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演讲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演讲材料范文1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拓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课外拓展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必须将其落实到实处,满足教学体系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具体应用阶段要明确教学原则,适应教学体系的相关规定,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本次研究中将以小学语文课外拓展教学重要性为研究点,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对课外拓展教学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课外拓展 小学语文 重要性
由于当前处于信息化发展时代,在实践教学中需要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结合课外拓展实践活动和相关教学形式的要求,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进行课外拓展和延伸,使其适应现有教学形式的种种要求,在后续控制和发展阶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对语文教学内容、形式进行分析能在现有的学习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基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差距,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最终确定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
一、课外拓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扩大阅读范围
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到内容比较多,在具体控制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现有课程知识,同时要扩大阅读范围。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由语文、文化、社会形式等构成的,内容比较多,在实践中必须使其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课外拓展教学,使学生对现有学习基础上不断扩展学习领域,进而扩大阅读范围。课外教学应用的是渗透性教学形式,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见闻[1]。
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外拓展类教学包含很多实践性内容,在后续实践教学中必须以固定的教学形式为目标,使其适应教学形式的种种要求,进而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形式的应用意义。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控制教学中必须了解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各类教学知识,实现教学体系的整体性控制。课外拓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种类比较多,针对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在后续学习阶段主动收集材料,或者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2]。
3.突破思维限制
由于教学形式的限制,当前语文教学存在限制学生表达思维的现象,对学习效果造成影响。进行课外拓展教学,按照自主性、实践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教学形式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外拓展教学避免出现重复性教学的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入手,确定合理的教学形式,并在夯实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多个教学内容进行引荐,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外拓展教学
1.教学目标的拓展
语文学科的课外拓展必须围绕语文教学的目标进行设定,要立足课本。教材是依托,课文是原点,任何背离教学目标、背离课本的课外拓展都是海市蜃楼。在实践教学阶段,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满足当前教学形式的相关要求。课前演讲活动适应当前教学形式的发展趋势,教学可以提前规定教学课题,让学生课下积极收集资料,并结合主题规定,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在上课前进行演讲,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演讲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公平的点评。实践活动能不断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教师必须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课外拓展活动对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对语文教学有更深入的认识,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2. 教学内容的拓展
学生的学习和外在的客观条件是课外拓展延伸的基础,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拓展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时间、场地、条件是否允许达到要求。很多课外拓展活动比较复杂,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很难自主完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断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学到《拔苗助长》,在实践中需要让学生对寓言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自主翻译课文,并明确此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从拔苗助长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欲速则不达,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循序渐进。在课外延伸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举例子说明该寓言故事的案例。让学学生根据自身周围见闻对知识进行探究,能发挥自身主观意识,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3.学习方法的拓展
在实践教学过程的中,基于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在具体控制阶段,必须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管理,不断扩展教学目标。课外拓展实践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提前对目标进行设定,立足于课本实际教学模式。教材是基础性依托材料,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教材为媒介,适应学生当前学习要求。例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学到《公仪休拒收礼物》,在扩展教学阶段可以让学生对剧本文体形式有一定的了解,明确教学目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进行自主创作。学生可以上网收集材料,将自身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或者其他内容改成小剧本,并进行表演。
【结 语】
课外拓展教学符合当前教学形式的种种要求,在后续设计和控制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性作用,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指导性教学。扩展内容和形式本身比较复杂,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兴趣及教学进度的要求,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语文学习是无限的,必须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和社会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表达能力。在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以自身实际行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演讲材料范文2
一、语文朗读训练的意义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自古以来,中国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朗读训练在当下小学的语文教学训练中是不可或缺的。朗读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应该从小培养自身朗读语文的习惯,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汉语的语言魅力,帮助自己掌握语文知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
二、 小学语文朗读的现状分析
1.教师引导性不强
朗读训练对学生的记忆和知识理解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并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短期记忆,忽略了课堂上学生实行朗读训练的环节。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训练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有的教师对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背诵要求重视程度不高,他们一般是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背诵,疏忽了课堂上的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时候,没有先对课文进行理解就盲目背诵,导致效果不高。因此,学生也失去了朗读课文的兴趣。
2.学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朗读课文对自身学习语文的帮助,他们往往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学生唯一的朗读时间就是早读课,但是,一旦过了早读课,读课文的学生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学生宁愿在早读课上拿起其他的课本来学习,或者把早读课当作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与其他学生进行玩耍。小学生的性格比较活泼、好动,在课堂上,他们也很难按捺住自己的内心,静下心来读书,于是他们开始窃窃私语,接头接耳。朗读训练没有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效果的不佳。
