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态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动态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动态论文

经济动态论文范文1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品牌演进的动态分析,比较了传统城市发展与现代城市竞争的条件和结果,从而阐明城市品牌是城市演进的必然结果。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城市竞争会形成动态的等级序列,通过城市品牌错位定位可以形成城市之间的有效竞合。

[关键词]城市品牌区位理论分工

城市品牌是近几年提出的概念,但是,学术上和现实中都对此有颇多争议:究竟存不存在城市品牌?城市品牌对城市竞争力究竟有没有影响?为此,本文从历史角度考察城市品牌与城市演进的动态变化,以从一个侧面揭示城市品牌与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关系。

一、传统城市发展与区位选择理论

假设有两个城市A和B,城市A比城市B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其他如规模、区位条件等各方面都相同。则A城市相对于B城市具有比较优势,投资于A城市所获利润大于投资于B城市所获利润,即。于是,厂商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把厂址选址在A市,随着厂商的流入和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就业机会增加,会有更多的人到城市A定居,产生集聚经济效应。

再假设,随着集聚经济效应的增大,在A城市生产受益于规模经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样的产品在A城市生产所费成本小于B城市,即。

在产品同质化假设下,消费者仅根据价格选择是否购买,A、B两城市的销售区域仅取决于各自的价格。又由于存在运输成本,所以,产品总成本中必须考虑随着距离增加所增加的运输成本。如图所示:

A城市的产品向区位B运输,其总成本为:

B城市的产品向区位A运输,其总成本为:

在距离衰减原理的支配下,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从一个城市销售到另一个城市的销售量会由于运输成本的增加而逐渐减少。A、B两城市价格线相交处即为两个城市的最大销售区域或边界。在产品同质无差异假设下,可假设两个城市具有相同的需求函数,

在不受行政区划强制性约束的条件下,随着集聚经济效应的增加,城市A的规模会扩大,而城市B则受到侵蚀,规模逐渐缩小。这里,厂商纳入其生产函数的主要是要素禀赋、运输费用和市场需求规模等因素,居民纳入其效用函数的是就业和收入等。从而,一个城市所拥有的天然要素禀赋和区位条件就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竞争优势和其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因此,城市之间是不需要竞争的,因为城市的地位是天然决定的,所以只能坐等厂商与居民的到来。

但是,传统的区位选择理论有一个暗含的假设前提,即信息是完全的,所有厂商和个人对两个城市的所有信息都了如指掌。

二、现代城市竞争与城市品牌

如今,城市的发展已超出了传统区位理论的解释范畴,比如:为什么有些资源贫乏的城市会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为什么有些依优越的自然区位建立起来的城市会衰败,而有些依然兴盛?

1.现代城市竞争的简要背景

现在,我们假设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的数目增多,一个城市体系中有N个城市,并且放松传统区位论的假设,使之更加贴近于现实经济,并勾画出现代城市竞争的简要背景。

(1)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增强迫使城市参与竞争。由于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大为增强,这意味着厂商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选择投资地,同时也意味着城市的比较优势不再等于其竞争优势。那么,城市如何在竞争中胜出呢?

(2)信息不完全为城市竞争力提供了条件。城市数量增多和经济活动复杂化导致信息不完全,人们通过信息过滤和筛选选择出有效信息,并依据信息做出各种决策。信息总会通过各种符号形式表现出来。品牌是什么呢?品牌在表现形式上也是一种符号,因此,城市通过品牌可以向人们传递信息,并提高人们的选择效率,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做出决策。

(3)品牌是分工演进的结果。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中,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经历了一个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的过程。产品内分工不仅包括纵向分工,即产品链不同生产环节的分工;而且应当包括具有高度替代性的产品之间的横向分工,即针对具有不同偏好的消费者进行的市场细分分工,产品内的横向分工导致了品牌的出现。同时,产品内纵向分工细化的结果导致城市之间的依赖性增强,一个城市不可能脱离其他城市独立存在,但是也必须提供让其他城市可以依存的条件,否则,该城市便不具有存在的理由。

