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质量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质量管理范文1
一、工程施工质量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产品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赋予了施工建筑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建筑施工企业在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认识。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建筑产品的质量主要包括建筑产吕主体结构的质量、目测感官方面的质量、使用功能方面的质量三类,建筑产品同其他产品一样,在形体设计、装璜的完美,带来消费者的只是感官上的认同,消费者对于建筑产品的最终目标还是功能的使用,这就要求施工质量必须要达到相应的标准。水、电、燃气这些最基本的使用功能,是人们对建筑产品在内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这些指标不能够得到满足,则很难让消费者满意。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关系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困此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提高施工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二、加强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
对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施工现场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的内容和范围很多,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做到不破坏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要对施工过程中各类生产管理项目进行认真有效的安排,保障人们生活健康、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等各个方面。在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的核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为主线,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生产使施工项目能够达到各类要求,要提出创造优质工程的目标,向现场施工管理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素质和意识,增强它他们安全生产的意识,认识到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对施工过程中各类不文明行为级予及时的监督和制止,为提供安全高效的企业质量管理奠定基础。
三、做到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企业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企业系统生产、规范经营、科学施工的基础和依据。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工作,从施工项目的计划制定,以及制定计划的层层落实等工作,都要遵循企业发展的先进理念,要把施工过程中的工作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坚持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推动和促进施工项目质量的提高。要对施工过程中各类细则和标准进行重新定义和规范,对一些不符合实际发展要求的进行坚决改正,要加强实地调研的力度,切实制定能够有效促进施工项目发展的规章制度和政策,良好的规章制度是促进施工企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对施工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错误行为要进行坚决改正,加大处罚力度,对于出现一些影响的,要坚决落实相关责任人,保证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净化施工企业发展空气。
四、做好施工材料的控制工作
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施工原材料的优劣程度直接决定了施工工程的实体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想实现建筑工程质量创优的目标,就必须要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和控制工作,避免一些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给工程质量带来一定的限患。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原材料的价格、费用和质量,尽量选择企业质量好,合作基础长的生产企业,各级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原材料的审核力度,对一些质量标准达不到要求的原材料、各种配件坚决不使用。原材料采购工作完成之后,要切实做好材料入库检查工作,通过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相对比,切实保障施工质量。
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且相关制约的工序所构成的,各级过程是施工质量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施工项目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流程,要重点对施工人员、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检查,要切实加强管理培训工作,使工程一线操作人员能够尽快熟悉工程项目,掌握各类施工机械的操作,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培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胡小刚.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
工程质量管理范文2
关键词:工业;工程;质量管理
一、产品质量管理的作用
现在是21世纪,是高科技的年代,每个国家都是以这种科技来综合国力的,所以一个国家的工业工程质量问题需要抓紧。在全球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质量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当今市场环境的特点之一是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求企业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和生产运作战略之一。
我们要清楚,这个产品质量管理是目前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变重要任务,所以我们应该掌握好,不要乱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为了实现上述要求,产品质量是主攻方向。其次,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经济增长质量和产品质量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关系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总理指出,要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这充分说明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此外,产品质量管理是维护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对保证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保证生产安全和人民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2.1 产品的动态性。现在这个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高了,而现在的科技发展也是相当的快,人们的需求也是在不断的改变着,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企业应适时准确地识别顾客要求,创新技术、更新设备、研发新产品,持续改进、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
