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1

0~1岁

6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开始模仿成人的动作,1岁的宝宝已经懂得根据父母的表情作出适当的反应。所以,年轻的父母要多使用礼貌用语,举止文明,为孩子营造一个文明礼貌的成长环境。

1~3岁

1~3岁孩子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模仿力强,许多经验的获得都是从直接的行动中得来的,因此家长自己首先要讲文明、讲礼貌,给孩子一个好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而当孩子出现不礼貌行为时,家长更应该做的不是讲道理,而是把礼貌的行为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怎么做。

教育要点

学说和应用礼貌用语。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学说话了,喜欢模仿成人的语言。所以,父母应有意识地教孩子说“请”、“谢谢”、“ 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等孩子熟练掌握后,可以利用生活的或者创设的情景,引导他正确使用这些礼貌用语。

学会分享。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他开始形成简单的物权概念。这时可以帮助孩子互相交换玩具,把玩具给正在哭的小朋友玩,等等,让他感受分享带来的好处。

初步学习正确用餐。1岁的孩子甚至很难安静地吃饭,这时不适合告诉他餐桌礼仪,但可以让孩子坐在饭桌旁,观察大人如何用餐,感受饭桌的氛围。孩子2岁后,可以给他提供儿童餐具,让他试着自己吃,如果孩子乱吐饭、把饭菜往别人身上抹,则应及时制止他。

耐心等待。从小就得引导孩子学会等待,对此,父母可以尝试延迟满足的方法,即当孩子要什么东西时,先让他等几分钟,然后再给他。孩子在小区玩时,父母也要经常提醒孩子:先到的小朋友先玩秋千,后到的小朋友要等待。

3~6岁

3岁后,孩子开始上幼儿园,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交往需要越来越强烈,主动要求去公园玩耍、喜欢探亲访友……一个个社交的“里程碑”为父母提供了传授礼仪的绝好机会。而且,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越来越强,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结合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用讲道理的形式来引导往往更容易起成效。

教育要点:

主动与人打招呼。遇到熟人时,家长自己要主动向人问好,并及时提醒孩子问候: “叔叔好”、“老师早上好”等。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下次遇到熟人,不用妈妈提醒,就主动向人问好,能做到吗?”逐渐帮助孩子养成主动与人打招呼的好习惯。

说“对不起”。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学会道歉十分重要。父母可以用换位移情的方式引导孩子,让他明白有意无意弄伤人或损坏东西都会让人很难过,而道歉表示自己认识到了错误,并能够理解这种难过,给对方安慰。

学习基本的餐桌礼仪。应把重点放在基本原则上,不要强迫孩子去接受一堆的“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笼统指令。总的来说应注意3方面:首先,教孩子正确的坐姿,不要歪着、侧着坐;其次,让孩子明白,饭桌是用来吃饭的地方,不是玩耍的地方,玩耍会影响别人吃饭;最后,注意卫生,不喜欢吃的东西不能乱吐,手脏了不能乱摸。

学会感谢。收到礼物是件开心的事,但孩子常忘了道谢,这时家长应提醒孩子。如果礼物不是当面给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挑一张美丽的卡片,以或画画的形式表达谢意。

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2

前段时间有个帖子

在网上走“红”,名为《别人家的孩子》:“从小我就有个宿敌――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在我妈眼里是最优秀的,他从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考年级第一,而且懂事听话,从不让人操心。跟这个孩子相比,我一无是处……”该帖在网友中引发热议:我们该如何恰当地拿孩子做比较?

中国家长十有八九爱比较,尤其是母亲。比较时的参照对象,一般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比来比去,总是把自家孩子比得灰头土脸,自惭形秽,信心全无。我们

说,比较法是一种不错的家教方法,但如何运用却是个大学问,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其禀赋资质、成长速度、认知能力、习得方式、成长

环境等都不尽相同,家教过程中如果总进行不恰当地比较,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

(李女士,33岁,街道工作人员)

我一向认为,用自家孩子的弱项或缺点,与别人家孩子的强项或优点比,是一件特伤孩子自尊的事。我更喜欢引导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也就是使用纵向比较法,把孩子的今天跟昨天比,这次跟上次比,肯定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并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

在如何比较的问题上,我女儿葱葱无意中还曾给我上过一课。我的厨艺不咋样,家里做饭大都是老公掌勺,我打下手。偶尔当回“大厨”,我不是盐放多了,就是菜炒得太烂。为此,老公经常嘲笑我,可葱葱相反,从不吝啬表扬,经常会说:“妈妈,你做的饭比以前好吃多了。”或者说:“妈妈,你炒的这个菜还挺香的。”让我忍不住感动,心说女儿真给面子,没拿我跟她爸比。推己及人,我也经常照顾女儿的面子,基本不拿她跟别的孩子比。

