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装备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装备调研报告范文1
佛山市积极探索创新创客教育教学,在中小学校大力推广基于创造的学习。一是在全国率先启动“教育创客”培养计划。
在启动现场会上将51位自制教学具创新实践能手纳入“教育创客”培养,立项教育装备应用研究项目32 项,重点项目15项。联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开发全国首套创客教育培养基础课程,面向160多位学科教师启动国际STEAM创新教育和创意课程的专题培训。二是举办全市首个创客教育体验周活动。全国首部创客教育蓝皮书(佛山报告),组织全国首台创客教育直通车配套创意工作坊深入五区6所学校开展体验活动,成功营造“众创”氛围。三是指导探索创新型学习环境建设。
全国首个博物馆进校园案例佛山二中“知隐”博物馆顺利开馆,全国首个授牌技术教育创新实验室在佛山一中、佛山华英学校落成,全国首台中小学流动科学实验车“探索号”成功研发并应用。佛山市首个“教育创客空间”落户省实南海学校,首个3D打印机创新实验室和“未来”教室落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学校,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佛山三中落成。各种创新型装备案例亮点纷呈。
中山市:融合创新,信息化建设推陈出新。
“十二五”期间,中山通过数字化教育行动计划,建立了全省第一个教育云数据服务平台,平台覆盖全市24个镇区343个单位,接入终端7.3万台。通过教育信息化“春风行动计划”,使全市“校校通”光纤覆盖率一直保持100%,“班班通”网络多媒体平台覆盖率一直保持100%,人机比保持6.3:1,有效夯实了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相继实施了多项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以探索新技术、新装备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推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改革创新。一是“初中和小学数字探究实验室”试点建设。
近几年来,在初中和小学启动数字化探究实验室的试点建设,为全市多所初中和小学配备数字实验仪器。二是“一体式互动教学平台”示范工程建设。市电化教育站、市教育信息中心对教学平台的核心部件进行了一年多的测试研究,研发优化,形成了以具有触控功能的大型液晶电视为主体,配合以超微型计算机以及自主研发的无线操控软件和使用方便的高质量推拉黑板的一体式互动教学平台,提升了平台使用的便利性和先进性,达到了替代传统教学平台的目的,更好地促进“三通两平台”的高质量建设。
目前,“一体式教学互动平台”已在全市48所学校得到推广应用。三是“校园电视示范工程” 建设。为推动视频资源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促进校园电视台建设,提高校园电视节目制作质量,连续进行了四期校园电视台示范工程建设。每期设备选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和论证,确保满足学校使用和高性价比的原则,并选出工作积极的学校作为示范工程建设的对象。
深圳市南山区:创建未来教室助推“互联网+教育”行动。
近年来,南山区提出以信息化引领未来教育创新,开展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未来教室建设探索。未来教室建设是南山区开展教育装备创新的实践探索的一项工作举措,也是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的重要抓手。未来教室按照瞄准未来、鼓励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要求建设,分为三类:一是对普通教室进行未来学习改造,使之符合未来日常教学的要求,满足移动化教学、项目化学习、游戏化学习、创客学习等深度学习的需要;二是对功能室进行数字化提升,将实体资源、虚拟现实资源、远程实验资源以及个性化场景等有机融合,满足未来学习对实践环境的要求;三是建设创新实验室,探索未来教育一些新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建设实验环境,进行开创性和特色化研究。
在建设中鼓励学校打开边界,在泛在图书馆、或移动配套设施等方面开展探索。目前,全区25所学校大部分完成建设,部分学校正在组织项目实施。
10多所学校在进行普通教室未来学习改造,如赤湾学校的无边界学习教室、大新小学的智慧教室、南科大实验学校的STEM课程整合教室、育才四小的未来学习中心等。在功能室进行数字化提升方面,很多学校利用最新装备技术和物联网、虚拟现实等环境条件开展科学、理化生实验室的提升改造,如白芒小学的数学思维创新实验室,海滨实验小学的“艺术+”创客教育实验室、前海学校的动漫创客实验室,华侨城中学基于云桌面的多功能室建设等。
江门市蓬江区:产教合作推动教育装备创新发展。
近年来,蓬江区委、区政府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注重引进先进教育产业,支撑教育的变革,为教育的发展抢占先机。2015年南方教育装备创新产业城项目落户该区,社会经济与教育事业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一是资源整合。整合南方教育装备创新产业城、南方教育装备创新研究院及学校资源,实施以南方教育装备研究院为纽带,把产品研究、企业开发与学校的试用测评相结合,切实拉近教育装备生产与运用之间的距离。
二是校企联动。开展了区内中小学教育装备调研,完成了《蓬江区中小学教育装备调研报告》,提出区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发展思路,规划学校的未来教室、虚拟实验室、智慧课堂、校园数据分析系统等软硬件配置以及信息反馈联动机制,具体指导教育装备产业企业的新产品进入到中小学测试使用。学校、南方教育装备创新研究院和企业合作,校企联动,提升教育装备的功能和实用效能。
三是教学相长。着力在探索教育装备产业与教育相互发展、相互促进,教育装备服务教师与学生,提升教学水平和学习能力上下功夫。通过学习培训,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装备应用水平,推进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利用在线集体备课平台,改善传统集体备课模式;利用科研在线交流平台,形成个案反思共析模式;利用电子交互平台,探索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小组合作互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放学校功能场室,以现代教育装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专题研讨平台,建构高效课堂模式。
