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范文1

关键词: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因素

实行质量控制应先了解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衡量审计工作符合审计标准的程度,包括人员的质量、工作的质量、审计结果(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质量控制只有紧紧围绕审计质量各要素进行,才能保证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制定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一、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

1.主观认识模糊、意识不强,实际操作方法单一。主观认识上表现在:(1)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认识模糊,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查、找毛病,内部审计机构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忽视了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管理的职能,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2)无竞争对手、思想松懈。由于内部审计的对象决定了审计机构独享审计权,审计机构不用担心竞争对手和业务来源,缺乏应有的竞争力,而更多的关心审计任务的完成、上级领导的态度,对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缺乏热情。(3)企业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使内部审计人员对一些违纪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内部审计人员不愿深入细查;领导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审计的时效、范围使审计人员不敢违背;众多理由使得审计人员在质量控制上意识不强。(4)对潜在风险认识不足。求数量、抢时间、搞突击,在质量控制上下功夫不够。主要表现在:对审计中出现耗时、耗费的具体项目不愿深查,对不清楚的业务避重就轻,对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不透,处理问题上更多地依赖专业判断或个人偏好。

实际操作中表现在:一是重视专业胜任能力,对职业道德重视不够。在工作委派上考虑较多的是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人员及助理人员的独立性及职业道德考虑较少;在培训中注重业务,对职业道德抓得不够。二是对指导、监督、复核不重视:缺乏对审计执行情况及其结果适时进行监督和检查;未建立分级督导、复核制度,对所聘用的助理人员事前没进行必要的培训,甚至未编制审计计划以传达审计指导意见;在具体项目审计过程中重操作,轻督导,往往在出了问题时才予以督查;审计报告阶段对工作底稿未实行多级复核。

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审计人员财会知识不熟练,对新的准则理解不透彻,对新的问题拿不准;对法规不熟悉,对合同理解片面,对相关税收政策吃不准,抓不住;对审计不求甚解等,在审计实践中碰到问题时,存在回避现象,靠现学现用或靠经验审计很多内部审计人员来自财会队伍,专业单一,后续教育跟不上,缺乏必要的审计理论。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编制的工作底稿不规范、收集的审计证据不充分、专业判断不合理、审计建议可操作性不强;加大了审计风险,降低了审计质量。

3.机构设置不合理、制度不健全。当前,国有企业在改制、改组过程中,有的内部审计机构被撤销,有的被弱化,有的把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合并综合办公,归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主管分管,或由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专业人员配备不全,在审计实务中大量依靠助理人员实施,造成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独立性不强,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难以保证审计质量。

质量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活动,要求审计中的每个环节、每个人、每项工作必须为其他人员的工作质量提供保障,而不是孤立的。,一些企业未根据实际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缺乏宏观指导,责任不清、奖罚不明,操作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

4.缺乏质量控制评价体系。企业自身缺乏的、量化的评价审计质量的标准,在一些企业中就没有评价标准,而是以业务量的多少、查处问题的多少来衡量其质量的高低;上级部门对下级的考核评价指标单一且实施考核监督较少;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缺乏推动力。

二、搞好审计质量控制的途径

1.完善机构设置是搞好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没有完善的机构,质量控制将无从谈起。因此,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管理体制,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督导力量,把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审计岗位上。

2.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本保证。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使审计质量提高的总体要求,要有高质量的审计就必须有高质量的审计人才。审计人员必须恪守审计职业道德,依法审计,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并保持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1)加大培训力度。审计工作的对象之一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随着我国加入WTO,各种会计准则相应出台并不断变化,各种税收政策不断适时调整,审计工作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因此,要科学、合理地把审计工作与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安排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促进审计人员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提高业务能力。(2)大力提倡自学。内部审计不能仅为完成任务而疲于奔命,应鼓励审计人员提高自学意识,是提高审计人员层次的重要途径,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参加职称或CPA等资格考试,使自己在不断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进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3)及时交流和讨论。项目实施的计划阶段,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多对实施项目的具体目标、需要获取哪些重要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及证据的证明力等进行讨论;实施阶段,多对审计证据与认定的关系及专业判断作讨论;报告阶段,多对审计意见及建议作讨论。通过交流和讨论,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审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审计工作方法,可以及时获取一些间接知识,有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可使审计证据更经济、适当,审计报告更具说服力和审计建议更具可操作性。