2.现代城市竞争模拟分析

在此背景下,下面分别分两种情况考查A、B两城市之间的竞争。

第一种情况,同上例,仍假设A城市相对于B城市拥有更丰富的资源禀赋,除此之外,两城市的区位、规模等硬要素完全相同。显然,如果B城市生产和A城市同样的产品,其结果必然是传统城市竞争的结果,但是,如果B城市的厂商能率先开辟一个新的品类,并采取适当的策略,培育品类品牌,则可以摆脱价格竞争的劣势,在价格一定的条件下,具有该种偏好的消费者都会选择该品类品牌。因此,只要城市具备品类指导下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即便自身资源禀赋缺乏,也能够获取持久的竞争力。

第二种情况,仍假设A城市相对于B城市拥有更丰富的资源禀赋,但是,假设B城市比A城市更接近市场。由于B城市靠近市场的优势使该城市内的投资者更加接近消费者,这一方面使厂商能够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及时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首先接受当地的商标,由于转换成本的存在,消费者不会轻易放弃原有的选择而改选其他商标。与此相对应,投资者投资于B城市会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投资者也更倾向于选择B城市。

此时,要想使消费者改变选择行为,除非A城市的产品能够提供更低的价格,或者提供一个新的品类,该品类和B城市的产品不具有替代性。事实上,第一种方案是不可行的,虽然A城市具有低生产成本优势,但是,要到B城市开拓市场,需要花费巨额品牌营销投入,在高投入的情况下,很难长期维持竞争低价。最终的结果是,A城市成为B城市的资源供给者,靠给B城市输送资源和原材料而维持生存,一旦A城市陷入这种局面,会形成恶性循环,A城市向B城市输送原材料,B城市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这些产品除了B城市自己消费外,还销售到A城市,这样,通过一次贸易,A城市就会产生亏损。如果A城市发现自己在贸易种受损,将会提高原材料价格,希望通过原材料销售获取更高的收益,但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后,B城市会进一步提高产成品售价,最终A城市每一次能源或原材料涨价,受损害的都是自己。目前,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就处在类似的境地。

城市在新一轮竞赛中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无论是资源禀赋欠缺的城市,还是区位条件不佳的城市,都可以通过开辟新的品类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为本地产品开拓市场。

三、城市竞争等级序列与城市竞合

城市竞争是有序列等级的,一般只有同等级的城市之间才会发生激烈的竞争,而高等级城市和次级城市之间则更多地表现为产业链的转移和劳动地域分工合作,以及与之相应的城市功能的分级。

1.竞争会使城市处于不同的序列等级

竞争会使城市处于不同的序列等级,其核心表现为产业链条的转移和城市功能的高级化。一旦一个城市成功地确立了个性鲜明的城市品牌,率先占据消费者的头脑,该城市在竞争中便具有了占先优势,其周围的城市则丧失了这种优势。通过品牌的自我强化机制,该城市有可能形成中心城市,进入更高一级城市序列的竞争行列。次级城市则积极承接产业链条的转移,作为腹地的支撑作用也得到强化,中心城市和周围次级城市的相互依存加强,也就是城市群的崛起。

2.城市序列等级的动态

竞争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由于聚集经济到聚集不经济,中心城市有可能衰落,而低等级的小城市也可能由于条件的改善而强盛。所以,城市之间的竞争是常态,城市品牌的塑造也不是一日之力。

3.城市之间通过城市品牌错位定位可以达到共赢

即使同等级的城市之间也不完全是竞争关系,通过城市品牌错位定位,可以达到共赢。每一个城市都应认清自己所处的等级,认清自己的竞争对手和品类定位,这一点对中国的城市尤其重要。

因此,城市品牌是随着城市竞争而产生的。以上分析都以城市品牌定位合理准确为条件,同时这些机制也决定了城市品牌定位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孙曰瑶刘华军:经济永续增长的品牌经济模型[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6,(2)

[2]孙曰瑶:品牌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美]艾.里斯,杰克.特劳特王恩冕于少蔚译.定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美]迈克·波特尔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经济动态论文范文2

英文名称:Productivity Research

主管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生产力学会;山西省生产力学会;山西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4-2768

国内刊号:14-1145/F

邮发代号:22-102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生产力研究》(半月刊)创办于1986年12月,是中国生产力学会、山西省生产力学会主办的全国性的经济学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研究经济理论、经济改革、发展重大问题方面的论文、学术动态的综述性文章。同时,作为中国生产力学会会刊,它最及时、最权威地反映着全国生产力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

