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未选择的路教案

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1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能够紧密结合学生实际,重点关键突出,知识科学精当,能力训练有序。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备学生,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状况和接受能力,才能有的放矢,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朱小丹老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特点,一节课只教5个单词,并且让学生当堂掌握,并当堂反馈。没有花里胡哨的表演,学生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收获。陈珍老师的教学设计,讲练结合,当堂反馈,效率极高。

再次,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较强,教学环节科学合理,教师精神饱满,教态自然,思路清晰。7位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中不慌不忙、松弛有度、收放自如。设计的问题合理科学,针对性强,大多数教师都能把握重点和难点,解决核心问题。如李慧玲老师的复习课对主干知识的梳理,脉络清晰,一线贯穿。李锦明老师的讲评课详略取舍,老练自然。开展活动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老师的问题,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展现自我、口头表达等能力,整个的教学过程清晰流畅而完整。朱小丹老师的课,教态亲切自然,能够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活动类型各异,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是真正的师生互动,这种流畅的教学过程,正是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的体现。

最后,注重反思,吸取经验。每位老师上完课后,都会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与同学科的老师交流,主动向听课教师请教,听取评委们的批评指导,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课的得与失,将不足改进,将长处守住,真正从心里把这次活动当作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尽管有诸多的可喜之处,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就教案撰写来看,有些教案过于简单,内容不详;有些教案重难点未恰当把握;有些教案过程设计不完整,没有板书。

2、就课堂流程设计而言,个别老师由于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不够合理,对学情判断不准确,导致授课时间把握不到位,出现了早下、拖堂现象。

3、就课堂评价而言,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较少。对学生的解答,有的没有及时评价,有的甚至还忽略了对学生的评价,这也是极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量,应该是判断一堂课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有些课堂只体现了教师的“教”的水平,而不了解学生学的“效果”。4、就课堂语言而言,部分老师语速太快,授课内容过多,任务繁重,学生不易接受,甚至接受困难。

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2

论文摘要:运用著作权法和物权法有关理论知识,对体育教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职务作品,具有著作权,应当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并提出对体育教案著作权进行保护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权利。目前,教育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未进行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识产权法律救济。2002年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与自己所从教的小学之间的教案纠纷是我国首例教案著作权纠纷。原告诉称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此案的审理可谓一波三折,最后原告变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为诉讼理由才使本案最终审结并获胜。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属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职务作品?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之问的关系?等等。体育教案属于教案中的一种,同样属于著作权客体。笔者企图通过本文来唤起教育行政管理机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智力成果,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案的含义

体育教案(也称体育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教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凝聚着体育教师对学习对象、教学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等钻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体育教案包括纸质教案或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体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场地利用、教学组织、教学进程、运动负荷、课的密度、学习评价、体育绘图、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摄影资料、学习资源、参考书目、体育作业等具体内容。

三、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所有权

1.体育教案具有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保护的不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表达该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或者说,著作权是通过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来达到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作品的著作权伴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

(1)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规定。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对体育教案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做出明文规定,但是,通过对相关法律的解读,可以判断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一章“一般规定”中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依据以上法律条文,体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图形、图画、影像资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复制、保存、出版。因此,体育教案无疑属于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范畴。同时,体育教案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u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范围,包括3类:(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显然,体育教案不在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之内,可以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

体育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个部分如体育绘图、摄影资料、板书设计等可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都有著作权。体育教案的任何组成要素如图形、文字、照片、录音、动画、录像等都是作品,对其利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著作权纠纷。

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判断体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体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独创性,其次要看体育教案内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进行保存、复制。

第一、体育教案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的作品。

目前许多国家对于私人之间的通信、日记、律师的辩护词、法官的判决词等进行保护,其立法着眼于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而不强调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在我国的著作权实务中,将节目预告表、火车时刻表等列入著作权保护范围,也不是保护预告表、时刻表的内容,而在于这些作品的独创性编排形式。体育教师教案是体育教师对所教授的动作要领理解与表达,对教学时间、课的密度、运动负荷等合理的安排,是体育教师个性化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独创性。

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促使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体育教师由传统的“由传统的‘经验辛苦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年年重复旧教案”、“陈陈相袭老一套”的做法已经没有出路了,体育教案的编写必须兼顾诸多要素:教学对象——学生在性别、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课程标准》实施后,国家不再制订、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取舍、比较、综合;教学空间和形式开放,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各地地理境气候的不同、教学器材设施条件的不足等客观现实需要体育教师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等利用好体育教学资源;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之下,许多体育项目需要经过改造后才能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工作,教案设计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体育教案很个性化,它凝结着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见解,优秀教案不仅具有独创性,而且可能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总之,体育教案是体育教师独创性的无形智力成果。

