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娱乐节目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娱乐节目策划范文1
策划:****
一.栏目基本情况
(一)市场、受众分析
1.目前,我国各省市台的大型娱乐节目形式繁多,形式单一,现在的主要形式分为两类,一类为邀请明星大腕,参与活动并展示他们的才艺、推销音乐唱片。一类为选秀,在超女带领下,各地的平民选秀栏目如雨后春笋,但均无超越《超女》的能力,大都黯然失色乏善可陈,收视率较小提高,很难办成名牌栏目。明星参与类节目在平民类节目的冲击下,以不能唱主角,平民类展才艺节目日益繁荣(非常6+
1、星光大道等),因此,平民展才艺类节目成为当前办娱乐节目的主要方向,但单一的才艺展示、选秀节目形式雷同,缺乏新意,降低了娱乐性质,从目前来看,大型娱乐节目的主要受众仍是青少年(12-35岁),他们热爱时尚、追逐流行、喜欢刺激,热情执着,是娱乐节目的忠实支持者,也是参与者。《秀侠争霸》(暂定名称)正是根据当前形式,将平民参与、才艺展示、选秀、娱乐融为一体的大型娱乐节目,囊括了舞台、外景、游戏、才艺、观众互动,使现场气氛轰轰烈烈,参与选手又普普通通,节目与观众零门槛,使每一个青春时尚,热爱刺激的青年人都可秀上一把,中老年观众亦可以乐以解闷。
二.栏目设计
(一)栏目名称
1.暂定名称:《秀侠争霸》
(二)栏目定位
以平民参与展示主要娱乐内容的综艺游戏节目,为录播节目(时间为1小时)。
(三)栏目风格
紧张,热烈,刺激,青春,时尚。
(四)板块设计一、初出茅庐二、闭门修行三、横空出世四、驰骋沙场五、侠骨柔情六、武林争霸七、华山封禅
板块说明:
第一板块初出茅庐,可为选手简介,才艺初步展示。
第二板块可谓外景,选手经名师指点,苦练才艺。(如非常6+1培训模式)中间穿插琐事、笑料、心得等。
其他板块均可设置整人游戏,如过泥坑,走独木桥,过悬索,使选手跌入泥、水里,狼狈不堪。或搜寻东西,出现蛇、蜥蜴等刺激游戏,活跃节目气氛,增强节目的可观性。
每个环节均为选手打分,最后连同短信计算总分。
才艺比拼设评委、观众投票,实现互动。
参赛选手每期男女各五名,在最后环节男女各选出一名选手对决,现场拉拉队呐喊助威。
(五)主持人
青春靓丽,活泼可爱,打扮时尚。
(六)热点分析
1.《秀侠争霸》节目内容新颖,结构具有独特。开辟了新的电视娱乐节目领域,把最流行、最时尚引进电视娱乐节目,创造了全新的娱乐方式,对目前陈陈相因、了无新意的电视娱乐节目市场是一个有力的冲击。
2.《秀侠争霸》整合了多种多样的娱乐节目元素。节目中既有游戏、综艺类元素,又有竞技、才艺元素,类型丰富,相互映衬,观众可以各取所需。
3.多数电视娱乐节目中,主要参与游戏者都是邀请的明星大腕,而《秀侠争霸》的主要参与者却是普通平民。并囊括了选秀、竞技、娱乐形式。增强了收视率,节目会有不同的看点。
4.《秀侠争霸》持续创新能力比较强。该栏目板块内容可不断创新,增加趣味性。使节目常办常新,不断发展。
三.创收构想
《秀侠争霸》的目标受众是时尚青年人群,他们年轻好奇,追求刺激娱乐,该栏目对他们将产生很大影响,极大的吸引他们的目光,提高收视率,栏目中可穿插介绍景点或游乐场所的软广告,提供商等都会对这个节目感兴趣。节目里的广告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冠名。
(二)协办。
(三)标版。
(四)奖品提供。
(五)场地广告。
娱乐节目策划范文2
娱乐节目的兴起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正大综艺》。1997年,随着湖南卫视大型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的火爆,全国的电视业出现了娱乐节目热,几乎所有的卫视台都推出了自己的王牌娱乐节目。一时间,各种以快乐、欢乐命名的节目齐涌屏幕,令人目不暇接。到了21世纪,央视的《开心辞典》、《幸运52》的开播,更加使娱乐节目获得快速发展,并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娱乐综艺节目的狂潮,几乎各个地方电视台、各个频道都有娱乐节目。娱乐节目在国内呈现一片繁荣之势。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电视娱乐节目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模仿到创新的演变过程。一方面,电视娱乐节目带来了新的理念,丰富了节目形式,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娱乐需求,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娱乐节目在2003年时出现低谷,2004年后其竞争力开始上升,总体上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国家对娱乐节目的管制也越来越严厉。另一方面,电视娱乐节目又因其面孔的雷同、创意的缺乏以及品位的低俗而日益遭人诟病。进入新世纪以来,电视娱乐节目已呈落潮之势,这表现在娱乐节目的电视收视率开始下降、节目总量开始减少等。如今,电视的娱乐狂潮,由最初的狂热躁动,回归于平静沉寂,客观上则表现为各种以“快乐”、“幸运”、“欢乐”等为旗号的娱乐节目由开始的一拥而上变为全面退守,普遍面临收视率下降、栏目压缩转型的困境。虽然老牌的以综艺为代表的娱乐节目仍然在死撑,但是中国电视战场的主角已经不是它们。在主观上,表现为观众的反应由最初的大肆追捧、好评如潮,转为褒贬不一、骂声不断。很多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娱乐节目后劲不足。大陆电视娱乐节目远未达到顶峰状态,但已呈现“未老先衰”的现象。
