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1

【关键词】高校 毕业生 文明离校

毕业离校是高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相对整个大学生活来说,处于精神状态松弛期,在此期间大学生情绪复杂,加上学校管理不到位等主客观原因相互作用,毕业生容易做出许多不文明行为。此举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与生活秩序,使学校公共财产受损,而且也给在校生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败坏了校园风气。预防和控制此类现象发生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不文明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可行性策略。

一、毕业生离校前不文明行为表现及原因

(一)宿舍不文明行为表现及原因

毕业前毕业生大都积累了大量书本和其他物品,由于平时没有很好整理,离校前宿舍里就会变得一片狼藉,到处堆满不用的书、旧鞋子及其他生活用品,致使宿舍内部脏、乱、差。有些物品是可以用的,但是学生会觉得带回家麻烦就随便废弃在宿舍。更有甚者将书、枕头、盆、酒瓶等物品从宿舍窗户抛下。晚上在宿舍内大声喧哗、唱歌,直到半夜,为宣泄情绪故意将宿舍桌椅等公共财物损毁等。究其原因,毕业离校意味着在校学习生涯的结束,许多学生思想松懈、情绪兴奋,有如释重负之感,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半个社会人了,抱着“反正马上要毕业了,学校管不着了”的心态,再加上面临毕业,班主任和辅导员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给学生处分,使得学生有恃无恐,认为没有人敢管他们,这样的精神状态极容易造成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再者,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情感冲动的旺盛期,思维活跃,情绪外露,易冲动,做事缺乏必要的自控能力。此外,大学生有很强的同质性,加上居住集中,极易引起从众行为的发生,一栋宿舍里若有一人向窗外扔酒瓶或高声喧哗,极易引起其他人的附和。

(二)校园里不文明行为表现及原因

临近毕业,与师长、同学、同乡聚会增多,有“告别宴”,也有“乡情宴”,“友情宴”,吃喝玩乐之风上升。有的毕业生受环境影响,有的因为就业不理想或没找到工作,有的充满即将踏入社会的不安等,因此容易借机发泄。宴席中,一些同学大量酗酒,情绪失控,借酒发“疯”,出现因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小矛盾而大打出手的现象。部分大学生谈恋爱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对抱有这种恋爱观的人毕业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分离、分手。校园内经常会有成对的男女情侣相拥相抱,坐或躺在校园里旁若无人,甚至做出越轨行为。有的不注意个人形象,穿着随意,叼着烟、穿着拖鞋在校园里晃荡。以上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危害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给在校学生树立了坏榜样。

这些现象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毕业生离校前会发生种种不文明行为的深层原因。毕业生即将离开母校离开熟悉的环境,面对未知生活心中既有对母校的留恋也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夹杂着焦虑不安的情绪体验。有的同学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有的工作并不满意,甚至没有找到工作,他们把这份不满和挫折感压抑在心底,通过酗酒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一点小小的导火索便会演变为聚众闹事,打架斗殴等严重不文明行为。

二、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策略

(一)加强毕业生的日常管理

对于毕业生的日常管理,学校应该做到始终如一,规章制度对于所有在校生都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即将毕业而放松了对他们的管理,对于违反校纪校规的毕业生,要从严从快处理,决不能姑息纵容。否则学生会误认为没人敢管他们,容易做出放肆举动。毕业前夕也应再次组织专门的校规校纪学习,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宿舍管理制度、作息制度等。此外,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生处、保卫处等相关人员也应成立“毕业生离校督察组”,在校园里检查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经常深入宿舍检查宿舍卫生、排除安全隐患。此外,还需要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教育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带动其他毕业生的文明行为,从而使文明离校落到实处。

