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

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范文1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70-03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实现教学与科研、社会实践相关联的重要结合点,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集中训练,是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在毕业离校前的一次全面培养和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毕业论文工作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

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国内很多高校做了相应的研究和探索[2-6]。然而,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进一步扩大,教学资源和教师数量受到限制,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质量滑坡的趋势。如何针对目前的状况,找出问题的根源进行改进和完善,切实提高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系统分析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对该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京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由原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盐工程两个专业合并而来,该专业覆盖面宽,优势和特色明显,是材料学院的主导学科,在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几年的高校扩招虽然使得专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毕业生的大幅度增长,也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困难,论文质量严重下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文献检索和观点提炼能力弱,文献查阅不充分。虽然大多数学生对电脑比较熟悉,但是却不善于利用互联网和专业数据库检索与所开展课题相关的中外文文献资料。在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等材料过程中,文献查阅不充分,收集的资料比较凌乱,文献阅读少,对文献的观点缺乏提炼。

2.实验方案不合理,工作量不饱满。指导教师在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时,一般都会安排较为饱满的研究内容。学生在实验开展过程中,由于对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的理解不够准确,对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问题不能有效归纳,实验方案设计欠合理,总会对实验工作量进行“打折”。此外,由于实验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往往会导致毕业论文工作量不饱满。

3.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够。毕业论文的实验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问题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分析问题,更谈不上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在论文撰写时,普遍存在对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不够充分的问题,将实验所得数据简单地进行罗列和基本描述,缺乏从材料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进行讨论和分析的能力。

4.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本科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特别是文献综述、实验方法与过程等章节,普遍存在着抄袭、拼凑的现象。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的初稿基本上都是从相近的几篇文献中整段成篇直接粘贴拼凑起来的,甚至连对复制过程中产生的格式错码或者乱码都没进行检查修改。

5.论文撰写不规范。从内容上看,有的论文中文摘要没有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和手段、主要结果和结论等内容,英文摘要的语态、词态、主谓搭配和专业术语等错误较多,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不一致;有的论文表述口语化,结构松散、不完整,逻辑性差、缺乏条理,文章的前后没有合理地组织联系起来。从格式上看,毕业论文中常出现很多不规范的表达,主要体现在文字排版、图、表和参考文献等方面。有的论文中还有不少的错别字。

二、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近几年随着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学生花在各种宣讲会和招聘会上的时间逐渐增加,选择考研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南京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的16~20周和第8学期的4~16周,共计18周。而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是第七学期末,人才市场的各种招聘会也在此时逐渐进入旺季,考研学生利用第七学期的最后五周进行复习冲刺,求职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到了第八学期,考研复试、公务员考试和企业的面试又占去大量时间,因此学生花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工科毕业论文多属科学研究型或技术应用型,必须进行大量实验,摸索研究,充分论证,若课题实验时间过短,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不高。

大学四年,各门考试都会有不及格的学生,而唯独毕业论文通过率几乎是100%。因此,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这种思想:毕业论文的成绩不影响工作单位的选择;只要我考上研究生、找到工作了,学院就不会不让我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有些学生认真开展毕业论文,但积极性、主动性较差,缺乏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为毕业而做毕业论文,达不到毕业论文的真正目的;更有些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不认真查找和阅读文献,不设计实验,不动脑筋,对课题目的、要求、方法等不熟悉、不理解,对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求不以为然,临近答辩撰写论文时,匆匆应付、东拼西凑、甚至抄袭等;还有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将毕业论文带到企业去完成,而到了企业之后,繁重的工作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二)指导教师的原因

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安排包括:申报毕业论文题目、下达任务书和外文翻译、学生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研究内容外,还要指导学生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以及论文修改,准备各种记录材料。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本科生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教师队伍却没有得到扩充,分配到每个指导老师的学生大概在4~6名,总体来讲指导教师承担的毕业论文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由于生均实验仪器不足、教师精力有限,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等指导不到位的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大部分教师本身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与科研和教学相比,毕业论文工作给指导教师带来的回报低,加上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积极性低、态度不端正,很大程度上导致大多数教师不愿意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缺乏责任心,对学生要求不严,与学生之间没有交流互动,缺乏定期检查和监督;甚至有的老师让研究生来指导本科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不管不问。