经济动态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几点思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08年“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现代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企事业组织的“免疫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己任财务论文,积极探索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这给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定下了基调。高校审计部门作为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高校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重要职责。目前,各高校审计部门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大都是“事后审计”、“秋后算账”,没有体现出审计监督所应有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高校内审工作需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改变以往“要我审”的模式,将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性意见,为决策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财务论文,为学校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监督和服务。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内涵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注重预防”要求在审计工作的具体运用,是把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审计,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内涵,本文认为可以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从系统论角度丰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内涵。

一个系统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集合形成的整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其一、从系统所处的环境出发,一个动态的系统必定与它所处的系统环境有着结构性的联系。刘家义审计长2008年3月提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之后,全面审计系统积极响应,许多审计创新理念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审计转型大趋势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践行审计“免疫系统”理念,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必要途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其二、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项目的各个侧面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进行系统化动态化研究分析财务论文,包括:审计的战略目标、影响审计项目的内外部关系、被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从控制论角度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监督。

控制论是信息交换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不断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控制,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必须包括三个要素:导向器、检测器以及矫正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相当于导向器和检测器,侧重于事前、事中控制,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当控制主体(审计人员)将获取的控制信息(审计证据)传达给被控制对象(被审计项目或被审计部门)时,其实也就是起到了一个行为修正的作用,即相当于控制系统中的矫正器,同时也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抵御功能。

(三)从信息论角度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渠道。

为了全面清晰认识高校教育系统经济收支、专项资金管理、教育资产安全完整等情况,必须加大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改进审计手段和提升审计效能的基础上,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财务论文,充分运用0A审计办公系统和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联动审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储存的动态高校内审路径。

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的主要制约因素

审计“关口前移”是审计方式创新的结果和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延伸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从工作实践上看,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评价。但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建项目、维修改造项目明显增多,物资设备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等等,现有的审计理念、审计独立性、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以及审计范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高校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关口前移”的认识不足

高校内审人员树立“关口前移”审计意识淡薄,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办法财务论文,没有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通过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管理学校。并且高校内审工作侧重于行政监督,“事后纠弊”或“事后问责”,没有真正担负起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职责。目前,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权力过分集中,客观上阻碍了高校内审工作“关口前移”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是:审计立项主观性较强,审计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不力,业务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各个环节规范的文本等等。

(二)内部审计范围比较狭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财务论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大都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基本上没有开展,影响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三)内部审计工作手段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活动记录已面向电子化、数字化和无纸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技术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然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开发时代,我国的审计电算化却相对滞后,许多审计人员还停留在纸质账本审计阶段,对计算机审计技术掌握不够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尤为突出。

(四)内部审计人员质量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快速建设和不断引进财务论文,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络一体化和,那么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进科学管理技术方法和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从传统的审计手段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知识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实现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监督到注重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转变;在审计内容上,实现由单纯财务领域的差错防弊到注重改善经营管理的转变;在审计方式上,由单纯基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到全过程跟踪审计、由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到任前或任中审计的转变;在审计手段上,实现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实时审计的转变。

(一)加快审计理念转变速度

在审计中,既注意对结果的审计,更注重对过程的审计财务论文,实现由注重治标向重在治本的转变、由查错纠弊向风险型审计转变;以加强控制、防范风险为目标,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审计和评价,查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拓宽内部审计覆盖领域

除了开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财务收支和预决算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每年可以按照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效益审计。同时,要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高校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特别要注意从未审计或长期未审计的单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实施审计方式创新工作

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并重转变财务论文,建立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动态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比如,基建(修缮)工程领域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工程项目全程审计与建设工程同步,对工程建设的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和监督;针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审计为主,兼顾离任审计”的审计模式,坚持有离必有审,先审后离,先审后任财务论文,把审计评价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审计手段创新能力