(二)营造文明离校的氛围

文明离校教育如同养成教育一样,从入学开始就需要宣传,使这种理念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毕业前夕,学校要加大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台、校园网、校报、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对文明离校进行宣传。此外,也可以举行系列活动如向全校毕业生发出“文明离校倡议书”,使他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开展各种形式的毕业生欢送活动,使广大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的深情厚谊,强化毕业生的母校情结,在毕业前夕每位同学至少为母校做一件好事;召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组织新老学生联谊会;开展图书捐赠活动,倡导毕业生将用过的专业书、英语书、各类考证考级用书等资料无偿捐赠给学校图书馆,或者捐赠给贫困生或低年级学生;开展义卖活动,对于能用但不便带走的物品号召毕业生将此类物通过义卖方式捐助给低年级的特困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学弟学妹的关心和支持。诸如此类有意义、充满爱心的活动使毕业生觉得即使毕业了也和母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加深他们对母校的感情。

(三)提高服务意识,尽可能为毕业生提供便利

针对毕业生东西多去车站不便,学校可以像当年迎新生那样,运用校车分批把学生送到车站,使学生免受挤车、等车之苦,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学校的关爱之心,比口头说教的感恩教育效果要好得多。针对许多同学把可以使用的东西都丢弃浪费或者当作废品买卖的现象,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跳蚤市场,使学生有处理个人物品的渠道,从而变废为宝。再者,学校要简化离校手续办理,毕业生的离校手续往往包含院办、教务处、图书馆、宿舍中心、学贷中心、财务处等数个部门的签章认可。学校应当提前部署,科学安排流程,辅助毕业生高效办理离校有关手续。各岗位的服务管理人员针对办理手续过程中学生集中、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要调整工作状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毕业生办理相关毕业手续。学生工作人员也应随时对毕业生的咨询予以回应,并对毕业生离校过程中的困难进行帮助和协调,帮助毕业生顺利办理就业手续、离校手续,确保毕业生离校工作进行得简便、有序、高效。

参考文献

[1]柯毅平,华.毕业生文明离校的管理工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田良苏,吴三美.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中的情感关怀策略[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4).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培养;文明礼仪教育

引言

现如今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不仅看重人才专业技能,更关注人才的个人素质与修养,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来看,并不乐观,生活中、学习中存在诸多不文明行为,存在文明礼仪缺失现象。当代大学生是文明社会建设的后备军,是未来人才市场的主力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应加强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采取相应教育措施,提升学生文明礼仪意识。

一、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

虽然大学生整体基数大幅度增长,但大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明显跟不上时展潮流,个人素质没有显示出线性增长趋势,反而出现诸多不文行为[1]。根据中国信息网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园内外都存在大学生不文明现象。校园内不文明现象集中在课堂纪律和在校生活方面。一些学生课堂上缺乏对老师的尊重,课堂上睡觉、聊天、用餐,甚至旷课、早退,顶撞老师,纪律和行为习惯较差。另外,数据显示49%的大学生曾在考试中抄袭,45%的学生不在乎抄袭行为。此外,在校生活中与同学间的交往同样缺乏文明礼仪意识,不尊重同学;未经主人允许私自使用同学物品的现象非常普遍。另一方面,在校外生活中,一些学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插队、奇装异服;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冷言相对,甚至欺骗父母,对父母缺乏基本礼仪,没有感恩之心,普遍缺乏文明礼仪意识。

二、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的意义

大学生是高级知识分子,是未来人才市场的主力军,担负国家经济发展建设重任,保持基本的文明礼仪意识非常重要。现如今用人单位,不仅看重学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就算学生专业技能过硬,个人品行不过关,仍然难以获得社会和企业的认可。从前文分析可知道,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并不乐观,令人堪忧,采取文明礼仪教育措施非常有必要。在教育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文中已明确要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重点,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作为出发点,基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采取教育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文明礼仪意识[2]。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不仅是教育要求,更是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因此,高校教育应提高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积极落实教育转化,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

三、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的策略

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缺失,既有学生自身原因,也有教育原因,显然这并不利于学生未来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礼仪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更有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因此,下面本文通过几点分析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的策略:

(一)培养大学生文明礼仪自觉

影响大学生个人素质与修养的不仅是教育因素,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因素。因此,必须要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自觉,帮助明确自身优缺点和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自觉,要加强引导,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动态,积极与学建立有效沟通交流[3]。传统文明礼仪教育沟通方式,说教性强,学生认同度低。而且在面对面交流中,学生有所顾及,难以敞开心扉。为提高师生沟通效率,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可采用信息化沟通方式,基于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种教育引导方式,学生更愿意说出心声,更愿意接受老师建议,教育引导性强,能有效促进学生思想转变。