(三)管理制度的原因

学校为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制定了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条例和管理办法,但在执行中不够严格、不规范,缺乏对毕业论文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缺乏对指导教师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缺乏对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质量客观公正的考核,缺乏不合格毕业论文的淘汰机制,最终使制度趋于形式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校往往因为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迫使教师对毕业论文采取过分宽松的政策,暗中降低了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采取迁就的态度,论文成绩评判和答辩过程不严谨,几乎没有不通过答辩的论文。

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为了使毕业论文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开放选题

改变教师分配毕业论文题目给学生的模式,以系为单位,所有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自身科研课题上报题目和任务书,根据指导教师的能力和实验条件严格限制每位指导教师上报课题数量。组织专家对课题研究方向、内容、工作量和实验室条件等进行严格把关,题目不能过大、过深,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生产实际相联系,最终形成本科生毕业论文课题库。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以及课题难易程度进行自主选题。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毕业论文。

(二)提前启动毕业论文

以往毕业论文时间是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时间集中,且与学生考研和就业相冲突,导致学生顾此失彼,毕业论文时间得不到保证。因此应将毕业论文工作提前至第六学期末,让学生在第六学期暑假就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带着课题在第七学期学习《文献检索》和《专业英语》等课程,通过专门的培训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方法,在培养和提高论文检索、翻译和撰写能力的基础上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在第七学期中,学生也可以利用周末和空余时间开展毕业论文相关工作。这样能使学生提前完成一部分毕业论文工作,可以利用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初的时间,安心去准备考研、复试和找工作,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时间。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主动性

让学生知道本科毕业论文是其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指导教师。在从课题库完成选题以后,学生主动联系指导教师,了解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让学生自己根据课题要求,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设计实验方案和计划进度,开展实验、分析结果,撰写毕业论文。在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过程中,避免对教师产生过度依赖的心理,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调研、收集资料、开展必要实验准备工作的能力;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尽量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急于回答问题,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提高教师指导水平和积极性,加强教师指导

师资队伍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中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通过开展科研活动,参与工程问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学术和科研水平、工程实践和指导能力;促使教师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明确科研必须建立在教学的基础之上;鼓励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本科教学工作;鼓励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导师的科研相结合、与大学生创新实践相结合。建立指导毕业论文奖惩制度,对于优秀的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定、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奖励,以对其工作进行肯定,充分调动积极性;而对工作缺乏能力、教学不负责的指导教师,取消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资格。

坚持每周例会制度,让每个学生汇报各自的实验进展,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直接见面,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指导教师可借此掌握学生的整个工作状态、进度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督促学生抓紧时间开展毕业论文;学生也可以从中加深对课题的了解,学习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方法,学会如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

除了进行论文答辩外,在开展毕业论文过程中要对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等环节实施全程跟踪。为了促进学生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院系成立了检查组对学生的开题报告和中期工作进展实施集中检查,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手段进行认真论证,避免学生对题目把握不准而偏离主题,或因实验条件不够而中间改题;对学生的工作表现、研究内容完成情况和实验结果等几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帮助学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对工作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教育,在规定期限内督促整改。

学生的毕业论文需要进行,率超过10%就不予答辩,退回修改。答辩资格审查要严格把关,任务没完成、格式不规范的论文不准参加答辩;论文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盲评审查通过后方可答辩。正式答辩前由指导教师组织进行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帮助学生积累答辩经验,同时根据学生的预答辩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从而为学生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奠定良好的基础。严格答辩程序,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按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进行答辩,详细记录答辩内容;从平时工作、中期检查、论文质量与水平、答辩情况等四方面客观地考核、评定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严格实行答辩不及格制度,凡是答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做论文修改,进行第二次答辩。若二次答辩不通过者,当年不予毕业。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升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我们要认识搞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抓好毕业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2004]14号,2004,(4).

[2]王淑梅.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性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2):67-69.

[3]张晓磊.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10):123-124.

[4]呼汉卫,刘正远,张茂仁,等.保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94-396.

