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李白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李白诗歌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28-01
李白是盛唐诗歌的杰出代表,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诗人。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深受“儒”、“道”、“侠”等思想的影响,
生性豪放不羁,故而诗歌形成了飘逸豪放的浪漫风格。
一、李白诗歌体现的浪漫精神
在中国文学浪漫诗歌创作队伍中,李白可谓是无冕之王,独树一帜。以他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开拓了中国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视野。他的诗“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正是李白诗歌飘逸豪放的浪漫特征的最好概括。李白的诗歌,从思想内容上看,浪漫精神时时流露;从形象塑造、体裁结构和表现手法看,浪漫特征处处彰显。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是诗歌浪漫精神的重要内容。李白深受儒家“达则济天下“思想的熏陶,从青年起,李白就怀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并为理想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希望建立不世之功。等待皇帝“赤车蜀道迎相如。”他说“申官晏之谈,谋帝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是李白诗歌浪漫精神的重要特色。当政治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于是诗人郁结胸中的怀才不遇、英雄失意的情绪,随时在笔下喷出来:“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所追求的那种无拘无束的绝对自由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从思想(诗歌内容)到行动都表现出对权贵的极端蔑视与傲慢。
道家思想的影响使他更加向往访道求仙、游山玩水的自由生活。李白有时自称儒生,然而却不甘做一个皓首穷经而缺乏能力的儒生,他对儒生拘泥守常的生活尤其鄙视。他倾慕的是古代侠士们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生活态度和他们所奉行的游侠精神,所以他说:“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他敢于蔑视封建秩序和礼教,敢于打破传统偶像,嘲鲁儒,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
天地之道,得之于心,然后吐之为文章,这就是李白的诗歌。李白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传统,他把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家愤世嫉俗的精神以及游侠思想中向往自由与反抗、救弱扶贫的精神结合起来,对祖国表示了热爱;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人民表示了真挚的同情;对封建制度所孵育出来的黑暗现象表示了深刻的憎恨的愤怒;对统治阶级中的权贵们表示了强烈的反抗和蔑视,他的积极浪漫精神确比屈原具有更广阔的内容。
二、李白的诗歌体现的浪漫特征
意象的壮美是李白诗歌浪漫特征之一。与诗人宏大的气魄和丰富的想象力相关联,李白的诗中常抒写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海茫茫去不还。”“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等等。
李白对于夸张、比喻、想象等浪漫手法是驾轻就熟的,他诗歌所体现的抒情更是独特的。适应壮大奔放气势磅礴的感情基调,他感情的表达方式是爆发式的,一旦爆发往往一气直下,惊涛千里。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也极为大胆。诗人从“高堂明镜悲白发”到“人生得意须尽欢”,从“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再到“与尔同销万古愁”,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在政治上受到打击,有志难展的李白心中的悲欢、寂寞、忧愁。
李白诗歌范文2
关键词:李白;诗歌;矛盾心理;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94-01
从课内的诗歌阅读到课外的诗词积累,李白的诗歌颇受一些学生的喜爱和关注。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国家的强大激励着他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使他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李白才华横溢,兼有治世报国的愿望、仗剑天涯的豪气,然而,李白一生活动主要在唐代中期的玄宗、肃宗时代,此时的唐王朝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由于君王怠政、奸臣当道,使李白不得重用,郁郁不得志。皇帝的怠政、权贵的奸佞使自称其抱负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李白受到压抑和排挤,使他的才华不能施展。李白远大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但他又矢志不移地追求着,这种矛盾和遭遇,再加上他独特复杂的生活经历,就构成了他思想上极为矛盾的特点。一方面,他不仅接受了儒家的“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还接受了道家的特别是庄子的“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同时,他还深受游侠、刺客、隐士等思想的影响,有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李白的这种矛盾心理在他的诗中往往呈现出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在他的名作《将进酒》中,开头的几句诗,给人一种慨叹人生如流水消逝、年华易过的凄凉之情,诗中他劝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似乎是借酒浇愁,排遣烦忧,又似乎安于颓废享乐的消极感叹。然而,作者笔调突然一转,写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积极进取的诗句。这像黄河一样奔腾跳动的感情,如此变幻莫测,使读者的心情随着这情感变化而起伏,冲淡了前面诗句在读者头脑中留下的阴影,强烈的信心代替了消极的悲叹。由于李白的浪漫主义不是凭空臆造、虚无缥缈的,而是有其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因而,他的诗歌从这种跳脱变化的特点继续发展,就使他在创作上同时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方法。如《古风》第十九首,既想象夸张又非常写实,诗的前部分写作者幻想中遨游独立的情趣,“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真可谓天广任我游,地阔任我骋,一副清闲自在不问人间万事、不食人间烟火的潇洒天上仙人的风貌。然而,回到现实中,看到“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的惨酷景状,作者的浪漫幻想全部破灭,剩下的只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对叛军大肆虐杀的无比仇恨,表现出作者无比沉痛的爱国精神。
