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哲理散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哲理散文范文1
首先要从哲理散文的内涵及其特点说起。哲理散文即作家因眼前事物触发而感悟出的某种人生真谛或生活道理,进而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文字。针对哲理散文的内涵,我们可归纳出三个关键点:第一,有特定的人、事、景、物等,即物象;第二,有引发作者感触的某种机缘或动因;第三,有作者感悟的某种人生真谛、生活道理抑或某种情感。这里所说的“某种人生真谛、生活道理或某种情感”,既有作者赋予物象的某种道理或情感(此时“物象”则成了“意象”);又有作者由“意象”而衍生或生发的某种道理与情感。故而,对于哲理散文深刻意蕴的探究,我们不仅要探究出作者赋予该“物象”的特定“意象”之义,还要探究出由此“意象”派生出的某种道理或情感。也正因如此,对哲理散文深刻意蕴的探究才比较困难。但凡事只要我们剥离层层遮幕或幻象,总会发现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对哲理散文深刻意蕴的探究也如此,既然作者按照一定思路构思行文,我们不妨也沿着作者的思维对文本的意蕴进行层层剥离式的解读。试以2012年四川卷刘亮程的《柴禾》一文为例剖析说明。
一、梳理行文思路,把握思维脉络
较之于一般的议论文,哲理散文既有一定的说理功能,又具有议论文较难或无法做到的语言优美、表达生动、情理交融等优点。哲理散文的表达并不像议论文那样遵循着严格的“论点一论据一论证”模式,而是由眼前具体而实在的人、事、景、物等写起,然后再逐步生发出相关哲理,鲜明地体现了散文之“散”的特征。初读哲理散文,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好作者的行文思路,这样才能为进一步探究其意蕴做好准备。
节选的《柴禾》一文,共有九个节次,分析后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出:前三节回忆从黄沙梁搬走柴垛的情景,重点写柴禾这一物象的特点;中间几节写柴垛后来的遭遇与命运,重点写今天我们对待柴垛的态度;最后三节写由柴禾的遭遇与命运而引发的深沉思考。在分析归纳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初步作出判断:《柴禾》一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意蕴,主要应该在第三部分。其实,不仅《柴禾》的行文思路如此,分析一下2001年全国卷《门》以及上面所列举到的《说村落》等多篇文章,大致都有这种行文思路。先从日常生活中人、事、景、物写起,进而由具体描绘逐步转向理性思考,这种思考的过程又体现作者一定的感情倾向。我们此时要做的是,借助这种倾向来把握作者的意图,为后面的意蕴探究作准备。
万事万物各具特点,同一个物象,在不同人眼中亦有不同色彩,正所谓“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哲理散文中,作者仅截取物象某个层面进行个性化的叙述或描写,一定有其目的,这个目的就是为后文阐发哲理或抒感作准备。
刘亮程的《柴禾》,作者选取“柴禾”这一物象哪些特点来写,是“柴禾”特点的全部吗?就“柴禾”的特点来看,我们可以从科学属性上列举出其物质构成、自然分布等;我们也可以从艺术属性上列举其外在形态、审美效果等;我们还可以从社会属性角度讲述其生活作用、功能意义、某些际遇等。阅读该文,我们发现作者刘亮程笔下的柴禾具有“生活物资,家力象征,家的一部分,传统生活方式,精神寄托”等特点,很显然,作者是从社会属性这一角度述说。为什么要选取这一角度,目的何在?阅读后文我们不难懂得,刘亮程先生正是借助“柴禾”这一社会属性作为触点,在介绍“柴禾”的种种社会遭遇之后,才引发出深刻的社会学层面意义的思考。
总体来说,哲理散文中的物象意义,作者一般都是选取该物象众多意义中某一层面进行阐释,“弱水三干,我只取一瓢饮”,而这“一瓢”又多是该物象的一些社会学层面的意义,《柴禾》中的“柴禾”,《说村落》中的“村落”莫不如此。
既然哲理散文的写作本意不在于向读者介绍物象的社会属性,而是借此传达深层次的人生命题或社会思考,那么,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等,其由“物象”到“意象”的转变就一定有某种机缘。换句话说,一定是某种现象或某个动因才引发了作者进入一个新的思考空间。这种在文章中存在的某种现象或某个动因,正是“物象”变成“意象”的拐点,这个拐点,我们应善于捕捉并予以深究。
