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散文鉴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散文鉴赏范文1
我想,课堂上老师在精心准备之后把对诗词散文的解读和鉴赏完美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就可以了吗?他们会接受我们提供的既定答案,也会从我们的讲解中获得美的感受,但有什么是属于他们的呢?他们能就此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兴趣吗?怎么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让他们有机会自己解读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呢?幸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如何上好这本书进行了指导:“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课程的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我认为学生在经过了前五本必修课程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在之后的选修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他们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于是,我决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读那一首首优美的诗词,让他们在讲台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让他们在搜集整合资料的过程中感受老师的不易,让他们在面对台下的同学时找到自信和荣誉。
怎样具体操作是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在认真翻阅了课本和配套的《读本》后我发现,《读本》中所选内容是针对课本不同模块的内容和特点进行设计的,既有与课本各单元相配合的内容,也有延伸扩展性的作品与知识;既有值得欣赏的文学名作,又有可供领悟的与语文实际运用紧密相关的文章与文学评论。因此,我应该利用好这本书!教师从教科书上精选一些诗文,充分运用好多媒体,进行讲解。学生在听课以后,结合教师的讲解自己再次思考,充分利用《读本》上的诗歌,进行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解读。我针对所带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从读本中选择了相应数目的诗词,在开学初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利用信息课及周末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搜集信息,对他们要讲解的诗词和作者甚至是作者生活的年代做全面的了解,然后把找到的信息整合起来,再进行解读和思辨,最后可以以讲稿的形式或是幻灯片的形式将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呈现出来,利用语文课的时间走上讲台,向自己的同学和老师讲解。我没有要求学生的解读必须围绕那些角度,因为我不愿用固有的思维方式限制他们,但是我要求,除去一些必要的文史知识,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必须是他们自己的思考所得。当然,将诗词具体分配给学生时是教师的主观意愿,如果学生对《读本》中其他诗词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进行调换。
完成第一步的任务分配后,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就是具体的实施了。我们的教室里都安装有多媒体教具,我允许并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在幻灯片上配上音频、图片和文字,可以更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示出他们对诗词的解读。当然,我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多要使用多媒体,有条件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我决定用每一节语文课前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上台讲解。使用多媒体的同学要提前一天把他们所制作的课件给我看,而我也只是看一下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如字体大小、内容是否过繁需要删繁就简等,至于具体的解读内容我不会去改动。在实践过程中,有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多少自己的感悟,仅是把查找所得的资料整合了一下,没有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感悟,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他们认真的翻译着诗词大义,然后再结合课本上的相关作品知识,比较阅读,有自己的深刻理解,更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请老师和同学帮忙解疑。很多时候,都会在班里掀起一阵阵讨论的。其他同学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往往还会引出很多另一些诗人词人的作品,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对语文的热爱,对诗词的热爱在悄然增长。
经过近半学期的实践,我认为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最突出的表现在
更多的学生可以从容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有条不紊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部分性格内向,声音较小的女学生会不断加强练习,希望能得到同学赞许的眼光,一些普通话不甚标准的男孩子也会在早读及课余时间放声诵读诗词,希望得到同学鼓励的掌声,至于那些在语言表达上本就有优势的学生则更加努力,以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带领大家进入诗词中的美妙意境,带领大家在诵读中感悟经典,在诵读中陶冶性情。从此,语文课上一片书声琅琅!
