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重庆市 服装消费文化 问卷调查 数据分析
重庆市政府“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把重庆建成西部地区的购物之都,其中服装消费不容忽视。目前,重庆市服装消费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等情况并不十分清楚,相关研究匮乏。为了实现目标,首先必须从消费者的角度把握重庆服装消费文化的总体情况及其特征,全面分析呈现其影响因素,才能制定立足现状的重庆市服装产业发展对策。这就成为我们此次调查的基本出发点。
一、关于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工具及调查思路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首先明确,服装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人们在服装选择、购买和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消费态度、生活形态等的总和,并在历史发展中传播、分化、发展,反映着特定时代社会成员的普遍心理和民族精神实质。概括起来,可以分为服装消费观念、服装消费心理、服装消费行为和服装消费审美4个基本方面。[1]其次,分别从这四个组成部分细化调查指标,如服装消费审美包括消费者关注的服装风格、款式、色彩、工艺、面料等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力求掌握重庆市服装消费文化总体情况的调查问卷,命名为《重庆市服装消费文化调查问卷》。
问卷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服装消费者的基本情况调查,此部分包括服装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月收入等情况,因为这些情况的调查具有唯一性,所以采用单选题的形式;二是服装消费的观念、行为习惯、心理和审美等情况的调查,采用表格形式,要求被调查者在合适的数字下方打“√”,当然,每个数字代表消费者的不同态度,即“1”表示“完全不赞成”,“2”表示“不赞成”,“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赞成”,“5”表示“非常赞成”。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重庆市的服装消费者,被调查者的范围很广,具有随机性,但为了获取有效数据,通过观察被调查者的年龄、服装、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协调。本此调查对象中,女性占60.8%,男性占39.2%;18至25岁占47.1%,25至30岁占22.9%,31至40岁占13.7%,41及以上占17.3%;学历层次高中及以下占28.4%,专科占11.5%,本科占51%,研究生及以上的占9.1%;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占30.3%,501至1000元占17.2%,1001至2000元占18.4%,2001至3000元占20.1%,3001至4000占10.3%,4001及以上的占3.7%。
(三)调查方法
该调查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在重庆市沙坪坝、解放碑、大渡口、南坪、江北等五个典型商圈发放问卷,采用小组协作调查的形式,分成10个调查组,每个商圈2组,随机选取调查对象,搜集重庆市民的服装消费信息。在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者在选择被调查者时不能集中于某一性别、年龄段,而应有意识地协调其比例关系。
(四)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538份,回收率为76.9%。由于调查过程中,被调查者的素质高低有别,对待此调查的积极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调查问卷的完成度或真实度也可能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所得数据繁多,采用SPSS软件系统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能在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基础上分析重庆市民服装消费的各种现象。
(一)服装观念状况及分析
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重庆市民对服装的态度是不同的,其中,小于40岁的比41岁以上的重庆市民更赞同服装是身份的象征和追求时尚的表现,25-40岁的比41岁以上的更赞同服装是个人品味的象征。这表明中青年重庆市民希望通过服装显现个人品味,标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并且还讲究服装的时尚性;而中老年重庆市民可能因为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形象已经比较稳定,因此对服装这些作用并不十分看重。
关于不同收入重庆市民对服装的态度,调查数据显示,月收入4001元以上的比1001至3000元的重庆市民更赞同服装是个人品味的象征,服装消费月开支在1501元以上的比1500元以下的重庆市民更赞同服装是保暖遮羞的实用生活品、个人经济实力的体现、个人品味的象征。可见,经济实力越强的重庆市民越注重服装的社会功能,相反,经济实力越弱的重庆市民越看重服装的实用功能。
(二)服装风格的消费状况及分析
人们选择服装首先会根据本人情况确定总体风格,因此,服装风格是服装消费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调查可知,重庆市女性比男性更喜欢休闲活泼、高贵典雅和复古怀旧的服装风格,证明重庆市女性通过着装反映她们注重生活品质、敢于表现个性;从年龄看,重庆市民对服装风格的关注程度大体上呈现一个倒U型的关系,即25-40岁年龄段重庆市民关注程度较高,在24岁以下和41岁以上年龄段的关注程度较低。例外的是,24岁以下年龄段青年对复古怀旧的服装喜好度最高,可见,大胆夸张的复古风服装很受重庆青少年的喜爱。
从受教育程度看,调查数据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重庆市民喜欢选择职业、时尚的服装,收入越高的越喜欢职业干练的服装。具体来看,收入501至2000和3001至4000元的重庆市民更喜欢休闲活泼的服装,收入1001至2000更喜欢前卫时尚,收入4001以上的更喜欢高贵典雅的服装。通常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人收入也相应越高;同时,年龄的高低意味着经验的丰富程度与能力的强弱,因此,作为个人价值体现的收入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年龄的制约,这就折射出重庆市民的服装风格与其收入、年龄紧密的相关性。
(三)服装购买原因的情况及其分析
与其他类别的消费相比,服装消费有自身特点,人们购买服装的原因各有不同。根据调查我们发现:重庆市民相对最普遍的是因为适应季节变化而购买服装,然后是因为旧衣服已不合适和社交需要而购买服装,其次是因随心情变化需要改变形象而购买服装,最后是因为追赶潮流而购买服装。从调查数据看,重庆市女性比男性更多情况是因为追赶潮流和因随心情变化需要改变形象而购买服装,这说明女性是感性的动物,潮流和心情足够令她们产生对服装的依赖,使其通过某种符合潮流的服装实现心理的调节和平衡。
