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易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易调查报告

网易调查报告范文1

1.智能机市场趋于饱和,手机网民增长放缓我国智能手机已形成较大用户规模,市场占有率趋于饱和。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4.8亿,相比2013年2月增长了1.5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91.1%,智能手机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逐渐触顶,未来我国智能手机增速将呈减缓趋势,进入稳定态势。

随着功能机换机潮接近尾声,智能手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也意味着通过智能设备普及所带动原有PC网民向手机网民的转化阶段基本结束。随着潜在手机网民已被大量转化,2014年上半年手机网民规模增长呈现疲态。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仅增长了5.4个百分点,低于往年用户规模增长速度。未来,手机网民增长将主要依靠创新类移动应用迎合非手机网民潜在网络需求拉动。

2.移动上网常态化,对社会生活服务渗透进一步加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丰富,手机上网常态化特征进一步明显,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长不断增加,使用频率进一步上升。根据调查,我国手机网民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重度手机网民比例达36.4%,相比2013年增加了16.4个百分点。其中,每天实时在线的手机比例为21.8%。87.8%的手机网民每天至少使用手机上网一次。其中,66.1%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

手机应用的丰富性,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生活服务的渗透进一步加大。如,手机支付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结合,拓展了更多的应用场景,通过各类APP与社会服务广泛融合,如零售餐饮、生活缴费、大众理财等,带动移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同时对手机网民影响程度加大。此外,手机地图、手机打车等移动应用与本地化服务相结合,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重要平台,对手机网民的交通出行、娱乐餐饮带来较大便利,增加手机网民对手机应用的使用黏性,加大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生活服务的渗透力度。

3.手机网民付费意愿有所上升,商业潜力逐步释放,但广告模式依然是主流我国手机网民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付费意愿依旧较低,但相比2013年有所提升。根据调查,25.2%的用户过去半年为手机应用付过费,相比2013年15.4%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对没有付费的用户进一步调查,发现其中有48.5%的人未来愿意为手机应用付费。经过近几年的用户培养,中国的增值服务市场有所发展,商业潜力逐步释放。

但相比应用付费,近7成手机网民表示更倾向于通过接收手机广告来避免付费情况。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基于广告的后向收费将依然是我国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商业盈利模式,针对用户的前向收费商业模式的发展还需时日。

4.平台化壁垒形成,行业格局基本稳定,中小企业竞争难度加大在2013、2014年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纷纷加入移动互联网行业,促使移动互联网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尤其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强强联合,巨头战略投资或并购的基本完成,打造各自的生态圈。行业壁垒逐步形成,中小企业进入难度进一步加大,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创业将趋于理性发展。

网易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狂犬病;免疫失败;死亡病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79-012012年7月平顶山市卫东区发生一起狂犬病疫情,是我市CDC门诊近十年来首例狂犬病免疫失败病例,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引起医疗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对该典型病例调查分析,探讨预防过程存在的问题,找出狂犬病疫情发生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1临床资料

张某,男,56岁,汉族,现住址:平顶山市卫东区,职业:工人。该患者2012年7月10号凌晨2:00值班时被一条疑似狂犬病狗咬伤面部鼻梁处,伤口深约1cm,大小约2×3.5cm撕裂伤。随即被送到本市一家医院急诊处置。值班医生对狂犬病暴露伤口进行双氧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缝合包扎。上午10:00时患者到平顶山CDC狂犬病防治门诊就诊。患者无狂犬病免疫史,体重53kg,给予1000IU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广东双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403,有效期2013年3月1日)、4针狂犬病疫苗(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7148,有效期2012年12月31日)。狂犬病免疫球蛋白600IU注射在背部斜方肌处,400IU面部浸润注射。疫苗按0d(2针)、7d(1针)、21d(1针)注射在上臂三角肌。患者7月10日注射2针狂犬病疫苗,7月17日注射1针,7月23日出现头痛、胸闷、多汗症状,到社区诊所进行诊治,无效。24日出现怕水、怕风、流涎、狂躁、吞咽困难、多汗等临床症状,转到市一家三甲医院进一步诊治,初步诊断为狂犬病,七月25日被省级传染病医院诊断为狂犬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下午17时因呼吸衰竭死亡。

该病例在犬咬伤后及时进行过伤口清洗,并且接种合格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于暴露后第13天发病应属于狂犬病免疫失败[2]病例。