李白作为一个极其矛盾的诗人,他蔑视权贵,蔑视荣华富贵,他不交诸侯,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傲然的自我表现,这种我行我素的主观意识,这种耻于事权贵的个性,表现了李白桀骜不羁的为人。然而,作者有时又以接近皇帝、权贵为荣,又对荣华富贵表示羡慕或留恋,他多次在诗中写道“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借以宣扬他曾经为官的过去,排遣今天穷困潦倒、出仕无路的忧愤。在从政和隐逸的问题上,他的思想也常常是前后矛盾,他有时又说“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前后思想变化差异如此之大,足以说明他的思想极其矛盾的一面。
而最能体现诗人矛盾心理的诗作是《行路难》,该诗全篇共十二句,可分五层,诗的写作思路紧紧围绕着主观和客观、思想和现实的剧烈矛盾冲突而展开。作者开头写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极言饮宴的丰盛、奢华,然而诗人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丰盛的酒菜不能消解失意人心中无限的寂寥和怅惘的苦闷心情。面对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样的政治道路的坎坷,诗人瞻望前程,寒而且栗,然而,作者并不因此而却步,而是连做梦都想当吕尚、伊尹这样的贤臣,辅佐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可是作者在意欲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时候,看到现实却是荆棘满布、步履艰难的,诗人于是大声疾呼“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是对当时朝政的呐喊,也是对前程濒临绝望的呼声。突然,作者又笔调一转,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向往未来,暂时置残酷的现实于一边而不顾,坚信总有一天他会云帆高挂,乘风破浪,施展自己的才智和才华,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
理想的翅膀,冲破现实的阴霾,世路的险阻,挡不住诗人热烈而执着的追求。至此,可以看出,李白虽是思想上极为矛盾的人,作品中流露出一些消极处世的思想,但他的积极处世、爱国爱民的进步思想是主要的,他的诗作绝大多数能摆脱矛盾思想的羁绊,反映出奋发向上的激情。因此,李白不失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并深受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
参考文献:
[1]王国巍.敦煌及海外文献中的李白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0.
[2]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李白研究[M].合肥:黄山书社,2009.
李白诗歌范文3
关键词:李白;儒学思想;诗歌研究
一、初唐儒学思想发展状况
儒学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儒学,就是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初唐时期,儒学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发展,唐朝是一个盛产诗歌的时代,唐诗三百首的名号人尽皆知,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鼎盛的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尤其是初唐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统治者们吸取了前朝灭亡的经验教学,把国家治理得很稳定,尤其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繁荣程度都是空前的。在政治上,唐朝的统治者们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在经济上,鼓励自由生产,开展多重买卖;在文化上,鼓励百家争鸣,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不断诞生新的文化;在外交上,结束了多年的分裂局面,迎来了大一统时期,并且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鼓励民族融合。正是得益于统治者们这一系列的开明政策,唐朝的文化璀璨无比,儒学思想广泛传播,唐朝人的胸襟也是格外宽广,诗人自信昂扬。
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极为森严,统治者们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因此,统治者们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任何思想学说的兴起也都与统治阶级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是统治者的爱好都能够影响社会思想的导向。早在汉朝时期,汉武帝就曾经大力倡导儒学,从而确定了儒学的超然地位,社会上的知识分子都在大力钻研儒学,一时间,社会上刮起了一阵儒学之风,唐朝也是如此,由于统治者们偏爱儒学,儒学得以恢复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