调查数据也显示,40岁以下的比41岁以上的重庆市民会因为适应季节变化和因社交需要而购买服装,说明41岁以下的重庆市民在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社交圈时需要用服装为社交服务,当然也不可能忽略季节变化的因素;而30岁以下的比31岁以上的重庆市民更多因随心情变化需要改变形象而购买服装,这说明30岁以下的重庆市民心理不够成熟,会借助服装进行心理调节。同时,在服装购买频率方面的调查数据表明,一个月购买三次及以上的比一个月购买一次或两次或不购买的重庆市民更多因为追赶潮流和因社交需要而购买服装,这印证服装具有为社交服务的价值。
(四)对服装某方面的关注情况及分析
服装的美由面料、色彩、结构、工艺、装饰图案等方面共同构成,人们在选择服装时对这些方面都会不同程度的加以考虑。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小于40岁的比41岁以上的重庆市民更关心服装的款式、舒适性和装饰图案,18至25的重庆市民更关心服装色彩。这说明中青年重庆市民要求服装既要美观也要舒适,而对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年来说,服装的第一视觉符号――色彩最为重要。
调查数据也显示,月收入4001以上的比1001-3000的重庆市民更关心服装面料,而更不在意服装的款式、装饰图案,月收入3001-4000比2001-3000重庆市民更关心服装舒适性。收入高的重庆市民最注重服装面料及其舒适性,收入高的市民通常也是年龄较大的市民,他们看重服装的实用品质是可以理解的。
(五)服装购买时间的状况及分析
服装随时尚和季节变化不断更新,但每个人购买服装的时间却因人而异,并不会是新款式上市或季节变化了就去购买。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重庆市民相对最喜欢在的确需要时和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然后才是在正当流行时和在新品上市时购买服装。这说明重庆市民的经济消费能力还不是很强,服装的价格在较大程度上左右着重庆市民的购买时间。
具体而言,重庆市女性比男性更喜欢在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为购买更多数量和更好品质的服装,这种服装消费行为还是不错的选择;其次,41岁以上的比其他年龄段的重庆市民更不喜欢在新品上市时购买服装,这表明41岁以上的重庆市民在服装消费方面更为理性;第三,月收入3001至4000元及4001元以上的比月收入500元以下的重庆市民更喜欢在新品上市时和正当流行时购买服装,这又证明了经济实力决定购买能力;第四,每月服装消费1501至2000元的比其他情况的重庆市民更喜欢在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这个群体应该是刚工作或依赖父母的年轻人,他们购买衣服讲究款式丰富,而经济能力有限就只有在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
(六)服装购买场所及其选择原因的状况及分析
随着服装营销模式的丰富化,人们购买服装的场所也逐渐增多。根据调查可知,女性更喜欢在网络上购买服装,男性更喜欢在商场或超市购买服装;31至40岁的比其他年龄段重庆市民更喜欢服装专卖店,18至30岁的比41岁及以上的更喜欢在网络上购买。调查数据也表明,月收入3001及以上的比3000以下的重庆市民更喜欢服装专卖店,月收入501至1000比4001至5000元的重庆市民更喜欢在临街服装店购买服装。
关于选择原因,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女性比男性更多因为服务水平高或个人爱好到一些场所购买服装,这说明重庆女性比男性更看重服装店的服务质量,或更受自己性情的影响;31至40岁的比25至30岁的重庆市民更多的是从众心理,证明社交范围较广的中青年重庆市民受他人影响较为突出;18至30岁的比31岁以上重庆市民的选择原因更多的是个人爱好,说明年龄越小选择服装购买场所更随本人的性情;服装月开支1000元以下的比1001至1500元的重庆市民的选择原因更多的是购物方便,而服装月开支1501至2000比1001至1500元的重庆市民更多的是从众心理、服务水平高,这证明服装消费月开支较高的重庆市民注重购物的过程,相应喜欢购物方便、服务质量高的服装购买场所,而月开支较低的市民更关注购物的结果,只要是方便实惠的服装店就可以满足他们服装消费的需求。
服装调查报告范文2
一、我市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现状据统计,我市有纺织服装企业3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0家。原创:2003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工业总产值103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52%,纺织服装业已经成为石狮这座纺织服装名城的主导产业。
为了推进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市政府提出了实施“1225”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即在全市实施一批应用示范企业、两个示范行业、两个示范领域、五个示范乡镇。服装cad(电脑辅助设计)做为信息化的典型得到了大力推广,依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了cad技术推广应用培训中心,成立了中国石狮服装高科技促进发展中心,较早地引进了当时较先进的cad技术与设备,大力进行服装cad/cam(电脑辅助制造)的推广与应用,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市有100多家企业使用了服装cad/cam,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得到了改造升级,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目前已拥有中国时高、美国格柏、加拿大派特、深圳丝绸之路等多种服装cad和纺织品cad、制鞋cad、平面设计等多种软件,为企业培训输送了不少合格的技术工人。据调查,全市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基础性信息管理系统,用计算机进行文书处理和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已比较普及,在设计、生产、管理、购、销、存及企业文化的建设上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大大提高。70%以上企业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野豹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盖奇制衣有限公司、健健集团、大帝集团、鸿泰织造漂染有限公司、亿祥染整有限公司、爱登堡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实施了cad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应用工程,提高了产品的设计开发速度和制造加工精度。