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考试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考试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考试总结

护理考试总结范文1

1、组织“5.12”各种活动及表彰大会

2、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3、召开护士长例会

4、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5、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6、门急诊护理业务查房

计划二:护理部一月工作计划

1、做好20xx年个人工作总结及工作总结

2、组织完成对护士长年终考核登录档案

3、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包括进修、继续教育、分级培养、专科培训、三基三严、质量管理等)

4、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5、召开护士长例会

6、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7、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8、评选优秀工作者

9、启动护士长助理的计划,安排护理本科生来护理部轮转

10、开展以“温馨护理站”为主题优质护理服务竞赛活动的动员工作

11、总结医疗辅助运转中心工作,开始双休日值班

12、完成疾病护理常规的编写

13、大内科护理业务查房

计划三:护理部三月工作计划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4、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计划四:护理部七月工作计划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4、下半年护理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开题报告

5、护理业务查房

6、护士长工作半年度评价

护理考试总结范文2

关键词:护士理论知识分数 护士操作技能分数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0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02-01

如今,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及先进的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才能提高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引起我们每个从事护理事业的医务人员深思。现就如何提高本科室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便更好应用于临床,通过护理教育持续质量改进来提高科内护士的业务考试分数。

1 计划(Plan)

1.1 要抓好在职护士的业务学习,及时吸取新知识,科内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适应于临床的需要。

1.2 科室每月要组织全体护士进行一次疾病查房,主要针对本病区病人的疾病特点,提出专科护理,并收集一些其他医学杂志上对该疾病的护理及治疗有关的新见解、新知识、新发展,鼓励护士发表各自的观点,取其之长,补其不足。

1.3 护士长对本科护士每日进行晨间提问,以本科常用的知识及常见的疾病为主。如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作用及副作用。常见病方面则以本科常见急症抢救、常见疾病的症状、临床表现以及护理为主。

1.4 科内每月定时进行各类仪器操作培训,以提高护士操作技能。

1.5 科内每月定时进行各种应急流程培训,以便护士在各项护理操作时按规定流程处理。

1.6 科内每月定时进行各项制度培训,以强化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1.7 医院护理教育中心每月组织护士进行分层业务学习,针对各层级的护士特点,让各科的业务骨干进行业务讲课,以便让护士掌握更全面的护理知识。

1.8 医院护理教育中心定时组织各科室护理质控员进行培训,以强化各质控方面的护理知识。

2 实施(Do)

2.1 科室每月针对科内业务学习组织护士进行一次护理理论考试,打好坚实的护理理论基础。

2.2 科室每月组织护士进行一次护理操作考试,以加强护士的操作能力。

2.3 医院护理教育中心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操作考试,重点突出那些必须熟练掌握的操作,如CPR等。

2.4 医院护理教育中心定时组织全院护士进行护理理论考试,以及时全面掌握全院护士护理理论水平。

2.5 医院护理部定时进行质控考核,如:糖尿病质控、压疮质控等。

2.6 医院护理部每季度进行科室季度考核,通过检查来发现科室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3 检查(Check)

3.1 科室教育护士每月对科内业务考试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提出此次业务考试需掌握的重点、要点、难点。

3.2 科室每月民主生活会时护士长均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的考前培训。

3.3 护士长每周2次组织科内护士集体讨论现科内病案存在的护理问题。

4 总结(Action)

通过2013年护理教育中心及科内进行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来比较2012年和2013年本科室14名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汇报如下:见表1。

干部病房病人的病情复杂,离休干部及家属对护理的要求较高。护士要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护理考试总结范文3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2、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

3、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医.学教育网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医.学教育网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护理考试总结范文4

【关键词】工作过程 系统化改革 外科护理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86-02

外科护理学是中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之一,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占有重要比例。为了符合市场需求及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课题组成员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课程开发,按工作过程的不同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整合。通过对护理岗位群进行调研,明确培养定位,根据护理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过程,以综合职业能力目标构建教学体系,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来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依据外科护理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按照典型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可拓展性原则设计教学情境,根据护士执业考试的教学大纲,确定课程内容的标准,编写适合学生需要的教材,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实现教学与护理工作实际零距离接轨。

