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刺绣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刺绣培训总结

刺绣培训总结范文1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原会长王天凯,党委常委、人事部主任王久新,副会长陈大鹏、孙淮滨,原副会长杨东辉,前清华美院院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原会长李当岐,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办公室主任段红,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副司长王晨阳,文化部非遗司副处长张晓莉,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晓文,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孙冬宁,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杭,潮州市市长殷昭举、常务副市长许志晖、杨安队、王文森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主持。

提升文化自信 探索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中国刺绣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凝结着民族智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传承与振兴中国刺绣这一优秀传统工艺,打造“中国刺绣”国家品牌,既是中国人的民族情结,也是历史使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强调:工业是强国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国纺织传统工艺,对于纺织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纺织工业加快发展科技硬实力的同时,必须同步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找回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觉,重塑文化自信。

孙瑞哲表示: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在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的进程中又新增了一股专业化的力量。今后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应朝着三个方向进行探索:一是开展兼具技艺本真性与当代性、有针对性的“产品创新研发”;二是提升蕴藏附加值与文化自信、有实效的“品牌化经营”;三是实现条件化筛选且保有特色、有底线的“规模化发展”。为中国刺绣传统工艺及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出一条“风景这边独好”的文化与产业传承之路。

截至目前,我国已分四批公布了13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纺织类82项,分布于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三大类,是国家已公布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中,涉及门类最多、覆盖面最广、品种最丰富的一类。正基于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16年8月份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旨在将纺织类非遗保护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文化自信。并在全行业范围推进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体系,将非遗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促进产业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决定从战略高度决定发挥行业特长,挖掘民间智慧和潜力,集优质资源创建“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对此,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表示,振兴传统工艺已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成为传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大工程,研究院的成立恰逢其时。今后,文化部将在潮州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以此来振兴传统工艺,助力其传承与发展。

传承与创新 打造国家品牌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务、人事部主任王久新宣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就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成立及人事聘任决定进行了宣读。决定聘请李当岐为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院长,蔡民强为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研究院由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倡议,以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非物质遗产办公室深入调研及可行性分析为基础,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审核批准正式成立。旨在集全国刺绣行业精英,振兴传统刺绣工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当代中国刺绣,为建O纺织服装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贡献。”李当岐介绍,今后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刺绣文化,整理总结中国刺绣技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创新当代中国刺绣艺术产品;发扬“工匠精神”培育刺绣人才。其中,研究院下设中国刺绣历史与技艺研究所;中国刺绣艺术产品开发研究所;中国刺绣文化传播中心和中国刺绣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四个机构。

刺绣培训总结范文2

近年来,随着新县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极具苗侗特色的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扩大和提升,剑河县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极大地带动了包括民族工艺品在内的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且,现在人们追求时尚、复古,民族之风悄然兴起,对民族工艺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此趋势下,剑河县民族工艺品产业逐渐发展,实现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就我县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民族民间工艺品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积极挖掘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培育地方特产品牌。扶持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形成以手工艺品和地方特色产品为主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

 

我县民族民间手工艺品丰富,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和风格,如锡绣(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红绣、芳武式、久仰式等苗族服饰,有南、北侗族服饰,有农民画、竹木工艺、竹藤编织、根雕石雕、银饰、剪纸、破线绣等等。

 

截止目前,我县有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企业52家、从事民俗民间工艺品生产和销售的个体工商户64家,规模以上民族民间加工销售企业(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1家(贵州圆梦工艺开发有限公司;发展前景较好的有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企业5家(如剑河县兴园刺绣有限公司、贵州绣之魂民族服饰发展有限公司、韩江电脑绣花厂)。我县的民族文化企业和产品正在由小到大、由家庭作坊向公司化发展、由单一零散向集团化和品牌化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加强和创新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开发和利用

 

(一)民族文化品牌创建

 

