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采购制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采购制度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 产品导向的环境政策是工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环境政策能够有效地规范和指导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环境行为,激励生产者开发和设计与环境相协调的新产品,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培育环境友好产品的消费市场。
产品导向的环境政策是工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政府或组织制定为改善产品环境协调性的环境政策,向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的环境负责人提出一些建议和规则, 促使其承担起各自应承担的环境责任,从而使产品在开发、设计、制造、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售后服务及废旧产品回收、再制造等的全过程中都能充分有效的利用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一、倡导产品的环境协调性设计
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产品单位功能所消耗的能源和物质原料,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实现污染预防。
1.绿色材料选择。选择清洁、无毒、无害材料;选用低耗能材料;选择易回收、易处理、可再生循环利用的材料;选择强化材料,有效的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尽量不选择含有地球中蕴藏量小的枯竭性元素的材料。
2.节能设计。政府鼓励选择产品生产和使用中,能耗最小的设计;优先选择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设计。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下发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及《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要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进行采购时,在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节能清单所列的节能产品。
3.便于拆卸设计。产品装配中的便于拆卸的设计有利于零部件的修复和更换,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且拆卸后的零件按材料分类,可以有效提高再利用效率。便于拆卸的设计主要通过简化产品设计结构;尽可能实现零部件间可拆卸联接;选择产品模块化设计和生产等途径来实现。
4.功能可扩展性设计。采用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设计能使产品通过重组部件而不断更新或完成不同的功能,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实现产品的多生命周期。如计算机硬件的模块化设计,其对计算机功能的更新换代,只要部分“置换”硬件即可达到提升功能的目的。
5.绿色包装。绿色包装设计首先应选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的、不污染环境的包装材料;其次应选择包装材料减量化设计。2004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了产品的制造者、进口者、销售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承担污染防治责任。一方面规定了对部分包装实行强制回收制度,另一方面又要求组织制定有关标准,限制过度包装。
二、实行产品的清洁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指出,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实行产品的清洁生产就是要采用清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工艺和技术,制造清洁的产品。
三、引导绿色消费
1.绿色消费与产品使用指导。利用市场和消费者的力量,促使生产者自觉的承担环境责任。因此,政府和组织制定促进绿色公共采购的各种措施,向社会提供环保信息,支持环保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政府采购应优先采购通过环境认证,具有环境标志的产品或优先采购实行清洁生产企业的产品。提倡崇尚俭朴的绿色消费方式,从而促进企业不断改进环境行为,合理使用资源和能源,开发和生产环境友好产品。作为生产者有责任指导使用者或消费者正确使用所购买的产品,最大限度的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使用量。
2.产品的环境标志。环境标志(生态标志)是由政府环境管理部门依据有关的法规、标准颁发的一种张贴在产品上的图形,用以标识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并易于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实施环境标志可以使公众清楚地看出产品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差异,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四、延伸生产者的责任
延伸生产者责任是要求产品的生产制造者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使用寿命终结后产品的回收、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理承担责任。生产者将回收的旧产品经过拆卸、清洗、检测,被分为再处理和废弃两部分。再处理是对零部件回收的修理、再利用和再制造;由于技术上或经济上的原因不能再利用的零部件,作为材料回收重熔后循环利用;被认为不可回收部分必须安全处理,包括填埋、焚烧等。通过延伸生产者责任激励生产者更多地关注产品环境属性。
五、产品的再利用和再制造
政府提倡使用由循环零部件装配的产品、利用再生零部件及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利用回收废品进行再生产,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垃圾污染。如政府鼓励对含有大量的钯、金等贵金属,以及镍、铅等有害金属的废旧电脑、通信设备、电视机、电冰箱等电子废弃物在专业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既避免了对土壤、水源、大气的污染,又可以从中分离出有价值的材料和金属,包括金、银、铂、钯等贵重金属。
六、结语
环境政策可以有效地规范和指导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环境行为,不断提高社会对产品环境友好性质的重视程度,激励生产者开发和设计与环境协调的新产品,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培育形成产品环境友好性质的市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既承担了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环境责任,又是产品导向环境政策的最终受益者。
