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铁故障应急演练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铁故障应急演练总结范文1
【关键词】广州南站;道岔故障;优化提升
1、广州南站概况
1.1广州南站地理环境
广州南站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火车南站内首层地面以下,为远期七号线、佛山三号线合建换乘站,并与广州火车站南及远期十二号线换乘。广州南站属于信号连锁始发终到站,车站作业有出入车厂、客运、站前折返及站后折返作业。车站站台为一岛一侧式站台,二号线使用侧式站台,岛式站台右侧为远期七号线预留,目前已围蔽进行施工。车站站前设单渡线,站后设折返线。
1.2广州南站线路情况
1.2.1广州南站道岔情况
广州南站共有60kg/m的9号道岔6付,具体情况见表1。
1.3广州南站单付道岔故障处理
1.3.1处理原则。(1)当道岔故障不能恢复时,要根据“先通后复”的组织原则,按照行调命令人工办理进路。(2)当车站某个道岔出现故障时,车站按照“安全第一”原则合理安排进路,及时向行调申请采用站前或站后折返。
1.3.2道岔故障操作指引。(1)道岔左右位长闪。进路空闲时,在LOW上执行“挤岔恢复”命令。若故障仍存在,则执行“转换道岔”命令对道岔进行左/右位转动操作2次后故障仍不能恢复时,则向行调申请下线路人工办理进路。道岔被进路征用时,经行调同意后,关注本站列车位置,通知司机原地待令,最后在LOW上执行“取消进路”或“强解道岔”命令。在确认道岔区段空闲及安全前提下,执行“挤岔恢复”命令。若故障仍存在,则执行“转换道岔”命令对道岔进行左/右位转动操作2次后故障仍不能恢复时,则向行调申请下线路人工办理进路。(2)道岔左右位短闪。进路空闲时,在LOW工作站上执行“转换道岔”命令对故障道岔进行左/右位转动操作2次,待道岔转换到正确位置并且正常显示,若故障仍存在,则向行调申请下线路,下线路人员确认道岔“尖轨密贴”,用钩锁器加锁(位置错误的,需人工转换到正确位置)。在LOW工作站上排列进路,将进路中非故障道岔锁定到正确位置,车站按照调车计划组织行车,司机第一趟车凭事故处理主任道岔好了信号动车,第二趟车由司机确认道岔位置正确,经行调允许越过红灯动车(第一趟车出清后马上排列第二趟车进路)。道岔被进路征用时,经行调同意后,关注本站列车位置,通知司机原地待令,最后在LOW上执行“取消进路”或“强解道岔”命令。在确认道岔区段空闲及安全前提下,在LOW工作站上执行“转换道岔”命令对故障道岔进行左/右位转动操作2次,待道岔转换到正确位置并且正常显示,若故障仍存在,则向行调申请下线路,下线路人员确认道岔“尖轨密贴”,用钩锁器加锁(位置错误的,需人工转换到正确位置)。
2、近3年部门道岔故障演练分析
随着广州地铁线网的不断发展,对于地铁运输安全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员工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也越来越重要。而应急演练成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性,检验全体人员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应急行动程序,检验应急队伍的协同反应水平和实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提高人们避免事故、防止事故、抵抗事故的能力,提高对事故的警惕性。并且通过演练总结经验及发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2013年至今,部门共组织30余次道岔故障演练,演练中发现并整改问题50余件,其分布如下:
由图中可以看出,在故障演练中存在问题较多的问题有“红闪灯设置撤除”、“员工业务”、“信息传递”、“钩锁位置”等。
2.1红闪灯设置撤除
下线路钩锁道岔时,错误将红闪灯摆放在非来车方向。红闪灯摆放位置离锁岔人员太近,没有满足5米的要求。钩锁完毕后未及时撤除红闪灯防护便汇报线路出清,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改进措施:从演练中可以看出,车站员工会下意识的忽略一些关键步骤,尤其是细节问题。向员工灌输“防护就是生命”的观念,强调安全高压线中“未按规定设置、撤除防护”的危害,通过漫画、视频等形式加深员工的理解。(计划2016年3月底前完成)
2.2员工业务
不熟悉发车信号显示位置、显示时机,不熟悉转辙机的断电位置、操作,不熟悉双转辙机的操作,不熟悉手摇道岔六部曲。改进措施:在日常检查当中,会遇到值班员甚至值班站长不熟悉手摇道岔六部曲等基础业务的情况,原因大多为非联锁站业务生疏。针对安全关键业务,定期开展回炉培训及评估,掌握员工业务水平。
2.3信息传递
值班站长到达端墙后未及时联系行调。值班站长与行车值班员沟通缺乏,未及时将现场情况报车控室。车控室缺乏对现场的监控及互控。改进措施:在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值班站长作为故事处理主任,应及时将处理故障进度信息向车控室汇报,让车站将信息及时传达,同时行车值班员也应及时呼叫值班站长,了解现场情况,在信息汇报、传递时应尽量做到及时、准确、精简,避免因汇报信息耽误过长时间,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
2.4钩锁位置
车站人员对道岔钩锁器钩锁位置不熟悉,钩锁位置喷漆错误或模糊不清。改进措施:车站需明确各副道岔钩锁器的正确钩锁位置,并加强对车站人员手摇道岔的培训,确保应急情况下人工办理进路的安全与时间。车站由分管安全助理及以上人员确认道岔钩锁位置。针对现场喷漆留存时间较短的问题,尝试寻找其他材料或方式,提示钩锁位置。
3、道岔故障处置优化
3.1人员培训
3.1.1新学员及新调站员工。针对新学员及新调站员工,1个月内需参加本站的线路熟悉及手摇道岔培训,由分管助理以上人员跟进培训情况,确保培训质量。3.1.2建立培训台账。建立人员培训跟进台账,重点车站员工每季度需参加至少一次道岔故障培训。3.1.3建立回炉培训机制。借鉴乘务培训模式,建立回炉培训机制,并针对故障处置建立评分表。
3.2钩锁备品设置
目前车站在上行头、尾端各存放1个应急包,放置“手摇把”、“蝶形匙”、“钩锁器锁头及钥匙”、“钩锁器”、“棉纱手套”、“扳手”等物品。优化措施:在车控室配置小挎包,专门放置“手摇把”、“蝶形匙”、“钩锁器锁头及钥匙”、“扳手”等零碎物品,防止应急处理过程中遗失及漏拿的情况。
4、结束语
随着广州地铁线网的不断发展,对于地铁运输安全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不断的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处理效率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能够使广州南站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把握安全关键点,将故障对乘客和运营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地铁故障应急演练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地铁 车站 火灾 预防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识码: A