2.2 质量的相对性。现在的市场,质量的相对性也是需要掌握妥当的,由于地域差别,经济和技术发展程度不同、顾客的饮食习惯不同、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不能对同一类型的产品按同一个标准生产,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提供适当的产品。
2.3质量的可比性。我们要清楚,质量的某些对比是不科学的,比如说产品的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好坏是不能作比较的,两者的概念是不相同的,性能等级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质量好。在评价产品质量时,应注意到把比较的对象放在同一“等级”的基础上。
三、质量改善方法
每个产品都是有缺点的,没有十全十美,而我们这些产品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的改善,不断的做到适合顾客的产品,这才是我们初衷。在ISO9000:2008标准的引言部分列示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持续改进”是一项重要的原则。标准中明确指出,“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持续改进”原则,积极寻找不足与差距,不断改进质量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提高企业推行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不断改善产品服务质量水平的目的,是企业在市场中保持竞争的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3.1 质量改善的原则
每个产品的好与坏并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顾客说了算,顾客满意了,证明这产品是好的,不满意,那就需要改进。因此,质量改进是通过过程的改进来完善的。为了实现持续的改进,企业应不断进行改进,而不是被动地等待问题出现了才进行改进,这就是质量改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就质量管理活动而言,通常可分为“维持”和“改进”两类。维持的重点在于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保持现有的质量水平,因而要运用质量控制的手段防止类似的质量问题再次发生;改进的重点则在于提高现有的能力,以期望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维持与改进虽不是一样的概念,但它们又是密不可分的、互相联系的质量管理活动。质量改进活动是在过程稳定的基础上,即维持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过程尚未进入稳定状态,质量波动的规律尚未明确,则改进难以见成效。
3.2 质量改善的环境
1) 管理职责和领导
一个企业的目标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质量的改善,这也是企业的意义,这个是企业存在的目标和初衷。要使持续的改进有效果,企业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质量改善环境,这要求企业领导者加强质量意识,并把这种意识在企业各层次人员中进行普及,以形成重视持续改善的氛围。为把质量改进工作落实到实处,企业的各级领导应加强对这方面的工作的重视,要将持续改善、追求卓越的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的内容纳入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使之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2) 质量改进的目标
企业在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时,各级都应着眼于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及过程的效果和效率,规定具体的改善目标,并统一认识、增强合作,同时通过对目标的定期评审,使其正确反映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3) 合作与交流。
在企业改善质量时,合作与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消除有关机构之间和人员之间的障碍,而且这种交流和合作应扩展到包括企业和顾客的整个供应链。若要每个职工都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相互之间的信任是很重要的。
总之,新时期,企业必须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在全面、全程、全员开展质量基础对此,我们应该明白,管理是对关键工序M行监控和持续改进,对产品质量进行不断改进和提高,才能提高企业存在的价值,才能给对手一个致命的打击,进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樊自强.加强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 张公绪,孙静编著.新编质量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易树平,郭伏主编.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7
工程质量管理范文3
关键词:公路工程 质量管理
一、施工工期较短
1、天气影响
许多工程的施工时间都安排在夏季,而北方地区七、八月份正是雨季,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影响非常大。
2、交通要求
道路改造工程大多都处于市区,道路多为城市主要交通道路,为满通运输的要求,尽快投入使用,不得不压缩工期。
3、计划工期不科学
工程本身的工期就规定得很短,导致施工单位所做的施工计划不实际、不科学。
4、BOT项目为了尽快建成投入使用收费、施工工期也压缩得很短。
5、在征地拆迁方面受阻,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不能保证正常施工工期,实际又不会按相关规定给施工单位有效工期。
二、承建单位方面
1、承建单位总想用最低的成本来修建一条高质量的公路,认为加强合同管理和质量管理就能达到目标,其实这样可行么?再好的管理,也不可能用一个塑料杯的成本做出一个玻璃杯子来。目前存在这样的现象,专业队伍不想做的工程,非专业队伍反而想做。非专队伍所做的工程能满足质量要求么?如果他们按标准要求施工,又能保证不亏损么,如果他亏损了,还能继续做么,等等问题,最后都是一大堆麻烦事留给承建单位,并交不出合格的产品。
2、以社会投资为主的项目业主,为早日取得投资回报,盲目赶进度和工期,对质量管理重视不够,也给参建各方增大了压力。部分项目办管理人员,由于受聘于投资人,管理的权限十分有限,对急需增加的投入不能及时确定。
3、企业缺乏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企业普遍缺少高素质的、具有组织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经验,能够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标准进行管理,熟悉项目管理软件,能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的复合型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三、设计方面
近几年公路建设突增猛长,设计力量一下跟不上,导致设计不太精细,造成变更增加,导致工期延缓,如果施工单位技术力量差,没发现设计问题,就会导致质量隐患。
四、监理单位方面
1、有的监理单位实力差,人员无序流动比较突出,具有公路工程监理资格的人员匮乏,监理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在社会上招聘的人员有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和退休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业务素质总体水平不高,部分现场监理旁站不到位,工序把关不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所发的现场指令有时不具有针对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少监理人员难以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2、部分驻地办受到业主重抓进度的思想影响,质量意识不强,特别是在受到业主的负面干扰和施工单位的正面抵触双重作用后,质量管理的信心和力度大幅下降,部分监理自身素质和职业修养差,责任心不强,直接导致现场失控。
