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工作安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务员工作安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务员工作安排

公务员工作安排范文1

在一个班级中,如果全班同学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那么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办到的。同时,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将更容易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鉴于此,我认为,班级工作应从集体凝聚力中入手。这一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所以,我这学期的工作目标是以下3点:

1、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2、学生以学为本,力求班级整体成绩更上一层楼;同时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3、树立班级形象、争创院级、校级先进班级

具体工作计划:

1、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在本学期开展一至二次文体活动,比如说羽毛球比赛、男女混合的篮球比赛等,还有,在期中组织一次集体出游,以此达到增强同学间感情及锻炼身体的目的。

2、发挥班级集体的温暖,向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班级成员伸出最无私的援助之手。计划与青年志愿者协会联系,参与一次公益活动,如慰问老人院等。

3、实行班务公开。设立班务公开日(一月一次),是班级事务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使班级里的同学人人都可以参与到集体事务中来。同时,广泛采纳同学们对班级事务的意见,集思广益,争取使班级工作更上一层楼。

4、建立学习互助对子。让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同学得到及时的帮助,同时也能培养同学们的互助精神,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建立互助对子以自愿为原则,形成互助对子后通知班级便可,并根据两人的学期期末成绩在其综合测评中做适当加分。

5、在已建立班级群的基础上,创建班级校友录或主页,在网络上展现班级的风采。班级校友录或主页也可以作为同学们心与心交流的无限空间,让大家更好地溶入到班级体这个大家庭中。还可以建设成为宣传班级形象的阵地,提高班级影响力,方便今后组织交流及活动通知,并有利于先进班级的评定。还要建立个人档案、个人简介,向来访者展示水政班每位同学的独特魅力。可能的话,还将成为日后用人单位认识本班同学的窗口。

公务员工作安排范文2

2005年第一季度医务科工作在医院2005年工作安排的指导下,把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作为工作重点,注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继续抓好医务教育。根据我院院情,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学以致用,按需培训的原则在医院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派10余名医护人员到省级医院或内地学习,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要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通过自学、脱产学习,自觉严格的补充,增长本专业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结合本职岗位,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职务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参与科研,能解决较复杂的疑难病症。争取请进来,派出去,自己学的原则,想方设法提高专业队伍的业务素质。通过邀请省级专家对我院进行专业技术指导查房、做手术、讲课等形式,提高我院业务人员的水平,支持各科请专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科室内不定期安排讲课,由科主任负责。积极鼓励专业人员自学,科主任督促查阅业务笔记,医院将业务学习纳入定期效评的范围内。

二、加强医疗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首先,我院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重点科室为优势,以服务质量赢市场,为求医疗质量发展,做到“四禁”、“五多”,即禁态度冷漠,禁作风推诿,禁接诊草率,禁诊疗粗心;多解释,多安慰,多理解,多温暖,多帮助,使医院服务质量处在全县的领先地位。其次,各级质控组织认真按各自的职位负责管理工作。建立各级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案和定期效果改评制度,使我院三级查房、会诊、讨论等各项制度得到落实,使各项医疗质量得以充分保证。第三,要经常教育医护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制的重要意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不定期检查各项医疗情况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对新上岗人员必须进行岗前教育。明确医院的各项制度和职业道德准则,并不断总结经验,扬长补短,改进管理制度。建立医疗缺陷防范措施,医疗事故防范即处理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教育全院医务人员将医疗安全放在首位。第四,加强医疗文书的管理,使各科医疗文书标准化、规范化。定期检查,对不足之处及时反馈,提高改进,使医疗文书的书写达到卫生部指定的要求和目标。开展知情选择活动,个体化服务,认真填写好各项知情同意书。使医院的甲级病历书写合格率达到90%,无丙级病历;处方合格率要求达到98%以上;各项辅助检查报告单达到卫生部门的要求。

三、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要认真做好医疗质量考核工作,严格按医院制定的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和改评细则,开展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疗防范措施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及防范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严格按医疗操作规程标准开展医疗活动。组织院内职工学习有关医疗法律法规各项条例。要倡导卫生技术人员刻苦钻研医术,旗帜鲜明,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质量管理,执行医疗项目的职称等级制。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医疗终未质量评价转换到医疗全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检查督促上来。

四、医院各科室全体职工要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全面按《青海省二级医院评审细则》要求做好各项工作,为医院二次评审达标做好准备。