3.从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上遏制审计质量滑坡。要结合本的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审计制度,加快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1)全面质量控制制度是搞好质量控制的根本。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督导、咨询、业务承接、监控等。制定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要使其有效且切合实际。首先要考虑人员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工作的委派要与其实际能力相适应,做到任务具体、职责明确,用规章制度规范和管理工作;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并采取措施保证各项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奖罚分明。确保所有审计工作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2)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是搞好质量控制的关键。审计人员要在执行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中适用于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督导人员应当在考虑助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情况下,合理确定对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的方式及程度。对每一个业务项目都必须从头严抓,按操作程序做好每一步,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传达指导意见,监督审计全过程,了解出现的重要和审计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同时,严格执行复核制度,任何一级都要具体明确复核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层层把关,确保每一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4.进行审计全过程控制。(1)认真规划审计计划。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做到、合理,全面考虑;审计方案要目标明确、内容详细、分工具体合理并与其专业胜任能力相适应;要使审计人员充分了解审计的目标、内容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确认资料间异常的关系和意外的波动,以便找出存在潜在风险的领域。项目负责人要对重要的会计问题、审计问题、重要的审计领域、重点的审计程序、确定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审计人员。(2)加强实施中的指导和监督。审计实施过程实际上是收集整理审计证据的过程,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实质和核心,不同的审计证据可以实现不同的审计目标,因此在审计实施中,要加强指导,促使审计人员以最、最合理的审计程序获取支持审计结论的审计证据。但不能因为审计证据的经济性或获取审计证据的难易程度作为减少审计程序的理由。督导人员应适时检查、指导,现场解决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分歧,确保审计程序按计划实施。对涉及到的新问题或审计人员拿不准的问题,可以查阅资料、向专家咨询,也可以通过开会讨论,使新问题充分显现,使审计证据能充分支持对审计事项的认定。(3)强化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的复核。一张工作底稿通常由一人完成,编制者对有关资料的引用、对有关事项的判断、对审计结论的确定、对会计数据的加计复算都可能出现误差,因此,审计外勤工作完成后,应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多层次的复核;对审计报告的措辞、发表的意见及有关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要由审计部门负责人作最后重点把握,一字一句斟酌,以减少或消除人为的审计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审计报告能真实地反映被审单位的实际状况。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其目的是为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为使内部审计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对内部审计项目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涵义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定: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是指为合理保证审计项目的实施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程序与方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具体包括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项目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对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测试、审计报告、审计追踪、项目评价等完整审计程序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它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它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各个环节。

二、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是推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而审计项目质量则是内部审计质量的灵魂。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必然给内部审计自身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首先是有利于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有为才能有位”,高质量的审计项目容易得到领导的重视,被审计单位的尊重,树立内审的良好形象,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其次是有利于审计队伍素质的提高,通过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使审计人员对素质要求有了新的标准和认识,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将会在外界压力、自身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得到提高,以更好的适应业务发展对内部审计的需要。可以说,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完善是在不断提高其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的,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是推动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现状需要加强项目质量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现状重点表现为“三重三轻”:即“重审计实施、轻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审计实施与审计方案“两张皮”,造成审计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影响项目质量;“重审计问题、轻审计规范”,审计取证不齐全,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定性不准确;“重审计报告、轻整改落实”,使审计的效能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以便对以上控制缺陷“纠偏”和其他控制环节“防患于未然”。

3.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是规避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势必存在内部审计风险。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现阶段,决定内部审计风险大小的直接因素就是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二者之间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则审计风险越大。所以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的核心在于提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只有加强对审计项目各环节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工作行为,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

4.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是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完善提供实践基础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科学的实践,在不断强化项目质量控制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地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规律,将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措施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包括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后续等各环节。以下则是审计项目各环节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1.立项阶段的质量控制

