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系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信息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信息系统范文1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会计;会计信息及系统

一、引言

目前,许多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逐渐关注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并开始与相关的供应商、销售商、用户建立起相互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全球制造、虚拟企业、横向联合、战略联盟、跨国企业经营等管理思想和组织形式也应运而生。可以说,企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制造是企业组织形式的一种发展趋势。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是顺应这种潮流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供应链上主要有五种“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工作流,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五种“流”与企业会计信息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会计信息的综合性、全面性和连续性特征,规定了它在各种“流”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基于供应链思想的企业管理仍沿用传统的会计信息,它将呈现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适。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日趋成熟,研究基于供应链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架构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二、供应链管理的兴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国界化企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数飞速增长,客户需求越来越突出个性化,对交货期的要求和对产品、售后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需求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在这种严峻的竞争环境下,人们逐步认识到,仅仅靠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是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的。因此,很多企业为了增强处理环境变化和由环境引起的需求不确定性的能力,开始寻求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并逐步与供应商、销售商和客户建立起相互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形成了一种适应时代潮流的新的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SCM)。

供应链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以此向前直到最初的供应商。以及与其销售商、销售商的销售商,按此向后直到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网链。供应链管理是市场渠道各层次之间的一个连接,是控制供应链中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技术。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强调供应链管理上各参与成员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它把不同企业的目标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企业供应链的效率。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是:通过协调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的关系,高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控制供应链上的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工作流和信息流,既保持稳定灵活的供需关系,又从整体上加快产品的影响。正如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所说;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局限性

虽然会计信息系统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逐步转变为面向跨企业的信息系统,但由于其自身固有的局限,使其不能真正支持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集成。其主要局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传统的劳动分工思想的信息处理流程

会计信息系统建立之初,完全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将会计信息系统分为多个子系统,如工资、制造、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各系统间的联系由最初的缺乏联系到系统地传递部分会计信息。但这仍然是简单模仿和照搬手工的流程,将一项项相对独立的工作搬到计算机中。虽然IT的应用已经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并将部分财务流程与业务处理流程相结合,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但是财务会计的自动化仅仅是手工财务的翻版。各个核算系统仍是“孤岛”,缺乏会计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没有改变会计信息系统的本质。

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由于企业的类型不同、行业位置不同,会计信息的标准也不同。并且,由于会计信息的秘密性。导致供应链下会计信息的标准不一致。各个企业的财务子系统与其他企业财务子系统之间存在结构和数据的不兼容。这些均影响了对供应链成员和整体的绩效衡量。

(二)传统会计信息系统难以满足供应链管理战略决策的需要

目前,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部分。管理会计主要为内部管理提供服务和决策支持;财务会计按照通用会计准则为外部使用者提供支持。但是,管理会计不像财务会计那样有明确的规则和标准,信息范围大,需求种类多;财务会计的部分信息来自管理会计,部分来自业务数据。结果,同一经济业务相关数据被分别保存在财务人员和非财务人员手中,财务会计采集的数据是组织经济业务数据的一个子集。忽略了大量的管理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这往往造成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信息的不一致,给管理决策带来很大困难。

供应链管理需要供应链上的物流和资金流的相互匹配,以便快速、准确和高效地进行决策。跨企业的数据和信息的集成范围更广、内容更多、难度更大,需要建立标准的多层数据结构,实现供应链上业务与信息的一体化,为供应链决策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决策支持。而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来源复杂,格式、内容不统一,在跨企业环境应用中更显得无力。

(三)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难以满足供应链上的计划、预算和控制

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虽然原始凭证包含了经济业务活动的详细数据。但是经过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数据被一次次过滤、汇总,同时同一数据被多次重复存储,区别在于其汇总的程度不同。数据被汇总记入日记账或类账。难以反映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计划和控制能力本身就很薄弱,应用于供应链环境之后,难以自动编制跨企业的计划、预算,不能从全局进行计划,编制方法比较落后,基本上只是各成员计划的汇总,供应链上的预算就更不用提了。因此,其事前预测和计划能力已不能满足跨企业的要求。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企业很多。面向最终用户的需求并编制各自的计划。要保证其高效和正确运行,必须满足对供应链流程的实时监控,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要能及时通知各个企业并反映异常情况所造成的影响,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计划和预算。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对供应链流程进行控制的能力要求了。四、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设想