记得女儿入园第一天,幼儿园就举办了一个亲子活动,活动的第一个项目,是让小朋友向小伙伴介绍自己并表演一个小节目。我当时、很担心葱葱没有拿手的节目,甚至怕她上台后哑场。没想到,在其他小朋友表演过背英文字母ABCD、模仿葫芦娃或朗诵“鹅鹅鹅”之后,葱葱款款上台,自我介绍后告诉老师:“我要表演一个‘小鱼。游啊游’。”说完竟然什么动作也没有做。老师问:“然后呢?”“然后没有了。”女儿无比淡定地说。老师愣在那里,我在下边直冒汗,心想这叫什么节目啊?

活动结束后,妈妈们急切地扎堆交流:谁家孩子表现好,谁家孩子才艺突出……你一言我一语,非常热闹。我不想让女儿受这些议论的影响,带着葱葱直接回家了。路上我跟葱葱讲:“今天你表现不错啊。一点都不慌张。”因为就在几天前,女儿参加我家附近一家肯德基店搞的一个小活动时,主持人问她叫什么名字,问了几遍,她竟然紧张得一个字也没说出来,这一次能如此从容,我觉得是个巨大进步。下午,葱葱爸听了葱葱表演节目的事,嘱咐女儿:“下次要表演一个长点的。”“嗯,”葱葱点头,“下次我表演‘小蝴蝶,飞啊飞’。”葱葱爸笑着跟我打趣:“咱这丫头太能混事儿了,比上次多出一个字!”说笑归说笑,但我坚持一点,凡事不跟别人比,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好。就像女儿总表扬我做饭“比上次好”一样,我也不断表扬和肯定孩子。现在,我闺女上台表演时,不仅舞蹈、唱歌、朗诵样样行,还会玩小魔术、唱京剧,而且自信心超强。我想,如果当初我总拿她跟别的小朋友比,恐怕她不会有这么好的发展。

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葱葱跟我家楼下一个叫瑶瑶的孩子一起报了英语兴趣班,最初俩孩子上英语课都特别积极,因为课堂上孩子们经常做很有趣的游戏。可学了一个多月后,葱葱的积极性便大打折扣了,有时候似乎很犹豫,想去又有些害怕,不去吧又有些不舍。有一天我准备送她去上课,她磨磨蹭蹭地闹情绪,一耽误就迟到了半个小时。葱葱爸怪我太惯孩子,直觉却告诉我,英语班里一定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跟老师一沟通。果然如我所料。年轻的女老师跟我介绍了葱葱的学习情况:“葱葱和瑶瑶是一起报名的,瑶瑶都记住了不少单词,还学会了简单的对话,葱葱上课时虽然也挺认真,却很少开口,我不止一次鼓励她向瑶瑶学习。”这或许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葱葱十分敏感,老师把她跟瑶瑶这么一比,不仅伤了她的自尊,也影响了她上课的积极性。我坦诚地跟老师进行沟通:“葱葱很敏感,如果不拿她跟别的孩子比,而是多表扬她这一次比上次有进步,或许效果更好。”老师接受了我的建议。在家时,我也经常表扬葱葱“比昨天有进步”,还把她写得好的字母或单词用相机拍下来,然后传到电脑上让她看,让她亲眼看到自己的进步。结果,葱葱不仅恢复了上英语兴趣班的积极性,而且不久以后就主动开口说英语了。那天老师教到单词Jelly(果冻)和Juiee(果汁)时,拿出实物分给孩子们,葱葱一反往日的矜持,指着果冻问老师:“Jelly可以吃吗?”从此,“金口”一开便一发而不可收,越说越爱说,英语水平大有长进。

我觉得,无论何时,无论何事,都应该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始终向前看,孩子就会不断进步。

别总拿人家的孩子说事

(邢先生,35岁,机关公务员)

有句俗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就是说,人跟人是没法比的。可不少家长,尤其是当妈的,还是习惯性地爱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不仅会在无意中伤害孩子,也达不到预期的家教效果。我家在这方面就有教训。