(二)加强思想教育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大学生思维观念受到一定影响在所难免。而这些影响既有正面,也有负面。若教育实践中不正视这些影响因素,仅采取回避教育策略,缺乏有效的思想教育引导,必然要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下滑,文明礼仪意识缺失。因此,应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仪意识,使思想教育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加强思想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破传统的说教模式,根据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条件,以当下社会中发生的常见问题和文化现象作为教育案例,展开贴近生活的思想教育。通过有效思想教育,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是非辨析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文明礼仪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

(三)加强校园文化营造

大学生处事未深,易受到大环境影响。校园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大学期间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内生活、学习,所以校园文化气氛对学生影响较大。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文理礼仪意识,应加强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在校园内传播正能量,熏染学生身心。例如,在校园内设置文明标语、宣传板、黑板报。另外,可加强榜样宣传,发挥榜样影响力,引导积极健康校园氛围,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形成文明礼仪意识。

四、结语

通过正文分析可知道,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令人堪忧,诸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存在不文明行为。这不仅是学生个人素质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引导缺失。因此,为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应加强教育引导,积极展开文明礼仪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华,沈青青.浅析高职高专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施路径研究——以杭州医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3(9):177-179.

[2]胡蓉.内外兼修于蒙养礼——谈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J/OL].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1):28-29+38.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3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大学生基础文明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随机抽取800余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共设计5道大题,内容包括教室基础文明、宿舍基础文明、餐厅基础文明以及其他基础文明等30余项选项,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一)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调查

认为目前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很好的有122人,约占总人数的14.8%;认为目前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较好的有242人,约占总人数的29.3%;认为目前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一般的有366人,约占总人数的44.2%;认为目前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较差的有60人,约占总人数的7.3%;认为目前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很差的有35人,约占总人数的4.1%。从调查结果来看,选择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一般的约占调查人数的一半左右,显然,目前高密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不令人满意。

(二)对校区最常见不文明现象的调查

该项调查共有30个选项,其中选择随地吐痰扔垃圾的有416人,约占总人数的50.4%;选择考试作弊的有234人,约占总人数的28.4%;选择就餐后不回收碗筷的有408人,约占总人数的49.5%;选择课桌椅上涂鸦的有553人,约占总人数的67%;选择教室内乱丢垃圾的有476人,约占总人数的57.7%;选择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有436人,约占总人数的52.8%;选择上课迟到早退的有283人,约占总人数的34.3%;选择自习室内接打电话的有300人,约占总人数的36.4%;选择走廊内或宿舍内大声喧哗的有335人,约占总人数的40.6%;选择不随手冲厕的有478人,约占总人数的57.9%。从调查结果来看,在30个选项中,有20个选项超过总人数的30%(对调查结果进行四舍五入计算),由此可见,校区内常见不文明现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不文明程度较为严重,特别是课桌椅上涂鸦、买饭不排队等文明礼仪行为和文明意识方面的调查结果令人堪忧。

二、提高大学生基础文明水平的路径探索

当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随地吐痰、破坏公物、浪费粮食、课桌椅上涂鸦等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状况不容乐观。作为校区管理者,理应做好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基础文明教育

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不稳定的,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果校区管理者在价值观方面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就能使学生自觉屏蔽不良风气的侵蚀,从而选择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一方面要自上而下,加强宣传。校区学工部门要结合校区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制度,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学生中顺利推进。另一方面要自下而上,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行动,从而在基础文明方面开启一种良好的行为模式。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4