火灾是危害地铁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地下空间中发生火灾将比在地面建筑物中发生火灾更具危险性。火灾也是成上轨道交通中发生频率较高、造成损失较大的事故之一。
1 地铁火灾事故分类
1.1设备故障引起的火灾
地铁安全运营涉及众多的设备,各种设备故障,特别是机电类故障及电器短路是引发火灾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1995年10月28日,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地铁由于电动机车电路故障发生火灾。
1.2行车事故引起的火灾
行车事故主要包括列车冲突、列车颠覆等,这些事故可能会导致列车设备起火,从而引发火灾。例如,2005年1月17日,泰国曼谷地铁国家文化中心站发生列车相撞事故,并引发火灾,造成200多人受伤。
1.3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乘客实施的故意破坏以及运营管理人员不正确的操作和防火工作不到位等。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和破坏行为可能引发火灾,例如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等违禁物品进站乘车、乱扔烟头、故意纵火等。运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不按规定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对防火工作不重视以及安全检查不彻底等行为也可能导致火灾。例如,1987年11月18日,伦敦地铁国王十字车站的火灾,就是由于乘客吸烟后将火柴梗扔进正在运动的自动扶梯内而引发的。
1.4恐怖袭击引起的火灾
近年来,恐怖组织开始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坑是轨道交通车站和列车,实时爆炸等恐怖袭击活动,从而引发火灾。例如,1995年7月25日,法国巴黎地铁爆炸恐怖袭击引发火灾,导致4人死亡,62人受伤。
2 火灾事故危害
2.1火灾事故导致疏散难度大。
火灾事故发生后,由于地铁比地面建筑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少,一些地铁车站疏散系统不完善、列车紧急安全出口有限等问题制约着人员疏散。另外,火灾现场的乘客面临着死伤的威胁,每个人的心理状态是非常复杂的,恐惧、慌张、不知所措等惊慌状态都对人员的疏散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预案不完善,很容易产生踩踏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2.2浓烟容易积聚,高温伤害大。
地铁发生火灾时产生的烟、热不易排除,积聚的热量会使地铁系统内的空气温度迅速升高,较早地出现全面燃烧(轰燃)现象。根据建筑物的燃烧试验,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下,当火灾房间的温度上升到400℃以上时,会立刻出现轰燃。室内温度会从400℃猛升到800~900℃,火灾房间空气的体积急剧膨胀,烟气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迅速增高,人们要脱离危险区域非常困难。
2.3火灾扑救难度大。
地下空间的火灾扑救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火情探测困难,难以接近着火点;
二是地下空间有限,灭火路线和疏散通道较少;
三是难以采取拆除障碍物等手段阻止火势扩大;
四是可供使用的灭火材料少,如卤代烷、二氧化碳等一般不宜大量使用;
五是无线通信设备难以使用,联络困难。
3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3.1优化安全设计
在地铁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应当优化安全设计,高度重视火灾预防。站台、站厅、疏散通道、扶梯、设备间、机房、值班室以及列车内部等的装饰材料,应使用无毒不燃或阻燃材料,以减少火灾发生时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及燃烧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火灾发生时人员逃生的要求。防烟排烟系统应满足在火灾时耐高温工作的要求,送风的排烟量能满足火灾初期人员的逃生要求。在消防供电上,应保证当火灾发生时,及时切断生产生活用电,但应当确保消防设备正常工作。
3.2完善安全设施设备
列车车厢内应配置灭火器材、手动报警按钮、通信设备以及断电时紧急开启车门的装置。车站内应设置防灾广播装置,用来指导乘客紧急疏散。在地铁的消防重点部位,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在车站内应装设消防水泵,在地铁的重要设备用房内应装设气体灭火装置,应配备灾害时救援人员进行地上地下联络的专用无线通信设施。车站内应设置明显的、能保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应能满足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3.3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广泛宣传,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和市民安全乘车意识。地铁运营单位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技术培训、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同时,要加强安全检查,禁止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站、乘车,加强对市民的安全乘车意识教育,减少由于乘客违反规定而产生的火灾事故。
3.4制订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
地铁运营单位应制定火灾处置预案,地铁运营单位应定期组织职工和群众参加应急演练,检验应急处置装备、技术的应用效果,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会同地铁运营单位,科学设置火灾场景,提高运营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火灾。
3.5开展安全评估
城市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地铁运营展开安全评估,及时查找出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研究分析各种消除隐患的措施与方法,提高地铁安全性。