为什么以前无限风光的娱乐节目今天面临如此尴尬的境地?事实上,当初制作的节目,在造型、游戏的设置、明星穿插、灯光等方面远比现在的节目要粗糙,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制作人更是挖空心思,不计成本地投入资金和精力。那么,到底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娱乐节目由盛到衰,留不住观众呢?针对目前娱乐节目的现状,为了促进娱乐节目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本文试对娱乐节目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进行解析。笔者认为娱乐节目在发展中存在以下矛盾:
从节目的内容形式上看,节目种类虽多样,但形式缺乏创新,节目生命周期较短。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这是所有节目成功的通用法则。但创新能力与发展的潜力恰恰是娱乐节目所缺失的。因为娱乐节目原本是舶来品,皆由海外移植而来。如果追本溯源,许多娱乐节目往往可以找到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仿效临摹过程:英国―美国―日本―香港或台湾―内地。例如《玫瑰之约》克隆的是台湾的《非常男女》。由于国情、文化、传统、习俗以及收视习惯的差异,许多在海外很火的娱乐节目,移植到国内后,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即便是大体接近,开端良好,但由于受众的欣赏口味、需求与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变量,它的命运也充满了变数。
以业内一般的说法,娱乐节目一般“寿命”约为3至5年。红极一时的速配类节目也早已销声匿迹,以《幸运52》、《开心辞典》为代表的益智类节目已经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超级女声》、《梦想中国》这一类真人秀节目在如火如荼之后,停播的停播,改版的改版。在大陆,电视娱乐节目的周期普遍都比较短,很难有一红红上十几年的节目。
节目内容力求迎合受众心理,但略显低俗,品位不高。电视节目应以受众为中心,而受众由于工作以及闲暇时间增多等原因,越来越要求节目的娱乐化,本无可厚非。尤其是电视娱乐节目更应通过感官效果及感官刺激,来塑造强烈的视觉效果,从而满足观众的视听感观享受。
但是娱乐节目为了迎合观众过度的娱乐化,过分追求“”,而忽视了“美感”,导致节目“人文内涵”缺乏,使电视的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受到了抑制,强化和突出的是它的感官刺激功能和游戏功能。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节目失去了厚重感。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对娱乐节目质量表示不满。内容浅薄、格调低俗已成为人们对娱乐节目的一大垢病。
就节目特性而言,娱乐节目首先应具有娱乐的性质,理应包含观众乐于接受的轻松与愉快,但娱乐性并不等于文化的缺失,更不是趣味的低俗。娱乐节目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导向和审美取向,蕴含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教育功能,即使是纯粹的娱乐,也会触及精神层面和价值取向,没有精神支撑的娱乐,是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的。过度娱乐化造成电视媒体漠视人的尊严。尊重人及其尊严是身处社会的每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也是包括电视在内的所有媒体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而在“娱乐一切,一切为了娱乐”的大旗之下,电视媒体往往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娱乐效果,而忽略了应尊重人的道德义务。这样,在电视节目中,对他人认真对待的严肃问题进行无厘头式的调侃,对他人的某些生理缺陷进行嘲弄,就成为获得娱乐效果和提高电视收视率的“必要之恶”。而在电视节目取得“效(笑)果”的不经意间,却失去了电视传播过程中应有的道德关怀。
从主持人的风格看,主持人的水平有所提高,但素质还不够全面。随着娱乐节目的发展,各电视台出现了许多富有个性的、成功的娱乐节目主持人,比如平民化的毕福剑、时尚的李咏等。但是这些出色的主持人毕竟占的份额过少,大多数娱乐节目主持人素质还不够全面。有些电视台聘用主持人只注重年轻、漂亮、学历,而对主持人本身所应具有的综合素质却忽略不计,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虽然外表青春靓丽,但在主持节目过程中谈吐交流时不时显示出年少可爱状,港台味儿十足,使节目的整体风格呈现出幼稚化倾向。