寝室是每个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寝室文明与否是反映学生素质涵养的重要方面,是优良校风班风的重要体现,对每个大学生都会产生影响。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寝室无论是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都很好,寝室舒适温馨、文明和和谐,是真正的文明寝室。但我们更要看到还有一些不文明寝室及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如寝室灰尘漫布、异味浓烈、生活用品摆放杂乱;在门窗、墙壁等处乱写、乱画;随意向楼下仍垃圾、倒水;在寝室聚餐、喝酒、吸烟;寝室同学之间经常吵架甚至动武等等。正是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影响着寝室和学校的整体形象。作为寝室里的一员,我们应大力除去此类不文明现象,把学生寝室建成整洁、友爱、和谐、互助、文明之家,让寝室不但干净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文明寝室建设不是虚的,而是要求实实在在。学生一天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要在宿舍中度过的,宿舍是什么风气,环境怎么样,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明寝室建设,既要在硬件方面,如设施、安全等方面过得硬,但更重要的是在软件方面,如管理制度、宿舍文化、学生素质等方面过得硬。构建整洁舒适的寝室环境,形成良好温馨的寝室氛围,积极高雅的文化韵味,相互关怀、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和谐人文气息,应是文明寝室的必然要求。

寝室同时也是考验我们社会参与度的重要方面。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信任机制的相对落后,带来了社会高度流动性和匿名性,人际交往中情感性的联结减少,人们的交往方式更多的建立在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基础之上,使得人们产生种种社会疏离感。逐渐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同样难以避免,而这种社会疏离感的产生则导致了大学生程度不一的孤独和焦虑,这对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人格形成以及社会融入造成了不良影响。寝室作为大学生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则是建立信任机制,克服社会疏离感的第一场所。

生活在寝室这样一个集体中,大学生们最需要的就是一种集体认同感,克服独立独行,唯我独尊的心理,要懂得我甚或在寝室中,大家离不开我,我也更离不开大家。室友遇到了困难,要热情的上去帮助他;不开心了,要积极的给他关怀......以爱的心灵去对待人,每个人积极的融入这个集体中,脑子里具有集体概念,做事能从大家的角度考虑,奉献出炽热的心,那么就能拥有一个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当然,创建文明寝室需要学校、园区以及每个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创建文明寝室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活跃气氛,让同学树立“团结友爱、互助互信”的集体观念。

二、加强寝室团结,和睦共处,学先进、比先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细化责任,将工作落实到各班、各寝室,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先进模范作用,并加强教师、学生多条线的督促检查力度。

四、学生公寓管理办公室要通过辅导员等多方力量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和普查。在检查中做到平时保洁与重点整治相结合,建立反馈制度,做好情况通报,提出整改措施,进行跟踪检查。

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寝室文明公约,如:保持好卫生,人人有责;爱护好公物,保持整个寝室环境的舒心、整洁。

六、搞活寝室文化,培养同学们对寝室文化的认同,如:可以开展寝室文明建设标语征集活动,提高学生创建寝室文明的自觉意识。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不文明行为;行为矫正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3-006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3.027 [本刊网址]http:∥

引言

全国各地大学生占有比例近年来都有所增长,大学生应该给人传递一种积极的正能量以及青春洋溢的活力氛围,但是当前的情况并不乐观。大学生寝室常常出现很多不文明的行为,诸如随口脏字、聚众赌博、使用违禁品、抽烟、不注重室内卫生等问题已经成为很普遍的行为,下文将针对大学生寝室不文明行为矫正进行相关研究。

一、大学生寝室不文明现象分析

(一)大学生寝室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所以作为家里边的独宠,挣脱出家长的束缚和保护之后,便无法进行生活自理,导致寝室生活一团糟。寝室卫生不达标,滥用相关的违禁电器等,导致校园火灾隐患的产生等。寝室内吸烟,导致室内空气质量非常差,而且还危害同学们的健康,如果不将烟头及时正确的进行处理,就会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寝室内聚众赌博,很多同学在闲暇时光觉得无聊便跟同学们一起聚众赌博,适当的进行娱乐放松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但是赌博的行为会让同学们的心灵产生一种扭曲的怪病,总寻思将输的钱再捞回来或是去赢得更多的钱,更有甚者因为赌博而打乱了原本和谐的室友关系,这就是得不偿失。现在出口就带脏字的同学不在少数,以往女生都是不会说脏字的近年来许多女生也进入了爆粗口的行列,这一行为为广大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坏的影响。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于爆粗口的现象都是令人发指的,本应该天真无邪的同学们却出口伤人,很让人无奈,所以需要从根源上加以制止,并且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每一位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生长。

