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技术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专业技术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专业技术总结

机械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现状;问题;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120

引言

传统的机械加工模式的核心是人力,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才能实现较低的生产效益。随着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机械制造的生产速度较之以往大大提高,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生产成本。整体来说,机械加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效的促进了机械制造业传统劳动模式向现代化劳动模式的转变,推动了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机械自动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还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新型自动化技术应用,提高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水平。

1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现状概述

目前,我国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首先,在自动化的生产和管理工作中,由于很多企业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企业经营和管理模式,制约着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其次,很多企业在人才的管理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导致企业内部综合素质强的员工数量较少,大部分工作人员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只建立在理论上,并不了解具体的应用方法。在机械设计工艺水平方面,盲目的照搬照抄只会降低整体设计水平,制约自动化技术的深入发展。最后,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缺乏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掌握和应用,我国的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加工水平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

2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对机械自动化管理工作的不重视

所谓机械自动化生产,就是利用先进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实现自动控制的生产方式。目前,在轻工业领域、石油化工领域,甚至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都实现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普遍应用,实现了机械生产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成本,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无疑给各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在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管理上,仍存在许多缺陷,国外自动化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被各行业视为企业生存的重要技术,都在追求技术的不断创新,以更好的服务于当今机械生产制造业,并收获了良好的成果。但这种情况在国内却很少发生,国内在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管理上,明显的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对于我国自动化技术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来说,只有努力学习和创新自动化技术,加强自动化技术应用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推动机械行业生产的发展。

2.2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虽然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已经步入正轨,但是仍有很多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方面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观念,上到企业的管理层,下到企业的工作人员,都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对先进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不适应,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整体实力的强化,专业人才的缺失无疑是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推广十分缓慢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应当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专业工作团队和管理团队为基础,突破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长远发展所面临的障碍。此外,还应当重视专业知识的实践工作,仅仅凭借理论知识很难实现在机械工程自动化领域内的灵活应用,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重视专业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研究出适合自己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

3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策略

3.1明确发展方向,提高管理效率

机械自动化技术以机械化取代人力,其目的是实现生产的高效性和系统性,再机械自动化生产应用过程中,必须明确发展方向,在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分析之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明确目标和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还应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学习,培养自动化技术创新意识,在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当加强在机械自动化技术研发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积极促成机械自动化技术产业链,注意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从整体上提高机械工程的管理效率。

3.2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技术创新

专业技术人才是全面实现机械工程自动化的核心力量,只有充足的人才投入才能更好的满足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首先,我们应该从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寻找不足,改变传统的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理念,不仅要求专业人才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实践工作,做到“工学结合”,让学员以充分的实践来融入到机械自动化技术操作体系中,培养出全能型的技术人才。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应当重视对学员自身潜能的发掘,适当引导学员能力发展方向,全面推进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孙建亮,吕顽凯.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3(05).

[2]徐永新.浅谈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2(17).

机械专业技术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教学;实践能力

机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中职学校理工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而实践能力的形成则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的反复练习来实现。根据教学目标,机械专业的学生在2年或3年内要掌握技能和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技能教学来完成。在机械技能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机械技能课程特点,讲究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是基础

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技能和动手能力训练,尤其是从事机械专业类课程教学的教师。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机制,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校企合作是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通过合作,学校专业教师可以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问题紧密纳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生产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二、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保障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只靠学校单方来实施存在很大的难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结合构建校企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最佳的途径。首先学校要增加投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实现教、学、做合一,兼有教学、培训、生产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其次是设法与企业联合,达到资源共享、企业和学校共赢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实训或实习得到工厂化生产的锻炼,学到更贴近就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技能。另外还需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现场企业环境进行实际加工。