经过近几年我县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积极开展品牌培育和向上申报工作,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苗族锡绣、苗族银饰、苗族剪纸、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 人、州级8人、县级23人;培育出了邰引岩、龙女三九等国家级行业艺术大师和省级工艺大师;我县锡绣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二)围绕提升我县妇女手工技能,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壮大全县妇女特色手工工艺品产业规模,带动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我县每年都积极争取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在县城及周边乡镇开展省“星光工程”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刺绣加工制作、产品创意设计及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知识等,培养了一大批的后继传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队伍,促进和拓展了我县民族工艺品市场。截止目前共累计培训绣娘850余人,带动2650余人就业。

 

(三)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了一批以民族刺绣、苗族银饰加工制作销售为主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和个体工商户。

 

1、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大环境下,一大批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士纷纷创办符合本地特色的民族工艺品生产销售企业。在连续10年的多彩贵州民族工艺品各项赛事的激励和项目的扶持下,催生了一批由个体工商户发展为文化产业公司的民间艺人,如黄成香、杨海彬、邰引岩、杨智等。

 

2、为支持微型企业发展壮大,在微型企业筹建、贷款、税收三个方面给予了“3个15万”政策的资金扶持,培育企业由微型向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微型企业信用和商标品牌“双建设”活动。

 

3、引导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包括中小企业建设、技改、民族民间商品销售网点建设、中小企业星光培训、旅游商品产业化项目等方面。我县每年都积极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完成项目编制和申报工作。自2017年以来,我县共有16个民族手工艺品生产销售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展专项资金扶持,扶持资金110万余元。剑河县兴园刺绣有限公司、绣之魂民族服饰有限公司、韩江电脑绣花厂等企业都得到了不同额度的资金扶持,企业得到了发展壮大。

 

(四)扩展我县民族民间工艺品的销售渠道

 

1、鼓励和协助企业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利用网络扩展销售渠道,下一步将在政府门户网站可链接到相关民族文化企业的专题网站,实现企业产品在网上可查询、交易和支付。目前,我县利用网络营销实现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贵州绣之魂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剑河兴园刺绣有限公司等,下一步将加大政府的扶持指导力度。

 

2、每年均组织县内民族文化企业和民间艺人到贵阳、广州、周边县市参加各类展销会和洽谈会,创造机会让我县民族特色产品走出贵州;并利用县内端午节、春节和民族文化节等重大节日活动展示展销我县民族文化产品,加大产品的宣传。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县从事手工艺品加工经营者都是原先的传承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少现代经营理念,难以做大做强。二是我县以刺绣、银饰加工为主的民族手工业,起点低,较为零散、脆弱,规模小,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指导。三是本地民族手工艺文化旅游商品产业的培养和培育得不到应有的实际性的重视,无可操作性的政策予以支撑,企业用地、银行贷款等相关环节没有妥善解决,周围产业链如包装业、平面设计业的缺失,产业实际发展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四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随着贵黄、三凯、剑榕高速公路过境,我县区域位置优势明显,旅游业发展迅速,现有手工艺特色产品加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很好结合旅游业发展开发旅游商品。比如我县最具有代表性的苗族锡绣、红绣,刺绣工艺独特,但当前进入市场的仍然是局限于服装、背带传统的生活用品,价格贵,适用性不强,那些小件和便于携带、有意义的旅游产品少,市场销售不理想。

 

四、发展民族工艺品的思考与建议

 

1、提高认识,形成共同发展工艺品的合力。工艺品的发展将成为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实力的一张重要王牌。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县上下要把发展工艺品提高到丰富旅游内容,扩大内需,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提高到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发展旅游购物,可以使旅游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可以丰富旅游者的游览内容,延长停留时间,形成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增加旅游收入;大力发展旅游购物,将有力地促进在城市建设中更加注重商业布局,扩大就业,构筑区域商业中心的形象;大力发展工艺品,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2、加强研发设计,开发特色工艺品产业。充分学习利用和引进外面的技术和人才,加快建立工艺品设计机构,聘请专业人才,对剑河县城市旅游形象概念、景区标识、旅游纪念品等进行统一设计和配套开发,形成系列的工艺品和纪念品,打造旅游工艺品品牌。一是借助“钩藤之乡”的知明度,以文化为魂,深挖剑河县历史文化内涵,开发具有历史纪念意义、收藏价值和实用性的剑河特色旅游工艺品,工艺品要做出品位和特色,可以是金属、陶瓷、木制、玻璃等制品,也可以是一种饰品甚至是一种玩具等。二是注重工艺品包装,提高现有工艺品档次。要在工艺品的质量和包装上下功夫,达到品种多样化、品位高档化。