更多的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对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诗词鉴赏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也由此对诗词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他们会紧扣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再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然后再通过对古典诗词中意象的把握来充分发挥想象,体会品味诗词特有的意境美,置身于诗境得到审美享受。
更多的学生在自主鉴赏自主表达中找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我会提前告诉他们我上课的进度,上课时会讲解的诗词篇目,然后调整学生自主鉴赏的顺序,把读本和课本的内容有机结合,是学生在读本中的鉴赏对象与我的课程内容相呼应,这对于知识面的扩展相当有效,而且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拓展开来的知识。)
比如有的学生在讲解诗经中的《汉广》《木瓜》时会联系起必修二中我们曾学过的《氓》和《采薇》,温故而知新;在欣赏《子衿》时会联系到《短歌行》;他们会在我即将讲解姜夔的《扬州慢》之前,带领大家感悟《黍离》,是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加轻松,也使得教学效果更完美。同样,他们会把必修上的陆游的《书愤》和读本中的《临安春雨初霁》结合起来,会把课本上高适的《燕歌行》与读本上曹丕的《燕歌行》相比较,会在李煜《虞美人》的课程之前谈论李的《浣溪沙》,会在课堂上李白《将进酒》的不平之气抒发之前先去读本中感受《登金陵凤凰台》工整对仗中流露出的深切的忧国情怀。
再比如现在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夏雨佳同学,她把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更多的展示出了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她以“大丈夫落泪更令人动容”导入,详细介绍了她所感受到的诗词美妙,并将苏轼和张质夫和作的《水龙吟》进行了比较阅读,以轻松浅近的语言“PK”了两首词中每一句话的优劣。而且她还自己动手做了精美的幻灯片,几乎那一节课的时间都被她用去了,但是这一节课的时间没有白费,自此以后,后面的每一个学生都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所要鉴赏的诗词,他们努力着希望能够让自己也成为同学赞许的对象。
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备课的辛苦不易,上课时更加认真投入。
散文鉴赏范文2
一、解题思路
解答散文语言鉴赏题时,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先分析命题的指定内容,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与散文的景、情、理、意相结合进行延伸、拓展、发掘、归结、提升。即按照“分析 + 迁移”的思路进行答题。
1. 鉴赏语言表达技巧型
语言表达技巧一般指语言的修辞手法。做这类题前应细读所指定的语句,分析语句使用的语言表达技巧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如200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20题:
分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憧憧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
通过“分析”找出上述语段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并不难,语段中用了排比、对比、夸张、叠字等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手法中,叠字如“影影憧憧”“岩岩叠叠”等凸显的是雾中古树、山石等具体景物的特点,而其他的手法描写的都是泰山的雾,描绘出雾气的浓重。本题的难处在于“迁移”,即分析这些手法在摹景状物和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结合全文和语段中的“粘稠”等词语的运用,就能体会到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
参考答案: 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手法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②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2. 品味遣字造句精妙型
如199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29题: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吧。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①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不超过26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分析”,连用“便”字和“领取”在修辞上属于反复手法。反复的目的是突出某个意思或强调某种感情,在强化文意、制造气势、增强语言节奏、加强抒情效果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迁移”下来,几个“便”字反复强调了时间消逝之快,与时间飞逝之快令作者“一惊”的文中信息相关,是作者感叹的缘起;几个“领取”反复强化了本文的主旨,与如何看待四季轮回、如何面对生活的文中信息相关,与文章的主题――时光易逝,要珍惜光阴,不虚度年华相一致。
参考答案: ①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飞逝。②层层铺开,逐步深入,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3. 体味语言风格型
如200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第19题:
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
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①题中的两个词语均属特殊用法。联系文中第一段室内书满为患的信息,就很容易理解“有电而无视”这个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即书挤占了地方,家里连电视都看不了。“意识先于存在”本不是生活中的常用语,回顾前文“殊不知,我的整理反而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等信息,便可理解其表达的是人找不到东西时的自嘲。
