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招投标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招投标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1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体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改革实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
2 课程性质、目标及特点
2.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系工程造价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揭示了建筑工程市场的一般规律;明确了招投标工作的程序和应遵循的原则及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内在联系;总结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方法。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学生今后从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必备的知识。
2.2 课程目标
2.2.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和掌握招标、投标的程序;掌握招标文件与投标文件的编制;了解国际工程招投标的概况;熟悉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2.2.2 能力目标
(1)能完成某些特定工程的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文件的编制、合同文件的签订;
(2)通过建设项目工程实践的训练,具备初步工程谈判、案例分析和工程索赔的能力;
(3)结合工程造价知识的学习,能灵活运用投标决策和投标报价技巧等技能;
2.2.3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熟悉招投标管理行业岗位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合作协调能力;
2.3 课程特点
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涉及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除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外,还必须让学生接受编制招标文件,编制工程标底、组织招投标、编制投标文件等实际工作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招投标应用及合同管理能力。
3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建设可坚持以下理念:(1)以工程项目为导向,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2)在招投标的各阶段中,用工作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 (3)以行业企业、学院实训基地为依托,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训,使学生掌握招标、投标全过程及相关文件的内容,体验招投标过程中的实际场景;(4)在任务的训练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营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 (5)根据市场动态,及时与行业企业研讨,调整、更新相关教学内容。
4 教学内容
4.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4.1.1 按照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制定课程标准;
4.1.2 教学上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以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4.1.3 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接轨,并融入全国统一造价员、广东省预算员等岗位证书(资格证书)考试内容;
4.1.4 与相关企业共同设计基于招投标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聘请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全过程;
4.1.5 毕业设计采用模拟招投标的形式,以本校在建的真实工程为题目,布置设计任务,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训练中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
4.2 教学内容的组织
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法进行课程教学。项目导向教学推崇以项目导向或任务驱动课堂教学过程,突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4.2.1 项目一:对建筑市场的认识。
4.2.2 项目二:招标方的工作
4.2.3 项目三:投标方的工作
4.2.4 项目四: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
2.4.3 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实践内容与课堂教学互动,突出体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实施三大模块、二阶段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设计。三模块分为:课堂教学模块、单项技能训练模块、综合实践训练模块。
第一阶段:课堂教学模块与单项技能训练模块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实践岗位能力的需要融入单项技能训练。
第二阶段:把各单项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进行综合实践训练。综合实践训练环节有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采用模拟招投标的形式。
5 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5.1 教学模式的改革
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5.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上通过使用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实训以及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5.2.1 在招标过程的训练中,先演示历史工程的招标公告、资审文件、招标文件,教师还要先准备好问题,启发学生归纳,让学生学习后总结各种文件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其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教师点评、总结。
5.2.2 布置学生仿写各种文件,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完成教、学、做的全过程。
5.2.3 仿真实训,以真实工程为背景模拟工程招投标各环节,让学生参与全过程模拟招投标,学生自行组织整个模拟过程,各自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同时要求学生用软件完成招投标的全部工作。
5.2.4 毕业实习到校外企业顶岗实训,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并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跟踪评价。
5.3 举办招投标大赛
建立起一种竞争机制,用招投标模拟大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从头到尾熟练掌握整个流程,并且对优胜者颁发技能证书,提升学生与社会接轨的能力。
6 实训基地建设
6.1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建成校内实训基地,可以采用模拟企业真实情境的方法进行建设,学生可使用实际工程图纸编制工程造价,并能够利用该实验室为项目办和设计院编制标底,审核结算。
6.2 现场教学基地
为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课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去现场教学,到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单位现场教学,讲授真实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验环境。
7 师资队伍建设
选聘一定比例的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毕业环节,真正实现学生实习岗位与学生就业的“零距离”。
参考文献
[1]郑丽辉.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J].工程,2010,3.
[2]王崇保.高校基建工程竣工结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
[3]胡婷婷,郜文.把握建设工程工程结算审计中的关键问题[J].科技广场2009.10
[4]黄菊.工程结算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工程与建设, 2007,21.