一、课程改革的思路

2010年,我校实施课程体系的改革,课题组成员在7月至9月之间,到临床一线调研,与临床专家进行座谈、访谈,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从护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护理专业人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解析、护理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与岗位分析、专业现状与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积极开展了护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与分析工作。本次调研发放了800份用人单位调研问卷,有效回收778份,回收率97.25%,调研对象为广西30多家各级医院的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等。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其中87%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生很需要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95%调查对象认为,护生必须扎实掌握护理基本理论、临床护理知识、成人护理知识、母婴儿童护理知识、老年护理知识及急危重症护理知识;85%调查对象认为,应增设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心理学、伦理学知识的教育。通过调研分析,中职教育护理专业的课程脱离了护理职业岗位实际,难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难以满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需求,为了适应临床的需求,中职生的知识体系急需系统改革。

近年来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国家提出了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临床一线对护生的职业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护士具有基础的护理操作能力,而且对临床处置能力、健康宣教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安全防护能力的需求更为突出。因此本次的课程改革的目标突出对学生人文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定位与职业能力

(一)培养定位

培养的学生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并为康复、社区护理工作打下基础,是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人才。分析中职护生就业的主流岗位,是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学与岗位群要求及工作过程相适应的保证。经调研,医院、养老院护士严重缺编,加上护士分级使用与管理、无陪护工作的开展、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等,需要补充大量的技能型、服务型的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将我们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技艺、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护士。

(二)职业能力

系统开发课程必须以能力发展为目标, 护士职业能力培养既要考虑职业教育的普遍性,更要凸显护士职业能力的特殊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即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的专业问题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

三、教材的开发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专业课教材是专业教育的基本工具,是培养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的保证。课程开发是指在一定教育宗旨及课程观指导下,系统完整地规划、编制一个或一类课程的一连串作业过程。课题组成员对教材编写的总体原则是: “以岗位定能力、定知识,以能力、素质需要定课程”,依据护士执业资格标准,遵循建构主义的理念,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核心,确立护理专业各学习领域的主要教学内容,同时针对行业技术的发展,将临床新的行业服务规范、护理知识和技术引入到课程中。

课题组成员通过组织课程建设小组,邀请职教专家、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对课程能力分析报告进行论证,最终定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即学习领域。德国职业教育在新的“学习领域”课程指南中明确规定,“学习领域”课程就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而工作过程导向是以“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为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是把学习理解为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课题组成员设计与工作过程一致且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情境,共制定了开放性伤口病人的护理、大肠癌病人的护理、胃大部分切除病人的术后护理、急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烧伤病人的护理、破伤风病人的护理、甲亢病人的手术前后护理、桡骨远端骨折病人的护理、肾结石病人的护理、血气胸病人的护理、颅内血肿病人的护理、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等12个学习情境,并针对12个学习情境编写了相应的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材料。学习情境的设计按照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将人文知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及沟通技巧融入学习情境中,突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合作与沟通、安全意识的养成以及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四、理论教学实践化,推进“院校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外科护理以外科疾病病人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院校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设计与临床一致的教学情境,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凸显课程目标的实践性,使学生尽快进入护士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一)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根据情境设计,教师详细解析任务目的、要求,分发学习材料

(二)学生分组

每班学生分为9~10组,每组为8人左右,并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学习。

(三)知识准备阶段

按下发的工作任务,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相关学习材料,通过网络、临床医院等学习途径,在教师启发或指导下收集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信息。

(四)计划与决策阶段

将所收集的材料经过小组讨论,确定工作方案,并与教师共同选择最优的工作方案。同时做好角色的分工。

(五)实施阶段

学生根据制定的工作方案,在模拟病房内设计与临床一致的工作情境,根据分配的角色,在组长的组织下,完成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团队合作、人文关怀等意识,并指导学生在实施工作任务过程中对照计划确定的成果进行自查,找到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等。