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范文2

关键词:绿色建材;培养体系;两型社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34-02

节能和环保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已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绿色建材是资源消耗少、环保节能的一类新型建筑材料,切合国家建材产业发展战略以及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大力开发和利用各种高品质的节能材料,是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武汉工程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一直重视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近年来把绿色建材作为该专业的特色之一进行重点建设。我们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构建了以绿色建材为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推动了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为地方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两型社会的建设输送更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一、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内容

1.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根据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规范》,在人才培养方案“业务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中突出绿色建材特色、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与人员条件,研究并整体设计了四年培养周期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和科研能力训练及其学时分配比例、实施序次和成效评价体系。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全面融入“绿色”元素,设置特色课程。同时强调课外科技活动、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通过优化整合,把第四学年调整为以实习、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为主的实践教学年,重点加强对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优化,将专业实验课程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提高到20%以上,使实习、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等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总学时达到40周,总学分达到60。

2.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围绕“武汉工程大学以‘三实一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结合专业自身发展特点、社会和行业需求,探索了以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体、以绿色建材为特色的1+1+1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对节能环保理念、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对绿色建材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导师制的形式要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吸收高年级学生进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并把学生获得的科技成果计入学分,从制度上鼓励学生创新。1+1+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为:1个科研课题:鼓励学生在深入理解绿色建材节能环保理念的基础上,自主选题,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并申报校长基金、节能减排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1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科研项目中的一个具体内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绿色理念和科研创新能力。1年的系统实践训练:学生独立完成有关绿色建材产品的实验设计、材料制备与表征、主机设备(窑炉)设计与工艺设计等实践训练,带着自己的“绿色建材作品”出实验室。

3.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通过讨论、学习、交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和环保教育的理念,并将其贯彻落实到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去,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绿色建材相关的教学研究项目和科研课题。同时注重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突出、环保意识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并较大幅度提高了“双师型”教师比例,

4.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绿色建材实验平台”项目的投入,建立比较完善的校内实验与实训基地,建成“绿色建材合成与制备实验室”、“绿色建材结构与性能表征实验室”以及“绿色建材设计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形成比较完善的绿色建材实验教学平台,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5.教学方法改革。利用绿色建材的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理念,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方面:注重教学生“学”,多采用以归纳法为特点的启发式教学,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实践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式方面:应注重知识的应用,考核方式不拘一格,减少笔试的比重;在实践教学环节要重视过程,鼓励创新。

二、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方案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走访等形式,了解在两型社会背景下企业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2.贯彻落实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体、以绿色建材为特色的1+1+1人才培养模式,并按照其要求,修订相关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

3.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在教师中牢固树立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和环保教育的理念。

4.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建设完善的绿色建材实验教学平台,争取与地方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5.在教学方法上,以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理念,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重点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控制,弱化结果验证,鼓励创新;进行课程考试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减少笔试的比重。

三、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作用与意义

1.以绿色建材为特色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符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的办学水平。

2.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中突出“绿色建材”的特色,引入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绿色建材切合社会热点及经济发展需求,以绿色建材为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形成质量-成本-效益-环境四位一体的新型工程观,深入理解专业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有利于培养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理念、适合两型社会发展需求、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绿色建材专门人才,有效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们根据一般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本科生的特点,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发展的要求为指导,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构建了以“绿色建材”为特色、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绿色建材本科生,更好地服务两型社会,研究成果可供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参考或应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辐射效应。

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范文3

充分认识到资源再生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从而对本专业课程展开积极、主动的学习。本校专业核心是“资源再生”,因此“再生”这一导向始终贯穿于专业培养目标中。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具备再生资源科学方面知识,能在钢铁、有色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部门从事再生资源利用的生产、科研开发、应用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程应用技术人才。掌握再生金属资源回收、再生和利用、冶金固废资源化基本理论,具备良好实验操作技能。专业口径宽,适应能力强,能在钢铁、有色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领域从事生产、科研开发、应用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该专业的特色是密切结合经济发展需要,着重于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相关的学科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选矿工程等专业。本专业与上述专业的根本区别在于:上述所有的相关专业全部是研究一次资源(即原生资源),而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则是研究二次资源(再生资源)。此外,研究一次资源的领域已按材料的分类设置了许多专业,而再生资源与技术专业却是二次资源领域里的唯一专业,这就使得该专业具有多门基础理论学科、多种工程技术学科复杂交叉的特点。

