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范文1

关键词:教学评价;人文教育;建构主义理论;化学教学

        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它以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标,强调学生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的主动参与,以达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进行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以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构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从中吸取精华,结合新课程和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索改善初中化学教学,发挥本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构主义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等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很好的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在建构主义思想下形成一套新的、有效的认知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其包含以下基本思想:

        1.“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环境下借助它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习者设计和执行他们所进行的工作,鼓励学习者发展和调整具有他们自己认知风格的建构模式。

        2.“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是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情景创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协作”与“会话”是学习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协作”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会话”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理解学习内容起关键作用。“意义建构”是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与掌握,由此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3.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认知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4.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5.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内部心理特征的过程,包括结构性的知识和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原则指出教学目标应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所有的学习活动都为解决一项问题和任务利用问题教学刺激学习活动,支持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鼓励各种想法的尝试。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1.新课程要求,“为理解而学习”从三个维度建构课程的总目标,更全面的体现科学素养的要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学习,获得和整合新知识。初中化学教学之初,尽管内容简单,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丰富的理解,使他们能灵活利用已有的信息解释新环境中的问题,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

        例:对于co2化学性质中的反应,co2+ca(oh)2=caco3+h2o教学,不仅让学生记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更应使学生能在不同情景中用它解决问题,如:(1)石灰水敞口放置产生白膜,解释其原因?(2)如何检验co2气体?(3)如何检验两瓶无色气体:co2、n2?(4)如何除去co2中的co?co中的co2又如何除去?(5)怎样证明人呼出的气体含有co2?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化学方程式?

        同时,也要注意教学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不是让他们学习更多更难更深的内容,这样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过早产生畏惧心理,而且会模糊最终学习目标。我们要求学生学习的是有用的化学,学生建构的真实、有效的知识。

        2.化学的教学过程“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即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这就要求教学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对各种信息和观念加工和转移。通过新、旧知识完成建构使学生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例:学习了氧气的制法后,通过问题印度学生总结出“二装置三原理四制法”,从而构建出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的关系。学习co2/h2制法时其设计过程可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出随制随停、控制速度的多种装置,根据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方案是否合理?有哪些缺陷如何改进,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最终学到知识,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要启发学生在问题释疑中提出问题,要敢于大胆质疑,敢于怀疑别人的观点和结论,敢于发表独到的见解,如削化合价时fe3o4化合价问题,so42+检验方法不严密未排除ag+和co32-干扰问题。

        教师要针对几个学的内容不断设计出具有思考阶段有意义的问题。从学生问题中选出代表性问题。让学生先尝试,教师提供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促进他们解决问题。

        3.创立“师生双边互动,生生双边互动”为内容的协作学习环境。“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师生双边互动”中教师的推动作用是很重要的,而学生对教师的推动作用尤为重要,如有些化学现象,问题往往是由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学生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这时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这样不但使自身得到提高,也是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

        在“生生互动”中,由于初中生这方面尽管不成熟,组织其良好合作还很困难,但更不能忽视这一合作能力的培养。由于新课程初中化学中的知识比较有趣,与生产、生活有关,结合紧密,因此,课堂上训练学生提问、合作、讨论、总结反思是最佳场所,要使他们把联系和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交流讨论结合起来,学生建构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采用合作交互式教学,开展一些学生力所能及、有趣味和研究性的课程,鼓励其去研究。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问不同的见解,如气灶问题的研究,煤气中毒的研究等。

        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只应是“教练员”,对学生研究问题的方向和方法予以指导,使学生将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出来,使自身得到提高。

        4.“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十分重要,在建构性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信息空前扩展,为学生思考和探究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学习化学之前,由于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但这些认识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分别起到了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教师就要做到因势利导,强化正面影响,克服和消除负面影响。

        三、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的评价重点是知识获得的过程而不是结束。主张从多维度、多层次的角度评价学习结果,评价要立足反映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水平差异,强调教学评价内容设计要注重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效的评价必须与教学概念成为教学的一部分。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效率,使评价成为贯彻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客观,确切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多样性评价,促进智能的成长和个体的成长,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形成性评价。