从节目策划的角度看,注重节目的选题,但略显模式化。按道理来讲,娱乐节目讲求的是现场的灵活性和丰富性,这样观众才可以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获得意外的惊喜。但很可惜,中国娱乐节目的人为设计因素太多,精心策划的痕迹太重,节目的选题略显模式化。虽然看时觉得有喜有惊,很有看点,但看过几次之后,大致的内容已烂练于心了。而这与观众喜欢看原汁原味、不经雕琢本色性的东西相背离。
节目注重定位,但定位太过重复。现在电视娱乐节目非常多,正因为多,所以就一定要找准自己的目标观众和切入点,不然就很难有创新,也不可能有自己的特点。虽然目前娱乐节目很注重自己的定位宣传,但节目定位太过集中,大都定位于时尚、有活力的节目,观众大都定位于青少年,很难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节目制作的角度看,意识先行,但实际制作粗糙,缺乏艺术品位。电视节目的制作,除了文本的策划、流程的设计等前期的案头工作外,舞美设计、灯光、服装、道具、音响、化妆、摄影、录制、剪辑、包装等一系列工作也十分重要,电视娱乐节目也不例外。一个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既要有完美的表现形态和独具个性的艺术特质,还要有内涵丰富的主题内容,更要有相得益彰的制作细节。独特的创意固然是主导电视娱乐节目命运的重要因素,但节目的品质往往取决于它的制作细节。我们经常在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中看到:场景雷同,舞美设计缺乏个性,导致无“特定环境”,这对节目形态无疑是莫大的伤害;灯光设计平平,甚至连色调与节目相符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导播与摄像人员明显缺少默契,拍摄不到位,切换不准确,难以充分发挥镜头语言的表现力。另外,主持人与嘉宾、演员等服装色彩的搭配、道具制作、化妆造型的设计、后期剪辑的节奏的差错,乃至字幕上的错别字,都会带来不少的遗憾。
参考文献:
1.张仕勇:《电视娱乐节目如何克服“审美疲劳”――从后“超女”时代谈起》,《山东视听》,2006(2)。
2.刘广、赵然:《重新审视扬长避短――关于电视娱乐节目的思考》,《当代电视》,2003(10)。
3.项仲平、朱晓军:《中国电视的困境与突围》,《现代传播》,2006(3)。
4.言人:《娱乐节目热播的冷思考》,《传媒观察》,2005(10)。
娱乐节目策划范文3
【关键词】《快乐大本营》 电视娱乐节目 同质化 限娱令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进入了发展期,占据了电视节目的半壁江山,吸引了大量观众。其中,湖南卫视在1997年播出的《快乐大本营》作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代表,在播出三四期后,即引起较大的反响,迅速占据全国电视市场的周末黄金时段。《快乐大本营》引发了全国电视界的一场“综艺变革”,不久全国各地电视台出现了近百档类似栏目。本文以《快乐大本营》为例,分析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和困扰,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义及类型
关于电视娱乐节目,学界还未出现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电视娱乐节目是指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大众广泛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①电视娱乐节目分为以观众观赏为主的综艺晚会型节目,如各省、市台播出的跨年晚会,春节联欢晚会等;以平民圆梦为主的选秀型娱乐节目,如《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以嘉宾互动为主的游戏类娱乐节目,如《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还有以知识问答为主的益智型娱乐节目等多种节目类型。
二、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特点
1、当家主持为节目增色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中,有越来越多的当家主持,将自己的风格与节目相融合。主持人的风格定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节目的整体效果: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需要严肃、不出跳,这样才能让观众最大程度地关注到新闻事实本身。而电视娱乐类主持人则需要有较高的知名度,有良好的调节气氛和临场发挥能力以及活泼的主持风格,这样才能为观众所喜爱,让节目的娱乐性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例如,一提到《快乐大本营》,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快乐家族”——何炅的机智,谢娜的搞笑,李维嘉的幽默,吴昕和杜海涛的可爱,这些特点既满足了不同特质和年龄段受众的需求,又很好地与节目风格相融合。
2、选题和节目内容多样,紧跟潮流