为了实现价值管理的理念,支持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集成。笔者认为,一个高效和自适应的会计信息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基于多目标成本的成本核算,如客户、产品、服务、过程或活动;更多地集中于供应链关键业务决策。包括采购、定价、投资、效率和生产率衡量、产品评估、新产品研发等。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应包括四个主要特征:

(一)跨企业过程集成

会计信息系统不仅能够与企业内部的业务执行紧密结合,而且能够与企业外部进行信息交换和处理。例如,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采购订单直接进入供应商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得到处理,采购订单的确认、交货日期安排等信息能够直接返回本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并修改自己的运营计划和资源计划。供应链上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尽管物理上分布于不同的位置,但逻辑上已经构成了一个无缝链接的整体。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上的企业面向最终客户的需求,共同编制运营计划,可以有效地进行事前预测和计划。

(二)动态会计信息系统

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对自身和供应链流程进行持续改进。供应链的应用将使得企业间的过程发生改变。一些过程将会消失,并出现一些新的过程。因此,需要会计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支持企业间的动态建模,灵活定义和维护业务流程、业务对象和软件组成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支持流程的持续改进。

(三)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OLAP技术DSS

早期的决策支持系统主要以模型系统为主体,通过定量分析进行辅助决策。经数据仓库和OLAP相结合建立的辅助决策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新形式。其中,数据仓库综合存储决策主题数据,OLAP进行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获取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的知识,模型库组合多个模型进行辅助决策,专家系统利用知识推理进行定性分析。它们集成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相互补充、相互信赖,发挥各自优势,可以有效地实现辅助决策。

(四)利用B/S结构,向ASP方向发展

以B/S结构的广泛应用为开端。传统的管理系统软件提供商不仅提供集成软件包,而且为客户提供集成、开放的E-Business平台,不断向ASP转变。企业集成应用软件为供应商、客户、运输商和管理人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企业门户(EnterprisePorta1)。用户可以从单一的企业门户访问授权的信息,利用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t)工具来监督、分析、报告业务执行、计划和预算执行中心,实现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实时控制、计划和预算的编制,从而实现收入增加、成本降低的愿望。

五、结论

会计信息系统范文2

会计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从其数据处理技术上看,会计信息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机械会计信息系统阶段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阶段。伴随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会计的内部控制系统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为保护本组织财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及其他数据的正确可靠,保证既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对组织内部的活动规定了一系列协调一致的方法、措施、手续,形成的一个紧密的控制机制。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概述早在我国周朝就有了内部控制思想的萌芽,从“一毫财赋之出入,数人之耳目通焉”可以看出分权控制、交互考核的思想。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内部牵制

它是通过岗位的分离来实现各账目之间的相互核对。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和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都是运用内部牵制的原理来进行控制的。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内部控制的两分法。内部控制的第一次比较完善的定义是1949年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提出的。

后来AICPA在的公告中将内部控制进一步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部分。其中会计控制主要与保护企业的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有关。管理控制主要与提高经营效率和促使企业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有关。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内部控制结构。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术界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概念,是为取得企业既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包含三个要素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第四阶段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信息产业和高风险行业的发展,内部控制的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美国COSO委员会(专门从事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于1992年提出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了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可以看出整体框架论相对内部控制结构概念来说,有一些突破性;它突出了对内部控制过程的监督;在信息与沟通的范围和深度方面都得到了扩展;它增加了风险评估因素;非常强调各成份与企业的业务活动各个环节的融合。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及相应的内部控制特点通过以上我们简单了解到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过程