五、施工单位管理方面
1、施工企业缺乏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缺乏能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的复合型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2、施工单位自身质量意识薄弱
(1)施工单位合同履约率低,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更换很频繁,主要人员和设备不能及时到场,普遍存在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施工现场缺少经验丰富、擅于管理的施工骨干。
(2)多数项目由于投标单位竞相压价,造成中标单位利润空间小。小型结构物施工存在分包现象,以包代管,由于分包单位工艺水平落后,管理不到位,直接导致外观质量较差的局面。
(3)施工单位抓住了业主抓进度、急于受益的心理,加快施工进度,放松质量管理,抵制监理现场指令,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4)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有的单位尽管建立了该体系,但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正常运作,难以起到自控把关的作用。
(5)由于工程建设规模扩大,建筑材料特别是地材紧张,进场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有时为了工程进度,违规采用不合格材料,使施工过程本身就留下质量隐患。
(6)由于建筑材料的物理指标不稳定和路堤填筑材料的变化,部分参建单位的标准试验、工艺试验未能及时重做,造成现场控制标准与实际情况不相一致,控制试验的结果不准确,可靠性差。
(7)项目领导质量意识不强,不支持质检人员的工作。
(8)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经验少,或者不勤于检查,发现不了现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从而埋下质量隐患。
六、质检人员的指导思想问题。
1、质检人员认为自己是内部监督,发现不合格的现象能隐瞒就隐瞒,给工程埋下质量隐患。
2、质检人员不务实,不常到现场检查施工实施过程的各方面是否正确,只是检查成品工程,等问题出现后才来处理问题,没尽到质检人员的职责。
3、质检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施工经验不足,看不出质量问题,就连外观质量都不清楚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行。
七、怎样才能消除质量隐患
本人认为高质量的精品工程是做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所以要提高工程质量,应消除以上提到的问题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既不能把质量管理 看成简单的事情,也不能把它想象得十分深奥。由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不是 很高,质量意识的灌输, 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下去,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 识才能深入人心。
2、在现场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不能拖泥带水,该一票否决就一票否决,没有什么 通融的余地,质量管理搞不下去的原因,往往就是已形成的指令被浩瀚的人情海洋所溶解了。质量管理不得力的人该换的要换,不得力的施工队该清退的要清退,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现在的质量管 理体制有一个弊病,就是管理质量的人没有真正的否决权,技术和行政相对来讲还是分家的。
3、工地试验室是施工中质量管理的前哨
施工单位往往对工地试验室不加重视,其实工地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试验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 。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要由试验室拿出第一手材料,一切应以数据说话。
4、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 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记录。 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
5、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辨证关系
施工单位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影响工程进度和效 益。其实,搞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工程质量搞上去了,减少了返工,相对来讲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6、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设计质量
设计质量高,施工单位省心,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也省心。然而,由于目前国内新建高速公路较多,设计单位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很难做到精心勘探、精心设计,所以就造成在施工中发现大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施工单位水平高还好,如果施工 单位水平低,预先发现不了设计问题,等到产品出来后才发现不对头,这就造成了许多麻烦 和损失。
工程质量管理范文4
关键词:公路 施工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我国的公路工程项目也随之得到空前的发展。在如何能够有效地提高公路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问题上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是每个企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提高施工企业最重要的管理责任和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公路施工项目。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越来越紧迫,所以公路建设的发展也是必然的,项目工程在成本、质量和数量之间的矛盾也是愈发的明显,所以在实现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低能耗、高质量以及高效率等方面,成为了企业所面临的首要难题和挑战。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理论知识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还应该结合其它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探讨来达到我们共同所期望的目的。进而使得我们国家的公路施工质量更上一层楼。
1、公路施工工程质量的概述
工程质量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通过自身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等指标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公路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实体质量、工作质量和功能价值方面,公路工程项目的实体质量包括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和工序质量,由于项目的每个部分都是由一道道的工序所完成的,所以我们在做这一部分时就应该将其中各个工序做到井然有序。工作质量则是公路工程项目的参建者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所做的工作而组成的,工作质量由社会工作质量和生产过程工作质量共同组成。社会工作质量包含社会调查、市场预测、质量回访和保修服务。生产过程工作质量则包含管理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工程项目的决策、勘探、设计和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最终会在工程质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要想保证工程质量的水平,相关部门和人员就应该针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还能使工程质量有所提升。公路工程项目的功能是相对于业主的需求而言的,不同业主各自的需求自然也不同,所以公路工程项目的功能价值一直都没有给出一个统一而固定的标准。