        关注学习过程评价机制,使学生找到自己位置,有利于消除学生胆怯与依赖心理,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积极主动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旷湘平.浅谈建构主义观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2003(6).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范文2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探讨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学科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史料而历数千年不衰。千年来,中医学充分显示了其存在的科学性和价值数,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我国号召实施课程改革系统工程,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基础》作为中医学理论的入门学科,其中的理论内容较深奥,鉴于这门课程涉及到临床、护理等非中医专业的学生,学生们大多数对中医学的认识比较粗浅。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医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突出中医理论特色,并不断扩展其内涵,以便于非中医专业学生对中医理论感兴趣,并能较好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

一、调整教学的内容

1.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 对教学内容进行三级分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每章内容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级别。要求掌握的内容,教师要重点全面讲授,并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理解的内容,教师进行简单扼要的介绍,并要求同学们熟悉其中的医学道理;而了解的内容,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整个教学过程要力求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修订了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案 根据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的培养方向及目标不同,修订了教学大纲并随之调整了教学内容。同时针对《中医学基础》、《中医学》、《中医护理学》这三门课程中医基础课程的内容之间存在交叉、融合的问题。提出了将这三门中医基础相关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的新思路,力求通过重新优化整合这三门课程,使这三门课程的联系及分工更为合理,同时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现已完成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3.坚持对于集体教学内容的研究 多年来,我们中医教研室一直坚持集体教学研究,尤其是近年学生班次、专业的转变频繁,教材的更新,学术的不断发展,都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集体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教研室每周集体备课一至二次。坚持学术讨论、相互听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了各种教学工作制度、教学档案,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已经成为习惯。

二、教学思维的拓展

近几年,中医学与西医学在学术领域和临床治疗领域的碰撞格外引人注目。

对于二者孰优孰劣的讨论相当的激烈。学生们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阐述中医理论知识之外,可适当拓展开来,比较中医西医学在医学理论、疾病诊断和用药治疗中的差异。不回避差异,正视各自的优缺点,科学的对待两者在疾病诊疗中的方式方法。

三、理论与临床的结合

笔者多年来一直坚持参与临床医疗诊治工作,认真收集病例及症状资料,以照片、影像等形式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并将临床病案充分结合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能通过实际理解中医理论知识,改变对中医理论晦涩难懂的印象。

四、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对传统的一讲到底的理论授课方法进行改革,在多年教学方法积累基础上,总结“多元化教学方式”。将启发式、讨论式、归纳式、联系式、自学式、寓教于乐式、中西医参比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这种多元化教学法,对于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法将教学方法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符合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的新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五、开设相关选修课程

在过去,中医学基础是一门传统的理论课,在授课过程中也没有实验教学的课程安排。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医教研室向学校申请开设了多门辅助课程,让学生能较全面了解中医学知识,课程包括:《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食疗学》等。

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

1.主要应用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适当运用国内较好的教学课件 我校现已制作出了本科《中医学基础》、《中医学》、《中医护理学》等课程的教学课件,均已应用于教学当中,且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校内外专家的好评。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范文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研究(课题编号:2008A 02)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为了摸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向前迈进,于2008年12月启动的一项基础性调查工作,并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就该课题进行研究(教基司函[2008]91号),调查时间从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为期一年。此次调查于2009年5月15日~6月15日在内蒙、安徽、浙江、福建、北京、上海的50个区县进行,校领导卷、心理教师卷、班主任卷各发放300份,教研员卷发放50份,合计发放950份问卷,有效回收818份,总有效回收率为86.11%。

调查主要有五方面发现:第一,半数的被调查区县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但相当一部分指导机构尚未开展实质性工作;区县教研员总体学历较高,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仍需提高。第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有所增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始受到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加强,但培训的系统性尚未形成。第三,八成被调查中小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六成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表,但只有三成的学校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课时。第四,八成被调查中小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辅导)室,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正常运转。第五,七成被调查区县开展了课题研究活动和心理活动课的研讨活动,但各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的频次和范围有显著差异。