娱乐节目要抓住观众的眼球,必须留意当下流行的文化元素以及观众感兴趣的话题。选题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娱乐节目嘉宾和每期话题的选择上。在节目形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做到节目内容和选题的及时更新,很容易被淹没在众多的娱乐节目中。《快乐大本营》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2012年上半年,《甄嬛传》大红,《快乐大本营》抓住时机,请来了该剧众多演员,讲述台前幕后的趣事。在暑期档,“甄嬛风”又一次席卷,于是在8月25日一期中,节目组又请来了《甄嬛传》的三大主演,赚足了噱头。除了对当红电视剧剧组的邀请,《快乐大本营》也把握了当红娱乐明星的动态。例如在去年11月份,亚洲当红乐团五月天的“诺亚方舟”世界巡回演唱会起航,该节目两次请来了五月天,一方面,利用五月天的高人气获得极高的收视率,另一方面,也为他们的演唱会造势。这些都体现该节目在选题和形式上的创新,准确把握流行脉络,以嘉宾、电视剧的人气带动其收视率,而其高收视率又为嘉宾起到了宣传作用,实现了双赢。
3、市场定位准确,为目标受众量身打造
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具有一般“受众”的意义,但它又是特定的,是指传播活动定媒介渠道或媒介内容的诉求对象。目标受众决定着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及营销策略,同时又为传播内容提供方向和依据。②娱乐节目以娱乐性、趣味性为主,即便如此,每档不同的娱乐节目都有其目标受众,而正是目标受众的诉求“鞭策”着娱乐节目不断推陈出新。好的娱乐节目总是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关注目标受众的需求,为目标受众量身打造,又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延伸,以期吸引一些潜在受众,获得更高的收视率。《快乐大本营》宣扬“张扬快乐,张扬个性,张扬青春”的理念,其形式、内容、邀请的嘉宾等都以年轻受众的倾向为主,牢牢地抓住了年轻受众群体的心,使得《快乐大本营》成为年轻人每周的必备话题。我国很多娱乐节目也正在或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
4、风格轻松幽默,为观众带来欢乐
我国娱乐节目大多轻松幽默,不需要观众太多的思考,在不经意间就能让人捧腹大笑,这种“猝不及防”的幽默往往是观众所期待和喜爱的。《快乐大本营》五人主持团队中何炅是方向性的引领,他向嘉宾发问,在嘉宾的回答过程中抓住一些笑点,然后由其他四位主持人进行夸张的模仿或者调侃。正是节目中所体现出来的幽默搞笑的感觉,在节目和观众之间构建了一个桥梁,使得观众有了欢乐的体验。
除了这些共性的特点,我国娱乐电视节目还各有其特性。比如风靡一夏的《中国好声音》,采用导师盲听的方式遴选好声音,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热度持久的《非诚勿扰》,在“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等环节中用情感故事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觉。《快乐大本营》充分利用主持群体的特殊性,在服装上下功夫。同一系列的衣服,通过不同的裁剪、搭配,凸显出每位主持人的不同风格。这些个性与共性互为补充,构成了不同形式、风格定位的娱乐节目。
三、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的问题
1、内涵有待提升
我国很多电视娱乐节目都只是推崇简单的娱乐,打开电视机,几乎随时可以看到综艺节目在向你兜售欢笑,制造茶余饭后的热辣话题。许多娱乐节目忽视内容,突出各种搞笑的形式和过分夸张的肢体语言。这样的节目缺乏思想性,只在乎浅层次的感官刺激和享乐。《快乐大本营》也难免落入这个俗套。新生代主持人杜海涛,在很多时候只是应制造笑点之需,被善意地“讽刺”或“挖苦”。如果仅仅将主持人以及娱乐节目的风格定位停留在“快餐娱乐”上,也许眼下的高收视率只会昙花一现。
2、同质化现象严重
尽管目前国内很多娱乐节目力求新颖,注重创新,但是必须看到,无论是综艺娱乐还是策划包装,大多是“拿来主义”,属于自己独创的东西不多。这种拿来主义的东西别人一样可以“拿去”。③纵观2000年以来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有些节目只是名称不同,其内容、形式并没有创新。尤为典型的就是相亲类节目。自从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火了之后,全国各种相亲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等等。同质化现象,让节目的出彩难上加难。
四、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出路
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的“限娱令”(《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让内地综艺娱乐节目阵脚大乱。“限娱令”之前的综艺娱乐节目以“娱乐”为主,夹杂不少“重口味”。 “限娱令”之后,从央视到各省市电视台积极调整节目编排,娱乐节目适当收紧,人文关怀类节目层出,猛刮“小清新”之风。那么,在诸多竞争和诸多压力下,怎么才能出彩呢?
