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管类课程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管类课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经管类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根据院校类型和专业特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突出应用,经管类专业强调实务操作。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经济管理理论知识,能够在经济与管理岗位中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的目标确定为: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够了解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掌握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企事业单位的基本业务流程、操作方法和组织管理模式;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快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能将上述目标具体化,并将之体现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所以我们要实现上述目标需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修订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计划往往以理论课程为主,理论课程的设置,从名称、学分到开课依据、时间等都有详细说明,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相对来说简单得多,往往一张表格半页纸就能包括全部内容。我们必须修订和完善原有的教学计划,增加实践课程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重,突出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利用实验室,增加课程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的比重。
经管类专业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大多数的专业课程都有实践操作环节,学生通过该环节可以对所学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充分消化和吸收,所以该环节应该从属于理论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中。可是传统的课程设置使得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理论课上完后,在学期结束或开始时再上实践课,导致学生对空洞的说教缺乏感性认识,无法对理论知识充分理解,不利于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现在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都已建成专业模拟实验室,教师有条件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加入实践教学,利用实验室进行辅助教学。这里,课程实践教学通过上机实验实现,实验的任务是辅助理论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方法和技能。
3.利用软件进行专业实践教学,重视校内仿真实训环节。
专业实践教学不同于课程实践教学,它一般是针对某课程或某专业,结合经济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经管类专业课程的特点,专业实践教学大多在模拟实验室利用计算机和软件进行仿真实训。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环节,因为它是按照经济管理环境、职能岗位、业务流程和内容全仿真的原则,将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事务搬进实验室,学生可以在模拟仿真的实训环境中进行操作,开公司、做生意、打理业务,这样既能掌握实务操作技能,又能检验自己的理论学习效果和经营管理能力,为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打下扎实基础。他们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大增,这使得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得到保证。
4.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必须借助一定的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即与院校有合作关系的各个企业。学生通过企业跟社会直接接触,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巩固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锻炼实际工作能力。既能让学生通过实习发现不足,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融入社会。
但是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大多是托关系、找熟人才确立合作关系的,合作关系松散,企业数量少、质量不高、规范化不强。我们要尽快发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质量。
校外实习的形式很多,有教师安排到实习基地的集中实习,有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分散实习。学生可以在课外参加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等;也可以在暑期进行社会实践,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小分队;或者到公司、企业、商场等能够提供短期岗位的地方从事基层服务工作;或者进行自主就业和创业实践。
5.控制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实践教学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实习岗位紧缺,就业压力大,学生很难集中精力进行毕业实习,更没心思和时间写论文,严重影响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所以实习和论文(设计)前要认真地进行动员,实习过程和论文写作中要加强控制,实习和论文撰写结束后,要对照考核标准严格评分。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分两种,第一是校内实习,如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教师随机选取部分知识点让学生单独操作,根据操作要求进行评分。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检验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而且有的学生会抱有侥幸和投机心理,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第二是校外实习,如专业认识实习,主要由教师依据实习手册上规定的项目,包括实习日记、实习小结、单位鉴定、调查报告等书面报告进行评分,是对结果的评价,缺少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完善的考核体系必须能够正确、有效地检查评价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也不例外,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校内实习可以借助其他各种形式进行考核。
校内实习包括课程实践教学、专业模拟实习(训),由于时间关系,教师不能考核全部的内容,这时可以借助于其他形式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检验。
课程实践教学可借助于专业资格证书来考核,鼓励学生在专业课程结束后考取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如报关证、会计证、策划师、物流师等。学生凭资格证书申请给本课程加分或作为技能拓展成果获得奖励学分。它有效地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专业考证相结合,既能检验实践教学效果,又能增加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从而能提高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专业实训可以借助于教学软件进行考核。现在经管类专业教学软件发展日趋成熟,考核体系堪称完美,学生在实验室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实训的同时,软件也对他们的实训全程进行了记录。教师可以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分阶段进行考核,而不是以前根据实习手册最终给分。另外,在这些专业教学软件中,实训结果,如公司盈亏额,往往就是评价指标或重要参考。这种注重过程和实际业务结果的考核方式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容易对学生形成激励。
2.校外实习可以采用校内与校外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学生如果是到企业实习,可以采用校内指导教师联合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考核的方法。校内指导教师主要对实习手册上的各个项目进行评价,即对结果进行评价。企业指导教师主要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实习效果等进行评价,即对过程进行评价。两者的评价在实习成绩中的比例可以根据实习的性质来确定,如认识实习,校内指导教师的评价可占较大比重;而业务综合实习,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则应占较大比重。
学生如果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根据校内外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如学生依托实践项目参加科技竞赛获奖,考取了专业资格证书,发表了本专业论文等。对学生取得的这些成果,除了将它们作为校外实习考核的依据,还要进行学分奖励,以激励学生参加更多的校外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模式需不断完善。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检验实践教学学习效果的最后环节,在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如前所述,毕业实习属于校外实习,所以对毕业实习效果进行考核可以采用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评价的方法。
对于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论文质量和现场答辩情况,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都有非常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完善这些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以确保这一环节考核的实效性和可靠性。如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对学生的评价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调整等。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必须尽快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雪岭,王峻岭.工商管理类专业:加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析[J].今日南国,2008,(2):210-211.