《柴禾》一文,前几节主要介绍柴禾是“生活物资”,是“家力象征”,是“家的一部分”,象征“传统生活方式”,是“精神寄托”等等,即便这些特点中已有作者想表达的部分社会学层面意义,但细读全文,我们发现,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只在此,接下来作者在述说柴禾今天的遭遇和命运,尤其是选文的第六节,几个“看见了”的反复使用,按照时间的顺序强调了一种现象——正是我们的漠视,才导致了“梭梭柴”无声无息地走向毁灭——这是全文的“拐点”。也正是这个“拐点”才使作者的思考进入一个新的层面。
分析哲理散文,我们发现,多数文章都会有类似于“漠视柴禾”的相关内容,或回顾历史遭遇,或感叹当下生存状态等。其实,细究起来,正是这些直接进入作者眼帘的现象或信息成为导火索,才引爆作者后面的感触与思考这颗理性炸弹的;岂有看到“柴禾”就抒发悲哀与无奈,看到“村落”就呼唤人们关注农民的生存状态?这种没有机缘与诱因的思考是无源之水,明显有悖于思维常理。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对作者赋予物象的内涵及深刻思考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我们就应思考:怎样做到全面、正确、深入地把握哲理散文的深刻意蕴?
针对高考哲理散文的行文特点,可以大致明确这样一种思考路径:“物象”意义上的主体是怎样的?“意象”意义上的主体是怎样的?社会意义上的客体怎样?应该怎样?我们应该怎样?等等。具体仍以《柴禾》为例。
“物象”意义上的主体——柴禾的命运如何,说明了什么?“意象”意义上的主体——柴禾代表社会上什么样的一类人,他们怎样?社会意义上的客体——人们是怎样对待或关注如柴禾一样的人,应该怎样做?我们应该怎样——我们还能为如柴禾之类的人做点什么,怎样去做?根据以上思考,我们大致可以探究出《柴禾》一文如下的深刻意蕴:对过去生活的怀念;生活今昔发生变化;对冷落柴禾的自责与无奈;呼唤对如柴禾一样的卑微生命多加关注,等等。
对于涉及多主体或多客体的哲理散文,我们同样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探究解读其深刻意蕴。比如《说村落》中除去主体“村落”之外,还涉及“人们”和“我”两个客体,那么对此文内在意蕴的探究,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思考:“村落”的命运怎样?人们对村落持怎样的态度?“我”对人们的做法有着怎样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村落?这样就可以从四个角度深入思考,再联系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的情感态度,我们也不难探究出《说村落》一文的深刻意蕴有: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村落以外的人”对“村落”意义的理解存在“删节”,其实是对村落以及农民的背叛;“我”对“村落以外的人”对待村落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及农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
哲理散文范文2
李存葆,作家、诗人。1945年1月出生,山东五莲人。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艺术学院副院长。新时期以来,发表了二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多次获全国、全军文学奖。
【 思想艺术 】
在李存葆的散文中,“人性生态”和“自然生态”是两大创作母题。对于散文创作,李存葆有着很多独到的见解。他说:“散文是讲究气、韵、趣、味的。气可以是狂涛飞瀑也可以是平湖静波,总是宜正不宜邪;韵可以是晨钟暮鼓也可以是蝉噪虫鸣,总是宜雅不宜俗;趣可以是武松打虎也可以是云中观月,总是宜高不宜低;味可以是熊掌鲍鱼也可以是黄瓜土豆,总是宜淳厚不宜寡薄。”当提及年轻一代应该如何写好散文时,李存葆说:“应该重视古典文学的学习。”他认为古典文学词章华美,意蕴深刻,流传千百年仍然熠熠生辉,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李存葆的散文融激情、知识、意境为一体,熔铸出情理交融而又铿锵有力的大散文。这种大散文不只是在长度上的拓展,更是对激情、知识、意境全方位的“扩容”,既弘扬传统散文的文化底蕴,又适应现代审美的阅读需求。李存葆散文骨子里的那种壮美是当代文学的稀有金属。
他的大散文有庄子的逍遥洒脱,有东坡的磅礴大气,也有陶潜的悠然闲适,更有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李存葆肯在语言的锤炼和运用上下大气力,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形成了雍容华贵、丰腴典雅的语言风格。
【 重要作品 】