1、寓教于乐,提升节目层次
不管哪一种类型的电视娱乐节目,不仅要给予观众娱乐的感觉,而且也要传授观众以知识,使节目娱乐性和教育性兼得,寓教于乐。只有这样,电视娱乐节目才会更有吸引力。这里,不得不提到湖南卫视的另一档节目——《天天向上》。该节目每期都会插入公德礼仪知识,运用娱乐方式,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之美。虽然娱乐节目不要求其具备太强的教化功能,但并不等于思想性的缺失,在观看娱乐节目的过程中,让人快乐的同时又有所受益,雅俗共赏才是最佳境界。
2、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尽管一个节目的创新,会面临着其他相同类型节目的克隆和模仿,但电视娱乐节目还是要坚持创新理念,不断寻找自己能够出彩的地方。娱乐节目策划人魏永刚认为:“如今国内综艺节目的制作和改版都面临着盗版的问题,一个综艺节目的优秀创意一产生,很多人就会不加思考地模仿,而不是学习、创新。但其实只有动脑筋的综艺节目才能生存,简单模仿,观众并不买账。”只有在竞争中不断创新,才有生存的可能。
3、健全电视节目管理制度
面对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的种种问题,广电总局颁发了“限娱令”予以限制。但限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更不是最好的方法。正如大禹治水那样,围堵截流只是暂时之计,适当疏导才是长远之策。这就要求广电部门及时制定出一系列详尽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监管条例,确保监督与管理工作的有序。根据电视娱乐节目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电视娱乐节目管理制度,依法整顿不符合规定的内容,有利于电视业的自律,避免其越过道德底线,甚至烂俗化。
综上所述,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主要功能还是消遣娱乐,在我国当下的社会环境下,限制和禁止或许可以对电视娱乐节目起到纠正、整改的作用,但应该将问题具体化、量化,决策者应该充分从传受双方的角度考虑,建立完整的监督机制,相信中国的电视娱乐业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①王彩平,《央视娱乐节目靠什么确保收视高地》[J].《传媒》,2005(8)
②李南,《“目标受众”与〈贵州人口〉的宣传服务意识》[J].《新闻窗》,2012(3)
③刘善杰,《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的问题与出路》[J],《青年记者》,2012(7)
娱乐节目策划范文4
避免节目“愚乐”低俗化
判别娱乐节目水准的高低,要看它能不能让人笑。特别是要看让听众怎么笑?笑什么?然而广播娱乐节目在诱发人笑的同时,首先要注意导向性和思想性。目前不少电台的娱乐节目内容浅薄轻浮,让人笑过以后没有回味,听过之后倍感无聊。这种缺乏思想、浅层次的感官刺激和享乐,只能算是“愚乐”。
大连电台的《阿贵有仙妻》节目男女主持人角色定位为夫妻:媳妇儿丽丽尖刻却刀子嘴豆腐心,丈夫阿贵憨厚却大智若愚。节目风格轻松自然不做作,语言风趣幽默,话题主要为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身边小事,独特的演绎和评论方式,让人开怀。笑过之后,还能得到对生活的启迪和思考,引导听众以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小视角大智慧,寓教于乐,倡导夫妻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听来令人耳目一新。
媒体原创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其竞争力的核心尺度之一。近年来,众多电视媒体纷纷成立节目研发与创新机构,通过加大投入、培养人才、借用外力等多种手段,激活内部节目创新能力,争取做到引导潮流,而非跟随潮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一定要引领潮流,不要跟随潮流;一定要自我淘汰,不要等到别人来淘汰。”广播娱乐节目的创新也一样需要“引领潮流,自我淘汰”。广播娱乐节目要寓教于乐,使人在笑中有回味、有所想、有所得,才是雅俗共赏,才是最佳境界。
形式创新,以一当十,
防止节目定位泛搞笑化
一档节目运作一段时间后,如果没有变化或增加新内容,就会失去可听性。广播娱乐节目必须不断增加新的元素,才能创造新意、创造亮点、创造较好的收听率。随着越来越多的舶来品和新生事物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比如网络音乐、网络用语、手机搞笑短信、耳熟能详的广告词、热门电影台词、歌曲、电视购物、博客等。在变化的时代人们更愿意接受新事物,广播娱乐节目也应该关注这些,在节目中适时增加这些内容,顺应新时代受众文化情趣的悄然变化。广播娱乐节目尚处于发展阶段,肯定还会有新的形式不断涌现。
手段创新,
节目样式突破雷同化
广播媒体的竞争说到底就是节目的竞争。在这个以听众为上帝、市场为主导的广播发展新时期,广播人要不断创新思维,不仅要在内容、形式上创新,而且手段也要创新,研发出新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娱乐节目模式和形态。
如今的广播节目早已走出“我播你听”的时代,好的节目更注重双向交流、多维互动。当热线电话、网络技术、卫星传播、电话留言、发帖参与和手机短讯等信息传播技术手段与广播相结合,不仅让主持人与听众的交流方式更立体化,也弥补了广播的不可视性,给广播节目形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听众不能游离于节目之外,应与节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听众的参与程度是娱乐节目收听情况的最直接体现,听众参与是推动节目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的形式创新创造了条件,广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调动各种元素,吸引多方面、多层次受众参与。由此可见,节目创新体现了各种元素合理巧妙的新的排列组合。新元素运用到位,能给人以新鲜感,增加吸引力,产生1+1>2的综合效应。
总之,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广播媒体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在把广播娱乐节目做正、做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策划,不断创新,成功打造出更多、更大、更具影响力的品牌娱乐节目。
娱乐节目策划范文5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自1958年与中国电视事业相伴诞生以来,其发展走向大致可概括为人文化、平民化、本土化。
一、人文化走向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人文化走向,指的是电视娱乐节目对精神向度、文化品位、审美价值的一种追求取向。
