有的则侧重于空间角度而言。如2006年浙江卷第2题的第三空:“中韩围棋再度交锋,韩国队实力不可小觑,中国队的水平______高超,行家估计中国队胜率较大(越发/更加)。”备选的两个词都表示程度加深,但“越发”往往与时间因素有关,如“这一月来,他越发瘦了”,而“更加”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这里应用“更加”。

三是时态不同。如2006年江西卷第3题的第二空:“‘保卫’网站遭受黑客袭击,______仍在修复当中(目前/日前)。”“目前”为进行时态,“日前”为过去时态,显然,这里“在”字表明动作未完成,应选“目前”。其它的如“抛弃”与“摒弃”,前者丢掉的是已经占有的东西,后者抛弃的是还未占有的东西。而“审订”与“审定”的区分之一也即是前者强调过程,后者强调结果。

四是谦敬不同。如“让贤”是敬词,“让位”则无此意。

五是抽象与形象的不同。先来看2006年辽宁卷第3题的A项:“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岸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显然,割断的对象是形象的事物,而阻隔才可用于抽象,所以这里的“割断”应改为“阻隔”。

六是动作发出不同。如“受益”与“收益”等词,前者表被动,后者表主动。

七是意愿不同。如“误解”与“曲解”两者都有理解错误之意,但前者往往是无意,后者则是有意。

4.从学科的角度辨别。站在其它学科的角度,以其它学科的眼光反观词语间的细微差别,也举几例来说明一下。

例3 价值最初是在商品交换中______(概括/抽象)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解析 可用政治学科的知识来观照这两个词。“概括”是个哲学概念,意为甲物具有某个特点,乙物也具有某个特点,把这两者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这过程就是“概括”。“抽象”则指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联系到商品交换,因为最初商品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后来有人发现了物与物之间得以交换的基础是价值大致相等,于是,价值的概念就诞生了。很明显,这里价值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本质的、共同的东西。故此题的答案是“抽象”。

例4 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去______(推敲/推求),而应重在感受和体验。

解析 对“推求”的理解可联系数学学科。数学上“推求”指的是根据已知的条件或因素探索(道理、意图等),“推敲”则出自文学史上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典故,后用来斟酌字句,反复琢磨。这里以“从概念上去”修饰,答案只能是“推求”。

例5 社会学家坚决反对“‘克隆’______(能够/可以)用于人类繁衍”的动议。

解析 可联系英语学科来比较这两个词。在英语中,“can”和“may”大致相当于中文的“能够”和“可以”,其中,“can”表示具备能力或条件,强调客观性;“may”则侧重于主观性。这里用“动议”做语言标志,表示不具备能力或条件,应填“可以”,表示“应允”。

例6 修复二环路时,选定前门大街为防裂______(实验/试验)区,以为北京市市区道路的维修提供参考数据。

解析 这两个词可联系物理学科来理解。在物理学上,“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则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这里“提供参考数据”就和“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有关,故选“实验”。

例7 据说这温泉的温度能自然______(调节/调剂),天热的时候凉些,天凉的时候热些。

解析 这两个词语可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在化学上,“调剂”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化合物的融合;“调节”的对象则是一种化合物。这里很明显应选“调节”。

例8 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阿尔巴斯白山羊绒在______(蜕化/退化)。

解析 此题可用生物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在生物学上,“退化”指动物由高级向低级演变,引申为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则指虫类脱皮,由一种形态成为另一种形态,常用来比喻腐化堕落。“羊绒”无所谓“脱皮”或“堕落”,故答案应为“退化”。

例9 我们的民族文化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它对于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起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有着超越时代的深远影响。

A.繁衍 形成 统一

B.繁衍 统一 形成

C.统一 形成 繁衍

D.形成 繁衍 统一

解析 此题可联系历史学科的知识来帮助理解。根据历史知识,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先形成,再繁荣繁衍,并逐渐趋向统一。故应选D