4 地铁车站火灾事故的应对措施和处理程序
4.1 应对措施
4.1.1 及时报告火情
在确认火灾情况后,车站行车值班员应迅速将火灾发生时间、地点和具置及其他情况向控制中心报告,控制中心应根据火灾事故的具体情况和应急预案,向公安和消防等部门报告。
4.1.2有效组织人员疏散
无论地铁哪个部位发生火灾,都应在第一时间紧急疏散乘客,同时采取有限的灭火措施。根据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重大火灾事故的教训,乘客没有得到快速、及时、安全的疏散是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列车在车站发生火灾时,可以利用车站楼梯、出入口迅速疏散乘客,环控调度人员应执行火灾模式,车站工作人员应立即关闭自动扶梯,引导乘客出站,并阻止乘客进站乘车。另外,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应当对车站的疏散能力进行评估,对战台、自动扶梯、救援通道的疏散能力进行模拟,科学评估各项设施的疏散能力,发现影响事故久远的瓶颈,并予以消除。在事故发生后,应认真总结乘客疏散的经验和教训,并对不同行车组织方案及事故类型的乘客疏散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和总结。
地铁故障应急演练总结范文3
【关键词】轨道交通 地铁 司机 管理
一、苏州轨道交通乘务司机的管理难点分析
1、乘务司机相对其他岗位工作强度大,工作内容枯燥,标准化要求高,导致乘务司机易会出现注意力下降、出现大量的折扣作业、简化作业甚至违规作业,对乘务的管理形成很大的压力。
2、地铁乘务司机队伍整体素质要高。一方面地铁运营依靠多列车按照运营时刻表运行,当其中任何一列列车出现故障无法运行势必对其他列车运行造成一定影响。而地铁乘务司机作为故障处置关键人员,采用单兵作业方式,遇到突发应急事件难以及时获得协助,必须靠自己解决问题。只有乘务司机的业务熟练、心里素质过硬,才能冷静判断问题、解决问题。
3、苏州轨道交通车辆、信号自动化设施设备投入程度较高,设备接口多,易故障现象复杂,甚至故障现象叠加,给地铁乘务司机在极短时间内对故障的精确判断和处理增加了难度,也是地铁乘务管理难以提前预想和覆盖到的。
二、日常乘务管理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1、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全面提升安全意识
客运营销中心、乘务车间、班组通过组织开展各级人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年度经营目标、编写个人安全承诺书等活动,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强化员工安全意识,逐步培养员工安全责任感、荣誉感,使其在生产过程中把承担安全责任、执行规章制度变成习惯,形成一种人人抓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氛围,促进安全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督促司机标准化作业,预防运营事故发生。乘务车间通过查隐患、查整改、查落实、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车辆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对安全运营的影响。乘务车间不断摸索丰富完善检查方法,形成视频抽查、每班添乘、每天查视频,每周跟岗的高强度检查制度。
建立安全培训制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司机队伍安全意识。乘务车间、班组坚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知识、安全规章制度、危险源识别与控制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安全知识与意识。其次不断开拓新颖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图画展、安全文艺演等,提高安全教育趣味性,有效提升乘务司机的安全教育质量,逐步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形成“人人相互要安全”氛围。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针对轨道交通运营车站发生火灾、列车脱轨、倾覆、冲突、大面积停电、爆炸、自然灾害以及设备故障、大客流、恐怖袭击等其他原因造成影响运营的非正常情况,乘务车间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乘务车间一方面制定月度演练计划覆盖各类突应急演练,另一方面认真组织预案演练,做到一演练一方案一总结,重点岗位专人评估,确保演练活动有序、安全、高效的开展,促进司机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建立事故事件处理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乘务车间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事故事件原因,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同时落实相关责任人处罚并形成典型案例,举一反三,促使广大员工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增强岗位责任意识,降低类似事件事故发生。
2、提升培训质量,夯实业务基础
乘务车间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加强课程设计与实际相结合,充分调研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和差别性制定培训内容,有效避免课程偏题、重点偏离,进而降低培训质量。乘务车间经过长期摸索,针对新司机形成“2+3+1”培训课程设计,主要分为2个月理论学习、3个月跟岗实操、1个月小单飞评估。针对老司机主要对知识强化巩固,形成每天3题、每周抽考、每月测评的不间断常态化培训。
健全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乘务车间需积极探索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客观反馈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纠正,闭环管理,以推动培训质量的提升。
健全培训材料审查、培训试讲、听课监督等管理制度,提高培训监管力度,保障培训质量。乘务车间以专业工程师为核心组成培训审查小组,应对各级培训资料、培训师资质进行认真审核,同时对各类培训进行抽样听课,不断促进培训资料优化和培训师能力提高,进而保障培训质量。
规范师徒带教过程管理,强化师带徒考核。乘务车间通过司机师徒每天带教日志,加强带教过程管理,确保带教质量。同时乘务车间建立师徒带教业务抽检评价制度,严格落实师徒带教考核,促进带教工作质量的改进。