有的企业,已经建成局域网,有的正在建设之中。有些企业正在大力推行cad技术并与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计算机新技术进行集成;着手实施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为核心并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等相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我市已有亿祥染整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福建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永信电脑绣花机械公司、野豹服装、盖奇制衣有限公司、鸿泰织造漂染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被泉州市科技局确定为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
二、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整体规划滞后。到目前为止,我市尚未制订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且未建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因而在推动这项工作时,政府有关部门未能形成合力,影响了我市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二是宣传不够有力。由于对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宣传不够有力,使企业家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想法,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思想认识存在片面性。有的企业家简单地认为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无非就是企业多买几台电脑,或者使用了服装cad,就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其次,存在等待观望心理。不少企业主认为信息化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但不一定在较短时间内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要看看人家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再说。第三,缺乏规范化管理理念。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是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规范化的管理,数据就不能得到有效的采集和存取,尽管我市有不少企业都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真正实行规范化管理的企业并不多。第四,担心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有不少企业心存疑虑,担心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尤其是财务管理规范化,其利益将受到损害。由于存在上述问题,致使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进度缓慢。
三是人才资源匮乏。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应用,关键在人才。调研中发现,我市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使用普遍处于较低的层次,有些服装企业即使购进了cad,也通过一定形式引进、培养了人才,但由于人员不稳定,时进时出,机台闲置,使用率不高;有的企业即使花钱开发或购置安装了管理软件,但没有会使用、会维护、会二次开发的人才,使设备、软件闲置,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四是资金投入不足。一个完备的信息化系统工程,一般要投入数十万元,大的要投入二、三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从我市3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的情况看,目前投入2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0多家(主要在染整企业),投入50至60万元的企业有200多家(主要用于购置服装cad),其余企业投入在10万元左右,有些企业甚至尚未投入。上述问题的存在,形成了制约我市纺织服装业改造升级的瓶颈,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我市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对实施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要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大力协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市政府应成立制造业(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市制造业信息化的实施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集成各项资源,统筹规划,确定总体目标,制定确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要营造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一是抓信息化建设的宣传。要在《石狮日报》、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企业了解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和内容,以及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能得到什么效益等。二是抓示范企业的带动。我们要对信息化工程建设搞得好的企业进行总结提高,培养一批示范企业。通过示范企业有效采用信息技术,引入先进管理方式,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事例来带动更多的企业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三是抓激励机制的建立。要按照国家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扶持政策与评估办法,对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并给予着力扶持。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和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