二、李白的儒学思想表现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历史长河中,李白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一泻千里,气势如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大气磅礴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语言风格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并且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然而,李白之所以能够称之为一名伟大的诗人,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歌风格的独树一帜,更是因为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出的一种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思想。王运熙曾经说过,一个诗人之所以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华,更是因为他的作品能够描写真实的历史和深刻的思想,如果没有这种深度,那么这种艺术就是虚伪的,不具备真正的价值。的确,李白就是这样以为充满艺术性的诗人,他的诗歌之中充满了深刻的思想,给后世以启迪。
(一)积极入世的政治渴望。李白有着积极入世的渴望,李白曾经见过玉真公主,并为其写下《玉真仙人词》,从而寄希望于玉真公主,希望她能够为李白进行引荐,谋求官职,然而这次谒见并没有结果,无奈之下,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继续他的漫游之路。或许是上天对李白的眷顾,在天宝元年,玉真公主与吴均共同向统治者举荐李白,从而让李白被供奉为翰林,这次的经历对李白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他引以为豪的事情。然而,在这三年的翰林生涯中,李白并没有搞出什么大的动静,由于没有功成名就,他就被赐金放还了,这是李白人生的一处十分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他的诗歌风格的重要转折点,此后,李白离开了长安,创作了大量的游仙诗,以表达对于仙境和自然的追求,然而,通过对他的诗歌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李白内心之中的矛盾,他想游仙,但是有十分眷恋儒家世界,他之所以想游仙,就是因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虽然李白一心求仙,但是他的内心深处还是隐藏着一抹对于仕途的渴望。李白的游仙诗把虚幻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有机结合起来,亦真亦幻,表达出来了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状态。
(二)李白对儒家伦理观的尊崇。伦理思想是儒家的一项最为基本的内容,“仁义礼智”是我国儒家思想的最为核心的观点,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具有重要的作用,李白自幼年时期就接受了儒家教育,形成了自己的儒家理论观点,主要是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一是“事君荣亲”思想,“仁”字是维护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儒家大力倡导仁学,用仁字来处理人际关系。
(三)“事君荣亲”的伦理思想。在处理君臣父子关系问题上,儒家倡导事君要忠,由于李白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很深,事君忠君就成为了李白一生的一个追求,这也是他积极入世的一个重要原因,李白十分想要有所抱负,以天下为己任,在诗歌之中,李白曾经多次表达自己的这个想法,并且经常“献济时策,进兴亡言”,从而想要谋求实现抱负的途径。他始终怀着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自己的才华一定会被统治者所看到,一定会在仕途上取得成就,因此,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理想而奔走,李白满腹诗书,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他曾经写到“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由此可见他对事君的渴望程度之高。
(四)“济世爱民”的仁爱思想。孔子曾经说过“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李白的仁爱思想就表现在他十分关心民间疾苦,反对统治者们因为自己的利益和喜好而发动战争,因为无论战争是胜利还是失败,受苦的总是人民,社会上的家破人亡和妻离子散数不胜数。在《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这首诗中,李白详细地叙述了自己借宿农家的经历,“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体现出了农家百姓生活的艰难,表现出了他对于民间疾苦的关注。在《丁督护歌》中,“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写出了人民的饮食之差,短短几句话,描绘出了工作条件的恶劣和阶级剥削的无情,令人深感悲痛。
(五)“重义轻利“的义信思想。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儒家十分讲究重情义,李白在他的是各种对此深有体现,在《上安州裴长史》中,李白记载了自己与蜀中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详述了自己的重情重义,后来,有人客死他乡,李白痛苦不能自己,面临猛虎也丝毫不离开友人的尸体,对友人不离不弃。李白不但描写自己的重情重义,也在诗歌中描写他人的重情重义,在《陌上桑》这首诗歌中,“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体现了忠贞女子贫贱不能移的高贵品质。
总而言之,李白的诗歌作品是有着丰富的内涵的,这些作品不但具有着艺术价值,还具有着历史价值,通过李白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年代的历史,深入了解儒学思想,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参考文献:
[1]赵朝芳.儒学思想与诗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李白诗歌范文4
关键词:李白 诗歌语言 叠字式形容词 象似性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具有的相似关系。”[1]象似性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影像符(image)、图示符(diagram)、隐喻符(metaphor)三类。如李白诗歌语言影像符有拟声象似,图示符表现为语法和修辞层面的数量象似。[2]语音层面的象似性就体现为音义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必然联系的。音义关系不是音义不同构,而是音义同构。[3]这种音义同构就是语音形式对其反映的语义——自然界事物的模仿,即语言的象似性。Fontanier:“诗歌关心象似性胜于真理。它致力于创造辞格,使其语言富有色彩,将其转化为一种活生生的、会说话的图画。”[4]