在审计手段上,广泛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多形式、全方位地发挥监督和服务作用。第一,实现由传统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审计手段转变,构建起集联网审计、实时审计、在线审计为一体的现代化审计平台,实现对重点项目资金实时的、动态的监控,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二,探索建立“两书、两报告”制度(“两书”即《管理建议书》和《审计建议书》,“两报告”即《审计专项调查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年度或半年度)》),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管理、服务领导决策方面的作用。第三,充分发挥审计专项调查作用财务论文,针对热点、重点问题积极开展审计调查,如开展教育收费专项审计调查、“小金库”清理、工程领域专项治理等工作,摸清家底,化解矛盾。

(五)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经济动态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实证

 

一、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文献回顾及分析

产业集群作为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受到广泛关注,理论界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与探讨,其中也不乏对集群竞争力的研究。纵观现有文献,目前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集中在产业集群竞争力内涵、来源机制及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模型构建上。

1、 产业集群竞争力内涵

从现在学者研究观点来看,目前,产业集群竞争力解释存在着三种观点:一是因素观点,该观点认为各种因素的质量水平决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强弱;二是结构观点,该观点强调产业集群的关系导向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由内到外、由低级到高级变化的动态过程。三是动态观点,该观点强调产业集群的功能导向。

纵合上述三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种观点,本文认同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以产业集的各种资产要素(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设施及技术条件等)为基础经济学论文,以企业间的动态网络关系及其层次递进为运行方式,具有对环境的利用和规避能力,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能为产业集群的整体绩效带来实质性功效的竞争优势。

2、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

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是一个新领域,近年来,虽然许多学者试图在基于定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尽力探讨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模型,但较有代表性的评价模型主要有两个,即钻石模型和GEM模型。

波特的钻石模型:波特的钻石模型主要是用来评价国家竞争力的,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支持产业表现和企业战略、结构、竞争状况,结合政府与机遇两大变数,得出“钻石模型理论”。“钻石模型”的构架主要由四个基本的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和两个附加要素 (机遇和政府)组成(见图1)。

图1:波特(Porter)的国家竞争力分析模型(钻石模型)

后来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对钻石模型进行了补充,增加了另外几个因素:国内资源、国外资源、机遇和政府,形成了新钻石模型。该模型评价集群竞争力的基本思路是:将焦点集中在产业集团内外部和产业集群之间的联系上,分析地区生产结构的竞争力,并最终规划为宏观层面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范围的专业化模式。在新钻石模型中,各个因素组成一个相互增强的体系,各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国家要想在某一产业集群取得成功,产业内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竞争性是不可缺少的论文提纲怎么写。新钻石模型:

图2:改良后钻石模型

GEM模型是由加拿大学者Padmore和GiUson在对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修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模型。他们把前述影响集群竞争力的六个因素分为三对:因素对Ⅰ―基础,包括资源和设施;因素对Ⅱ―企业,包括供给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和公司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因素对Ⅲ―市场,包括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该模型以世界范围的集群竞争标准给六个因素分别打分经济学论文,他们把各个指标分为1到10这十个等级,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对各指标进行打分,然后按照以下经验公式计算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总得分。GEM模型

图3:GEM模型

GEM模型把握了产业集群的关键症状,并提供解决这些症状的分析框架,但GEM模型并不能反映出企业之间的网络协作关系,而企业之间的作用恰恰是集群获取技术创新、外部经济、降低交易费用、区域品牌等竞争优势的关键。同时,GEM模型缺乏总得分的明细评价标准,难以评价和比较大量不同种类集群的竞争力(蒋录全等,2006)。另外,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在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方面的应用也比较广泛(Gerold等,2001),但该方法对统计资料依赖比较重,在传统产业统计资料支持下的投入产出法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也值得怀疑(刘恒江,2004)。

二、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已有文献中,对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较多地锁定在集群内部,而与集群外部的经济发展等关联度指标较少地涉及,如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等的联动性指标等。对指标权重取值和数据预处理的方法讨论较少。对集群竞争力评价进行了较多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应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对集群竞争力进行评价。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缺乏创新。这表明对集群竞争力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也给后来的学者留下了极大的研究空间。

基于产业集群竞争力文献综述和目前产业集竞争力评价研究的不足经济学论文,本文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六大类:集群企业、辅助机构、市场、资源、设施和政府,每个大类又包含若干个小类(见表1)