服装调查报告范文3
政府支农投资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建设性资金投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各级政府和部门也加大了对基层“三农”的扶助力度,我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扶助,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2—2004年,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和部门下拨我县用于涉农生产生活方面的资金总量达25000万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含国债投资和水利建设基金)约30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水利、农业、林业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约3000万元,重点是以农田水利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三是以工代赈资金和专项财政扶贫资金约7000万元,重点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农业发展资金(包括退耕还林、国家公益林及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约4000万元。
除此之外,近年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安排了其它专项投资,用于支持我县“三农”发展,主要包括农村公路、农村电网改造、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约8000万元。
各级政府和部门对我县“三农”的投入,对促进我县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03年、2004年两年,上级政府和部门下拨我县的移民扶贫资金就达3670万元,使11000余贫困人口告别了生存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和库区,搬迁移民到了生存条件较好的移民新村进行安置,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被广大群众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但通过调查发现,我县在支农投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管理部门过多,统筹协调难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直接分配和管理支农投资的有发改委、财政、科技、扶贫、农业、林业、水利、国土、交通、水保、电力、教育、卫生、民政等10多个部门,管理部门较多,造成管理层次和环节多,存在部门各自为战,通气不够,责任不清等现象,有些相关项目之间配合不够,影响工作效率和投资效益。
2、上级计划下达方式不一,项目管理办法多样
目前的支农投资基本上都是以“条条”为主管理,主管部门在安排有些支农投资时多从部门角度考虑,加之缺少沟通,不仅在项目的建设内容上缺乏配合,在计划下达和管理要求上也不一致。在投资计划下达上,既有由财政直接下达到乡镇的,也有由财政先下达到行业部门,再由行业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还有由财政局与有关部门联合下达到乡镇的。在投资管理方式上,不同部门都有各自的管理办法和要求,甚至同一类项目,不同部门也有不同的管理办法和要求。在资金拨付上,不同来源的资金拨付渠道也不一致,由财政部门直接拨款的,有些地方反映资金到位缓慢;由行业部门按条条拨款上,有些资金在部门内部运转,容易造成资金沉淀,监管难度大。
3、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农业项目具有点多面广、单项投资规模小等特点。一些部门在安排支农投资时撒“胡椒面”,人为造成项目数量多、资金使用分散,有一部分资金甚至被用作管理人员的经费支出,政府为农民办事的钱成了部门养人的钱,投资效益大打折扣。据调查,2004年上级下拨我县支农资金约20余项10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中,投资10万元以下的项目占48%,投资10—50万元的项目占29%,投资50万以上的项目占17%,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占6%,有的项目仅安排了几千元。
4、项目交叉重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不同渠道的政府支农投资,在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建设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和重复,加上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能力低,使不少项目在不同渠道重复申报,受各部门不同管理办法和要求的影响,许多项目在实施和管理上造成混乱。许多项目虽多头申报,仍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治标不治本”,造成半拉子工程,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整合我县政府支农投资的基本思路
为更好地发挥我县政府支农投资的效益,切实解决支农投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建立支农投资稳定增长机制,整合政府支农投资势在必行。特提出如下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整合政府支农投资,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以努力构筑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为目标,以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为契机,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明确事权划分,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逐步建立起分工明确、权责一致、协调高效,科学、公平、透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支农投资管理体制。
2、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要围绕国家确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阶段性发展目标,对支农投资涉及的重要领域,按照项目类型和建设内容,制订和完善发展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确定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发挥规划对支农投资安排的指导作用,加强对不同渠道支农投资安排的统筹协调。
