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策略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作策略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作策略论文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1

【关键词】新闻评论 写作 教学策略

一、实践背景

2012年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已落下帷幕。北京大学的考题“国家广电总局颁布通知,从2012年元月起,禁止在每集电视剧剧情播放过程中插播广告。你认为电视剧生产商和广告公司会采取什么办法来应对?”复旦大学的考题“你如何看待方舟子和韩寒的论战?”此类考题透露出高校对中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现实生活的要求。而近年来,新闻评论在高考试题中也时有出现。如2009年的高考江西卷以蔡铭超天价购买圆明园兽首,辽宁卷以明星代言等为题。2011年高考作文新课标卷“中国崛起的特点”更是要求考生写评论文章。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学生具备关注现实,体验生活的习惯;具备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思维能力;具备逻辑严密,用语适当的表达能力。

然而目前的高中写作教学,却比较忽视对学生以上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忽视新闻评论写作的教学。首先,目前的作文题目和材料范围较封闭,常常是名人名言、寓言故事或是难辨真假的哲学小品,这些材料重抽象思辨,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学生写作以应试为目的,缺乏和读者交流的目的,写作照搬“三段论”、“新八股”。在缺乏写作动机和思维训练的情况下,写作过程如同搭积木,做填空题,缺乏主动构建,深入探究。再者,写作教学忽视文体特点,常常以“散文”这一称呼混淆议论文体和记叙文体的边界,缺乏对议论文体的系统教学。对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如何进行严密的推理和缜密的表达不够重视。

因此,以新闻评论作为高中写作教学的新手段,既能适应当下立足实际、面向生活的命题新导向,又能作为革除写作教学中“闭门造车,生搬硬套”这一弊病的新尝试,让写作教学“真实”起来。

二、实践过程

在实践中,我进行了多次新闻评论的写作教学。在此,以“归真堂上市事件”的新闻评论写作教学为例,展示教学过程。

(一)选题

首先,我选择一个新闻事件作为学生的写作材料。时事新闻的涵盖面很广,在选择材料时,我以“让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标准。

选择“归真堂上市事件”作为写作材料,是因为这一事件涉及到的虐熊行为以及网友们对此事件的种种评论较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他们了解、探究的兴趣。同时,学生对于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破坏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话题不陌生,网友们联名声讨、评价或支持某一事件的行为如今也屡见不鲜,学生能够理解这一事件的背景和内涵,并对之做出评论。再者,在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非常密切,网络活动也频频发生,学生与这两者或多或少都有交集,能够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表达。

(二)创设写作情境

这里的写作情境,一是指写作的任务情境,二是指写作的内容情境。

创设写作的任务情境是要求学生视自己为新闻评论人,对新闻材料进行评论。作为一个新闻评论人,学生要理解自己角色的内涵,这一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大胆置评。学生要克服对评论的恐惧感,所谓评论,就是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用自己的知识和材料支持这个想法。写出来了,就是迈开了第一步,只有写下来,才能获得他人的肯定,建立写作的信心。

2.进行负责的写作。评论是公开的,面对读者的,因此要有写作责任感,要注意观点的合理性,论据的真实性和论证的逻辑性,不能信口开河,随性而至。

3.要有读者意识。新闻评论的写作目的是要把自己的观点告诉读者,把读者不知道的信息传达给读者,因此,要选择有价值的观点和新颖的信息,并利用各种论证方法和手段,努力说服读者。

创设写作的内容情境,是利用新闻报道、新闻视频和其他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事件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活动。在进行“归真堂上市事件”的评论写作之前,我先用网上的照片和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一张“归真堂你没胆吗?为什么要用我的胆上市”的图片立刻聚集了学生的目光。接着,我播放了环保人士抗议归真堂上市的视频,不少同学在看视频的时候议论纷纷,愤怒、同情、怀疑等情绪溢于言表,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情感动机。

(三)明确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评论是较为自由的写作,但作为一种写作类型,有基本的写作要求:

1.明确文体。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体,它要求写作者对新闻事件进行是非对错的判断,因此学生在写作时不宜用它宣泄情感,抒写个人化的情绪、情感体验。

2.要充分了解新闻背景。在展示话题之后,我将网上对“归真堂上市事件”的报道整理出来,展示给学生。展示的资料中包括了事件的起因和发展过程,还包括了归真堂企业、亚洲动物保护基金等环保人士和政府有关人员三方的态度。我借此提示学生,对新闻背景的了解要全面,才能对新闻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动笔之前,我要求学生再次到报刊杂志、网络上收集与新闻材料有关的背景资料,深入了解新闻内容。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调动已有的知识体系,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写作角度。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2