(六)成果展示及教师总结

分组表演完成护理任务的成果,教师总结、点评。

(七)评价阶段

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阶段性评价等,课程最后的评定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级制。

(八)总结与反思阶段

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自我总结与反馈实施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第二部分为教师总结学生在进行工作任务时的工作效果、经验、注意事项等。

(九)知识拓展阶段

学生在课后结合护士职业考试、医院三基的内容进行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教学临床化,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系统化改革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是否成功,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为了让课堂教学临床化,我们建立临床兼职教师库及管理制度,授课由学校专职及临床兼职教师共同担任本课程教学,每月组织1~2次集体备课,共同确定教学计划、课程目标、授课的方式,将临床护理工作要求纳入教学内容,使教学完全符合职业标准及医院质量管理要求。专任教师定期到医院跟班学习新技术,参与护理查房等,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以适应教学的改革。

六、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教学工作质量及学生水平高低的主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是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方法。传统的考核方法是重理论、轻实训、轻综合素质的考核。实践证明,传统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题组成员在教学改革中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考核学生获取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判性思维和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

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注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所占比例为60%,终结性评价为40%),如结合课堂纪律、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评定综合成绩。实现理论测试与专业实践考核相融合,将理论考核与护士资格、医院的三基知识的考试接轨,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将校内考核与岗位考核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焦迎娜.对高等卫生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2)

[2]葛力铭.浅谈在护理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

[3]齐艳.我国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7(16)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陈明.加强课程考核工作初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

护理考试总结范文5

  医院护士长个人总结1

  首先感谢主任、护士长对我的信任并给我机会让我在护理组长的岗位上继续锻炼,在20xx年中我有很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特别是在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能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学习,争取将工作干得更好,现将20xx年工作计划归纳如下:

  一、主要工作目标

  1、年护理事故发生率为零。

  2、基础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90分。

  3、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90分。

  4、静脉穿刺成功率>90%。

  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

  二、保证措施: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专科护理,计划免疫知识,并进行培训后考核。多翻阅护理相关书籍,密切关注护理知识新动态。

  2、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特别是留置针的使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胆大心细,克服心理障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穿刺失败原因的讨论,请较有经验的护士讲授穿刺成功的经验。积极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新业务新技术。

  3、加强护理操作规范,实施流程化服务。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提高护理质量。

  4、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努力改善服务态度,让患者从心里满意。要求每位护士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位患者,把病人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杜绝生、冷、硬、推诿病人的现象发生,决不允许与病人发生争吵。

  三、搞好科室团结,提高科室凝聚力,加强自身协作、协调能力共同呵护护理队伍这个小团体。

  让大家心中充满爱、工作充满、让病房充满笑声,让科室充满温馨!对于护理工作现有的水平,离我们预想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在护士长的帮助下能够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有主人翁意识,相信科室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从上是我对20xx年所制定的护理工作计划,在工作中总会不足的存在,请护士长和同仁多多帮助,多多体谅!

  医院护士长个人总结2

  伴随着年末的到来,我们又兢兢业业地走过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始终不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用自己的爱心、热心、诚心满足每一位病人的需求,努力争创“社会满意、病人满意、自己满意”,把救死扶伤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支持下,针对年初制定的目标规划,全体医护人员狠抓落实、认真实施、不懈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作为一名医院护士长,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努力在管理与服务上下功夫、加强安全护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资料共享平台《医院护士长年终总结》(unjs.com)。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一年来工作得到病人的肯定与好评,现将2011年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 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值班人员,同时组织护士认真学习,以强化护士良好的职业认同感,责任心和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3、加强重点患者的管理,如危重病人,把危重病人做为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4、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新调入院护士,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她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的老护士做新调入院护士的带教老师,培养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5、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症状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6、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真诚接待新入院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向病人家属做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3、要求责任护士每天与家属及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人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4、认真执行临床处置前后的告知程序,尊重患者家属的知情权,解除患者家属的顾虑。