3、优化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乘务司机积极性。
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乘务车司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苏州轨道交通客运营销中心制定了《客运营销中心电客车司机绩效优化方案(试行)》,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实现业绩与绩效工资相挂钩,激励先进,促进发展,引导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现场作业标准化执行水平。
4、培养创新意识,挖掘创新能力,增添乘务辅助管理工具。
培养创新意识,吸收先进思想。乘务车间通过常态化开展金点子收集,开门纳言,集思广益,有效开拓生产、管理思路。挖掘创新能力,积极开展QC活动,增添辅助管理工具。乘务车间结合日常生产、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员工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开展多项QC活动,制作了故障仿真模拟PPT,乘务掌中宝APP应用软件,司机手动驾驶操纵图等辅助管理工具,有效解决了生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乘务车间积极发现人才,挖掘特长,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5、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司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在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对企业产生了认同感、公平感、安全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最终内化为归属感。
沟通渠道、加强有效的沟通。乘务车间通过设置“畅所欲言”箱、主任邮箱、员工论坛、开展民主生活会等增加沟通渠道,同时车间形成员工意见回复公示制度,营造有问必答良好沟通氛围,有效加强沟通,有效控制和激励司机的行为,实现信息的共享,而且使司机体会到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而对车间产生深深的认同感,加深司机对车间的归属感;检查管理公开,营造公平氛围。乘务车间通过排班考勤公示、检查考核公示、人员选拔公示、评优评先公示等形式增加车间管理透明度,营造公平、公开氛围,促进员工归属感形成;注重人才培养,注重员工发展。乘务车间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发掘人才,通过安排班组骨干人员定期参与车间工作,接触更高层次管理,开拓管理思路,提升管理能力。其次乘务车间细化岗位分层,逐步引导磨练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形成司机到小组组长到班组技教员或安全员或通讯员到驻调司机或派班司机或派班员或车间技教员到司机长到工程师到车间领导职业发展路径,让员工意识到职业有发展,提升员工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
结束语:
随着苏州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地铁以其快速、便捷、高效等特点,越来越成为大众出行的第一选择。交通安全已成大众关注问题之一,然而乘务司机确保轨道交通运输安全关键人员,只有加强对轨道交通司机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地铁故障应急演练总结范文4
关键词:大运会;地铁;客运;保障
中图分类号:U231+.1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11年8月12日至23日将在深圳举办。此次大运会是中国继2001年北京夏季大运会和2009哈尔滨冬季大运会后的又一重要国际体育盛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影响。
地铁3号线作为大运会的客运专线,从设计建造到试运投用,即肩负着大运会客流运输、安全保障、服务接待、城市精神文明展示等多项重要功能和历史使命。为此,必须及早地启动介入、谋划筹备大运会客运组织保障工作,从而有效获取掌握并充分利用发挥各类内外部资源、信息,全面精确地做好客流推算、预测和评估,周详考虑好相关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叠加及影响,对内强化各岗技能和应急准备,对外做好服务接待和安全保障,密切地配合各相关单位携手联防,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全力优质高效地完成上级和历史授予的重任和使命。
1相关面分析
1.1客流量
1.1.1 地铁3号线途经深圳市福田、罗湖、龙岗三个行政区,承担特区东部发展轴沿线与中心城区的客流运输,沿线分布有大型工业园区、大型居民住宅区、大型商区、写字楼与交通枢纽等。通过调查与分析,3号线开通初期客流主要以上下班客流为主,另有部分换乘客流。全线开通初期日均客运量35.0万人次,最大单向断面客流达1.34万人次/小时。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举办期间,3号线沿线大运场馆的赛事入场与散场将使全线客流有一定程度增幅。
1.1.2 大运观赛客流与比赛时间、比赛场馆位置密切相关,需根据不同赛式安排具体分析客流情况。大运会场馆站的客流组织具有明显的“赛前集中出站、赛后集中进站”的特点。与大运会场馆相邻的大运站届时将出现短时间内巨大进站客流冲击的情况,对大运会场馆散场的客流组织工作要求较高。
1.1.3 在大运会期间,大多数观赛的乘客将会搭乘地铁出行,如赛前赛后时间与上下班时段重合,将会给车站带来较大的客流冲击。
1.1.4 大运会期间所有大运会志愿者、工作人员、运动员都可以凭证免费搭乘地铁,将给线路带来一定的客流增长。
1.1.5 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以及运动员会在闲暇时间会到深圳各主要商业区进行购物、观光,届时商业区毗邻的车站(如晒布、老街、华新、少年宫、购物公园站)也会出现较大的客流增长。
1.1.6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届时每日客流量将会在现有基础 (日均客流37.02万) 上呈现5-15万左右的增长,最大单向断面客流也将由1.34万人次/小时攀升至约1.56万人次/小时。
1.2运营时段
根据北京、上海、广州等其它过往举行大型国际赛事城市的经验,由于观看比赛的人员较多,如赛事结束时间临近地铁正常的运营结束时间,大量的客流通常无法及时地运送输导,一般需延长地铁运营服务1小时左右。地铁运营服务时间的延长会增加运营人、物力的投入,并压缩地铁夜间正常的检修维护时间等,对运营产生一定影响。
1.3行车组织