[2]郝建平,王成涛.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3).
[3]赵良庆,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79-80.
[4]李章.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4):59-62.
经管类课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249-02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先进生产力与先进文化、实现国家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当代科技和人才竞争的重要阵地。包括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导师队伍建设、办学设施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与学位论文管理等。其中,研究生课程教学是整个研究生培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
与其他学科相比,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第一,社会需求大,培养速度快。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经济、管理等领域结合得更紧密,从而高校也就更直接地担负起为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的重任。中国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需求持续旺盛,在校研究生人数大幅度增长,虽然这种速度和规模的增长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主动适应,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但由于规模的扩张和速度的加快,造成了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与研究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第二,经管类研究生生源基础参差不齐。由于社会对经管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经管类专业以其就业单位层次高、地区好的优势吸引了众多考生竞相报考,其中不乏跨学科报考的考生,而这部分考生进校后由于并未接受过经济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在专业基础方面有明显欠缺,相应地,科研能力也相对薄弱。第三,培养模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当前,经管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一种研究型培养模式,即在本科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相关课程的深度学习,在一定的方向上作理论研究。这实际上是一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大多数研究生在毕业后并不从事理论研究工作而是面临实际运用这一事实,导致研究生实际应用能力普遍较低。在师资方面,经管类专业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在数量上虽然每年都有所增长,但相对于研究生数的增长仍是远远不够的,在质量上导师之间也有较大差距,他们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距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现行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已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如何根据培养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不断完善中国现行的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教学状况,推进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国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标准,课程设置单一。就全国而言,不同学校的研究生课程设置方案不尽相同,甚至出现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大相径庭。学校自主设置课程当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师资力量等特征来自主制定课程设置方案。也正是因为如此,各学校各持己见,在课程设置上各有千秋。致使出现了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的课程内容五花八门。经管类研究生教育在追求课程特色的同时,国家应制定相对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在整个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突显出来的特点就是强调统一。
2.课程内容与本科重复,研究生只是本科学制的一种延长。目前经管类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教学内容重复较为严重,深度差距不大,在教材建设方面内容更新慢,缺乏专门的经管类研究生系列教材。在这种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只是本科学制的一种延长,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研究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他们往往是为完成学分、拿到学位而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相背离。此外,经管类专业中跨学科考生较多,而从当前的教学机制来看,课程设置统一化倾向严重,个体针对性不强,选课范围又十分有限,这对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极为不利[2]。
3.实验教学环节薄弱,不利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经济管理类学科研究生教学模式可以归结成“四一”教学模式:即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将每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有的以与本科相同的教材,有的甚至没有教材)。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理论性、课堂性和描述性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是主讲者,研究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设计,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下,研究生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经济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没有真正掌握。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大力推广实验教学,推行创新的“四+”实验教学模式,即:经济管理理论+模型定量分析方法+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样本数据,构建经济管理类学科研究生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将经济管理类的“软课程”进行“硬化”。