高度重视立项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内部审计立项应以本组织风险评估为基础,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为目的,时刻跟上组织前进的步伐,配合组织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审计,尤其关键的是内部审计项目的立项要能体现组织不断发展变化的审计需求。其次,为保证项目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就需要适当控制和缩小审计范围。根据以往审计经验,在没有特定需要情况下,适宜采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一次审计只针对某一个管理环节或一个业务事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计,尽量减少盲目的泛泛的全面审计。有利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把握及控制审计的风险。因此,项目立项把握的好,在总体不断拓展审计范围和影响的同时细化审计项目分类,在每个审计项目上力求做深做透,就会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在前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2.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准备阶段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在项目前期做好各项质量控制,不仅能从开始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且可以节约具体审计过程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审前准备的质量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组成员。内部审计部门在配备相应的项目成员时应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审计人员应符合客观性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修订的《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展示其最大限度地职业客观”。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部门负责人不应委派那些可能有利害冲突或偏见的审计人员参与该项目的审计,以保证审计人员公正客观、不偏不倚。二是,审计人员应符合专业胜任的要求。《职业道德规范》中同时要求,内部审计师在开展业务时,应具备专业能力和应有的职业审慎性。作为内部审计项目组人员的组成,需要基本的胜任能力,才能基本保证项目质量。

(2)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审前调查是保证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审计调查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内控状况及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统的主要变化。调查结束后,审计组应执行分析性程序,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潜在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缺陷或控制过度的情况,对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作出合理评估,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只有把审前调查作为审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抓好,才能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确保高质量地实现审计目标。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龙头”。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应具备三个特征。第一,它从根本上规定了项目的方向,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路线图”,对实施项目起着全面控制的作用;第二,它是执行审计和质量检查的标准。依照实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断审计人员审了什么、怎么审的、结果怎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第三,它是审计报告的基础,好的实施方案已基本摸清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使现场实施有的放矢,审计报告也就水到渠成了。

3.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项目质量保证的核心。因此,必须强化实施过程的控制,以保证项目质量,降低项目总体风险。现场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规范业务操作,重点把握好两方面的质量控制。其一,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审计证据为内部审计人员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了依据,是项目质量的核心。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包括三点:一是要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审计证据要足以支持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中揭示的问题。二是要规范审计取证的方法。为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应根据取证的要求不同,对取证方法有所侧重,以规范审计取证行为。三是要恰当处理和评价审计证据。内审人员应要求证据的提供者进行签名或盖章,确认其来源真实,证据有效。无法获取签名盖章的证据,应当了解原因,并在底稿中注明原因和日期;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其二,审计底稿的质量控制。审计底稿是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和道德风险的一个关键环节。编制工作底稿时,应遵循工作底稿的质量要求,做到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保证认定事实客观存在、问题性质判断准确、审计建议合理专业。

4.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审计监督活动的“产品”,是实施审计后,对审计项目做出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要想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复核审定和最终审定控制。审核重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审计底稿为基础,问题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对审计底稿不能充分支持审计报告、但必须在报告中揭示的情况,责成审计组继续深入检查,将工作底稿补充完整。二是审计报告是否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引用法规条文是否有效、准确。三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为原则,问题定性是否正确,评价是否到位。四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帮、促为出发点,审计建议是否可行,对被审计单位目前或未来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具有指导意义。五是审计报告结构是否合理,报告的层次是否按问题的重要性排列,用词是否恰当,审计报告作为专业文书,应切忌用华丽辞藻或修饰的方法等。

5.审计项目后期及后续的质量控制

做好以下项目后期及后续的质量控制,对于提升以后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认真开展项目总结。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后,项目组长要认真组织开展项目总结,提出本次项目开展中的不足并指明今后类似项目中应注意的事项。审计总结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宝贵财富,对今后的审计工作有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有利于不断提高审计项目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2)后续审计质量控制。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用以确认管理层针对已报告的业务发现和建议所采取的行动是否适当、有效和及时的过程。为保证后续审计的质量得到控制,首先,应将后续审计的责任在内部审计部门的书面章程中得到明确。其次,在后续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审计发现问题的风险是否得到控制,加强审计人员对风险接受程度的准确判断,以规避审计风险,保证项目质量。