教育装备调研报告范文2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教学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以某士官学校为例,大专学员学制三年,第一年在校进行基础课学习,第二年在校进行专业课学习,第三年在部队实习。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在校学习期间专业学习的时间较少,据统计,学员在校期间各课程占总学时比例分别是,基础课占60.6%,专业基础课占16.3%,装备专业课占23.1%,两年时间内学员能接触装备以及学习装备的时间为8个月左右。开展以装备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时间较少必然会影响学员掌握装备维修技能的效果。另一方面,学员部队实习基本上流于形式。据了解,部队对实习学员在装备学习上没有要求和监管,学校对学员实习也没有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和任务,学员处于部队和学校双方脱管的状态,使实习没有起到锻炼学员实践经验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士官教育研究不够,没有深入研究士官教育与大学学历教育的不同,没有设计符合士官学员的认知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学员入学文化水平不适应学习需求
据调研,以2013年至2015年某士官学校通信专业大专学员为样本,学员总人数为52人,大学学历3人,占5.8%,初高中学历49人,占94.2%,文化水平偏低是士官学员存在的一个普遍突出问题。通过与学员交流发现,他们对典型电路、电台原理维修等课程的学习感到很吃力,很难理解其中涉及到的模拟电子电路和高频电子电路理论基础知识,制约学员电台维修能力的培养。与其他专业不同,通信专业涉及到难度较大高频电子电路和抽象的通信原理,学员不仅要掌握电工电子、模电数电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具有知识牵引和总结的能力。目前生源的现实情况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招生条件的制定不满足专业需求,同时存在招生把关不严的情况。
(三)学员学习动力不足
有些学员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的甚至一心想退学退伍,逆反心理很强。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队送学制度不健全,基层部队对送学对象把关不严,导致有些学员专业不对口。大部分基层单位对送学人员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没有奖惩措施,导致学员没有适当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是学员主观意识原因。有的学员是为避免部队训练和享受学校假期而来校学习的,有的学员是被迫来学习,家庭矛盾较大,学习态度消极。
(四)教员队伍缺乏部队实践经验
从事士官教育的教员大多数来自军队院校培养的生长干部和地方院校培养的国防生,毕业后分配到士官教育岗位,对于部队实践的了解严重不足。缺乏部队实践经验的教员很难准确把握部队实战化人才的需求,对部队装备战术勤务应用方面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重点内容、实战化训练组织方式上存在“想当然”与“闭门造车”的情况,未能很好地贴近实战进行教学。存在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员来源单一。士官院校教员的来源主要是军校毕业生分配、国防生、地方大学生入伍,少部分是引入的部队技术岗位人员。分配的军校毕业生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的任职经历,虽然在军事环境中时间较长,但部队实践经历仍然不足。国防生和地方大学生入伍的教员更加缺乏对部队实际的认识和经历。调入的部队技术岗位人员相对而言对部队相关岗位比较熟悉,有一定的部队实践经验,但主要从事技术工作,对部队训练情况了解不多。另一方面是师资培训机制不全面。院校和部队之间的人员交流较少,互相代职的时间最多一年,调研多采用参观、座谈等形式。通过这种代职和调研可以获取一定的部队实际情况信息,但与参与实践所获得的认识仍然有较大差距。
二、改进教学的对策
(一)院校和部队形成合力,把学员实习落到实处要想扩展学员的实践能力,去部队实习的一年尤为关键。要解决当前学员部队实习流于形式的问题,关键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院校应为学员部队实习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下达学习任务,教员定期通过电话和军队网络进行回访和检查,让学员带着任务去部队,在部队实践中锻炼战术使用和装备维修能力。另一方面,部队应对学员实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为学员安排专业对口的岗位,采用可行的促学措施,与院校形成合力,使学员在实习中获得扎实的实践经验。
(二)教学管理相辅相成,解决学员存在的主观问题
针对学员文化基础不扎实的问题,首先从生源方面解决,学员入学后严格组织复试,对于复试不合格的学员退回部队,从源头上提升生源质量。其次,要针对学员文化基础的特点,完善和调整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授课中插入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点,利用自习课时间为学员补课,确保学员能听得懂、跟得上。针对学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队干部和教员要共同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及时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深入了解学员的学习、生活、家庭以及交往圈等各类信息,切实为学员解决困难问题、让学员从思想上摆正心态,从根本上“爱学、乐学”,以利于学员能力素质的培养。
(三)调整教学侧重点,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从实战化要求和部队需求出发,结合士官学员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把装备的战场应用作为教学重点。目前通信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装备功能上的操作、检测和维修,没有涉及到装备的战术勤务和战场运用,而在实战环境下战士熟练的战术性能操作远比功能性应用重要。因此,应将电台通信勤务、通信法规、战场抢修等内容列入教学重点。并且,按照实用性原则,精选出能满足维修的专业基础知识,如电路基础、焊接技能、仪器仪表使用等;挑选出实战环境下用到的专业技术知识,如电台的一般操作、通用检测仪器的使用、原理维修等,删掉其他与实战化联系不紧密的教学内容。
教育装备调研报告范文3
一、全市教育装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实验用房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本次调查实验用房主要是小学的科学实验室和仪器保管室,中学的理化生实验室和仪器准备室(仪器保管室)。对照2010年《四川省中小学校教育装备标准》,我市现有实验用房1 259间,与标准尚差2 510间,尚差价值19 420万元。调查数据显示我市中小学的实验用房面积与标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实验用房数量严重不足,且实验用房陈旧,大部分实验用房都是按照“普实”时的标准设计修建的,因此,无法满足新课程的实施要求。