——明确分工,责权一致。要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支农投资方面的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和管理办法,减少事权交叉,把管项目与管资金区分开来,形成部门间分工明确、责权统一、相互协作与制衡的机制。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合的重点是建设内容和投向上交叉重复明显、地方反映强烈的各项支农投资,特别是用于田间地块的各类农田建设改造投资、生态建设投资和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资。
——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整合政府支农投资涉及部门职责分工和多方面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与投资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密切相关。既要看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在具体操作上,当前首先从最能达成共识、最易取得成效的方面入手,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进,为完善政府支农投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条件。
3、整合目标
整合政府支农投资要远近结合,逐步进行,统筹兼顾。应在维护现有各类支农投资投向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按照“统筹规划、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加强配合,规范管理、运转高效”的思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通气和各类支农投资的统筹协调、相互衔接、集中安排,着力解决投入分散与重复建设问题,建立支农投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政府支农投资宏观调控能力和效率。
三、整合我县政府支农投资的具体意见
1、成立涉农投资领导小组,建立组织协调机制
为更好地整合支农投资,科学合理地安排项目,建议成立“修水县涉农投资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县委分管领导、县政府分管领导和涉农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涉农项目的编报、项目的安排、资金的使用进行统一审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县发改委,具体负责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
2、制订和完善综合性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和统筹作用
建议修水县各涉农部门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各自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包括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县涉农投资领导小组根据各部门的发展规划,制订和完善县级综合性发展建设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做到今后所有渠道的支农投资和项目的编报、实施,都按照规划进行统筹安排,避免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偏离性和照顾性。
3、规范项目管理程序,严格项目管理办法
统一规范涉农项目的管理程序和办法,凡上级下拨的支农投资一律由县财政管理,县财政按工程项目进度拨付项目资金。项目一经批准下达,就必须严格按计划进行实施,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内容,确需调整项目的必须由项目建设单位向涉农投资领导小组申报审定。
4、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项目监管
县涉农项目领导小组要负责项目的协调、沟通;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的规划和管理,加强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的预算安排、项目的资金拨付和监督,保障资金的安全运行;审计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所有涉农项目资金都要建立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控制项目支出,严禁开支与项目建设无关的费用,不得随意突破项目资金预算,以免影响工程的如期顺利实施。版权所有
服装调查报告范文4
1、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对技术性强、有更多更广发展机会的工作追求不太高。从调查情况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7.5%;初中文化程度的为3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2.5%;高中文化程度的为1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0.0%。
2、留守妇女负担重、压力大。在调查中,多数留守妇女在丈夫在外打工期间,妻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主力军,她们不仅要赡养老人、照顾子女,还要承担农村的各项生产和生活的责任。调查显示:需要赡养老人两人以上、照顾子女两人以上的占67.2%。
3、留守妇女生活质量普遍偏低。调查中发现: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丈夫打工忙等原因很少与自己交心、谈心,除了遇到子女、老人的问题才与丈夫沟通外,而丈夫也很少过问家里事。她们的丈夫外出打工主要分布在__、__、__、__等省份,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修理、加工、服务等行业。由于路远,一般一年回家一趟,有的甚至两年回一次。另外,由于丈夫长时间在外打工,平时交流机会少,造成夫妻关系不稳定的有8人,这成为部分留守妇女婚姻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1、农村留守妇女因劳动、生活负担过重,对老人和孩子关心少。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忙于农活,农闲时忙于做零工和家庭养殖等,非常辛苦。无精力无时间在子女的教育及老人的赡养上关心,造成老人心理孤独,对子女的学习和性格养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留守妇女心理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大多留守妇女因不能及时和丈夫进行思想沟通,生活缺乏关爱,忍受着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有些丈夫出门时间久,有外心,甚至不给家里寄钱,留守妇女却一方面忍受着精神压力,另一方面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和劳作。
