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染病培训总结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1

一、背景

2004年我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线运行,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入崭新阶段。截至2008年底,我市疾病监测信息系统运行良好,疫情报告质量不断提高。全市疫情报告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大部分县(区)硬件设施配置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疫情网络运行稳定,大疫情报告和各专病报告系统工作正常,并能对日常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与反馈。2008年,全市网络直报综合质量指标全面达标,居全省第一,其中网络直报报告及时率99.9%,审核及时率99.98%,江西省“零”报告系统日平均执行率99%,全年无重卡,网络直报单位运转率达100%。

2009年是我市传染病实现网络直报的第六年,为了进一步巩固成绩,及时发现网络直报工作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使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及时有效,市卫生局拟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的

通过现场督导检查,了解基层网络直报实际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网络直报工作重点,为进一步提升我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9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年11月7日卫生部第37号部长令)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年6月2日)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年1月1日)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1号部长令)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

《南昌市传染病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程序》(2009年修改版)

四、检查对象

全市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五、检查方式及范围

(一)检查方式

由市卫生局组织市、县疾控中心有关专业人员对辖区各类机构进行抽查。

(二)检查范围

本次现场督导检查内容主要针对2009年开展,部分内容将涉及2008年(见本方案有关规定)。

被检查的单位主要有: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省级综合医院、市级医院、县(区)综合医院为必检单位,另随机抽取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每一县(区)总检查单位不少于4家。

六、检查内容

(一)卫生行政部门

1. 本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和完善情况。

2. 是否为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提供必要经费保障条件。

是否下拨用于传染病网络直报、设备更新维护、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技术培训、督导检查等专项工作经费(要求有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

3. 2008年度是否组织开展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的督导检查,有无表彰奖励及处罚(要求有方案、记录及总结)。

4. 是否对辖区医疗机构诊疗记录登记进行统一要求与规范,包括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放射科及检验科登记簿等登记项目统一设置及规范使用,发文并进行现场督导检查(要求制定下发的正式文件及现场督导检查记录)。

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结果均记录于附表1-1。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监测管理工作

1.1 建立对异常监控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

动态监视本辖区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完成报告卡的审核、等各项工作;重点建立对异常监控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包括对异常信息快速确认、处理应对等环节,以书面监控记录及相关的检查核实报告为准。异常信息主要包括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与流行、不明原因肺炎以及本地罕见传染病或其它不明原因发病、死亡等。

1.2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管理

(1)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传染病零缺报情况、报告及时性、审核及时性、重复报告等质量进行检查核实与综合评价,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文字资料为准)。

(2)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综合指数率,以传染病直报系统最近一个月的评价数据为准。

1.3 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与反馈

(1)是否开展传染病监测资料日、周、月、年周期分析;当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是否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分析或专题分析报告。

(2)是否及时将常规各项分析报告向辖区报告单位进行反馈(以实际可查的反馈形式为准,如正式发文或网络直报系统反馈)。

2.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开展情况

2008年度是否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检查与评估,对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进行督导检查。要求有方案、检查原始记录、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等总结文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是否开展二次督导检查,以文字资料为准。

2008年度是否开展与传染病网络直报有关的专题调研,要求有调研方案及总结等文档记录。

2008年度是否对同级、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对下级在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或答复,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要求以电话或其它书面记录为准。

3. 培训下一级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培训下一级专业技术人员情况。本年度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等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对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属地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要求有相关资料和培训会议文档记录。请注重培训知识与内容的更新,要求及时将卫生部下发的有关文件进行培训落实。

4. 网络直报设备配置

网络直报专用台式电脑及笔记本电脑(带无线上网卡)各一台、激光打印机、疫情专用电话。

对各级疾控中心的检查结果均记录于附表1-2。

(三)医疗机构

1.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使用

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设置及规范使用情况。根据卫生部1996年印发的《全市法定传染病医院报告管理检查与居民回顾性调查方案》相关要求以及医疗机构诊疗登记的有关规定,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感染科、急诊、内科、儿科、皮肤科、住院部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本,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登和缺项。