6.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其他配套措施

(1)建立审计项目督导的平行作业机制。审计项目督导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审项目质量的高低。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由于受人员、机构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审计项目的督导缺乏实质内容,仅仅是对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做象征性复核,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能达到项目质量控制得要求。因此,应建立审计项目督导的平行作业机制。明确审计项目的督导工作应贯穿于项目的始终,保证对项目各环节督导的质量控制。

(2)不断完善审计绩效考评机制,引导审计项目资源合理配置。绩效考评的目的本身是奖勤罚懒,但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实际运行的情况看,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采用矩阵式组织方式,一个审计项目中的审计人员受本科室和项目组的双重领导,而这双重领导出于各自利益出发,可能会将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选入项目组,这势必影响审计项目的质量,加大审计风险。因此,内审部门应不断完善审计绩效考评机制,引导审计项目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只有不断提高项目质量的控制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2005年5月.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编译,《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2005年8月.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范文3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系统性,对于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极其系统的工作,无论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环境控制,还是企业审计人员采用的技术方式,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基于这种系统性,内部设计质量的控制工作需要从企业的不同层次乃至审计工作的不同环节着手。其二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经济性,随着内部审计工作成本的提升,企业内部工作的审计效益也会不断上升,但当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达到某一临界点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益的增长率会远低于预期,从而表现出与企业的成本价值不匹配,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经济性迫使企业在内部审计成本和内部审计效益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得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效益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其三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模糊性,同样是以交通企业为例,整个内部审计工作是基于《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所进行的,但由于交通企业的自身特点,各种工作所涉及到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具有一定差异,从而使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难度也因此而提升。

二、交通系统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不容乐观

交通系统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个体,整个经营状况是与内外界环境,包括整个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情况、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等因素息息相关的。但现阶段,以交通系统企业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所面对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却不容乐观。在外部环境方面,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交通系统企业的业务量已有了显著增长,其相关的交易成本、交易金额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这就意味着整个交通系统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已然达到了新的高度,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了更多的难题。在内部环境方面,由于我国交通系统企业一股独大等特殊情况的存在,整个监事和监事会受到企业章程中多数票表决权的制约,在审计监督方面难以发挥预期效果。再加之部分监事会的成员常年从事行政工作,对于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还缺少专业性的认知,造成整个交通系统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难题.

(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不够合理

在保证独立性的前提下,内部审计的客观公正性才有了立足之根,但现阶段,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人员均从属于企业的状况使得整个企业内部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的独立性严重无法得到保证,部分交通系统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甚至成为了企业领导的个人意志的体现。例如部分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部门甚至是监察部门合并设立,部分企业让财务管理人员兼职内部审计工作,这些情况都使得内部审计人员乃至组织机构的独立性受到了严重影响,相关的客观公正性更是无从谈起。再加之现阶段交通系统对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还缺乏的控制机制,大部分的交通系统企业往往不能够按照证监会的要求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或是设立的审计委员会形同虚构,亦造成审计工作的质量无法保证。

(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能力与审计工作未能匹配

对于一名交通系统企业优秀的审计人员而言,较长的从业经验,扎实的专业能力是基础,相关的金融学、管理学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亦是不可或缺。但现阶段,我国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复合型人才缺乏,大部分交通系统企业的审计人员往往在知识结构上存在单一性,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对于其它相关的管理学科未能涉猎,造成在审计工作面临综合性问题时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二是职业道德欠佳,部分交通系统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会出于不同原因对内部审计进行主观评价,违反了内部审计所秉承的客观、公正等基本原则。其三是交通系统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所采用内部审计方法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还较为落后,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企业环境已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而有来了巨大的改变,但我国的大部分交通系统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是基于账目基础审计工作而建立的,相较于发达国家交通系统企业基于风险导向所建立的审计工作而言,往往缺少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不利于企业实施长期战略目标的实施。