李白在《望鹦鹉洲怀祢衡》[5]中赞扬祢衡诗作“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后人亦常用李白的两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其诗歌特点。可见,李白作诗十分重视声音的表达效果,而这种声音的表现力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便是诗歌语音同自然界的声音之间的必然联系,即诗歌语音的象似性。《李白诗歌重复语言形式的象似性》[2]一文分析了李白诗歌语言中的重复形式的象似性表现在语音、词汇、句子、篇章等形式的重复。本文将探讨李白诗歌语言中叠字式形容词的象似性。在李白诗歌中,叠字式形容词的象似性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拟声象似。是语言对自然界声音的模拟,属于拟声象似。如:“嗤嗤”,嘲笑貌。《登广武古战场怀古》:“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第二种是形容词的语法重叠。象似性上表现为数量象似,形容词的语法重叠表示量上的增加或程度的增强。如:“明明”,极言明亮。《代美人愁镜二首其一》:“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第三种是语素和音节的重叠,即重叠构词。象似性上表现为数量象似和拟象象似。前二种拙作《李白诗歌重复语言形式的象似性》一文中已作介绍,此处不缀。本文只讨论第三种情况。
在李白诗歌中的叠字式形容词有飒飒、茫茫、苍苍、恍恍、忡忡、强强、昭昭、浩浩、杳杳、渺渺、淼淼、寥寥、迢迢、草草、袅袅、了了、嚣嚣、悠悠、落落、灼灼、漫漫、眷眷、惨惨、荧荧、盈盈、冥冥、奔奔、森森、纷纷、沈沈、昏昏、恻恻、离离、历历、依依、济济、寂寂、凄凄、萋萋、戚戚、翳翳、迟迟、哀哀、夔夔、楚楚、区区、郁郁、炅炅、拳拳、蒙蒙、耿耿等51个词。
按照学术界的一般观点,这些叠字式形容词表示状态,起烘托态貌的作用。语音形式在表意上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同形多义。一个叠字词往往能表达多个不同的意思,且这些意义之间常常有意义上的相关。因其具有多义性所以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悠悠”。①情感连绵不尽。《江夏行》:“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②忧思貌。《赠崔郎中宗》:“长啸倚孤剑,目极心悠悠。”③辽阔悠长。《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④动荡貌。《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悠悠市朝间,玉颜日缁磷。”⑤思念貌。《太原早秋》:“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⑥遥远貌。《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⑦众多貌。《古诗五十九首其九》:“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⑧时间绵长。《少年行》:“看取富贵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後名。”
二是同义多形。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个不同的叠字词表示。如:表示辽阔无际义就有以下这些叠字词。“苍苍”,《登新平楼》:“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茫茫”,《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漫漫”,《古诗五十九首其三十九》:“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淼淼”,《长干行二首其二》:“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渺渺”,《会别离》:“渺渺天海途,悠悠汉江岛。”
从认知角度来看,音义关系呈现出的复杂形态表现出不同的认知途径。有的叠字词是拟声象似,有的叠字词是通过重叠表示意义的叠加,有的是因为音义同构关系,有的是通过其他认知途径形成,尚需进一步研究。有的叠字词具有多个不同的意义,可能源于不同的认知方式。如“飒飒”既是拟声词,拟声表意,如《江上秋怀》:“飒飒风卷沙,茫茫雾萦洲。”又是音义同构表意,如《草书歌行》:“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本文将对这种音义复杂现象做出认知解释。就象似性来说,主要表现为形式与意义呈现出对应的特点,属于拟象象似。下面分别就李白诗歌中叠字式形容词表意中体现出的数量象似性和膜状象似性加以分析。
一、叠字式形容词的数量象似性特征
叠字式形容词通过形式重叠表示意义叠加,就是数量象似性表现。两个同义语素重叠表示意义的叠加呈现出明显的数量象似特征,语音重叠形容词虽然不是明显地表现为数量的叠加,但是其表示事物的态貌,必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用叠字式,也可以说,达到一定的量后才能呈现出某种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叠音还是语素重叠都是通过叠字表示意义数量上的增加。在象似性上属于拟象象似。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叠字式形容词表示某种动作反复发生后达到的状态
飘飘,风吹貌。必是由一丝一丝而至一缕一缕反复吹送形成“飘飘”之状。生动描摹江风渐渐升起的状态。如:
(1)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
强强,奔奔:跟随,相随的样子。跟随的动作必是延续一段才能形成跟随的样子。如:
(2)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强强。彼妇人之昏,不如鹑之奔奔。(《雪谗诗赠友人》)
眷眷,亦作“睠睠”。依恋反顾的样子。迟迟:迟疑貌。重叠式再现反复回头不断反顾的状态,强调其依依不舍的意思。如:
(3)泣别目眷眷,伤心步迟迟。(《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草草:动作匆忙仓促。草率的动作多次反复因而呈现仓促的样子。如:
(4)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算。(《南奔书怀》)
恍恍:恍惚貌。恍惚的状态不可能是一瞬间,必是持续一定时间重复发生。如:
(5)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草书歌行》)
嚣嚣:虚空,自得之貌。嚣嚣,喧哗之声,总是喧喧嚷嚷自吹自擂,正是自得的样子。如:
(6)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怀仙歌》)
历,经历。历历,逐个,一一地。如:
(7)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荧,光亮微弱;荧荧,光闪烁的样子。一定要多次闪烁才能说“荧荧”。如:
(8)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捣衣篇》)
(二)叠字式形容词表示数量达到一定量的积累而具有的某种状态,合成式由两个语素重叠表示数量增加
纷纷:情况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发生。如:
(9)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梦游天姥吟留别》)