(2)检验科室、影像诊断科室登记及反馈机制

检验科室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

影像诊断科室(含放射科、B超室等)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

检验科室、影像诊断科室是否建立了异常化验结果必须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

检查方法:查阅检验科室、影像诊断科室登记(包括检验室、放射科、B超室电子登记系统),检查项目是否齐全、登记是否完整;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

(3)医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及处理机制

院内指定有关科室及专人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医院接诊的主要传染病,并将分析结果在院内及时通报。

院内应制定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检查方法:现场查阅相关分析文档及反馈记录、相关的机制与流程。

(4)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院内自查

确定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组成员(含分管院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等)、周期、自查内容(是否报告、及时报告率)及奖惩等。发现漏报、不及时报告等方面问题时,能够提出针对性处理及整改措施。

检查方法:现场查阅有关自查记录、整改文档及总结(自查组成员签字)。

(5)传染病报告设备

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科室拥有网络直报设备(包括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上网设备、报告专用电话或传真机),操作系统齐全(有防病毒软件),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网络直报密码。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查阅相关记录、直报人员进行现场操作。

2. 定期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

医院应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进人员开展关于《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的专业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及时学习卫生部下发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方面的文件。并注意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查阅相关培训、考核文档。

3. 传染病报告质量抽查

评价指标包括:传染病报告率、传染病及时报告率、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准确率、完整率、纸质报告卡填写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检查方法:查阅2008-2009年度检查当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记录,核实传染病报告情况;复印传染病报告卡,核实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与网络直报信息的一致性。

要求:

①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从内、儿、感染等科的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中随机抽查法定传染病病例15例(门诊病例10例,住院病例5例),乡镇级医疗机构抽取5例。若该单位本年度相关记录中,未查到1例法定传染病,请注明门诊量,并注意查明相关原因。

②病例分布应注意包括本年度不同月份的病例,抽查的相同病种不能超过50%。

③病种:仅抽查急性传染病,应注意抽查呼吸道、肠道、虫媒及自然疫源性、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等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如麻疹、流脑、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疟疾、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甲型肝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不含肺结核、乙肝、梅毒、淋病、丙肝。

④住院病例需查阅病案资料,填写病例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

⑤复印10份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从抽查的15例传染病中查找,不足则另行补充,对补充纸质卡片的要求同上。乡镇卫生院复印5份。

对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分别记录于附表1-3、附表1-4。

七、组织与实施

(一)人员安排

本次督导检查分设3个组,每组3人,组长由市疾控中心有关人员担任,组员由市、县(区)疾控中心专家组成。

(二)日程安排

本次督导检查时间初步定于2009年4月13-17日,督导组成员统一培训时间为4月10日上午。各县(区)的行程安排如下表(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检查日期检查单位检查人员

4月13日进贤县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安义县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南昌县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4月14日新建县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湾里区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青云谱区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4月15日东湖区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西湖区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青山湖区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4月16 -17日省一、省精、省肿瘤、省血站、市九院、

省中医院、高新区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省二、市一、省儿童、省人民、市血站、洪都中医院、红谷滩新区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省四院、省妇保、省胸院、市二院、市三院、省皮院、市男科、经开区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三)工作程序

1、到达县(区)卫生局,简要介绍检查方案,明确检查任务及日程安排,听取自查工作汇报;

2、到有关医疗机构现场进行检查,并撰写意见书进行反馈;

3、到县(区)疾控机构进行检查,并就检查组对该区检查意见与建议集中反馈,由组长负责,分管传染病网络直报的领导、科室负责人参加。

(四)备查资料

1.卫生行政部门提供资料清单

(1)本年度用于传染病网络直报、培训、督导检查等相关工作专项经费的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

(2)本年度组织开展的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监督检查正式文件、方案、表彰奖励及处罚记录。