(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规范性

我国交通系统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性的缺乏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一是相关内部审计部门所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很多交通系统企业在展开内部审计工作时,整个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复核的审计工作链尚未形成,不仅缺乏有效的审计工作底稿制定工作,甚至连后期的报告审计复核工作都有待健全,这就造成了企业因规章制度不完成所引起的审计风险大大加大。其二是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标准还有待健全,就我国现阶段的审计体系而言,内部审计工作相较于国家审计工作和社会审计工作仍然处于交易水准。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部分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管理方法,对于审计责任的承担、质量控制条款的规定、审计报告公告制度的建立做出了详尽的规定,但由于缺乏强制的措施来规定相关的审计人员执行,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审计人员也缺乏具体的惩罚措施,进而造成了内部审计质量难以提升。其三是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建设不够成熟,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工作偏向于对内部审计法律、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和内部审计准则的相关建设,导致企业在执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时,缺乏有效的标准作为指南。

三、交通系统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策略阐述

(一)优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

我国交通系统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优化工作需要国家、企业、社会公众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上,企业可以连同内部审计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部分,进一步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违法乱纪事件予以惩处,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职业环境。同时,我国的交通系统企业也可部分借鉴国外交通系统企业的做法,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的方式以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工作,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在外部环境下,考虑到社会公众往往因缺乏相关知识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了解深,造成企业在实际执行相关工作时会面临社会公众的阻碍。基于此,交通企业可以借助网络、报刊等媒体,进一步扩大对内部审计的宣传力度,努力让不同群体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进一步的了解,让我国交通系统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民众的认可和支持下有更长足的进步。

(二)改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

正如上文中所论述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审计学家劳伦斯亦曾说过,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是企业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基础。考虑到我国目前交通系统企业的管理现状以及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状况,我国企业可考虑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采用内部审计机构双向报告制度,其核心在于业务上除去审计委员会所实行的必要监督工作以外,还需要面临管理当局和董事会的双重监督,这就使得整个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渠道始终畅通,更是使得不同层次的需要能够借助不同的管理方式予以满足。但需要注意的是,交通系统企业在采取内部审计机构双向报告制度时,还需要保证所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在保障企业的经济责任基础上,对各职能部门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工作。只有基于此,内部审计机构双向报告制度的优势才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工作亦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建立起内部审计从业资格的考核制度,例如规定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员方能参加企业的审计任务,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后并通过内部审计协会负责颁发的相关资格考试后,方能参与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工作。其二是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由于内部审计标准和相关技术随着经济体系的发展也在不断的革新,故为了保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能够与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要求相匹配,内部审计协会可考虑让内部审计人员在执业期间参加一定次数的单位内部相关培训和审计工作研究项目,并采用技术资格认定的方式保障其实施效率。企业亦需要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以保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

(四)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标准

考虑到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与当前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性的缺乏,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标准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当前全球化进程不断前行的浪潮下,我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需要与我国交通系统企业具体的发展情况相匹配,可考虑在已有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对包括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内部人员后续教育准备、内部审计具体工作职责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予以完善,确保其能够对我国交通系统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起到优异的推动作用。而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善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同样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不完善有着重要的改进作用,也只有正确明了企业各层次人员所承担的责任,才能有效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企业借助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了解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降低了因人为因素带来的审计风险,而且对违规的内部审计人员实施了相关的责任惩处工作,帮助企业更好地完善后续的质量控制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相关的交通系统企业在发挥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中的惩戒作用的同时,也应当把握好具体的惩戒力度,避免挫伤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使得质量追究工作适得其反。

四、结语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范文4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机构;独立性

一、事件概览

近日,某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被曝在科研经费中,审计出共计48张、约44万元假发票。本次审计为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抽样的对象是2012年项目经费中以现金支票方式报销的发票,主要类型涉及业务招待费和会议费。审计报告显示项目经费报销和列支管理不够规范,其中技术开发项目报销的发票中存在较多假发票。但已有几月的内部审计,尚无处理结果,却由网络曝光,引起广泛的关注,其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存在疑问。

二、具体案例分析

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企业日常运营中所面临的经营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加,而独立有效运行的企业内部审计系统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客观地监督和评价,审查企业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上述案例中的内部审计一方面查出了企业科研经费中存在的假发票,起到了一定意义上的纠错防弊作用,但另一方面,却未对此次审计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做出明确完整的处理,使得此次的内部审计的质量存在疑点。这种疑点的产生,则是企业对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疏忽所导致的。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能够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提出了主要涉及“职能性报告”和“行政性报告”的双报告模型,并建议审计执行主管(CAE)应当在职能上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他适当的治理机构报告并负责,CAE应当在行政上向CEO或具有充分权利的高级管理人员报告并负责,这样才能使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到最大的效率。①