盈盈:充盈貌。盈,多。盈盈,表示很多。如:
(10)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穷。(《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
森森:威严可畏貌。多而高的东西才能用“森森”形容,较多的量也才能产生威严可畏的效果。如:
(11)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七》)
(12)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三)叠字式形容词相较于单个语素字来说表示某种状态程度的加深,单个语素着重表示具有某种特征或性质,叠字式表示程度较强的状态
耿耿:明亮貌。《辞源》:耿,明、光。耿耿,明貌。如:
(13)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悠悠,动荡貌。悠,悠荡。多次悠荡造成社会动荡。如:
(14)悠悠市朝间,玉颜日缁磷。(《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苍,有空阔辽远的意思。过于辽远则让人看不清,会生迷茫之感。苍苍:迷茫。如:
(15)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月夜金陵怀古》)
茫,渺茫,茫茫,十分模糊不清。如:
(16)茫茫南与北,道直事难谐。(《春感》)
“苍”,青黑色,“苍苍”言色深。如:
(17)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漫漫,极言时间漫长和空间辽阔广远的样子。如:
(18)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南奔书怀》)
夔,恐惧的样子。夔夔,戒惧敬慎貌。如:
(19)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寓言三首其一》)
“炅”,光明;拳拳,两手相握,诚恳的样子;蒙蒙,又作濛濛,很朦胧的样子。如:
(20)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散在六合间,蒙蒙若沙尘。(《上云乐》)
忡,忧愁的样子。忡忡,十分忧愁烦闷的样子。如:
(21)肠断弦亦绝,悲心夜忡忡。(《怨歌行》)
通过叠字式达到数量和程度的强化,正是李白诗歌善于运用各种手法来抒发强烈真挚情感的体现。
二、叠字式形容词的膜状象似性
膜状象似性表现为拟象象似,即模拟自然之状,以声音绘其自然之形。音之形与貌之行象似,语音特征与语义形成同构关系。“音义阴阳同构现象是汉语音义同构现象中最中心最有代表性的音义关系现象。阴阳性质渗透于汉文化的方方面面。……语言和文化是互构互根互彰互补的,……在语言与文化这一对立统一体中,语言常常表现为互构因素中的最重要的方面。”[3]辜正坤在文中举到了“高低、刚柔、阳阴、欢悲、公私”等阴阳对应词。叠字式形容词也呈现出这样的规律,开口度大的音表示阳性词,开口度小的音表示阴性词。且阴阳对应与开口度大小对应都是相较而言的。李白诗歌叠字式形容词膜状象似性主要体现为开口度大小与形容词表意呈现对应关系,尤其是表达同类语义的形容词在开口度从大到小上呈现出梯级对应规律。“音义同构现象能强化语言的宏观和微观表达能力,尤其有助于情绪摹拟。所以,在文学作品中,音义同构现象是增强文学感染力的极强有力的因素。”[3]
(一)速度的快慢与开口度对应
飒飒,极速貌。“飒飒”,开口度大,音短而快,音如其义。漫漫,平缓貌。如:
(22)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草书歌行》)
(23)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登瓦官阁》)
(二)数量的众多和时间的长久、空间的遥远均用开口度大的音表示
表示“众多”义的都是开口度大的词。如“苍苍”“茫茫”“悠悠”。如:
(24)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25)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古诗五十九首其十九》)
(26)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早春寄王汉阳》)
另有“纷纷”,表示多而杂乱,常常写雨雪落花等。如:
(27)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三)时间的长久、空间的遥远均用开口度大的音表示
“苍苍”“浩浩”表示空间上的茫无边际。杳杳:幽远貌。如:
(28)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登新平楼》)
(29)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
(30)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郢门秋怀》)
迢迢,路途遥远和时间长远。如:
(31)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古风五十九其十九》)
(32)佳期迢迢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长相思》)
(四)体积、面积的大小与开口度形成对应关系
“苍苍”“茫茫”广大茫无边际貌,常常摹写“天”“大江”“九州”等辽阔的事物。如:
(33)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短歌行》)
(34)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南奔书怀》)
(35)苍苍之天,高乎视低。(《万愤词投魏郎中》)
区区,小貌。如:
(36)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寓言三首其二》)
(五)表示人的心理、状态的好与坏、褒与贬与开口度大小对应
人的神态、心理等往往难以描摹,但是用叠字式形容则栩栩如生。“皎皎”,指人内心坦荡洁白。“寂寂”“栖栖”,言人孤寂冷落之貌。如:
(37)皎皎君子,无悦簧言。(《雪谗诗赠友人》)
(38)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39)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猛虎行》)
昭昭,指人的明快爽朗,指事物的明亮显著。常常与开口度小的“昏昏”“冥冥”形成语义对照。“昏昏”亦作“惛惛”。如:
(40)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古诗五十九首其十二》)
(41)俗人昭昭,我独昏昏。(《老子》)[6]
(42)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子《劝学篇》)[7]
(43)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重订增广贤文》)[8]
盈盈:写人风姿仪态美好貌。只描写柔美纤小的仪态。发音如其语义一样姿态轻盈柔美。“楚楚”,可怜的样子。如:
(44)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45)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六)光线、颜色的亮暗与开口度大小的对应