三、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对策
新课标中的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课文理解程度做出了严格的规范。细心的教师就会发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课后练习题中,基本上都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甚至是背诵课文。尽管新课改注重的是创新教育,但是一些基本的语文教学训练仍然需要贯穿在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例如朗读训练。针对新课改的要求以及当前语文朗读训练的现状,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提出一些对策方案。
1.明确朗读训练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而学生的责任就是接受知识,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基于学生的需求进行展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其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我们要帮助学生正视朗读的重要性。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我们应该提醒学生注重语音、语调、语言,力求准确,让学生读得响,读得顺。对于朗读,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明确朗读训练的目标,让学生大声朗读,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2.打好学生朗读基本功
在进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打好学生朗读的基本功,应该激励学生做到不乱添词、不漏读词、不错读、不重读,要注意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朗读的能力,促使学生把课文读顺、读畅。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先对自己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朗读,然后通过朗读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性的阅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行模仿。当然,我们也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录音材料,让学生模拟朗读者的语气、语调、节奏等进行朗读。在朗读训练中,我们要注重学生语文朗读的实践,逐渐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较为有趣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例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和演讲等。我们应该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朗读的实践机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想象,在想象中进行朗读,融合自己的感受,动情地传递文章的信息。学生只有在朗读过程中读出气势、读出力量、读出美感,才能真正地达到朗读的要求。
4.丰富学生的朗读材料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而应该帮助学生充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语文的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当今信息的共享性丰富学生的朗读材料,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规定每个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搜集一些有趣的知识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在小学的语文朗读训练中,我们也可以自行编写一些可读性强的材料帮助学生增强课外知识,通过丰富的朗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通过朗读训练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会贤.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11(08).
小学语文演讲材料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多样化教学分析研究显示,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我们不可以将教学模式生搬硬套的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虽然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堂更具有热闹的教学氛围,但是过多的热闹往往会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要想使得多样化的教学取得更多的成效,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课堂多样化教学研究,不仅做到观念上的更新还要将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从学生的学习角度组织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的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养成勤思好问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设计的教学计划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使其既能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还能使学生对其产生信任和喜爱。
一、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导入教学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习惯接受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记笔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虽然免去经常备课的麻烦,但是学生在按部就班的学习环境下很难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热情,即使学习很刻苦的学生也不能时刻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更何况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在课堂引入环节不能嫌麻烦,要善于使用多样化的趣味导入法进行激趣导入新课,为学生成功进入学习的状态打好坚实的台阶。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激趣引入新课呢?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隐含于教材中的趣味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例如,《尊严》的教学时,教师首先播放逃难的人们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的片段,然后采用疑问导入法提问:你看到这个片段有什么感受?假如你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如果有人将食物送给你,你会怎样做?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的思考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在学生的回答互动中成功地引入新课;同时,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在感官刺激中快乐的学习语文知识。其次,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进行教学,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既能够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又能够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兴趣,游戏讲授新课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很多种形式,例如《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环节中扮演各种角色,使学生置身于作者设置的情境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课文,活跃课堂气氛。
二、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兴趣的获取是学生爱上语文教学科目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一步,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创新和改革,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正确引导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兴趣。其一,组织语文学习竞赛,在竞争中使学生体验挑战和胜利带来的乐趣和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这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语文学习劲头十足。这些竞赛包含多种项目,例如阅读竞赛,朗诵竞赛,通过竞赛设置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得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其二,小学生课堂演讲活动。课堂演讲不属于竞赛机制,但是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而默写和填空比赛则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快速记忆和延时记忆的方法,获得更多的语文学习技巧。
三、规范笔记记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保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如果能够养成勤记笔记的好习惯,学生就能够在繁多零碎的语文知识中找到学习的主要脉络,整理出适合自己复习和回忆的重要复习材料,这在学习语文中是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首先,写作在于素材的积累,这些素材可以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可以来源于阅读,督促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美文摘抄本,将课文中和自己的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的素材记录下来,每天上课之前请同学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随时积累好文章的习惯。其次,建议学生将自己平时生活中对自己有感触的“小事”记录下来,形成属于自己的随笔小册子。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帮助教师建立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小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研究[J].成功(教育),2012(04).