那么这个理论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又是如何反映和体现的呢?下面就以会计信息系统的三个发展阶段为主线,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会计的工具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唐末宋初发明的算盘,都需要手工操作。早期会计只是起到了记录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计要记录的数据日益增多,会计又发挥了它的核算职能,会计数据所传达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就是一种以人工处理为主的数据处理系统。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财会人员使用纸、笔、算盘等工具,对会计数据进行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并编制会计报表。其数据处理速度慢,时效性差,查询检索不方便。在手工会计阶段,内部控制主要作用还只是内部牵制,主要体现在账簿控制和组织控制上。在组织控制方面,一般把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划分成一些职能组:材料组、出纳组、成本组、资金组、综合组等。他们之间通过信息资料的传送和交换建立联系,相互稽核牵制,彼此形成一个内部牵制网,使会计工作正常运转。如果出现问题,则可以通过各职能组的分工来追查责任人。与组织控制相配合的账簿控制体现在:会计数据存放在手工填制的凭证、账簿、报表中,分别由不同的人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填写和编制;会计主管和各职能组的负责人通过审查凭证、账簿和报表,通过分析账、证、表三者之间的勾稽关系,观察、了解经济业务的整个处理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二)机械会计信息系统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应用和发展,使会计受到重视,对会计数据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机械化核算也就代替了手工操作。财会人员借助穿孔机、卡片分类机、机械式计算机、机械制表机等机械设备实现会计信息的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和编表工作。机械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器设备完成数据的处理工作。原始数据的整理、分类、汇总、登记、排序、制表、检索等都是以机器为主,通过人的控制完成的。这种方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但效率还很低,数据存储、检索还不方便。由于后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我国几乎没有经历这一阶段,而是直接由手工处理进入电子计算机处理阶段。在机械会计阶段内部控制主要作用也是内部牵制。与手工下的组织控制和账簿控制相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阶段1946年,随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及其随之而来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理所当然地取代了机械设备,逐步被广泛地应用于会计工作中,会计数据处理迈入了自动化阶段。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财会工作,完成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检索和报表等工作,并能根据有关信息对经济进行分析、预测,辅助人们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可以把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岗位划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一般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主要是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一般由以下人员组成: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凭证审核员、系统维护员和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等。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的特点是手工内部控制和计算机内部控制两者的相结合。因此内部控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首先,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转移,已经由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部门转移到了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手工会计中的那种账薄控制与组织控制相辅相成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电子数据处理的新特点,已经失去了职责分离,相互牵制的控制效果。已将手工会计对数据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记录的操作方式,改变为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式。会计工作的组织已由“用户”、数据处理主管、系统开发、维护、以及计算机运作组共同完成。其次,控制的范围扩大了,对原来手工下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取舍、更改、转化和增加。出现了一些手工控制系统没有的内容。如对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数据编码的控制以及对调用和修改程序的控制等。最后,控制方法的操作手段由人工控制转为人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相结合。增加了一些计算机程序化的控制。常用到的有:计算机硬件、软件控制,输入数据的机内检验等。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打破了手工会计和机械会计的原有格局,使传统的会计核算手段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带来了对内部控制问题新的思考。在手工会计中会计处理的结果是否真实、可靠,主要取决于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他们对有关法律、法规等财经规章制度的理解程度和在工作中贯彻执行的情况。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会计处理结果是否真实、可靠,就不仅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等因素,而且还取决于会计数据处理过程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是否正确可靠,操作运行以及处理流程是否符合要求。这就使得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对内部控制的要求更加高了。

三、内部控制理论在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中的不足目前内部控制的分类标准很多,采用较多的是依据控制对象的范围和环境将内部控制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类

会计信息系统范文3

一、基于会计制度的软件实现差异

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下的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平衡等式、损益结转、年结和会计报表均有所差异,在会计软件的功能实现上也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一)在会计要素方面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构筑会计报表的组件,通常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和费用组成,但在不同行业会计中其会计要素有所差异。如表1所示:

表1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适用会计要素差异表

在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展现上要体现各自的特点,分别按各自的名称进行处理和查询。

(二)在会计科目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对象有差异,在会计科目方面是不相同的。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变动主要有:1.在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会计总账科目(事业单位编号为103,行政单位编号为107),对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后记账。2.资产类“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内容改变为预算单位的自筹资金收入、以前年度结余和各项往来款项。3.在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和行政单位“拨入经费”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与此相应的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也不同。4.预算单位有些支出项目实行政府采购并需要单位自筹配套资金时,在“暂付款”(行政单位)及“其他应收款”(事业单位)的相应科目下设“政府采购款”明细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等。这些核算业务都与企业会计核算有较大区别,因此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分别提供相应的会计科目数据,满足政府会计核算和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需求。