我妻子以前特别喜欢拿儿子动动跟别的孩子比,最主要的参照对象是我姐的孩子、动动的表哥杉杉:次要参照对象是妻子那帮玩得好的姐妹家的孩子。比较的内容方方面面。小到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琐事,大到才艺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及在幼儿园的表现等。妻子经常数落儿子:“你看你,早晨起床磨磨蹭蹭,尽耽误时间,人家杉杉怎么不这样?”“你吃饭尽挑食,还爱吃垃圾食品,个子还没毛毛高呢,人家可比你小半岁!”“你怎么背什么都记不住,看人家豆豆背《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我常劝妻子嘴下留情,告诉她老这样说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她不以为然,认为孩子一丁点大,说说无所谓。其实不然,你别看孩子小小年纪,大人老拿他跟别的孩子比,他会很不开心,并由此产生抵触、逆反情绪。比如,动动其实是个挺懂礼貌的孩子,我给他念过一本书《对不起》――一本专门教孩子如何懂礼貌的书:“你会说‘请’‘吗’你经常说‘谢谢’吗?在公众场合你会大声喧哗吗?家里来客人时你会主动打招呼吗?有好东西你会和别人分享吗?……”书中的这些内容我反复给儿子讲解过,也常在生活中提醒儿子注意礼貌,因此动动知道什么时候说“请”,什么时候说“谢谢”,家里来了客人总是积极地打招呼。可他妈还是不满意,时不时拿他跟小表哥杉杉比:“你看人家杉杉嘴多甜,像韩剧里的小演员一样,一口

一个‘妈咪大人’,把你大姑叫得满脸堆笑,哪像你。就不爱叫人。”“你看人家杉杉跟人打招呼多帅,‘Please’‘OK’‘Thank you’张口就来,多有范儿,你就不能学学?”这一比不当紧,动动就故意不讲礼貌起来,尤其是杉杉一家来我家做客时,他会故意抢杉杉的东西:他妈跟他姑姑聊天时。他会故意插话捣乱。好在都是自家人,影响并不大,偶尔在外人面前,他会弄得他妈很尴尬。有一个周六妻子加班,带儿子一起去了办公室。妻子让他跟办公室里的叔叔阿姨问好,他极不情愿地敷衍了一下,就开始在办公室里跑来跑去。正巧妻子的女老板到办公室来,见有小孩子,专门叫人买了巧克力给他,妻子连忙让儿子给阿姨道谢,谁知儿子不仅没说“谢谢”,还盯着人家左看右看,然后突然拽住人家的衣服下摆大声说:“这是动物的衣服,你穿的是动物的衣服啊!”原来,女老板穿的是皮草。儿子的恶作剧逗得办公室里的人乱笑,可女老板却一脸尴尬,我妻子更是芒刺在背,觉得儿子太没礼貌。好不容易忍到回家,妻子不但罚儿子面壁思过,还捎带着数落我:“平时不管教儿子,你看人家杉杉爸……”一看妻子比上瘾了,我不客气地指责她:“儿子原本挺懂礼貌的,都是你老拿他跟杉杉比,他才跟你较劲,跟你对着干,你应该先检讨检讨自己。”

除此之外,妻子的不恰当比较还把儿子弄得自信心尽失,情绪经常大受影响。比如,动动从小就对数字很感兴趣,开始是扳着手指头算加减法,为了让他对数量关系有更直观的认识,我拿给他一些硬皮核桃让他做练习。儿子练得非常开心,去奶奶家玩时也要带着那些核桃,算出一道题总是兴奋地向我通报,很有成就感的样子。有天晚上,我正上网查资料,儿子从客厅跑过来问我:“爸爸,1+2+3+4+5等于几?”然后没等我回答就迅速说出了答案。我问儿子:“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儿子拉我来到客厅,指着沙发上的5堆核桃说:“这堆一个,这堆两个。这堆三个,这堆四个,这堆五个,我数给你看,”然后在不改变每堆个数的情况下,一直数出“15”这个结果,并开心地告诉我:“爸爸,1+2+3+4+5就等于15。”看到儿子的“自学”成果我很惊喜,因为我没有教过他连加法,这是他自己看数学书琢磨出来的。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儿子很随意地翻到连加法部分,自己趴在床上看时,我还曾阻止过,让他按部就班地学习,没想到儿子自己看懂了连加法,当时他只有3岁零11个月。我妻子一看儿子对数学很有兴趣,便立即给儿子报了个珠心算班,儿子上课一回来,她就追着问:“今天学什么了?”“今天谁算得快?”然后就开始比较:“弯弯脑袋瓜转得就是比你快。”“虎子就是比你用心。”儿子被她絮叨得不仅很烦,而且渐渐地对数学不再那么感兴趣了。我一看情况不妙,赶紧介入,苦口婆心地劝妻子转变观念,少拿孩子跟别人比。值得庆幸的是。妻子最终接受了我的建议,渐渐改变了动辄拿儿子跟别的孩子比较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提倡科学、恰当的比较