但是上述双报告模式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采纳与运用,多数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只是对总经理或者总会计师负责,与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沟通较少,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更为缺乏。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及相关内容

《企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定义为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一般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方面内容。②内部审计自我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通过适当手段对内部审计质量所实施的控制,主要内容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与内部项目质量控制两个层次。

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涉及督促内部审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并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合理分派内部审计业务、依据内部审计准则制定操作规程、适当运用咨询手段、审计质量的内部考核与评价、评估审计报告的使用效果、监控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指导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审计计划、监督内部审计过程、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主要受审计项目的性质及复杂程度以及参与该项目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因素的影响。③

四、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应着重从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两方面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首先要熟知审计相关的技术方法,在熟知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的选择与运用,同时,审计人员必须要坚持独立客观的态度和公正廉洁的原则,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时刻注意独立性的保持与维护。

企业要全方位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首先应完善人才的引进与测评机制,制定科学完善的人员考核录用制度。其次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审计工作要适应经济活动的变化,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及时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审计机构对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具体可以由以下三种方式进行:①定期进行集体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对审计人员进行考核,保证培训的有效性;②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竞赛活动,鼓励员工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③鼓励审计人员将后续教育与具体工作相结合,整理审计案例。最后,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绩考核和控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并将测评结果与经济责任和职务晋升挂钩,促使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设立合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

企业要从制度上保障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完整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体系,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独立有效地运行,如成立独立于其他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同时还应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机制,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能,把内审工作扩展到财务管理的全局④,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同时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和资金风险的规避提供参考。

企业还可以联合同行业,严格制定适合本行业业务性质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标准,在依照国家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基础之上,结合企业所在行业的业务特点和审计项目的特点,制定详细且操作性强的行业内部审计质量标准,同一行业的企业之间遵循统一的质量标准,有利于指导审计人员的现场工作,同时审计成果有据可查,有利于对内部审计的质量进行控制。

(三)完善审计手段和审计过程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保持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使自己能够在审计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取和应用审计方法,坚持独立性和审慎的态度,进行充分的取证和合理地分析,使审计工作中取得的证据更具有说服力,评价更客观,结果更可靠。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完善内部审计的立项管理和审计复核等制度,在审计开始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人员的安排,制定具体详细的审计计划,并在审计过程中严格执行审计复核制度,对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适当性给予保证。在审计结束之后内部审计机构还应按照已制定的考核指标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定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⑤

五、结束语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职能范围也在日益扩大,而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必须要首先对内部审计的质量进行控制把关,只有高质量的内部审计结果才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客观反馈与监督。企业在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时,也可以适当借鉴国际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成功经验并合理利用。(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参考文献

① 田金玉,刘媛.关于加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

② 中国内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Z].2005

③ 耿键.浅议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范文5

关键词:内部审计 质量 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由内部审计机构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运用审计质量标准,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结果、报告进行自我约束的一项活动,借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以及审计效率和效益。

一、审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内审部门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内部审计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内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仍是当前制约内审部门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变量和瓶颈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审计划缺乏系统性

审计部门一般较少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能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制定审计计划,无法紧贴企业的宏观发展目标,做出的内审成果得不到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群众的认同,从而使内审工作质量打了折扣。

(二)审前调查流于形式

部分审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审前调查的重要性,审前调查不深不透,审前调查纪录流于形式,对制定审计方案和开展审计工作没有指导性和建设性。

(三)审计方案指导性不强

部分审计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得不细,审计方案内容比较粗放,重点不突出,没有针对性,增加了审计组审计作业的随意性,审计项目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审计证据不充分

由于客观因素或审计人员自身的原因,在审计过程中无法取得或者没有取得足够的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之间缺乏必要的勾稽关系,有的审计底稿缺少问题定性和法规依据,这些都影响了审计质量。