第二、体育教案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教案分纸质教案和电子版教案。体育教案以文字、图形、图画、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存在,具有知识产权的容易被复制的特点,可以以抄写、印刷、拓印、复印、录音、录像、翻拍、翻录等形式进行复制、保存、出版。电子版教案的复制甚至无需成本,只需在电脑上点击“复制”和“粘贴”按钮就完成复制。非法复制的成本及其低廉,但给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体育教案可以成为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体育教师对其教案拥有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便复制和出版,体育教师有权维护自己教案的版权。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的体育教师教案书籍和名师教案不可以随便盗版复制。

(2)体育教案是职务作品

体育教案虽然可以成为作品,但是该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谁,学校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教案著作权的归属取决于该作品的性质。

首先,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法人对其法人作品享有除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全部的著作权。教案是教师为课堂教学所撰写的一种作品,是教师思想的结晶和人格的体现,它不是在学校的主持下完成的,其教案撰写的好坏一般也不是由学校来承担责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

其次,教案应属于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1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应当履行的职责。”教师撰写教案是其本职工作之一,所以教案是职务作品。但是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由合同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尚没有明确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一般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之间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也没有合同约定。

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除了享有署名权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法人所有。法律之所以将上述作品的著作权归法人所有,按照当时的立法意图,主要是因为上述条件下产生的上述作品不适宜由公民个人享有著作权,例如,工程设计包括建筑、桥梁、道路、水库等,由具体设计人享有著作权显然是不合适;产品设计图为工业用途,同时受到工业产权法,如专利法、技术秘密法等的规范,由设计人享有著作权也是不合适的。地图是国家正式出版物,与一般图书不同,个人也不能享有著作权;企业投资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也不能由个人拥有著作权。教案显然不能归人上述作品。

第三种情况:其余情况下的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都归个人所有。由于教案不能归人本文上述的两种情况,那么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只能归教师本人所有。

综上所述,在学校和教师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教案的著作权应归撰写该教案的教师所有。但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学校依然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该教案,比如说学校将其教师撰写的优秀教案作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师作为教学的参考,就不能认为是侵犯了教师的著作权。同时,在教案完成两年内,未经学校同意,教师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其学校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教案。

2.体育教师享有教案本所有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排除他人,独占其所有物,并依自己之意愿通过占用、使用、收益及处分等方式利用其所有物,以实现其作为物之所有人之应享利益的权利。空白教案本是一种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通过教师撰写教案而不断被消耗,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物品——体育教案本,教师成为新物的所有人。一节课要写一份教案,教师凭借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这份教案的使命就完成。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通常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教案本由学校所有的物品就变成了教师所有的物品,其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由学校“公有”变成教师“私有”。此时,教案本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其所承载的无形智力成果——教案,而由原空白教案经使用转移过来的使用价值显得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从法理上讲,只有将教案本的所有权和教案的著作权相结合由教师享有,才能使教师切实享有著作权。在执行教学任务期间,教师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享有除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完全著作权,学校作为单位只享有有限的管理权和优先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学校对教案的一定期限的掌握和控制,是非所有人的占有行为,不能改变教师对教案的所有权。教学任务完成后(体育教案完成两年后),教师则享有完全的著作权。

另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第2款的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由于教案是一种无形财产,所以在其受到他人的侵害时,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教师有权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提起财产侵权之诉,可以主张包括请求返还原物、请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在内的民事救济。

学校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行使管理的职责,对教案进行检查监督、质量评价、评优评先、优秀教案展示,但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当体育教师教学任务完成后,其职务任务就结束了,教案本也变成了教师的所有物。此时,学校对体育教案的利用要坚持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价有偿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

四、体育教案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今后在著作权法修改时,要明确毁失著作权的(唯一)物质载体同样构成侵犯著作权,而在诉讼程序法当中则明确证明著作权物质载体非唯一性的举证责任由被诉的侵权人承担。