(杨教授,男,48岁,学前教育专家)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怎么做到积极、科学、恰当地比较呢?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恰当使用横向比较,我们说少用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横向比较法,多用自己跟自己比这种纵向比较法。这是对的。但并不是说不可以进行横向比较,所谓“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差距,弥补不足,增强上进心,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不要直接说某某字写得就是比你好,或者你就是不如某某懂礼貌之类的话。你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你看某某字写得多漂亮啊,你要用心练习也能写那么漂亮。或者,你看某某见人就主动打招呼,多有礼貌啊,妈妈希望你也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这种委婉的说法不会刺伤孩子,同时能激励孩子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二是不要总“向上比较”。所谓“向上比较”,就是老是盯着自家孩子的短处,习惯用自家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如果总拿自家孩子跟更优秀的孩子比,家长就会焦虑,就会有心理落差,就会情不自禁地数落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我熟悉的一位刘女士,去参加一个亲子活动,结果发现她的儿子也是一些家长口中夸赞的“别人家的孩子”。儿子的活泼好动,曾让她十分头疼,没想到她眼里的“缺点”在别的家长眼里却成了令人羡慕的优点,被别人拿去跟自家孩子比。这对刘女士触动很大,原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没必要自以为是地“向上比较”。父母心中的秤要适当调校一下,不要无形之中将你的孩子“自我矮化”,不妨经常问一下自己:“我的孩子真的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吗?”

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3

一般而言,我们都认为规矩是严厉的,孩子们都是抗拒规矩的。因此爸妈们总是在规矩与亲和之间游移,一方面要给孩子认真定规矩,让孩子严格执行,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追求亲和的效果扛不住孩子的反抗,最后定好的规矩却没有执行力。定规矩一定要严厉吗?有没有主动要求“来点规矩”的小朋友?其实,是有的。只是他们的表现方式很隐蔽,那撒泼闹腾的样子,让我们以为就是在抗议呢,而事实上,只要我们改变下心态和策略,意识到这是孩子们闹着要规矩了,那么一切就都释然了。

就不,就不睡觉!

我家女儿一直以来都是晚上精力充沛,让她睡觉比登天还难。故事也讲了,牛奶也喝了,澡也洗了,好像她就是完全不要睡觉。她总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故事还要听,玩具还要玩……这么小的小孩,9点半还不睡觉,被她磨得我心都碎了!

――薇薇妈(女儿2岁)

亲爱的妈妈,我确实不想睡觉,因为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我还没有做完,而且我也不困啊。难道你们大人没做完事也会按时睡觉吗?

点评: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这么小的孩子有时候对自身的感觉还不够灵敏,但他们又确实需要有规律的睡眠。当他们玩个不停的时候,其实他最需要的是有人提醒他:“时间到了!”

对待2岁多的孩子,可以给他画一张时间表,用图示的方式告诉他,晚上洗澡之后是听故事,然后就该睡觉了。当孩子还要玩的时候,和颜悦色地告诉他你们已经定好规矩了,然后用询问的语气问他:“洗澡以后应该干什么了啊?”“你是想穿那件小熊睡衣吗?”试试围绕睡觉这件事,和孩子兜兜圈,总之,规矩是一定要有的,态度要采取温和而坚定的方式。

大哭,哭到你心软

我儿子太能撒泼了,在超市里不给他买他要的东西就大哭,打滚,真恨不得打他才解气。结果还是我妥协,这也不是办法啊!

――天羽妈(儿子4岁)

亲爱的妈妈,我就是想要那块蛋糕啊。难道不是我想要就应该给我吗?

点评:有时候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哭闹,看起来就像是他们要故意捣蛋,但其实也不能完全怪他们,小孩子本来就缺乏自控能力。当他想吃零食而你拒绝了,他此时就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想要零食的强烈愿望了。他哭闹其实是希望有人告诉他,怎样控制自己想要零食的强烈愿望?有没有人来帮助他解决他的失望问题?

冷一冷带孩子到人少的地方,告诉孩子 :“你先哭一会儿,等你不哭了,咱们再来谈一谈。”这么做是为了将规则进行到底。所以,之前应该和孩子有约定,比如:“今天去超市,你可以选一样你爱吃的小点心。”

讨论一下等孩子平静下来后,不要训斥他,平静地和他聊:“刚才为什么哭呢?还记得咱们说好了什么?”不用板着脸,但这确实可以给孩子上一堂成功的课。

转移注意力再次跟孩子强调之前的约定,告诉孩子等到一些特别日子的时候他是可以挑自己喜欢的东西的。然后给他列出这些特别日子,比如他的生日、学校放假的日子等等。这个办法还能起到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作用。

这些规矩都在告诉孩子,并不是发脾气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我们都需要遵守规矩。

跟小朋友抢玩具

小一平时还是挺懂礼貌的,但是上周末有小朋友来家里玩,他一点都不懂谦让,也不把手里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还抢别人手里的小汽车。

――小一妈妈(儿子3岁)

明明就是我的东西,为什么我不能玩?他玩我的玩具,我当然要抢过来!