皎皎:极言其色彩的洁白,清晰分明。“翳翳”晦暗不明貌。也表示草木茂密成荫貌。如:
(46)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赠瑕丘王少府》)
(47)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其一》)
“沉沉”写心情指沉重。写夜色颜色指深沉貌。如:
(48)馆娃日落歌吹深,月寒江清夜沉沉。(《白纻辞三首其二》)
(49)云阳一去已远隔,巫山绿水之沈沈。(《代寄情楚词体》)
若写山水,盛貌;茂盛貌。从颜色光亮上看必显暗沉之色。若写心情必表沉重不轻松。此处两方面的意思均有。
“昏昏”“惨惨”“冥冥”,昏暗貌,阴暗貌。“昭昭”指为阳、为天、光明之处。与“昭昭”相对,“冥冥”指为阴、为地、幽暗之处。昏暗的意思。如:
(50)战地何昏昏,战士如群蚁。(《战城南》)
(51)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远别离》)
“了了”“昭昭”表示明白懂得。“冥冥”表示糊涂,昏昧。发音特点与语义对比鲜明。如:
(52)口口正憔悴,了了知之也何益。(《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53)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鸣皋歌送岑徵君时梁园三尺雪》)
(5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9]
(七)草木之光鲜亮丽与柔弱凄美
“灼灼”,鲜明貌。光鲜亮丽。“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袅袅”摇曳飘动貌。如:
(55)岛花开灼灼,汀柳细依依。(《客归吴》)
(56)袅袅桑柘叶,萋萋柳垂荣。(《古风五十九其二十二》)
“萋萋”“依依”“离离”,开口度小的词都有细而柔美的意思,总是形容“柳丝”“小草”一类细小的草木。生动地呈现其柔美之貌。另如:
(57)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自代内赠》)
(58)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劳劳亭歌》)
(59)野凉疏雨歇,春色遍萋萋。(《晓晴》)
“萋萋”小草茂盛的样子,也作“凄凄”。如:
(60)春草凄凄春水绿,野棠开尽飘香玉。(唐无名氏《甘棠灵会录》)
苍苍,写松茂盛之貌。落落,写松姿态的潇洒自然。如:
(61)苍苍云松,落落绮皓。(《山人劝酒》)
亭亭,形容松高耸的样子。“亭亭”,发音在舌尖,舌位高。如:
(62)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
(八)气势上的大与小与开口度大小对应
如摹写水之貌,“浩浩”水盛大貌,“茫茫”“淼淼”水辽阔貌。“悠悠”水绵长貌。“澹澹”写水波流动的样子。“盈盈”水清亮貌。开口越大水势越浩大,开口度越小水势也越小。如:
(63)豳谷稍稍振庭柯,泾水浩浩扬湍波。(《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64)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荆门浮舟望蜀江》)
(65)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长干行》)
(66)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
(67)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
(68)盈盈汉水若可越,可惜凌波步罗袜。(《寄远十一首其十一》)
“盈盈”摹写水清亮而充盈,但多写小规模的水,且水势呈现的是一种柔美。又如:
(69)帘下开小池,盈盈水方积。(白居易《官舍内新凿小池》)
下例一组对仗句,凸显这种语义的对照。
(70)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白居易《续古诗十首》)[10]
(九)风格的差异
同样表示哀伤,“哀哀”是形容悲痛不已,是一种行之于外的有声的剧烈伤痛,“恻恻”是低声抽泣式哀伤,“悠悠”则是思虑式的忧愁,“郁郁”是一种沉闷的结之于内的无声忧伤,“戚戚”是经常式的忧愁。如:
(71)哀哀歌苦寒,郁郁独惆怅。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72)恻恻泣路歧,哀哀悲素丝。(《古诗五十九首其五十九》)
(73)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古诗五十九首其十四》)
(74)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古诗五十九首其五十四》)
(75)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惧谗》)
《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1]“荡荡”和“戚戚”形成鲜明的语义对照,通过开口度大小来模拟心地宽广与心胸的细小狭窄,形象展现人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寥寥,广阔貌。婉婉,柔美貌。“寥寥”“婉婉”相较而言形成开口度大小对比,与风格的阳刚与柔美的对比形成对应。如:
(76)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其实,从风格角度来说,综上每个方面的对应都可以说是风格的对应。“飒飒”的极速与“漫漫”的平缓,“苍苍”“茫茫”的辽阔无际与“区区”的精卫鸟,“苍苍”“亭亭”的云松与“依依”“萋萋”的细柳,“浩浩”的湍波与“盈盈”的一尺水,无不从发音的开口度大小展现出意象选择的宏大与细小的鲜明对比,也呈现出风格的豪放与柔美的异彩纷呈。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绵阳师范学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李白诗歌语言的象似性研究”[LB10-09]阶段性成果。)
注 释:
[1]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杨春燕.李白诗歌重复语言形式的像似性[J].广州大学学报,
2012,(4).
[3]辜正坤.人类语言音义同构现象与人类文化模式[J].北京大学学
报,1995,(6).
[4][法]方丹尼艾尔Fontanier,P.Les Figures du Discours[M].
Paris Flammarion,1968.
[5]本文所引李白诗歌均出自:[清]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
华书局,1977.
[6][春秋]老子著,陈鼓应注译.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3.
[7][战国]荀况原著,张觉校注.荀子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
2006.
[8][清]周希陶.重订增广贤文[M].北京:中华书局,1962.
[9][清]戴震著,何文光整理.孟子字义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
1961.
[10]陈友琴.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M].北京:中华书
局,1962.