(三)在会计平衡等式方面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同,会计平衡等式也出现了差异。如表2所示:

表2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适用会计等式差异表

因此,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账证、账账等对账功能时,分别按不同的会计平衡等式计算。

(四)在损益结转方面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会计科目不同,相应的,在期间结转损益时,转出和转入科目也会不同。如,企业转入科目是本年利润,而事业单位会分别转入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因此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损益结转功能时,分别结转到不同的会计科目,产生不同的损益结转凭证。

(五)在会计报表方面

不同行业会计中对会计报表的要求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如,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供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和收入支出明细表等。因此,需要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别提供不同的会计报表模版和报表数据。

二、组成内容上的差异

(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相关的财务核算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向企业管理者提供会计和财务信息,进行辅助决策。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要处理的业务主要涉及:在企业发生销售、采购等业务后,对应收应付财务信息进行账务处理;在企业发放工资、固定资产变动、存货变动后进行账务处理;对成本费用进行核算分摊,对核算后的信息定期提供财务报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通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流程,可以分析确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是:完成会计核算,提供企业管理和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这一总目标可以分解为如下分目标:

1.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录入各种凭证,完成各种账簿的登记工作。

2.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业务核算工作。

3.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组织所需的财务信息,如各种会计报表、决算报表的编制、查询和分析工作。

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各项财务业务工作分别设置相应的会计软件功能模块来完成,由此,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划分如图2所示:

(二)政府会计信息系统

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与财政部门交互确定年度财政预算和按季度(或月)的用款计划,根据财政拨款收入凭证完成收入核算;根据直接支付凭证或授权支付凭证的回单,完成支出核算,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预算执行报表和会计报告。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基于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处理流程,可以分析确定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是: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单位管理和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这一总目标可以分解为如下分目标:

1.及时、可靠地完成资金支付申请和资金支付工作。

2.及时、正确地采集和录入各种会计凭证,完成各项会计核算工作。

3.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组织所需的财务信息,如各种会计报表、决算报表的编制、查询和分析工作。

在行政事业会计信息化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各项财务业务工作分别设置相应的财务软件功能模块来完成。由此,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划分如图4所示:

三、发展趋势的差异

(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到与企业内部供应链整合,最后成为一个整体的企业应用系统。在整合中涉及的业务部门有:生产管理部门、车间、计划、销售、供应、人事(工资)和财务等。通过整合实现财务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信息高度共享,实现基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集中式管理。可以方便地监控各业务系统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时调控资金的投资方向。

随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到与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的全面整合,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将逐步在工资核算、绩效考核等方面与人力资源系统整合,在经销商结算等方面逐步与企业外部供应链整合,从而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全面融入到企业ERP系统中。

(二)政府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为代表的公共财政改革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重点从事后的会计核算发展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决算几大工作共同发展,实现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财政信息化的发展将直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集中管理。比较直接的应用模式是在财政部门建立数据服务器,各预算单位在进行财务处理时,直接登陆到财政局的数据服务器上,完成输入凭证、凭证审核、凭证记账、财务数据查询等工作。

会计信息系统范文4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 财务处理 作用特点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会计信息系统是指用计算机技术采集、存储、加工、传输会计数据,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用以为企业管理、分析、决策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它的发展历程包括: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其中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会计恒等式、会计循环、会计科目表、分录和账簿,其缺点是:处理会计数据易出错、效率低、信息孤岛、丢掉了非财务信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之中,该模式正逐步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横向扩展。最后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纵向发展并按职能结构可分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而E化标志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它的核心是集成业务处理、信息处理、实时控制和管理决策,称其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和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相比较来看,二者的循环程序基本相同,但二者差别在:

(1)存储能力及其介质不同。会计数据处理均须借助于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来完成,但在手工数据处理会计中采用的是订本、活页、卡片等账簿,其存储能力有限,且查找较困难;而计算机会计采用磁盘形式的账簿,存储能力大,查找容易。