2.实验教学仪器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调查数据显示,8个县市区和直属教育学校的实验仪器与标准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现有实验仪器品种与标准尚差各个县市区都不一样,全市尚差价值26 980万元的教学仪器,实验仪器品种和数量严重不足。由于新课程改革和仪器目录的变更,配备种类增加,配置数量增大,配备要求提高,原有的仪器设备70%不再适用现有的实验教学,严重影响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
3.计算机网络教室基本情况(见表3)
表3
对照2010年《四川省中小学校教育装备标准》,我市现有网络教室425间,与标准尚差596间,尚差价值7 158万元。调查数据显示,我市在网络教室配备方面与标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全市265所小学(中心校),网络教室106间,平均一所学校0.5间网络教室。单设初中92所,网络教室92间,平均一所学校1间网络教室;九年一贯制学校233所,网络教室104间,平均一所学校0.5间;高中38所,网络教室123间,平均一所学校3间。
4.通用技术实践室基本情况(见表4)
表4
通用技术实践课是高中课程改革后新的课程设置,在我市起步较晚,2011年才基本实施。全市38所高完中,现建有通用技术实践室34间,平均一所学校不足1间,与标准尚差99间,这个数据还没有包括选修课程的通用技术实践室间数,全市尚差价值3 960万元的建设配备经费。调查结果显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速度缓慢,经费严重不足。希望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提高认识,加大通用技术实践室建设的力度。
5.图书阅览室和藏书基本情况(见表5)
表5
从表5可以看出: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加大对西部教育的投入,尤其在图书的配备上,我市中小学校的藏书建设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按照国家、省生均图书册数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图书室阅览室的面积也不达标。
6.实验图书信息通用技术等管理人员基本情况(见表6)
表6
从表6可以看出:全市实验管理人员、图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管人员,通用技术教师和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兼职,专职的管理人员较少。小学现有管理人员327人,尚差619人;中学现有管理人员1 018人,尚差978人。职称方面可以看到高级职称很少,大部分是初级职称,并且有部分管理人员根本没有职称。
二、建议与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
政府不但要在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中占有主导地位,而且要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并在教育经费中预算不少于2%的经费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用于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在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上,强化对困难地区和学校的政策倾斜,少搞“锦上添花”,多搞“雪中送炭”。
2.以“农薄”改造项目为契机,搞好农村薄弱学校教育装备规划建设
各县市区要认真做好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技术装备规划,认真做好现有装备的规范和账册建设。在继续加强信息技术装备的同时,也要注重常规仪器设备及图书的装备。特别要注重配备与新课程实验配套的仪器设备和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装备,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协调发展和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
3.大力推进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全市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
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实验室规程》,把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与应用作为当前教育技术装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以装备促管理,以管理促应用,以应用促装备,务必纠正重建设、轻管理,重装备、轻应用的错误倾向,充分发挥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现有空闲实验器材的作用,对教育技术装备器材实行有效整合,对不适合新教材教学用的器材进行淘汰、报废。
4.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教育装备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
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实验教师的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之中,逐步推行实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解决好实验教师的职称、待遇等问题,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思想、业务素质的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业化实验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对实验人员实行市、县两级培训,合格者由市教育局颁发结业证,做到持证上岗。实验人员职评指标单列,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教育装备调研报告范文4