李白诗歌范文5
这里我要详细地谈一谈《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谢公)和神话组成的梦幻的神仙境界,寄寓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这是诗人政治上失意、要求精神解脱的反映。在李白近千首诗歌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而且浪漫主义特色特别的突出。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他将由东鲁南游吴越留别友人时,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以梦中游仙的形式,寄托了诗人在政治上的苦闷以及超越苦闷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由、光明等理想境界的追求,对王侯、权贵的傲岸不屈的蔑视。充分展现出诗人大胆反抗现实的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幻想色彩浓郁,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得特别突出。
首先,表现在诗作中的是他用梦幻的形式对超现实的幻想境界的追求和描摹。全诗可分为入梦、梦游、惊梦三部分。乍一开篇,诗人出以对句,“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故意推宕一笔,以神山的不可觅求,反衬出天姥之分明可睹,点示题旨。接着,进入对天姥的刻画。诗人写其山之壮阔:“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姥拔地耸天,大有横空出世之气概。再用对比手法,盛夸气势超拔的五岳,盖过山峰连绵的赤城。这样对比犹觉不足以显示天姥的峻高和气势,巍峨的天台山跟天姥比,也相形见绌。这一来,水涨船高,不明言天姥之高,而其高自出;不直说其势,而遮天蔽日、横云割雾的气势自可相见,使之更为显著和突出。正因为天姥高峻无比,气势雄伟,诗人不禁心动身驰,浮想翩然。为了能尽快见到梦寐以求的天姥山,“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交代了“梦”的缘起,由聆听“越人语”而神思腾越,张开想象的彩翼翱翔于九天之上,于是当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浪迹吴越的山水见闻便再次显现脑际。这样,此番的梦游不仅有现实的触发,而且有往昔的基础,因而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就深深地植根于历史和现实的土壤之中。诗人“一夜飞渡镜湖月”,进入全诗的梦游部分。着一“飞”字,摹拟出神入化,足见“渡”是何等的迅速,诗人对吴越的神往是多么急切。“夜”、“月”的入句,既环扣了题目“梦”字,又使诗的境界弥漫出清丽的氛围。“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借湖光乘月色瞬间到了天姥山,“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从奇丽壮观的海日到危耸险峻的高山,“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栗的深林层巅,“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突兀的意象打开了另一境界,把幻想托上了高峰,想象的彩翼振翮直上。“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是诗人梦游畅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全诗最为饱满、明朗的艺术画面。虚拟仙界的俊逸飘忽,实是表明诗人的超凡脱俗。正当诗人沉浸在仙气缭绕、变幻莫测的画面中神志俱忘时,“忽魂悸以魄动”,诗人心悸梦醒,惊坐长叹。诗的境界陡然剧变,诗的情绪急转直下。充分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环境的尖锐矛盾。由此全诗进入第三部分。诗人梦醒低徊失望之余吟道:“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篇感情的凝聚点,在诗的结构上是“卒章显其志”,所显的是诗人嶙峋直立的傲志,不取悦于世而又不苟合于世的一腔怨愤。李白从现实去入梦,去畅游,大梦一醒,又回到惨淡的现实之中。梦中他把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描绘的目眩神迷、奇幻莫测,诗人把神话传说中的事和对大自然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描绘出自己理想中的美景胜色,丰富奇特的幻想使得积极浪漫主义思想得以充分的发挥。
其次,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创造了新奇的艺术境界,寄托了诗人奔放的热情和对自由、光明的追求。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又一特色。“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诗人由梦境进入仙境,“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大胆地借用奇特的夸张、缤纷的想象手法描述幻想中的仙镜:青冥浩杳的苍天广无边际、日月光辉同时照耀着神仙住处金银台。在“日月照耀”的光明背景下,众多仙人降临。他们有神虎鼓瑟,有鸾鸟驾车鱼贯而下,列队而来。这里没有森严的等级,没有尔虞我诈。众神仙都是平等相处,就连凶猛的老虎也都驯服地为众神弹琴鼓瑟,真是一派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融乐世界,这种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所向往的。本是诗人急切地梦游求仙,现在却是仙人热烈地来欢迎,这正说明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心情多么的急切。