点评:孩子刚开始学习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能安安静静两个人自己玩自己的就不错了。如果他看上了别人在玩的玩具,主动说上一句:“我们换着玩好吗?”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样的礼貌用语,还得学习上一段时间呢!在还不大会表达的时候,孩子确实会一把夺过别人的玩具,然后,一场吵闹大战就接踵而至了。

嘴巴是用来交流的教孩子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感受,是这个阶段家长们最需要关心的事情。告诉孩子嘴巴是用来交流的,而不是用来吵闹的。吵闹的时候,别人没法了解你的用意,只有说话,别人才能懂得你在想什么。教孩子说:“给你玩这个。”“咱们换着玩。”有的时候,还需要家长当场说这样的话,给孩子以示范。

远离现场如果两个孩子闹得不可开交,那么还是将他们分开吧。别当面训斥孩子,但是要让孩子知道,因为他的脾气,你们此刻该回家了。这些也许都只是常识,但这确实是有助孩子遵守规则的一种良好方式。

就是要乱说话!

悠悠最近什么都跟我对着干,还喜欢说一些流里流气的话。“哥们儿”是小女孩该说的话吗?

――悠悠妈(女儿5岁)

我听大人们这么说过,难道我就不可以这么说吗?亲爱的妈妈,请你给我个理由。

点评:孩子时常忍不住在大人面前说一些他从朋友那儿学来的词语或者说话腔调。这个时候,他们其实是想知道,到底哪些语言是不被允许的,哪些说话方式是可以被接受的。其实这些小人精都明白,大人和他的小朋友是不一样的。所以大人有可能不允许他那么说话。有的时候,他那么拿腔拿调,就是试探一下:“我可以这么说话吗?你允许吗?”你的回答当然是:“不可以。”

坚持礼貌用语尽管他们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但还是先让他们背会了再说。

平和而坚定 在孩子顶嘴的时候,反而不和他正面顶撞,而是蹲下身来,看着孩子的眼睛,用平和但坚定的语气说,“你的意思是,你还想再玩一会儿吗?那么,你得好好跟我说。”

懂得道歉当孩子出言不逊以后,要教孩子道歉,让他知道要为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负责任。那些父母不能接受的话,都要让孩子们明白,这样他们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判断力,知道什么话是可以说的,什么话不可以说。

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4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礼仪渗透 日常生活

自从我园成立“礼仪教育课题小组”以来,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身上体现出“礼仪之邦“的美誉,培养幼儿最基本的与人合作、体谅别人、文明守纪、有爱心等良好文明习惯,我认为要抓住生活中的细小事情,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那么,如何将幼儿礼仪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呢?

一、注重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每天早上来园上班时,老师会清晰地听见小朋友们响亮而甜美的问好:“老师早上好!阿姨、叔叔早上好!”“小朋友们早上好!”随后老师用非常标准的鞠躬动作回应孩子们。我们班的“文明礼貌小天使”每天都在门口迎接小朋友们的到来,他们面带微笑,精神抖擞,用标准嘹亮的普通话向老师、同伴和家长问好。如小朋友晨运时上楼梯时,我要求孩子们一边上下楼梯,一边轻声读礼仪儿歌:上下楼梯注意多,小小楼梯像山坡,上上下下不蹦跳,左顾右看我不要,排队慢走不拥挤,不打闹才是好宝宝。走路挺起胸,摆动两只手,挺胸向前走。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盥洗行为,以及节约用水的意识,在孩子们洗手时,我要孩子们一边排队,一边有节奏地朗读儿歌:“洗小手,不拥挤。排好队,袖卷起。洗手时,反复冼,洗完后,水关掉。”通过这样的礼仪教育,孩子们亲身感知、实践,反复学习和训练,久而久之,在这种良好氛围的熏陶中就能养成自觉的礼仪习惯。