公务员工作安排范文3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调查问卷是建立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借鉴以往有关工作压力的研究问卷,以扬州市水利系统基层公务员工作压力为研究对象,结合扬州市基层水利工作现状设计而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强的可行性。

调查问卷主要由基本信息、工作压力情景描述、公平感描述三部分组成。笔者深入扬州市水利工作一线,将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分别发放到宝应县水务局、高邮市水务局、江都市水务局、仪征市水务局、邗江区水利局、广陵区水利局、开发区城乡管理局。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2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回收率达95.7%,符合统计要求。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相关数据,并对基础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后发现,扬州市水利系统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本身压力、角色范围压力和知识技术更新压力。他们认为,一方面水利行业基层艰苦的工作性质给自己带来较大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不同领导的不同工作要求和被赋予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使他们对自己在工作中所处的角色感到模糊。加之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单位提供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较少以致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胜任本职工作等因素也让他们感受到较大压力。

(一)工作本身压力。随着公务员体制机制改革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政府改革的深入,公务员岗位职责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问卷数据显示,来自工作本身的压力已经成为扬州市水利系统基层公务员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工作中总是感到时间紧迫,工作复杂、工作量大,经常需要加班以及工作有难度和挑战性是导致公务员感觉到来自工作本身压力大的几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分别占52.27%、51.14%、50%和44.32%。数据说明,当前扬州市水利系统基层公务员工作量偏大、承担着较大责任,调查访谈显示,不少基层公务员需要昼夜加班,反复做同一工作(如征地、拆迁、移民、维稳、重点项目任务等等),使他们完成当前本职工作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二)角色范围压力。被调查者对角色范围压力水平测试的反应较为一致,有11人选择压力小,有34人选择压力一般,有44人选择压力大,感觉压力大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50%。他们普遍感觉有时候会有来自不同领导的不同工作要求,有时候被派到不同的领域工作以及有时候被赋予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术业有专攻,通常情况下,当个体从事的工作是自己所学专业或者自己熟悉的范畴时,往往能够较好地胜任这项工作,而当个体对如何执行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依据或信息时,就产生了角色范围的模糊。当个体对他们工作的特征、同事和上级的期望、工作的范围和职责等缺乏清晰的认识时,就会感受到压力。通过个别访谈发现,由于水利系统基层公务员人数相对较少,工作任务较为繁杂以及领导方式等多方面原因,给个体造成的角色范围压力普遍较大,有时甚至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知识技术更新压力。工作中的学习压力确实是扬州市水利系统基层公务员面临的一个难题,一方面需要更新知识来适应复杂变化的基层工作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这让他们倍感压力之大。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水利系统基层公务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人,本科学历58人,大专学历1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70.45%。虽然整体文化层次较高,但是普遍感觉虽然身在基层,但学习仍不能放松,认为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胜任本职工作。问卷数据显示,有76人同意工作中需要经常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占被调查者的86.36%,而与此同时,有占被调查者46.59%的人感觉单位提供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较少。部分公务员表示,要在完成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想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几乎是个没法解决的难题。有些人是主观上想学可业余时间都被工作、家庭负担占据了,而有些是单位很少提供机会给个人提升自身素质。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产生工作压力的压力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他们主要在角色范围压力、知识技术更新压力和来自工作本身的压力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下产生了工作压力。扬州市水利系统基层单位进行压力管理,应该针对工作压力源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逐步缓解基层公务员的压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扬州市基层水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本文的调查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善基层水利工作环境。改善基层水利单位工作环境不但能减轻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压力,而且还能提升基层政府部门的整体形象。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扬州市基层水利单位要强调服务理念,服务水利员工、帮助水利员工、维护水利员工的利益,这是改善扬州市基层水利单位工作环境的根本立足点。作为扬州市基层水利单位的管理者,要及时由管理者角色转变为兼具管理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政治上,选拔任用干部尽量做到向基层倾斜。对长期扎根水利基层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重用,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精神上,多激励扬州市基层水利单位员工,做到经常了解基层水利员工所思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定期进行心理辅导,让“以人为本”的干部人事管理理念扎根到扬州市水利工作的最基层。物质上,做到“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扬州市基层水利单位的工作环境。基层水利单位要为员工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为基层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提供足够的办公用品,将跟不上信息化工作要求的办公用品集中更新换代,提高基层公务员工作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轻他们的压力,努力营造出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