招投标实训总结范文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它不再是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通过独立分析任务,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能够根据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进行分析,同时运用自己特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方案解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精神,使其养成乐于独立探索的习惯。
二、课程实训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采用依据
通过本人实地调研发现,在入行的新人中,只要是投身过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过程的工作新人,在实践工作后就能够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同时他们的技能也得到一定的增强。而目前在参加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时,很多刚入行的新人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被用人单位视为经验缺乏及工作能力不足。之所以出现此类情况,主要因为专业教师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中,大多采用传统式的理论传输方法,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仅仅学习书本专业知识,缺乏实践,未让学生接触实际的工程项目工作,对于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实际工作不知如何进行实际操作,当他们真正参与到实际工作时,往往不知道怎么办。若是能在校内的本专业实训教学中设立类似实际工作的环境,并设置几个实训任务驱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完成,让学生在实训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业工作能力,能更好的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而任务驱动模式恰恰能满足这种需求,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在课程实训教学改革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1.任务的设计。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设置任务,学生是否主动地学习主要取决于任务设置的好坏。任务的提出应具综合性,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既学到新知识也能巩固旧知识,还能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其次要具实践性,在实践中完成任务,不要出现纯理论化的任务;然后是应具吸引性,若是学生设计的任务毫无兴趣,他们必定不愿来进行这节课的学习;另外要具创新性,在设置任务时应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使得其能在此空间中进行思考,能融入自己的想法,培养其创新精神。
2.实施的步骤。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前,首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任务教学设计和详细的备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应按以下5个步骤逐步进行。
2.1教师要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自身真的处于一个实际的工作环境中。
2.2教师布置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训任务,划分具体任务,让学生知道任务的完成目标。
2.3在实训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处理,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2.4组织学生就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交流,找出解决办法,共同合作完成实训任务。
2.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再进行总结,巩固、复习所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按照以上所述的过程执行,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协助下顺利地完成任务,在课程中,学生掌握了既专业知识,又能够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最终完成了预定目标。
3.取得的成效。
首先,通过统计学生对课程评价的调查结果,实训教学模式的得分很高。同时,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积极性较高,都很乐于参加到其中,兴趣浓厚,对知识的渴望较之前增强。最后,从用人单位给刚入行的新人的评价中发现,其对学生参与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中的表现表示肯定,不再是以往的专业能力不足的评价。
4.存在一些困难有待解决。
虽然,通过以任务驱动模式引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课程实训中此模式的应用中仍有一些困难需要解决。
4.1教师的专业性要加强。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是在旁给予学生指导,解答学生相关问题,实训时,学生会遇到的不懂的东西,会提出这样那样的专业问题,教师就要及时地进行讲解,解决学生的困惑,所以就必须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足够多的社会经验。
4.2教师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在任务驱动的教学中,学生就是主人翁的地位,教师只是在旁边进行指导,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他们同样还是实训课程的“控制者”,所以教师须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来处理突况,让学生的一切行动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
4.3教师应使用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用书。目前,很难找到合适的实训教学用书,难发现能够以任务为核心的实用教学用书,即使有,但是各个地区的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各不相同,使得这种类教学用书不适于在其他地区使用,就此实训教学用书应让专业教师根据自己所授课程来编写,更加能够符合教学的需求。
四、结语
招投标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 工作过程 综合实训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051-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出发点,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技能项目训练为主线,以完成项目任务为教学活动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设计要遵循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以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来整合教学内容,配置教学资源。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综合实训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性较强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是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专项技能训练后,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在校内集中进行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系统化、综合性训练。本课程在第五学期安排8周的时间进行,模拟园林企业实境的综合实训既是前4个学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又为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实现学习与就业“零距离”接轨。
(一)课程教学任务设计
本课程以园林工程建设项目为载体,以完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现场施工及竣工验收”四个工作任务为教学活动目标(见表1),四个任务按照一定的行业规则联系起来,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园林工程生产流水线。课程为实训课,总课时为240学时(8周)。其中方案设计为60学时、施工图设计为30学时、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为60学时、现场施工及竣工验收90学时。
(二)课程教学进度设计
基于行业规则、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项目化教学特点,将课程教学分成三个阶段:一是设计阶段,需要完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两大工作任务;二是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阶段,需要完成园林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三是施工阶段,需要完成园林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及竣工验收。该课程由专业带头人负责牵头,组织所有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目标、任务安排进行课程教学进度设计(见表2)。