参考文献
[1]邓南圣吴峰:工业生态学-理论和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
绿色采购制度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绿色建筑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研究,分析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和使用三个阶段的技术发展。同时提出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制度保障和标准完善。
1、前言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对能源的需求,而相对于地球限定的资源,出现了能源危机。而全球50%的土地、矿石、木材资源被用于建筑;45%的能源被用于建筑的供暖、照明、通风,5%的能源用于其设备的制造;40%的水资源被用于建筑的维护,16%的水资源用于建筑的建造;60%的良田被用于建筑开发;70%的木制品被用于建筑。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生活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满足这些条件的建筑也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和能源。因此,减少建筑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是建筑的两大主要日标,也是建筑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可持续建筑是目前建筑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议题,从最初的低能耗、零能耗建筑到后来的能效建筑、环境友好建筑,再到今天的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和生态建筑(ecological building),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绿色建筑就是应用环境回馈和资源效率的集成思维去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有利于资源节约(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水资源保护);绿色建筑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废弃物最低化;绿色建筑致力于创建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降低建筑使用和维护费用。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就是环保健康和节能。
2、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的环保节能技术
(1)设计阶段
设计是绿色建筑的重要阶段。绿色建筑在设计中,就要体现环保健康和节能的特点。一般采用整体设计。建筑整体设计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建筑参数优化设计等建筑设计及技术手段,并结合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有机能源的依赖,创造舒适的人居化境。在设计中,做好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重建。例如南方地区绿色建筑成功设计最关键的因素一是通风,二是遮阳,三是建筑立面绿色和屋顶绿化。这三项非常简单的技术应用可大大降低空调的使用,可使建筑能耗降低50%以上。在北方,需要在建筑墙体中加仁非常厚的聚乙烯泡沫保温材料,因为北方冬天的室内外温差可高达40℃以上;而南方室内外温差一般不超过10 0C,这种气候条件下就不需要特别加强墙体构造来保温。
(2)施工阶段
施工是建筑中能耗消耗最多的阶段,也是环保和节能技术中关键阶段。在施工中,使用健康和节能的材料和设备,强化绿色建筑的施土技术,是绿色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手段。
①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
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环保健康和节能,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例如合理使用经济适用的节能技术可在满足舒适要求的同时使建筑节约1/3左右的能源费用。低能耗高效能的建材、先进的绝热技术、充分考虑遮阳和日光利用的高性能集成窗系统、建筑气密性的处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使用、高能效设备和用具的使用、区域热电冷联技术等在建筑的使用,将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 ②建筑施工方法
绿色施工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有较大区别。传统的施工方法以满足工程本身指标为目的,以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为根本目标,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很少,当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与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发生冲突时,总是采取保证后者,放弃前者,这样做的后果常常是工程本身的质量、工期、成本达到了要求,但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给社会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建筑物绿色施工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进行控制,强调施工全过程“四节一环保”。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效益、环保综合效益最大化,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
(3)使用阶段
绿色建筑的最终功能是满足使用的功能。因此,要求环境品质能够满足环保健康和满足人们的舒适性。室内环境品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内热环境问题,一个是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因此,室内环境要讲究通风和采光技术,还要采用地热,分户计暖等措施来进行节能。室外环境要能够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因此,要采用绿化措施还要采用节水、绿化等技术措施。
3、绿色建筑的质且控制
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质量控制,需要政府的政策的支持和民众的支持,需要有标准来衡量和指导建筑。