经济管理类专业以其就业优势吸引了众多的跨专业考生,从而导致其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突出表现为数学功底普遍较差、专业外语基础薄弱,这一方面导致大部分研究生缺乏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去研究和探索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对学术前沿问题,尤其是国外经济学、管理学研究最新动态的了解和掌握。此外,部分研究生由于没有受过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系统熏陶,基础相当薄弱,导致了这部分研究生在重视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经管类研究生没有通过实验等各种方式获得数据以继续下一阶段的探索,所以学术论文质量不高、创新不足成为当前经管类研究生的主要弊病。现在研究生发表的文章数量很多,但真正有点新意的却寥寥无几。
4.导师队伍相对薄弱,没有建立真正的导师负责制。一些高校因大规模的扩招而致使导师人数相对过少,学校因为需要盲目扩大导师队伍,但受导师资源所限,一些尚不具备指导能力的老师也加入了研究生导师行列[3],导师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显得尤为低下,整个团队的综合科研能力也要大打折扣。因导师资源有限而研究生大幅扩招,师生比例失衡现象严重,这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表现得甚是突出。过去一个导师只带两三个研究生,现在一带一大帮,有的热门专业如国际贸易学、金融学等[4],一个导师同时带30~50个研究生已是常事。有的导师由于年纪较大,对研究生培养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年轻导师则缺乏对研究生的指导经验,导师对研究生“放羊”或让研究生为其“打工”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完善中国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1.课程设置要集共性与个性于一体。经管类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集共性与个性于一体,集博大与精深于一体,集知识与能力于一体。应结合学校自身情况,适当增开选修课,让研究生根据自身基础与自身需要去选修;建设网络课程,重点建设公共课,建设学科系列主干课程,使研究生可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学习;调整部分老化课程,增加“观点新、方法新、内容新”的“三新”课程。增加由学校研究生院直接管理的课程,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设一批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以研究生学位课程为重点,建设校级优秀研究生教材;以课程品牌和特色为核心,建设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进一步严把研究生“出口关”,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应全部实行双盲评审。
2.注重课程设置体系的层次性。研究生课程体系要区别于本科生课程体系,由于研究生教学的研究性目标指向和课程以科学研究来组织的教学理念,使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关注在高深层级上逐步深化和专门化,关注课程在知识运用的宽度和深度层面上对研究性要求的逐步强化,以使研究生的研究意识、研究的思维视野和研究能力得以逐步提升。
3.注重学科间交叉与融合。经管类研究生可开设专业相关的软件类课程、金融英语、电子会计等。这样的课程更能适应当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当前,以发展新知识、贡献重大科研成果为己任的研究型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应该日益注重并强调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在中国研究型大学应积极实施研究生跨学科学习计划,并努力在实践中完善。
4.注重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世界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古典的经济理论在现代化经济环境中显得难以适应。经济现象日趋复杂化,这就需要更加完善、更能适应全球化现代经济的经济理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国金融行业对金融类人才求贤若渴,而对国际化金融人才更是视若珍宝。
经管类课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 经管类 实践教学 评价体系
一、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经管类主要实践环节构成
(一)军训,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2、3周。
(二)学术报告、讲座,每学期都有相应安排,让学生走进名家。
(三)商业模拟竞赛,每学期都有,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四)课程设计,针对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每个课程安排为期两周的实践操作。
(五)专业综合实践,在第5、6个学期末,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基地进行锻炼。
(六)毕业实习,在第8学期进行,学生外出实习并写出实习报告。
(七)毕业论文,安排在第7、8学期,其中第7学期选题、定导师,第8学期修改和答辩。
二、着手构建经管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经管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内涵
这是对经管类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的一系列评价指标,是系统、科学地规范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导。
(二)评价体系面临的问题
1.内涵不够深入,高校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受到制约,创新滞后。
2.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领域狭小,发展空间受限。
3.具体指标设计不够完善,权重分配的合理性有待提高。我国高校,特别是经管类专业在运用方面成功案例较少。
(三)AHP评价法的经管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AHP评价法,我们将经管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分为六个方面,具体如下:目标评价(总体目标、实践课程目标、实践项目目标)、内容评价(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配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师资队伍评价(指导教师数量、指导教师的工作经历、指导教师的实践锻炼培养、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基础条件评价(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学材料、教学记录)、效果评价(学生的评价、同行的评价、督导的评价、企业的评价)、保障机制评价(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培训和考评机制、考评机制)。
三、基于AHP评价法的经管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在我校的应用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
笔者给经管师生发放了150份问卷,回收了100份有效问卷,结果如下:
1.第一层次六个指标(多选题)比例:目标评价(63.27%)、内容评价(61.22%)、师资队伍评价(61.22%)、基础条件评价(42.86%)、效果评价(55.1%)、保障机制的评价(20.41%)。
2.目标评价的各项指标(多选题)比例:总体目标(59.18%)、实践课程目标(63.27%)、实践项目目标(67.35%)。