例10 前不久,这里曾山洪_____(暴发/爆发),致使公路堵塞,桥梁冲垮,交通瘫痪。

解析 可结合地理知识解答,在地理学上,爆发对象多指火山、地震;暴发的对象则多指山洪、泥石流等。前者强调爆炸性,后者强调突然性。很明显,这里应选“暴发”。

5. 从语法功能的不同来辨析。有的近义词如“公然”和“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副词兼形容词,能在句中充当谓语,如“这事早已公开了”;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态”;可以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BNC 语料库 近义词 语域 语义韵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215-02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词汇量庞大,其中近义词的辨析又成为语言学习的难点,近义词在英语语言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它们通过词义、用法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构成了庞大复杂的英语词汇体系。近义词辨析一直是词汇学习重难点,传统的区分方式一般借助词典来辨析近义词,而词典只能提供词语解释,无法提供充足的词汇使用信息。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无疑为近义词的辨析提供了新的方法。语料库是词汇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本族语料库可以提供真实的母语使用信息,帮助二语习得者准确理解词的内涵意义,避免搭配误用。本文以英国当代语料库(BNC)为基础,从语义韵方面研究news和information这组近义词的搭配和使用,证明语料库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BNC 语料库

英国国家语料库,简称 BNC,它是英国牛津出版社,朗文出版公司,钱伯斯-哈洛普出版公司,牛津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兰卡斯特大学英语计算机中心以及大英图书馆等联合开发建立的大型语料库,于1994年完成。

英国归家语料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英语语料库之一,可在网络上免费注册后直接使用。该语料库书面语与口语并重,收录电子资源超过一亿,其中书面语语料库达 90%,口语语料库占10% 。在应用方面,该语料库既可用其配套的新型 SAIRA 检索软件,也支持多种通用检索软件。本文使用的是在线检索。

二、news和information在 BNC 中的差异分析

1.news和 information在 BNC 语料库不同语域中的分布情况

所谓语域(register) 就是指语言随着使用场合环境不同而区分的语言变体,是考察近义词差异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更加准确的展示admire 和 respect 在不同语域中的分布情况,需要对“频率”和“频数”进行区分,“频率”是语料库语言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指语料库中某一词汇、短语每百万词出现的频数,又叫标准化频数。而标准化前的频数译为“频数” 。由于同义词其内在意义的差别,它们往往在不同的语域会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所以统计它们不同语域中的频率差异,有助于学习者将同义词区分开来,掌握的地道的表达。对于news和 information在不同语域中的分布情况,笔者参照 BNC 所提供的分布数据,按口语、小说、杂志、报纸、学术五个主要语域以及在不考虑语域情况下出现的总数进行分类,并且根据各类的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制作表1如下:

为了更加直观的比较出news和information的分布差别,笔者表1 中五类语域的频数以及它们在 BNC 语料库中出现的总频数绘制图 1 并且进行比较说明。

从总体上来看,news和 information在 BNC 中出现频率相差很大,information出现的频数是news出现频数的3倍多。在各个领域 news 和information的差别比较来看,news和information在学术语域中差别最大。而且就 news和information 在五个语域的分布比较看来,在报纸语域中news的出现频数最高,是information的1.5倍,其次在小说中news的出现频数也比 information 多,在其他几个语域钟information都高于news,这就说明information相对于news来说使用频率比较高,人们在学术文章中使用的是information,通过对比发现,我们以后再小说报纸中应使用news,在学术文章中尽量使用information,而传统的词典对比,就不会如此直观,BNC也同时提供了很多例子,方便英语学习者进行对比研究。

2.news和information在 BNC 语料库的搭配和语义韵

搭配代表了节点词与搭配词的共选关系。为了研究搭配词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语料库将节点词的所有搭配检索出来,然后再利用统计方法来计算各搭配词与节点词共现的显著程度。MI 值即相互信息值 是计算词语搭配强度的第二种常见的方法,计算单位为比特。类联接与搭配的关系极其紧密,如果说搭配代表了词汇与词汇的共选关系那么类联接就代表的是词汇与语法的共选关系。一个类联接代表了一个类别的词语搭配。笔者在 BNC 语料库中以 news和 information为节点词,跨距为(1,0) 分别对它们的左一搭配形容词进行检索,找出这组同义词各自的搭配词的频数,共现频率(%) 和 MI 值。由于篇幅所限在表2中展示一部分数据。