小学语文演讲材料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反思
【中图分类号】G223.2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2-0008-01
一、以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对待语文教学
1、从大学生的语文修养反思小学语文教育
从《一家长质疑大学语文教育》及《错字连篇·语文教育为之蒙羞》两篇文章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令人忧虑。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没有解决好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问题,企望在大学阶段补课,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
2、语文素养是基础素养。
作为母语及国文,学生最起码要写一手好字,会写文章,能够鉴赏,能够清晰地表达。南京某高校日前对2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希望了解用人单位最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素质,并列举了三四十种能力备选。结果大出所料,这20家单位最看重的并非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而是毕业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恰恰是语文课所能给予学生的。专家们认为,尽管是一所高校的调查,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单位乃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3、语文教学是民族文化传承之源。
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语文教材其实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和根基的。我们的汉字,历经几千年不衰。它何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优势是明显的:汉字组词能力强,能跟上时代和语言的变化;汉字信息量大字形与字音相辅,使每个汉字都携带着大量的信息和情感;汉字富于联想,如日月为明,大小为尖,人言为信,就很有代表性;汉字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走遍天涯海角也能亲如一家等等。
二、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1、传统的“三中心”体系。
传统教学理论的体系,其核心是“三中心”,即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这种“三中心”的教学理论体系,对 中国 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些问题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的资源要开发拓展,教科书的局限性;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贯彻、执行新的课程理念时,要提倡辩证思维。
2、关于语文教师的选择。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更是教学改革的承担者。因此选择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科目不同,最重要有三点:第一,培养人最基本、最常用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的载体;第三,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基于此,我们的教师,不能只注重学历、普通话等条件,更要注重教师的中华文化修养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师会影响成千上万的孩子,决不能忽视。
3、关于语文修养的训练。
多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比如。熟读精思、质疑问难、整体阅读、整体感悟、诵读品味、以读代讲、背诵积累、边读边想等。在积极实践新的 教育 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应把目标由知识、能力到修养的整体观。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没有让学生概括中心思想,而是组织了“人物评论会”。评论会上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喜欢蔺相如,因为他顾全大局,很爱国;有的学生说喜欢廉颇,因为他知错就改,很可敬;有的说喜欢赵王,因为他知人善用在热烈的氛围中.学生不但准确地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还给了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充分张扬个性的机会;不仅锻炼了思维,而且深刻把握了 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在思索中,作到了情感的迁移。语文修养是渗到骨髓中的东西,偏离语文修养去搞改革,无疑是逐本求末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树立的理念
1、由知识、能力到语文素养。
如今,我们在语文教学上沿袭的一直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即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因此,形成了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提问为主要手段,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使原本灵动、生动、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仅考虑认知目标的实现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情感体验、思维发展、文化品味、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目标的共同实现。
2、由灌输知识到知识的建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对教师课堂灌输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从学习理论上讲,分为三个主要派别,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行为主义是学生对老师的全面模仿,一般在形体的训练上。认知主义是教师对学生全面灌输,就是我们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是个体学习转化为小组学习,在讨论中。通过激发思考,形成新的理解和知识。我们的教学方法。要将其结合起来。由于学生的个性、爱好、能力、潜力以及经验世界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摄取的信息和选择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导致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的多元化。所以,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必然是自主建构和个性化的过程。所以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倡导语文学习有效合作。
小学语文演讲材料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40-01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各课程的沟通、书本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当注意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材料及形式的趣味性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趣昧性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点,也是基本要求,带趣味性的综合性学习,总能让学生跃跃欲试,激发起他们强烈的主体参与意识,调动了意愿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就会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如何做到有趣味性呢?