体育教师因教学或科研需要引用他人教案时要注明出处。使用他人体育教案要征求其许可使用,出版物中引用体育教案要取得许可使用权并支付一定数额的稿酬。

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3

新的时期新的要求,新的环境新的提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自己为教育事业奉献的思想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优化校园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虽然系统的学习了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但通过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感到学到的那些教育理论知识过于理论化缺乏可操作性,在教学活动中如同暗夜行路只能自己边摸索边实践,一方面我迫切需要得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指点,以便我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总结出一种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逢此时,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来了。在课改中,我努力地学习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们多年从教经验的心血结晶,这些宝贵的经验对我们这些年轻人如同指路的明灯,给我们指明了过好教学关的前进方向,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作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

:“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说明师德的重要性。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先决条件就是要热爱教学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要看到随着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日益重视,政府和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也给予了极大的尊敬和认可,还有教师这个行业“传道、授业、解惑”所特有的成就感,这些都足以吸引我们全身心的投入这个行业中。

具备良好的师德以我的理解应该表现在对业务的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上应该时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二作好教学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1.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第一步要写好教案,这里面要注意要对教学对象定位,是给什么样的人讲课,不同的授课对象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同时要尽量多的占有素材,写教案时要备有多种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每一个概念和公式要从多种教科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研究利用何种讲法学生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教案不能多年一贯制,要认识到即使是讲同一门课,每次重复对教师来说都是专业知识、学业上的挑战,力求每次教学对知识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内容上则应该不断地追求更新、更前沿,以这样的态度写好每一次的教案都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和提高,不仅是对教学工作对于科研工作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次,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做好上课的准备,比如对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要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

再次,要重视辅导和答疑工作,在上一门课之前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给老教师先担任一两次辅导工作,这样可以把本门课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同时可以吸收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要因为学生在答疑时可能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就对答疑充满畏惧感,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知的,一时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没有什么可耻的,这反倒可以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查遗补缺和深化理解,甚至有可能帮助你在该领域作出创新。

2讲课时注意的一些事项。讲台如舞台,做好讲课前的准备就好比一个演员在表演之前背熟吃透了课本,但能否取得较好的舞台效果,还要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临场发挥,教师讲课如同演员表演一样,讲课的方法技巧以及教师的临场发挥都决定了教学效果。

首先,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教风,作为教师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教学时间变革应该及时通知学生,仪容和穿着应端庄大方。

其次,教师可能并不是天才的表演家,但应该是专业知识传授方面天才的演说家。许多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课之所以吸引人,不仅在于功底深,知识扎实,更在于他们具有突出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很高的说话艺术。当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说话艺术上可能还达不到老教师的高度对此也不要泄气,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以这种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说话不仅要求做到条理分明,生动、流畅、准确,而且要求做到严谨、缜密,同时在声音上则尽可能声情并茂,生动活泼。

再次,板书就像舞台的布景,是讲课的重要辅助工具。一笔清秀漂亮的粉笔字,整齐美观的布局都能给学生以美好的印象,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面的标准虽然我们青年教师大多还达不到,但它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最后,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讲课时要脱稿,不要有口头语,内容要有逻辑性,最好能在开始时简单回顾上次课的内容,并顺势引出本次课的内容,在本次课结束前对当堂的内容进行总结,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

3对多媒体教学的一些认识。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一些难于理解的也难于在板书中表达的模型,还有一些介绍性的内容,多媒体教学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场合的,例如对于一些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地方比如公式推导,使用多媒体效果并不好。当然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教学方法,它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优点,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和接受新事物较容易的优点,青年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大胆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

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4

(一)研究对象

无锡地区(包括无锡、江阴和宜兴三个城市)现有普通高中75所,其中四星级高中24所,三星级高中14所,在三星级以上高中就读的学生比例已接近90%。在三星级以上高中任教的音乐教师共计7O人,笔者发放问卷70份,收回问卷56份,经检查,确定有效问卷54份。其中女教师44人,占调查人数的81.5%;男教师10人,占调查人数的18.5%;师范毕业51人,占调查人数的94.4%,非师范毕业3人,占5.6%。教师人数:无锡市26名,江阴市15名,宜兴市13名,来自三星级和四星级学校各27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调查内容包括:在新课程实践中的收获和困惑、对新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

二、研究结论

(一)收获和困惑(12人未答)

1.关于收获

(1)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高了。共有23人表达了这样的心声:新课改给自己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外出培训、听课、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多;拓宽了视野;也使同事之间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2)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有15人持相同的观点。有的老师认为,去年本校开设了三个模块:鉴赏、歌唱和舞蹈,这两类老师的专业得到发挥,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3)教材和音响改善了。另有5人认为教材的内容丰富了,与教材配套的音响比较全面。