本文考察 news 左一搭配形容词的特征,表2 选取的是 MI 值大于3 的一部分数据,据规定,MI 值大于3 具有明显搭配强度并且 MI 值越大,说明节点词对共现词的吸引力越强。在检索中与news搭配的形容词( MI > 3. 0) 还有,等。语义韵即节点词的典型搭配词在语境中营造的语义氛围,是以节点词为中心的多词序列组合单位的语用功能总结。语义韵可以分为积极语义韵、中性语义韵 和消极语义韵。观察 news搭配的左置形容词并未发现这些形容词具有明显的表示褒义或贬义的韵味,因此倾向于积极或消极韵形容词搭配使用。

在 BNC 语料库中以 Information 为节点词,跨距为( 1,0) 对 information的左一搭配形容词进行检索,找出information 的搭配词的频数,共现频率( %) 和 MI 值如表3。

通过检索我们发现修饰information的都是一些相对来说比较中性的单词,没有特别带有予以色彩的形容词修饰information,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修饰news的都是一些感彩比较浓厚的形容词,因此,与news相比来说,information比较偏中性。

三、启示与总结

对于news和 information这样一对近义词,现在我们手头上必备的教科书对它们的差异性特征方面的信息往往流于空泛,学生在比较使用起来会感到困惑,因为就它们对应的汉语释义,不能提供充分的纵深信息。尽管近义词在中国英语课堂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词汇知识,大多数近义词教学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相对于近义词的语法特征、语体色彩、语域限制、文化特征等信息,传统词汇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英语词汇的形式和其汉语对应词的掌握。

就本文来说,通过 BNC 语料库考察近义词 news和 information,我们很清晰的发现它们在语域、搭配形容词的语义韵类别及其分布上都存在差异。首先,在忽略语域的情况下,information出现的频率要比 news 高得多,几乎是news 的三倍。而且在学术领域较之 news来说,information更是频繁出现,出现的频率几乎是 news 的十四倍,可见差异之大。在笔者所罗列比较的五个语域内, 只news在小说和杂志语域比 information用的频率高。教师在讲授这两个近义词时要给学生分析两词的分布差异,使学生在使用时首先要有语体意识,中国学生书面语由于语体意识薄弱有很强的口语化倾向。另外,通过对news和information的语义韵的统计分析,发现 information多与中性语义韵形容词搭配使用而与 news搭配使用的形容词倾向于积极和消极语义韵。

总之,大规模通用语料库为近义词差异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习者可以通过语料库对本族语者的近义词使用情况,包括常见搭配、类联接、语义韵和使用频数等方面特征有更加全面直观的认识,必将有益于学习者对词汇的对比分析和准确把握,从而提高自我纠错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中,濮建忠.语料库索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语学院学报.

[2]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0-25

[3]Sinclair,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错误分析 错误分类 中学英语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57-01

前言

错误分析为教师对学习者错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以确定其错误的来源,在教学过程中消除这些错误提供理论依据。[1] 61本文试图通过阐述错误的分类,分析中学生常见语言错误,从而帮助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纠正错误,促进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英语语言错误的分类

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语言错误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1 语际语言错误。由母语的语言特征干扰造成的目标语使用错误,[2]53 主要表现为母语的负迁移。包括:

(1) 语音错误。汉英在音位的数量和组合方式上有差别,而中学生往往会把母语的语音习惯迁移到英语中去。如:汉语中只有单音节字,而且基本属于开音节。中学生初学英语时往往在结尾的辅音后加元音,如:“bed”读成[bed]、“look”读成[luk] 等。

(2) 词汇错误。首先,表现在学习者把汉语的词义和搭配生搬硬套到英语中去,导致英语用词生硬不得体。如:把“看病”(see a doctor)译成“look disease”。其次,不能正确区分某些近义词。如中学生对say、speak、talk、tell常犯区分不清的错误。再次,词性区分不清误用。如:动名词误用,将“采纳建议”(take advice)译成“take advise”。最后,词语搭配不够或多余,如:将“同意做某事”(agree to do sth.)说成“agree do sth.”。 (3)文化迁移错误。不学习者交际时容易借用汉语的文化习惯和说话方式,从而导致文化的负迁移。如:打招呼用“Teacher Zhang”。