《高山下的花环》,该作品被50多家报刊转载,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舞剧《火中凤凰》(合著)获文化部1979年国庆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报告文学《将门虎子》获总政治部颁发的对越自卫还击征文一等奖;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获“中国潮”文学奖;中篇小说《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在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评奖中夺冠;报告文学《沂蒙九章》(合著)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散文《我为捕虎者说》获首届韩愈杯散文大赛一等奖;散文《鲸殇》在首届孔子杯散文竞赛中从容折桂。
【 经典重读 】
大河遗梦
李存葆
豪雨倾泼过的盛夏,我故地重游,为的是重温大河的神秘。但大河的“河府”里仍空空如也,一览无余。神秘与威严同在,神秘与大美共存。神秘是诱发人类不断追求的因子,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也是我们这些困在水泥方块中的现代人那浮躁灵魂能得以小憩的最后一隅。黄河,断流的黄河,你失却了神秘便失却了威严,失却了大美,从而也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
黄河,面对断流的你,我深信,在你干涸的河床下面,仍有我们民族不竭的心泉。你那滞重的赭黄色的波涛,曾拉弯了多少纤夫的脊背,曾洗白了多少舵工的须发,曾嘶哑了多少舟子的喉头……黄河,你分娩一切又湮没一切,你哺育一切又撕碎一切,你包容一切又排斥一切。因了你的存在,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潜流与你不息的波涛一起翻卷,流过商周秦汉,流过唐宋明清,直灌注入今人的心田。你使圣者垂思,你使圣者彻悟。
黄河,老子从你怀抱里走出,这位睿智无比的老翁,仅用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便诠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道出了多少“道法自然”的真谛……黄河,庄子从你臂弯里脱出,这位枕石梦蝶的先哲,用外星人一样的耳朵,去闻听我们这颗星球上的天籁地音,用心灵去感悟神秘的自然,那灿若云锦的辞章,那恣肆的著述,令今人读来仍扑朔迷离……黄河,孔子从你的波涛中荡来,这位生前四处碰壁的老头儿,当今已被世界推为十大哲人之首,一部《论语》,曾被多少代统治者奉为“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圭臬……黄河,孟子从你黄土上站起,这位首先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大儒,把儒家学说推上极致,使孔孟之道,历两千年誉毁而不衰……
黄河,我知道,只有你那气贯长虹的肺活量,才能让李白吟出那飞霆走雷的诗句,才能让冼星海谱出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滂然沛然的乐章……
黄河,当今我们这个民族正处在历史大转型的紧要关口,我们需要黄河大米,需要黄河绒螯蟹,需要你三角洲上那素衣缟服的天鹅……但我们更需要思想,需要智慧,需要精神王国的两大骄子――哲学与诗。黄河,当我们的物质大厦遍地耸立时,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巍峨齐高。黄河,面对这个七色迷目、五声乱耳、连空气中也飘散着物化的浮嚣之气的世界,我不希望因了你的断流,而使我们这个民族的忧患意识消弥,让哲人停止思索;也不希望因了你的干涸,而使诗人关闭了那能催人奋袂而起的激情的闸门……
黄河,我还知道,是你的黄涛黄浪黄泥黄土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你横向流淌北方的大野,你纵向雕刻了中国的性格。那带剑的燕客,那抱琵琶的汉姬,是你真正的儿女。你既能使“挑灯看剑”的赳赳武夫,高歌“梦回吹角连营”;也能使低吟“绿肥红瘦”的纤纤弱女,赋一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唱……黄河,你用黄水养育出青海高原那会唱花儿的娇娃,你用黄风抽打出内蒙草原那剽悍的骑手,你用黄浪冲刷出陕北那满脸都是鱼纹皱的坚忍农夫,你用惊涛铸成山东大汉那青铜色的胸膛。你狮子般的气概,赋予我军营士兵那钢铁般的神经;你一泻千里的奔放,注入我油田铁人那地火般喷突的豪情……
哦,黄河,我历史的河,我文化的河,我心灵的河!当我们这个黄皮肤的民族正把握命运的缰绳,紧攥时代的流速,去际会新世纪的大波时,断流,你怎么能断流呢?