孩子们认真的表情和规范的礼貌用语成了每天早晨的靓丽风景线。可见,创建幼儿身边的良好环境尤其重要,正如教育家洛克所说的:“给孩子规则,不如给孩子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二、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例如:我在组织幼儿上健康课《好朋友一起玩》时,要求幼儿和别人友好相处,不可争抢东西。你在街上看到自己的好朋友或亲人时,要主动打招呼。离开的时候要说“再见”。在语言课《有礼貌的小猴》中,通过故事内容,向幼儿讲解礼仪知识:“小猴非常懂礼貌,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别人都会主动地说:‘早上好!’”通过故事教育小朋友,鼓励小朋友们向小猴学习,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

又如我上《社会》课时,我首先让幼儿欣赏课件,评论故事中哪个小朋友的做法正确,然后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幼儿通过讨论,懂得课堂礼仪是怎样的,同伴回答问题时自己又该怎样聆听。通过这样引导幼儿,丰富幼儿对礼仪的认知。课后游戏时,教孩子们一些常见的礼仪知识,如小朋友不小心踩到同伴的脚,要说“对不起”,请求别人原谅或想要与同伴分享玩具时,先要有礼貌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待别人同意后才可以分享。可见,有计划地安排科学、合理的礼仪教育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使幼儿学到知识,懂得道理,养成良好文明的礼仪行为习惯。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为了保证全班小朋友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有规律,确保小朋友的人身安全,我班有许多班规,如下课后不打闹追逐;上下楼梯要靠右有序地走;拿椅子要双手搬起来慢慢地走等。

三、注重学会关心他人

日常生活让幼儿明白一点: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如老师每天要为小朋友做很多事情,教小朋友学习知识,带小朋友做晨运、早操、玩游戏,给小朋友们端饭盛菜、整理被子等,是很辛苦的,如果你看到了有什么你可以帮忙的,是否可以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呢?例如,搬搬小椅子,整理书架上的小图书,整理教室里的书本、玩具等,这是关心自己的一种表现。在学会关心自己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教育幼儿从最亲近的人入手,学会关心家人。这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家长要有意识地在家经常锻炼幼儿,假如有了好吃的,要让他先请爷爷奶奶吃;家人过生日,可以提醒幼儿以简单有意义的方式表示祝贺,如和父母一起做个创意亲子手工,或画一幅画;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可以鼓励幼儿给爸爸倒杯水,帮妈妈接下手中的包;爸爸或妈妈生病了,懂得安慰家人的心情,帮爸爸妈妈锤背、按摩,不惹家人生气;不要打扰别人休息等,这都是礼仪的一种。对于幼儿的关心,家长们要给予鼓励或真诚的感谢,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关心别人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

四、注重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区域活动中

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5

    我认为,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必须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多一点给孩子的时间,多关注孩子的成长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忙于赚钱,有的外出经商、打工,有的在自己家门口承包土地搞种植、养殖等。家长的注意力放在赚钱养家上,顾不得和孩子交流沟通,更谈不上关心孩子的学习。 有的只是在平日里偶尔的问一下:考试考得怎么样?做完作业了吗?从不会认认真真的帮助孩子检查一下作业。孩子说做完了,家长也不会去证实是否真的做完作业了或是作业的质量如何。家长的督促和检查对于孩子的学习是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的。当孩子结束了一天的学校生活回到家中,家长应该监督孩子尽快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做好,使孩子养成回家后马上复习当天功课的习惯。这样容易巩固已学知识,使孩子会产生一种学习有收获的喜悦心情。

    还有些家长应为忙于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得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年迈的老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孩子接受教育的滞后。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多点的时间。这样才能与孩子有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没有时间一切都是空谈。

    一年级的旭辉是个性格倔强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在外打工,只有过年过节回家一趟。平日里只有爷爷照顾他。有段时间,旭辉出现了厌学的情绪。每次一到学校门口,就哭闹着不进校门,把书包扔掉,在地上打滚。任凭老师怎样劝哄都无济于事。没办法只好让他停课在家。老师怕耽误孩子学习,建议他的父母回来陪陪孩子。结果,旭辉是真的想爸爸妈妈了,他们一回来,孩子的情绪就好了很多。每天拉着妈妈的手来上学,高高兴兴地进教室,上课的时候也积极了很多。孩子的愿望多简单,只要爸爸妈妈陪在身边就行了,经济条件的优越也不能换来孩子的真正幸福。

    俗话说:50岁之前看自己,50岁之后看孩子!但并不是说50岁以后才开始管教孩子,而是从孩子娃娃时就开始教育他。有的家长忙于赚钱,却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在错综复杂的多元化信息时代,孩子的成长太需要父母在身边给与及时的引导和关怀,避免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误入歧途或因意外失去宝贵的生命。有的家长给孩子的多是物质的满足,与孩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导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叛逆。家长说一句,孩子顶十句。这就是长期疏远的结果,不仅是空间的距离,更是心的距离。家长“赢”得了钱,却“赢”不了自己的孩子。要是这样就快快倾斜一下自己的天平吧!50岁之前你“赢”在了事业上,50岁以后可别“输”在了孩子身上!