(2)受人工干预程度不同。计算机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数据一旦进入处理系统后,整个处理过程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干预;而人工出具处理会从原始凭证审核开始,知道编制亏埃及报表均须会计人员完成。

(3)灵活性和适应性不同。人工数据处理会计对一些特殊事项,可以依据合理性和合法性确定其会计处理方法,而计算机会计则无法识别这些非经常、非惯例项目的处理。同时人工数据处理能不断适应新情况,如会计改革,但计算机会计则必须投入较大的人力修改程序才能适应新情况。

三、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1.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石。所有者的目标函数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说股东财富最大化,而经营者总是背离股东的目标。这种背离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股东在做出采取何种监督与激励的具体方法时必须依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否则肯定会导致决策的失效。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无论股东还是其他利害关系者,都会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极为关注,这些结论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行动。实践也证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的成效。

2.会计信息系统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服务和运用会计管理的科学方法,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有积极地作用。现阶段会计管理同以往相比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会计管理方法的运用,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制订经营目标、控制经济活动、预测经济前景、进行经营决策等提供经济信息。

3.有助于完善CEO 以及执行董事的激励机制和资本市场对公司的监控,有效的遏制管理低效率的状况。CEO和执行董事的报酬如何与公司的绩效相匹配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是公司制度中倍受瞩目的课题。一般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短期激励应以会计盈余为基础,长期激励则以市场价值为基础。所以,会计盈余的计量也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基础之一。

4.会计信息系统的全过程、全方位核算特点,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企业如果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而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则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系统为现代企业管理中强化内部约束机制服务。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协调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加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抑制“失效控制”的目的。

5.信息系统在预测、决策中的应用。管理会计的预测领域分为: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和筹资预测,应用了信息系统后,企业就能够很好地做出这些预测。预测方法分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依据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的分析,靠的是“专家系统”功能;定量分析法是指在比较完整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处理,靠的就是计算机所具有的强大的运算能力。短期经营决策是指决策的结果只对企业近期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经营决策。具体可以概括为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两大类内容,因而分析工作主要着重于对现有资源和条件的充分合理利用,以便发挥企业各项资源的效能。只要设置好基本参数,就可以应用信息系统来进行短期经营决策了。

长期投资是指投入大量资金,获取投资报酬的持续期间在一年以上的投资。“租赁与借款的决策选择方法”可以说明信息系统完全胜任在管理会计的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功能中的应用

6.信息系统在预算管理、控制及考核中的应用。企业的经营管理管理工作始于预算的编制,结束于预算的执行分析,所以要做到预算的事前编制、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同时对各单位的功过是非作出恰如其分的考核评价。信息系统在全面预算的过程中起到两大作用:一是公文的审批和流转;二是预算的编制、控制和分析。

只要建立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各地的配件工厂都直接通过专线与之相连接,比如在北京的一个仓库仅仅要发掉一个电池,都会通过专线直接在总部的库存中扣除库存,这样就可以通过预测和计划,控制住全国的配件库存。可以让信息系统支持多种考核方法,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员工分别按照: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收入中心、投资中心来考核。比如可以制订:“上游只将标准成本或费用传递到下游,从而实现相对独立的考核这一基本规则”,然后通过信息系统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不同的考核。

参考文献:

[1]陈书勤.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精要[M].2002-10-24.

[2]张艳.论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N].贵阳学院学报,2007(12).

会计信息系统范文5

关键词:ERP 会计信息系统

一、会计信息系统在ERP系统中的作用

会计信息系统负责收集、加工、存贮、输送和利用会计信息, 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会计管理活动,由人、信息处理设备和运行规程3个元素组成的集成化人机交互系统,并具有如下的特征:以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为立足点;以符合会计管理工作和会计变革的需求为主要目标;以解决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为主要功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维系日常的会计交易活动、自动(或半自动)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传递和反馈会计信息,支持会计管理的控制功能,为企业管理(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提供有用的分析和辅助决策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管理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 处于核心地位, 这是由会计信息系统的以下特征所决定的。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会计电算化是实行电算化管理的基础, 会计信息系统只有不断完善, 不断向深层次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才具备开发的良好基础。会计信息是直接为管理服务的最重要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整个管理工作实现现 代化, 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处于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它与整个管理信息各子系统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