刑侦大队维护民警执法权益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安机关的执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广大公安民警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公安民警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遇到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受到侵害的情况越来越多。就我局来看,公安民警在日常工作中遭到暴力袭警、辱骂撕扯、妨碍公务、造谣诽谤、歪曲事实的的案件时有发生。2005年,我队民警杨xx在办理一起诈骗案过程中,被犯罪嫌疑人家属采用不同方式恶意恐吓威胁;2006年6月,xx派出所、xx派出所、xx派出所民警在处警过程中先后遭到当事人的围攻殴打,致外警民警不同程度受到伤害。这些案件大量侵害了民警执法权益,不仅威胁普通民警的人身安全,也破坏了国家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应如何减少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我局成立了“维护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委员会”,在日常工作中,应以指挥中心为主渠道受理和处置发生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案(事)件,对发生的暴力袭警、辱骂撕扯、妨碍公务、造谣诽谤、歪曲事实的的案件要及时调查取证、认真澄清事实。由于目前我国保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类法律法规主要分散在《刑法》、《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这些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而且一般只对一些严重侵害行为作出量刑规定,而对实际工作中大量存在的揪打民警,撕扯衣服和警衔标志,谩骂、唾吐、侮辱民警的案(事)件没有适用的条款作为处理依据。这导致侵犯民警执法权益案件查处难度大,处罚力度不大,给民警的保护工作带来障碍。维护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委员会要协调、配合、督促有关部门严肃查处抗法袭警、恶意诬告陷害民警、阻挠干扰民警依法履行职责的不法侵害行为直至案件终结。保障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和公安机关执法权威。
二、组织开展全警参与的维权讨论活动,引导全体民警将维护执法权益工作与规范执法行为有机的结合起来,严格规范执法执勤行为,减少执法随意性,切实增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公安信息网站为载体,强化内部宣传教育,全面报道“维权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受理范围以及典型维权事例,营造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氛围。基层各单位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维权工作开展。
三、加强警务装备建设,为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配齐配好保护人身安全所必须的装备;全面改进民警教育训练工作,强化实战训练,提高民警实战技能,让广大公安民警牢固树立严格执法、执法为民的观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树立民警良好的执法形象,改善警民关系,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同时要加大公安民警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弘扬正气,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教育装备调研报告范文5
一、建设思路
按照教育部关于资源库建设的“优化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增强服务能力”的指导思想,基于课程改革、方便使用者自学、辅教辅学、兼顾社会学习者学习的建设目的和定位,确定了“系统设计、统筹规划、沟通协作、改革创新”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二、资源架构
确定了机制资源库三层框架结构:系统化设计一一形成以行业标准、专业标准、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等为核心内容的专业建设方案;结构化布局一一将传统课程体系重构为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6门专业主要课程资源;碎片化开发一一整合企业资源、网络资源、学校资源,形成课程、教学、职业资格、社会服务7个特色资源包(见左表)。
三、建设历程
2013年5月,承德工业学校牵头完成了职业教育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的申报与开发团队的组建工作,于2013年7月获得教育部正式立项,成为由中职学校主持的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第三批建设项目之一,随之项目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1.启动阶段
2013年10月,召开了机制教学资源库建设首次项目推进会,与全体参建单位签订了项目建设合作协议书。成立了项目建设组织机构,确定了各子项目组的组长及成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要求。制订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工作职责及组织与运行管理办法》《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建立资源库建设交流平台,确立定期交流研讨机制,进行了机制资源库顶层设计。
2.全面建设阶段
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为机制资源库全面建设阶段。本阶段组织召开了六次工作推动会议,并通过网络视频和QQ群平台进行研讨交流,使项目建设工作得以有序、有效、如期推进,先后完成了专业建设调研、课程体系构建、技术规范制定、课程资源开发、企业资源引入、社会资源采集、专业课程组建、资源打包整合等各项建设任务。为保障各项任务如期完成,制订了详尽的工作推进计划,实行阶段汇报制度,并在网上及时工作进度信息,公示建设成果,实现资源成果共享;运用科学评价措施,合理使用建设资金,激励参研人员,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3.推广使用阶段
2014年7月,进入资源库推广使用阶段,开始资源上传、入库集成、课程组建、网站搭建、推广宣传、资源应用等工作。将资源库建设阶段开发的所有资源整理归类,按照元数据标注资源索引,及时上传到职业教育数字化中心平台,根据平台建设要求对碎片化资源进行集成,资源库建设进入了调试和试运行阶段。为保证资源库的推广使用效果,2015年5月召开专项会议,具体部署资源库推广使用工作,以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同时要求参建校率先使用、广为宣传,辐射周边区域。
四、建设成果