2原因分析

根据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于暴露后第13天发病,分析如下:①张某暴露后13d发病,而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产生可检测到主动免疫抗体需要7d时间,患者可能免疫功能低下,对疫苗不产生免疫应答反应或免疫应答很弱。②伤口处置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伤口在没有注射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情况下进行包扎缝合。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规定:犬咬伤要求肥皂水冲洗至少15min,双氧水、碘酒、酒精消毒,尽量不缝合包扎,如出现需要缝合伤口,在缝合前必须用抗狂犬病血清冲洗并对伤口周围肌肉浸润注射[3]。③张某狂犬病防治知识认识不足,暴露后没有第一时间到狂犬病防治专科门诊就诊,暴露到免疫接种中间存在8h的真空期。3讨论

正确的伤口处置是尽可能多的清除局部狂犬病毒,也是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的最佳时机;尽早注射狂犬病人源免疫球蛋白是直接中和伤口处理后仍可能遗留病毒的有效措施。WHO认为,及时处理伤口、正确使用疫苗、必要时结合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对预防狂犬病死亡100%有效[1]。该病例咬人犬是一条疑似狂犬病犬,毒力强,毒量大,咬伤鼻梁处,位置凶险。尽早伤口抗狂犬病血清冲洗和对伤口周围肌肉浸润注射显得尤为重要,狂犬病毒一旦和人体的神经组织结合,无论血清或疫苗都不能杀灭它,导致免疫失败。

只犬数量的增多,监管不严,狂犬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还未深入人心[4]是当今存在的社会问题。减少和避免狂犬病的发生,狂犬病防治工作就应坚持政府组织、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工作方针。一、加强犬只的管、免、灭和检疫工作;二、加强对居民进行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5];三、加强医务人员狂犬病防治技术培训、提高狂犬病暴露后的正确预防处置率。这三方面可能是当前防制狂犬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措施[6]。

参考文献

[1]王真行,译.WHO关于狂犬疫苗意见书[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2,25:245-24.

[2]宁召起,解艳涛,李虎,等.一例狂犬病死亡病例的调查报告[J].首都公共卫生,2012,6(3):140-141.

[3]熊朝阳,吴宗达,何波,等.从仁寿县一例注射狂犬病免疫血清、疫苗后仍然死亡病例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5):531-531.

[4]李方友,张军,王大鹏,等.一起狂犬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3):388-389.

网易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0068-02

我国大学扩招至今已过去十几个年头,连年来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和全社会可提供的工作岗位逐年减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愈演愈烈。2013年被喻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一边是创下历史新高的毕业生规模,另一边是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此消彼长的客观现实让每个毕业生在就业面前都感到“压力山大”。就业形势就像雾霾一样,成为人们不想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承接着史上最难就业年的2014年,注定也不会一帆风顺,其间必然夹杂着纠结与无奈,拼搏与奋斗。据此,笔者在全院范围内针对所有应届毕业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有效发放问卷242份,有效回收240份,有效率为99.17%,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准备、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就业信息渠道的获取、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反映出毕业生在就业季来临时真实的心态以及为此所做的准备,为我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进行对策研究提供参考。

1大学生就业准备分析

在就业自信心方面,7.5%的人对自己非常有信心,38.3%的人对自己有信心,44.2%的人认为一般,对自己就业没信心和非常没信心的人分别占到8.3%和1.7%。数据显示有信心者不足总数的一般,显然多数人对即将到来的挑战还没做好心理准备。

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很紧迫的占到了55.4%,认为严峻但还可以接受的占到了42.5%,觉得无所谓的只有2.1%。由此可见,学生们对形势的预估还是比较客观的,盲目乐观的人非常少,这更能让学生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

在被问及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时,45%的人选择了有,而另外的55%选择了没有。超过半数的人在职业定位方面还是比较盲目,没有为此做过系统的规划。

当被问到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时,22.5%的人选择了很了解,62.9%的人认为说不清,而认为不了解的人则占到了15.4%。了解自己适合从事工作的还不足1/4,由此可见,学生们在就业方面比较被动,没有在选择工作方面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2大学生就业倾向及就业与择业影响因素分析