[赏析]
《大河遗梦》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正如作家所言,作为精神王国的两大骄子――哲学与诗的象征,黄河――历史的河,文化的河,心灵的河,建筑起中华民族巍峨齐高的“民族精神的大厦”。“面对这个七色迷目、五声乱耳、连空气中也飘散着物化的浮嚣之气的世界”,“当今我们这个民族正处在历史大转型的紧要关口,我们需要黄河大米,需要黄河绒螯蟹,需要你三角洲上那素衣缟服的天鹅……但我们更需要思想,需要智慧,”大河的洪流始终激励着民族的忧患意识,让哲人坚持思索,使诗人开启那能催人奋袂而起的激情的闸门……
作家写《大河遗梦》,从令人惊骇的黄河干涸、袒露着的丑陋写起,天文地理,历史文化,激扬文字,追索渊源,以一位作家对生态环境的极度关注展开文路,纵横捭阖、四射八荒,充分展示了作家对远古以来的黄河文化或中华文明的追索与渴望振兴的赤子情怀。他用一个哲人深深的啜泣超越黄河个体本身,带着哲学的思考与呼唤,深沉地思考着黄河文化的未来,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唤起人们对新世纪中华民族经济建设高速发展而民族精神失落的关注。
哲理散文范文3
这里也有三个和尚 福建省泉州市 福建省泉州市师范附属小学六年一班 洪诗晓 同学们,你们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吗?在很久很久以前,山上有一座寺庙,寺庙里有个小和尚。小和尚每天都到山下挑水喝。后来,又来了一个瘦和尚……最后又来了一个胖和尚,奇怪的是他们竟没水喝,活活渴死了。可谓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笑话吗?不,它也发生在我们身边。
不信你看。有三个好朋友就这样。有一天,五年三班的小刚、小明和小东值日。为了早点回家,大家都干得很起劲,不一会儿,他们就把卫生区和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那一堆垃圾该谁去倒呢?小刚说:“小明,还是你去倒吧!瞧你,浑身肉嘟嘟的,再不运动运动,可要成为大肥猪了!”“什么什么,”小明听了,立刻反驳道,“教室我扫了三组,黑板是我擦的,我看你做得最少,还是你去倒比较合适……”小刚见自己没有理由再反驳,便又对小东说:“小东,你个子最高,你去倒吧!”小东灵机一动想“嘛要倒,倒了我不是吃亏了吗?脆赖着不倒,看他们怎么办。”想完,便拿起一本刚买不久的《小灵通漫画》,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小刚呢?则抱起自己心爱的小足球,双手口袋,玩起小足球;这时,一只美丽的大蝴蝶从远处飞来,飞到小明身边,好像在说:“小明,跟我玩吧!”小明便顺手拿起一枝小木棍,逗起了蝴蝶。而那一堆垃圾却发出阵阵恶臭,引来了许多讨厌的苍蝇嗡嗡直叫。时间一分一秒,“嘀嘀嗒嗒”地过去了,天色已晚,三个人便索性背起书包,回家去了。
同学们,这不就是三个和尚的重演吗?