李白诗歌范文6
由中国诗歌学会和绵阳市李白诗歌协会主办的首届李白诗歌奖颁奖典礼在绵阳隆重举行,华语诗坛常青树、著名诗人洛夫先生以《洛夫诗全集》获大奖。他偕夫人不远万里从加拿大飞抵李白故里、中国科技城――绵阳出席颁奖典礼,并将发表热情洋溢的获奖感言。喜获李白诗歌奖提名奖的于坚、西川、沈苇、欧阳江河、杨炼等五名诗人也分别从各地赶到绵阳出席了当晚的颁奖典礼,并纷纷发表了精彩的获奖感言。
5年物权波澜平复 刘益谦迎来3亿元《平安帖》
刘益谦终于拿到2010年拍下的《平安帖》。据了解,物权突变导致了其无法及时交接。“该回来的东西还是回来了。”刘益谦在4月22日《平安帖》(也称《告姜道帖》)交接仪式上说。2010年秋拍,刘益谦通过电话委托,以3.08亿元的成交价购得《平安帖》。经过将近五年的等候,《平安帖》交到新藏家手中。刘益谦告诉第一财经: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或会展出此帖。
台湾展出珍贵邮票:1套比豪宅还贵 值3亿台币
台北2015第30届亚洲国际邮展昨天登场,现场展出超过一千框台湾岛内外珍贵邮票,吸引上千集邮迷前往“朝圣”。其中,重点展出项目“上海版飞雁邮票”一枚市价就150万(新台币,下同)起跳,总价超过3亿元,不少民众惊呼“竟然比一户帝宝(豪宅)还贵”。中华集邮团体联合会理事长陈友安说,“上海版飞雁邮票”是1949年当局迁台时,因来不及印制新邮票,先以从大陆携来的票加盖新台币面值使用。他解释,这套邮票全球独一无二,全张一套有200枚,十分珍贵。
南红玛瑙遭爆炒 200元原石雕琢后卖出480万
在5―6年前,大凉山的南红玛瑙还乏人问津,市场价格低至每公斤几块钱,甚至是论堆甩卖;但如今,它的价格已经暴涨上千倍,最高被炒至每克几百元,由此吸引了众多炒家扎堆杀入。如今,在美姑县九口乡、乌坡乡、瓦西乡、联合乡等多个乡镇,都发现了高品位玛瑙矿。而在距离美姑县170公里的凉山州州府西昌市,则出现了一个全国规模最大的南红玛瑙交易市场。就在6年前的2009年,当地的南红玛瑙原石还在论公斤卖,几块钱一公斤,曾有人用200元就买到一块精品原石,后来以49万元脱手。而接手后的买家请来一位著名的玉雕大师进行雕琢,一件精美绝伦的南红玛瑙工艺品就此诞生,后来该作品在香港卖出480万元!
梵高《阿里斯康道路》拍出4.11亿元天价
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和现代主义晚间拍卖中,文森特・梵高创作于1888年的巨作《阿里斯康道路》拍出了6633万美元,约合4.11亿元人民币,这件尺寸为91.7x73.5公分的油画此前估价为4000万美元。梵高于1888年在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完成这件作品,在当时其艺术造诣步入巅峰,《向日葵》、《自画像》、《阿尔妇人》、《夜间咖啡馆》等多幅传世杰作皆出自这个时期。此幅作品出自梵高与高更共同作画初期兴致饱满的日子,并无伤感情绪,彰显阿里斯康道路的迷人风光。当地为欧洲最著名的罗马时期墓地之一,这条林荫大道也被称为“墓园路”,画中可见道路两旁的罗马式陵墓遗迹。
潘天寿“鹰石山花图”领衔嘉德春拍 曾拍出1171.5万
曾创下画家拍卖纪录的潘天寿《鹰石山花图》时隔11年将再次亮相拍场,领衔今年嘉德春拍。这幅《鹰石山花图》2004年曾以1171.5万元人民币一举创下画家市场拍卖纪录,是潘天寿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今日再次亮相,立即引发关注。此幅著录累累,为潘天寿“鹰石图”题材的巅峰之作,亦是其“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理念的最佳诠释。
王中军1.85亿在纽约拍得毕加索名画
在纽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以2990万美元(约1.85亿人民币)(含佣金)拍下了毕加索于1948年创作的油画《盘发髻女子坐像》(Femme au chignon dans un fauteuil)。该幅作品在过去近70年中,一直由好莱坞著名的戈德温家族收藏。该家族的塞缪尔?戈德温是米高梅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知名的艺术电影制片人,他在1956年买下了这幅作品。今年1月,塞缪尔?戈德温去世,戈德温家族的继承者决定将家族收藏的艺术品进行拍卖。继承者在纽约和伦敦一共拍卖了25件藏品。
中国藏家1.265亿竞得莫奈画作
一幅以吉维尼花园为题材的莫奈佳作《睡莲池与玫瑰》在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上以204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65亿元)成交。苏富比方面称,该画的买主来自中国内地。此幅印象派巨作《睡莲池与玫瑰》是莫奈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画于1913年。莫奈精妙地描绘了一座玫瑰花拱廊立于平静如镜的池水上,池中荡漾着朵朵睡莲,静逸而娇媚。莫奈从同一角度以玫瑰花拱廊画了三幅油画,其中一幅现藏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美术馆,另一幅被私人收藏,本作是三幅中尺幅最大的,曾被著名艺商及鉴赏家杜杭・胡埃收藏。
潘天寿《鹰石山花图》2.79亿元创艺术家最高纪录
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国嘉德2015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中,潘天寿博物馆级巨制《鹰石山花图》以估价待询方式上拍,起拍价6800万元,经过近一小时的鏖战,最终以2.43亿元落槌,加佣金后成交价达到2.7945亿元,创潘天寿个人作品拍卖新纪录。潘天寿曾经说过:“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个人风格,要有独创性。时代思潮可以有世界性,但表现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形式风格还是越多样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