根据项目建设方案要求,在两年的建设期内,通过对产业、行业、企业、多层次、多角度的数据调研,完成了机械制造专业建设方案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系统设计了资源库的整体结构、专业课程体系及其课程方案,整合该专业12门传统学科课程,重构开发为5门一体化课程和1门项目课程、3门社会培训课程。体现碎片化资源开发理念,以素材为基础,以知识点、技能点为脉络,以积件为组合形式,整合企业资源、网络资源、学校资源,开发资源总量达31300多个,其中线上线下试题22000多道,保证了资源的足够冗余和结构搭建上的便利,为一体化课程的组建和门户网站教学资源包的呈现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五、建设特色
1.资源组织体系脉络清晰
按照资源库建设顶层设计的“1367”整体框架结构,以学习者为中心,针对专业对应岗位(群)的知识、技能要求,重构资源体系。从素材出发,以积件形式,搭建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模块,组建一体化课程,形成四个不同层次的资源呈现形式。9370个素材、846个积件、6门专业核心课程、3门职业培训课程、7个专业资源包,辅之以企业案例、技能鉴定、职业素养、虚拟工厂等特色资源,在门户网站上综合呈现,使资源库的组织体系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逻辑系统科学合理。
2.专业课程体系系统科学
根据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求,项目组对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背景、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全国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研,选择北京、河北、山东、福建、陕西、浙江等14个省市,采集企业样本124个,调研成果及其结论已全面呈现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中。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共性特c,兼顾个性特色,并参照相关的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制订突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与课程方案。
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为设计指南,紧密关联专业课程与岗位实际工作项目,融入国家颁布的钳加工、车工、数控车加工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内容,科学界定专业课程之间的边界,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认知规律,梳通专业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间的能力支撑关系,完整系统地呈现了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3.教学资源体系兼容实用
教育装备调研报告范文6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广泛开展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活动,教育思想观念取得新突破。按照市委部署,广泛宣传学习,全市教育系统召开动员会165场次,专题座谈会1326场次,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56场次。深入调研,市教育局领导围绕市委教育民生调研课题,开展6个专题调研,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全市教育系统共形成调研报告630份。与*日报社联合举办了4期教育思想大解放论坛。通过学习宣传、讨论调研、决策部署三个阶段扎实有序的工作,教育系统思想大解放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推动了教育管理与工作方法的创新,实施“三项教育经费”专户管理,开创全省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规范管理的先河;推行市辖区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竞争性招标,对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效率做出了新探索。
(二)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办学条件取得历史性改善。*年全市新建校舍1112幢48万平方米,维修828幢30万平方米,拆除1775幢52万平方米,至今年1月基本达到省提出危房拆除100%、维修完成100%、新建项目主体封顶100%的要求,成为通过省危改验收的7个地级市之一。为使新建项目尽快竣工交付使用,防止出现烂尾工程,今年采取奖励措施,继续加大力度,抓紧工程进度和质量,到8月底,所有新建项目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并顺利通过省专项审计。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取得历史性改善。
(三)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发展迈进新阶段。从*年春季起,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我市135万多名学生免缴杂费、课本费,全年直接减轻群众负担5.56亿元。义务教育迈进真正意义的免费教育新时代,跨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巩固提高的新阶段。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落实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组织学生入学的责任,建立防流控辍考核制度,全面实施初中校长“三率”(巩固率、合格率、升学率)考核,加强防流控辍工作。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年,全市有小学2155所,在校生927381人,学龄人口入学率99.91%,毛入学率113.99%,毕业生升学率96.82%。初中268所,在校生473776人,学龄人口入学率97.60%,毛入学率109.49%,毕业生升学率为94.19%。