二、ERP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初期是以传统的账户结构为基础构建的。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 为了支持生产流程出现了物料需求计划系统, 它后来发展成包含了物流和资金流制造资源计划系统。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建立在价值链基础上的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它的目标是采集关于所有关键事件的信息, 其核心是在线业务处理系统, 能实时处理和记录所有业务。分销资源规划系统则演变为供应链管理系统。

所谓ERP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克服企业中的官僚制约,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地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ERP 财务系统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实时处理和控制,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一体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机遇。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子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也面临着一场革命,从相对封闭变成开放性的系统,内涵与外延都在不断改变与扩大。研究会计信息系统目前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讨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以及如何推广实施,对增强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三、ERP系统中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机遇

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的作用已经从事后财会信息的反映, 实现了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 再到多层次、全球化财务管理支持的转变, 这些转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 如支持凭证的集中式审核, 加快了期末记帐的速度, 使得财务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

二是财务系统不仅在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 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也达到了无缝集成, 使得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 从而加强了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

三是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 使财务系统能支持重组后的业务流程, 并做到对业务活动的成本控制。

四是更全面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 为包括战略决策和业务操作等各层次的管理需要服务。 ERP作为一种管理软件, 无论其绩效如何, 都是必须通过财务管理方面来体现。财务管理就象人的毛细血管,渗透到ERP身体的每一个地方。所 以财务管理工作在ERP软件中是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一个ERP软件中没有财务这方面的管理模块, 那么这个软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ERP软件。目前, ERP在我国实施时间不长, ERP 系统的完善也需要不断积累经验, 同时需要成功企业提供好的做法, 把ERP实施工程中存在的不足予以克服和改进, 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五是提供实时快捷的多元化网络财务报告。未来网络化发展使得业务事项发生时系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收集到有关数据信息,实现会计信息收集和业务处理一体化。会计核算就能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为事中的动态核算,加上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和网络的传输能力,信息使用者只要需要,无需等到会计期末就可生成所需的即时会计信息。这种实时化事中动态的连续性报告,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和价值。现在来看这应该是很容易实现的.相对来说,多元化报告的实现则困难些。未来报告将普遍基于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XBRL)格式,这种技术在国外一些著名企业已逐步采用,它对所报告的数据还标记上具体含义,可以方便的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查询。在最终处理时,由会计信息系统根据需要,自动生成各种会计标准如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下的不同会计数据。未来在实现时可先以一种通用会计标准为主,尝试财务报告标准化后,再逐步实现多元化核算报告。多元化采集信息、集成存储、网络财务报告能方便即时生成多种标准的报告,这将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又一个趋势。

六是会计信息网络化下会计信息系统风险控制体系的变革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构架将充分基于开放的网络,从而使得保护安全的能力减弱。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各种信息都存储在非纸质媒体上,舞弊的手段以及方法更为先进,风险将更具有隐蔽性;系统即使受到侵害,也不易被发现,不仅威胁数据安全,甚至程序和硬件系统也会被破坏,风险损失更大。根据风险特点,建立有效、健全的信息系统风险控制体系势在必行。现代的会计信息系统风险控制体系将由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部分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立事件驱动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时,随着企业业务流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业务的传统控制活动已经转变为信息系统中的一种自动的控制。因此,建立信息系统的同时必须考虑、研究和设计内控过程的嵌人,以实现企业业务流程、会计工作流程、信息流程和内控流程的集成。面临内部控制机制的研发完善是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它典型如业务授权问题、职责分离问题、监督问题、会计记录与信息安全问题、访问控制问题、独立复核问题、电子商务和网络经营的特出安全问题等,都为会计信息系统的研发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周南主编.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M].电子工

业出版社,2006,第26页

[2]薛云奎,饶艳超.会计信息系统[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张永雄.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造理论与应用方法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年第九卷第五期