第②题是在第①题的基础上考查对语言的鉴赏,也就是“迁移”的过程。要求同学们品味第①题中两个词语临时活用产生的效果,然后体认作品整体的语言风格。审清题意,再联系作者的身份、职业,便不难得出“幽默、风趣、富于书卷气”等语言特点了。
参考答案: ①“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
“意识先于存在”化用哲学术语,是说东西已经被挪动了位置,自己仍然按照先前的记忆去找,自然找不到了。
②幽默(风趣、诙谐),富于书卷气。(符合人物的修养和性格即可)
二、解题时应具备的知识积累
解答语言鉴赏类的题目时,除了要掌握以上解题思路外,平时还要注意积累答题时需用到的知识。
1. 熟悉作家及其散文的风格
同学们要经常阅读一些名家散文,熟悉他们的语言风格。如冰心的柔美隽丽,朱自清的绵密醇厚,叶圣陶的清淡平实,徐志摩的繁复浓丽,巴金的热情坦诚,孙犁的真中显美,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余光中的雅致端丽,周涛的气势磅礴……语言风格的不同,是由作家的美学追求、艺术个性不同造成的。周作人的散文语言舒缓、自然、冲淡、隽永,这与他的处世哲学、生活趣味有关。徐志摩的散文语言华丽、繁复、奔放、自由,无疑是他张扬性格和诗人气质的反映。了解这些,对具体作品的阅读大有助益。
当然,语言最终是为内容服务的。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固然与一个作家的美学风格密切相关,但也是由散文所描写的对象、内容决定的。同是朱自清的作品,《绿》《春》等散文的语言是华美绚丽、富有诗情画意的,《背影》《给亡妇》等则显得简约质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深沉含蓄的,而《执政府大屠杀记》却表现出激动、悲愤的色彩。
2. 熟悉常用的答题用语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引用、对比、衬托、渲染、象征、反语等。
鉴赏散文遣字造句的精妙时,可结合文字的整齐之美、参差之美、回环之美、形象之美、色彩之美、音韵之美、哲理之美。
散文鉴赏范文3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等。语文课改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一、散文教学
散文的形式多样,变化无穷,一直被列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散文鉴赏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事物都有它各自的规律性,散文鉴赏也有一些大致的规律可寻。结合不同作家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的距离,走入文本的意境,汲取作品的精华,便是鉴赏散文的方法之一。而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走入文本去汲取内容的精华,必须先读懂文本,解读字眼,走入作者所营造的意境,方可获得自身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散文教学的真正目的。而这也是提高散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优美的阅读可算得上是“无韵之诗”,字字珠玑,声情并茂,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既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又可以净化人的灵魂,而这正是高中语文在散文教学中所要承载的人文性、审美性引导的重要任务。如若加入现代媒体作辅助设备,效果则倍增。在这里,只强调用音频,而不是视频。可以让学生本体从自身体悟达到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在自身头脑中进行综合加工,形成一幅画面,再一次反馈投射到语文教学当中,体现为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周记、诗歌、作文都可。只要是来自于以学生为创作主体的作品,老师都可以大大赞赏、鼓励,以激发学生语言积累和拓展的兴趣。
二、诗歌鉴赏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是最美的奇葩。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不仅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途径,也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读”也同样不可或缺,甚至举足轻重。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时候,曾经做过两种比较:一是用幻灯的形式去展现所有想要的一切,给学生再现作者写作时的画面,但不免还要谈到课堂教学重点等诸如此类的话题,但这样下来,整节课几乎都是教师在展示,而没有学生的活动;二是采用读的方法,情况则大不一样,学生如身临其境,盘旋在自己反复给自己营造的意境当中,去解读诗人的喜怒哀乐,从而达到了诗歌鉴赏教学的真正目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诗歌鉴赏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内容,更应该是学习的方法,还应该包括对古代诗歌精髓的传承。
三、文言文教学
可能谈到它,有些教师会有很多感慨。确实,文言文教学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共有七十七课,约占全部课文的百分之二十八。这些作品能否教好,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知识和思想认识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读”这个环节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学生只有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才能掌握握文言字词的根基。通过反复“读”这一环节,学生才能发现问题。而且也只有在反复“读”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触摸到古人刻画的人物形象,抓住文章脉络,理清线索。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才能质疑,相互讨论,进而解决问题。而这也吻合了新课改的理念,既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暗合高考考纲的基准,一“读”而收益多面。
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要努力创新,把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让语文教学不再是“大满贯”的套课,不再是“无用功”的余课,不再是“浮云”的虚课。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散文鉴赏范文4