(四)扎实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新跨越。为加快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市财政*—2011年每年投入5000万元支持高中阶段学位建设,每年从市级教育费附加中安排60%的资金支持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建立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今年支持新建重点项目28个,新建校舍面积8.23万平方米,新增高中阶段学位3万多个。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取得新进展,吴川一中、遂溪一中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确认验收,坡头区一中通过初期评估。*市四中、徐闻中学通过省教学水平评估。目前我市有4所学校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确认验收,1所学校通过初期验收,11所学校通过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支持湛一中与寸金教育集团、市二中与中英文学校等民办学校联合办学,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制定《*市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教育学院与*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合并重组,创办*市社区大学,完成*市商贸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工作,建立了中职教育基础数据库。建立高中阶段招生奖励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完成普通高中招生59993人,增长27.5%;中职招生37944人,增长53%;技工招生12338人,增长13.4%;外送生13561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高中阶段招生任务,受到省教育厅的表扬。
(五)重视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取得新发展。办好*市特殊教育学校,新建科学楼一幢,增加高中层次教育,使其发展成为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集听障、视障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规模达34个班456人,居全省特殊教育学校第三位。做好“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全市““三残”儿童学龄人口入学率小学为92.93%、初中为92.9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全市幼儿园691所,在园幼儿154961人,3—6周岁学龄幼儿入园率为66.03%。
(六)实施“新装备”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理化生实验室124间并通过了省的检查验收,补充了一批新课程实验仪器。全市现有计算机室742间,计算机40060台,高中生机比为12:1,初中生机比为36:1。加强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与安全管理,1122所中小学实现联网,举办了3期网络安全培训,培训132人。做好教育信息网的维护与应用,保证高考、中考网上报名、填报志愿等网络通畅。开展“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活动取得突破性成果,建站总量名列全省第一,建立了一批特色学科网站。市教育局和4所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参加*年广东省首届小学生电脑英文作品比赛,共有15件作品获得一、二、三等奖,10所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省、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新提高。按新的编制标准完成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完成高中教师资格认定2952人;表彰了200多名市级优秀教师、3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和265名优秀班主任;评定小学高级教师职称2176人、中学一级教师职称787人。协助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工作,71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举办了全市校本研修展示活动,开展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导主任培训、教师职务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等专项培训,17000多名教师参加了远程非学历学科培训。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工作。做好代课教师调查摸底和首次“代转公”招录报名工作,解决代课教师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工作进展顺利。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分别达到99.6%、97.35%、88.35%。教师参加课堂教学竞赛,获得省一等奖12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25人;参加广东省优秀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湛师附中张妙龄、霞山职中李茸分别获得中学组、中职组综合一等奖。
(八)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提升。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扎实开展“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国防教育,800多名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C证培训,5万多高中学生到市德育基地参加军训。继续开展创“双优”学校活动,新评市级双优学校10所,复查35所,验收班级自治示范学校1所,举办“奥运精神伴我成长”、“朝阳读书活动”,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策”书信活动,创建“书香校园”,11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表彰了2000多名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以庆祝改革开放30年为契机,利用走进形势教育大课堂,让学生感受祖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开展群众性学校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31足体育活动和校园集体舞推广活动。成功举办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协作杯田径运动会。参加省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金牌总数排全省第七名、团体总分排全省第九名。