(二)合理安排工作负荷。基层单位的一个部门往往对应了上级单位的多个部门,头绪多、任务重,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来自各方面的任务,基层单位领导经常会尽可能多的给下属分配工作任务,任务量大且要求标准高,这在问卷的统计数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应当设定合理的目标,安排与个人能力相匹配的工作量,以保障公共服务的质量。其次,善于放权,注重人才培养。部门领导可以放开手脚,该放权的时候就放权,给下属增强多一些的自信心,与其建立多一些的默契。多花些时间和经历栽培下属,保持融洽的上下级工作关系,使大家在工作的时候保持一份愉悦的心情,缓解工作压力。总之,基层单位部门领导应合理施加压力,既要使其明白工作责任重大,又不能使其承受过重的心理压力,努力促使他们将工作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明确工作职责。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手表定律”(Watch Law),是指一个人有一只手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手表定律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不能由两个人同时指挥,更不用说受到多头领导,否则会使这个人感到无所适从。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角色模糊压力在扬州市水利系统基层公务员中普遍存在,这与公共部门目标的公共性有很大关系,这种公共性导致公务员岗位缺少明确的工作说明和明确的目标。基层水利单位要加强对基层公务员角色模糊的管理,明确公务员工作职责,合理安排公务员的工作任务,坚持目标导向或者绩效导向的岗位管理,减少多头领导现象。同时,基层水利单位要为公务员提供一个为之努力的方向,避免由于目标的不明确、不一致而导致人力资源使用的低效率或因权限不明、责任不清而在部门之间、员工之间造成摩擦和冲突而引起的人际内耗。

(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工作需求—控制理论,工作能力较强的员工,其工作压力较小。有研究表明,通过组织行之有效的培训,使他们直接获得压力管理的技能,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技能和服务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心理调试能力,减小工作压力对身心健康的损害甚至化工作压力为工作动力。从本文的问卷数据统计情况及访谈情况可见,为扬州市水利系统基层公务员提供良好的学习与培训机会是基层政府组织应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大对扬州市水利系统基层公务员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制订基层水利单位人才培养计划。在培训内容上,强调针对性,根据各人不同的背景及工作需要按需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工作技巧、感性认识的传授,增强扬州市水利系统基层公务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培训方式上,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技术,调动基层公务员的参训积极性。在培训保障上,根据《公务员法》,结合扬州市水利系统基层单位实际,出台基层公务员培训实施细则,使得培训有章可循。建立培训激励机制,把基层公务员培训次数和培训成绩作为考核、定级、任职、晋升的主要依据之一。建立基层公务员培训工作评估机制,及时总结培训中的经验教训,提升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

公务员工作安排范文4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 激励机制 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064-03

一、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含义及研究价值

(一)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含义

公务员激励机制是由政府引导公务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实现政府行政目标的过程,是公务员主管部门归纳和制定的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激励机制的理念指导层面,即激励制度制定、执行的依据和指导思想;其次是激励机制的制度建设层面,即公务员管理过程中的薪酬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职务升降制度、竞争制度等各项激励制度的建设完善;再次是激励机制技术运用层面,技术环节是影响公务员激励机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价值

基层公务员群体不仅因其所占公务员人数比例大对政府效能的影响较大,而且更多地直接面向公众提供政府服务,因此,通过对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探索建立适应新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基层公务员激励模式,是调动基层公务员积极性、发挥好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需要;是基层公务员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需要;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范基层公务员管理的需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现状

(一)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取得的成效

1.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公务员的住房、教育、医疗等福利性产品逐步市场化,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归属感也不断提高,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2.用人环境和晋升机制公开化、平等化

目前,各级政府机关基层公务员的录用都是面向社会,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有效避免了不正当竞争;此外,基层公务员的晋升也按照“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标准公开化,正负激励制度使得基层公务员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务员公开、平等的用人环境初步形成。

(二)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激励理念上注重精神激励,忽视物质激励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力水平低,激励理念主要源自政治觉悟从而进行自我激励。到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仍将基层公务员假设为“道德人”“政治人”,忽略“经济人”的一面,这种人性假设以及仍旧采取重精神、轻物质的激励方式,必然导致激励理念的偏差。

2.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建立奖罚分明的考核制度可以为公务员指明工作方向,激发他们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公务员的工资、奖金、晋升、培训与考核联系起来,有利于满足公务员的物质需求,在组织内部形成竞争向上、开拓进取的工作氛围。但在考核过程中,激励机制通常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一是考核内容缺乏量化指标,二是优秀等次人员的比例确定不够合理;三是考核结果违背公平原则,有的部门连续几年的“优秀”都是领导,而工作量大、认真负责的基层公务员却与优秀无缘,损害了考核的严肃性、公平性、科学性。