三、机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与实施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机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不少学生感到每节课的知识过多,不能及时理解消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学艺术性。对教学内容要有的放矢,详略得当。对于易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先预习,讲课一带而过;较抽象的内容除布置学生预习,还应认真讲解;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知识重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即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堂上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略加思索之后回答。学生各抒己见,在充分地讨论之后,教师做总结,指出要点。例如在学习曲轴加工的内容时,曲轴与一般的轴不同,它由主轴轴颈、连杆轴颈和连接板组成,结构细长,多曲拐,刚性差,其加工过程很有特点。组织学生参观曲轴加工现场并翻阅技术资料,自己根据零件加工特点,提出加工的方法并相互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曲轴加工的工艺难点和解决方案。这样以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为主,教师提示、答疑为辅,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便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使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2.搞好现场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大量的感性知识是由观察后思维而获得的,理性知识由此而发展起来。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其中。例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现场教学。对于各种加工方法、各种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可组织学生去实验室、工厂机加工车间参观实习。针对某一典型零件的加工,可组织专题现场教学,要详细了解图纸和工艺条件,学习工艺过程,了解其典型设备、工艺装备的机构特点和使用方法。对重点零件的加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改进不合理的工艺方法;对生产中遇到的质量或其他技术问题,应指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必要时,向工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请教。在实习中,把典型的工艺方法、夹具、专用刀具都记录下来,与所学的理论进行比较,来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当然,课堂与现场要相结合,教师应根据工厂的情况编写出实习教案,精心组织实习的内容,首先在课上介绍零件图纸和技术要求,然后带领学生深入现场,最后回到课堂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汇总,指出要点。

3.改革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机械实践教学中,一般开展的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步骤都是教师安排好的,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即可完成实验。通过实验,虽然能巩固一些理论知识,掌握一些操作技能,但学生不必过多地动脑,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提高实验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笔者对实验内容作了一些修改。除了要求学生做过去的一些验证性实验之外,还增加了一些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开展。具体的要求是,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之前,要对实验过程进行认真的预习,设备的选择也由学生自己选定,教师只需检查学生设计是否合理,操作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要求。这样,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笔者在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机械专业知识内容较深、较广,学习难度较大,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能教学的质量,还需要机械专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薛小雯.创新教育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实践[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1)

机械专业技术总结范文3

在私营企业、港澳台侨独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和在市、县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基本条件

1、助理工程师(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2、工程师(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

3、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5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四、评审专业类别

机械专业技术总结范文4

关键词:机械制图 组合体 三视图 学习兴趣 模型制作

机械制图课程是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绘图技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同时还是学好机械类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深入研究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一直是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笔者从事技工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工作多年,不断尝试、总结,探讨应用如下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打好教学基础

技工学校的学生对机械零件知之甚少,所以,教师在机械制图新课程导入时首先要指出它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的重要性是由其研究对象的重要性决定的。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机械图样的图示原理、看图和绘图方法及有关标准规则的课程,因此教师必须先讲清楚机械图样的重要性。机械图样的重要性则可归纳为“一个表达”(表达设计意图)和“三个依据”(加工、装配、检验的依据)。机械图样如此重要,则研究机械图样的课程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教师通过以上讲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使学生萌发对本课程学习内容的求知欲,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的积极性。

在制图课的教学中,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是教学难点,而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是基础。技工学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在基本体正投影作图的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采用模型展示、对比法、观察法。通过把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相对比,分析它们的投射线与投影面之间的不同夹角以及产生的投影与原物体的位置关系等,从而对正投影法的特性进行归纳,突出一个“正”字,即:物体放正、投影线正射(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然后引出正投影法度量性好、便于绘图的优点。在观察时,教师要强调“正对着”看,提示各种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从而掌握基本几何体的投影规律和三视图的画法;还要强调投影线与视线对应、投影面与图样对应、投影与视图对应的关系,以便为讲解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手工模型制作,提高学生直观认识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一直是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组合体三视图画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型制作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把平常想象不出的组合体形状具体化。然后,把学生亲手制作的模型,让学生选择好放置位置“放正”后,让学生观察、想象。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主视图是什么?左视图是什么?俯视图是什么?之后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学生经过制作、观察、思考、想象,最后绘制出该组合体模型的三视图。模型的手工制作也可以和学校团委组织的活动联合进行,学校可以专门组织学生手工制作模型大赛,由团委组织号召、机械制图教师出题、有关人员进行评分、设立奖项。制作材料选用红粘土,这样便于制作和保存。学生踊跃参与,热情很高,社团活动与教学密切结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机械制图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在组合体三视图画法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把形体分析法应用于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教学中。例如:如图1(a)所示的支座可分解成图1(b)所示的四个部分(提问学生:每一部分可看作由几个基本体组成)。组合体的画法以图1所示的支座为例进行说明,并对照模型讲解支座的绘图步骤。