3、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由于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处于弱势地位,受自身的文化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信心不足,缺乏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勇气,生活仅限于家庭,安于现状。
4、发展生产缺资金和技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留守妇女除了种完自己田地外,对养殖、营销等方面也比较感兴趣,但苦于没有资金投入,或因缺技术、对市场营销等方面缺乏了解不敢投入。
解决留守妇女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形成合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人文关爱环境,营造一个充满人间亲情、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服务于留守妇女的经济发展。银行、信用社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发展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小额贷款方面,减少贷款手续,放宽限制,降低利率,有利于留守妇女的自主创业。
2、加强培训,提高留守妇女思想意识。农业、科技、法律等部门利用农闲时间,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文化素质、法律常识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组织科技下乡、文化下乡、法律下乡等活动,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前参加培训。
3、组织引导,解决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各类难题。通过开展岗村共建、巾帼互动和县直相关单位支农结对等活动解决留守妇女农忙时劳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民政、教育等单位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解决贫困留守妇女在住房、赡养老人、大病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4、畅通渠道,及时维护留守妇女权益。公、检、法、司等部门和妇联坚持互通信息,及时收集关注相关留守妇女的权益案件。各级党政组织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妇女的关爱,妇联干部要经常深入留守妇女群众之中交心谈心,及时了解她们的疾苦,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5、丰富文化活动,深化文明活动内涵。鼓励乡村自行组织健康向上的农村自娱自乐文化节目,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同时,开展“好邻居”、“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不断赋予“五好文明家庭”新内容。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形成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新风尚。
服装调查报告范文5
一、基本情况
首先,从上访情况看,婚姻家庭问题居首位,且居高不下。2002年至今共接待案件216件,其中婚姻家庭案件189件,占总数的87.5%。婚姻家庭类案件已经成为保护妇女权益的重要内容。
其次,从县民政局了解到,近几年离婚的数量在逐年上升。2002年结婚984对,离婚79对;2003年结婚1112对,离婚77对,2004年结婚1072对,离婚131对,目前,处于一个平稳的上升趋势,每10对新人结婚,就有1对夫妻离婚。
再次,从县法院了解情况看,从2002年至今共受理的离婚案件956件,占民事案件的27.7%,结案942件,占民商事案件的27.5%, 四是从我们发放的万份调查问卷和座谈会情况看,婚姻家庭问题普遍存在,348个人的家庭都存在感情不和、时常打架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有的还出现的婚姻危机。
二、存在的问题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1、非法同居、婚外情上升为婚姻家庭的主要问题。
在县妇联、县法院的婚姻家庭案件中,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县妇联接待的案件中,这类问题已经居于婚姻家庭的首位。2002年至今在接待上访案件中有婚外情的占30%。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家庭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出现这类问题的直接受害者是妇女。丈夫有婚外情后,女方往往是留住丈夫的人,却留不住丈夫的心,到头来是身心疲惫,人财两空。**镇有一上访妇女,明知自己的丈夫与第三者非法同居,还不离婚,而是苦苦的求丈夫不要和自己离婚,虽然丈夫不和好离婚,但是每月回一次家,不但不尽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还经常打她,与其有这样有名无实丈夫,还不如没有。
2、家庭暴力仍是导致婚姻家庭破裂的直接导火索
家庭暴力问题,一直是妇联组织关注的问题。我县家庭暴力近几年处于小幅上升的趋势。县妇联2002年至今共接待家庭暴力案件34件,占总数的31%;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尤其是妇女。它不仅给妇女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由此引发的婚姻家庭问题也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在我们接待的2003年上访案件中,***和***就是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件,女方长期处于受暴状态,但由于受害人受中国传统的影响,挨了打,由于好面子,不敢说、不敢讲,所有痛苦自己一人承担,有时打的住院了也是自己悄悄的到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去治,直有打的受不了了,才开始反映,这就是家庭制暴力长期存在的原因,如果受暴者在一开始就想方法、想途径制止,家庭暴力就不会长期的存在。