(3)制定下发关于规范医疗机构各种临床诊疗登记的相关文件及督导记录。

(4)辖区部分传染病疫情原稿。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资料清单

(1)对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实时监控记录及异常监测事件反应处理记录。

(2)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督导检查工作记录、总结。

(3)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培训的工作记录、总结。

(4)各类传染病监测数据质量评价及分析利用报告。

3. 医疗机构检查

(1)院内关于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可疑聚集性症候群、不明原因肺炎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异常事件的处理机制与流程的文档及相关记录。

(2)院内传染病疫情常规分析、通报有关记录。

(3)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工作记录。

(4)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考核等有关记录。

(5)本年度内、儿、感染等科的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

(6)走访检验科、放射科等临床辅助科室,检查登记本及结果反馈流程。

(7)抽查网络直报人员现场操作演示。

(8)调查内、儿、感染等科室医务人员5名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见附件2。

(五)结果反馈

本次督导检查现场结果由督导组成员以《现场指导意见书》予以反馈;综合评估报告由市卫生局以书面督导评估报告形式予以通报。本次督导检查结果将纳入全市疾病控制工作年终考核评比内容。

附件1

南昌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及评分表

表1-1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单位名称:

县(区)卫生局

单位级别:1地市级 2县区级

检查内容检查项目满分评分原则得分

1. 2009年度下拨用于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与管理的专项工作经费(要有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40分)1.1 专项工作经费:①无 ②有20分①否:0分;②是:满分

1.2 如有,专项经费总额:【

】万元,占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总额的比例:【 】%20分①5%以下:(实际比例/5)*满分;②5%及以上:满分

2. 2008年度组织开展传染病报告监测报告与管理的专项工作经费(要有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40分)2.1 检查方案: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2 参与检查: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3 检查总结: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4 表彰和奖励: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5 处罚: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3. 统一规范辖区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放射科及检验科登记簿登记项目的设置及使用(20分)3.1 制定下发正式文件:①否 ②是10分①否:0分;②是:10分

3.2 组织开展对实际执行效果的督导检查:①否 ②是10分①否:0分;②是:10分

检查单位领导:

检查人:

检查时间:

表1-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被检查单位领导

检查人

检查时间

附表1-3 各级医疗机构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被检查单位领导

检查人

检查时间

表1-4

县/区

乡镇

医院/卫生院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登记表

序号科室

类型

(1)患者

姓名

(2)性别(3)年龄(4)职业(5)疾病

名称

(6)病例

分类

(7)发病日期

(8)诊断日期 (9)是否

录入(10)是否

及时

录入

(11)报告卡填写是否完整(12)报告卡填写是否准确(13)报告卡信息与网络报告信息是否一致(14)备注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注:①科室类型包括:①内科门诊 ②儿科门诊 ③感染科门诊 ④急诊 ⑤腹泻病门诊 ⑥肝炎门诊 ⑦住院部内科 ⑧住院部儿科 ⑨住院部传染科 ⑩其它,请注明(如呼内、消化内科)

②住院病例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的信息需查看患者住院病案

被检查单位负责人

检查员签名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2

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

单位名称:

县(区)

医院

单位级别:1地市级 2县区级

1、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通过后,于

月 日开始施行。(10分)

2、法定传染病分三类,其中甲类传染病

种,乙类传染病

种,丙类

种。(10分)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 、

和乙类传染病中的

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30分)

4、手足口病为

传染病。(10分)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未纳入法定传染病

5、请列出以下传染病病种:(20分)

甲类(2种):

乙类(5种):

丙类(3种):

6、当一个患者同时患两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10分)

A、1张 B、2张 C、两者皆可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2

2019年上半年在市卫生建局的领导下和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具体实际,制定了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本乡镇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要求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免疫规划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村村卫生室人员负责本村业务工作及疫情检测,具体分管预防任务,做到层层分工,落实责任到人。根据需要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及应急预案等,同时强化疫情监测,随时动态监测可能发生的疫情,确保了无大疫情的发生。

二、加强培训

我院对全体职工及所有村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开展传染病例会1次,结核病知识培训1次;特别强调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危害,疫情发现及登记管理,随访等工作,掌握治疗原则等,确保发生疫情能及时得到控制。通过培训,加强村医对传染病知识的防治及管理工作。