3.风险性激励机制缺乏

当前,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公务员职业保障太强。虽然我国对公务员已普遍实施“凡进必考”,严格控制“进口”,但是,在公务员“出口”的管理上,除非重大的犯罪情节和自动辞职,否则执行力度不大或根本没有执行。没有风险性的激励挫伤了本来努力工作的公务员的积极性,出现心理不平衡或消极怠工。

4.晋升交流难度大

公务员职务的设置是金字塔型,领导职务总是少于非领导职务,高级职务总是少于低级职务。基层公务员晋升的前提就是必须有职位空缺,越往上晋升的可能性越小。同时,在基层公务员的职务晋升中,按资排辈、暗箱操作、拉帮结派、“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仍然存在,因此,基层公务员横向、纵向流动困难,交流机会少,晋升空间小,严峻的晋升形势极大地挫伤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基本思路

(一)了解基层公务员的需求

基层公务员对事业、生活的定位、自身素质的提升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要了解其需求,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得其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在管理实践中,公务员管理者应当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住基层公务员的主导需求,提纲掣领,有的放矢;二是对各种需求进行分类,采取不同对策,逐步实现;三是正确对基层公务员的个体需求进行引导,使其符合整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在对基层公务员的激励中,要充分认识基层公务员政治人和经济人的双重角色定位,既不搞单纯的精神奖励,也不搞所谓的拜金主义,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偏颇,这样才能使激励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三)遵循激励规律

完善激励机制应借鉴相关激励理论,如赫兹伯格的“保健、激励”双因素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的“行为与效益相互对应、相互匹配”的公平理论以及弗洛姆的“将个人需求、期望与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合理设定具有较高价值目标”的期望理论,因地制宜、合理应用,以增强激励的实效性。

四、石河子市机关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实证分析

本次研究在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激励措施、满意度和从政动机等方面设计了石河子市机关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调查问卷,选取石河子市财政局、国土局、民政局等10余个机关部门科级以下公务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共发出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09份,有效率达77.8%。

(一)需求分析

本研究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细化为:工作有所成就、参与部门管理、个人能力发挥、为社会做贡献、学习培训、领导信任、受到尊重、环境氛围较好、人际关系较好、退休保障、工作稳定、福利较好、工资收入提高、家庭幸福、职位升迁、工作具有挑战性等16个指标,每个指标划分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五个等次,每个等次赋予不同权重。经统计,基层公务员重视的前七项指标依次为:“家庭美满幸福”“工资收入提高”“工作稳定”“得到领导信任”“环境氛围好”“人际关系好”“福利好”;而排名倒数前四位的是“职位升迁”“参与部门管理”“工作具有挑战性”和“个人自主工作”。可见家庭幸福、物质收入和福利待遇、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公务员最重视的需求,而工作本身和部门的管理处于次级需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务员队伍存在按部就班的心态。

(二)从政动机分析

本次研究将“公务员从政动机”细分为“经济待遇好”“工作收入稳定”“福利保障好”“工作轻松”“社会地位高”“掌握一定权力”“有利于个人发展”“为社会公众服务”等8个指标,通过对基层公务员从政动机分析,来验证公务员需求分析结果。经统计,“工作和收入稳定"是公务员从政的主要动机,88.7%的调查样本选中该项;24.77%选中“经济待遇好”和“福利保障好”。以上选择充分揭示了如今“公务员热”的根本原因。从政动机统计结果与公务员需求分析结果不谋而合,表明虽然公务员存在着多极需求,但物质需求仍占主导地位,因此需要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物质激励的强度。

此外,45.87%的调查样本选中“为社会公众服务”作为从政动机,“有利于个人发展”“掌握一定的权力”和“工作轻松”排名都较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基层公务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创先争优、转变干部作风活动力度,巩固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众服务意识,推进新型高效服务型政府建设。