1.2 语内语言错误。主要表现为语法错误,包括:过度概括。如,中学生知道大多数动词的过去式是通过词尾加-ed构成,往往将此规则套用在所有动词的过去式上,如go-goed 等;概括过简或概括不足;简化。如,“There a man who named Tom.”省略了was。

1.3 回避策略引起的错误。回避策略是学习者语言能力不足时,对语言表达的内容、形式作出避难就易、避繁就简的选择。[3]130回避包括对词汇、句型、语法等的回避或改用简单的形式,它往往会导致表达不足或不准确的错误。

1.4 诱导性错误。指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教材不恰当而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假设而犯的错误。如教师如果只让学生记住“只要……就……”相对应的英语是“as long as”,而不注意结合语境,学生可能会说:As long as you go, I will go.

二、错误分类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针对以上错误的分类,结合中学生英语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提出并分析了英语教师解决中学生语言错误的几条措施:

2.1 充分开展英汉对比语音教学。教师要深入研究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的特点,分析对比它们的异同,归纳出难点,进行有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音的规律。如,汉语拼音中的韵母类似于英语的元音,声母类似于英语的辅音,但有些发音是一致的,有些是需要变通的。因此,对于英语音标的发音教学可以对照汉语拼音的读法,从已知的汉语拼音转移到未知的英语发音上,经过对比拼音和英语音标的异同来促进英语语音教学。

2.2重视词汇搭配和辨析。英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词义和词汇的准确和正确搭配,可采用以下方法:(1)教授词汇时不仅要教词义,更要教用法。(2)加强近义词辨析。教师对近义词的内涵、搭配和用法重点讲解辨析。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近义词的内涵、搭配和用法进行总结并建立近义词辨析本,针对学生常犯和易犯的近义词误用加强操练。(3)明确词性认识。教师在首次教授新词汇时,对于词义相同但词性不同的单词应注明词性,以便让学生首次接触该词汇便对其词性有明确的认识。教学中还要加强例句的练习,让学生在语境中记住单词的用法。(4)引导学生将学期要掌握的固定搭配建立一个“固定搭配学习手册”,要求学生背熟搭配,并将固定搭配和它在文章句子中要表达的意思相对应,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固定搭配。

2.3 融入文化知识教学。教师应不定期给学生举办英美文化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选择一些体现文化差异的经典英文材料,进行英汉文化对比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英文小说、杂志和报刊、观看英语电影、收听英文广播等。

2.4 汇总归类语法错误,减少语内语言错误。引导学生对自己出现的语法错误进行归类和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英语活动和课堂发言中的错误,以及书面作业中犯的错误进行汇总,分析哪些属于过度概括,哪些属于概括不足还是简化,再根据分类、进行归因和纠错。

2.5 鼓励学生跨越语言障碍,尽量避免使用回避策略。 教师应采用纠错技巧,如当学生做口头练习时,当面纠错会使学生感到紧张,从而使用回避策略,应该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再纠正错误;教师要扩大对学生的语言输入,当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后,就能够比较自如地运用储存的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手段,从而自动较少回避策略的使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课文和经典课外文章的背诵和复述,背诵和复述的过程就是强迫学生必须放弃依靠回避策略的过程。

2.6 做好充分准备,减少诱导性错误。英语教师应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包括系统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如英语语法、词汇、语音、语篇等知识[4]29;教师应开展教学反思,寻找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应着装得体,仪表端正,表情亲切,口语准确简明,保持良好的授课状态。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蔡龙权,戴炜栋.错误分类的整合[J].外语界,2001,(4).