在被问及就业主导意向时,21.7%的人选择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59.2%的人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4.2%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15.4%的人选择了继续升学深造。在这个问题上,毕业生在心态上还是比较积极,他们了解找工作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继续升学深造方面,有意向的人略少,这和学科性质有关。

关于就业目标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时,2.1%的人选择了必须从事本专业工作,40.4%的人认为必须有一定的相关性,57.5%的人则选择了可以从事毫不相干的工作。管理学专业跨度比较大,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可能涉及管理学知识,因此,与管理学完全不相关的工作是非常少的,因此,学生并不会纠结于选项。

关于毕业后是否回生源地就业时,选择是的占到了57.5%,而选择否的只有42.5%。乡土情结和地缘优势在毕业生当中还是能够充分体现。

在被问到初入职场时可以接受的最低报酬时,选择3000元以上的人占到了总量的10%,选择2500元以上的占到了31.3%,选择2000元以上的有42.1%,选择1500元以上的有8.8%,余下的7.9%则对最低报酬没有限制。大概3/4的人选择了2000~2500元这个范畴,大概是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毕业生对现在劳动力价值的预判还是比较客观的。

当被问到什么时候开始求职最为合适时,17.1%的人认为应该是大四上学期前半段,45.4%的人觉得大四上学期后半段更合适,31.3%的人认为是大四下学期前半段,而觉得大四下学期后半段合适的占到了6.3%。学生们的选择和招聘的高峰以及自我定位有关,大四上学期后半段是大中型企业招聘的集中时期,可供学生选择的机会相对较多,这个黄金阶段不会被学生们忽视;而大四下学期前半段是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很多考研未果者找工作的必然时期,因此选择这个时间段的人很多也就不难理解了。

关于影响毕业生求职决策因素的重要性,36.5%的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薪酬福利,16.2%的人考虑更多的是单位所在地,3.5%的人对与所学专业相关度更加在意,28.8%的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职业发展前景,7.3%的人选择了自我价值的实现,7.7%的人认为是单位性质。有统计可以看出,超过六成的学生更看重和待遇相关的现实问题,而较少人在乎单位性质。

当被问及倾向于哪种性质的单位就业时,38.3%的人选择了国有企业,22.5%的人选择了三资企业,14.2%的人倾向于民营企业,26.3%的人选择了党政事业单位,4.6%的人选择了其他,而愿意参军入伍的人为0。这样的情况和管理学毕业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关,管理学专业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喜欢凭借自己的才能为自己赢得高薪,而较少看重是否在“体制内”工作,这和他们的专业课程以及老生的传帮带密不可分。

关于志愿服务基层或偏远地区的问题,17.9%的人表示愿意,12.1%的选择了不愿意,58.8%的人选择了可以考虑,还有11.3%的人则表示没想过。统计显示大部分毕业生还是具有奉献精神的,他们既能到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和智慧,又能妥善安排自己就业。

当被问到是否会自主创业时,39.6%选择会,19.2%的人选择了不会,而41.2%的人则暂时没有考虑。选择创业的大概占到了全部学生的四成,管理专业学生头脑比较灵活,具有创新意识,在这方面可以积极引导。

当被问到已签订就业协议,又有了更好的就业选择时,83.3%的人选择将自己面临的情况与前单位如实汇报,协商与其解约,15.4%的人会坚持履行原先签订的协议,还有1.3%的人选择了两边都拖着,走一步看一步。大部分学生还是有诚信意识,这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理念,如果学生们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绝对能在求职的过程当中为自己加分。

在被问到哪种求职渠道最合适时(多选),31.3%的人认为是人才市场,53.8%的人觉得是校园招聘会,8.8%的人选择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广告,19.6%的人选择互联网,20%的人选择了亲友介绍,还有2.1%的人选择了其他。无论人才市场还是校园招聘,都要组织大规模的招聘会,学生们更依赖于这样的传统模式。1/5的人选择了亲友介绍,人脉在求职的过程中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互联网在就业当中有着诸多优势,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网络招聘信息。

参考文献:

网易调查报告范文4

二、调查地点:网络调查

三、调查对象:中国各地网民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床上度过,睡眠质量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企业家、都市白领、金融从业者等是睡眠障碍发生的高危群体;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网友,无论是睡眠时间和入睡时间,都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网友。”这是50万名遍布全国各地的中国网友用鼠标参与调查得出的结果。