一是形体分析。在画图前,先分析该组合体是由哪些基本体组成的,了解它们之间的组合形式、相对位置关系以及表面间的连接关系及其分界线的特点。

二是选择主视图。主视图的选择一般根据形体特征原则来考虑。如图2所示的支座,比较箭头所指的各个投影方向,选择A向视图为主视图比较合理。

三是确定比例和图幅。选择的图幅要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标注尺寸、画标题栏等。

四是布置视图位置。在布置视图时,应根据已确定的各视图每个方向的最大尺寸,并考虑到尺寸标注和标题栏等所需的空间,匀称地将各视图布置在图幅上。

五是绘制底稿。边绘图边讲解作图步骤。

六是标注尺寸,整理全图,加粗描黑。

机械专业技术总结范文5

关键词:矿山机械设备 保养 维修 技术培训 职业道德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有大中型矿山企业的科学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矿山机械设备是构成矿山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对设备的使用维修与保养的技术水平也必须相应的提高,正确的操作设备,及时的维修设备、合理的维护与保养设备,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恢复机电设备技术性能,排除故障及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工作,发挥设备的最大潜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也是矿山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矿山机械多在井下作业,受作业空间范围的限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故障频繁;加之,矿山企加业的生产特性,决定了它们工作在空间窄小,粉尘较大,湿度强,甚至压力大的环境之中,给故障的及时排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目前矿山机械设备保养维修工作的有关问题,本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旨在引起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重视。为企业中的矿山设备提高维修质量,降低设备事故率。

1.矿山机械设备故障特点

1.1潜在性

机械在使用中会出现各种损伤,损伤引起零部件结构参数发生变化,当损伤发展到使零部件结构参数超出允许值时,机械即出现潜在故障。由于机械设计存在一定的裕度安全系数),因此即使某些零部件的结构参数超出允许值后,机械的功能输出参数仍在允许的范围内,也即机械并未发生功能故障。从潜在故障发展到功能故障一般具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因为通过、清洁、紧固、调整等手段,可以消除或减缓损伤的发展,使潜在故障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甚至消除。机械故障的潜在性可通过维护保养来减少功能故障的发生,从而大大延长了机械的使用寿命。

1.2渐发性

由于磨损、腐蚀、疲劳、老化等过程的发生与时间关系密切,因此机械故障的发生多半与时间有关。在使用中,机械的损伤是逐步产生的,零部件的结构参数也是缓慢变化的,机械的性能参数也是逐渐恶化的。绝大多数故障可能事先通过仪器进行测试和监控,故障发生的概率与机械运转的时间有关,机械使用时间越长,发生故障的概率就越大。故障的渐发性使机械的多数故障可以预防,故障诊断、视情维修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1.3耗损性

机械磨损、腐蚀、疲劳、老化等过程伴随着能量与质量的变化,其过程是不可逆转的。表现为机械老化程度逐步加剧,故障越来越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局部故障的排除虽然能恢复机械的性能,但机械的故障率仍不断上升,新的故障将不断出现。同时损伤的消除也是不完全性的,维修不可能使机械的性能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机械故障的耗损性决定了机械维修级别与深度的差异,同时机械故障分布模型也不能简单用指数分布来描述。

1.4模糊性

机械使用中,由于受到各种使用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其损伤与输出参数的变化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与分散性,同时,由于材料与制造等因素的影响, 机械的各种极限值、初始值也具有不同的分布,同一机械,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输出参数随时间也具有不同的分布,从而导致参数变化及故障判别标准都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使机械故障的发生与判别标准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机械故障的模糊性给机械故障的诊断与判别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要求机械故障的研究必须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1.5多样性