二、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综合实训的考核是对学生整个实训效果的检验,要对学生的实训态度、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考核机制要全面、客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程每个项目任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考核内容及权重如下:职业素养考核(30%):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训态度、精神风貌、团队协作等内容,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职业习惯等获得结果;职业能力考核(50%):主要考核学生对项目任务分析、讨论、制订工作方案、完成任务的能力,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来评定;应变能力考核(20%):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项目任务过程中的应变能力,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学生对现场突发事件的应变情况等来考核。
综合实训总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所有项目成绩所占的权重相加则为总成绩,即总成绩=方案设计*25%+施工图设计*10%+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25%+现场施工及竣工验收*40%。
三、课程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施前,首先进行实训准备工作,如实训设施设备、实训耗材、实训工具用书等硬件资源配置;其次由专业带头人、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主持召开综合实训动员大会,介绍实训目的、要求、注意事项等,要求全体专业教师、专业学生、辅导员等参加;最后,为了保证实训效果,根据实训规模、项目任务,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设定一名组长,负责统筹安排工作及分工。
在实训过程中,严格按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来开展教学活动。针对每个项目任务,明确授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主要负责布置任务、设置问题、解答疑难、项目评估及总结等。学生小组先接受任务、分析讨论、制订工作方案、安排工作、成员分工等;然后实施项目任务;其次制作PPT,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小组实训项目成果汇报、演示给全班同学,并详细解答教师或同学的质疑。最后,学生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讨论实训体会并撰写实训报告。
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性强,各项目任务的开展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考核按考核方案进行,改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模式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评价模式(见表3),充分调动学生在评价考核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效果检验与评价
为了了解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实际效果,园林工程技术教学团队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评估。教学团队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毕业生、在校生(刚完成综合实训)、用人单位三种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是针对开设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综合实训课程的态度问题。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39份,有效问卷435份,有效率97%。
对开设综合实训课程的态度调查,91%的用人单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开设该课程很有必要,毕业生经过专业综合实训后,专业知识和技能再次得到巩固和强化,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从事专业岗位工作,工作态度端正,团队协作意识强,可持续培养潜力大,是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曾经参加过综合实训的毕业生而言,有87%的人认为学校开设本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他们上岗后“上手快,适应期短,应变能力强”,有利于增强工作信心和可持续就业能力;75%的在校生感觉这种综合性和针对性强、极具实战性的项目任务训练,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加了解今后职业岗位的工作环境、程序和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强化了团队合作精神,为顶岗实习和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灵魂在于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应用仿真模拟、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训练学生。学生通过综合实训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等;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综合实训,也是一个教学方法不断改革、知识技能不断更新、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有利于今后培养更多更优秀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卫荣,丁慎平,王寿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
[2]王寿斌.高职课程项目化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5)
[3]孟祥霓,白霄丽,张强.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C0206)
招投标实训总结范文4
论文关键词: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改革;高素质人才
一、课程目标改革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原有的教学目标偏重知识的传授,没有将能力培养列为课程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建设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坚持“以学生为本、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原则,我们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主要体现在加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必须改变过去以传授定额计价知识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加强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就业能力。
二、课程内容改革
(一)改革过程
2009年5月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新编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并实施教学,2008年3月-2009年7月在我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06级及工程造价专业07级进行改革试点并逐步展开。
2009年6月对第一阶段进行小结。通过总结,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编《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校本教材在我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07级及小高职05级实施教学。新编《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多媒体课件,用于我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监理专业07级、工程造价专业08级、及小高职05级实施教学,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继续实施教学改革,积累实践经验,强化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训,包括工程造价软件实训。2009年8月在江西省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材用于实际教学改革中,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工程造价专业08级、09级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监理专业08级、小高职06级,07级,和中专学生、各类函授学员、培训班学员等推广应用改革成果。
(二)改革内容
1.教学大纲改革。新教学大纲根据根据建筑工程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工程造价管理新机制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及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创新教学模式。与旧教学大纲比较,不同之处,在于新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了定额计价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并行,明确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的主流计价模式。增加了施工现场实践训练。