 

3、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促进就业。要把工艺品开发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对原有和发掘的工艺品加以扶持,对新开发出的工艺品给予相应保护,防止仿制伪造,在创品牌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在信息、资金、宣传、包装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二是政府要在原料、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工艺品生产企业,尤其是新企业适度优惠和大力支持,激发企业参与开发的积极性。三是大力培育工艺品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点,对工艺品辅导基地进行专业扶持。

 

4、完善旅游购物设施,增加体验性。在剑河县城及温泉等重要旅游景区建立旅游购物集中区,形成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休闲综合体为主体,在旅游线路沿线建设旅游购物点,在星级宾馆酒店设置特色工艺品商店、工艺品专柜等。同时,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提高旅游消费价值,发展前店后坊的旅游购物形式,增加购物体验内容,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工艺制作、农事劳作等流程,得到动手参与的乐趣,以进一步激发其购物欲望。

 

刺绣培训总结范文3

2010年 10月11日-11月8日,组织了两个检查组分别对全县3所幼儿园、38所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艺术工作重视情况

1、领导重视,艺术教育成果丰硕,教学设施不断得到完善。

2、体、音、美教学工作逐步得到规范,师资队伍不断加强。

3、教师待遇逐步得到落实。

4、课外活动、业余训练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二、各学校对学校艺术工作的执行情况

  各学校能够按照局直各部门下发的艺术工作要求,积极认真的完成各项工作。

三、学校艺术工作日常管理特色。

1、快大镇满族民间剪纸、金斗小学的满族刺绣。

2、第七中学的校园的文艺活动开展。

3、

四、其他情况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

体艺术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各学校要提高认识,在师资方面要专职专用,专业对口。加强非专业专职音乐、 美术教师的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各学校要以中学专职教师为龙头,经常开展乡级音乐、美术教研活动,充分调动专兼职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挖掘潜力,严格执行国家对体育和艺术教育课程开设的规定,逐步配齐音乐、美术教师。

2、加大对器材的管理力度,提高使用效率

音乐、美术器材的配发、购置,投资大,在教学及活动使用过程中自然损耗也较大,各学校应加大对音、美器材的管理力度,配备相应的器材室专门存放,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做好器材种类、数量的详实登记,添置损耗,借用有记录,坚决杜绝因乱堆乱放、无人管理而造成人为的破损及丢失,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现有器材的功能和作用,提高使用效率。

刺绣培训总结范文4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xx镇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直接关系到新县城的建设进度,关系到xx县整个社会政治稳定大局,关系到xx县的公共社会形象,随着新县城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开展,团县委在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对青年农民的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xx镇失地青年农民就业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为青年农民送知识、送温暖、送工作、送岗位,关心失地农民、服务失地农民,抓住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就近就地大力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与创业培训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路,提高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本领。

二、加大调查了解力度,切实掌握就业技能情况

为了将此项工作做深、做细,团县委组织志愿者在xx镇、xx镇开展了就业创业情况大调查,共计发送就业创业情况调查表3000余份,针对青年农民的基本情况、目前状态、就业、创业意向、求职渠道、希掌握的就业技能等方面,走村窜户,深入调查,了解和掌握青年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立足将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推广下去,切实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的政策扶持。

三、认清形势,开拓创新,开展市场大调查

由于受到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各沿海城市的进出口加工企业受到重创,通过国家各项拉动内需政策,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是仍然造成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压力增大。为了适应形势,团县委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灾后重建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群团整合资源的优势,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县委、政府分忧解难。一是网络调查和宣传。认真学习了解国家各部委对市场刺激政策,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大力推进的各项目和产业。建立北川青年就业创业工作qq群,调动各大中企业的积极性,培养其为灾区做实事,帮助灾区群众重拾信心、重建美好家园的思想。二是市场调查。组织发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各自所处的城市做好市场调查,针对市场上最需要的技能进行调查,并由团县委进行汇总分析,寻找适合xx县灾区群众能力和素质的岗位。