2、加强公路施工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道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没有高质量的道路网络,经济的发展便是一纸空文,因此增强国力,发展经济都离不开公路事业的支持。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而施工工程质量管理也是非常复杂的,在不同的工程中,特点和方案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公路施工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我们必须得逐个解决。在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期间,各项技术没有进行及时的交接,对这些技术问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因为有些施工人员对工程基本结构知识缺乏理解,因此也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按照规格进行操作等现象,这样通常会导致公路施工过程出现潜在的质量隐患。道路建设,不仅提高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带动了一大批下游企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道路工程的线性及超大工程量,使得投资巨大。优质的道路可以发挥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且能够有效地保证政府资金的投入价值。由于施工期间自然因素、材料因素、施工管理因素等,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出现各种病害,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进而影响了车辆的行车安全,使得财政资金的效益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一些路段在通车后相继发生开裂、车辙、水损害等病害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公路建设的社会形象,同时也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社会形象。所以说良好的质量管理是保证道路工程质量的关键。
3、在现场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优质工程是施工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资本,特别是在目前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就是自己市场份额的保证,是企业实现利润的途径。在当今经济社会中,质量管理理所当然是要和经济挂钩,但这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本末倒置,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其中最忌讳的就是拖泥带水。
3.1 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既不能把质量管理看成简单的事情,也不能把它想象得十分深奥。由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所以质量意识的灌输,要分层逐次地进行。试图将复杂的理论逐渐变得通俗易懂且符合大众的口味。对质量的认识,有一个自下而上、从内到外的过程,这样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企业质量管理是最关键的一环,只要有利润,他们就希望把工程干好。工程质量不但取决于指挥部、项目经理技术水平,也取决于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当然也包括临时工的操作水平。
3.2 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
通过现场跟踪检查我们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的质量问题。因此,做好现场检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做到“四勤”,腿勤、眼勤、手勤、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记录,要在施工现场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质量事故提早扼杀在萌芽中,从而减少经济损失。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规范施工,并随时将其中一些项目来做抽查检测,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跟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将工程质量管理做到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3.3 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设计质量
现今,许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一直要求提高设计质量。由此看来,设计质量的优劣与施工质量的好坏的确息息相关的。例如,在某公路互通立交的施工中,由于设计地质资料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符,致使挖孔桩长与设计挖孔桩长都不相同,原定施工完的项目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将工程进度无限延期。
3.4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辨证关系
目前,施工单位普遍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效益不能同时兼顾。其实这两方面并不矛盾,他们是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从而相互发展的矛盾综合体。看问题要一定要从整体去看,不能片面化。工程质量搞上去了,减少了返工率,相对来说也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最终提高了经济效益。
3.5 做好工地试验室
施工单位往往对工地试验室的重视不够,试验室的房屋极其简陋。试验仪器残缺不全,完全不能适应公路建设的需要。工地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要由试验室拿出一手材料,一切以数据和事实说话。不合格的资料,千万不能擅自修改合格后往上报,像这样的侥幸心理坚决不能有。施工人员住的条件可以简陋一点,但在试验室和试验仪器一定要装备齐全,坚决不能马虎。试验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工程质量将逐步走上系统化、法制化的道路。在整个公路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的管理,严格落实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从而确保施工质量达到优于标准,从而争创优质工程。与此同时,电脑技术将会普遍的运用到工程质量管理中,工程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将得到提高。新技术、新材料等不断涌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了保证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保障,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将会再创新高。
参考文献
[1].王立臣.浅谈公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
[2].黄福文.浅谈公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1(09)
工程质量管理范文5
关键词:工程质量;管理
0引言