(五)审计报告的编写不恰当

审计报告中对事实表述不够清楚,审计报告中的表述和内审底稿中的说法不一,定性不够准确,评价不够公正,所提审计建议过于空泛,审计报告措辞不够准确和严谨。

二、审计项目质量产生问题的原因

审计质量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产生问题的客观因素

审计独立性不强,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目前,我国审计环境不理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很难得到理想的保障,从而无法保证内审质量。

制度不完善,使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存在薄弱环节:我国虽然制定了统一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一些具体准则,但对于审计项目各个环节出现的审计质量问题,没有一套完整、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责任追究制度。

(二)产生问题的主观因素

审计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带来了审计风险:首先,内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同样的项目,不同的内审人员去做,其结果往往相差甚远;其次,内审人员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由于受制于知识结构和业务专长,很难对所有的业务都很了解;另外,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他们遵循内审人员职业道德的程度,都影响着最后内审工作的质量。

三、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

实行审计项目质量问责制: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审计项目质量问责制度,要通过规范审计过错追究行为,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制约机制。

建立长效奖励机制: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上,鼓励审计人员对审计新方法、新思路的理论探索与研究,建立长效的奖励机制,进而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建立审计项目评价机制:建立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考核评价制度,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科学考评,调动审计人员重视、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积极性。

(二)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称职的内审人员必须是多结构、复合型人才,既具备必要的内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懂得经营管理、心理咨询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多种知识和技能。

强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更新审计理念,使审计人员利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构建远程动态审计平台,极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减少审计过错,提高审计质量。

(三)完善审计工作全过程管理

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的各个环节,把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

编制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审计立项时要抓住重点,抓住领导、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围绕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来安排项目。通过编制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使审计计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认真做好审前调查:通过细致的审前调查,找准审计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找准审计的重点,找准风险控制点。

严格制定审计方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应通过严把编制审计方案的关口,做到有的放矢,使审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并具有可操作性,为全面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审计现场深究细查:现场审计是审计的核心环节,坚持深究细查,既抓住重点,又不放过“蛛丝马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警惕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范文6

摘 要 审计系一项经济监督。所谓医院内部审计指的就是医院内部审计科室与审计职员对医院的财务收入及支出状况、经营活动的真实状况、合法及效益实行单独监督审核的过程。若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需求,就一定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健全内部审计机制,拓展医院内部审计事务的范围。针对目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凸显出的未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科室、内部审计相关职员的素质同内审要求不相适应、内审工作任务比较单一、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指出强化质量控制,严格内部审计等观点与对策。

关键词 质量控制 严格 医院 内部审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服务系统的竞争日渐激烈,构成了诸多类型所有制医院共存的格局,为医院内部的管理机制与运行体系指出了更高一层的需求,并且对医院内部审计任务也指出了新的挑战。医院内部审计系医院经济监督机构,目前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明确地意识到建构和谐医院与内审工作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审核、总结诸多因素,适当调整审计的中心及目标,从较高层面、较宽领域及其更加深入地掌握内审工作的基础思想,圆满履行好自身的职能,积极为推动医院和谐发展提供前提服务。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意义

医院内部审计系内部审计的子系统,应当积极适宜于形势发展的新需求。医院的内部审计活动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开展,合理整合审计资源,有效拓宽审计范围,实现管理同服务并举、监督同评议共进,凸显审计重点,优质完成诸项审计任务,有效实施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医院内部审计科室的设置有效推进了卫生系统工作的健康发展,提升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保障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医院,作为医院内审科室,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全面执行审计职责,提升审计监督力度。提升审计监督力度,换句话说即为在审计工作中应当严格要求、坚持最高标准,力保审计的质量。审计质量系审计工作之生命线,提升审计质量也是审计服务构架和谐社会、突显服务水平的基本要求。

二、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院于2007年10月成立审计科,是市卫生系统中成立比较早的内审机构,在审计局和内审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为医院健康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纵观几年来的工作,我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不够,制度不完善

部分医院负责人对内部审计的功能在理解上存有误区,以为内部审计工作无关紧要。而我国未对医院内部审计活动提出相应的准则与运作细则。此法规的滞后致使医院内部审计职员在实行具体的审计任务时没有章法可循,促使审计意见与建议很难真正落于实处。