表1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集群企业

生产专业分工

集群区域根植性

集群产业链

垂直合作关系

水平合作关系

企业间竞争

生产要素可获能力

集群辅助机构

行业协会服务能力

教育培训机构服务能力

研究开发机构服务能力

金融机构服务能力

管理咨询机构服务能力

信息机构服务能力

市场

市场应变能力

市场拓展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

市场规模

市场前景

资源

传统技能

资源禀赋

社会网络关系

本地经济状况

基础设施

生活基础设施

通信基础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

科研基础设施

政府

土地规划

经济动态论文范文5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我国传统国库分散支付制度及其弊端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金融以及宏观调控等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 都得到了极大发展

【关键词】我国传统国库分散支付制度 其弊端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本页关键词】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双刊号CN期刊

【正文】

我国传统国库分散支付制度及其弊端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金融以及宏观调控等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 都得到了极大发展, 但国库职能与管理的理论与改革研究却一直处于滞后状况, 传统意义的国库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因此对现代意义的国库管理理论进行深入地研究, 并指导国库管理的改革, 既是国库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外部环境改变的必然。

二、我国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一) 转变政府职能和构筑公共财政框架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现代公共财政理论认为所有财政收支活动必须符合公平和效率两大原则,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就是要实现资金支付上的公平、公正和效率。同时,转变财政职能需要加强和完善财政监督, 尤其是要加强财政对事前、事中的监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克服了过去财政无法进行事前监督的弊端, 在资金支付之前就可以知道资金的使用去向, 从而使财政的作用发挥得更为全面有效。( 二) 财政资金支付制度应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加入WTO 必然要求财政支付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公共财政支出框架, 在许多方面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后, 在经济制度安排和体制创新方面应以国际准则和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为借鉴。目前, 市场经济国家在财政资金支付方面大都实行国库单一账户, 库款集中管理, 支票集中签发, 资金集中支付, 政府各部门不在银行开设任何账户, 这是对财政收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办法。( 三) 预算管理改革必然要求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预算管理是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 再到预算监督的全方位管理。三方面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目前, 我国预算编制改革己经启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预算执行上, 特别是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手段上仍实行分散支付制, 导致财政资金使用分散, 运行效率低下, 监督不力, 难以调控的被动局面。因此, 要完善预算管理改革, 除按照零基预算方法、综合预算原则、部门预算方式早编细编预算外, 还必须实施预算执行改革,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三、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措施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 涉及面广, 情况复杂, 任务相当艰巨。要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 不仅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和传统管理方式, 而且需要采取必须的改革措施, 扎实细致地做好制度性和操作性的基础工作。( 一) 修订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现行账户体系设置、财政资金拨付程序都进行了重大改革, 并涉及银行清算制度, 需要相应重新修订《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家金库条例》、《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总预算会计制度》以及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同时, 为了改革的顺利实施, 还要制定《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等, 为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二) 建立高效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资金清算系统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资金清算系统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技术基础, 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通过这些管理系统, 可以节省财政管理的时间, 充分收集财政管理所需的资料, 提高财政管理效率。也只有在这种高效而健全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下,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率。( 三)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监督制约机制财政部门和其它职能部门在财政资金管理上存在着委托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所以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时, 针对资金的申请、使用、支付、清算流程, 建立资金的监管体系, 提供制度上和机制上的保障是非常必要的。在目前根据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际, 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 建立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监督制约机制的基本目标是: 建立以财政资金支付实时监控为中心、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动态监控系统为手段、以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管制度为基础, 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方式, 强化财政事前、事中监管, 建立健全国库动态监控体系, 保证预算执行的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四、小结考虑到我国目前国库集中收入制度改革的条件尚未成熟, 改革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目前各地只对国库支付制度进行了改革,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 借鉴国际通行做法, 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这项制度的推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存在诸多困难, 因此有必要对它从理论到国际通行经验等方面作出深入研究, 并结合我国的改革实践, 从而得出适用于我国的改革方案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7.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经济动态论文范文6

最初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国家市场经济规律的经验总结,但经过融合其他包括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并抽象化为理论形成了现代的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已经不再是仅适用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理论体系,对于市场经济占主导的发展中国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价值。在我国高校已经普通西方经济学课程近20 余年,成为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后续经济学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