    二、“润物细无声”,注重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事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阅孩子也算不少,真切的体会到“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但是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会反映出家长的一些生活习惯。借用那句话: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的确很贴切。

    班上的振邦家长是做羊肉生意的,孩子经常在班上做出一副宰羊的架势,把整个过程说的头头是道,在关键时候怎样擦擦汗,怎样磨磨刀表演的是惟妙惟肖。这完全源于他经常看家长这样干活的。长期以往,对于这样的血腥场面,他就习与为常视而不见了。

    学校幼儿园的景宏小朋友,上课或是下课的时候,觉得热了,就旁若无人的把衣服从头上一撸就光起了膀子。经过老师多次的教育才慢慢的改变了这一不雅的习惯。问起来,他还自豪地说:“夏天热了,在家里,爷爷和爸爸都是不穿上衣的。”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有多大的影响。

    家庭作为孩子生活的基地,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孩子不染上市侩气,成为一个有学识渊博的读书人,不厌其烦,多次搬家择邻,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他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孩子的模仿性很强,悄悄的观察着世界。这个环境发生的一切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良好的家庭环境需要父母的自身来创造,父母应远离一些不良嗜好,如酗酒、赌博、搓麻将等。做到“百事孝为先”为孩子做好榜样。团结邻里,为人善良厚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自然会拥有正义善良、知耻上进的好品德。

    三、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孩子从礼貌待人开始做起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会给他一些评价:“这个人真有教养。”“这个人素质真差,连一点礼貌也没有。”一个有素质有教养的人才会被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家长应注重孩子的可发展资源,使孩子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

    尴尬镜头一:有家长带儿子去赴宴,行前生怕孩子不知礼节而使场面尴尬,便嘱咐孩子一定要懂礼貌。可是在家就无法无天惯坏了的儿子哪能说改就一下子改好了呢。几个菜刚刚端上来,儿子就急不可耐的伸出筷子吃了个遍,将自己最爱吃的菜几乎全夹到了自己的面前,旁若无人的吃起来。大家饭还没有吃完,他就趴在妈妈的怀里又吵又闹的要回家。此时,家长满脸的尴尬,无地自容极了。

    尴尬镜头二:周末,预约好便到某朋友家拜访。一进门,看到他的孩子只穿内衣,光着脚丫侧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面前的茶几上堆着一些零食,虽旁边有垃圾箱,但果壳还是落了一地。看到客人来,只是瞟了一眼,便继续看电视,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当家长训斥的时候才摇头晃脑不情愿的回到自己的房间里。

    文明礼貌从小就要培养,形成良好的习惯。有些家长认识片面,对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不够重视,认为学好习就行了。还有的认为孩子天真无邪,越坏越调皮说明孩子越聪明越有胆识,长大了自然就好了。这都是误解!所谓的播种一种行为收获的是一种习惯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孩子从小不播种好行为培养好的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再改。

    仔细想想,现在有些孩子说话没大没小,家里来客人没有礼貌,饭桌上挑挑拣拣旁若无人,满口脏话,随地丢垃圾,吐痰.....。这样的孩子如果不教育、不纠正,会在某一天突然变个样子吗?越是懂礼貌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开阔天地,因为他是受大家欢迎的人,这也就是孩子走向成功所必需的“人脉”,有了人脉,机缘就更多,走向成功的步伐就更快!

    “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家长应该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注重以身作则 ,发现孩子有不讲文明礼貌的行为,及时指出并予以改正,逐步培养起孩子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当孩子忘了说“谢谢”时不要粗鲁的训斥,正确的引导;和孩子再见时,自己别忘了道别。家长用恰当的方式、恰当的语言、恰当的场合教育引导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四、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品德

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6

大家好!