四、全面落实政策,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针对金融危机下,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并且结合xx县灾后重建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青年农民技能培训,主要开设了羌绣工艺刺绣班,园林园艺裁培,电焊工,建筑施工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保安等工种,并介绍到省内、山东各大企业,签定用工合同就业上岗。经过开班培训,三月份,使200名失地农民工拥有一种或多种技能,大大增加了社会竞争能力,同时缓解了社会稳定压力,推进了加快建设新县城的步伐。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xx镇失地青年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

继续积极认真的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任务,团县委将在4月内完成培训500名青年农民工的指标,并介绍就业。

刺绣培训总结范文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62-02

广西具有丰厚的民族手工艺资源,民族手工技艺十分发达。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十分突出。壮锦、绣球、铜鼓、画扇、贝雕、坭兴陶、牛角雕、红木雕、人工宝石、服饰银饰、奇石盆景、编织制品、竹木根艺等手工艺生产逐步发展成为专门产业。这些手工艺术民族风格鲜明,地方特色突出,富有实用性、观赏性和艺术性。然而,随着时展,这种手工技艺因为社会大环境影响,营销不力,设计创新不足,市场不看好,产业凋零,后继乏人。民族手工艺产业或已经衰落,或濒临危机,发展陷入困境。如何挽救民族手工技艺,促进产业再生和后继人才培养,是政府、社会、教育、产业等多方共同努力的大问题。作为培养地方性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院系,应该担负这份重任。具体来说,要实现广西民族手工技艺在高职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可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将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基础教学

将民族手工艺术元素融入设计基础教学,是我国很多艺术院系的做法。广西手工民族技艺内容广泛,技艺精湛,文脉深厚。壮锦、民族服饰、苗族银饰、玉石雕刻、铜鼓、刺绣、传统陶艺、编织等手工技艺中的装饰图案与造型语言也十分丰富,可以归纳整理成一个庞大的学习资源库,成为学生的设计素材和可以吸收利用的艺术元素。以壮锦为例,图案来源于生活,生动活泼,反映壮乡生活与文化。图案有:蝴蝶恋花、鸳鸯戏水、宝鸭穿莲、团龙飞风、狮子滚球、四宝围兰、双凤朝阳,以及大小五彩花、大小、茶花、五福捧寿、福禄寿喜、马鹿穿山、鲤鱼跳龙门等传统花样,反映了壮族淳朴健康的审美情趣,地方特色浓郁。壮族色彩多喜重彩,以红、黄、蓝、绿为基本色,配点其他色泽,形成鲜明的强烈对比。“红配绿,看不俗”,是织锦艺人配色俗语与乡土艺术特征,“简练中见多彩,粗犷中见细密,纯朴中见真切,素雅中见艳丽,对比鲜明强烈”,显示了壮族人民热情、爽朗、勇敢、朴实的性格。壮锦图案纹饰都可以成为《图案》《设计色彩》等基础课程内容。同样道理,苗族蜡染色彩单纯、素朴,以蓝色为主,图案严谨精细,纯而不腻,纯净素雅,是大家一贯喜爱的色彩而纹饰,也是典型的民间艺术代表。蜡染图案和配色方法用于基础教学,早就是很多国内艺术设计院系的做法。苗族扎染的手工技艺也令很多艺术家、设计师着迷。抽象、随意的扎染效果是艺术院系师生永远乐于探索的命题。此外,广西“绣球”,小巧玲珑、精致艳丽,有独特的堆绣技艺与花瓣造型,惹人喜爱;铜鼓见证了广西文明起源,铜鼓上面镌刻的鹿纹、船纹、羽人纹、兽纹,还有各种几何纹样如云雷纹、方格纹、水波纹、圆圈纹、栉纹、菱纹、凹纹、钱纹、席纹等,是广西代表性的原发图案之一。它们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完善基础教学内容。可以说,民族工艺是地方设计院校基础教学用之不竭的资源库。