一般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所用的分析方法较为复杂,因此如何通过适当的方法,将经济学研究成果,特别应用西方经济学于我国实际经济问题的成果转化为本科生可以接受的教学材料成为提高我国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重要课题之一。只有将新鲜的、下实际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料,才能培养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热情,才能培养学生们的理论应用能力,也才能更好地衔接本科与更高层次的学习。

二、国内西方经济学教学材料的特点

(一)、重视理论内容,缺少理论检验

注重对理论的说明是我国西方经济学教材的一般性特点。西方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总结,及经验上抽象出来的理论。因此注重理论的内在逻辑梳理,提供理论背后的经济学直觉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多引用国外研究成果,较少使用国内研究成果

近些年来,各大高校不断强调案例教学,使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对一些研究成果的介绍也略有增加。但增加的内容更多引自国外经典教材中的案例或研究成果,而基于我国实际的研究成果却很少能够进入材料中。使得学生在教学中无法得到关于西方经济在我国实际经济中真实运用的知识,客观地造成教材与实现之间不容的现象。

将研究成果写入教材变成教学材料是一个具有风险的工作。一般认为,只有经历了严格实践检验的成果才可以成为教学材料。然而饱受责难的凯恩斯理论依然是本科宏观经济材料中的最核心部分,原因就在于所有的经济学理论也只是在其假定下才成立。

(三)、内容陈旧,对最新成果涉及较少

虽然在一些本科教材中增加了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竞争等内容,也引入了实际商业周期、新凯恩斯等较新的理论,但常常都是一笔带过,整体上内容仍然比较陈旧。这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对一些研究动向缺乏必要的启发性介绍,如预期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对一些重要的研究思想和方法缺少适当的介绍。

三、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材料的方法

经济学前沿研究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关注动态调整过程,即强调动态分析。分析中所用的动态模型一般包括多个动态方程,整个模型一般难以获得内生变量的解析解,所以常采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分析经济变量向均衡调整的动态过程。这些经济学前沿分析中所需的数理方法也常超出本科低年级学习范围(西方经济学开课时间),甚至超出本科阶段的知识水平。降低研究中模型设定的难度,保持研究的主要结果、结论是经济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主要原则。

(一)、流程图示意

前沿的经济学研究成果一般多采用动态模型,变量之间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如一个经济变量对另一个经济学变量不仅存在直接影响,还有多个间接影响途径。这些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常常是模型的关键。如何将这些机制以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是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难点之一。流程图可以很好地阐述变量之间复杂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向。

流程图是解释、说明复杂影响机制的有力工具之一,已经在生物学、化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流程图与现行一般教材中常见的单一图形不同,有许多单一图形所不具有的优点。除上述优点外,采用流程图以流程形式表现经济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和方向,可以降低阅读者对数学推导过程的畏难心理。在完整展示整个经济模型后,可以将经济变量之间的直接、间接作用机制分解开来,逐个进行说明。

(二)、比较静态分析

经济学动态模型分析中一般涉及均衡(或稳态)的变化及向均衡移动时的动态调整的内容。前一个问题的研究难度低于后一个问题,也与现行教学材料的内容更为接近,容易被学生接受。经济学动态模型的均衡或稳态分析时,可以将不同时期的同一变量视为常数,如动态优化后消费的Euler方程中可能包括同期消费、滞后的消费和未来(预期)的消费,在求解均衡和稳态时可视为同一值进行加减运算。所以求解均衡问题转化为求解多元的方程问题。如果所需转化的模型涉及的变量略多,如模型中包括6-7 个变量时,还可以通过代入法减少变量。

(三)、动态模拟展示

经济学动态模型的核心内容是分析从稳态到新稳态过渡或者向稳态收敛的动态特征。研究成果转化时可以采用与原来研究过程不同的方式展现动态调整的过程。如论文研究中可能是在对模型进行对数-线性变换后进行模拟分析,但转化时可以采用与原研究相同的的模拟,也可以直接对原动态模型进行模拟。

转化后仍用对数-线性模型的模拟,便于与原论文中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并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但缺点在于模型的对数-线性变换需要一些繁琐的数学推导过程,可能是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直接采用动态模型进行模拟减少了对模型进行对数-线性变化的工作压力,也更为直观,因此容易被学生授受。但不便于与原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