网易调查报告范文5

拿着Pad窝在沙发,世界名师任其选

在大学校园或是图书馆,听到附近有沪江开心词场通关的提示音,一句话都不用多说,甚至连眼神都无需交换,就能轻易识别学习语言的同类;下班回到家的北京职场白领柯小岚,拿出Pad打开网易公开课,接着3天前的进度,花60分钟听完了耶鲁大学《博弈论》的第3课……

这是当下中国在线教育用户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些在线学习平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白领利用零散时间,补充一些通识类或实用型知识,不断为自己充电。

柯小岚从4年前开始接触的网易公开课,算得上是国内在线教育的先行产品之一。据了解,目前网易公开课日均浏览量为100万人次,装机量近1500万。

而这仅仅是在线教育产品的一例。这个行业的各类平台、产品已经是五花八门,其中一类就像网购商品一样,用户只要选择需要的课程,付款之后就能通过网页和客户端使用,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同学、网易云课堂、百度是其中的代表。

对于出国留学、外语考证的广大群体而言,新东方在线、沪江网校等以语言学习为主的网校,或许更为熟悉。

新东方在线副总裁潘欣表示,新东方在2000年就已布局线上教育,目前拥有的互联网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移动应用下载量超过1200万。

一些互联网公司和机构正在让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在国内落地。果壳网与美国的三大MOOC平台合作,让国内自学者可以利用美国名校的资源;网易与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爱课程网合作,推出了中国大学MOOC,邀请国内985高校进驻,自今年5月上线以来注册用户已有50万。

在网上学习,靠谱吗?

据了解,目前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大致可分为几大领域: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留学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外语教育、兴趣爱好培训以及综合平台类。其中,职业技能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不过一些受访者担忧,除了目标性强的技能型、外语考证类培训,让中小学生通过互联网,拿着平板电脑或是坐在电脑前学习,他们可能会难以坚持。

国内投身到在线教育的用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群?《2013中国在线教育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在线教育课程是职业技能培训和英语培训,在受访的2946人中,这两类课程的用户人数不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都位居前列。《中国互联网在线教育白皮书》称,目前成人教育市场依然占比最大。网易公开课的主要用户在18岁到35岁之间,主要是上班族和学生。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仅仅为了满足求知欲而来学习,在一些平台也并不鲜见。南洋理工大学推出的《法医学概论》,看似偏门学科,却已经在果壳网的MOOC学院平台上有了诸多点评,甚至有30名学员晒出了证书。

在果壳网的《MOOC中文用户大摸底》中,2440名使用过MOOC课程的受访者中仅有6%拿到了所有选择课程的证书。

“不管能否坚持到最后,互联网让有求知欲的人能找到学习的平台,坐在电脑前就能听国内外名师讲课,开卷有益,总会有一些收获。”参加工作不久的刘慧慧说。

摆在眼前的几道“坎”

虽然近两年在线教育资本涌入很多,社会关注度也在提升,但用户并没有大规模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国内在线教育仍处在早期阶段。

“原因之一是,之前没有哪家公司能单独培育市场,现在随着进入这个领域的公司越来越多,这个问题正慢慢改观;二是教育的用户学习周期长;三是在线与面授的用户体验差异大,教育并不是标准化产品。”潘欣说。

在易观国际分析师郭阳看来,部分细分领域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是在线教育面临的瓶颈。

根据《2013中国在线教育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在线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互动性和现场感。因此,就职于上海一家培训机构的宋民瀚认为,中小学教育阶段,在线教育更适合作为多媒体辅助,因为学生的自制力可能并不过关。

再者是版权问题。版权问题是付费购买在线课程的阻碍之一,盗版的泛滥导致用户的付费意愿不强。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表现得比较乐观。网易教育品牌总监董萍说,在线教育领域拥有大学学历的用户比例比整个互联网高。当前,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的人群是相对有限的,但只要能够满足这个人群的需求,就算是达到了目标。

“解放教育生产力”

对于在线教育的未来,一些行业观察者持乐观态度。线上线下两种教育模式有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可以互相补充,共同促进教育发展,用互联网技术解放教育生产力。

淘宝同学负责人裴滨峰说,目前淘宝同学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需求,通过云计算,为没有基础能力搭建网校的中小机构提供平台,解放教师的生产力。