(1)制度保障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推动力,而政策法规正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驱动力。政策支撑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这是保证政策实施的先决条件,要防止不切实际的理想政策。而政策支撑最关键的是执法力度,目前中国的建筑节能法规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应该设立相应的执法监督机构,切实保障建筑法规的实施。因此,要真正实现绿色建筑政策支撑,就必须要严守“法”的观念。与此同时,激励政策有利于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可以激励和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这样,绿色建筑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才能得到更有效地质量控制。
(2)标准完善
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发展较快,已经过了评估参数确定阶段,正步入完善标识阶段。相比而言,我国由于绿色建筑的起步较晚,因此相应的评估系统开发工作也进行较晚。应特别注意的是,由气候、地域、环境参数、资源状况、人文素质、技术水平、法规标准以及发展现状等的不同,国外体系的评估参数在很大程度_卜是不适应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的。因此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应建立在充分调研、科学立项、切实实践的基础之上,这将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一大重点。在研发新建建筑绿色评估体系的同时,应同时开发既有建筑绿色化的评估方法。
绿色采购制度论文范文3
关键词:工程机械;退役产品;信息塑造系统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102
0 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地球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全球各个企业现有的产业结构也持续做了调整,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绿色战略趋势,这些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具有较高的绿色环保性,而工程机械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推进的重要机械产品之一,这些产品在超过使用年限之后的回收再制造。但是,我国机械退役产品的回收再制造过程中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只有加强对工程机械退役产品信息塑造系统的研究并为其制定全新的工程机械退役产品信息追溯制度才能保证所追溯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1 工程机械退役产品现状
1.1 工程机械退役产品再制造研究现状
工程机械再制造退役产品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项新兴起的绿色产业,而再制造产品的主要特征就是其质量与性能不低于新品,产品涉及成本较低,节能性较强,可以有效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缓解我国现有的自然环境压力。而开展退役产品的信息追溯工作对于一些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在开展退役产品信息追溯过程中要保证其具有现代化信息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追溯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但是,我国各个企业在开展工程机械退役产品信息追溯工作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信息分散、追溯不关系不明确、信息缺失等。只有将现有的信息追溯方式进行创新、完善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效率。
1.2 工程退役产品信息追溯现状研究
工程退役产品的回收再制造工作是一种结合产品全新生命周期的内容,以产品的寿命、管理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设计出来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优质、高校、节能、环保效果。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产业化产生为手段,来修复工程机械退役产品。而信息追溯可以有效的对企业进行工程机械产品召回机制、质量管理、责任追究、提供信息等,从而保证工程退役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功能价值。
2 工程机械退役产品信息追溯模型的研究
2.1 工程机械信息追溯制度
工程机械退役产品信息追溯工作必须要建立在一项完整的信息追溯制度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追溯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另外,在开展信息追溯工作时,要制定一项全新的追溯制度,其中包括了对原材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销售维护等。完整的信息追溯制度要包括了以下几点:
(1)信息记录:建立完整的信息追溯信息对于完整的信息链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信息采集管理:在进行信息管理工作时,可以采用现代化自动化信息采集技术,而RFID技术就是现代化采集技术中的一种。只有采用这一种技术才能保证每一个追溯环节都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3)查询管理:企业客户可以根据产品的编码系想信息进行查询,并通过Web浏览器窗口制定对应的产品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查询工程机械退役产品从设计、制造、生产、维修等所有过程。
(4)激励与约束管理:在产品追溯过程中可以为产品提供完整的追溯信息链,并为信息追溯系统提供对应的奖励报酬,保证退役产品信息追溯工作的准确性。
(5)责任追究:通过RFID标签对退役产品进行管理,如果产品发现质量问题,就可以对各个制造环境进行明确处理,提高退役产品售后服务质量。
2.2 工程机械退役产品再制造模式
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退役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退役产品进行回收、修复,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全新的机械产品,并保证其质量与性能。同时,对于不同的机械产品可以使用不同的信息塑造系统进行操作,常见的机械产品信息追溯制造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OME模式:这种模式在实际操作时主要通过对应的设计制造商将工程机械退役产品进行回收、制造,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中的技术、手段更好的发挥出来。同时这种模式还可以保证这些退役产品具有较高的掌控能力,从而为退役产品的信息追溯提供有效的信息源。
(2)生产商联合体模式:主要通过再制造企业对OEM模式进行授权,并通过OEM模式对产品再生产、制造。再制造企业还可以采购产品进行生产,与再制造企业形成一种全新的联合模式。同时,再制造企业所制造出的商品还可以使用原有厂家的标签进行销售,而自己没有任何的品牌权利。