(三)积极性分析

本次研究将基层公务员积极性影响因素细化为经济收入、单位福利、同事关系、培训机会、工作内容、考核体系、个人期望、晋升制度、薪酬制度、奖惩制度、提高个人能力、领导者的能力、工作环境及条件、得到领导肯定与赏识、领导者的领导风格、领导者给予关怀等16个指标。经统计,对基层公务员积极性影响力排名前五位的因素分别为“领导者的肯定与赏识”“领导者给予的关怀”“领导者的能力”“领导者的领导风格”“提高个人能力”。五个影响因素有四个与领导者有关,足以表明领导者的综合水平对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影响较大,因此,在对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充实完善的同时,也要重视对领导者的激励,凭借客观公正的领导激励,督促领导者起到良好的示范表率作用,从而在整个队伍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工作风气。

对基层公务员积极性影响力排名倒数前五位的因素分别是“单位福利”“个人期望”“晋升制度”“工作内容”和“经济收入”。以上因素与需求分析中“物质需求”排名靠前的统计结果形成鲜明对比,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公务员薪酬制度、晋升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产生的影响不明显。

(四)满意度分析

本次研究将基层公务员满意度调查细分为现在的工资、同事之间的关系、单位领导、培训学习机会、晋升机会、单位安排工作的方式、工作环境、年终个人业绩考评制度、工作量安排、工作氛围10个指标。经统计分析,“工作氛围”“工作环境”“同事之间的关系”三项指标占满意度比例较高;与“需求重要性”“积极性影响因素”“从政动机”等前几项调查结果不同,“满意度”调查中“现在的工资”“晋升机会”“培训学习机会”“单位安排工作的方式”“工作量的安排”等几项指标中“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等否定性评价的比率较高。可见,在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充实完善的过程中,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是重中之重,应详细制定岗位说明书,避免机关中存在的部分公务员整日“一张报纸一杯茶”,而另一部分公务员深陷繁忙公务中的怪象;对薪酬结构进行改革,将薪酬与能力、绩效挂钩;健全培训交流制度,调动基层公务员积极性,切实打造学习型政府。

五、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措施

(一)加强实绩考核,完善目标激励机制

在实施激励机制时,要充分了解基层公务员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工作业绩,着重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处理好目标涵盖性与代表性、稳定性与动态性之间的关系,完善目标考核体系;二是完善考核办法,尽可能用现代化技术对考核对象各种信息作科学的处理,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减少人为因素;三是提高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水平;四是提高考核工作的透明度,避免考核的无序性和盲动性。

(二)强化薪酬激励功能,完善薪酬机制

目前公务员薪酬机制的保健因素多于激励因素,并未充分发挥薪酬的积极驱动及激发机能。欲使薪酬机制发挥实质性的激励作用,应实现公务员薪酬与能力、绩效之间的匹配。此外,现在的公务员从录用、任用到解聘都逐渐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公务员竞争加强,工作责任也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公务员待遇,将有利于政府留住人才,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拓展晋升渠道,完善晋升激励机制

晋升激励关系到公务员的地位、荣誉、工资、福利方面的利益,影响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从根本上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首先要在不增加职务的前提下,增加职务对应的级别,使受到客观原因限制不能晋升职务的公务员有望晋升级别;其次,加强岗位交流,创造晋升机会;第三,建立公务员退出机制,使公务员队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实现合理流动;第四,破除逐级晋升原则的限制,建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人用人机制。

(四)鼓励岗位竞争,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岗位竞争为基层公务员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动态、分层次的舞台,促使基层公务员在岗位竞争的过程中,既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又产生围绕组织目标不懈努力的激情。因此,在规范竞争行为的前提下,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要求,拓宽竞争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公开的竞争性考试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局面,抵制“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现象,鼓励公务员通过多岗位锻炼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实现公开、平等、择优的用人环境。

(五)畅通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激励机制

监督属于激励中的负激励方式,是对激励制度的逆向强化,也是促进激励机制良性运行的保障性机制。通过完善基层公务员监督机制,将激励的实施过程始终置于公开透明的环境之中,使公开监督的制度真正成为激励机制的催化剂,以此保障激励机制的效能得到最大发挥。

(六)加强教育培训,完善自我激励机制

政府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公务员满足需要的有限性和激励的有限性。因此,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的培训、引导基层公务员自我激励尤为重要。基层公务员培训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强化基层公务员的理论教育,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公务员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和道德修养;二要加强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和全面化,把培训和使用真正结合起来,做到培训、上岗、提拔等一系列过程的良性循环;三要培育学习型组织,提高基层公务员的知识存量和知识整合能力,借以加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

【参考文献】

[1]齐明山.试论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新视野,2000,01.

[2]张强.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理论前提:人性假设.行政论坛,2001,07.