课题组就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一、建议加强政策指导研究及宏观管理。二、建议制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规划。三、建议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或大纲)的研制工作,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管理和教学研究。四、建议制订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标准,规范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的建设、使用和管理。五、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纳入教育专项督导,加强对各地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与评估。

课题论证专家,教育部信息中心《基础教育参考》主编陈海东对本次调查研究取得的结果感到欣慰,他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对于民族的强盛、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认为本次课题研究设计合理,调查样本量大并有较好的代表性,统计方法运用得当,数据可靠,研究报告系统全面,国内外文献翔实,文字通俗流畅,图表清晰,讨论分析事实求是,建议中肯并具有可行性,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对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具有很大参考价值。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认为本次调查非常有意义,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工作量大,数据丰富,基于调查结果提出的建议具有参考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午晴教授对本次调查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本次调查研究目的明确,调查范围广泛,调查研究过程科学规范,达到了调查目的,基于调查结果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建议。陈午晴教授进一步指出如果研究对象中加入学生和家长,调查的结果会更加丰富全面。

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处于长学处长认真听取了各方发言后,对本次调查表示满意,并表示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并作为德育处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他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接受委托任务以后,一直非常投入,时间并不太长,但拿出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工作十分认真,而且非常负责。调查工作卓有成效,调查报告卓有成效,调查结果富有参考价值。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范文4

    引言

    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特色之一。文献显示,西医各科各级医师80%以上临床使用中医药,75%以上的医师使用中医药的原因是临床需要。因此,西医院校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中医学知识及技能。

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需要学生有深厚的中医基本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经验,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多媒体授课方法,常常使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理解和消化,课下花很多工夫去反复思考,思考不得,便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渗透式”最早是由杨振宁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他提到,美国提倡“渗透式”的教学方式,其特点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往往还不大清楚,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学到很多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渗透式教学(strategy-based instruction简称SBI法),即在某一学科知识的教学中,渗透着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培养某种能力的教学中渗透着与之相关的其他能力培养,并能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实力的培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渗透式教学的优点是:①注重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形成立体性知识结构;②注重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造就创造型人才;③注重能力的相通性和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④渗透式教学基本模式不仅包括知识渗透,还包含能力渗透。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广泛应用于数学、英语、物理及医学教学中有学者指出,医学是一门整体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确提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渗透式教学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使用渗透式教学法有助于西医院校学生在较短学时中掌握中医临床思路和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利用中医药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一、实践渗透式教学法的界定与内容

所谓实践渗透式教学法(strategy-based practical instruction简称SBPI法)是指在中医学教学中采用临床实践渗透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使临床情境、临床实践经验、临床实践技能渗透进课程之中,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于基础理论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真正达到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发展中医药的根本目的。该法主要包括四个交叉互动式教学模块和一个加强模块。四种交叉互动式模块是指授课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采取专题讲座、理论讲述、药味竞猜、模拟诊室四种模块授课,将临床实践情境和临床实用知识渗透进理论课程之中。临床技能加强模块是指根据学生需求安排学时,教授学生中医应用技能,包括刮痧、拔罐、按摩等。

二、实践渗透式教学法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首先,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实践渗透式教学法的运用提供了前提和背景。西医院校的中医学内容繁多,学时较少,成为教学的主要矛盾之一;中医学理论的抽象性与临床应用目的形成矛 盾;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与中医学教学方法上的单一性共同作用,形成了恶性循环。实践渗透式教学法一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注重把临床实践情境渗透进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口才、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师生互动,有效解决中医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中医学理论虽然抽象,但它的朴素辩证唯物理论与人们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中药、针灸、刮痧、按摩等中医疗法遍布于美容、食疗、养生、健身等时下流行的各个领域,为实践渗透式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优势条件。临床实践情境、临床思维、临床实践技能渗透进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为教学目的服务,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

第三,实践渗透式教学法,因其融入了互动式教学、情景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等多种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渗透式教学法对中医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使枯燥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可认知化,如何既能够满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又能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将赋予它更深刻的内涵。

三、实践渗透式教学法的模式构建

(一)模式构建基本原则

实践渗透式教学法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是,充分研究渗透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发展,结合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特点,建立实践渗透式教学法模式。