2.关于困惑

(1)学校方面。共有l0人认为: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条件有限,不能充分实现新课程改革。(2)教材方面。也有l0人认为:教材内容太多,上课时间有限,来不及上完;内容偏难,学生不容易掌握;选修课很难操作;教材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重视。(3)学生方面。有8人认为学生对课本内容不感兴趣,另有3人认为学生音乐基础太差。(4)教师方面。有1O人认为:不知道怎样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成现实的课堂教学能力;不知道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融会贯通地使用好教材,等等。

(二)意见和建议(6人未答)

1.关于意见

(1)教材与实际联系不大。12人认为教材“难”。具体是:学生的音乐基础太差,常识性的知识和技能都不具备,连书本上最简单的简谱谱例都看不懂,怎么去使用高中教材?有人认为编写教材应该切准学生的脉搏;也有人认为书上有的内容连教师自己都难以弄懂,怎么去教给学生?专家的设计太理想化了。除了鉴赏模块,其他的模块应以了解为主。另有13人认为教材“旧”。具体为:应多选与当前高中学生生活贴近的音乐作品,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2)教材编写不严谨。有12人觉得教材编写不严谨,具体观点是:内容安排可以再完整、合理些;对我国的民族器乐和音乐家的介绍比较少,象刘天华、华彦钧这样的人物都没有编进教材,实属遗憾;同时,音乐知识不全面,不如老教材系统;部分内容的选择要改进,如有的作品篇幅较长,还有的不具有代表性等。教材的封面设计也难看。

(3)教师用书作用不大。有9人提到《教师用书》,认为它使用率较高,但课后习题答案欠完整,而且也有错误,希望能修正;也有人认为《教师用书》不详细,对一些教学方法提示不明确,应该多编辑一些优秀的教案,供大家参考;还有人认为《教师用书》完全是教材分析,根本没有教学过程的提示及指导,基本没什么用。

(4)教材内容太多。有4人认为《音乐鉴赏》内容太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全部上完。

2.关于建议

(1)希望得到优质资源。14人吐露这样的心声:希望相关部门能精选优秀的教案、案例、课件及其点评,作为资源共享;觉得教师的参考资料太少,能否编一些相关的书籍?与教材配套的资料应该全面,并且要让师生都钟爱,要有品位;如果教材音响资料能有配套视频的化就更好了。

(2)希望再学习提高。4)L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教材与教师用书只是理念的反映,新课程要我们关注的是:我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学生的学情如何?学生的音乐需求在哪里?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三、研究对策

1.领导重视

(1)政府应尽责。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与文化部门一起研发与教材配套的音响资料,要把最优秀的艺术家、最优秀的音乐作品推荐给学生;同时要有专利意识,每一个作品、每一幅图片都应该有出处。

(2)主管应尽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组织课程专家和名特优教师撰写与教材配套的优秀教案、教学反思等相关读本,并要求教师学习和研讨。(3)学校应尽力。学校领导应该配齐音乐鉴赏教学所必需的器材和设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投入就难有回报。

2.榜样激励

(1)专家引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课程专家最好能经常地深入课堂观课议课,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起分析原因,寻找对策。(2)名师示范。要经常在音乐教师之间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教研室应该大力推广、宣传他们,让更多的教师从他们身上学到可以利用的经验和方法。(3)同伴互助。“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建立同伴互助的学习氛围,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大家共同分析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用同伴的智慧来促进自己的成长。

3.自身努力

(1)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高中音乐以音乐鉴赏为主,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至少能够对音频和视频进行自由地编辑,从而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也更好地方便学生学习。

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5

关键词:教育理念;初中物理;物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176-01

应试教育中,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毕业之必考科目,教育教学成果一直备受瞩目。物理教育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来源生活,服务生活。通过无数次实验总结,归纳而形成的一套具有特定体系,特定教学系统的严谨思维逻辑之教育学科。课程教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两大教育手段,加强动手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有效教育途径之一。

一、初中物理教育之现状思考

当下初中物理教育中,经常出现学生不认真学,厌学甚至逃课之事。究其原因,无固定教育管理机制和教育系统方式是主要原因。而这种教育现状值得认真思考,以便制定相应有效应对措施。

1、以“考”代“练”