1.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有针对性。小学生活泼好动,这是年龄特征决定的,但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他们喜欢什么活动,喜欢如何活动,各个学生又是不尽相同的,要开展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先多方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以便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综合性学习才有针对性。
2.创设愉快的情景,有新颖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从样品模型、图文卡片、装饰背景、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的巧设悬念、富有激励的组织教学,妙趣横生的语言、恰当的赞美等各方面设置愉快的情景,让学生觉得新颖而处于动手、动脑的亢奋状态中。
3.设计富有吸引力的内容和形式,有诱发性。选择或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及形式,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内驱力。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特长有了用武之地,在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展示之后,他们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这样,不仅诱发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也拓展了他们兴趣的深广度。
二、“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明显的外在形式。学生参与活动,灵活、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素质,体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性原则要注重:
1.自主性。自主性就是要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老师不可能代替每一个学生去活动,要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处于主动发展状态,“主体参与,发展主体”,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参与自主性,学生才不是盲目的、被动的。
2.全体性。参与的全体性即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体学生都是主角,不能只是少数几个尖子生或部分学生参与,其他学生却当观众,应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锻炼和发展。全体参与,才能全体发展。比如在活动分组时、各组员的任务分工等方面教师就要发挥主导性,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特长等综合能力都能得到发展,达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真正目的。
3.多感官性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尽量让学生多种感官动起来。眼、耳、鼻、口、手、脚、脑等感官多方的参与,训练才是全面的。这并不是说在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各种感官同时参与,或各种感官一定都要参与,而是在综合性学习的训练序列上要兼及多种感官,这次重点训练这几种感官,下次可重点训练另几种感官。
三、序列性原则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明显的阶段性,各阶段的要求目标不一样,也就是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具有序列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从学生年龄特征实际情况出发,不脱离学生的接受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力所能及,在此基础上,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各有侧重:
1.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少,综合能力不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要与学生周围生活实际相联系,侧重诱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周围事物等的直接兴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宜直观、形象、生动,同时训练学生最基本的技能。可以安排这样的一些学习形式:观察大自然表达所得,即兴表演、化装表演、游戏、讲小故事、做卡片、卡片拼图、说话训练,还可以就周围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讨论等。
2.小学中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则应该侧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学习积极性等的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进一步增多,语文能力进一步提高,这一阶段可多安排一些比赛之类的活动,如朗读比赛、背诵比赛、听记比赛、智力游戏等,还要让学生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小学语文演讲材料范文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把写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从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地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话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综观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记得,我小学时期的作文亦是如此,老师要求我们作文符合“大一统”的标准,于是没有了新材料,新内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是我们写作的救星。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如故,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质无形排挤到认识圈之外的现状,着实让人心寒。
(二)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
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模式化教学的恶果。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近来,市场上除了大批量的写作辅导书外,又跳出了所谓“作文软件”之类的宝典,深受广大学生朋友的欢迎。然而,对于“作文软件”,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在电脑中输入主题和关键词,四分钟即可得一佳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能力”现象。即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这“四分钟电脑作文”却无益于学生思考材料、组织材料等能力的发展,因此,也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注意的地方。
(三)重书面,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有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小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说话,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笔者的一位同学书面作文成绩优异,但由于口头表达能力差,无法很好地与别人沟通,导致他在找家教时,多次被人谴回。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与小学时期“重书面,轻口头”的作文教学分不开。
(四)重课堂,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作一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五)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据调查表明,在来自小学的100份问卷中,能反映出老师按时进行作文讲评的只有百分之61.6,能有质量地组织讲评的仅百分之37,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六)重范文,轻下水
几年前,上海曾举行过一次师生作文与评改比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苏北有个县也做过类似测验,结果也出乎意料。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他人文章、指导青少年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没有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提出建设性意见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小学语文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空洞无话,毫无灵性。
二、 改革措施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现今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
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i.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ii.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iii.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iv.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四)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据上海一所小学实验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改革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普遍认为“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
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视范文为珍品,而自己下水作文则很少,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作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