近几年,我们经常在各大媒体上看到一些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报道,国家更是加强了对工程质量问题的监管和处理,全民的关注更是把工程质量问题推在了风口浪尖上。工程质量管理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工程质量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镇化,改善人民基础生活设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就必须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研究表明质量问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突发性,容易引发连锁反应[1-2]。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曾经预言:“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将会是质量的世纪”[3]。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是任何一个企业的职责。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相关体制的不断完善,工程建设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和世界的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目前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就应该加以分析,形成系统的理论,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全员参与。1998年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涵盖了建筑许可、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2011年有对《建筑法》进行了新的修改。然而,早在这之前我国就颁布了大量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条例(试行)》(1983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暂行规定》(1985年)、《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工作规定》(1985年)、《关于保证工程质量的几项措施》(1986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1990年)、《关于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的规定》(1992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1993年)、《关于建筑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意见》(1995年)等。从法律制度的不断更新和改进,我们看到了国家对工程质量管理极为重视。
1国内外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对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涉及到理论基础的研究,完善机制体制的研究,质量管理计算机应用的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工程质量问题定量化的研究等几方面。1961,美国Feigenbaum率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理论,即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来指导生产过程,并对“三全”质量控制,强调调动全员积极参与[4]。1978年全面质量管理得到推进和发展,得到深化提高,在建筑行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6年,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在1987年颁布了ISO系列标准。随后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确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作程序,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四个阶段的周而复始,就是目前我们广泛应用的“PDCA循环”模型。RosertP.Elhott[5]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应加强对人和质量全过程的控制。李[6]管理指出当前质量控制存在的不足,从4M1E分析,提出加强从横向与纵向管理两个方面的质量控制,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潘雄[7],项目质量控制应在项目建设初期的重点,施工阶段根据优化设计的功能要求,控制工程质量,施工阶段注重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并最终实现投资效率高的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主要是在施工阶段,因此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加强过程质量管理是关键。赵[8]介绍了工程质量控制的特点,根据已有的事前、事中、事后的顺序,指出应重点注意在每个阶段,最终形成一个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对项目的质量进行管理。建立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提出只有通过建立适当的评选机制,使内在品质得以彰显,才能树立建筑质量的市场意识[9]。各参与工程建设单位都应该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做到权责明确,赏罚得当,做到谁的问题谁负责,谁的贡献谁应得。相关政府和行政单位也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来维护并完善建筑市场环境。2012年张[10]提出政府应该把申报工作前移,在工程勘测时就组织相关专家及监督人员进行监督记录评定,实行全过程的评选,并对企业所承担的其他工程质量进行抽查,并以抽查结果作为一项评定指标。完善对工程质量创优及评价机制。2015年王提出加快立法工作,构建信用评价体系,改革保险费率,培育第三方鉴定机构等途径[11]。近几年保险业蓬勃发展,在建筑市场,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保险的优势,转嫁风险,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保险公司的介入,不但能够加强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控,也能对各方主体起到监督作用。保险公司的介入,改变了施工中只重视监理的现状,对施工中的质量加上另外一道屏障。JamesL.BuratiJr[12]在论文中就如何建立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措施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从工程质量的分类并举监管、工程质量的差异化管理、工程质量保险和工程质量监督社会化四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给出一些建议。单纯的理论往往缺乏说服力,绝对的定性分析不能有效地说明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往往也导致了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出现。2005年EI-Rayes[13]提出了根据工作对项目整体质量的影响程度设定质量因子,并运用函数来解决质量的量化,但人的主观因素较多,量化函数不够理想。借助于数学模型,尽量把定性的信息定量化,利用更科学的数据来研究问题。2006年刘晓峰、陈通[14]在原有相似工程的数据上,通过利用SPSS软件对工程质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工程质量对工程成本和工期的方程,但也只是一种宏观的判断;2008年侯学良、朱宏亮、关罡等依据循证管理思想,通过质量控制方法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对住宅工程质量实施有效控制的具体方法和程序。