(二)社会的不良影响

身处于一个心智不健全的年龄,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并不够明确,所以对于社会当中鱼龙混杂的事物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不良事物,尤其是吸烟这件事情。国家现在已经有所规定,相关的影视作品不能够出现吸烟的场景,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着广大的未成熟的同学们。但是在各种网络媒体和社会媒体下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给同学们,诱导其学习一些不良的行为。这主要的原因都是来自于当前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大环境,但是作为社会本身而言是无法控制住所有事情的流通的,只有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提升同学们自我认知能力才能够进一步的帮助同学们抵制相关的不良影响。

(三)家庭影响

家庭作为同学们从小生活的主要阵地而言,家长们的一言一行完全会对同学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作为家长,自己的行为举止都是言传身教的典型。只有不断的提升保护同学们的行为和意识才能够最佳程度的改变同学们的不良行为。很多家长无暇照顾孩子以及教育孩子,忙于工作,最终导致孩子们在一种无管制的状态下自由发展,导致孩子们自身对于是非对错没有明确的判断,一意孤行,最终导致了孩子们失败的人生。

(四)校园影响

同学们的生长环境除了家庭就是校园了,一个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自然而然会为大家带来一个良好的熏陶。从每件小事影响着每一位同学,若是身处一个环境较差的学校环境当中,学习环境较差,生活氛围不够积极,导致大家的整体生活规律混乱无序,种种的现状都是会有可能发生的。

二、不良行为矫正方式

(一)加强日常教育

对于大学生处于的心智并不健全的时代,只有加强日常教育,才能够从本质上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分别将主要的案例的危害以宣传片的形势播放给同学们,宣传片的格式一定要有创意,不能够以教育片的模式进行选材。激发同学们的观看情绪,只有将宣传片的教学性能提升到一定程度上才能够在本质上解决同学们的思想。学校也可以定期举行不良行为矫正比赛,同学们可以纷纷说出自己室友的不良行为,通过同学们之间的互相交流,推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也可以定期的开展教学讲座,让同学们全方位的对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有所认识。

(二)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觉悟

很多同学之所以会出现种种的不良行为,首要问题是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做法已经对他人和自我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或是危害隐患。如果能够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那么同学们就会从心底感知到自己的错误会带来多么沉重的影响。而让同学们自身感受到自己的错误的严重性的时候,这些错误以后发生的几率就是几乎为零的,这种方法的解决问题的成功概率就非常的大。

(三)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正确引导

学校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校园风气,一个学校的校园风气会对学校的整体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这就是这个学校的校园之风,校园之风正气凌然同学们自然也都会意气风发。作为同学们的重要生活地点家庭而言,如果家庭能够做到正确的辅导同学们的话,同学们今后的道路会走的更加顺畅,一个正确的引导会让同学们少走很多弯路。社会作为一个人民生活的大背景而言,只有做好坚持正能量的为大家进行宣传和呼吁,对同学们的影响自然而然是积极的。还可以请一个相关的当红明星进行校内讲座宣传,起到一个明星效应,让这位明星带动每一个大学生的一言一行,这就出于同学们当前对于明星的追捧较为严重,可能他们喜爱的明星就会更加有说服力。

(四)研究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步伐的加快,使大学生寝室成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大学期间学生有百分之五十的时间是在寝室中度过的。因此,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研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的一个新的课题。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优化高校德育环境的需要,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不但对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同时对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寝室文化建设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自高校扩大招生以来,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管理范围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了新的挑战,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发展的需要。所以,把寝室文化建设引入后勤管理工作中,发挥寝室文化的导向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研究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教育 对策