关键词: 雅思 议论文写作 常见问题 应对策略

雅思议论文写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培养雅思听力、口语,以及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雅思议论文写作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雅思议论文写作不仅有助于巩固雅思阅读和听力输入的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知识的内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能为雅思口语的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雅思议论文写作能力,突破雅思议论文写作难关,已成为雅思写作教学的重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影响学生雅思议论文写作有其诸多原因,下面就从雅思写作的评分标准方面加以分析。

雅思议论文写作的评分标准不外乎以下四大方面,即审题、结构、思路和语言。

(一)从审题角度而言,中国考生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题目中遇见不认识的生词,因而读不懂题目。

第二,抓不住题目的讨论话题和提问方式,以致跑题。

第三,文章中遗漏了题目中的某些要求,不能完成题目的指定任务。

(二)从结构角度而言,中国考生通常存在以下弊病。

第一,不讲究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起、承、转、合的合理布局,各段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手段。

第二,段落使用不恰当,结构混乱,自由式写法,即想到哪写到哪,条理性极差。

(三)从思路角度而言,多数中国考生思路狭隘,表现出如下问题。

第一,遇到问题,无话可说,写不够字数。

第二,车轱辘话,说来说去。

第三,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性较差。

(四)从语言角度而言,多数中国的学生出现的问题。

第一,很多单词上的拼写错误,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单词干脆不会拼写。

第二,词汇的使用缺乏变化,即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

第三,语法错误较多,主要表现在词性的误用、固定搭配的误用、词序的误置、时态的误用等方面。

第四,句型的选择简单,单一,缺乏变化。

既然我们搞清楚了问题所在,那么,如何针对以上问题提高雅思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可供广大中国考生学习和借鉴的方法。

(一)增大阅读量。古语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是语言输出的实践过程,只有达到一定量的输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输出。因此,广大中国的考生们要多读英文报纸杂志,如ChinaDaily,21st Century,EnglishSalon,EnglishWorld等。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阅读可以起到一箭数雕的作用。其一,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其二,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避免词汇贫乏的窘境。其三,能够熟悉当今社会热门话题,如经济、教育、文化、现代科学技术等,进而吸取有用观点,开拓思路,活跃文思。其四,可以培养语感及英语思维习惯。实际上,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上述英文报刊和杂志中,有不少评论性的文章与雅思写作相关。

(二)精读并研习相关范文。范文为什么要精读呢?因为这些范文一般是作者精心挑选的,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对这些范文不能停留在理解上。但是这样做是不是意味着大量地背诵范文呢?如果是那样的话,广大考生就大错特错了。虽然市面上有多数雅思议论文写作的指导书籍附有范文,但是同学们切忌不可生搬硬套,而是应抱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学习范文的表达方式,精华的观点,优美的框架等为己所用。

(三)掌握常用的框架结构,即掌握布局谋篇的基本技巧。雅思议论文写作就像依照图纸建大楼一样,也可以称之为填空过程。这样一来,要组织好自己的观点,理解想表达的意思,阐明理由,就变得容易得多了,整篇文章也就会给人一种条理分明的感觉。

(四)熟记常用套句与过度连接词。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果对大量常用套句及过渡词能运用自如,就可以节省时间来构思,组织,检查,润色文章,而不会出现开头第一句就卡壳的难堪情形。此外,熟练运用过渡词还有利于文章的“启、承、转、合”。

(五)打好坚实的语法基础。如果没有打好坚实的语法基础,就如同建空中楼阁一样,纵有再好的观点,再严密的论证,都是徒劳的。广大的中国考生在注意表达文章内容时,却往往忽视了语言的正确性。因此,熟练掌握并运用各种英语基本句型是写好雅思议论文的一大关键。

(六)掌握基础的英语议论文写作理论。掌握基本的议论文写作要领,广大考生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当然,掌握了基本的写作理论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写好文章。但是,同学们一旦对写作理论有所了解,明白中英文写作之间的差异,以及中英文思维方式的异同,提高雅思议论文写作能力也就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3

【关键词】应试写作 有效教学 实施策略

正视应试需求新导向,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是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亟需解决的实践课题。本文拟从2010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阅卷评分要求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应试写作”的教学概念,并从“有效教学”的维度,剖析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种种重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行为,目的就是力图探索出一条符合应试需求,切合实际要求的高考语文作文的科学备考之路,以下详叙之。