三、加强宣传

提高群众的防病知识,充分利用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宣传工具,学校及周围群众讲座的方式,大力开展卫生科普知识,特别宣传以防为主的目的,让群众更进一步认识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还利用各种会议等进行有效的宣传。并在我院门前LED屏、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做传染病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卫生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加强四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宣传,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四、加强监测

每月按照上中下旬的方式对医院门诊登记、住院登记进行传染病监测,查看有无传染病,相关登记是否规范。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进行整改。2019年1月-6月我院共接诊46940人,共登记上报传染病6例,卫生院上报6例、村卫生室上报0例。其中手足口病2例、水痘3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每年不得少于两次次传染病督查工作,共督导1次,要求村卫生室做好疫情监测的同时,开展诊疗的村必须做好门诊登记,发现传染病及时上报,不定期对村卫生室门诊登记进行查询。对督导存在的问题,及时要求村医整改。全年无霍乱等重大传染病发生。

五、重点传染病工作

截止2019年6月底,传染病办公室继续搞好日常结核病管理工作,共计患者11例,其中涂阳患者0例、涂阴11例。搞好重点传染病管理工作;共随访指导手足口病患者33名,流行性腮腺炎2例;处置调查聚集性疫情一例,及时摸底调查,做好消毒防控指导;开展我镇部分学校传染病相关知识讲座,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防控指导;我们对所有发现的传染病病例,都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疫情处置工作,把很多传染病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控制了各类传染病疫情的扩散蔓延,保护了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

六、存在问题  

1、个别医生工作上不重视,门诊及住院相关登记不完善,不规范,存在缺项、漏项等情况;

2、村医对传染病知识认识不够,不能及时发现传染病,导致传染病得不到有效控制。

3、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老年人对传染病知识认识不够,小孩玩耍时常接触不干净地方,导致小孩患病,防治意识差。

4、对传染病患儿随访力度不够,传染病知识宣传力度不够。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我院的传染病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加强村医培训,让村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加强传染病知识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掌握更多知识,做到以防为主的方针。尽管我们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在以后的工作,继续努力,使我镇以后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疾控中心 传染病管理措施

前言

传染病指的是由各类病原体所引起、能够通过人际或者人与动物间传播的各类疾病总称。疾控中心往往具有患者高度集中、人员流动性大、病种多样等特点,容易造成传染病管理的困难[1],因此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管理工作始终异常严峻。疾控中心应及时掌握当前传染病的临场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力、物力、人力,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加强传染病的管理。本文通过分析我院2011年-2012年对收治病例的传染病管理情况,总结目前存在的不足,探讨如何加强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管理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全年收治的各科患者2023例,其中男1301 例,女722例,年龄分布为8个月-79岁,平均年龄为34.7岁,列为观察组,实施系统的传染病管理措施;同时选取2011年全年收治的各科患者2109例,其中男1069例,女1040例,年龄分布为8个月-83岁,平均年龄为36.8岁,列为对照组,未实施专门的传染病管理措施。

1.2 管理方法

1.2.1 全员培训,加强传染病防控及相关法律知识

设计专门的传染病预防及控制培训课程,以科室及病房为单位,重点培训传染病传播范围、感染渠道、预防措施、控制方法及临宜等内容。并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做进一步的宣导,从而提高对传染病的预防及管理能力。此外,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加强全院人员关于传染病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从法律角度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管理。

1.2.2建立健全传染病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传染病预防及控制机构,细化传染病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成一个全面而紧密的管理网络,将传染病的管理工纳入疾控中心的重点日常工作之中。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完善传染病诊断、报告、评估及奖惩等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2]。具体而言,我院采取首诊负责制,在登记及报告时,应认真填写疫情报告卡,将诊断依据、初诊情况、复诊情况逐项登记,防止出现漏报、误报及重复上报的情况。