电视娱乐节目曾一度过分追求形而下的,而忽视了形而上的美感,从而导致节目人文元素的缺失。在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中,文化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片面强化与突出了以感官刺激为主的游戏功能。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电视大众文化在物质话语僭越的当代中国社会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以大众文化的商业性稀释、消解着高雅文化的艺术性,具体表现为那些具有大众文化倾向的电视文本以商业目的的直接功利性替代着高雅文化的无功利性;以程式化、复制化、平面化、无深度感对抗着高雅文化的个性、独创性、典型性;以情感策划的虚假性拆解着高雅文化的情感判断的真实性和深沉感;以享乐性、消遣性置换着高雅文化的启蒙性、先驱性。”[2]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人文化走向主要体现在观众本位传播观的确立。“受众本位与传播者本位不同,传播者在参与传播过程中主要根据受众的需要来确定传播的目的、步骤以及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并以受众受传的实际状况作为评价传播得失的标准。在以受众为本位的传播关系中,受众是传播者服务的对象。”[3]电视娱乐节目要不断强化对观众的服务意识,在节目中以人为本,尊重观众,为观众着想,满足观众的心理与审美需求。
以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为旨归,电视娱乐节目在当今中国社会有着其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它有理由、有责任回归观众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与实践以人为本的娱乐理念。这是一种实质性的倡导与实践,具体表现为不仅仅让电视观众有收看电视节目的选择权,与电视节目制作者的浅层次互动权、参与权,更在于获得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否则便难以摆脱一方面在观众的娱乐需求下催生了大量的电视娱乐节目,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观众不满与谴责的尴尬处境。
事实证明,娱乐传播也需要文化内涵的支撑,电视绝不能从片面讲政治这一极端走向片面讲娱乐另一极端。“如果说,没有传播的文化是死文化的话,那么,没有文化的传播就是死传播。”[4]在当下“传媒文化的消费特性、市场价值、娱乐功能等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尤其在新兴媒体方兴未艾之际,异质的、感官化的、更具炫惑魅力的‘意象形态’价值被高度张扬,而传媒文化本该拥有的审美品格追求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漠视”[5]的语境下,电视娱乐节目更要坚守电视的文化品格,坚守娱乐底线,致力于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品质,做到不肤浅、不流俗、有深度、有品位,或说通俗而不庸俗、用情而不滥情、娱乐而不愚乐、平凡但不平庸。
应该看到,许多电视娱乐节目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开心辞典》将知识与娱乐结合起来,通过设置“家庭梦想”“场外求助”等形式,将“知识就是财富”“竞争与合作”“亲情与爱心”等正面理念灌注到节目中,虽然仍难掩商业色彩,但毕竟在电视娱乐节目提升人文品格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东方卫视2008年4月2日启动的电视游戏节目《加油!2008》集竞技元素与人文元素为一体。该节目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举办,旨在通过电视节目动员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教育。节目历时3个月,共为地震灾区重建校园筹得善款5.3余亿元。
二、平民化走向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平民化走向,主要体现为一种以选取平民视角、反映平民生活、满足平民需求为基本特征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发展走向。
当代文化格局呈现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三足鼎立的态势。而大众文化的兴盛就在于其平民性,它是老百姓自己的文化,是一种普通文化、庶民文化,它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平民情结。
而纵观一些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明星逐渐退居二线,普通人成为节目的主角。从“明星表演”的电视综艺节目阶段,到“明星+游戏+平民有限参与”的电视游戏节目,再到“平民游戏+重奖”的电视益智节目,一直到方兴未艾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观众的角色从被动欣赏――有限参与――深度参与――主动参与并担当评判,普通人逐渐成为电视娱乐节目的主角。
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娱乐谈话节目《艺术人生》一直有着平民化的气质:一方面表现为节目呈现的是明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另一方面呈现在选题上将“艺术人生”解释为“艺术的人生”。于是,一个普通的音乐老师、一个民间艺术家、一个作品的幕后人物,都有可能成为《艺术人生》的嘉宾。
中央电视台的才艺选秀类电视真人秀节目《非常6+1》、《星光大道》等为占观众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打造了众多草根英雄和民间偶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与积极参与。
与其他电视节目形式相比,电视娱乐节目“更强调的是‘参与’与‘唤起’,包括亲身‘参与’或‘想象性’参与,从而‘唤起’愉快的情绪”[6]。为了最大限度地让普通观众参与节目,电视娱乐节目强化了人际传播,真正与观众交流,把电视传媒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多向传播。作为杭州电视台影视频道主打的一档日播电视娱乐节目,《金海岸快乐七点档》在半小时的时间中,关注某个平民话题,譬如针对保姆问题的《保姆生病记》、称颂社区建设的《爱心家园》、呼吁善待老人的《回家》等。而这些话题的表现形式又是丰富多彩的,譬如《保姆生病记》采用的是半小时的小品短剧、《爱心家园》则是用小品加上歌曲,其他的主题还融入了魔术、杂技等特色节目元素。
电视娱乐节目要实现平民化的诉求,加强节目传播的互动性是一个重要的路径。互动性实质上是指在电视娱乐节目制作过程中传者与观众的合作、交流,共同实现传播的目的。互动性是现代意义上电视娱乐节目的最主要特征,是现代意义上的电视娱乐节目与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娱乐节目的一道分水岭,也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娱乐节目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必要条件。传统电视娱乐节目形态那种被动的收视行为,由于互动元素的引入而变成了一种主动的参与行为。观众可以参与并影响节目,观众本身是现代意义上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构成元素之一。