会计信息系统范文6

【关键词】 快乐学习; 游戏; 会计信息系统;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其中,信息系统分析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原型化分析方法以及面向对象分析方法是关键知识点。而会计学专业学生一般没有开设《软件工程》等计算机专业课程,初次接触信息系统分析方法知识感觉较为抽象,学习较为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会计信息系统》课堂教学中引入绘画游戏、五子棋游戏,以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践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并通过游戏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体会掌握原型化开发方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思想。

一、游戏、快乐学习与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在许多教师看来,游戏比较适合于幼儿教育,用于大学教育,除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一乐外,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常常忽视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然而,根据Dulay 和Burt(1977)提出的“情感过滤”理论,情感过滤直接控制着学习者对所接触的信息量的输入,并决定信息输入量向摄入量的转化,也就是说情感因素和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自信心以及焦虑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越大,自信心越强,焦躁情绪越小,情感过滤就越小,输入和摄入的信息量也就越多,反之亦然。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游戏似乎还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如果运用得当,游戏也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Richard Amato ,1996)。

布鲁诺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发展包括了知觉和思维的发展,也就是智慧的生长。在布鲁诺看来,智慧生长和认知生长是相同的概念。他认为,认知生长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模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个模式涉及存储信息的内部系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认知生长过程就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人类的认知生长过程,经历动作表征系统、映象表征系统和符号表征系统,人的智慧发展始终沿着这三种表征系统的顺序前进。

从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可以看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即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动作表征系统平台、映象表征系统平台以及符号表征系统平台的过程。恰当的游戏引入可以促进学生完成从参与到体会的过程,从而为学生提供动作表征系统平台、映象表征系统平台以及符号表征系统平台演进过程。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实践了认知发现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中形成快乐体会,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感觉课堂内容不再枯燥,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时,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没有学生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很难奏效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成效归根到底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取决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教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由此,游戏能够为认知学习搭建表征系统平台,并最终促进学习、快乐学习。游戏、快乐学习及认知学习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游戏在《会计信息系统》课堂中的应用

以游戏对认知学习、快乐学习支撑作用为理论基础,笔者在《会计信息系统》有关系统分析设计方法的抽象理论教学中引入游戏,让游戏为学生提供动作表征系统平台、映象表征系统平台以及符号表征系统平台。

(一)绘画游戏与原型化分析方法

原型化分析方法是根据对用户信息需求的大致了解,借助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迅速构造一个新系统的原型,然后通过反复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新系统的开发。其主要特征包括:不要求在系统开发之初就完全掌握系统的所有需求;原型需要反复修改。

学生没有经历过原型化分析过程,单纯从字面去理解这一方法感觉较枯燥。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绘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原型化分析方法。具体过程为:

1.给出绘画主题,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作画,例如要求画面有山、有水、有太阳;

2.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绘画;

3.要求学生完善绘画。例如:山需要在左边而不是右边,太阳需要在东方而不是西方,山上还需要画一些树,河面上还需要画一些帆船,太阳边需要有云朵,等等;

4.学生按照完善性要求完成绘画;

5.将绘画过程与原型化分析方法的共同点进行总结分析。

图2为学生在课堂上最终绘制完成的画。

分析绘画游戏与原型化分析方法,可以看到,绘画的过程与原型化分析的过程有较多的相似性。一是需求的不明确性。绘画前需求只包括有山、有水、有太阳,画者感觉自己了解了需求,要求者也感觉自己表达了需求,但双方对于需求的认识有差异,这导致了绘画需不断修改;原型化分析方法也同样具有这一特征,用户与开发者双方就即将开发的系统需求进行沟通,各方都认为自己了解了需求,但由于知识背景的差异,双方对需求的理解有差异,因此需要开发者快速开发一个原型,在原型的基础上双方再沟通、细化需求。二是反复修改性。绘画游戏中,画者被要求对画面进行反复修改;原型化分析中,用户与开发者也针对原型反复沟通,开发者反复修改原型,最终满足用户需求。

由于这两个关键的相似性,绘画游戏可以应用于原型化分析方法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原型化分析方法的思想。同时,由于身边的同学在讲台上绘画,画面又反复不断修改,学生的参与性较高,游戏的过程即欢声笑语不断的过程,学生在快乐游戏中学到了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有:

游戏前准备。课前了解哪些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提前跟学生进行商议,避免游戏开始时学生因为害羞而不参与,使游戏缺乏参与者而“冷场”。

最后的总结分析要深入。游戏引入的最终目的是讲解原型化分析方法,因此在欢声笑语结束时,对比绘画过程与原型化分析过程的共同点是关键。

(二)五子棋游戏与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 Method)是一种把面向对象的思想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指导开发活动的系统方法,简称OO(Object-Oriented)方法,是建立在“对象”概念基础上的方法学。对象是由数据和容许的操作组成的封装体,与客观实体有直接对应关系,一个对象类定义了具有相似性质的一组对象。而每继承性是对具有层次关系的类的属性和操作进行共享的一种方式。所谓面向对象就是基于对象概念,以对象为中心,以类和继承为构造机制,来认识、理解、刻画客观世界和设计、构建相应的软件系统。

从这段话的字面描述,可以看到面向对象的概念较为抽象,教师讲解比较困难,学生理解也比较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引入五子棋游戏来讲解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学生普遍具有五子棋游戏的经历。游戏与讲解过程包括:

1.在黑板上绘制棋面,要求两名学生以5分钟为限对弈,开始游戏。

2.游戏结束,以结构化分析方法,模拟五子棋游戏的信息系统处理过程,即“绘制棋面――白子落棋――绘制画面――判断输赢――黑子落棋――绘制画面――判断输赢――白子落棋――”步骤。

3.讲解在面向对象方法指导下,五子棋游戏的信息处理过程,即对象包括棋面对象、棋子对象、输赢规则对象,对象之间传递信息。

4.对比两种分析方法的差异。结构化分析方法以“处理步骤”为主线分析系统,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以“主体”为主线分析系统。如果增加“悔棋”步骤,第一种方法下步骤需要做较多修改,调整为“绘制棋面――白子落棋――绘制画面――悔棋――绘制画面――白子落棋――绘制画面――判断输赢――黑子落棋――绘制画面――悔棋――绘制画面――黑子落棋――绘制画面――判断输赢――白子落棋――”等等;而在第二种方法中,只需要修改“棋子对象”,即增加棋子对象的悔棋行为,棋面对象、输赢规则对象均不用修改。

通过五子棋游戏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面向对象方法的思想,并对比结构化分析方法与面向对象分析方法的差异。

三、游戏在《会计信息系统》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从绘画游戏、五子棋游戏在《会计信息系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可以看到,游戏较好地为认知学习发现提供了动作表征系统平台、映象表征系统平台与符号表征系统平台。

首先,两个游戏均从学生的参与开始――学生画图并按照要求修改绘图、学生五子棋对弈,尽管只有少数的学生真正绘图或者下棋,但其余的学生往往会抱着极大的热情来观看,因此所有的学生都经历动作表征系统形成的过程。

其次,通过参与游戏,学生对游戏过程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在总结游戏过程、对比分析绘画游戏与原型化分析方法以及五子棋游戏与面向对象分析方法时,学生对游戏印象鲜明,对比分析具备较好的基础,学生也都经历了映象表征系统形成的过程。

最后,在课堂知识点总结阶段,教师将原型化分析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以及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含义、特征以文字符号的形式予以展现,学生经历符号表征系统形成的过程,并且在游戏的基础上,学生对文字符号形成较好的理解。

与此同时,学期末在对学生的考核中看到,学生普遍对原型化分析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以及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含义与特征知识点掌握较好。从学生的评教反馈来看,学生也普遍对《会计信息系统》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较为认同,对学习《会计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热情。

因此,游戏的引入为《会计信息系统》课堂教学搭建了动作表征系统、映象表征系统以及符号表征系统的平台,较好地实践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作为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具有深入浅出、予人启迪、活跃气氛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恰当的游戏引入有助于教学课堂质量的提高,即使在大学教育中也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1] 渠东玲.当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与防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

[2] 李宏敏.快乐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31).

[3] 杨怀中.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习[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