3.内容评价的各项指标(多选题)比例:教学设计(42.86%)、与教学目标的配合(44.9%)、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75.51%)、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75.51%)。
4.师资队伍评价的各项指标比例:指导教师数量(2.04%)、指导教师的工作经历(22.45%)、指导教师的实践锻炼培养(40.82%)、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34.69%)。
5.基础条件评价的各项指标比例:教学场所(10.20%)、教学设备(46.94%)、教学材料(30.61%)、教学记录(12.24%)。
6.效果评价的各项指标比例:学生的评价(38.78%)、同行的评价(12.24%)、督导的评价(8.16%)、企业的评价(40.82%)。
(二)问卷调查结果的启示
1.优势:在第三层次中,接受问卷调查的师生对实践项目目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的评价,重视度较高。这充分肯定了这份评价体系在本院的实用性和极具优势性。第一,我院经管专业对实践教学项目管理到位,有丰富的教学项目,很好地适应于经管各专业,且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课设安排、学科竞赛、企业合作等。第二,本院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管每学期都有丰富多样的创新活动、比赛,极力地激发了经管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三,本院不仅重视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比如经管系的“经管之夜”、“我的专业我来说”、“经管感恩周演讲”等;经管系对综合素质好的学生,特设“卧龙奖学金”。这些活动和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第四,近几年我院注重和校外企业双管齐下,高效地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并和许多企业友好建交;这些措施和本评价体系中的企业评价相适应,促使该评价体系在本院很好地实行。
经管类课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F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124 -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在此背景下,不少地方普通本科与新建本科开始向建设应用型本科的目标转型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各界也对这一新型的本科发展模式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型本科有别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强调知识的应用。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应用型本科而言尤为重要,而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建立客观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完成人才培养目标重要的保障。本文以经管类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目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原因,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以期能对提高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比较单一
目前,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通常安排有课内实践(理实一体课程)、专题实践(围绕某一主题安排的实践周或是课程设计)、综合实践(企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在这几种不同的模式中,学生成绩的评价仍然和理论课类似,主要由任课老师完成,评价主体相对单一。以企业实习环节为例,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其表现好与差用人单位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自然该环节的成绩理应由企业进行综合测评或者是企业出具的成绩占有较大的权重。但目前不少院校该环节的评价仍是由实习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等完成情况来进行打分,企业往往只是填写一份实习鉴定意见,并不能真正成为学生实习成绩的评价主体。
(二)评价标准不够全面
学生的职业能力由基本职业能力、关键能力两个部分组成,基本职业能力强调专业技术方面的能力,关键能力则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调研中发现,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往往习惯于衡量学生对专业知识或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也就是基本职业能力部分,普遍缺少对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的评价。以市场营销专业的“产品促销策划”专题实践为例,评价标准主要集中在考量学生最后完成的产品策划方案的质量,对于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的人际交往能力、公关处理能力、职业道德等关键能力的测评往往被忽略掉了。
(三)评价结果缺少反馈
实践教学评价的结果只有及时反馈给学生,才能使其在第一时间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进行修正与完善。在传统教育理念与习惯的影响下,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普遍存在着“一评了事”的现象,学生只有在实践课程全部结束之后才能知晓自己的成绩,缺少过程性的反馈,也失去了改正提升的机会,实践教学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教与学是处于分离状态的。
二、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策略
(一)加强对实践教学与评价重要性的认识
应用型本科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本科教育理念与模式,需要在实践与摸索中不断地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现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是源自传统的地方普通本科或是属于新建本科(如由专科院校升格),受固有思维的影响,经管类专业的教师主观上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同样的,在学生中也存在着对实践课程轻视的错误认识。在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突出实践教学与评价的重要地位,从思想观念上引导经管类专业教师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去。