[3]罗青松.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回避策略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5

一、划分句子成分──帮助学生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二、区分易混词──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了。

三、抓住近义词──培养学生的信息转换能力

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学生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三个年级的政治课本中的政治名词概念。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练习等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旁批。这样进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点,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转换能力。

四、注意对应词──使学生学得灵活

“主要”对应“次要”“现象”对应“本质”“物质”对应“意识”“主观”对应“客观”“正确”对应“错误”……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就应该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对应词,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想方设法引起学生对这些对应词的注意,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这样,就能使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五、重读关键词──帮助学生抓住知识重点

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实质等等,就属于“关键词”。

六、寻找反义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旅行;旅游;对比分析;对外汉语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但就目前来看,词汇尤其是存在某些异同的近义词教学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其中实词的教学更加薄弱,甚至经常被忽略,国内外现有的专门讲解实词近义词辨析的资料少之又少,对于实词近义词的教学方法也是凤毛麟角。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都知道,外国汉语学习者到学习的中高阶段时,词汇尤其是实词近义词经常困扰着学生。此时,教师所面临的状况也是不容乐观。其中“旅行”和“旅游”这两个常用词汇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在对比分析这两个词的基础上为这两个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教学的方法,希望可以对对外汉语汉语教学有所贡献。

一、“旅行”和“旅游”的异同

“旅行”和“旅游”两个词是汉语中常用的词汇,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有相同之处可以替换使用,也有不同之处决不能替换。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与学习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二者之间的异同,再结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教授这两个词。而学习者必须切实掌握这两个词的异同,才能在做到准确学习、正确运用。

1、“旅行”和“旅游”的含x

《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汉语方面权威工具资料,对旅行的解释是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多指路程较远的),如:旅行团;旅行结婚;春季旅行;到海南岛去旅行。对旅游的解释是旅行游览,如:旅游胜地;旅游旺季;放假后我们将到青岛旅游。

《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是一本比较全面的工具书,书中对二者的解释是:旅行[travel; journey; tour]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多指较远的地方);旅游[tour; tourism]外出旅行游览。

世界旅游组织(UNWTO)给旅游的定义是: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2、 对比分析二者的异同

《现代汉语词典》虽然是权威工具资料书,但对二者的解释仍存在模糊的地方,比如到海南岛旅行/旅游,放假后我们将到青岛旅游/旅行,春季旅行/旅游,旅行/旅游团,旅行/旅游结婚等例子中“旅行”和“旅游”两个词都适用。《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基本采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只不过是在用法上指出了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带宾语,在词语搭配上增加了“旅行社”这个例子。所以工具书给出的解释并不能完全说明二者的异同。

根据UNWTO给出的定义,旅游与旅行的根本区别在于,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这个所谓的“惯常环境”是指我们每天工作生活都很熟悉的地方。所以,我们每天的上下班和离家到电影院看电影看戏属于旅行而不是旅游。旅游与旅行另一个根本区别是其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其活动获取谋生性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此为主要目的而更多的关注于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上的享受。旅行是在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相对于是指个人。旅游是在游玩,通常是团体出行,在时间上是很短暂的。旅行就是旅行游览活动。又称做旅游。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旅游要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旅游也是一种娱乐活动。

艺术源于生活,知识也同样来源于生活,并终将回归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旅行”和“旅游”共同之处是离开家乡去远行,或做事或游览,同样是投身于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旅行的“行”,有行走、行进、修行、操行、言行举止的意思,“旅行”就是在旅途中要格守操行,旨在修行;那么,旅游的“游”,是游憩、游玩、游乐、游荡、游山玩水的意思,“旅游”就是在游玩中从容地闲逛,休闲而轻松,放开心情而无须顾忌什么。 在某种意义上说,“旅行”就是一种修行,而“旅游”则是游玩。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有:1、在时间上“旅游”是短期的,有时间计划,讲究速战速决,不影响工作和学习;而“旅行”则是长期的,甚至没有时间限制,在漫长的旅途中工作和学习,四海为家。 2、在路程上“旅游”的路程较短,一般情况下单赴一个景点或者一个景区,一条路线或复合线路而已;而“旅行”则路途遥远而漫长,甚至需要多年的漂泊生活才能完成。3、在费用上“旅游”可能要富裕些,因为景点或景区要收费,路上食宿要消费,还有导游向你推荐的各种纪念品、土特产也要消费。这样的旅游方式在中国的现阶段表现的尤为突出;可“旅行”则显得捉襟见肘,既然注定远行,必定要有长远计划,资金不见得宽裕。他们往往自带户外装备,合理利用路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不向家里伸手要钱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做到自身和交通工具消耗品的周转。也可能沿途顺便做些以货易货的小型贸易,以满足资金上的需求。这种旅行方式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为流行。同时,他们认为这是考验自身能力的最佳方式,花费的多少和自身的能力值成反比。4、在收获上“旅游”最大的收获是心情。或许通过一次出游放松了心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抛开城市中的拥挤与喧嚣,融入到大自然当中,在深山幽谷中释放出心中的郁结,从千山万水中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进而换一种全新的心态去投入自己的工作中;而“旅行”最大的收获则是对生命意义的诠释,这样会对未来工作与生活做出非凡的全新的定位。他们一般通过长途跋涉行走于崇山峻岭之间,领略自然。由此可见,“旅行”收获了影响终生的阅历和经验积累。众所周知,“旅游”这个词充斥在日常生活各种各样的词汇当中,特别是旅游的广告语中用的更多,甚至很烦,略感油腔滑调;可“旅行”一词却很少听到或看到。原因只有一个――“旅行”是应该放在心里的。所以两者看似差不多,其实不然,旅游是带上身体和脚,而旅行则还要带上理想和灵魂。