编写有地方特色的江西省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新教材、制作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的教学改革课件,完善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等教学文件。根据新教学大纲,新教材实施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了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的并行,明确清单计价是我国招投标工程的主流计价模式。
2.积极开展施工现场实践教学,增加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应用实训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实现了实践教学新目标。组织学生去施工工地参观实践,尤其是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多次带领学生进入新校区一期工程施工现场参观实践,部分学生还在老师指导下,承担现场施工员、监理员、造价员等工作,使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了我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工程量清单造价软件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参与工程进度款的审核;从事现场监理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等工作。事实证明,这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非常有效的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3.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尝试逐步增加了“工程造价的发展及其管理体系”的最新发展情况介绍,这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推动教学观念的更新,使学生在踏上工程岗位之前就能接触到工程造价管理新方法、新技术。使学生们认识到将来作为一个优秀的造价工程师,除了具备工程计量计价基本能力外,还应该以自己掌握的知识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主动地影响设计和合同管理,通过工程造价这个度量标准来实现项目的价值。我们改革的目的不仅让学生读书,更要让学生读图;不仅让学生听课,更让学生动手;听过的很快会忘记;看过的还能记得一些;做过就会留下深刻印象。
三、教学方法改革
(一)聘请业内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本课程十分重视实践性,我们邀请江西省著名的建筑结构专家、工程造价专家从自身成长经历分析工程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畅谈工作成就、经验、教训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很受学生们的喜欢。
(二)与企业联系,建立实习基地。学院与北京广联达软件公司江西分公司、江西省建筑总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作为我校学生的长期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部分工作,通过实习活动,让他们从社会的“课堂”中学习,又到社会的实践中应用。学生经过生产实习后,加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毕业实习后,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三)案例教学法。课程组根据计量与计价的一般程序,搜集典型工程图纸编制成册,以实际工程串联起整个课程体系。在案例的选择上,课程组尽量选择内容新颖、代表性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案例,培养了学生对所学各种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引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后,学生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自主学习,较好地掌握了造价员所需的基本知识与岗位技能,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普遍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国家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江西省建筑及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招投标文件,标准图集,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和施工现场条件等编制出不同结构类型的单位工程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
(一)充分利用我院新校区一期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图纸,根据新编的实训教学大纲、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实施教学,实施新的教学方案。增加实战操作训练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实现了实践教学新目标。指导学生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实际工程课程设计,改变原来只完成传统的定额计价“施工图预算书。”要求学生手工计算和造价软件算量相结合,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完成建筑工程招投标文件:作为招标人完成“新校区一期单位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作为投标人完成“新校区一期单位工程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
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通过工程招标、投标、报价工作程序,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并能熟悉运用招标投标技巧,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的综合实训,使学生全面消化、吸收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就业上岗的职业技能。
(二)在教学改革中强化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的应用,制作精美的授课PPT,采用计算机三维模型模拟,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力、提高识图能力,我们演示造价软件三维模型、施工现场参观及动手制作构件,指导学生进行计量计价,使学生能不断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整合“手工计算”和“专业软件”,做到“专业课技能一体化和现代化”。训练学生应用计算机套件软件快速报价,快速投标的能力。
五、改革的成效
(一)专业综合能力的体现
1.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显著提高,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较熟练地进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手工和软件的计算及各种报表的制作分析。我们做到“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效果。我们根据工程造价计价过程设置学习领域,开发和组建新的课程内容。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2.专业综合能力提高。我们参加了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算量大赛预赛和总决赛,我院派出了由胡洋老师带队的4名选手参赛,其中2名学生获三等奖,2名学生获优胜奖。胡洋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院许多学生在顶岗实习工作期间和就业上岗后,工作责任心强,勤奋好学,工作能力较强,能熟练地运用广联达、斯维尔、鲁班、神机妙算等工程造价软件进行各种类型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学生们还从事了施工现场管理、工程监理等工作,深受工地工程师的好评,教学改革已取得较大的成效。
招投标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仿真实验教学;价值链;管理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124-02
一、引言
管理科学属于一个交叉学科,要求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对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并组织实施的管理学人才。当前,各高等学校在开设新课程的同时,有关课程的实践环节也被提上日程,通过各类的教学实践与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
然而,在实验教学实践当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实验课程体系不完善、不稳定,实验形式较为单一、实验内容比较简单等等。本文考虑到当前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结合管理学科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的思路。
二、仿真实验教学创新