  5、给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配合医院的整体工作,认真完成各项指令性工作任务。

  四、存在的问题

  1、 个别护士素质不高,无菌观念不强。

  2、 整体护理尚处于摸索阶段,护理书写欠规范。

  3、 由于护理人员较少,工作量较大,特别是中班及夜班护士不但要护理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还要监管收费及药房发药而导致值班期间护理不到位。

  一年来护理工作由于医院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帮助,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在护理质量、职业道德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缺点,有待进一步改善。今后,我们将力争迈上一个新台阶,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树个人形象,树医院品牌,从自身做起,高标准、严要求,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思想,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我们坚信,有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有医院领导及全院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我们一定完成各项工作,使患者及家属真正放心满意。

医院护士长个人总结3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2、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

  3、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护理考试总结范文6

【关键词】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儿科护理; 知识点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154-02

由于护士资格考试新大纲的变化,病例分析题占80%,会从多角度来考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要点、健康教育以及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人际沟通等内容,所以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应试能力,并突出专业能力培养[1]。近年笔者所在学校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针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具体措施如下。

1 课程内容的整合

根据新护士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大纲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历年护士资格考试中高频出现的考点作为儿科护理教学的重点内容,减少或删除与护士资格考试联系较少的内容。并且将教材中前后重复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整合,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护理、助产专业使用的《儿科护理学》第2版[1]。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将第一章绪论中的第四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与第四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中的第一节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进行整合,讲完小儿各年龄期的特点后立即根据这些特点提出各期的保健原则和措施,这样可加强同学们对前后相关知识的连贯;将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中的第三节小儿腹泻与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中的第五节小儿液体疗法进行整合,这样在讲到小儿腹泻的对症治疗时根据如何纠正重型腹泻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立即讲解小儿液体疗法,这样使同学们可将抽象的液体疗法的有关知识立即应用到小儿腹泻的具体病例中,从而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也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将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的第四节肺炎与第十一章急症患儿的护理的第四节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整合,这样在讲到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急救治疗和护理措施时就可前后联系起来,这样就可将有关心力衰竭的急救要点和护理措施及时应用到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具体病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将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中的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第三节病毒性脑膜炎、第十六章结核病患儿的护理中的第四节结核性脑膜炎与第十七章急症患儿的护理的第二节急性颅内高压进行整合,这样不仅可以通过一张表格将上述三种脑膜炎进行很好的比较和鉴别,同时也可将三种脑膜炎的共同特点即颅内高压的急救护理措施讲解得更加完整和透彻。通过以上前后相关知识的整合,不仅避免了有些知识点的重复讲解从而节约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将前后相关知识串起来讲解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学习主动性普遍较差,且这些学生性格大多活泼好动,对平铺直叙的传统理论学习缺乏兴趣,而对要求自己动手的实践教学的热情却很高,基于这些特点,笔者所在学校在儿科护理的理论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在中后期涉及到各系统疾病的护理的讲解时,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全部采用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将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知识点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具体措施如下。

课前,教师将一个根据下节课的内容而精心选择的临床典型病例布置给学生,并且根据该病例特点提出相关的问题,注意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的放矢,这些问题一定是针对护士资格考试新大纲的重点内容以及历年护士资格考试出现的高频考点而提出来,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先去自学教材及一些教学辅导材料的相关内容,尽量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比如讲到小儿肺炎时,就在课前给同学布置一个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一个典型病例,然后提出几个问题:(1)该患儿的初步临床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2)该患儿当前存在的主要的护理问题是什么?(3)应当采取哪些护理措施来解决当前存在的护理问题?(4)在配合医生用药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5)是否需要吸氧?如果需要选择那种吸氧方式?吸氧时注意什么问题?(6)如何保持该患儿的呼吸道通畅?(7)针对该患儿应进行的最重要的健康教育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高频考点。并且每次上课前都将全班分为四大组,让各组组长组织大家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或者相互讨论尽量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且选派几个同学代表小组做好课堂上角色扮演的准备。