综合学术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对比与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1、 必须用“旅行”的情况

(1) 带有一定目的的、较为正式的外出,如:商务旅行、旅行考察。

(2) 含有隐喻的修辞成分、书面语,如:人生的旅行、心灵的旅行、蒲公英的旅行。

(3) 随身携带的旅行用品,如:旅行支票、旅行箱包、旅行杯。

(4) 可以分为长短期的外出,如:蜜月旅行、长期旅行、短期旅行。

2、 必须用“旅游”的情况

(1) 有具体地理位置或资源,如:旅游城市、旅游中心、旅游景点、旅游设施。

(2) 指具体的产业,如:旅游行业、旅游专业、旅游收入。

(3) 指具体的季节、空间,如:境外旅游、境内旅游、旅游淡季、旅游旺季。

(4) 与旅游者有关,如:旅游观光、旅游疗养、旅游鞋。

3、 当只注重“游览”之义,不注重目的、时间、路途等具体差别时,二者可以互换使用,如:旅行结婚/旅游结婚、出国旅行/出国旅游、到青岛去旅游/到青岛去旅行。

二、 对外汉语教学中“旅行”和“旅游”的教学方法

1、先练后讲。“旅行”和“旅游”是两个近义词,在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师要时时注意帮助外国汉语学习者分辨这两个词之间的异同之处,特别是掌握两者同中之异,要有区别、有联系,用辩证的视角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旅行”和“旅游”这两个词之间的异同点较多也比较分散,这对把汉语当做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来说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学生认知负担较重。因此,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做一些练习,对于学习者已经掌握较好的、错误率不高的差异点,教师做相应的规则总结和概括,这样既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较难、错误率较高的差异上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讲练结合。练习是学习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做到充分的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在讲解“旅行”和“旅游”这两个词时,由于这两个词差异点较多较散,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练习,也可以借助游戏与练习相互结合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3、注意词汇搭配特点及典型例句的运用。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组合法则中没有或极少词形变化的约束。一个词有什么样的组合搭配,就表现了其相应的意义。只有了解、掌握词的组合搭配,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词语。在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中应重视词语的搭配现象,引导留学生从词的搭配对比来领会理解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备课,搜集一些适合、准确、形象、易懂的例句和具有总结、代表性的词汇搭配,辅助学生学习这两个词。

4、文化因素。Z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对外汉语教师在讲解“旅行”和“旅游”这两个词时,绝对不能忽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和运用语境。比如“旅行”在使用中加入隐喻这一修辞手法,可能表示的实际意义就跟字面意思有了天差地别;再比如心灵的旅行、游子的旅行等这些含有特定文化喻义的使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注意词语所蕴含的文化喻义及文化差异。

“旅行”和“旅游”是两个实词,也是两个不及物动词,更是两个近义词,同时这两个词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之处。虽然词典是比较权威的工具书,但是我们要有一双勇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不能拘泥于权威。本文通过对“旅行”和“旅游”这两个实词近义词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一些二者之间的异同点,提出了几点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希望可以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解惑。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丁树生.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

[2]刘红妮.词汇化与近义实词的辨析和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