1.中医理论基础与中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注重中医理论基础的讲解,忽视中医实践的渗透,因此,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达不到中医学教学师生互动的和谐状态。在模式构建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中医临床实践而忽视中医理论的贯通,往往会背离中医学教学的初衷,因此,要本着中医理论基础与中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实践渗透的同时,应以中医理论知识为根本,由浅人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应当掌握的知识点,并能逐渐了解、熟悉、深人临床情境。

2.采取多种教法相结合的原则

对学生,提倡“因材施教”,对不同的知识点,也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法。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五行精气学说主要以讲授法为主;中药部分的学习,采用开心辞典模式,给出药味的主要特点和形态,竞猜药味,其中主要运用了比较教学法;在方剂的学习中,采用模拟诊室的形式,让学生针对真实的临床病例模拟诊室情境,要求学生模仿医生和患者的角色。“患者”叙述病情,“医生”引导询问病史、分析病情、给出诊治方案,教师在一旁引导、提问,揭示应当掌握的知识点,整个过程同时运用了情景教学法、病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西医院校中医学的课程安排课时数较少,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掌握大量中医学知识并不容易,在实践渗透式教学法中,课上诊室情境模拟以及药味竞猜都离不开课下的精心准备。在课外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知识,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他们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也会得到相应锻炼和提高。

    4.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原则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自由展示,充分讨论,自主分析。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

(二)教学模式的实施

采用专题讲座、理论讲述、药味竞猜、模拟诊室四种交叉互动模块,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中医临床实践意义。比如,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五行精气学说,开辟“中医与哲学”,“中医与生活”,“中医与美容”,“中医与保健”,“神奇的经络”等专题讲座;对于中药部分的学习穿插“中药竞猜”‘采用开心词典模式,给出药物的特性,让学生分组竞猜,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巩固所学知识;对于辨证及方剂部分的学习可以采用模拟诊室的模块,给学生布置病例,学生可以自行查找资料,在课上模拟诊室情景,分组讨论,确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渗透式实践教法加强模块,教授学生针灸、刮痧、拔罐、按摩等中医技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使中医学教学产生相应的实用价值。

目前,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材和教学中,还没有运用实践渗透式教学法的先例。不同教师讲解时的技巧仍是理解和运用中医理论的关键。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中医学知识理解的难点在于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精气学说、经络学说;热点在于辨证论治和方剂,笔者认为这些问题适合运用实践渗透式教学法进行讲解,其中专题讲座、模拟诊室模块是最典型的实践渗透式教学方式。

1.利用专题讲座模块,将中医实践融合于中医基础理论之中

    专题讲座模块,将中医学晦涩难懂的中医基本理论与中医实践相结合,从生活出发,从实践出发,从时下流行的事物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在该模块的设置过程中必须清楚一点,让学生感兴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在教学中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把大纲要求掌握的理论内容、中医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并加以强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兴趣中掌握知识,减轻课下负担,达到大纲要求。

2.利用模拟诊室情境模块,再现诊室真实情境,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中医的临床思维是最难建立的,髙等院校的中医专业学生往往要经过几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才能逐步养成这种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利用模拟诊室情境模块,呈现诊室真实情境,可以使学生初步接触中医临床,通过反复强化、讨论、分析、总结、充实、提高,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接轨。

四、实践渗透式教学法教学过程的实现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多媒体在实践渗透式教学法中的运用

实践渗透式教学法可以结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使用电脑设计的中药开心辞典程序及诊室情境模拟办动画多媒体教学可以完美呈现实践渗透式教学法的优势。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多媒体课程制作软件。

(二)制作电脑程序和课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

其一,在中药开心辞典程序中,要建立题库,并使题目分组,可以随机抽取与组合,题目要灵活多变,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如资金充裕,可以设立闯关题库,对获胜一组给予中医科普或经典读物以资鼓励。其二,在诊室情境模拟…也动画制作过程中,在关键环节,比如关键症状、体征或医生的处理上随时可控,使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也可在暂停时段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表见解,教师在一旁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分析。