[3]张强.社会生态环境与公务员激励机制.江西行政院学报,2001,01.

[4]余兴安.激励的理论与制度创新.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5]麻宝斌,李广辉,李辉.基层政府公务员激励状况调研报告,2006,02.

[6]张琳.吉安市基层公务员激励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2.

公务员工作安排范文5

【题目】乡镇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培育途径探析

【第一章】乡镇年轻公务员培养模式研究绪论

【第二章】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第四章】完善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体制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乡镇新任公务员能力提升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传统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加大了培养机制形成的难度。

3.1.1 公务员录用制度影响岗位适配。

一是考试内容不科学合理。调查显示,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的进入渠道 76%来自省考和国考考录,20%来自省选调生考录,4%来自村干部选拔。笔试考试的科目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其二是《申论》。面试的方式基本属于结构化面试的范畴,此方式为公平性竞争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但面试的具体内容不一定始终与实际工作有过多的联系。而公考热逐渐掀起了一个巨大的潮流,大量的考试辅导机构风生水起。因此,他们通过专业性的培训,为考生提供了一个非常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使其深入了解每种科目每种题型的解决技巧。此外,部分考生采取范进式手段来碰运气,直到实现目标为止。可以发现,经历过这种考试的考生,可能仅仅停留于考试技巧上,而不能保证自己专业性水平的提升。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引起用人单位的不满,使这些考生无法与自己的岗位相匹配。

二是招考条件过于宽泛。Q 县每个乡镇在人才战略方面,设定了门槛非常低的招考条件,对员工的学历要求只是停留在大专以上,并不会对他们的专业等其他要素进行一定的约束。这种相对比较宽松的招考条件逐渐掀起了巨大的报考潮流,但各种问题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首先是性别所占据比例的严重不协调问题。由于乡镇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强大的劳动强度等,大多数用人单位都会优先录取男性员工。但众所周知,对于现代化的考试体系而言,女生比男生更有一定的优势。以城郊 W 镇为例,在 5年内一共招录了接近四分之三的女生,严重干扰了城镇的资源分配等一系列工作。其次是人员安排错位现象的发生。就员工的籍贯而言,外县籍贯 93 人,外地籍的所占比例接近三分之一。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外地籍乡镇公务员都无法适应工作地区的基本环境,在认同感形成方面的难度也非常大,让他们对职业发展感到迷茫。[17]

三是录用的专业匹配度低,根据问卷调查来看,农学专业虽然和基层农村的联系最密切,但其只占比 6%,工学、法律、医药学等在基层更加具有实际作用的学科占据的比例都不高,在乡镇初任公务员团体当中,多数学生出身于文科类专业,其中比例最大的是经济类,占比 28%,其余占比较多的科目包含了管理类、教育类、文学类等。而乡镇政府作为处理基层具体事务的机关,在面临当前脱贫攻坚战、环保攻坚战等时恰恰需要理工类和农学类专业人才。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大多对基层农村的真实状况认识不够深刻,对农村当下迫切需要的专业型技术更是了解不多,种种状况导致许多乡镇初任公务员在乡村每天的工作内容非常单一,无法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乡镇初任公务员项目的中间环节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在招录时,应该考虑到乡村的具体需求,这样一来才能够避免人力资源流失,并推动基层更好的发展下去。

3.1.2 公务员绩效制度影响考核公平。

绩效考评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一种关键的职能。主要含义是:评定者通过对具体方法的有效使用,参照相关的实际标准,准确地分析现存的绩效信息,最终科学地评价这些整合的信息。在每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它发挥着核心的作用。绩效考评手段有很多,比如 KPI 等。

现如今,我国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始终局限于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假如一直根据这种考核结果来进行一定的奖惩,肯定不会发挥出人才的实际促进作用,也不会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无法最终实现考核的组织目标。且这种考核评价体系过于简单,无法科学地衡量员工的具体工作情况。即使已经将考核方法进行了规范化的界定,但是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难以保证所有部门都能够准确地筛选出优质的考核方法。研究发现,大多数的部门严重忽视平时考核的重要性,单纯地停留在年终评优上。在结构化访谈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量的初任公务员一致认为,用人单位基本不会过多地在乎他们的年终总结,在考核的时候只是随便应付一下,获得最高年终奖的人中,关系户居多。这种随意性的考核手段必将使不公平现象经常出现。此外,就考核对象而言,不管是他们的工作内容还是工作性质,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18]