三、本土化走向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本土化走向,简单说来,就是依据中国本土的特殊国情,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按照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自身的运行规律,遵循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与实际需要,策划、制作、传播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气派、风格、口味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
要实现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本土化传播,就要充分认识到电视娱乐节目本土化元素的价值。本土化元素是本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具体而集中的反映,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7]
首先,本土化元素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差异化竞争的根本。差异化竞争本是市场营销学的一个术语,意指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自己不同于其他对手的特点,从而在竞争中保有难以企及的优势。对于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而言,由于收视主体是本土观众,存在明显的共同文化心理,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往往采取本土贴近策略,因为在本土传播中,内容与形式既是本土特征的体现,又是取得传播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其二,本土化元素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区域化营销的关键。电视娱乐节目既有产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但电视娱乐产品转化为电视娱乐商品的前提是能够被目标观众所接受。从市场的角度而言,并不是观众越多,价值就越大。市场的逻辑是:区隔越明显,越有针对性,其价值才越大。顺理成章,对于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而言,获得最大化市场价值的路径之一,就是在中国本土区域内最广泛人群的占据与明显区隔人群的最大化占据。中国本土观众的共性是客观存在的,把握共性,表现特色,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才会有所作为。
其三,本土化元素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本土文化传承的重点。本土文化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灵魂与根基所在,也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特色化的源泉。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亦有传承本土文化薪火、构建本土文化特色的责任。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本土文化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扬弃的动态过程。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本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不是与历史的割裂,而是深入发掘传统文化内涵,融入现代文化内质,吸纳现代文化信息,增强其在当代社会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与中国本土文化一样,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也不是一个封闭的、停滞的概念,而是一个流动着的、发展着的概念。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本土化,体现在电视娱乐节目的内容、形式、品质等多个方面。
电视娱乐节目形态要发展,就应致力于实现本土化传播。中国内地相当数量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起源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中国内地许多电视娱乐节目形态是从模仿境外节目形态开始的,有些节目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模仿痕迹。那种不顾中国国情与老百姓的收视心理,生搬硬套、机械模仿的做法,只会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带入死胡同。随着境外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不断引入,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必须要迎接挑战,大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与民间文化资源,加快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本土化进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只有立足于中国文化,充分研究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与接受心理,致力于打造适合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品质,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摒弃了国内外同类节目浓厚的商业味,虽同以重奖为刺激点,但根据中国观众审美心理与收视习惯,融入本土元素,加强了对亲情和人情的展现,“家庭梦想”与“公益热情”成为节目的主导元素。更为可贵的是,这档节目并没有囿于传统亲情的层面,而是直接参与了中国人审美心理社会化模式的转型,“在节目导向上向主流意识靠近”[8],倡导的理念是:只要你有足够的智力、勇气、运气,为什么不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什么不为家人与需要帮助的人挣到想要的东西呢?
湖南卫视2005年开播的《超级女声》既借鉴了《美国偶像》“平民路线”“零距离”“低门槛”“演播室前移”“观众投票定胜负”等基本元素与结构方式,又结合本土元素进行了创新,譬如:《美国偶像》更强调淘汰的残酷性,展现人性的阴暗面;而《超级女声》则增加观众投票挽救淘汰选手的环节,引入了温情元素。《超级女声》开播仅两个月即创下极高的收视率,被《新周刊》推出的“2004生活方式创意榜”评为“创意TV秀大奖”。《超级女声》的成功,是与其成功的本土化策略分不开的。