(3)第三方独立模式:这种模式在使用过程中不用经过OEM模式对产品授权制造,退役产品在再制造可以保留原有的商标,也可以贴上属于资金的商标。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就是可以从一些分散的用户手中收回产品,同时这种模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其缺点是产品的延续性和质量较差。
这三种制造模型在使用过程中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获取对应的上游供应商,从而保证信息追溯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OEM模式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仅以制造商品为主,同时还能对退役产品的质量与生命周期进行管理。而其他两种模式在使用过程中主要以工程一些退役产品的回收为主。
3 总结
在开展工程机械退役产品信息追溯工作时,必须要建立一项完整的信息追溯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退役产品信息追溯工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本文对工程机械退役产品信息追溯系统工作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工程机械退役产品信息追溯系统工作的研究。
参考文献:
绿色采购制度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探讨了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努力途径,并对我国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和制度提出一些思路。
一、以宪法为核心理念,构建循环经济立法体系
一个国家的法是由宪法和一系列位阶不同的普通法律所组成的一个统一体系。宪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普通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而制定,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普通法律依据宪法的规定、原则及精神进行具体化,成为社会实际生活的具体规范。国家立法机关在制定普通法律时,必须以宪法为依据。普通法律的规定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公民对环境权、健康权、生命权的理解与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环境权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同,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环境权写入《宪法》,国际社会以及一些国家开始用立法和法律解释的方式对环境权加以确认,立志于使环境权从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的转化。如法国政府内阁会议曾于2003年6月25日通过了关于《环境》的宪法草案。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美国第九次修正案规定“不得因本宪法列举某些权利,而认为人民保有的其他权利被否定或被贬低。”“宪法第九次修正案被认为是包含公众免受不合理的环境质量降级的权利。”从上述不难看出,循环经济所体现的宗旨,在宪法中是有切实的依据的。同时,在制定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普通法律以及除普通法律以外的法的其他形式时,必须依据宪法的规定、原则及精神制定,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二、借鉴国外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构建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体系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环境破坏问题严重的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也较为薄弱。要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构筑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就需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少走弯路。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推进,又要循序渐进;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框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第一层面的基本法
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作用极大。客观上需要从全局的高度,制定一部能够统揽全局的、带有基本法性质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明确各级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发展循环经济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和方向,利用政府强制管理的“有形之手”与发挥市场机制的“无形之手”的共同作用,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和决策层次规范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从根本上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一场经济、环保和社会的重大变革,需要权威的法律手段作为支撑、保护和引导。因此制定循环经济的基本法是十分必要的。从这一层面来考虑应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
(二)第二层面的综合性法律
目前,我国现有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许多属于综合性质,不少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制定的。当时的立法目的、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还带有计划经济色彩,以环境污染防治为核心的环境法体系在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环境保护基本原则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重污染防治规范而轻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缺陷,因此对这些法律法规应及时修改,适应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三)第三层面的针对各种产品性质制定的具体法律法规属于第三层面的立法问题,如主要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废包装、废塑料、废玻璃、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建筑废物、厨房垃圾、废旧汽车及其配件等大宗废物的专业性循环利用问题,既属于企业层次上的问题,又属于区域和全社会层次上的问题,现行的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零散,缺乏系统和综合性的解决机制,要加快制定针对各种产品性质、操作性强的具体法律法规建设步伐。