(二)逐步推进实践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企业管理中有著名的360度考核法,其特点是对企业员工进行来自上级、同事、下属、客户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据此来获得比较公正的评价结果。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中可以借鉴这种考核方法,在条件允许的实践模块中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图1)。比如学生的企业实习环节可以先进行改革探索,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给出具体的成绩,学校将此作为实习最终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还有上文中提到的市场营销专业的“产品促销策划”专题实践,可以实施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在教师和企业营销人员的指导下选取企业的某类产品进行真实的促销策划与实践。这样,就可以将企业人员吸纳为考评主体,使他们有机会从企业的角度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测评打分。对于引入企业测评暂时有困难的院校,可以在课内实践的小组作业中推广学生互评,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弥补了由教师一人进行评价的局限性。
(三)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不应该局限于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以及基本职业能力,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创新性、合作性、职业态度、工作习惯等多种因素。实践指导教师在制定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时,要赋予上述因素合理的权重。以旅游专业的酒店业务实践中的摆台环节为例,传统的考核标准主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熟练地完成铺台布、餐椅餐碟定位、折花等一系列操作流程,而对学生的摆台创意、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则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因素也纳入考核指标,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四)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
实践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分数,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促进其职业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过程控制,可探索分阶段对实践环节进行评价,并及时将每一阶段的结果与学生进行沟通反馈。这样一方面可有效减少部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混日子”的状况,使其能在第一时间获知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通过过程控制及时了解课程的教学效果,并适当地进行调整优化。
(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还应注重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目前各院校采取的测评方式主要有现场操作、实践报告(心得)、撰写小论文、现场答辩(毕业论文)等。今后可以探索实施以证代考、以赛代考,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是在比赛中获得奖项即可免修部分课程,直接获取学分。比如经管类专业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如果成绩突出获得奖项,就可以直接取得某一些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
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的实施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监控与反馈激励制度,从而规范和引导教师持续进行改进与完善。一方面,应用型本科要逐步摸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监控制度,通过督导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师在实践课程中的“教与评”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在实践教学评价改革创新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学校要在待遇、职位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实践教学评价的优化需要教师付出比原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学校要对原来偏重于课题研究、的教师考评制度做出适当的调整。
(二)师资保障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所在。客观而言,上文所提的各项优化策略最终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并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可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两种途径。“走出去”是指学校安排教师参加各类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进修,在空余时间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其对企业的真实需求有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对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与方式做出切合企业实际的调整与优化。“引进来”是指聘请企业的管理或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使其成为实践教学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标准与方式的制定。
(三)资金保障
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优化还需要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用于外出学习取经、聘请企业人员等,学校可从实践教学建设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或是通过教研课题资金资助、校企合作共建研究院等多种渠道来提供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爱军.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10):174-176.
[2] 韦佳,倪杰, 吴远征.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207-210.
[3] 韩宇遥徐霞,刘贤仕. 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模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2, (25):146-148.
作者简介:
顾小光,男,江苏海安人,南通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经管类课程论文范文5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with statistics teaching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 independent colleg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operation and teachers' qualit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tatistics teaching method, and put forward a though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 statistics teaching.