大运期间,原常规客流与观赛、后勤服务等相关人员叠加,客流量大,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列车运荷重,行车指挥及客运组织繁忙,其出现电客车故障、突发应急、设备原因及大客流等因素引发电客车下线、替开、增开,甚至救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4车站
1.3.1 高架段车站的非付费区较小,自动售检票设备较少,大客流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售票检票能力不足的情况,导致无法满足大客流时期的客流组织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级别的客流控制,给客流组织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1.3.2 部分车站(特别是高架站)的站厅至站台及出入口普遍只设置了一台单向电扶梯,缺少双向电扶梯,其运载和通过能力有限,不利于大客流的疏导。
1.3.3 部分车站(如布吉、老街等)长期大客流,再叠加大运会客流后会将更加恶化。
1.5设备
1.4.1 电客车
3号线采用B型电客车6辆编组,运载量为定员(AW2)1468人、超员(AW3)1880人;其运送量相比其它线路的A型6辆编组电客车的运载量(定员(AW2)1920人、超员(AW3)2502人),每个车次运载能力约少452-622人,相对偏弱。
1.4.2 其它系统
地下段14座车站及中心公园停车场于2011年3月30日方完成三权移交,2011年6月28日刚开通试运营,设备尚处磨合过渡阶段,出现设备故障的概率较大,对车站的应急客流组织水平要求较高。
1.6人员
部分员工新近上岗,业务知识尚不扎实全面,实践能力及工作经验有所欠缺。需重点加强业务培训,技能熟练提升,并充分发挥以老带新作用。
1.7接待
大运会期间将比以往运营期间有更多的国内其他省市乘客和外国乘客乘坐地铁,这些乘客对深圳地铁及外界情况均不熟悉,外国乘客在语言上有障碍,将给车站的客运服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1.8应急
大运会举行期间,客流多、流量大、人员结构复杂,监控困难。不法分子潜藏其中、伺机作案、扰乱秩序,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出现突发状况的机率大大上升。
2应对措施
2.1宏观策略
2.1.1 制定完善的客流组织预案
结合大运会期间各站的客流特点,按照每个车站可能面临的最大困难进行预想,制定行之有效的客流组织预案。尤其大运站、换乘站,根据客流情况找准控制点,确保客运组织的安全、畅通、有序。
2.1.2 制定与各相关接口单位的联动机制
制定与各相关接口单位的有效联动机制。对线网的客流变化及各线采取的客流控制措施及时通报。特别是换乘站,提前与邻线作好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客流的控制措施。
2.1.3 加强演练
在各站的客流组织预案定稿后,制定大运会客流组织演练方案并组织实施。按照车站与大运会的关联程度、所在线路的运能情况、车站客流特点等因素,综合调研车站的客流组织难度,对大运站、换乘站及客流组织难度大的站点进行强化演练。
2.1.4 巧用硬件
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客流控制的设施,如地面集装箱临时票亭、可伸缩围栏、铁马、广播等,满足车站客流组织的需要,力争使硬件设施完善全面。
2.1.5 巧用外部人力资源
及早与义工联联系确定合作事宜,并着手重点培训出一批精干有力的义工队伍,保障在大运期间有充足的相关知识全面、服务态度优良、乐于奉献助人的高素质义工加入、参与到车站的客流组织中。由车站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到重点的岗位,以缓解车站人手紧的问题,提升客服质量。
2.1.6 专人保障
从各部门选派能力强、反应迅速、经验丰富的服务精英组成保障分队,在各大运站、换乘车站、大客流车站驻站,加强与OCC和大运会场馆的联系,提前预想和协助的现场客流组织工作。日常情况下,每日总结前天客流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应急情况时,发挥现场指挥、协调、支援的作用。
2.2具体措施
在“以服务大运会为宗旨、以打造特色服务品牌为目标”的基础上,形成以乘客满意为目的,以专业化为核心,以硬件设施为基础,以品牌活动为依托,以投诉回馈和信息为有效补充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大运会地铁客服质量。
2.2.1 提升专业水准,用心服务大运
1、推广“用心服务、精彩大运”理念,树立优质服务窗口形象。在大运会期间,要求员工仪容仪表整洁、服务亲切得体、文明规范用语、微笑贴心接待,以标准化的服务树立优质服务窗口形象。
2、实施标准化服务、真情服务。通过强化员工服务意识教育,引导和激发员工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投身于岗位服务工作。提高执行效率,倡导主动服务, 与乘客实现有益互动、融洽沟通和认可肯定,给四方宾客贴心周到、宾至如归感受。
3、结合大运要求,强化业务培训。对大运会期间的运营方案、保障要求、外语交流、服务礼仪、各国民俗风情、深圳市地铁线网周边环境信息、场馆导乘等展开深入全面培训,培养一批知识全面、训练有素的员工,确保岗位服务技能达标率100%。
2.2.2 塑服务品牌,创优质口碑
1、推广“爱心”系列品牌。以爱心为主线,突出大运会主题,倡导文明服务,树立优秀典型。
(1)在大运站、换乘站设置“爱心一路”服务专业组,安排“大运会亲善使者”给乘客提供多语种咨询服务,同时准备饮用水、大运会宣传小册子、深圳地图等,并安排外语志愿者担任宣传咨询翻译和服务引导工作。为国内外宾客及各方乘客营造亲切的环境,方便乘客咨询、解疑,提供快速、便利服务。
(2)持续开展“爱心候车区”、“爱心专座”,深入、细致地开展对老、弱、病、残、幼等群体的关爱,号召广大乘客共献爱心。
(3)利用“爱心交换”服务举措,消除潜在危险源。用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和糖果去换取小朋友携带进站的氢气球,以人性化的艺术方式避免因收缴氢气球而引发的小朋友抵触、哭闹及家长不悦。
(4)设立便民雨伞租借服务,同时制定“便民雨伞”租借管理办法,方便乘客租用雨伞,避免下雨天客流滞留车站或阻塞出入口。
2、积极倡导文明乘车,营造文明出行环境。开展乘客文明乘车、排队候车和礼让出行倡导工作,在相关区域设置“文明使者”组织引导乘客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展示深圳良好的国民素养和气质风范。
3、开展大运会服务标杆建设工作。打造“精彩大运金牌站”,将大运站打造成有大运特色的车站。完善车站装饰营造大运氛围,突出大运会、地铁主题特色,再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员工整体服务水平。
4、开展“大运会服务,你来评”活动。邀请广大乘客参与对员工服务质量的评选,对当班员工进行现场打分,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设立大运会意见受理专用邮箱,接受乘客的意见和建议。