三、通过立法,建立约束激励机制
(一)通过科技立法,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政府应切实发挥建立循环经济型社会的主导作用,开办各类研发机构。除了发挥政府办的研发机构“国家队”、“主力军”的作用,从事多方面的研发,特别是重点攻关项目的研发,还要鼓励、引导、支持民营机构的研发和企业的研发活动。研发机构的任务,就是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和开发适用有效的可以替代传统做法的资源节约型的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产品,研究和开发使各类废弃物利用更充分、质量更高、附加值更大的新技术、新工艺。
各地政府不仅要为政府办的研发机构提供资金,而且应每年拿出资金,以课题招标的方式扶持民营研发机构和企业的研发活动。要依法保护研发机构成果的知识产权,同时通过科学教育、科学知识普及,进一步传播增进大众对科技的理解和参与,形成一个政府、产业、教育、学术、金融、民间组织及个人等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局面。
(二)建造绿色财政制度
购买性支出政策。在购买性支出的投资性支出方面,政府应增加投入,促进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例如,大型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道铺设、绿色园林城市建设、公路修建等。在购买性支出的消费性支出方面,政府可通过实际的绿色购买行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例如,优先采购具有绿色标志的、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的、非一次性的、包装简化的、用标准化配件生产的产品。通过改变政府的购买行为,可以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生产方向,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财政补贴政策。政府可以考虑给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以财政补贴的照顾,如采取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同时,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机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制度。政府对企业通过有针对性的财政补贴,可调动企业循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从而指导整个社会资源向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
许可证制度。政府确定某一地区排污或排污浓度的总体水平,实现污染许可证的发放量等于该总体水平。发放许可证时,可结合企业现有排污情况,成比例缩小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数量,超标部门给予经济甚至是法律的惩罚。
财政信贷制度。信贷制度是环境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根据循环经济的要求,对不同对象实行不同的信贷制度,即优惠信贷制度或严格信贷制度。这样做的好处是将对实施循环型经营的企业给予更加优惠的待遇,鼓励人们朝着循环型发展模式的方向去生产和消费。
完善现有税费制度。政府可以制订出特别的税、费政策。这一方面,国外同样也有先例。此外,如美国的税收减免政策、日本的特别退税政策,以及荷兰利用税法条款来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另外,发达国家还普遍采取了其它一些税收政策,如征收生态税、填埋和焚烧税、新鲜材料税。各级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实行“绿色税”等措施,利用政策导向和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公民自觉地为建立循环型生态社会进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推动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
利用奖金等多种奖励手段。政府可以设立一些具体的奖励政策和制度,重视和支持那些具有基础性和创新性、并对企业有实用价值的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工艺、新方法,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来实现对污染的防治。如美国1995年设立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英国2000年开始颁发的JerwoodSalters环境奖。日本政府在许多城市设立了资源回收奖励制度,目的是要鼓励市民回收有用资源的积极性。为促使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日本大阪市对回收报纸、硬板纸、旧布等废弃物的社区、学校等集体发放奖金;并在全市设置了80多处牛奶纸盒回收点,以免费购买图书方式鼓励市民回收牛奶纸盒;对回收100只铅罐或600个牛奶罐的市民予以100日元的奖励。泰国曼谷市建立“垃圾银行”,鼓励少年儿童收集垃圾、分类装袋,并交由“垃圾银行”处理。“垃圾银行”每3个月计息一次,以铅笔、书本、袜子等生活必需品作为利息,予以奖励。
(三)建立约束机制
政府优先购买资源再生产品。通过干预各级政府的购买行为,促进资源再生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占据优先地位。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有对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实行政府优先购买的相关政策或法规。联邦审计人员有权对各联邦机构的再生产品购买进行检查,对未能按规定购买的行为将处以罚金。在河北省的循环经济建设中,我们也不妨效仿这一手段,并通过立法形式加以巩固。
绿色采购制度论文范文5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产品的流行与普及,人们对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绿色产品企业应运而生。本文对绿色产品企业的生产能力作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绿色产品生产动力生产阻力
绿色产品是指在生产、使用、消耗过程中对人类或环境无害或危害极低的产品,如环境标志产品、有机食品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球流行的绿色消费正在影响着每一个消费者,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问题,对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绿色产品企业的出现本身是一件好事,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独立体,必须参与市场竞争,其生产行为、市场地位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绿色产品企业的生产动力