参加省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比赛,*市二中勇夺金牌6枚,取得金牌总数第一和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市特殊学校盲人足球队代表广东参加全国盲人足球比赛夺得冠军。参加省第三届青少年书法比赛,荣获一等奖7名,二、三等奖各8名,获奖总数排全省第二名。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先后开展3次大检查,保障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和中考改革。抓好教师新课程培训,组织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加强对课改工作的指导。完善普通话和英语口语考试,规范中考命题与评卷工作,维护中考公平公正。强化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抽考与分析。加强校本教研,各学科教研员送教下乡,上好示范研讨课。继续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指导学校做好迎接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抓好高考备考调研与指导,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连续5年创出新高。*年全市高考上线总人数排全省第三,本科上线人数14595人,增长16%,本科上线人数增量占全省1/6;选考科类状元占全省1/3;美术类考生上本科人数占全省1/6,体育类上本科人数占全省1/5;被清华大学录取人数占全省近1/6。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一等奖学290人、二等奖647人、三等奖818人。
(九)加强教育督导和法制工作,依法治教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对各县(市、区)教育经费管理与使用、教师队伍建设、事业发展等专项督导考核,督促县级政府落实基础教育发展责任。开展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验收确认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570所,占27%。继续推进非义务教育学校创等级工作,评上省一级幼儿园1所,市一级学校2所,复评省、市一级普通高中5所。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1万多人。加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一中、*市二中、坡头区一中、*市第*小获得广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开展教育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和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完成*市教育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治理教育乱收费。全市组织检查学校收费2000多所,清理违规收费项目5个,清理违规收费9万多元,通报或曝光有偿补课等案件12宗,处理相关责任人15人。
(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教育行业风气明显好转。召开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加强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推进“阳光招生”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创新廉政歌曲合唱比赛暨廉政主题文艺晚会。确定*市二中等3所学校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校。受理教育306件,查处违法违纪人员22人。完成4期“行风热线”上线,解答群众疑问133个。继续抓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教育学院等8所学校被评为*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满意单位。从严治考,加强高考、中考考场建设,规范考场管理和考务工作,实现平安考试。顺利完成高考、中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等共17万多考生的考务工作。树立人本思想,推进中考改革,将普通话、英语口语考场设到镇一级学校,缩短考试时间,降低命题难度,方便考生,减轻学生负担。增强服务意识,在考生报名、考试、填报志愿等环节,通过媒体访谈、作辅导讲座等形式,为考生提供热心服务、优质服务。心系地震灾区,全市教育系统为灾区捐款1431万多元。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教育投入不足,保障不力,教育债务沉重。*年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23.17亿元,占GDP比例为2.65%,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现有教育经费政策也不落实,部分县(市、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没有达到“三个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未能及时安排使用,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中职学生生活补助和农村税费转移支付用于教育发展的政策还没完全落实。加上教育历史欠债24亿元。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经过危房改造后虽然得到较大改善,但教学仪器等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不足,达标率低;城镇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初中平均班额高达69人。初中辍学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偏高,“防流控辍”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学校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学校安全工作形势较为严峻。
(三)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未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全市教师空编13353名,仍有代课教师5533人,占全省的十分之一。教师职务聘任、医疗、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政策待遇未能很好落实。全市有18100多名已评上职称的教师未得到聘任,其中高级360名、中级12280名、初级55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