近年来,自然灾害事故和我们校园受到的不法侵害案时有发生,尤其是今年以来幼儿被伤害案多达近十余起,伤亡幼儿达近百人之多,实属惊人,所以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给我们的幼儿创造安全的、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会有许多危害不时地危胁着我们的人身安全,但只要我们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并掌握一些安全防范措施,我们就能避免一些危害的发生或能把危害降到最低点。下面我就如何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讲以下几点:

一、必须教孩子学会的逃生技巧

1.果断逃生

孩子要建立这样的意识:遇到坏人、地震、大火或其他对幼儿生命造成威胁的侵害,应当果断逃生,拔腿就跑。自警、自救、自助,可以不要等大人的指挥。

2.逃生的技巧-转身就跑

看到有人举刀冲进幼儿园,不要怕,不要呆在原地不动,一定要转身快跑,越快越好。

3.眼疾动作快

如果遇到突发事情,一定不要着急,要向人多的地方跑,向大人求救,眼疾动作快。

4.学会寻找藏身之处

有人用凶器靠近,马上找隐蔽的地方躲藏起来,尽量不要让他发现自己。跑到教室、厕所、老师办公室,能躲在桌下就躲起来,能关上门就关上,并插好门。可以找厚纸板或其他东西把缝隙遮起来,不要出声,让歹徒注意不到这里有人。

5.拨打110或父母电话

平日牢记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和电话号码,在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拨打父母或110电话,为自己争取援助。

6.平日的安全防范措施

上下学,一定要等家里人来接,不可乱跑,按时回家。即使在学校或幼儿园也不能一个人单独行动,要跟小朋友和老师在一起.公共场所也一样,不能离开家长的视线,以防止意外发生。

二、如何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社会对儿童造成的不安稳,我们做家长的除了要教会孩子要善良、诚实、懂礼貌,更要提高宝宝的自我保护能力。孩子对危险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差的。千般爱护,莫过自护。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提前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自我防护知识,就可以让孩子冷静面对侵害、机智保护自己。

1、占小便宜吃大亏

告诉孩子,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不能拿。有时孩子会禁不住美味或者玩具的诱惑,在陌生人的劝说下接受这些东西,告诉孩子接受赠与是会受到侵害的。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

2、熟记电话号码

让孩子熟记家长号码、名字、家庭住址、自己的名字等一些有助于联系家里人的方式。另外尤其要牢记常用的报警及急救电话,如110、120、119等等。

3、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平时应教育孩子不准给陌生人开门,不管他说他是谁都不要开门,你可以隔着门告诉他,你爸爸在睡觉,让他过一会再来。然后,给家长或邻居打电话,告诉他们有一个陌生人在家门外,让他们不要挂断电话,直到陌生人离开为止。

4、上下学家长要陪护

孩子上学和放学时,最好有家长接送,如果家长没空来接送可以让孩子跟他的同学一起回家,或者直接去同学家,家长晚上去同学家接就可以了,最好不要让孩子单独回家,以免发生意外。

5、教孩子学会拒绝

放学了,陌生人或者父母单位的同事接孩子回家。只有父母或固定的几个亲友接送才能跟他回家。如果需要其他人接送,一定要给孩子打电话,亲代今天将由谁代替接送。或者打电话给老师,交代老师今天父母不来,由某某来接孩子。

6、报纸、电视中的案例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报纸、电视,一方面既能增长孩子的知识,也可以让孩子知道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不安全事故应该如何处理,提高孩子的忧患意识。

7、自我保护意识,家用电器的使用,电源插销,热水,煤气都不要动。有时候在家里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情,热水烫伤是非常多见的,所以一定要让孩子远离热水。召气和液化气也很危险。教会孩子使用家用电器,这样孩子们就不会因为好奇心而出危险,就不会乱摸乱动了。

8、遵守交通保安全

在我们学校的前面有一条乡镇公路,路上车辆来来往往。我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不然是很危险的,小朋友们在来回路上要注意安全,走的时候一定要靠右边走,而且要沿路边或人行道走,并且不能在路上互相追赶、打闹、嬉戏或做其它事情。横穿马路,要注意停、看、走——要停下来,看看左右的来往车辆,等没有车的时候方可通过。,严禁我们的小朋友在公路上踏滑板车。

三、自我保护儿童安全

为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儿童安全,下面我教小朋友们一首顺口溜,来提高你们的安全系数。

1.生人来,门莫开(独自一人在家,千万别给生人开门)

2.攀高处,使不得(要让孩子们懂得不要攀爬高处,危险)

3.离电源,远一点(教导孩子们离开关电源远点,这些都是不能碰的东西)

4.夏天到,别玩水(这个可能适合农村的孩子们,毕竟农村的河流啊多点)

5.过马路,要小心(教导孩子们从小就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过马路)

6.遇危险,喊救命(碰到危险,要大声呼喊救命)

7如走失,找警察(万一走失了,可以去找警察,或者打110)

8.生人食物我不吃(教导孩子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都不能碰,不能吃)

9.我的身体你别碰(要从小教导孩子,自己的身体谁都不能碰)

10.滚烫东西不能摸(教育孩子开水刚做好的饭菜都不能碰,以免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