二、将传统手工民族技艺融入专业教学

广西民族技艺后继乏人,大学生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在设计专业中融入民族手工技艺教育尤为必要。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参与民族技艺,还能够启发民间工匠的创意思维。常采用措施为:在产品设计专业融入民族产品造型和图案元素,装饰设计专业融入民族工艺图案与造型,建筑装饰设计融入传统民族建筑符号及其装饰技艺,包装设计融入本土文化和民族色彩民族图案,在服装设计装也中融入民族服饰文化与元素等。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产品造型和装饰专业,长期探索民间艺术与专业课程结合,不仅开发了国家级民族陶艺精品课程,还创办了大型的民族技艺实训中心。学校将钦州坭兴陶的制作技艺引入以上产品设计和民族装饰专业,采用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等方式,有效地将民族技艺传授给学生,在多次国家级行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一批毕业生进入坭兴行业,为坭兴陶界培养了可用之才。广西地方高校贺州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的艺术院系也都纷纷挖掘民间艺术,将民族服饰、民族陶艺、苗族银饰等用于专业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学校正日益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一个平台。

三、加快民族技艺实训基地和艺术匠师工作室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开展民族技艺教育的便捷途径。由于民族技艺保护政策的加强与高职教育经济投入的加大,民族技艺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可能。校企联动,匠师协作,合作研发是实训基地采用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实训基地建设采用教学模式为:建立民族技艺工作室、聘请民间工艺大师入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形式。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专门的民族装饰工艺实训中心。中心聘请了3位工艺美术大师,设立坭兴陶艺、贝雕、壮锦3个国家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担负培训师生,合作研发新产品,从事民族技艺创新与传承重任。实训中心采取产品研发、参与竞赛、课堂教学、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还承担了国家陶艺师资培训。实训基地配置有专业制图室、陶艺制作实训室、雕刻制作实训室、民族织锦实训室、图形工作站、产品陈列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其中陶艺实训基地有电窑炉、拉坯机、工作台、展示台等设备,将制陶流程中的造型设计、雕刻技艺、烧制技艺引进教学,开展实训活动,使学生获得更为便利的实训条件。该中心被评选为首批国家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学校实训基地虽不比工厂中的生产车间,但也可以实现部分流程的陶艺实训生产。开发陶艺课程不仅可以作为设计专业的特权,还作为公选课成为全校同学与陶艺体验者的乐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传承与创新手工民族技艺作用。匠师工作室是比较理想的学习民间民族技艺教学模式,可以由工艺美术大师、工匠以及经过培训的教师担任。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梁显飞老师的蜡染工作室,将苗族蜡染工艺应用于室内设计专业,开发设计出一系列具有民族文化气息的软装布艺与饰品,如苗族蜡染室内软装配饰作品,风格独特,既时尚又民族,深受欢迎。他创作的蜡染作品《手工蜡染――时钟》《苗族餐桌布艺》《蜡染抱枕被》分别获得2014、2015、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凤凰”创新大赛优秀奖。更有甚者,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子龙的蜡染艺术工作室,在2013年12月举办了“刘子龙蜡染艺术工作室师生作品汇报展”,展出一百余幅蜡染绘画作品,受到学术界高度重视,并召开了相当高层级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基于以传承为目的而建立的刘子龙工作室及其已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此外,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构筑凤巢,引进54位国家级、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建立起玉雕、牙雕、木雕、骨雕、榄雕、蛋雕、广彩、广绣、陶塑、剪纸、宫灯、掌画15个大师工作室。同样采用了大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四、构建实训基地教学模式