3.1.3 公务员培训制度影响职业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公务员培训的外部环境变化多端,对公务员提出了更大更多的要求。但是,政府始终单一化地对公务员展开一定的培训。即使有的公务员已经对自己的培训过程进行了一定的规划,但这些规划非常具有笼统性,缺乏明确的目标与具体的培训流程等。这也从侧面说明大多数用人单位都没有实际地考虑到员工与具体岗位的配合度。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力量支撑就是全面的职业培训计划。假若用人单位内部单纯地制定了一些职业目标却无法制定高度匹配的实际培训计划,那么职业目标的实现难度会显得很大。

现如今,我国在对公务员培训的机制中,大多停留在对培训目标的指定、培训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可以发现,这种机制存在着一定的原则性与粗放性。但是这种形式化的培训方式以及格式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公务员的成长,对他们的学习兴趣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他们职业水平的提升,无法实现对自身职业规划的认识。所以,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怎样制定科学的培训体系来促进公务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思考与处理的问题。

3.2 消极的单位行政环境不利于形成积极的培养机制。

3.2.1 薪酬待遇偏低影响队伍稳定性。

Q 县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财政收入体量很小,停留在保工资、保民生的艰难水平。由于财力紧张,该县的乡镇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2017 年该县乡镇初任公务员月收入在 3000 元左右,而在试用期的基层公务员月收入不足 2000。在该县 2018 年平均 4000 元每平方米的房价面前,面对高企的物价和全社会不断提升的平均生活水平,乡镇初任公务员在县城都很难维持体面生活。

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由于乡镇初任公务员普遍处于婚恋期,处于成家立业的起步阶段,消费旺盛,不少人都会在结婚前在县城乃至市区购买商品房。每月的房贷支出和通勤交通费已经占据了工资的绝大部分,甚至个别乡镇初任公务员每月房贷支出比工资收入还要高,还要靠父母接济才能维持收支平衡。再加上近年来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乡镇政府公务员的劳动强度普遍较大,与在城市工作的公务员相比,工作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这对于十几年寒窗苦读考取公务员的年轻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乡镇初任公务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和经济双重压力,近年来在经济收入考量下离开的乡镇初任公务员不时出现。[19]

3.2.2 依赖型人际关系影响公平晋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格权威通常比具体的职务更加重要。此外,人情风的文化根深蒂固。首先,家庭类人情风主要包括已经深入相关管理机构中的亲戚、朋友等。不管是职位的升迁,还是实际工作的流动等,都牵扯到一定的裙带关系。其次,社会组织类人情风主要包括已经对社会道德产生一定破坏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等。

有 46%的乡镇初任公务员觉得当前工作单位的晋升依据主要是内部员工的个人基本能力;有 48%的乡镇初任公务员觉得当前工作单位的竞争环境非常公平,没有任何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有 45%的青年干部觉得当前工作单位的晋升依据主要是绩效考核评价机制;50%的单位都能为内部的员工提供公平系统的晋升体系;69%的单位都能为内部的员工提供不同种类岗位的实际任职要求;52%的单位都能为内部的员工提供科学的晋升体系且督促其严格执行;24%的乡镇初任公务员认为当前工作单位的晋升依据主要是关系。通过对上述数据的详细分析可以发现,乡镇初任公务员对当前工作单位的晋升标准并不是很满意,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前阶段内大多数工作单位的晋升机制都不够完善且严重缺乏公开公平性,甚至个别单位内部还存在着一定的违规行为。

这种现象的出现,将挫伤某些有能力的初任公务员的积极性。腐败链条的始终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公平公正选拔体系的发展,对我国的公平晋升与国家利益产生了巨大的破坏。[20]

3.2.3 形式主义氛围影响工作积极性。

单位的科层组织对实现行政效率的提升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我国各机构的形式主义十分明显,使得相关行为活动始终存在着墨守成规、办事拖拉等形式各异的问题。长期以往,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这种充满惰性的条件下,行政活动根本谈不上任何的效率。