(二)组织机构欠缺,人员素质不高

医院内部审计科室的设立是开展内部审计活动的组织保障,医院要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建构与本单位其它各类科室互为平等的、单独的内部审计科室,清楚内审科室的地位,对内部审计科室的职员配备实施专职化,同时维持其稳定性,有效利用内部审计的监督、评定、管理等职责,促成内部审计科室成为医院管理所必需一个部门。内审工作是一种专业与技术性都非常强效的工作,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拥有比较高的政治素质与成熟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目前的内审职员不但要熟悉审计及财务理论,更要了解经济学及其它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市场学、工程技术等等。可当前,内审人员队伍存有数量及质量的问题。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到内审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内审工作之力度。

(三)审计内容单一,多为事后审计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只是局限在开展财务收入与支出审计方面,纠正违反法纪法规,有效利用审计事后监督职能,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的深入,医疗服务系统的竞争日渐激烈,为医院内部的管理体系与发展机制指出了更加过高的要求,而且因为医院财会工作方面的会计电算化的普遍应用与财会工作者素质的提升,帐务处理方面的差错定会愈来愈少,给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指出更加过高的要求,而单一得财务收入与支出等方面的审计活动已经不适宜不断进步的新势形的需求,内部审计工作只有进一步拓宽自身的工作范围方能适合现代医院内部审计的需求。

三、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不断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具体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制度建设,转变审计观念

医院领导应当高度关注内部审计工作,为了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应当不断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落实制定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并且从制度上有效开展医院的内部审计活动。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审计法》、《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院内的审计工作制度,认真进行内部审计。具体应注重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医院负责人要转变观念,增强对内审工作的关注度,积极引导内审科室展开审计活动,把内部审计融入日常工作日程;强化财务管理,防范财务漏洞;为内审职员排除工作中的困难,有效协调与其他方面的关系,促使内审机构更好地发挥审计职能。2、内部审计科室及其工作职员要逐步转变领导抑或上级主管机构“要我审”的观念,不断增强审计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医院负责人的参谋,有效协助负责人搞好内审工作管理,提升审计在医院管理方面的关键作用,最终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健全审计机构,提高人员素质

医院唯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科室,才能有效实施内部审计的监督、评议等职能。医院若完成好内部审计任务,一定要建构具备较高素质和专业功能的内审队伍。具体应注重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应当对现有职员实行培训,促使他们理解经济、计算机等诸门类知识,改善他们掌握知识的结构,配置专业审计职员,吸收各类具备高素质人才,壮大到内部审计队伍中,不断提升内审职员的整体素质;并且应当严厉考核体系,对内审人员业绩实行评定,促成内审职员注重自身知识更新,从而掌握更多技能,利用自学、参与培训、持续教育等多种模式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2、搞好内审职员的思政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确立认真的工作精神与扎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审计职员不违法乱纪,严格职业操守,坚持原则,树立文明的审计形象。

(三)拓宽审计范围,发挥监督职能

应当指出的是,审计并非最终目的,其应是一种手段,医院内部审计任务的目的该是协助与促动医院各个部门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促成监督和服务共进。应当将内部审计贯穿于服务之中,贯穿于医院管理的所有环节,以提升经济效益当作工作的出发点,根据行业特点,进一步拓展内审领域,从而促成内部审计经济监督功能方面向经济评定、服务功能方面的转变,财务收入支出审计方面向经营、绩效等审计方面的转变;方法、手段由以往单一、陈旧方面向科学、合理化方面的转变,促使内部审计借助审计监督服务在医院的改革与进步中,不断改善与拓宽医院的发展与生存范围。

结语:总之,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核心指导,立足本身、内部,有效发挥应有的功效,就会为推进医院的和谐进步作出新的成就。促成内部审计工作切实为增高医院价值做出贡献,从而实现医院及至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全面发展。我们坚信,医院审计工作的功能定会愈来愈得到更进一步的有效发挥,定会为医院进步发展贡献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耿琴.浅析医院科室内部审计.现代商业.2012(05).

[2]吴强军.医院内部审计战略转型发展内容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1(19).

[3]王淑珍.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现代商业.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