机械使用中,由于磨损、腐蚀、疲劳、老化过程的同时作用,同一零部件往往存在多种故障机理,产生多种故障模式,如轴的弯曲变形、磨损、疲劳断裂等。这些故障不仅故障机理与表现形式不同,而且分布模型及在各级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使故障呈现出多样性。机械故障的多样性要求对故障按不同机理与模式单独进行研究。

2.矿山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2.1提高工人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为了延长机械设备的寿命,在使用方面必须坚持实行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管和包保养的二定三包制度,机械操作人员必须要做到懂构造、懂原理和懂性能的三懂制度,还要包括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和会排除故障的四会制度,并对机械设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实现操作者经济性和机械使用性相统一。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即环境因素对机械设备的影响。矿山机械设备大都是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作业,作业地点经常因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性能受到作业场地的温度,湿度,地质情况,灰尘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少企业由于忽视了环境因素对机械设备的影响,没有实施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措施,致使机械使用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甚至酿成事故。

2.2加强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

为了延长机械设备生命周期,必须加强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使其熟悉机械故障的形成过程、充分掌握机械故障特性、修特维性,采用合理的维修方法、克服盲目性维修等错误性的维修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2.3 检查机械使用与技术状态

机械在使用中受到各种能量的作用,这些能量的作用主要包括:(1)周围介质能量的作用,包括执行任务的操作人员、修理人员和环境条件的作用;(2)与机械运转以及各机构工作有关的内部能源,如各种载荷、振动、温度等;(3)在制造和装配中集聚在机械材料和零部件内的潜伏能量(铸件的内应力和装配内应力)。这些能量主要以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的形式存在,当能量达到一定数值时,首先将使零部件出现损伤,具体表现为磨损、变形、裂纹、疲劳、腐蚀等,损伤的出现使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参数发生变化,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间隙等的改变。结构参数的变化又导致了机械功能输出参数发生变化,如机械的输出功率、速度等的改变。随着损伤程度的进一步扩大,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参数逐渐超出允许值。若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参数超出允许值,而功能输出参数并未超出允许极限范围,则认为机械出现了潜在故障,对应状态为失常状态,此时应通过维护进行消除;若结构参数超限后,功能输出参数也超出允许值,则认为机械发生了功能故障,对应状态为故障状态,此时应通过修理排除相应的故障。若机械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其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参数都达到极限值,且系统功能输出参数严重超限,使用的经济性明显下降,此时机械处于极限技术状态,需要进行大修或更新。

3.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种类

3.1机械维修

机械维修包括维护保养与修理,维护保养又分为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和特殊条件下的保养;修理可分为故障小修、中修和大修等;其中维护保养属于预防维修,修理属于故障维修。

3.2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是建立在潜在故障基础上的,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和减轻零件的损伤,保持机械的完好状态。机械中的例行保养和特殊条件下的保养是保证机械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维修工作,其主要内容为清洁、、添加、检查和紧定等,但主要是外表性的,其对机械的性能起维持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其不改变机械的寿命和故障率;定期保养通常分为一级、二级或三级保养,其主要内容为清洁、、检查、调整和局部换件等,不同级别的保养对象和周期是不相同的,因而对机械的性能影响也不一样,保养级别越高,维修范围也越大,性能恢复也就越好,但根据机械故障的耗损性,维修都不可能恢复如新,因此预防维修一般都是不完全性的。

3.3故障维修

故障维修是建立在功能故障基础上的,其目的是为了排除故障,恢复机械的完好状态。机械中的故障小修是排除运行中的局部故障,维修工作通常以局部换件、调整为主,其只能恢复机械的功能,修复后机械性能和故障率与故障前一样,通常称这种维修为最小维修。机械的大中修是一种较彻底的维修,其对机械的性能恢复较大,虽属于修理范畴,但可按预防维修的方法进行分析。