3.3 乡镇初任公务员自身素质制约了培养机制的成效。

3.3.1 部分乡镇初任公务员的心理适应困难。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思想始终存在着,公务员的内心一直崇尚权威。对于当前阶段内的行政体系而言,维权是尊、官级为准等形式各异的现象时长出现。这种官本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公务员的价值判断。初任公务员无法适应当前工作岗位的实际现状与这种官本位思想存在着很大的联系。根据中国社科院在 2013 年的调查可知,在基层公务员中有将近 80%的人产生了轻度工作懈怠。体制改革、社会转型以及经济发展都会让公务员面临的压力增加,除此之外,压力的来源还有承担新的工作职责以及职务的变动,这些都会给他们添加一连串的心理负担,使得公务员认为自己无法在目前的工作中一展宏图,也不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继而觉得烦恼。在心理方面公务员也在面临越发严峻的问题,所以,在培训首次担任公务员的员工时,尤其应当重视开展初任公务员心理援助项目,同时还应该开导公务员,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前期碰到的应该重新选择职业还是接着发展这个问题。

3.3.2 部分乡镇初任公务员对环境适应困难。

外地户籍的初任乡镇公务员刚在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乡镇任职的时候,除了存在语言交流困难,同时也需要花一些时间去适应当地的住宿、食物等各个方面。从问卷调查以及采访分析可知,一大半刚上任的乡镇公务员认为,工作和语言在陌生的乡镇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特别是较偏僻乡镇的初任公务员,受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影响,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进行工作造成了影响。要想做好工作,业务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可是乡镇初任公务员因为在语言以及理解力方面与当地存在差别,难以获得当地居民的承认,这一定程度上让他们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压,不过他们是年轻的干部,应当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所以乡镇初任公务员在闲暇时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接触周围的人文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减少与当地居民的隔阂感。

公务员工作安排范文6

一、统一认识、大胆创新,把竞争上岗作为优化国家公务员人才队伍的重要措施来抓过去,在国家公务员选拔任用中所出现的“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框式操作给种种腐败现象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环境,引发了选人用人上存在的许多弊端,不仅导致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等问题,而且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上不去,根子在政治上,关键是选人用人的机制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必须破除旧的用人制度,建立新型的选贤任能机制,把国家公务员竞争上岗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头戏”,切实加以推行。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国家公务员竞争上岗在实施初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多数国家公务员都有能积极响应和支持,但也有部分人心存疑虑。有的同志担心群众民主意识不强,不能积极参与,无法体现竞争上岗的民主性原则;有的同志担心会影响组织用人意图的贯彻和实现,给国家公务员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有的从事国家公务员工作的同志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竞争上岗是一项新制度,有许多新的环节和做法需要摸索,怕实行过程中组织不好会出问题;有的担心参加竞争后失败,思想上有压力,不敢积极参与,针对这些情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统一认识,为竞争上岗顺利实施并取得圆满成功夯实思想基础。

(一)推行国家公务员竞争上岗,是构建人才新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场经济是竞争型经济,也是一种能人经济。一个地方的发展,除了要制定正确、清晰的工作思路和采取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来作为保证,地区间经济竞争力高低实质上也是国家公务员队伍竞争力的差别。国家公务员竞争上岗则是人力资源转化的最大体现,是根本的根本。推行竞争上岗,一方面可以发现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人才,激励社会产生人才。一旦人才优势形成,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推行竞争上岗,是拓宽国家公务员任用渠道、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内在要求。传统的任用制度讲究的是论资排辈,不仅没有活力,而且可供选择的面十分狭窄。机关有些人既无特长、又无才干,大多属在机关工作时间长给予平衡照顾进行安排的。这些人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各项任务面前毫无责任感和紧迫感,作风不实、办事不公、推诿扯皮、现象相当普遍,由此而导致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层“梗阻”、基层“板结”、上活下死、力度递减。而一些年纪轻、能力强、素质高的同志长期被压住,得不到提拔任用,人才大量沉淀和空耗。推行竞争上岗,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挖掘社会各个层面的潜在人才,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弱者降,庸者下”,淘汰一批能力弱、素质低、不胜任工作的人,将真正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分子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实现国家公务员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使国家公务员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强化其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从而激发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周密部署、规范操作,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广阔舞台

实行竞争上岗,就是向全社会公布竞争岗位、竞职条件和竞职方法,并通过对参与竞职者的测试、演说、答辩情况进行量化评分,经考核、公示后择优上岗的一种国家公务员选拔任用办法。作为一种全新的国家公务员选拔任用方法,必须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才能确保其在实施过程中不跑偏、不走样,真正发挥其在选人用人中的导向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按照以下步骤和程序操作:确定竞争职位、报名和资格初审、组织统一;安排考察调研;进行竞职演说和答辩、组织决定公示人选、宣布任职。并力求做到严密组织、周密部署,确保环环相扣、步骤严密、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