关键词: 物流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模型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tatistics;teaching process model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50-02
0 引言
三本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统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实践应用性较强,对从事经管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统计学的教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动手能力,使之根据所学专业知识更加适应社会需要。本文以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师素养等进行探讨,以期丰富统计学教学方法,也为其他院校经管类统计学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有关专家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曾五一等[1]指出经管类统计学教材要“少而精”、“学以致用”,注重软件和真实案例;袁卫、刘超[2]指出教材编写的应用性,培养统计思维,减少公式推导,以实际案例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周国富[3]强调教学突出专业针对性,应加强二手统计资料搜集等,并给出了试卷题型;王育晓、张明亲[4]构建了一个经管类统计学教学体系框架。
1 教学内容
1.1 教材选择及内容结构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三本院校学生基础薄弱,但其强烈的求知欲迫切要求“学以致用”,尤其是学习统计学怎么用到物流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能够解决物流管理中的哪些问题及如何解决。首先,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但目前还没有一本特别合适的教材。在教学中,选择贾俊平[5]版为教材、张志俊[6]版为参考书,给出了物流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内容框架结构。在这个框架中,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统计概述:1)统计与物流,明确指出统计学可以用来处理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2)数据搜集与指数,好多统计学教材中对数据搜集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得学生学习了统计方法但不知数据从哪里得到,指数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在衡量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的绩效是非常重要;3)课程论文撰写,什么是课程论文、如何撰写及其重要性,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第二部分描述统计学,包括图表与统计量,这部分有些知识点学生接触过,比较熟悉。第三部分是推断统计学,分了五个教学模块,其中基础知识包括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这部分相对枯燥,尤其是一些学生“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因此上课时仅讲解基础知识。另外,分类变量、方差分析、一元回归、时序预测每一章都是一个知识点,弱化了教材中较难的部分。第四部分多元统计,包括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这一部分对物流管理非常重要,涉及到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绩效考核、风险评估等,当然这部分较难。第五部分层次分析法,作为附加部分,若时间允许、学生乐于接受的话可讲。实践中,二~五部分内容都有所删减,淡化公式,强调原理和应用。
1.2 教学课时安排 统计学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完高等数学及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后开设的,每周3学时,共51学时。上机操作约14学时,课堂理论约32学时,课程论文约5学时。其中,概述部分课堂讲授6学时;描述统计课堂讲授和上机均为4学时;推断统计课堂教授14学时,上机5学时;多元统计课堂讲授8学时,上机5学时;附加部分根据实际安排。课程论文在每一部分讲完后集中安排。当然,课时安排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调整。
2 教学模式
2.1 讲好第一节课 讲好第一节课,不仅能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建立多种沟通方式,比如QQ、手机、邮箱及公共邮箱等,加强和学生交流与沟通,而且就课时安排、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作业布置及考核要求等进行说明,让学生有的放矢。另外,通过讲解身边的例子,比如“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篮球明星技术数据统计”等吸引学生,通过讲解统计在物流专业课学习和应用中的重要性,比如衡量物流企业的绩效、营运能力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珍惜美好学习时光,如何创造性地学习、应用知识。
2.2 构建统计学教学过程模型 参考庞皓教授《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学教学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1)课堂教授:以教师讲课为主。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ECXEL和SPSS软件为辅助工具,采用一些物流管理中的例子为支撑,讲解统计学理论知识及其在物流中的应用。统计学相对理解较难,遵循“淡化公式”、“少而精”,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应尽可能采用简明的语言阐述本节所掌握的内容。同时,每讲完一部分便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做一次总结。2)实验教学:以学生动手为主。“如果您让我动手去做,我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让学生懂得上机操作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中,以SPSS软件为主,ECXEL为辅,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若是原有的操作,先让学生自己操作,对存在的发现问题进行讲解,若是新的操作,教师先演示再让学生练习,期间,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查看,重点讲解,而且抽查学生给大家演示,增加实验的趣味性。3)课程论文:论文主题以学生自选和教师制定相结合,以宿舍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每组搜集相关物流数据并撰写论文,教师修改后提交课堂答辩,同时把学生的成果放在公共邮箱里供大家查阅,而且方便下届学生的学习参考。这三个过程也是相辅相成的,课程论文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学的效果,有利于教学的进一步提高。
2.3 编写统计学实验手册 为了突出统计学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编写物流管理案例的统计学实验手册,给出具体操作步骤,案例分析中采用物流方面的真实数据,方便学生上机操作,体现了“学以致用”,将统计学应用于物流管理中,目的明确,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3 教师素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若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提高自己的素养。一方面丰富统计学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把统计学与物流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学高为师”;另一方面,要能够“站得住讲台”,富有激情、条理清晰、善于互动,还要懂得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关心学生,要有一定的素养和修为,做到“德高为范”。
4 结语
本文从三本院校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及相关研究成果,以物流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探讨,构建了一个统计学教学过程模型,丰富了经管类统计学教学方法研究,实践中为经管类统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五一,肖红叶,庞皓等.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3-6.
[2]袁卫,刘超.统计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统计研究,2011,(9):9-12.
[3]周国富.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统计教育,2008,(1):33-34.
[4]王育晓,张明亲.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1,(19):196-197.