一、明确应试要求提高应试写作教学的针对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向与阅读教学并重,成为语文日常教学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一线的教学实践中,写作教学远远不如阅读教学受重视,究其原因,关键还是认识上出现了误区,一种普遍的错误认识就是:高考作文靠运气,所以写作教学没搞头,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尚且如此认为,其结果必然是教者无心,学者无劲,教学无效!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除去其中与新课标理念的背道而驰的错误不说,单就写作教学来说,也是漏洞百出的。确实,在高考这根威力强大的指挥棒下,平时的语文教学以高考要求为中心,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在于,作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我们真的只能听天由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吗?当然不会,不能,不是的。

以2010年安徽高考阅卷作文评分标准为例(题目《吴兴杂诗》,略)高考作文阅卷评分标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了我们在应试写作教学中的重难点。所以,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二、了解学生写作现状,增强应试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应试写作教学尤以高三为重,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写作是重点,这是公认的,写作是难点,这也是公认的。高三写作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应试性。故此,我们不妨称其为应试写作。长期以来,应试写作一直就是一块“鸡肋”――食之无法,弃之可惜――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教学困境,众多专家学者纷纷支招,市面上与此相关的指导文章和书籍亦不在少数,然而,效果又是如何呢,恐怕是不尽人意的。实际上,那种没有教学实践的想当然的纯理论的所谓指导从一出现就注定是要以失败而告终的。要解决问题,还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这如同医生看病,问准病症,摸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遍览当今学生的应试之作,其不足之处,笔者简要归之如下:内容假,语言大,文章空,情节平,素材同,材料旧。这其中,最为严重还是三大方面:素材陈旧雷同,语言假大而空洞,情节结构平淡松散。这一切都只是病症,那么病因何在?笔者以为,生活经验的缺乏、阅读信念的缺少、情感体验的缺席,是为其根本原因所在。更为可怕的是,由于生活经验与阅读信念的高度缺失,已直接导致中学生的情感体验空前缺乏。试想,写作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但现在的问题已转变成写作主体已没有什么可表达的、没有什么需要表达的,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可怕的现象吗?试想,没有了表达欲念,那么,就连写作的动力都成了问题。再试想,如果再没有一种改革去改变这种现状,如果再没有一个合适的方式去激活那些沉睡已久的写作主体,那么,不仅应试写作可危,语文教学更可危!

三、实施“四化建设”,提升应试写作教学的实效性

在讨论应试写作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基本的重要概念,那就是前文已提出的但并未明确的“应试写作”,笔者把它作为文章的一个核心概念提出,估计是有不少人反对的。但笔者试问那些有着形形理由的反对者:应试作文是不是自有特点,自成一体?好的文章是不是不等于好的应试作文?从高考阅卷现场来看,应试作文是不是在扣除了诸多的偶然主观性外,是不是有一定的共同点即规律可循?很显然,这三个问题都得以“是”来回答。如此,“应试写作”可呼之欲出了:即以应试获分为目的的考场现场写作。既然是应试,那就以分数论英雄,既然以分数论英雄,那就以规则为准绳,所以有人称应试写作为“戴着镣铐跳舞”“刀尖上的舞蹈”,是很贴切的,很形象的。

笔者曾经撰文把高中语文分解为应试语文,课本语文,生活语文三大部分,共同组成了一个以应试语文为顶点的语文等腰金三角。同样,要想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提高应试写作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为“四化建设”必不可少。何为“四化建设”,笔者的解释是应试写作的“教学生活化”“积累专题化”“训练模块化”“程序规范化”。以下简述之。

应试写作教学内容生活化。大语文的教学概念的提出由来已久,践行者不计其数,教科研上硕果累累。《语文学习》杂志的刊首语即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同理,应试写作教学也必须找到生活这个源泉,才能成为源远流长的活水,否则,定是死水一潭。应试写作教学生活化指的就是应试写作的内容要走生活化的道路,即与生活中的表达需要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动力才会充沛,才有可能解决写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应试写作素材积累专题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米”即素材很重要,加强积累是必然的,问题在于这种积累必须以专题化的途径,成效才显著。专题的分类有很多。也是有讲究的,应以高中生的实际与不足为标准。如可分为时政类,文学类,人物类等等。

应试写作模拟训练模块化。从近几年高考写作命题趋势来看的,新材料作文是备考重点,漫画作文也值得注意。各种应试作文类型是同中有异的,要分模块进行训练,以加强写作教学的针对性,提高高三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应试写作临场流程规范化。在临场写作中,写作流程的规范性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了应试作文的质量。规范的应试写作流程应大致为(1)审准题,立己意。(2)构巧思,拟简纲。(3)设亮点,用亮语。(4)查硬伤,补主题。具体的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此不赘述。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4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习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318-01