为使这一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工序控制状态与其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推证出以工序操作所得实际样本来判定住宅质量控制能力的可行性,并参考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确定了住宅质量控制能力的5级判定标准[15];阮宏博[16]指出不同的资源使用模式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但并未对质量的量化提出具体方法;周艳[17]认为工程质量与具体工作的施工组织方式有关,并用专家估计法对不同组织方式下的工程质量进行了评分,但这种量化方法过于依赖专家的经验和主观判断;高明[18]用质量满意度概念来对质量进行量化,用灰数来表示质量满意度的模糊性;2012年,Badu和Sursh[19]采用0-1之间的连续数值来表示工程项目中某项工作的完成质量,整个工程的质量则是各项工作质量水平的函数;2014年蒋,杨,曹[20]基于系统可靠性的工程质量量化研究,在分析施工质量量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项目进展中实际存在的“学生综合症”现象,提出了单项工作质量水平的量化指数,进而根据工作网络系统可靠性理论,建立了工程项目质量水平的客观衡量方法,克服了工作权重系数确定的主观性。JimEmzen[21]指出,在质量控制中承包商必须占主导地位,企业通过激励法来提高承包商对工程质量的要求。陆[22]对工程总承包的实施情况、如何控制和监管总承包体制下的工程质量进行了研究。建模分析了总承包体制下主要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对总承包体制下的质量责任分担和质量控制系统稳定性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总承包体制下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及其运行机制。高[23]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自身的丰富经验,设置了隐蔽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等方面的共性,并设计了质量控制措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也被逐渐应用在质量管理中。PingYung等人[24],发现后开发了计算机辅助质量保障CAQ、计算机集成质量信息系统CIQIS和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环境下的质量信息系统QIS。质量控制信息化,一方面是提高了大型质量数据处理的速度,另一方面,丰富了质量管理理论,实现大量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功能,从而促进了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针对项目中长期存在的常见质量问题,托马斯[25]根据市场研究结果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网络进行多层次评价,并结合计算机软件系统对确定质量控制系统的技术路线进行开发和运行,并阐述系统的实现,最后成功地构建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质量控制体系,为解决质量问题和质量标准。从以上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对工程质量的理论研究已经大量存在,但是针对性不强,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有关体制机制的完善已经改善了目前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部分问题;将定性的工程问题进行定量化分析,比较针对性地解决了有关质量工程的实际问题;计算机已经运用在工程质量管理当中,但是离实现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存在很大的差距,有关质量管理的研究还应该继续进行。但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逐渐趋近于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2我国工程质量管理仍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意识相对较低目前我国有关建筑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已经相对完善。但是,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低。加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少数单位主体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实施,任意压缩合理工期、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擅自开工、没有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进场材料、机械设备的检查安装要求不严格、利用资质挂靠等手段承接工程等问题依然存在。2.2技术手段落后监督人员不能时时跟踪项目进度进行时时监督,不能进行详细的资料记录,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造成问题延后处理甚至问题隐藏而形成的工程质量问题。目前的监督技术还相对落后,大部分项目的监理方法陈旧单一。因为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监督部门的工作不到位。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力度不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验,遗漏众多中间环节的一环,甚至偶尔出现隐蔽工程细节的遗漏,监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质量验收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查验收[26]。监督技术相对落后,质量监督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的上作,一些监督机构的现有素质,尚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27]。2.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目前,从事建筑业的人员,农民工占较大比例。近几年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的比例在不断地增长。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统计,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在农民工中,接受过农业、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25.6%,既没有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过非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工占69.2%。然而近几年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又偏向老龄化。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造成的质量事故也比较多。部分相关的技术人员并没有通过资质考核,由于存在需求的缺口,企业对这方面要求也不太高。由于某些原因,部分企业不对相关人员定时提供相关培训。部分从业人员的学习意识比较低,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2.4运作模式不协调政府质量监督的定位和先行的运行模式不协调,监理机构的经费来自于建设单位,影响政府执法的权威性,加上地方性的差异,有些地区不能承担监督经费的正常开支。政府质量监督的性质与监督人员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不相符。监督管理体系不科学。政府监督机构的全责不明,定位不明确。相关的执法程序不够规范,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2.5信息不对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现完全信息化不容易,各建设主体了解到的信息存在差异,对工程质量管理带来障碍。在建筑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加上公司不能积极对员工进行培训,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不能运用到工程建设中去,也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3结论与展望