五、结语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范文5

【关键词】 西医院校;《针灸推拿学》;选修课

针灸推拿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推拿手法、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根据地方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实用型通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校自2002年起面向校内不同专业开设《针灸推拿学》的任意选修课课程,收到了良好的反响。现将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开设《针灸推拿学》选修课的意义

1.1 适应学生掌握实用技术的要求

在目前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针灸推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非单独的一门课程。由于中医学本身教学课时极为有限,实际教学中对于针灸推拿等有实践意义的内容仅能一带而过,浅尝辄止。因此,西医院校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学习针灸推拿等传统医学理论和技术。而社会上针灸推拿、拔罐法等非药物疗法的广泛应用,吸引了许多医学院校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因为有兴趣而想学习针灸推拿技术。开设《针灸推拿学》选修课正适应了学生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一定实用技术的要求,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目前,本校每年有200多人报名,远远超过了规定的计划人数。

1.2 促进西医院校中医学的教学

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常不受重视,课时通常偏少,而且由于中医学理论深奥,且多用文言文形式表达,这对于没学过古汉语的西医院校学生来说,普遍感觉枯燥和玄奥,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中医学的教学改革除了改进教学方法外,开设一定的中医学相关选修课程,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本校自2002年起相继开设《中医养生康复学》、《针灸推拿学》选修课,每次均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实践证明,从学生兴趣出发,从技能培训入手,既能弥补中医学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能拓展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了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改革。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选修学生所属专业的差异

每一期选修课程的学生中,除了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接触过部分中医学知识外,其他各专业学生均未接触过中医学,并且由于学生所属专业不同,以致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构成及学习原因等存在一定差异。而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学生学习目的和知识接受能力,给教学实践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2 中西医理论差异对学生的影响

选修学生多是感受到目前中医热和针灸推拿热的氛围,抱着对针灸推拿学的神秘感或持想多学一门临床技能的态度来选修本门课程。由于本校是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此课程,而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西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部分临床课程(如诊断学、内科学),现代医学生理、疾病的概念已深入脑海,而当面对传统中医理论时,便产生了困惑,无法客观评价。如很多学生生搬硬套地用解剖学知识解读中医学中的脏腑,用现代微生物学知识解释中医学病因,自然影响了课程的学习。

3 教学改革对策

3.1 明确西医院校《针灸推拿学》选修课的定位及教学目标

西医院校开设《针灸推拿学》选修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针灸推拿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及临床优势,拓展医学视野,开阔思路,掌握一定的专项技能,而并非将其培养成专业的针灸推拿医师。只有明确了课程的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及授课内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针灸推拿学》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针灸推拿学基本知识和概念;熟悉针灸推拿疗法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常用的针灸推拿操作手法和技能。

转贴于

3.2 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技能训练

课程的早段需讲授一定的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如经络、腧穴等。理论课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介绍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如经络实质的研究、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研究,介绍某些常用的保健穴位,介绍针灸推拿的具体病例等。另外,根据选修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放在技能培训上,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1-2]。部分理论课也可以放到实训课上,如讲解完手法的操作和动作要领后,教师立即演示,然后观看教学视频,再强调其动作要领,努力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认识。学生在教师简单讲授后即分组进行练习,每个小组配一名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做到耐心细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学生做到动作熟练而又规范。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针灸推拿疗法的应用,对常见的一些针灸推拿特效病症,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针灸推拿治疗。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使学生亲眼目睹针灸推拿的疗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实践中体会动作要领,加深理解和记忆,巩固强化所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具体操作技能。

另外,根据针灸推拿专业的特点,课程结束时采取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的考核形式,并结合平时的技能实训表现。学生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就能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4 结语

通过多年选修课的教学,笔者体会到,西医院校开设《针灸推拿学》选修课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并使其掌握一定的专项技能,既可以进行自我保健或为他人保健,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机会。

因选修课程的学生专业较杂,很多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中医学知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针灸推拿学》的学习和深入理解。因此,建议学生报名时应该具备一定的中医学基础知识。