5、开展“微笑服务使者”和“我最感动的服务事件”评选。以PIS系统、公司外网等对参选的个人和事件进行宣传,并接受市民现场、网络、电话投票,综合评选出优胜者。
2.2.3 建立快速服务响应机制
1、提升投诉响应能力,缩短投诉回复时间。大运会期间,延长服务总台的热线服务时间。为乘客提供中英文双语服务,并设置大运会热线服务,专门处理大运会有关的乘客事务。缩短投诉回复时间,对乘客投诉在24小时内进行回复。
2、在车站每组TVM、每组进出闸机、出入口电扶梯处安排一名义工引导员,及时帮助有需要的乘客,为乘客提供快速便捷服务。
3、优化乘客事务处理规定,提升处理效率,最短时间内完成乘客事务的解决,进一步提升乘客的服务体验、感受。
4、大运会期间安排管理人员到大运会大客流车站进行驻站指导。在出现列车延误和紧急运营信息时,及时与OCC取得联系,通过PIS、地铁电视等途径迅速告知乘客地铁信息。车站人员接到乘客求助后, 3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理。
5、为免费乘坐地铁的乘客(包括大运会志愿者、大运会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开设免费通道。在边门处增加吊牌和地贴等标识,安排人员在边门、进闸机等位置主动优先为大运会官员、运动员、媒体人员和持票观众提供便捷、快速的进出站服务,方便免费乘客快速搭乘地铁。
2.2.4 搭建运营信息体系
及时向广大乘客地铁车站的客流情况、客流控制措施等,搭建一个全覆盖的高效信息体系,合理引导乘客出行和客流组织。
1、通过相关媒介信息确保站内外信息的广泛覆盖,使乘客快速获取各类地铁运营信息,达到服务客流组织、满足乘客知情等多项目的。
2、通过站外LED显示屏和出入口广播,第一时间让进站的乘客了解到当前客流组织要求、站内客流情况、列车到达时分、安检要求等信息。
3、通过站内广播、告示和PIS。完善站内的信息,告知列车到达时分、乘客安全文明候车、深圳地铁线网客流控制情况等信息。
4、通过外部媒介,如深圳交通电台和手机短信、电视直播平台等。在高峰期实施客流控制时,向全市市民地铁客流控制信息,以利于市民更好地选择出行方式,分流地铁乘客。利用电视、电台直播平台,在每日早、晚高峰期实时播放客流控制画面和乘客出行信息,达到与手机短信同样的目的与效果。
2.2.5 强化设备检修维护,提升完好率与可靠度
1、科学制定维护策略,充分发挥各内外部资源,保障设备的维护质量和运行安全、平稳、高效。
2、合理编制设备检查、维护计划,合理调配、发挥各方资源,强化组织、通力协作、统筹安排,实现精细化维护。
3、细化检查、作业标准,实现维护制度化、执行程序化、操作标准化及管控精细化。
4、完善机具物料配置。针对不同的维护对象需求及特点,不断完善所需机械、工具、仪器、物资及材料等的配置,提高维护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工作效率及综合质量。
5、优化备件库存。科学分析、合理确定备件采购型号、数量,优化领用、配送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减少人、物力耗废。
6、强化作业组织实施和质量管控,实施作业操作与品质管控分立运作,设置专人或采取人员互换逐项确认复核维护品质,发现异常及时纠正,实现维护品质的全过程、全闭环管控,并做到记录清晰、准确、完备。
2.2.6 加强反恐、安保协作
1、与市公安局、武警等单位密切协作,加强对人员和携带物品的检查,将各种用枪、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全部排除到站外。
2、充分利用站台、车厢及相关区域内的监控设备,全面有效地掌握地铁内的动态,及时发现异常,快速通报联动、响应处置。
2.2.7 强化应急,防患未然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各类综合预案(如火灾、爆炸、劫持、投毒、可疑物、脱轨、设备故障、清客、疏散、水淹、恶劣天气等),优化突发事件处理的信息通报、岗位分工及应对处置流程。
2、根据专业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工程车、救援大卡车和高空作业车等各类救援车辆配备,并在横岗车辆段、中心公园停车场及沿线各站应急专用仓库放置各类应急救援物资,保证应急救援物资快速、足额供应。
3、不断巩固和优化应急救援体系,完善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为主导、以事发现场设置的事件控制站、工程控制站为中心、以专业应急救援队、客运疏导组和应急防护组为支持的应急救援机制。
4、通过各类实战演练,实现相关人员的全覆盖培训和实践,不断巩固和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模拟仿真和实践检验预案的执行情况及有效性,并根据暴露出的缺陷完善各项不足。
3结束语
本文以大运会地铁客运组织保障为主线和目标,结合地铁三号线的运作模式、设备状况、修程修制及运行图等对与其密切相关的客流量、运营时段、行车组织、车站、设备、人员、接待、应急等相关面的现状及预期进行了较全面、深入地剖析,明确了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组织保障关键点。充分有效地梳理和发挥了各内、外部资源,从宏观策略和具体措施两个层面分别予以了有效应对和妥善解决。
通过上述调研的及早介入和策略措施的谋划、实施,为大运会地铁客运组织保障工作争得了先机优势,并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较全面和有力的支持,发挥了良好的统筹策划和实践指导作用。
地铁故障应急演练总结范文5
关键词:地铁事故;人为因素;预防措施;安全运营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8-0080-02
安全是地铁运输工作的第一生产方针,而现代城市地铁普遍具有规模巨大、结构复杂、联系广泛的特点,因此,各种突发事件的破坏性影响将变得更加难以预测,这就决定了地铁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地铁运营系统是由一套完整的人-机-环境-管理所组成的复杂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人在安全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所有各项生产活动都依赖于高效、安全和可靠的人的行为,在地铁运营工作的每个环节中,都是由人来参与并处于主导地位的。正是由于人在运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运营安全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地铁各类突发事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人为失误是导致地铁事故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名在地铁从事乘务人事培训管理工作的员工,就各类突发事故中普遍存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预防措施提出建议。