随着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不断发展和理论的逐渐完善,国内外语言教学界开始认识到掌握相关的学习策略对学习的重要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内外的学者主要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发现学习策略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文秋芳(1996:11)说过“有关外语教学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对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近30年来,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十分全面并且不断深入。

学习策略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研究外语学习策略的有Rubin(1975),Naiman et al.(1978),Wong-Fillmore(1976)以及Sterm(1983)等。J.Rubin是早期语言学习策略最有影响的研究者之一。她主要是对成功外语学习者(good language learners)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以及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手段调查成功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继Rubin之后,N. Naiman等人的研究可以说是学习策略研究的第一个重大发展。1978年Naiman等人出版了他们的经典专著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Naiman et al,1978,1996)。与以前的研究相比,Naiman等人的研究在深度、广度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改进。

1990年O'Malley和Chamot出版的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和Oxford出版的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基本上反映了80年代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也代表了80年代学习策略研究的水平。

进入90年代以来,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继续发展,而且出现三个新的趋势:

(一)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与自主学习的研究结合起来,Wenden于1991年出版的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就是主要探讨外语学习者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培训成为学习策略研究的重点,1998年Cohen出版的语言学习策略的另一部重要专著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的第五章“The impact of strategies-based in struction on speaking a foreign language”专门论述了以学习策略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模式对外语学习(特别是口语能力的培养)的影响;(三)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策略与文化的关系。代表这一研究趋势的有Oxford 1996年编辑出版的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round the World: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该书收集了有关世界各地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重要论文。其中专门有一章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外语学习者与其他国家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策略方面的异同。

如果说,国外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兴盛于八九十年代,在国内外语学习策略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90年代后期。

1984年,广州外国语学院黄小华在香港中文大学完成的以“An investig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China employ”为题的硕士论文标志着中国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开端。文秋芳也在1991年就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进入90年代后,我国外语界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展开了更广泛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者有刘润清(1993;2000),文秋芳(1995;1996)等。他们主要研究中国学生对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策略,并且局限于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1996年,我国出版了第一部专门论述外语学习策略的著作,即文秋芳的《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该书以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为基础,概括了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框架,而且从实际出发介绍了各种学习策略的培训方法。既有理论研究意义,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程晓堂,郑敏于2002年出版了《英语学习策略》一书,该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介绍了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背景、定义、分类、听说读写以及训练方法等重要内容,满足了广大一线教师的需要。2003年和2004,文秋芳、王立非编著了《中国当代英语学习与策略研究丛书》,该丛书包括学习策略理论研究,学习策略实证研究,英语写作研究及英语口语研究与测试。这套丛书汇集了当前中国外语学习策略的重要研究及成果。2006年,刘振前,肖德法出版了《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该书是一个国家级学习策略项目的论文集,其中很多研究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研究对象均为在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国内研究者主要是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词汇学习策略是研究重点,研究结果表明词汇学习策略对外语学习有显著影响(王文宇,1998;吴霞等,1998,张萍,2001;陈辉,2001;林敏,2003;张烨等,2003)。其次,交际策略引起学习者一定程度的重视。如高海虹(2000)以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的研究表明,学习者较多地使用检索策略,而非成就策略。谭雪梅等(2002)也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过研究。再次,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文秋芳,1995;文秋芳、王海啸,1996;江晓红,2003)。最后,策略使用的变化和影响策略使用的因素也被纳入了研究范围之内(文秋芳1996b;江晓红2003)。

关于听力学习策略的研究,代表性的有王笃勤2002年的文献《英语教学策略论》对听力教学策略进行研究,认为听力教学策略指有助于培养学生听力能力的课堂操作模式和技巧。苏远连2003年发表在现代外语上的的《论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一项基于中国外语初学者的实验研究》,通过调查听力学习策略训练对中国外语初学者,尤其是成功的学习者和不成功的学习者,在传达式听力理解成绩,策略使用意识,学习信心等方面的影响,证实了中国外语课堂环境下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冯建岭等(2006)探讨听力策略的运用在高职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有效性;王振永(2007)对职业院校听力策略训练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钱亦裵(2008)阐述了在听力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语用策略的应用;马玲玲(2008)研究了元认知策略培训对对于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蔡洁(2007)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上而下”的听力技能训练来了解其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影响;曹慧芳(2007)对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的性别差异也做了研究。

参考文献:

\[1\]O'Malley,J.M,&Chamot,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14-128.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国内外 英语学习策略 研究综述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和逐渐完善,国内外语言教学界开始认识到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学习过程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逐渐将研究的重心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入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从研究教学法转移到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会转向会学,随之发展为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