礼仪,人们人际交往的基石,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用来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作为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礼仪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文明的表现,而礼仪修养也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气质、文化、道德品质已经完美人格的主要标准。在我们身边,行为失范的现象随处可见,即便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也异常严重,比如遇见老师不打招呼,同学交往不懂谦让,时而言语粗俗甚至大打出手,校园里乱扔东西、随地吐痰等行为更是随处可见。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己经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担忧。于是笔者开展了此次对大学生礼仪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

一、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

本次调查以南昌师范学生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对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教育系、外文系、中文系、数计系、体育系、音乐系、生物系、化学系、美术系、政法系等11个系部的部分在校生做过礼仪知识问卷调查。

在食堂,26%的学生不会排队,因为他们表示排队会浪费他们的时间,并且吃完饭剩饭剩菜率高达42%;在宿舍,电脑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必备的现代化通讯工具,在和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80%以上的学生回到宿舍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坐在电脑前,而他们的乐趣是在玩游戏、聊微信、刷微博等,真正用在学习方面的并不多。

二、大学生礼仪缺失原因分析

(一)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可以改变一生。”每个人从降临人世到步入社会,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就是父母。就教育而言,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他们在家庭中的各种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此时家长成了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几乎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条件都可以满足,为所欲为,百依百顺,其他方面的缺失都无所谓,所以也就出现了成绩好的孩子有时骄傲任性、专横跋启,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则自卑、压抑。

(二)学校礼仪教育的缺失

回顾我国的教育历程,无处不是应试教育的影子,学习成绩始终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学校教育过分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德育教育、礼仪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甚至高中,虽然设有思想品德课,但就没有把礼仪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和训练,忽略了学生做人的礼仪知识传授和礼仪规范行为的养成,使得学生的礼仪修养不能从小得到很好地培养,以至于到了大学后仍然有许多不文明的、缺乏礼仪修养的行为。

(三)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提高礼仪修养不能蔚然成风

中国有句古话:衣食足而知礼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确实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可很遗憾的是,我们的现状却变成了“衣食足而失礼仪”――打开我们的QQ聊天记录、微信记录,诸如“日”、“靠”、“草”、“妈的”这些不文明用语频繁出现,以耍流氓为荣,以乱吐口水为幸,有些词和字在网上被强行禁止,但却还是挡不住国人国骂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能吃苦”、“不诚实”、“贪小便宜”、“嫌贫爱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闯红灯”等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家庭礼仪教育,唤醒礼仪意识

家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湾,它既是遮风挡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飞理想的锚地。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认为:礼貌是儿童应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所以,家庭礼仪教育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唤醒孩子的礼仪意识。但从目前大多数家庭来看,孩子在家庭得到的礼仪教育极其缺失,所以在大学阶段再来提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的问题已经太晚了。礼仪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这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

(二)高校应设置科学、合理、多样化的礼仪课程

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礼仪教育,从制度上给予政策支持与保障,重视礼仪教育环境的营造,重视相关礼仪活动的开展,尤其应重视对礼仪课程的建设。首先,各高等院校设置基础课程时,应将礼仪课程设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并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开设多样化的礼仪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改变传统的礼仪教学模式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除了理论讲授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其实践性特点,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模式,让学生除了听、看、记忆以外,更多的是能够进行有效的练习,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案例教学、示范教学之外,可多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

(四)提升高校老师的礼仪素养和教学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礼仪修养水平和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首先,加强教师礼仪修养,不但可以在学生中形成良好形象,提高教师的威信,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礼仪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

其次,礼仪教师是传承礼仪文明的使者,其教学水平的好坏也是大学生礼仪素养提高的关键所在。但就目前的礼仪教育而言,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以及行业的实践经验,很多礼仪教师本身并不能真正传递礼仪的本质和真谛。

(五)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健康的礼仪教育活动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较好的文化氛围中提升自我、陶冶情操。学校应大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同时,可不定期为学生举办各种与礼仪相关的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风采大赛、礼仪演讲比赛、礼仪专题讲座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强化了学生的礼仪意识,推动大家学礼、懂礼、知礼,让文明礼仪之风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耿娜.高职生礼仪教育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2]王瑞平.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8.

[3]刘佳鹤.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4]刘敬.中学生礼仪教育初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