1.提高生产率及提升品牌和企业形象是其内部动力。产品的绿色创新能够改进质量,降低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企业生产绿色产品,能够将能源节约与生产率的提高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为了适应一项化工行业新法规的要求,将溶剂的排放量减少90%,3M公司以更安全的水基颜料替代原来的溶剂,从而比竞争者取得了先行的优势。由于水基颜料不需要原来的溶剂颜料必须经过的加工工序,3M公司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缩短了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AMORY等的研究表明,如果美国的建筑结构、办公室、制冷制热装置以及其他的设施都得到合理的技术改进,那么能够使美国的电耗量减少75%,投资回报率提高约为100%。更重要的是,由于员工的工作环境更加舒适、能见度更高、噪音更小,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质量都将随之提高。适应环保法规的工艺创新,应该与改善产品的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相结合。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开始接受并且喜欢使用绿色产品。紫外线和电子光束墨水都是以水或者植物油为基础生产的墨水,与以石油为基础生产的墨水相比,所含的毒素较少,更容易处置。尽管过去5年中整个墨水市场的增长率平均只有5.6%,但是紫外线和电子光束墨水的增长率分别为13%和8%,是市场中销售增长最快的品种。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会提升品牌和企业自身形象。从食品企业、化工企业、家电企业到汽车生产商,企业开始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老牌公务车桑塔纳在首批政府绿色采购清单中落选让上海大众措手不及,急忙向环保部门申请了绿色认证并希望被列入第二批绿色采购清单的名单中。在产品包装上加上明亮的绿色标签是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
2.法制推动和市场竞争是其外部动力。为了强化环境管理,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法律法规体系,促进了环境管理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明确规定了政府采购的保护环境目标,“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2005年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鼓励使用能效标示产品、节能节水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政府机构要实行绿色采购”,这一文件更加明确了政府机构实施绿色采购的政策导向。我国制定专门的政府绿色采购法规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伴随着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是自然资源的急速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实际上正因为如此,绿色产业拥有了巨大的潜在市场,潜藏着无限商机。许多企业认识到这一点,开始借助于具体的环保措施来追求高额利润并获得竞争优势。以英特尔为例,该公司的成功显然是与迅速取得环保许可证书的能力分不开的。世界空调之父开利公司对其空调的部分器件做了重新设计,并改变了公司金属切割工艺的流程。该公司消除了有毒溶解剂的使用,从而节省了120万美元的生产成本,改进了产品的整体质量。Interface公司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可以重复利用的地毯Solenium,其使用寿命长出了3倍,用料减少了40%,密度只有原来的14%,不含氯及其他有毒物质并且容易清洗J。该产品一经推出,市场反映热烈,也带动了该公司其他产品的销售,1994~1998年间,公司在资源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的收入增加了2亿美元,其中就有6700万美元直接来自于60%的废物利用。
二、绿色产品企业的生产阻力
1.信息不对称对产品市场的影响。由于市场中各行为主体对各自交易行为相关信息了解不完全或者不对称,因而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以利用其拥有的信息进行交易,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相对较多的经济收益,这一点在绿色产品供应链的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之间表现得十分明显。生产系统中的制造商与销售商拥有较多的关于价格、产品绿色度等方面的信息,而消费者对产品的相关信息只是来自于制造商或销售商对产品的宣传。绿色产品市场要求制造商与销售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消费品,即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在现实中,由于制造商与销售商拥有产品的相关信息,而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不能完全识别产品的功能和特征,也不能对产品的绿色度进行鉴别,因此出现了消费者由于购买了所谓的“绿色产品”而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在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对产品的功能及特征并不了解。在市场饥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制造商及销售商不存在显示其产品质量或安全标准的激励因素。在交易过程中,可能会利用消费者很难完全知情这一点来进行虚假宣传,在消费者无法鉴别其信息真实性的条件下使交易获得成功。在交易成功后,消费者由于消费了不合格的绿色产品而使其福利受到损害,从而产生了内部性。这种内部性的存在使消费者的福利得不到保证,同时也不能实现绿色供应链运营目标中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
绿色采购制度论文范文6
关键词:辽宁省;发展外贸;保护环境
1.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易总额、出口额及进口额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13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为1142.8亿美元,同比增长9.8%;其中,出口额为645.4亿美元,同比增长11.4%;进口额为497.4亿美元,同比增长7.8%。出口增速大于进口,外贸顺差明显扩大,2013年贸易顺差额为148亿美元,同比增长24.3%。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365.1亿美元,增长23.5%,进口283.6亿美元,增长8.6%;加工贸易出口227.8亿美元,下降1.3%,进口139.9亿美元,增长9.6%。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出口130亿美元,增长2%,进口142.3亿美元,增长9.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19.2亿美元,下降6.7%,进口231亿美元,下降1.8%;私营企业出口285.9亿美元,增长38.1%,进口122.8亿美元,增长30.9%。
2.辽宁省发展外贸对环境的影响