(一)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要以本科教育自身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为依据,要满足现实的社会实际需求为目标,制定科学合理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上述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本文认为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应包括课程专业级实训,多专业综合实训,就业创业实践三方面。该实验教学体系,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从企业工作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复合能力和就业能力。本文所探讨的基于价值链的仿真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多专业综合实训环节来实现。
(二)实验教学环境
在多专业综合实训环节,借鉴价值链理论,建设实验教学环境的思路是:把握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带动经济管理结构变动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形成一个仿真的经济社会中企业运行环境,重点建设“四项内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一个环境是指建立企业经营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商务服务环境、公共服务中心等仿真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四项内容是指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团队、实习基地与跨专业或跨学科实习建设。
为了实现上述仿真实验环境,各高校需要根据各自实验室硬件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建立基于价值链的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具有广泛受益面的经管类综合实习平台。平台揽括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供应链过程中的政务服务、外包服务、生产、公共服务几大类服务,可以虚拟多个制造企业、服务机构, 几百个角色, 上千的训练任务。
(三)实验教学流程
实验教学的流程对于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以及达到预期目标有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基于价值链的仿真实验教学流程包括五个环节:实训准备、企业创立、互动经营、业务招投标、研讨总结。实训准备阶段,主要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教学的总体情况,并组建各自的团队;企业创立阶段,各实训团队根据自身所在实训平台的位置创建相应的企业,并确定最初的战略和组织结构等;互动经营阶段,需要各实训团队分析市场,制定自身的策略,与其他团队进行对抗,也是运用不同专业知识的关键阶段;业务招投标阶段,模拟现代企业的招投标活动,包括设计方案、唱标答辩、签订合同等环节;研讨总结阶段,既是对各团队经营业绩的总结,也是对个人体验与收获的总结。
(四)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往往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相对应。结合上述实验教学的体系、环境和流程的内容,本文认为基于价值链的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企业设立实习训练;企业经营实习训练;业务运营技能训练;业务专项技能训练;IT服务企业协同训练;软性能力提升训练等六部分。基于价值链的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内容的实现,除了要求专门的实验基地环境外,还需要专业的教学软件的支持。学生对于相应技能的学习既可以通过网络软件的操作完成,也可以通过线下的交互沟通实现,并且线下的交互沟通更符合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三、仿真实验教学保障
上述实验教学创新思路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实验教学保障措施的支持,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组建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
以往的教学管理实践中,过分强调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团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要涉及多个学科、多个专业、多门课程的知识,必须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并通过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采取专、兼职的形式,从各个学院选拔人员来组建。对于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改进实验教学的待遇,提高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2)加强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充实实验师资队伍;(3)制定教学团队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教学团队激励机制;(4)实行“核心团队”+“流动团队”的组织形式,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组织协作能力。
(二)构建规范化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很多高校现行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对跨专业实验教学的制约,使得现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非常薄弱,要巩固现有实验教学成果,开展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必须强化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结合基于价值链的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的特点,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1)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明确学校层面、实验中心层面的管理制度,合理划分实验教学各组织成员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实现实验教学管理各要素的有效配置,使得实验教学管理有章可循。(2)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涉及实验课程的规划,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明晰成绩评定的标准,以及做好实验档案的管理工作等。(3)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跨专业学生管理、跨专业成绩管理等工作的进行耗时耗力,而手工操作的方式成为教学规模扩大和管理工作精细化的瓶颈。因此,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势在必行。基于价值链的仿真实验教学,是借助教学软件进行的,这也为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 徐宏玲,李双海.价值链形态演变与模块化组织协调[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
[2] 高小强,王庆.创新实践教育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
招投标实训总结范文6
BIM技术是一种基于三维数字技术的立体化、可视化共享技术,它可以对建筑设计、建造及运营维护过程中的方案进行可视化展示、分析和优化,BIM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对建筑行业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及创新型的变革。在此行业大背景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融合BIM技术,优化实践教学平台,整合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
BIM技术;可视化;立体化;应用型;实践教学
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当前在应用型土木工程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约占全部学时的30%左右,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课时安排和环节设置比较合理,但由于土木工程具有分散、唯一、周期长等特点,而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一般为3~4周,在短暂的现场实习期内,学生无法完整接触一个项目从图纸到成品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当前倡导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教学过程按实践-理论-实践的顺序交替进行,也就是说大量项目化课程教学都要求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学习,而建筑工程的工作情境如果只能通过平面来描述,效果必定不甚理想。虽然当前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及学时安排上较为合理,但实践教学的目标即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基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了融合BIM技术,优化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的教学改革。