针灸推拿学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选修人数如太多,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尤其是技能实训课,故应控制学生人数以进行小班化教学。笔者认为,一个班不超过60人,实训课每班不超过30人,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范文6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方法;医药相长

中药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四门基础课程之一,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中药学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内外妇儿等临床课奠定基础。笔者从事中药学的教学工作已十年有余,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中医学专业的中药学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了适合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的“一体两翼”的教学方法群,现赘述如下。

1理论课教学方法

中药学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要求中医学本科学生学习333味中药的来源、性能、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等内容,按部就班的讲解必然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降低学习效率。目前,我们的理论教学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1讲授法。讲授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把知识传输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中药学的基础知识,笔者在讲授的过程中进行了适当的改良。在讲具体中药时,打破教材中先讲性能、再讲功效、最后讲临床应用的一贯思路,以功效为核心,让学生运用总论中药性理论的知识来分析中药的性味和归经,根据功效推导临床应用。以麻黄为例,首先讲麻黄的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然后让学生推导麻黄的性味、归经。结合药性理论所学知识,辛则能行、能散,温则能散寒,麻黄能发汗解表故具有辛味,性温;苦则能泄、燥、坚,麻黄能平喘故具有苦味;宣肺故入肺经,利水消肿入膀胱经。发汗解表可治疗风寒表实证,宣肺平喘可治疗咳喘证,尤其适合于外感风寒引发肺失宣降之咳喘,利水消肿可治疗水肿,尤其是风水水肿。如此就可以把中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有机联系在一起,降低学生学习的压力,学生只需要记住中药的功效,即可反推性能和临床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比较法。中药学的学了单味中药的记忆外,还需要通过比较法把中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学生会辨证选药。比较的两味中药需要有共同点,可配伍使用。可采取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名称容易混淆的药物比较、来源相同的药物比较[1]。横向比较的特点是比较的药物共同功效除了同一章节药物共同的功效外,还有其他共同功效,可配伍使用。如解表药中麻黄与香薷的比较、生姜与紫苏的比较、荆芥与防风的比较等均属于横向比较,以生姜与紫苏为例,均可发散风寒而且发散之力均较弱,常配伍用于风寒表证之轻证或辅助治疗。均可以解鱼蟹毒,可配伍用于鱼蟹中毒。但生姜还可温肺止咳,紫苏还可行气宽中。纵向比较的特点是比较的药物分散于不同章节,但有共同功效,常配伍使用。如解表药中羌活与祛风湿药中独活,化湿药中豆蔻与收涩药中肉豆蔻等均属于横向比较,以羌活与独活为例,均可解表散寒、祛风湿,常配伍用于风寒表证或风湿痹证。但羌活偏于走表走上,独活偏重于走里走下。名称容易混淆的药物比较,如茯苓与猪苓,黄连与胡黄连等等。来源相同的药物比较,如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等等。1.3案例法。通过简短的小病例,学生运用已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知识来辨证,运用所学中药来论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讲完发散风寒药后,给学生介绍一个小病例:某患者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学生根据中诊所学知识很容易辨证为外感风寒表实证。接下来引导学生选药,由于刚学完发散风寒药,让学生从所学的13味发散风寒药中加以选择。此时,既可以让学生重新复习所学的13味中药,又可以在筛选的过程中进行中药间的比较,把麻黄、桂枝列为第一组,生姜、紫苏、香薷列为第二组,荆芥、防风列为第三组,羌活、白芷、细辛、藁本列为第四组,苍耳子、辛夷列为第五组。第一组可相须为用治疗风寒表实证,第二组适宜于风寒表证伴有脾胃证表现者,第三组无论风寒还是风热表证均可,第四组对风寒表证兼风湿痹证最为适宜,第五组对外感风寒伴有鼻塞适宜。如此很轻松就筛选出麻黄配伍桂枝,而且其他发散风寒药也能灵活运用。1.4讨论法。我们采用小组讨论法,把学生分成4~6人/组,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进行讨论,以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例如,围绕“真正的平性药存不存在”“你怎样认识十八反和十九畏”等问题进行讨论。以“真正的平性药存不存在”为例,有的学生认为存在是因为教材中不少中药的药性是平,那就说明平性药是存在的。有的学生认为不存在是因为中药治疗疾病的机制就是以偏纠偏,若无偏性就达不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所谓的平是相对的平而不是真正的平,只不过寒热之性不太明显。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运用所学知识,查阅相关资料,无形之中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该教学方法要求全员参与,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5形象式教学法。(特色)基于中药学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们也尝试使用形象式教学法。即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借助视频、图片等,向学生展示一类相似中药,增强学生对中药的形状、颜色、质地、药用部位与中药功效关系的认识。如花类药大多气味芳香,偏于走表走上,色红大多入血分;蛇类药,外皮光滑流利,穿透力强,均具祛风通络、定惊止痉作用;种子类药大多具有明目之功;藤类药大多具有祛风通络之功。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举一反三,降低记忆难度。如鸡血藤为活血调经药,在活血的同时还可祛风湿治疗风湿痹证,金银花本无祛风湿作用,但其藤即忍冬藤具有祛风湿作用。可见,中药的入药部位、性状、颜色、质地等与功效密不可分。采用形象式教学法可将中药按照入药部位不同进行分类记忆,以降低记忆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1.6练习法。课堂教学受课时限制,知识点不能面面俱到地传授,可采取练习法。通过练习寻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我们借助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创建了中药学网络课程,将课件、练习题、考试题等传到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登录中药学网络平台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在线进行练习,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一般在一章学习结束后会进行在线测试,将此部分成绩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可达到敦促学生及时练习的目的[3]。