在模仿境外电视剧节目形态的过程中,中国内地电视剧创作者越来越注意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尤其是中外意识形态与伦理道德传统之间的差异,注意到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模仿剧本土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2001年播出的20集电视系列剧《永不放弃》在模仿美国电视系列剧《急诊室的故事》的形态的同时,就注意到中国文化的特点,设计了许多中国人熟悉的情节:中年夫妇的婚姻危机、年轻的女性第三者、摇摆不定的男人最终回归家庭等;在面临个人情感与社会规则的冲突时,该剧最终还是让男主人公遵从了中国式的社会规则。
2004年播出的32集电视系列剧《好想好想谈恋爱》虽然模仿了美国电视系列剧《欲望城市》的节目形态,但在本土化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正如导演刘心刚所说的那样:“《欲望城市》是一部符合美国国情的片子,里面涉及了很多‘性’话题。这一点在我们的片子里就不会有过多直接的展现,我们要考虑到国情,我们重点已由‘性’转到‘情’上,是在谈情。”[9]
2008年9月28日至10月20日,湖南卫视推出了根据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季播电视剧《丑女贝蒂》翻拍的43集电视剧《丑女无敌第一季》。这也是中国内地首次购买国际版权进行本土翻拍的季播电视剧目,在电视剧市场一度迎来收视热潮。其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基于本土化原则的对国外成功节目形态移植规律的清晰认识与科学模仿。为避免“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湖南卫视对剧情乃至主角形象都进行了大胆的本土化改造,以使节目风格类型与湖南卫视这一播出平台的特质相匹配。
事实一再证明,海外电视娱乐节目形态要想在中国取得成功,须臾离不开本土化这一过程。
注释:
[1] 孙宝国:《关于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载《现代传播》2007年第2期。
[2] 隋岩:《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4页。
[3] 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21页。
[4] 刘智:《新闻文化学》,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37页。
[5] 杨峭立:《论传媒文化的精神品格》,载《光明日报》2005年4月11日。
[6] 张国良、黄芝晓主编:《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页。
[7] 孙宝国:《试论区域性电视节目元素的内涵与价值》,载《电视研究》2006年第9期。
娱乐节目策划范文6
我们知道娱乐是无目的的,而娱乐节目则有很强的目的性,其目的就是让观众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感性愉悦,对于电视娱乐节目而言,就需要结合大众传播,社会心理方面的规律,进行精心设计,以有心设计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效果。所以独出心裁的娱乐主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娱乐主题设计中,首先需要超越日常生活,以此形成对真实生活的减压,并要始终注意对受众心理需求、社会效果的研究,在游戏内容、方式选择、奖品设置等方面也要保持一种平衡法则,以达到平衡、愉悦、和谐人际关系为最终目的。
二、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
把主持人看作是节目的核心,是因为主持人的参与程度决定了观众的参与程度,也决定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人们娱乐节目这种特定情境,氛围中需要的是一种宣泄,释放在其他有目的性的活动中所无法释放的自我,也就是说人们在游戏节目中需求的不是一个灯塔式的指引,而只是一个能够一起放松的朋友和伙伴,需求的是主持人以对人本精神的体察,去除一些社会性的因素而进入人的本质内核,以个体之间的撞击来激起节目的火花。这就要求主持人不仅要还原到人的本真状态,还要亲切而有个性,保持一种放松的交流状态。同时节目主持人作为一个个体身份的代言人,他的形象塑造和话语表达在个性的旗帜下的到了媒介所代表的社会认可,惟其个体化的展现才越发容易让观众产生认同感。这也是观众在一个安全的面具下释放自我的途径之一。
三、大众参与的狂欢性
1.就传播角度而言
先就传播角度而言,电视娱乐节目进行的是一种多点对多点的群体式传播,讲求的是一种情感的互动和交流,所提供的是群众性的娱乐活动,提供的是一个可以充分拓展的时空。观众是游戏节目的再创造者,屏幕内观众的参与直接联系到屏幕外观众的参与,而观众的参与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影响到节目的存在价值。
2.从心理因素来看
再从心理因素来看,电视娱乐节目是高度物化的社会的一种集体性的宣泄,是在高科技年代的一种纯粹娱乐,是在生存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人们在似真似幻之间对现实的逃避,是与高技术生活相对应的情感补偿。所以,加强大众参与的狂欢性是娱乐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3.摒弃演员和观众的区分
而在娱乐节目所引发的狂欢活动中,需要摒弃演员和观众的区分,在现场的直接参与和借助于媒介的虚拟性参与乃至最终与生活的渗透中,调整人们的心态,取消等级使人回到自身,在集体的参与中去除不和谐的杂音,而达到一种公众的和谐,形成一种狂欢中的新型人际关系。
四、整体形式包装
如果娱乐节目是以追求用最直接的方式起到最为放松的效果,那么整体形式包装则是构建电视娱乐节目极为关键的一点。
迄今为止,只有电视最具备这种与内容环环相扣的形式美感。就技术基础而言,电视的电子和数字技术基础为娱乐节目的整体形式包装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就接受心理而言,电视作为进入家庭的媒介,提供的是一种贴身的观感,和人们形成的是一种日常相交的微妙距离感。距离的拉近数倍地放大了这种声、光、电美感的冲击力,在同样能够提供视听娱乐的电影造梦的时候,人们是有一定的心理预设的,而电视媒介的特性使人们消除了这种心理预设,以一种日常的姿态去感知非常规的画面时,所获得的愉悦和放松也是巨大的。
为充分实现这一点,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整体形式包装,就需要在主持人的服装造型、节目的场景、道具设计等形象营造,以及前期的情境设计,后期的剪接制作、特技运用、组合拼贴等形式,结构上极尽奇思妙想,需要通过奇异的道具、场景设计和大胆、开阔的想象组接来营造一种炫人视听的情境,既与日常生活隔离开,又具有一定的审美性,以此首先给予人感官上的解放,并进而实现心理上的解放。
参考文献:
[1]白小易.论“后娱乐时代”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
[2]项仲平,刘静晨.对当今电视娱乐节目功能缺位的思考.当代传播,2009.
[3]赵平喜,周建平.电视娱乐节目策划的五种新趋势.声屏世界,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