二、基于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建设思路

在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该专业的建设思路紧紧围绕“面向循环经济需要”这一时代主题,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积极拓展实践与创新教育空间,实现理论、实践与创新的无缝对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资源再生”的认识,努力将其培养成高素质的、符合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人才。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及学生创新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三、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模式探索

(一)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为专业发展目标服务,充分反映课程教学的目的。在参考本校冶金专业、材料专业及无机非金属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同时参考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我们提出了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将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具体如下:通识教育类课程:包括德育教育类、外语、数学、物理、基础化学、制图、计算机、体育以及其他适合本学科的特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物理化学、冶金原理、传输过程基本原理、材料科学(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力学、工业生态学、机械设计基础等。专业课程:包括再生金属冶金、冶金固废资源化、冶金工艺学、资源加工学以及其他与本专业相关的特色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包括循环经济学、环境材料、冶金过程物流管理、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等。具体如图1所示。图1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体系

(二)实践教学探索

实践教学密切联系课堂、社团和合作基地广泛开展。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后所需要进行的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类。认识实习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授课,以及工人师傅的现身说法全面了解相关的工艺过程。在实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技术人员和工人们那里获得直接的和间接的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相关的生产知识。通过认识实习,学习本专业方面的生产实践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本专业学生2014年将进行认识实习,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资源的再生过程,我们选取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厂家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比如我们选择电弧炉厂,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冶金过程有所了解,又可以对废钢的回收利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比如选择转底炉厂,可以使学生知道钢铁粉尘回收以后在经过转底炉的处理,就可以生成金属率非常高的球团,可以直接进入转炉或电炉。这是钢铁厂资源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必将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比如生产实习,是学生在生产现场以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等身份,直接参与生产过的程。但是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没有办法真正参与到生产过程中。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考虑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将集中实习期变为分散实习。比如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6人,每周有固定的1~2天以企业员工的身份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学生除了在生产现场实践以外,还要帮助企业整理相关资料,如有必要可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对相关工人开展讲座,这样应该会受到部分企业的欢迎。这对于企业和学生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帮助企业解决了部分问题,部分学生毕业后还可能到相关企业工作。

(三)创新教育

本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担负着为循环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使命。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抓住“创新”这一重要命题开展相关教学。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1.本专业所有学生须参加“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开发”

这门课程的教学。这门课程由本校从事多年素质教育的教师担任主讲,这对于加深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科研课题。

从大学二年级开始,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并为学生指定相应的导师;同时也鼓励学生到当地的再生资源企业中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了解目前资源循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利的撰写、申报,强化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

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范文4

英文名称:Materials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上海科学

主办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3738

国内刊号:31-1336/TB

邮发代号:4-22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范文5

本书包含了大量的论题,向我们展示了不同领域的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现,尤其是在航空航海领域甚至是在陆上的应用。

本书共分为5章:1.简介,后4章是主题论文合集:1.前言,简要介绍金属及材料学会年会及成书的原因;2.复合材料的加工和设计,论题包括(1)10%铝基飞灰复合材料的形变特性在空间航空中的应用;(2)B4C在铝基复合材料中对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上的影响;(3)细菌纤维素对β相聚偏二氟乙烯的相稳定增强研究;(4)合成复合TaCTaB2粉末;3.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相图表征,论题包括(1)激光沉积原位TiC增强镍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摩擦学性能研究;(2)挤压浸透法生产微石英增强铝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3)混合金属功能梯度复合材料的挤压浸透法技术生产和表征;(4)磁性记忆合金NiCo40+xAl30-x\[X=0、3、6、10\]的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5)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定向凝固;4.材料的机械性能的发展,论题包括(1)一种高机械性能的金属纳米复合材料:NbTi纳米线和NiTi基复合材料的反常热膨胀; (2)复合材料数据融合无损检测技术对累计损伤进行定量;(3)计算预测玻璃态聚合物和热固塑料的机械性能;(4)多尺度表征SiC/SiC复合材料;(5)用于航空的铝基金属复合材料在加工中的断裂韧性和损伤力学研究;5.复合材料的界面和粘结,论题包括(1)连续纤维增强陶瓷铝基复合材料的多尺度建模;(2)冲击检测在评价复合材料层合板弱键中的发展;(3)用等离子体处理高分子纤维来增强织物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机械性能;(4)1758K下钛铝合金对TiCx的润湿性研究;(5)用于汽车工业的金属聚合物金属三明治结构的成形极限图。