哲理散文范文4
关键词:兴趣;方法;重点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枯燥、单一,学生参与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欠佳。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做出改变,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这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符合素质教育需求。因此,小学语文实施有效性教学势在必行,可从以下三大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好奇心强等特点,因此若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当学生自觉加入课堂学习,学习效率自然有所提高。针对小学生学习的特征,教师应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在备课过程中除了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以外,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爱好等,以便能够更好地掌控课堂,与学生兴趣点相符合。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当教师提到某个知识点时,应该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难易程度,随时调整教学的进度与方法。再次,教师也可通过合理设置课堂提问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热情,针对不同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还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改进方法,开展多元化教学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一方面,从以往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应尝试在课堂采用“合作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例如,在认字学习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小组内互相认字、互相考核,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认识了汉字,并且记忆非常深刻,对下一节课的学习也充满了期待。再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本节课学习内容的主题,围绕主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共同讨论,学会了知识,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而这些体验都来自对课堂的兴趣、对知识的学习欲望,在感兴趣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也能提出个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更多知识,既达到了课堂学习的目标,也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的体验性学习,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心态,在讲解教材知识时,适当引入课外内容,对知识点进行再加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丰富知识积累。
三、强调重点,培养综合能力
由于小学生掌握知识的容量有限、学习的精力有限,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遵循“主次分明、难易得当、详略有分”的原则,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既不浪费精力,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必须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精简,摒弃原本复杂的、枯燥的课堂教学方法。应该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教材知识以外,还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语文素养、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给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正能量。例如,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尊重小学阶段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可采取如下方法:其一,对教材中的课文内容精心讲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课文语言的运用、表达的中心思想等;其二,利用辅教具,如教学挂图、PPT等,将学生带入情境教学中,举一反三地掌握语文知识;其三,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将知识点贯通起来,讲解新内容、运用新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总之,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进小学课堂,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方法都要发生相应改变,注重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创新教学与学习方法,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提升学习的自信心,体会成就感,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有效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改进并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积极性,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哲理散文范文5
关键词:散文;取材;构思;综合能力