从在美上市的两家龙头企业的财报来看,教育类公司仍处于高增长区间,其中在线教育业务也成为其布局的焦点。郭阳表示,新东方开发网上互动学习平台,涵盖所有主要产品线,新的在线学习平台显著提升学习体验,通过增值网络服务创造新的收入,提高线下入学率;好未来也十分看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会。另外,TutorGroup预计其销售额在未来几年都将达到三位数的年增长率,也透露出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对于未来的在线教育模式,受访者们认为有很多种可能。裴滨峰描绘的一种情形是,在线教育的关键应该是人与人的连接,而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搬运工”。

网易调查报告范文6

互联网诞生之初,其最主要的特质就是“共享”和“免费”;然而,这种特质将要被打破吗?

2016年12月,果壳网MOOC学院、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和网易公开课联发合起了“2016知识青年大调查”,基于30187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盘点当前在线学习者的人群特点、学习习惯、学习目标、付费习惯,并《2016知识青年报告》。

调查发现,各种新颖学习形式、平台进入人们视野,在线学习进入百家争鸣时代,然而视频学习仍为主流;“为知识付费”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70%在线学习者在过去的一年中为在线学习付费,知识付费时代来临。

20代、互联网从业者是知识青年的主力军

参与调查的学习者中七成为90后。职场学习者逐年上涨,2016年已与在校生比例接近1:1。其中,互联网从业者首度超过教育科研从业者,成为最热爱学习行业。工作三年以下学习热情最高,令人惊讶的是,工作八年以上的学习者对在线学习热情同样高涨。

在线学习百家争鸣,视频课程仍为主流

在线学习的形式层出不穷,文字直播、音频直播等方式相较往年,获得了相当一部分在线学习者的青睐。然而排名前二十热门学习平台中,视频平台超过半数,占据主要地位。其中网易公开课连续四年雄踞榜首,网易旗下三大在线学习平_继续保持领先。

值得注意的是,TED、Bilibili这类非传统意义教育资源提供者也进入了学习者视野,跻身前十,同样受到了知识青年们的追捧。微课、喜马拉雅FM等音频平台和知乎、扇贝单词等App产品,也成为了在线学习者的重要知识获取渠道。

就具学习体领域而言,外语、互联网、生活爱好、人文艺术四个领域课程最受欢迎。其中男生更爱互联网,女生更爱学外语,超过一半00后学习者钟爱学习自然科学。随着年纪的增长,学习者对人文艺术、医药健康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知识付费时代已拉开帷幕

今年的调查中,付费用户比例剧增。70%的学习者在2016年为在线学习付过费,这一数字在2015年仅为26%。

“为知识付费”获得了超过七成学习者的认可,逐渐成为人们共识。75.65%学习者表示如果内容优质则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更有超过50%学习者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本来就应该付费获得。

付费学习方式变得多元化,对大多数人来说,“知识”本身比“证明”学过更为重要。在所有受调查的付费学习者中,花钱购买视频课程的学习者最多,购买课程证书的最少,只有11.17%学习者乐于为在线学习证明买单。

学习靠兴趣,“有用”才花钱

对于大多数学习者,兴趣爱好和职业技能是选择在线学习的主要原因。提高学习成绩及通过考试这类传统学习方式催生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下或不适用,即使在学生群体中仍不是重要因素。

然而,当学习者需要为获取知识付费时,选择会更加理性谨慎,“有用”的知识才是吸引消费的主要方向。更多的人把钱花在职业技能和自我提升上,消遣学习消费相对更少,大量兴趣驱动型的学习者,并不为自己的爱好买单。选择付费学习内容时,“是否有用”是优先级最高的决策因素,粉丝效应和口碑推荐反而排位靠后。

象牙塔内外有别

再聚焦学习者中的上班族,不难发现,这部分人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职业技能的提升。对比学生群体,满足自己的业余爱好是他们选择在线学习的主要因素。对于付费学习目的,上班族更在意购买的知识能否直接应用于工作中,学生群体则更看重话题本身是否吸引人。

意愿强花钱少,知识付费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从人们对购得学习产品满意度来看,内容质量得到了大多数知识消费者认可。取悦消费者不易,学习者愿意付钱,或促进了高质量的学习内容供给。

在知识消费金额上,半数学习者过去一年的消费集中在300元以下。陆续进入而立之年、有更强消费能力的80后,是付费学习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