经管类课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62-02
1999 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专业得到空前发展,本科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完成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2006)》显示,全国 600 多所本科院校中有 500 多所开设了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形成了“校校办经管”的格局[1]。
上述格局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对经济管理人才需求急剧增加的结果。从知识理论来看,经管类专业知识内隐的成分比较大,如何使内隐知识显性化,实践教学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据现有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统计结果,90%以上的企业强调经管类人才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更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调整课程体系,修订教学计划,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甘肃农业大学十分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把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放在人才培养的第一位,以“加强基础实践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为探索形成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参考借鉴国内外教学研究成果,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和学科需求,对课程的知识体系和结构进行适度的重组和调整,对教学内容适度扩充与删减,逐步形成适用于农业院校经管类学生开展创新教育需要的教学内容体系。学院于2009年、2012年全面调整修改了经济学、金融学、农业经济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基地班、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六个本科招生专业的教学计划,确定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序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运行时段,从新生入校开始,即着手理论学习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的培养,为进一步的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学习以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本科四年不间断的,和课堂教学并列、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为达到培养目标提供了保证。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特色的“1+3+3”模式的实践教学框架体系(图1),即1个全方位实践创新平台;“3个层次”,即基础实践层、综合实践层和创新实践层;“3个梯度”,即课内实践、课外创新实践与学科竞赛。
图1实验教学体系框架
经管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既和学校整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相互呼应,又结合经管类专业发展实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在学校统一实践教学体系指导下的探索成果,它把长期以来,经管类专业零散的、分割的实践教学整合为一体,形成了合理的、完整的、系统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从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要求和特点来看,实践教学应该包括学生课堂内外的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的一切活动[2]。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训、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5个一级子系统,基本技能训练等17个二级子系统,如表1所示。
表1实践教学体系子系统
三、开展竞争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工程体系,大力支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
为保障创新型人才培养系统的长效运行,学校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协同机制和长效机制,构建竞争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了保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切实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目的,确保创新实践学分的真实价值,学院在严格贯彻学校SRTP项目管理办法的同时,形成了以《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管理实施细则》、《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学分认定条例》等为核心的制度、条件保障、运行管理体系。在SRTP选题方面,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进行选题,学院组织教师对选题的新颖性、创新性进行把关,引领学生了解学科领域的前沿和动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学院严格执行SRTP中期考核和结题工作。
构建以“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市场营销实训大赛、ERP模拟沙盘创业大赛、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为辅助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工程体系、经费保障体系、管理体制、奖励体制和创新学分认证体系,大力支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等创新实践活动。
四、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创造有利于师资培养与使用的环境与条件,坚持青年导师培养制度,通过业务培训、专业进修、学术交流、具体业务探讨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实验室目前购置ERP企业模拟沙盘等教学软件20件(套),实验开出率达到100%。为保证实验室开放的稳定化、业务化和标准化运行及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实验教学中开放对象不仅仅面向校内和院内的师生,更加注重面向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体。在开放内容上,主要提出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传承四个层次。
在校外实践基地专项建设中,紧密依托学科优势和杰出校友,促进校外实践基地的拓展、稳定、共享。已建立稳定校外教学基地12个,校内基地5个,设立市场营销专业“莫高班”,为大学生创新教育工程实施提供物质与条件支持。
五、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经管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课堂教学从案例入手,生动活泼地引导学生结合理论,了解和把握经济管理实践的现状和前沿,并通过一系列包括实训、实验、实习、课程论文的撰写、SRTP科研训练等实践教学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经济活动实际问题、科学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学、创新、实践的能力。
近年来,学生连续几届参加世华财讯、财讯.COM联合举办的第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9年参加“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获得了甘肃赛区总决赛亚军;参加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组委会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获得了甘肃赛区亚军,西部区半决赛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2011年取得了甘肃省本科赛组第二名的优异成绩。2011年参加由共青团甘肃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和省学联联合主办,兰州大学承办的“动感地带”第八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暨作品展示活动,入围终审决赛的4件作品《兰州市大学生家教市场调查报告》获得一等奖,《农户借贷行为研究》和《高校学生评教结果影响因素的调查》获得二等奖,《皋兰县什川镇泥湾村甜瓜供销链成本收益调查分析》获得三等奖。
参考文献:
[1]姚永鹏.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43).
[2]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收稿日期:20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