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如:在散文鉴赏课堂上教师开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教师满堂灌,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又调动了学生鉴赏散文的积极性。我认为教学中还有以下如下现状急需改变:
(一)忽视教学方法更新
在新课标施行后,一部分教师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语文教学的方式依然是老套的,并且有些表面上是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而实质上还是用老方法进行讲解教学,典型的新瓶装老酒。我们知道学习语文,最主要的是语感、感悟。因为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散文尤其体现这一文化精髓,如果教师仅仅自己体验感悟,让学生跳过这一过程,直接把教师自己所得的结果告诉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在注重探究性学习的新课改下他们这样做只会让学生讨厌散文课,甚至让那些本来喜欢散文的学生也因此而对散文敬而远之。
(二)忽视散文文本内涵
散文文本是学生阅读的基础,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散文在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实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字词、语言文字、文言文和作文教学上,对散文则是一讲带过,甚至是视而不见。这些文质彬彬的散文就这样被忽略,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精神损失和资源浪费。
此外,因为学生自身条件(对散文感兴趣程度、阅读及理解能力、知识面的宽窄等)的不同,导致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喜欢程度也不同,但老师不能没有原则地让学生胡乱地解读散文,不能让这种主观化、任意化地解读恣意发展下去,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散文偏重人文化教学
2004年审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辅相成的,不分彼此。以前,我们过分关注语文的工具性,而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有些教师又过分的重视语文的人文性。新课改的这项规定是站在人的本性的立场上,从维护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的来说的,它不仅仅是正确的,更是刻不容缓,迫切需要实现的。
然而很多教师却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又从过度重视工具性的极端,走向了泛人文化的极端。在高中散文教学课堂上很多老师因新课改关注人文性,而过度的重视教材中人文性,如在讲解必修二的三篇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时,都过分地渲染了作者爱国的思想,把鉴赏课讲成历史爱国课。这三篇文章的确都有爱国的主题,但这只是它众多主题中的一个。还有一些教师过分地追求热闹的上课氛围,认为这是体现学生主体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好方法,实则过度的话反而不能达到重视语文人文性的目的。泛人文化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错误解读。
(四)滥用散文新教学模式
正如郭之瑗所说:“散文有飞扬的神思美,浓厚的诗意美,高妙的技巧美。”一直以来现当代散文都是语文教学中灵活度最大的一块内容,它有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新自然的内容,深邃优美的意境,深刻的思想蕴涵等,这使得它适合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讲授,也实最方便于实现新的教学理念的一种文体,因此,新课改后,散文教学方式的盲目性自然也就多了一些。部分教师每天都在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确,这些新方法新理念需要我们接受和运用,但我们不能盲目的不加选择地全都拿来,这样势必会走上华而不实的道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也没有结合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更没有结合学生自身的条件,而是盲目的套用这些东西,致使散文鉴赏教学流于表面化。教师和学生都没有从中得到任何有益的收获。
(五)散文教学过分倚重多媒体资源
散文鉴赏范文5
一、品读:培养文学语感
叶圣陶曾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教学现当代散文时,引导学生细读深品简洁、精美、意蕴丰富的散文语言,是训练学生语感的最佳途径。因为优秀的散文是以语言的精粹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取胜的。如鉴赏《江南的冬景》,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本中的精彩片段,学生就能充分感知其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种种说不尽道不完的意趣。当然,引导学生品鉴此文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而是要引导学生抓住这篇散文的关键处、精要处反复品读,力求一课一得,长期训练,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文学语感。比如,(1)抓住几个精彩的画面进行品读,体味作者描绘的各幅画面的情致与韵味:A曝背谈天图;B午后郊游图;C寒春暮雪图;D江南雪景图;E旱冬闲步图等;(2)抓住某个语言优美动人的文段进行品读,体味作者赋予江南冬天植被勃勃生机的表达技巧。
二、品读:积累文学语言
散文是典型的语言艺术。散文的语言是最能反映作者“言为心声”的创作个性。不仅如此,较之于戏剧、小说等,散文的语言更加凝练精美。况且,每位作家都有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比如,老舍散文的语言以纯朴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如《想北平》;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以笔触细腻、清新欧化著称,如《荷塘月色》;余光中散文的语言以文言文、口语和欧化句式互相穿插、连贯自如著称,比如《听听那冷雨》等。以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为例,其语言极具跳跃动荡的思维美和非凡奇特的想象美。这是因为作者用“他那具有浓郁诗人气质笔触又掺入文字中,常令人于散文中感到一种诗的意境和蕴蓄的力量”的缘故。朱自清在其《荷塘月色》中,最为人称道的语言莫过于用“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比喻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以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光与影”。这种兼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于一体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高超技艺。高中学生正处于语言积累的关键时期,阅读、诵读、鉴赏、品味、背诵、记忆现当代散文中的优美语言,不仅可以遨游于散文语言艺术的天空之中,激发奇特的想象与联想,兼采众家散文语言之长,有效积累文学语言,还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品读:接受美的熏陶