3、生活困难成为婚姻家庭出现问题的又一诱因
生活困难涉及的面很广,有的是下岗职工家庭,没有生活来源;有的企业开不出工资;有的家里有病人,拿不起医药费看不了病;还有一些妇女经济地位不如男方,为了靠男方的收入来维持生活而忍受没有感情的婚姻,对于一切不顺心都要忍受,从而导致家庭暴力、丈夫的婚外情、婆婆家人的白眼等现象发生。
4、对家庭不尽义务,有的还离家出走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丈夫离家出走”是我县婚姻家庭现况出现的一种新问题。这类案件共有5例,都是困有外遇离家出走,有的有外遇后想方设法卷钱远走高飞”、然后就莫名其妙的离婚。在2002年接待的上访案件中,有一个冀东的妇女,离婚后,又与**镇一男青年认识结婚,婚后男方花言巧语,一点一点的把女方在企业买断的钱骗走后不知去向,给这名妇女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还有一名八农场妇女与男方与2002年结婚,婚后生一女孩,在孩子刚满6个月时,男方提出到唐山学车本,在学习期间又与乐亭一女子好上了,在妻子不知详情的情况下,又商量买一辆大车,由于没钱,丈夫以好好过日子为由就劝妻子到娘家借钱,妻子信以为真就与娘家借了5万元,(没有打借条)钱到手后丈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给妻子、女儿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既丢了人又丢了钱,最后人才两空,由此可见,广大妇女一定要提高自我的保护意识。
5、由于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导致婚姻失败
两人结婚后就多了双方的老人,家庭关系就多了一个层面,有的婆婆儿子结婚后,就觉得养育二十几年就给了别人,心理总有不平衡感,从而导致婚姻的不稳定。工商局有一上访妇女,刚结婚婆婆就说这说那,丈夫还比较倾向母亲,导致离婚。
6、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造成婚姻的质量
有的人把婚姻视为摆设,供外人参观,尤其是个别有地位、有职名度的人,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影响,好面子,不能因为婚姻家庭问题影响了自己的前程,或者自己的隐私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话柄,宁可身受苦,不可脸受热。有一男孩瞒着其母亲到妇联上访,被他爸爸打的受不了了,来到妇联,说爸爸经常打他和母亲,但是,其母亲在事业单位是一名干部,怕别人议论不敢提离婚,其生活十分痛苦,实在无处倾诉,来到妇联,到这里也只是和“娘家人”诉诉苦罢了。这样的例子不少。
三、产生的原因
1、历史原因。中国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期,封建思想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尤其是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等封建残余还有滋生的土壤,并且直接影响到婚姻家庭。妻子被打是“家庭内部问题”,离婚不光彩,是作风有问题等;女同志在外边有应酬不允许,男同志在外边花天酒地是天经地义等,这些都变相地助长了个别男人的不良作风,到头来,家庭矛盾越演越烈,轻者离婚,重者发生伤害乃至杀人事件,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2、社会原因。这表现在一个是受文化传媒的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经济条件好了,生活改善了,开始寻求一些刺激的、新鲜的东西,于是,个别人染上了“吃、喝、、赌、毒”等恶习,有了这些恶习,势必要给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出现婚姻家庭矛盾;同时,新《婚姻登记条例》简便了结、离婚手续,个别人玩起了“闪电式结婚、闪电式离婚”,对婚姻神圣的殿堂也来去自由。
3、经济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追求更加富裕的生活,于是一些人为此选择到外地、甚至国外去经商、去发展,夫妻从此开始了“孔雀东南飞”的生活,尤其是在农村,女的在家务农,操持家务,照顾老人,男的外出打工,挣钱。结果,个别人钱挣到了,心也被外边的花花世界给吸引去了,忘记了糟糠之妻。还有,女方结婚就依附于男方,离婚则意味着丧失了一切,于是,宁可什么都忍受,宁可当保姆,也不离开男方,过起了奴役般的生活。
4、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我国法制建设是迅猛发展,但是,还有相对不完善的地方。在婚姻家庭问题上,受道德约束的地方多,而受法律约束的少。如果一个人对家庭不尽义务,将如何用法律来制裁?如果一个人是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在不离婚的情况下,法律如何制裁?如果一个人有了婚外情,法律又是如何制裁?过多的是通过道德来约束,然而,如果一个人视道德于不顾,人们又用什么办法来约束他呢?
四、对策及建议
1、要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我们要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作用,加打力度宣传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要对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念进行积极的引导,大力开展一些弘扬家庭美德、良好道德的活动,倡导社会新风,创建和谐社会。
2、要普及法律知识,加大维权力度。大力普及法律知识,尤其是加强《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要将这些法律纳入普法总体规划,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对婚姻家庭方面法律法规弄懂、弄通,更重要的是要维护法律的尊严,严格依法办事,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3、要加大调研力度,从源头上作好婚姻家庭的稳定工作。婚姻家庭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挖掘影响婚姻家庭的原因,探索解决婚姻家庭问题的路子,积极法院、公安等有关部门合理化建议,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家庭矛盾的发生。比如遇家庭暴力及时出警,出台相关整治措施,提供法律援助,解决好他们因婚姻家庭出现问题而打不起官司,并且帮助解决好生活出路。
服装调查报告范文6
宅男宅女都干啥?男的上网,女的追剧
在被问到为什么没有脱单时,大多数的福建单身人士都归咎于圈子太窄,合适的人太少。从性别来看,59.4%的单身男性认可此理由,绝大多数单身女性(79.5%)更以此来解释自己单身的原因。
找对象:男性重健康,女性重经济
报告显示,福建单身男士择偶时比较看重对方的身体健康、外在相貌和情感经历,而单身女士则看重经济条件、身体健康以及家庭情况。另外,28%的福建单身人士曾因父母干涉,有过失败的感情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