2实践课教学方法

中药学的教学除理论教学外,实践教学也至关重要,可培养学生既会用药又会认药,达到医药相长的目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中药基源植物辨识和中药饮片辨识等环节。目前,我们的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以下方法。2.1演示法。带教教师在实践课上先向学生展示中药饮片,教学生如何采用望、闻、摸、尝等经验方法进行中药的辨识[4]。所谓望法即眼观法,通过看中药饮片的形状、颜色、切面、断面、表面的特征进行辨识。如蒲黄为黄色的粉末,山药的粉性等。所谓闻法即运用嗅觉器官对中药饮片样品的特有气味进行辨识,可采取直接鼻嗅法、揉搓鼻嗅法和蒸汽鼻嗅法。如黄芪的豆腥味可直接鼻嗅,鱼腥草的鱼腥味需要揉搓叶片等等。所谓摸法即手感法,用手感触中药饮片的软硬、轻重、光滑、粗糙及干湿度,包括手摸法、手捏法和手衡法。所谓尝法即直接用口尝或取少许咀嚼,或加开水浸泡后尝浸出液味道的方法,包括舌感法和咀嚼法。如细辛之味辛辣、麻舌等。2.2参观法。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可带领学生到中药房、药厂进行参观学习,并进行实地讲解。如总论中讲到中药的煎煮方法时,可带领学生到中药房煎药室参观,在煎煮过程中介绍中药煎煮的注意事项及中药的特殊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等。学生通过参观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2.3竞赛考核法。在实践课结束时,可采取竞赛考核法。中药基源植物辨识环节,任课教师选取150味中药标签,要求学生随机抽取5味,在本草园中找到相应的植物,并简单介绍辨识要点,教师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赋分;中药饮片辨识环节,任课教师选取150种中药饮片,学生随机抽取5种进行辨识,同时需要回答中药的功效及临床应用。教师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赋分。该考核方式将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学生在紧张、有趣的考核中加深了对中药基源植物、中药饮片的认识以及中药药性理论、功效及应用的掌握,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我们利用学院的“国医节”活动,举行中药辨识大赛,对优胜者进行奖励。既可加深学生对中药基源植物和中药饮片的认识,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以上理论课教学方法和实践课教学方法“一体两翼”的有机组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达到了中药学的教学目标。

作者:林海燕 于佳宁 于京平 单位: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两腺外科

参考文献

[1]庄志宏.探析提高《中药学》教学效果的方法[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22):13-14.

[2]王君明,崔瑛.中药学趣味性教学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6):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