本书适合材料化学、固体物理、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同时对从事复合材料研究工作的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能够开阔视野,同时储备一些如何根据不同应用领域来选择和使用先进复合材料的相关知识。

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企业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48-02

材料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是大学生能够得到社会承认的必要条件。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在大学的教学工作中考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需要和敏感捕捉企业需求,是现今理工科教学培养模式必须考虑的内容。结合企业科研课题的要求,将高校的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是理工类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21世纪材料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通晓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组成与结构、性能与应用的全面知识,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适应材料工程的社会发展需要。国内外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兼顾材料科学研究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得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材料工程师。

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实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例如,通过教学计划的修改、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工程实践基地的扩大等踏踏实实的做法。完善教学计划,调整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运行模式,在培养目标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大纲的设置中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时的针对性,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删减,都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由于实用性比较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也好,有利于大学生及早进行职业规划,从根本上有利于学风建设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调查研究,根据企业项目需求提出研究课题,教师了解课题,并做较深入的研究。专业教师利用实习和走访企业的机会,密切了解行业动向,将科研方向与企业需求和实践结合起来。搭建与企业需求结合的科研实践平台和实验室环境,为进一步开展实践教学和训练项目做好平台与铺垫。在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完成企业科研课题密切联系。针对企业合作内容,指导鼓励学生通过了解实际情况和联系理论知识,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写实验报告和总结报告;教师做阶段性的科研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落在实处,一般可以分为介绍情况、查阅资料、指导实践、信息反馈、课题组内部交流讨论、阶段性计划等环节,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的效果;强调学生动手认真写总结报告,将科研结果仔细分析,完成他们学习的“实践―理论―实践”的学习过程,将实践中的收获与体会上升为理论的高度,并培养学生的科研写作习惯;教师善于发现和总结创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收获与体会。在校大学生明确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际中的实用性,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认真。把教师的科研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促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生动具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大学生思维活跃,头脑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精力充沛,企业项目由于具体而明确,学生容易理解,又感到充满挑战性,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非常主动,勇于克服困难,并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老师能够及时地引导鼓励、正确地指导和充分地利用实践条件,大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这种机制形成了良性循环:一方面,提高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风建设;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并能够学以致用,毕业后在工作中上手快,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生在就业过程目的明确,就业率一直很高。与已经毕业的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利用好学缘优势和校友资源。哈尔滨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自1994年成立以来,毕业的学生主要在光纤光缆及电缆行业工作。十几年来,他们在光电线缆行业的踏实工作,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引进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走进学校教学的实践教学。通过与企业的技术合作,邀请企业技术负责人来学校给大学生进行讲座、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邀请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母校给进行讲座和行业介绍他们在工作的体会,使得在校大学生更加珍惜大学期间的学习,而且给学生树立的学习的示范和榜样。结合企业项目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校企合作研发项目,参与工程项目的论证、设计、研究和结题过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学习光电线缆及电工材料方面的先进技术,提高实践能力。

除了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工程项目、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技能训练等环节,还通过科技竞赛、挑战杯、专业实验、开放性实验等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科研创新及与企业联系的各种机会。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研实践活动。例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2013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企业的赞助下,开展了“东沪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学生踊跃参加,活动过程邀请赞助企业负责人参加,活动过程中展示了学生的扎实基础和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与企业联系搭建了交流的机会,为毕业工作签约做了铺垫,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结合自己承担的企业项目,不仅促进了教师的科研应用转化为生产力,而且将教学与实践的具体事例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将具体生动的事例与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与生产实际结合的意识与能力。近几年的教学改革经验表明,结合企业项目与行业需求,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为其他相关专业提供了可推广和借鉴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莉娜,虞海珍,潘学松.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议[J].高等理科教育,2008,(05).

[2]汤卉,董丽敏,吴泽.21世纪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4).

[3]汤卉.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模式的构建设想[J].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2003,(12).

[4]王霞,马成国,沈广才.高校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4(6).

[5]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