有些地区,初中物理教育在现阶段逐渐与物理教学脱节。在追求高升学率,以分衡量能力的年代,物理教育挂上应试教育招牌,在应试教育中逐渐寻找单纯高分模式。我们知道,初中物理是为物理发展奠定坚实理论教育基础的关键阶段,是物理发展的基础教育。但现实要求高升学率,加之生源竞争迫使初中学校只能制造分数人才,逐渐形成一纸决定胜负之局面。

基于此,不少初中学校在物理教学中一味进行考试练习,美其名曰:锻炼能力。此举与正确的物理教学有本质不同,前者是以分数为主的物理学习,而后者则是在充分体验物理知识给人们带来心灵、视觉震撼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同时顺便考取高分。这是两种不同学习模式,不同学习境界。而现实以分数论成败最终导致以“考”代“练”形式出现。

为了使学生获取高分,众多初中学校组织专人研究历届考试真题,研究考试方向,探讨未来考试形式,从而制定相应应对方式,以模拟真题形式反复练习,策划专业考试预测卷,通过不断考试,不断试题练习,提升考试分数。我们在追求高分享受的同时应理性看待事情发展本质,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弊端。

2、“师”主“生”被

众多初中学校在物理教学中,出现教师讲学,学生听课,有疑问举手的局面。这是最传统,最原始之教学形式。此教育形式未考虑在封闭教室中学生学习,交流能力低的状况,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等因素。老师不仅要完成大纲中教学任务还要兼顾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根据不同学生性格,学习方式、能力不同等因素制定特定课堂讲学方案。

“师”主“生”被是旧式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之养成结果,众多年教学考试经验的总结,哲学上讲,上层建筑反作用于下层基础,同样,政策出台也会影响教学方案的选择。旧式教育方式是应试教育大纲之必然道路,但现今社会强调自主学习,单一校园传统教学模式将会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过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被动探索,达不到教学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二、浅谈新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

认真研究初中物理教学会发现所有教学方案均为考试服务,不能说是错误,只能说是在以考试大纲及教学任务为前提的现阶段必须执行的教育手段而已,是时代必然产物。

1、合理设计教学理念,激发探索欲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育模式由单一化向个性化过度,重视学生主体化培养,向科研方向培养学生,不仅需要开阔学生视野,更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合理教学理念设计是保证学生最大化,课程最优化之必要前提。

(1)课前优化备课教案。备课教案是教学理念基础,更是教学源头。进行课堂教学需要合理的教案,将知识点、问题探索等通过优化形式表达,会增大课堂教学成功率。最优化教案设计将问题情景化、生活化,这样会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极高渴求欲。(2)课中师生互动。抛弃旧式的传统课堂角色,打造师主互动,师生协同,寓教于乐的新型教学模式,即令教学任务在轻松愉悦教育环境中,最大化的融入学生思维理念中,又通过互动教学,打消教师“威严感”、“严肃感”,消除隔阂,增加交流,接受状态的沟通。通过设定互动环节或全场知识点师生互动, 在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点,充分发散思维的同时,又可让教师收集更多有益问题见解,对教师自身也是一种提升。(3)课后设问解惑。思维是核心,问题是动力,思维源于问题,问题提升思维。设问即是对传统知识点否认又是对自我解决问题能力之历练。例如,为什么在江面上高速行驶的两条船会最终吸在一起,提出“吸力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设立几大讨论组,先组内讨论,最后进行组间论述。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索欲。

2、生活物理,生活教学

从苹果砸牛顿到探索宇宙,无不说明物理跟生活有密切联系。几千年来,物理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从未改变。

(1)整合教材,实现生活化基础。“生活教学”模式是学生接受能力最快,印象最深的教学方式。从生活出发,从最贴切角度出发,最大程度上感受物理的生活化。教材中多举生活事例,感受理论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理念,达到理论与生活之兼容。或用动画形式诠释抽象物理知识。(2)规划实验,实现生活化发展。物理运用于生活,规划生活,将物理运用到课外实验活动中,是对课堂教学之补充。

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6

当我们在尽情享受现代教学技术带来的便利的时候,一股潜流已在暗里涌动,且已成汹涌之势并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