无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还是大师工作室,总结其引进企业工艺流程,开展教学实训方法有三种:半工艺流程引入、全工艺流程引入和校企合作完成流程。例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坭兴陶实训基地,引入坭兴陶产业中的半工艺流程,而非全套引进。学校实训舍弃了采泥、练泥、灌浆、注浆等工艺流程,只保留了雕塑、设计、雕刻、烧制等部分流程。全工艺流程引进,也是可行的,但并不是所有民间技艺适用。一般来说造价不高,工艺不复杂比较好。如蜡染、扎染、刺绣等实训工作室教学。由学校方面采购一套蜡染、扎染、刺绣等制作设备,在校独立完成设计与制作产品。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该项民族技艺,达到基本掌握民族技艺的目的。民族技术的完全掌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校两三年,很难像民间工匠那样熟练掌握全套技能技巧。为了快出产品和出高质量产品,也可以采用第三种方式,校企合作完成的方式。学校师生与苗族蜡染原产地的工艺作坊或企业相结合,将设计图稿通过电子邮件发往产地,由民间工艺作坊工匠制作更快速简便。这就是“学校创意+企业技艺”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易行,缺点是对民间技艺掌握欠佳,是校企结合的初级层次。但也可以产生一定效果。由于艺术院系的师生参与设计,创新意识比较强,理念与时代接轨,容易受到大众喜爱。而民族技艺工匠技艺熟练,制作效率远高于大学生,二者结合,可以互补。

刺绣培训总结范文6

一、现阶段工人文化宫在繁荣民族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1、工人文化宫在繁荣民族文化的功能在削弱

工人文化宫的在以往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文化活动,从教育培训到娱乐功能再到各个协会无所不包。但是现在工人文化宫的功能在不断的被分流,特别是在社会兴办各种层次的培训,家庭文化娱乐活动不断增加,多种媒体正在不断的兴起,正不断的冲击着工人文化宫的功能。工人文化宫的市场正在不断的萎缩。当然在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来,工人文化宫的功能也是在不断的缩减,之前少数民族活动文化展览和技艺的展示和传授不断的在文化宫中出现,但是随着大宗传媒的出现,很多电视、广播成为了人民吸收少数民族文化的窗口,造成了工人文化宫功能的逐步缩减。

2、工人文化宫本身阵营在缩减

工人文化宫本身阵营的缩减不仅体现在文化功能的不断缩减也表现在工人文化宫的数量和人员不断缩减。主要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工人文化宫开办各种第三产业和经济实体,原有的文化宫的建筑几十年没有改造。文化宫的硬件设备完全落后于整个社会,人力资源方面的软件也是缺乏,现阶段很多职工文化专业已经在高校逐步的取消,专业性人才缺乏,老一辈的工作者逐渐退休,新鲜血液补充量较少,严重制约了文化宫的专业性发展,特别是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专业的专门性人才更是缺乏,导致了身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宫在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缺乏专业性指导。

3、运行机制落后

在市场经济确立后,如果工人文化宫还是依旧沿用传统经营模式,专门依靠拨款来维持势必会被市场淘汰。文化宫的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文化宫没有了市场,有的文化宫在市场化的浪潮中被淹没有的却像乘风破浪,总结其原因就在于运行机制落后,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要。

二、工人文化宫在繁荣民族文化的措施

工人文化宫要在繁荣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正确的策略,首先文化宫要能够生存,在生存的基础上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予以发展。民族地区有着丰厚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相对经济资源而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更是它的资源优势。文化宫要利用民间歌舞、戏曲、剪纸、刺绣、民居、岩画和民间故事、民间文学、宗教艺术等等,这一切都使得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潜在的资源优势,文化宫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资源。

1、文化宫首先必须有自己的经济支柱

文化宫要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形成自己的产业优势,例如开发文化旅游展演,既发展了文化又增加了经济收入,逐步探索一条以文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另外国家对文化宫要进行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对文化宫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为文化宫的良好发展提供优质的土壤和气候。

2、文化宫要形成独特化的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宫要依托自己的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大做文章,开设民族文化发展道路,例如与各大旅行社联合在剧场开设少数名族演出专厂,让来桂林旅游的游客欣赏到地道的民族风情,开设少数民族展览,让市民在休闲之余领略名族文化。重视民族文化资源的生态保护。

3、树立民族文化精品意识,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文化宫要由教育娱乐转向大众娱乐和技能学习转变。首先文化宫要突出娱乐休闲性,开发与少数民族技能和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授和展示表演,突出少数名族文化特色,让人们在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之下进行休闲,让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例如可以在少数民族绘画技艺、工艺品制作、织染工艺等方面下功夫,增加文化宫文化吸引力和竞争力。

4、文化宫要密切和民族特色的企业联系,扶持特色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