工程质量管理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不同属性、不同用途的建设工程生产和工艺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过程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新兴建材多、个性化功能要求特殊、具有相当程度的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基于建设工程以上特点,形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本身具有以下几个特殊性特点:建筑工程质量受设计水平、建筑材料质量好坏、施工方法与工艺先进与否、技术措施是否到位、建筑施工机械技术与能力约束、全体参与设计施工及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新兴建筑材料与工艺的相关法规和规范成熟度与齐全程度、工期、地理与气象等多因素的影响。
2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多数建筑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对市场经济环境相比还有些陌生,一方面,计划经济时期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政治性管理约束力大于技术管理和质量,政治能压制人、约束人按照既定的质量目标去做,加之当时的建筑质量要求不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环境时期,人员流动相当频繁、流动量也相当大,企业内部很难形成规范性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这就导致本来就相对薄弱的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更加显得势单力薄,不仅难以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就连现有制度执行都相对困难。由此形成的局部或全部丧失管理或内部监督体系无力,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另外,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2 施工单位和施工参与人员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单位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很多施工单位和施工参与人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私自转包分包,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2.3 市场准入把关不严或私自转包分包
市场准入制度不仅有利于建设市场有序管理,而且对参与建设各方从总体素质上予以约束和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建设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疏漏,在施工单位中出现虚假的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或存在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私自分包转包,或逃避监督部门的管理、私下交易等,必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3 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的对策
3.1 强化建筑工程市场管理和监督机制
首先,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强化建筑市场管理,依法治理工程质量,增强监督管理的公正性、透明性和普遍到位管理,对监督管理人员实行责任任免责任制。第二,与时俱进的制定、修 改、完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法规,虽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规已经制定和实行,但这些法规于市场温和中,还缺乏威慑力,一些严重质量事故责任者未能受到应有的查处,有些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还不能找到适合的法规约束。随着《建筑法》的颁布实施,以及相关细则的不断完善,这一现状将得到改变。但还必须积极持久宣传和普及贯彻《建筑法》及逐步完善的相关 细则,严格依法治建,重点要把各乡镇、各私营企业的建设项目纳入到法制化、程序化管理轨道;坚决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施工报建、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项目;严厉查处质量事故责任者和监督不利的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活动各方真正重视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3.2 建设主管部门要提高企业模式化管理意识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强化企业管理,重点是加强企业的资质管理、体系管理,必须坚决制止无资质施工队和低资质施工企业与较高资质施工企业之间乱挂乱靠的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现象。要切实推行工程总承包,质量事故追则制。总包单位必须对工程质量负有全部责任,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杜绝包而不管和管而不力、管而不严的现象。在建筑管理体系与规程管理上,建立一套类似于制药行业GMP生产管理体系与模式的建筑企业管理体系。
3.3 强化全体参与人员的质量观念
施工企业必须强化全体参与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执行管理人员负责制、各工种在有具体质量责任人监督下作业和施工,按规范要求施工,施工完成有质量责任人确认的管理体系;树立创优意识和为用户着想的思想,严格全过程质量管理,精心施工,坚决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和质量问题相互推诿。
3.4 政府引入建筑市场价格指导机制
各级建筑主管部门,必须有效控制建设单位的随意或不规范行为,禁止不合理压价和垫资或变相垫资施工,禁止肢解工程和层层转包工程;禁止以速度压质量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出台政府价格指导和工程预决算指导价,并以此宏观价格管理和约束施工单位的恶意压价或隐瞒真实的工程价格。
3.5 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关
加强材料检测工作,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要严格实行质量双控,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合格报告单,要实行建设单位监理有见证的材料送检制度,要加强现场抽查、留样制度。
3.6 加强工程文件管理
加强图纸会审变更管理制度,要提高工程方案会审和施工图纸会审以及变更管理质量,把工程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未进行图纸会审先开工的行为,同时也要防止图纸会审走过场的现象,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变更应及时、准确,并有严格的记录和责任人确认签字。
3.7 政府对工程质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施工过程监理控制。要提高质量监督的覆盖率和政府的威慑力,必须把建筑工程项目都纳入政府质量监督范围。通过监督检查约束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稳定和壮大,只有坚持依法建设,改善企业内部综合管理水品,提高工程质量观念和意识,加强施工管理力度和常态化管理,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筑企业要认真研究通病的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克制通病的方法,是提高和稳固建筑工程质量和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易思游.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之我见[J].陕西建筑,2011,(03)
[2]刘敬.谈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因素[J].陕西建筑,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