网络资源的丰富,助长了教师的惰性

现代信息技术使我们进入了全球化的信息时代,消除了距离的障碍,各种优质资源俯拾皆是,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给教师备课提供了大量的背景资料,甚至优质的教学方案,但同时也使教师的惰性潜滋暗长。原先教师为了上好一节课,需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去熟悉教材,设计教学方案,钻研教法,然后才落笔写成教案。备课本来应该是一个非常复杂又非常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教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联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关联到这堂课的成功与否。但如今,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多彩,一些教师备课不是刻意去钻研教材,思考教法,而是把时间花在电脑搜索上,然后复制、粘贴、打印,粗粗看一遍,拿着下载的现成教案去上课,照搬照抄别人的研究成果,根本不考虑人家的教学思路方法是否适合本班的教学实际,更不必说自己对教材的独特感悟理解了;更有甚者,在学校进行教学“六认真”检查中,常常会发现同一备课组中的教师的教案几乎是拷贝不走样,甚至连教学反思都一样,还美其名曰“集体备课”。试想如此利用信息技术,怎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

这种没有思考、不加选择的“拿来主义”直接导致教师惰性滋长,轻视教学研究,不愿花精力心思去研究教材,浮游于教材表面,根本没有自己对教材的情感、知识体验,只是当了别人的义务播音员;在课上照本宣科,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浑浑噩噩地度过45分钟,自己也很难说清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长此以往,很难达到对整个教材体系的整体把握,更不要说对教材的融会贯通、创造性的理解了。这样是绝然培养不出现代型高素质教师的,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拿来主义”还明显表现在教师作业的布置上。网络资源广袤,各类试卷层出不穷,搞得教师眼花缭乱,看看这份合适,那份也不错,往往干脆一股脑儿都下载,都印发给学生做。此时的教师就像整天侍弄田地的农人,把学生当成他的自留地,总以为多翻翻泥土,多除除草,多施施肥,就有好收成一样,尽可能地加重学生的作业量,一天一份到一天几份,反正教师搞份试卷很容易,只要会下载就行了,也不用担心资源枯竭。就这样大量的机械性的练习,甚至是重复性的练习被教师不加选择如雪片般撒向学生,学生整天被埋在题海考试中,不得喘息,整个人成了一部做题的机器,完全湮没了少年活泼的天性。

大量的练习只是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应试教学的产物,纯粹为了应付考试,无法提高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但就目前的考试制度来看,这种题海战还是挺有效的,因此受到许多老师的青睐。尽管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的口号喊了好些年,但冷眼看各学的教学,仍是我行我素,加上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广泛普及,更为题海战大开方便之门,学生的学业负担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

其实教师可以在广泛选择的基础上,挑选最精彩的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内容,进行组合灵活运用,进行个性化教学;这样不仅对学生有益,更能体现教师掌控教材、领悟教材的能力,同时也能使教师自己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多媒体课的滥用,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有极大的功能,但在教学中它只起着工具性的作用。而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奉行技术至上论的教师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要算公开的各级教研活动了,只要有公开课展示,清一色的多媒体上课,似乎上课没有课件、不上多媒体课,就不足以体现新课程理念。于是乎,上课教师精心准备课件,图片丰富、画面绚丽,还加入了多种音响动画效果,往往整节课教师就是按部就班地点击鼠标,进入一个个教学环节,出示一幅幅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甚至连板书、问题答案都以一张张幻灯的形式呈现出来,一节课中教师字斟句酌很少讲解,又惜墨如金,或根本不书写一个字,生怕被扣上“满堂灌、填鸭式”的帽子,学生就只能很配合地充当虔诚的看客,随教师摆弄。

这样的课,往往看教师预先是否准备充分,即课件做的是否完美,上课时是否能熟练点击而已。但偏偏这样的课能受到许多教师乃至专家的肯定,认为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试想这样的课,完全按照教师一厢情愿的预设,课中毫无变化,拽着学生跟着图片走,充其量是向学生展示教师辛苦几天忙乎出来的精美图片而已,是属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是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填鸭式,哪有“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体现?

更何况,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双边交流活动,是教师引领学生在知识的百花园中如何采撷知识的蜜浆。教师的一言一行必将对学生的学习思考产生影响,教师尽管预先已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但教师在教学中仍应扮演一个学生学习的同道者,和学生同疑惑,共释疑,在学生山重水复时,适时点拨使学生有柳暗花明的发现。而现在的多媒体课,语文教师没有了自己原生的朗读,数学教师没有了黑板上的演算,物理化学教师没有了当堂的实验操作,而只是站在屏幕前,机械地点击鼠标,把这一切本应是教师亲自捉刀的交给了冷冰冰的屏幕,把教师和学生原本应该水融的合作关系绝然地分开,教师似乎只是一个电影放映员,完全弱化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