4.矿山机械设备的有效保养

应从上到下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意识,强调专业技术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不能把生产任务当重点,保养时间放在后,只顾眼前利益,不为长远着想。对机械实行定期保养是延长机械寿命的关键条件。矿山企业对各种机械设备的保养有很多的明确规定,但是不少使用单位领导对机械设备的保养意识不强,只想任务不注重保养,认为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行,没有故障,无需停下来进行保养。因为保养能消除机械隐患,若不及时保养,往往会使机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这样既增加维修费用,又耽误生产任务的完成。因此矿山企业应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增强各阶层工作人员的机械设备的保养意识,强调专业技术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大力推动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形成。

随着现代化机械设备的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使用与维修的研究中,大力推动了维修技术的发展,许多可延长机械零件使用寿命的先进性检测手段与修复工艺也随之大量出现,如超声波检测仪、耐磨堆焊,喷涂金刚石-镍镀层,磁性电镀,激光电镀等。矿山机械设备因条件所限,不能一一使用,但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意识,注重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故障特性,维修特性、故障过程,进而编制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采用正确的维修方法使机械设备的寿命得以有效延长。同时还可以与地方大型生产企业合作,合理利用先进检测与修复工艺,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进行处理,使各类机械设备发挥其最大效益。

结语

目前矿山企业在设备维修和保养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不能正确判断分析故障,盲目大拆大换;盲目更换零部件,一味换件修理;不检查新件质量;不注意配件型号,配件代用或错用;不注意检测零部件配合间隙;不成对、成套更换偶件或组件,垫片使用不规范;零件除污、清洗不彻底,早损、腐蚀常发生。这些维修方法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维修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由于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薄弱,为了从根本上消灭这些错误的维修方法,就应加强有关人员的专业技术的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让每个从事矿山维修的人员都真正掌握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矿山企业机械设备可靠性,减小安全隐患,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新技术[M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7

机械专业技术总结范文6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多维创新能力

1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机制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措施

1.1探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改革方式对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行业见习与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出其各自有效的改革途径,如何通过引入企业案例,或者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行业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2面向行业重构和优化机制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机械行业涵盖范围比较广,不同的企业需求人才能力不同,如何在不同企业的人才需求中归纳出共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保证人才培养的共性,又具备不同企业的人才个性能力。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立足于“中国制造2025”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跨学科、综合化等新要求,在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既追求学科知识的广博性,又注重专业技能的精深程度,[3]把传统的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导向的课程结构转型为以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发展为主的课程结构,构建完整的理论加实践的机械制造课程体系结构,同时通过课程整合形成跨学科的课程群,使之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求相匹配。一方面,通过广泛地调研相关企业在“中国制造2025”的新形势下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并立足于实际生产过程,根据行业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适当调整课程内容,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要密切关注制造行业特别是量大面广的核心制造业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并将这些内容及时引入到机械制造课程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紧扣行业发展趋势,让学生紧跟本专业先进技术的发展形势。

1.3依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体系包含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实习、各类实训、顶岗实习、毕业综合训练、职业资格培训以及学科竞赛等多个方面。同时考虑“阶段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又可以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实践与创新能力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性实验;专业技能模块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综合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模块包括社会调查、专业技能训练及认证、创新性实验、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参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办的各类学科竞赛、“互联网+”大赛以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4]

2实施过程

(1)顶层设计阶段。为成果形成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实施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在梳理机制专业人才培养前期积淀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和行业专家开展广泛讨论,制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2)具体实施阶段。对接行业需求,明确能力标准,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优化、实习实训改革、课堂教学革命、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全面落实学生能力培养。(3)总结提炼阶段。对成果的实施进行总结、修正,并加以提炼。在成果实施的不同阶段,依据成果实施的阶段性成果组织分析,指出不足,并在后期加以修正。收集、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研究数据、教案资料、论文资料等),并总结提炼,同时以书面形式呈现,并转化为论文。(4)交流推广阶段。通过媒体报道、、著作出版及经验交流等方式对成果进行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