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先秦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西汉时的《汉书》、《史记》,“论”、“策”、“疏”等议论文体,唐宋家的散文作品,明清时的笔记散文,现代的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叶绍钧、徐志摩、冰心、巴金、朱自清等散文家的作品,当代的刘白羽、秦牧、杨朔、吴伯萧、魏巍等一大批散文作家的作品。散文取材自由广泛,形式多样活泼,文情并茂,不愧是“文学领域的轻骑兵”。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每册的散文数量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对散文加以重视和研究,且着眼于散文的各种艺术特点,从诸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着眼于散文取材自由广泛之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就散文的取材而言,大到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山川河流,小至家庭琐事、市井细节、花草鱼虫、鸟兽树木,皆为取材之物。苍穹之大,尘埃之微,都包揽其中,取材可谓广泛、自由。可是对于散文的广泛自由取材,勿理解为不假思索的乱写胡诌,散文的取材也是十分严谨的,只因它篇幅精悍,作者欲于此倾注情感,阐发见解,在有限的文字中反映出十分丰富繁杂的内容,必须在众多的事物中选择非常巧妙、恰当的材料。这就要求执教者注重培养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周围的万事万物,去分析世界上的各种人和事,透过事物的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精髓,真正做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二、着眼于散文构思巧妙之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
“形散而神不散”指的是散文的精巧构思。在构思上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有的是情线,有的是理线,有的是物线,还有的是景线。不论是何种线索,皆服务于散文的意境。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与生活图景相结合,形成一种艺术境界,使读者从情与景、意与境两方面进行联想,如临其境,深受感染。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要从散文的巧妙构思入手,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境,感受作品的情,体会作品的情境。学生通过领会、感受、体验、激发想象,进一步去体味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从而认识社会生活,接受作品艺术形象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陶冶和熏染,获得美的享受。
三、着眼于散文优美语言之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散文之所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优美语言,每篇散文都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好教材。在语言运用方面,散文要求也十分严格,它不像诗歌那样高度凝练,韵律和谐;又不像戏剧那样讲究个性和动作;更不像小说那样具体细密。散文篇幅短小精悍,用词准确精练,以少量的文字包含了大量的内容,这就决定了散文语言精练之特征。散文追求诗意、形神具备、意深旨远的艺术境界;散文语言必须清新明快,活泼生动,形象逼真,感情充沛,这就决定了它语言优美的特征。只有正确运用优美的语言,才能有助于表达那些美丽壮观的场景、热情奔放的感情和美好崇高的理想。散文又是以抒发作者的感受、感情为主的一种文体,不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着重其人、其事、其物、其景给读者的印象、感受和影响,其实都是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散文的语言是朴素的,是作者情感的真挚流露,真情的流露总是自然的,因而也是朴素的。“朴素见真情,平淡留深意”。了解了散文的语言特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去体现这些特色,要做到散文语言精练,就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人物的神情特征,选用表现力强的动词和形容词,或从意义相近的词语中挑选出那些能正确反映客观实际情况,贴切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来进行表达。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主动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从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习朴素语言。
四、着眼于散文灵活多样的结构之特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散文的体式众多,是一种灵活、自由、洒脱的文学体裁,可以写成优美的诗歌,不讲韵律,可是意蕴朦胧。又可以写成类似小说,无完整的人物形象,但情节跌宕多姿。还可以写成类似话剧,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但能用人物对话来揭示人情世故。散文的结构千姿百态,既可以时空为序、逻辑事理为序、事物分类为序,又可以双线交叉、两线平行、曲径通幽、比兴叠合。
哲理散文范文6
作者:一大队制冷与冷藏 章祯平
静静的,独倚窗口,只听尘世喧嚣,忧患于物欲的无尽诱惑。就这样,我的大学征途开始。
城市的繁华,没有乡村的静谧,没有乡村的朴素,唯有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军训是步入大学的第一课,我校军训时间较长,许多同学怀着恐惧心理踏上“战场”。而我,更多的是幸运!军训是迎着橄榄绿的偶然出现,我们的生命就要在这偶然中成长,我喜欢军训,喜欢它的朴素,所有人都脱去装饰,真正的素面朝天!严肃的军训场合也透着深深的人情味,几十颗心紧紧的捆在一起,一起欢乐,一起受训,我们就感觉自己是军人一样。军训日子漫漫悠长,兄弟们有过哭,有过闹,有说有笑,二十几天的风雨考验,坚强开始占据脆弱的空间,团结一致深深印入我们脑海。
当夜幕降临,我们所有人围在一起,在静谧的校园里,嘹亮的拉歌声,整齐划一的步伐声,众口合一的口号响彻云霄,从一声声歌声里,不免勾起我绵绵相思之情。“妈妈你不要牵挂,孩子我已经长大”,“故乡有位好姑娘,我时常梦见她”。此刻我们便是朗朗星空中最美的风景。
光秃秃的真草足球场,炎炎的烈日,振奋人心的阅兵式交响曲,我们的军训在这交响乐中展开,也会在此结束。虽说这二十几天的军训苦、累,但面对即将结束,也有很多的不舍。其实,军训是一次多么有趣的经历,从教官身上,我学会了苦中作乐,当困难到来时挺身而出;学到了做到对别人宽容一分,对自己严格十分。也许,他们并不是最优秀的,但他们以高尚的道德,朴素的作风,用坚定的信念感染我们,启发我们。
枯燥的军训让我爱上了天空,每当我坚持不了的时候,我就会抬头看天空,在此之后,我的心情便会变得明朗起来。我知道,这只是大学的第一课,是放飞梦想的第一步,这点小小的挫折怎么能阻挡我前进的脚部。清晨,当我独倚窗口,抬头看蔚蓝的天空,一群大雁掠过,突然觉得,仿佛理想正与它们一起高飞。
“你们没有任何理由!”
“没有理由便是你们最大的理由!”
简朴的话语中投射出大大的人生哲理,面对挫折时,没有退缩,只有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