1 事故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分析
事故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研究,认为事故存在着88∶10∶2的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因素引起,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只有2起是所谓的“天灾”,是难以预防的。
1.1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和应急技能不足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1.1 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是胜任乘务工作的必备素质,实际工作中就有少数乘务员缺乏责任心,对待工作没有寻根问底的态度,总是以“差不多就行了”的态度敷衍了事,甚至臆测行车,致使事故没有被遏制在苗头状态。“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但是发生事故一定存在违章。”这句话说明了乘务员在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对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或者是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有时为了减小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盲目简化关键作业步骤,违反技术规定,反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经验主义,所谓经验是乘务员在平时工作中通过摸索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规律。乘务工作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但如果乘务员在工作中犯经验主义,脱离客观情况,把应急处置经验化、常态化,就会出现盲目处置,甚至导致事件结果与以往经验相背离的情况。
1.1.2 应急技能不足。缺乏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将会导致重大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发生时,乘务员应有条不紊地展开处理,特别是处理事故时,如不能对事态做出正确判断,做到忙而不乱,惊而不慌,果断处理,往往会造成处理不及时或不当,甚至扩大事故。信息沟通不够及时、准确,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乘务员往往自己埋头苦干,重处理,轻沟通,造成信息沟通不够及时、准确,甚至是不沟通,而信息传递的及时、畅顺通常是事故处理的命脉。同时,乘务员所有指令均是依靠信息的沟通,如果该沟通的没有沟通,则会直接误导对事故处理状态真实程度的判断。
1.2 导致事故发生的其他因素
缺乏整体观念,决策不果断。运营是一个整体概念,特别是在事故处理中,乘务员不能仅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针对事故发生后有可能出现的衍生事故,更应该提前预想到位,树立运营整体观念。当然,任何事故处理或预防的成功都离不开果断的决策,而等待心理使应急处置的效果和成功率大大降低。有时突发事件会随着客观条件或环境因素发生变化,这些将直接影响到乘务员的处置与否以及处置方法,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使乘务员容易心存侥幸,错失处置良机。
2 预防措施
2.1 为杜绝事故发生,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应该采取的措施
2.1.1 增强服务意识,培养责任心。行动是思想的反映,乘务员应增强服务乘客、服务社会的意识,个人利益服从乘客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在应急处置中做好前期处置,掌握主动权。在日常工作中,班组长不能只忙于填薄册,做台账,而出现问题就简单粗暴地责备职工,与职工的关系也就越来越紧张,不利于安全运营,要多在情上交融,善在理上沟通。树立“小楷模”,在班组里选拔素质好、能力强、文化高、业务精、能团结帮助人的员工作为“小楷模”,用他们的言行举止感召人、鼓舞人,在班组管理和生产活动中起表率作用。开展“小竞赛”,运用好年轻人争强好胜的心理,不时搞些小型的劳动竞赛,其实有时这些竞赛并不需要什么奖品,大家需要的只是一种认同和一种自己在班里位置的明确,这样,不但能使技术好的员工由于强烈的认知感而主动帮助后进,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技术差些的员工努力向前看齐,形成互帮互助、人人争先的好局面,带动了班组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定出“小规矩”,制度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之一,班组应联系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措施,以此规范班组员工的思想和行动。
2.1.2 增强业务知识,加强应急技能。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整体业务水平。根据乘务运作情况,制定乘务员工培训计划,开展乘务员工的培训工作,抓好对员工的业务培训及薄弱人员的帮教、扎实地开展好每月队内安全例会、抓住典型事例,适时开展典型教育,通过组织培训、业务考试、技术比武和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工作,提升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以适应岗位工作需要。注重细节问题,养成良好作风。细节决定成败,乘务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态度严谨、决策果断的作风,以事实为判断依据,这样才能在应急处置中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做出符合实情的处理决定。分工明确,信息沟通指定专人负责。在线路开通运营初期,人员少、设备新、运营情况相对简单,人员分工对应急处置影响不大。但随着乘务员的不断增加,设备逐渐老化,运营情况日趋复杂,如何明确分工、优化分工就成为应急处置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面细致梳理危险源,控制、减少可能引起人为失误的各种因素。一旦发生人为因素失误,尽量使人为因素失误无害化,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或者是在人为失误引起事故的情况下,限制事故的发展,减少事故的损失。加强演练,健全演练评估体系。光有理论知识或者是正常运营情况下的分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演练,优化和完善分工,指导乘务员根据个人特点不断磨合,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实践操作中去,才能见实效。特别是较大规模的演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也是检验分工合理性、发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健全演练评估体系,通过对演练全面、认真地评估,找出问题,优化和完善班组分工,指导乘务员根据个人特点不断磨合,增加班组执