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现当代散文作品中,美学因素可谓比比皆是。在引导学生品读诸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等现当代散文时,如果我们能充分调动其审美经验,以美学艺术的眼光去发现文本中的美、去欣赏文本中的美、去品味文本中的美,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美的情感、美的心灵融入具有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等诸多美学特质的散文之中,学生定能在品读过程中情思奔涌、激情洋溢,定能受到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画面、美的意境的文章熏陶,继之达到“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审美境界。
散文鉴赏范文6
一、电视散文欣赏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从小学就阅读和学习散文,在初中教材中也有专门的散文单元,甚至学生自己也创作过散文。可是在实践中,很少有学生能清晰地表述出散文的内涵、特点、分类等。电视散文作为一种电视艺术形式,很多孩子只是简单的接触过,更没有深刻的体验和思考。所以把散文知识系统地梳理一遍,把电视散文知识,特别是散文文章如何能和影像结合一起创造出艺术美感,介绍讲解给学生就十分有必要。
(一)散文知识的梳理
散文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辞海》中指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所以早期的散文定义较广,它可以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我国“散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时期,约公元976至984年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增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的概念由广义逐渐转变为狭义。我们现在通常认为狭义的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作者记述自己经历见闻以及其中的真情实感,是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现代散文主要有以下特点:取材广泛、形散神聚、语言优美、情真意切、意境深邃等。我们根据散文的主要内容可将它大致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在教学生阅读或创作散文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和主要内容。特别是赏读过程中更要做到,品味散文的语言,注意识别其中的“文眼”;抓住散文的神韵,领会出作品的内涵;展开合理的联想,创设出感人的情境。
(二)电视散文知识的讲授
老师必须要先明确电视散文的内涵和特点,才能方便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这门艺术形式的特征。电视散文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它作为电视文学样式,主要运用多媒体制作手段,将散文的文字形式和多媒体影音手段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散文似的意境。可见电视散文和散文文章的精髓相同,只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和复杂。好的散文如何制作成优秀的电视散文呢?首先要遵循创作的基本规律:立意新颖,联想丰富,文才飞扬,即“营造诗的意境、运用造型语言开拓联想、蕴涵深刻的哲理”。所以我们在带领学生赏析时要抓住其中的意境美、情思真、哲理深、形式多等特点加以分析。
二、电视散文欣赏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单纯地教授给学生散文或电视散文的知识,不免有些枯燥,不如多选择名家优秀的散文文章和好的电视散文作品让学生去感受,去思考。他们体验后得出的结论更真实可信,自然也就学得牢靠。结合学生课堂上学过的散文,选择相应的电视散文来欣赏,作为一种课堂的教学辅助手段,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都有拍摄精良的电视散文作品。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也获得了画面的美感和朗读的范例。课外也可选择其他优秀的电视散文作品,每年各大电视台都会制作电视散文作品,很多作品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教师则可以将电视散文欣赏作为一门初中校本课程在本校开展。
(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发现当今的初中生有较强的个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较高的多媒体运用和信息处理能力,除了具备品鉴电视散文优劣的能力,也有制作简单的电视散文视频的可能性。让他们欣赏好的电视散文作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的视频拍摄录音设备简单,一个手机就能完成,电脑也是人手必备,音频视频处理软件极易操作,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将自己喜欢的散文制作成视频,但不能保证都是高水准。老师可以选择更多样更多层次的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选材、朗读、配乐、画面、整体制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还可以将小组制作电视散文成品作为语文实践活动,小组成员根据个人特点分工合作,老师及时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并将所有成果在班级分享,评选出奖项。学生在高年级时可以拍摄班级的电视散文作品――班级纪念手册,将班级的点点滴滴汇成文字、声音、画面。
我们的学生除了会欣赏文字的美,也要能创造出美的文字,朗读出美的语音语调,拍摄出美的画面。所以电视散文欣赏教学在初中十分必要,可以帮助学生由欣赏到模仿再到创造,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