课堂上,老师准备好病床、婴儿模型、听诊器、体温计等用具,将讲台前设置成一个仿真模拟病房,然后让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上台根据该病例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同学扮演家长怀抱婴儿模型,一个同学扮演护士,护士首先进行健康史的收集,然后进行身体状况的检查,最后提出该患儿存在的护理问题是什么,再根据这些护理问题提出主要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并给患者家属做健康宣教等。课堂上老师就是一个引导者和记录者,学生如果某个地方出现卡壳现象教师就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并且记录下四组同学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以便课后总结时用。角色扮演后再次请出每组的代表来回答老师事先针对该病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根据学生的表演及回答问题的情况给每组同学打分并评出优胜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而病例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4]。

课后教师还应做总结性发言,指出各组学生在角色扮演和病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最后教师再结合护士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并结合教材中本章节的内容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快速地串讲一遍,并且要求同学用红笔将这些知识点标记下来,以便今后考试复习时容易抓住重点。课后还应将这些重要知识点涉及到有关A1、A2、A3、A4型选择题让同学在《儿科护理学笔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同步辅导丛书)中勾画下来,课后作为本节课的作业去完成,各小组组长还应不定期抽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最后布置下节课所需要的病例让同学去预习和查找资料[5]。

上述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要上网或者深入到临床第一线搜集大量的临床典型病例,并且要选择和编写出适合学生接受能力和能突出教材重点内容一些典型病案,这些病案应难易适中[6]。其次针对病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新大纲和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出现的高频考点,所以教师一定要熟悉新大纲的要求和经常查阅资料分析历年护士资格考试的考试题目;最后教师还应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归纳总结考试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到精确、简练、细致、透彻以便于学生牢记[7]。比如讲到先天性心脏病时,应总结出先天性心脏病的最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是超声心动图;出现特异性紫绀的患者应考虑动脉导管未闭;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血栓;法洛四联症的胸部正位X线片显示心脏呈“靴型”;法洛四联症出现脑缺氧发作时最应采用的是膝胸卧位等,这些知识点往往会出现在考试中,所以在教学中应加以强化。

当然因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去完成角色扮演和病例的分析是保证该教学方法顺利实施的关键。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来辅助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利用多媒体再现可以形象、直观、生动,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典型案例视频,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病例讨论的兴趣[8]。讲到先天性心脏病时用语言无法描述的心脏杂音;讲到新生儿黄疸时小儿出现的皮肤黏膜黄疸;讲到缺铁性贫血小儿出现的面色苍白;讲到佝偻病的典型骨骼改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也弥补了护理专业学生儿科临床见习机会有限,临床患者接触较少的不足,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教学效果评价模式的转变

过去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都是根据期末考试的成绩来定。而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在笔者要求理论考试占总评成绩的80%,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考核占20%,这样就迫使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常要去实验室加强儿科护理操作的训练,为今后顺利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而理论考试中期末考试只能占60%,平时成绩占40%。而平时每个月都实行一次月考,几次月考的平均成绩就是该学生的主要平时成绩,另外平时成绩还要参考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病例分析,是否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此外要求无论月考还是期末考试的题型全部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题型来出,即A1型选择题占20%,A2型选择题占60%,A3/A4型选择题占20%。并且所有考题都紧密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重点内容和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出现的高频考点来出题,为学生今后顺利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近年笔者所在学校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变,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且教师注重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笔者所在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执业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1]金梅,李若琼.护士执业考试知识点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91-92.

[2]叶春香.儿科护理[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

[3]黄丽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内科护理学辅导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93.

[4]范生泉.病理学模块教学设计与应用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1,19(11):77-78.

[5]张梅珍.儿科护理学笔记[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1.

[6]陈选朝.论病案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03-104.

[7]赵丽荣.护士执业考试知识点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的渗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