行力。
2.2 预防事故发生还需有较强的整体观念
培养整体观念,熟悉作业流程。树立运营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组织乘务员到各接口单位、部门,实地了解相关单位、部门的作业流程,树立故障点处置与非故障区段调整并重、自己的处置安排与和接口部门单位的信息沟通一并考虑的整体观念。
3 结语
地铁故障应急演练总结范文6
摘 要 企业对员工培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益与服务质量的水平,那么如何使培训效果落地,让员工通过培训后能灵活运用并处理工作实际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借助PDCA这一成熟的质量管理思维来实施培训工作。
关键词 培训 PDCA 管理 实用
如何做好培训工作,个人认为运用PDCA质量管理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思想,因为培训工作也正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再次投入实践过程中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来提高质量,这些特点正是PDCA质量管理的特性,因此在培训管理中运用PDCA是很合适和实用的。
一、Plan,计划
以培训对象为目标,分析培训目标现状,进行培训分类,从而确定培养计划。
(一)以人划分:在职人员、新员工、实习生、订单班学生
1.管理人员:线网运营后岗位编制增多造成管理人员空缺岗位多;新晋人员管理上任后管理、团队合作能力不足等。
2.业务技术人员:高校应届毕业生较多,理论与实践粘连度不足;经验丰富业务技术人员“谈资历”等。
3.技工人员:员工普遍年龄年轻化,工作专研度差;班组长自身业务不足、班组管理经验欠缺等。
4.新员工/实习生:学生气息重,对工作内容认识不足;自我感觉意识强。
5.订单班学生:“铁饭碗”、“保温箱”等优越感意识严重。
(二)以运营设备划分:各中心管辖线路的设备设施
随着成都地铁线路的逐步开通,线网规模的初步形成,各线路设备设施差异化不可避免,因此分析对比设备设施差异、线网应急联动、大客流应急处置是培训工作开展的重点。
二、Do,实施
Do,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核心阶段,执行所制订的培训计划和措施。
(一)管理人员培训实施方法
一是实施后备干部管理制度,选用一名助理主任协助主任完成相关工作,实施点对点直接培养,有利于储备人员的能力提高。二是在职管理人员,加强公司整体发展规划、线网运营管理,线网应急思路、外派调研、跨部门轮岗管理学习。三是与各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开设管理干部提高班。
(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法
一是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理论强、实践经验浅的特性着重提供驻场培训、监造工作的实地培训机会。二是针对经验丰富业务技术人员,着重加强公司晋升渠道、编写精品课程及教程、辅导新员工的培训。
(三)技工人员培训实施方法
一是实施后备员工制度,开展“今日我当班长”轮流管理班组,根据当日工作内容传达“每日一题”并在早晚交班会中落实。二是成立专业化小组,针对正线报出的故障积极查找深层原因,防微杜渐。三是成立技师工作室,研发专用测量使用工器具,创新设备设施使用功能。
(四)新员工/实习生培训实施方法
一是对公司晋升渠道、员工福利、企业文化、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等理论培训。二是导师带徒,现场跟岗锻炼,熟悉实操业务知识,开展各级业务技能课程。三是实习生多以90后为主,开发手机APP、微信课堂,贯彻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专业知识讲解。
(五)订单班学生培训实施方法
一是实行以学校班主任为主、公司选派各中心一名管理人员为副班主任,通过故障案例、操作手册等为资料现场授课,以增加工作内容熟悉度。二是邀请学校专业课老师来公司跟岗学习,把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积极改进教学内容。三是采用“3+2”培养方式,3天在校理论学习,2天在现场学习,利用实物讲解授课,增加立体、直观感。四是实行“每周一练”、“每月一考”末位淘汰制。
(六)设备设施差异化培训实施方法
一是总结对比各线差异化,编制印刷成文本教材培训,从设计原理、使用功能、实现方式等查找差异。二是利用新线筹备期,组织员工深入现场开展新设备的针对性培训。
(七)线网运营故障应急处置、抢险队伍培训实施方法
一是各维保中心针对每一次晚点、清客、救援等重大故障编写设备设施调查报告、故障案例,在库内模拟重现故障培训,找到故障处理的最佳方法、缩短处理时间。二是线网联动,各中心选派业务优秀的人员交叉培训,熟悉各线路特点,增加现场驻站人员灵活调配。
(八)线网运营大客流处置培训实施方法
一是随着地铁线路的逐步开通,以换乘站为重点尤其是高峰、节假日等特殊日期,必然是大客流的集中地,实行“一站一预案”并辅以现场实操演练培训。二是采用外派人员调研其它地铁应对大客流处置措施方式。三是不定期组织乘务、站务、车辆、机电、工电、通号、调度指挥中心交流座谈会,针对激增客流及时增加上线电客车、缩短行车间隔等方式缓解大客流。
三、Check,检查评估
检查评估涵盖各个阶段培训方案的检查评价,对培训需求、培训的短期和长期效果以及后续追踪情况等的检查评价。
1.按照各项制度从教程准备、课堂讲授、课程设计方面、培训项目评价表等全方面考评兼职培训师,以物质、荣誉、学习为政策激励。
2.在车站、班组推行实施“副班长”,以重点培养人员为对象,轮流上岗全面负责、协调、处理工作的日常事务,检验培训效果。
3.鼓励高技能人员积极参与省、市举行的“百万职工大赛”,查找差距,赛后传授、提升业务技能,培养优秀拔尖人才。
四、Action,处理改进
一是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把效果好的总结提炼上升为“标准”;二是处置遗留问题,将其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找到解决方法,从而形成闭环管理。
1.编制培训相关制度、标准时,邀请各部门、中心参与,要不定期调研走访基层,收集意见汇总后再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