二、融合BIM技术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ld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即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建筑设计、建造及运营维护过程中的方案进行可视化展示、分析和优化。例如:在设计阶段,BIM技术可将传统的二维模型转换为三维模型,并且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建筑性能分析,从而优化设计方案;在招投标阶段,可以用BIM技术进行三维模型算量,工程量会算得更为清楚准确;在施工阶段,可以利用BIM技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检查施工方案是否合理,物料、塔吊摆放是否安全、方便等。BIM技术还可以深入到更细微的地方,包括房间布局、电梯方向运行、安全出口位置、多专业管线碰撞试验等多个方面。将BIM技术融合于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通过BIM技术,建立校内BIM教学实训室,将案例工程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配套安装设计及施工现场布置等信息模型作立体展示,向学生提供直观的项目情境,学生通过可视化的三维立体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设计过程及施工现场环境产生直接深刻的感性认识,进而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践教学的各项要求开展实训活动。学生通过在接近真实的建筑信息模型中学习、训练,解决工程具体问题,即时直观地看到实习实训的结果,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大大提高,实训效果大大提升。通过融合BIM技术,改变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天天在施工现场,只学到一点点”为“到现场感受体会,回到实训室进行分析、整理、计算结合的全方位职业能力训练”的现状,且随着BIM技术与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最终将形成涵盖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招投标阶段各环节职业能力训练的、一个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过程中,严格遵循“场景认知-概念原理-互动讲解-要点强化-实训练习”的实训教学路线(如图1),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融合BIM技术的实践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一)构建融合BIM技术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土木工程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平台[1],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实践教学内容与工程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并引入BIM技术,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践教学项目体系。实践教学应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为背景[2],以培养学生合理的智能结构和创新素质为目标,按照学科特点和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规律,系统设计、整体优化,以融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统一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于一体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图2。
(二)建设适应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校内BIM实践教学实训平台[3]依托学院现有的土木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构建融合BIM技术的建设工程技术集成展示、招投标模拟、工程项目管理模拟等综合类实验教学实训平台,并且在训练时间、训练内容、仪器设备、教学电子资源库等方面全面对学生开放,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推进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为方向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训题目,然后组织实训过程,总结实训效果。建设融合BIM技术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电子工地上直观立体地看到拟建工程,继而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课程的知识,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并且优化结果也即时显现,提高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兴趣,激发了学习动力。
(三)加强与建筑企业的合作,建设校企合作的校外BIM实践教学平台[4]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的形式,加大与校外施工企业的深入合作,建设校外BIM实践教学平台,把现场发现的实际问题利用企业BIM技术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分析、计算、优化,将得到的结果回归到施工现场第一线,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利用企业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场地优势,拓宽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学生在实际工程中以工地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工程建设管理实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在真实、复杂、开放的实践环境中到了充分训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
(四)在BIM实践教学平台上,教师们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使教师的工程应用素质也得以提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高校教师自身在科技理论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合作施工企业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组织学生全程参与、协助教师解决项目实际问题,不仅可以丰富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拓宽知识面,提高工程应用素质,而且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的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五)教师和学生在BIM实践教学中实现角色转换[5]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因此,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放开的原则。一方面,教师应以帮助学生提升将实践教学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潜在能力转化为实际技能为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转变角色,变“教授”技能为“指导”与“管理”实践过程,教学方式应遵循多样化原则。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创新主体,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及具体运行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受教师被动的“教”为学生主动地“学”,用“任务”来驱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力发挥出来,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围绕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实践教学工作质量开展评价,形成一系列的实践考评方法结合BIM实践教学平台的运行,应形成一系列的实践考评方法:从单纯考核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转变为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单纯考核个体的学习情况转变为考核团队的学习情况;从强调考核学习结果转变为考核学习过程;从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转变为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结合的考核模式。
综上所述,通过融合BIM技术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化及应用,将立体化、可视化的三维建筑模型及“电子工地”作为实践教学的平台和基础,学生通过立体化、可视化的模拟训练,增进了参与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应用创新型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楠,贾宏俊.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5(09):161-167.
[2]涂劲松,李瑞霞.基于BIM技术应用的土木类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构建[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7):76-80.
[3]刘红勇,何维涛,黄秋爽.普通高等院校BIM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10):98-101.
[4]彭国军.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