辽宁省的经济发展以重工业为主、以资源加工型为特征,形成了资源消耗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的经济模式。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辽宁应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2013年,辽宁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均有增加,机电产品出口261.5亿美元,增长1.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4.3亿美元,增长6.7%;成品油出口46.2亿美元,增长45.2%。工业的快速发展超出了自然环境的负荷能力,造成环境的污染,而大力发展外贸将使辽宁的环境污染问题更为严重。以大气污染为例,2013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0.086毫克/立方米、0.042毫克/立方米和0.032毫克/立方米,与2012年相比,分别上升16.2%、7.7%和6.7%。严重的空气污染使得辽宁省2013年1月出现了连续20天的雾霾天气,按照新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沈阳市1月份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仅为3天。
3.保护环境对辽宁省发展外贸的制约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环境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上日程。在《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业、知识产权和服务等协议中就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内容。发达国家的环境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比发展中国家更为严格,有些国家甚至会借着保护环境的名义设置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包装制度等一系列的绿色壁垒,阻碍和限制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正常发展。
以农业为例,辽宁省环保水平赶不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贮存、农药残留处理等问题上存在很多跟环保相悖的因素,从而导致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削弱。2013年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5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虽增长迅速,但较2012年的8.1%的增长率,仍有所下降。因此,在越来越高的绿色标准面前,辽宁省出口的产品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打击,影响了其出口的增长速度。
4.辽宁省发展外贸与保护环境的对策
4.1 对环保产业进行财政支持
政府可通过政府采购、政府补贴的财政方式鼓励企业的外贸绿色生产,引导企业转型,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企业的资金科研基金的不足和融资困难,并加剧市场绿色环保产品的竞争,让企业发展环保产业具有足够的动力。
4.2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在发展外贸与保护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形势下,辽宁省要完善贸易中的环境保护法规,制定有关防止国外侵犯我国资源环境方面的法规,控制外商投资于污染密集型产业行为的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环保产业专项法律、法规,促进环保产业和环保技术的发展,引导传统型或过剩型产业向环保产业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为辽宁省的外贸发展提供长远考虑。
4.3 提高公众环保意思并加强公众参与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提高公众对外贸发展的环保意识,辽宁省长期以来处于重工业时期,民众的思维也长期处于重工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观念中。加强绿色贸易的宣传,营造环保产业氛围;完善利益的表达与环境公益诉讼机制,使政府与不同利益群体相互沟通,相互谅解,达成社会共识,使公众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来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4.4 开拓新市场
辽宁省的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新兴的东盟、非洲等市场开发有限,这些市场具有较大潜力。企业应进口先进设备增加自主研发能力让辽宁省外贸企业要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市场。一方面可以化解企业在原有出口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规避绿色贸易壁垒,顺利开展企业的出口业务,且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更具国际战略眼光。
4.5 实行国际绿色营销战略
国际绿色营销是指企业通过交换满足人们绿色消费需求,履行自身的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为实现自身的盈利所进行的市场调查、产品研发、产品定价、分销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这强调企业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尽可能的注重节约自然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废品来尽可能多地降低或不污染环境。企业实施国际绿色营销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加强绿色信息的收集工作,包括绿色生产信息、绿色消费信息、绿色产品信息、绿色资源信息等,以方便准确掌握国际市场的动态,制定绿色营销战略。二是运用绿色营销组合策略开发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是指在生产到使用再到回收的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能够协调企业的外贸发展与环境保护。三是制定绿色价格,可以依据“环境有偿使用”的原则将环境成本内在化,利用消费者心理学合理定价来反映资源和环境的价值,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四是建立和选择国际绿色渠道以经济适用原则设置分销渠道,选择信誉好、对绿色产品有较高认同度的商来共同推进国际绿色营销战略。五是开展国际绿色促销,即建立与消费者之间良好的沟通来提高公众对企业绿色产品的认同。六是实施绿色管理,开展绿色认证工作,让绿色管理贯穿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推行清洁生产,力争“零污染”或“污染最小化”树立企业和全体员工的绿色形象。(作者单位: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绿野.论我国的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商情.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