二、国外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早期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关注在学习策略的描述、分类,以及对成功语言学习者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上。J.Rubin是早期进行此类研究的有名望的研究者之一,她主要研究成功外语学习者的认知学习行为、学习策略。1975年,她发现所有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在心理特征、交际策略,社交策略和认知策略,以及学习方法方面存在很多共同之处。同一年,N.Naiman等人在加拿大安大略教育研究所进行了大规模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1978年发表了经典专著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与以前的研究相比,Naiman等人的研究有很大改进,他们把学习策略与学习者的个人性格、认知风格、智力、语言潜能、态度等方面结合起来研究,添加了很多变量因素,研究更深入、更广泛,更细致。除此之外,他们还将学习技巧和学习策略分开,强调学习技巧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某些具体方面采用的手段,比如在词汇学习中对单词列表记忆、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把相关的词放在一起学习、用笔记本记录新单词等。这一时期,加拿大学者H.Stern(1983)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增加了“个性化学习方式”、“移情”和“内化”等学习策略,又把成功学习者策略归纳为四类:主动计划策略、深究策略、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早期侧语言策略研究没有理论做指导,不全面,也不系统,不清楚策略之间的关系。进入80年代,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迅速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O’Malley和Chamot等人的研究。他们以Anderson(1980,1983)的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对语言学习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区分和描述,比较全面和系统,而且对如何培训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进行了探讨。Oxford主要侧重语言学习策略培训的研究。建立了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被广泛使用。除O’Malley等人外,Wenden和Rubin(1987),Politzer和McGroarty(1985),Huang和Van Naerssen(1985),Chesterfield(1985)等人也进行了大量的外语学习策略研究。Politzer和McGroarty(1985)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学习者,发现策略使用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Huang和Van Naerssen(1985)研究中国学生提高口语能力的学习策略。Chesterfield(1985)通过动态调查观察学习者在不同时期是否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80年代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具有理论基础,如Krashen(1981,1982)监控理论Anderson(1983)认知学习理论,研究有其重点和关注点,如学习策略的描述、分类、成功语言学习者使用的策略或策略特征。这些研究从宏观入手,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把焦点关注到微观,具体的学习策略方面。同时研究方法更多样化,研究更注重实际,以事实为导向。

90年代,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外语学习策略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起来。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学习策略的目的也是让学生独立学习,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策略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有效增强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时期,Wenden(1991)出版Learner Strategy for Learner Autonomy就是探讨外语学习者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的最好见证。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如何对学习者进行语言学习策略的培训。80年代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以关注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90年代以后,研究者以如何进行策略培训为研究方向,还专门出版了相应的书籍介绍培训方法,有的研究者研究以学习策略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如1998年,Cohen在他的专著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的第五章专门论述了建立在学习策略基础上的英语教学模式对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的影响,尤其是对口语学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研究更关注学习者自身能力的提高,自我学习策略的增长,实用性较强。第三,将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与学习者自身因素结合起来,如研究者的年龄、性别、性格、智力因素、学习风格、动机、态度、焦虑、所处的文化背景等。如Oxford在1996年出版的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round the World: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论文,并将其做比较研究。90年代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研究内容更丰富,多样化,研究更全面,更注重实践性。

总结整个国外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认知心理学角度描述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价值、定义、分类、研究方法、探讨对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因素、将学习策略与学习者的外语水平结合研究、如何进行学习策略培训研究、总结优秀语言学习者在策略使用方面对外语水平的影响。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6

    【论文摘 要】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的脱节问题,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如何解决脱节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路和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引导语文教师提高衔接意识,因为其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也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一、 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例如:进行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学时,可结合理解文意进行,既对修辞及作用有准确的认识,又有针对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委派“汉字监督员”的形式,监督易错字和易混淆字的书写;结合作文评改对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先导,以训练为主线。在授课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练习也相应地发挥作用,成为应用新知识解题的针对性练习。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采用练习巩固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能使学生把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表现为:(1)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4)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虽然是表层思维但是必不可少。(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所以笔者在给小升初的新生授课时第一个月仍主要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 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中小学生作文衔接教学的对策,对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事实上,刚刚进入中学的7年级学生与小学5、6年级的学生相比,在这些方面没有丝毫优势,要他们立即适应中学的作文学习,是不现实的。中小学作文要求的这种差异就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衔接时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具有的共性,进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异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使小升初的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作文写作。

    四、 结论

    笔者通过对衔接策略的研究给其他面临同样困惑的教师提供一些衔接的对策,这样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指导作用,又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预警、提醒作用,同时缓解小升初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衔接期,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初中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