1.2.3 加强药品及设备的管理工作

(1)对于抗生素应采取专项管理方法,避免因滥用抗生素而造成的临床耐药实践,对传染病预防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抗生素应详细记录其临床用药情况,若遇有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比例超过50%的科室,应及时进行检查及整顿,建立抗生素使用的基本原则[3]。

(2)对于医疗器械、无菌用品均应严格依照相应管理制度摆放及保存,手术器械均应严格遵守无菌管理规定,所有器械及无菌用品均设置登记卡,详细登记领取及入库情况,管理人员应及时对其保存状态、完好情况进行检查核对,若有损坏或污染,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成为传染病的感染源。

(3)全院均应加强卫生管理,将全院所有空间划分为片区交由各科室分别负责,做到每天清扫一次,对于地面、病室床铺被褥、其他用品均应采用消毒水消毒法方法进行清洗,病室注意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清新。各各科室医护人员在开展治疗工作前,均应对双手及医疗器具进行清洗或消毒。

1.2.4 建立起监管及奖惩制度

疾控中心应一方面实施从上到下的监管体系,由指定监管人员对各级、各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另一方面应采用互相监督协助的方式,使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互相观察监督预防控制行为,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并提出良好的意见,及时改善工作[4]。此外,还应建立起严格的奖惩制度,加强全员责任心,并与绩效挂钩,对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励或处罚。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分析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传染病发病率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11.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以 P

2 结果

2.1 传染病发病率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 抗生素使用情况

疾控中心科室中,观察组未有使用抗生素超过总用药量50%,而对照组则存在7个,占总科室数的20%,观察组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采用传染病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提高医疗工作安全性,提升管理水平。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对于传染病的管理仍然存在着不少弊端,主要包括:(1)管理措施贯彻不彻底,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登记不够严谨,报告不够及时,往往存在着误报、漏报或登记不合格等现象。而我院采用加强培训、健全管理制度等方法,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了责任心及自觉性,使登记及上报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在改善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意识到,只有健全制度、落实权责,认真贯彻传染病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才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2)医护人员的卫生意识不强。经观察发现,部分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后,洗手清洁率较低,从而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外,由于部分硬件条件较差,未能设置完善的清洁标示及非手触开关等设施,从而导致卫生状况不佳。对此,我院加强了相关培训及宣导工作,并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将医院空间分片分配到各个科室,并遵循严格的药品及器械设备使用及保存规定,从而降低感染风险。(3)检验科、放射科及门诊容易成为传染病发病的源头。对此,我院注重理顺传染病发病报告流程,加强对重点科室及环节的管控工作,协调各科室及各环节的监督及报告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传染病监控报告质量[5]。

综上所述,只有从制度、规章制度以及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完善提升,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传染病管理工作,降低发病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资料】

[1] 毛羽,刑红娟,张岩,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J].2009,16(2):79-80.

[2] 龚敬琴.加强传染病管理与医院感染管理[J].四川医学.2009,30(5):758-759.

[3] 毛稳平.提高医院传染病管理水平之探讨[J].当代医学,2009,8(15):179.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4

一、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加大传染病防治监测管理力度

组织本单位和辖区医疗机构业务人员学习和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依法开展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提高重点传染病监测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检查指导,除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外,每年最少组织两次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

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地处理,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

依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结合我区的具体情况,在接到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以及不明原因疾病有暴发流行趋势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死亡病例报告时,要按规定时限逐级报告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对本辖区发生的所有暴发疫情(包括非法定报告传染病)均要立即上报并迅速赶赴现场查明原因和传播特征,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在疫源地调查处理中,要认真规范填写流调表。除甲类及比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外,其它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必须于3日内完成。

三、霍乱、腹泻病防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成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腹泻病防治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级霍乱和腹泻病防治专业组织,并按规定设置留置站。

(二)落实各项综合性措施

1.各医疗保健机构的任务

(1)建立腹泻病门诊:

①腹泻病门诊的设置要符合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要求。市及市以上综合性医院,要有单独的腹泻病门诊区,区(县)级医院开设单独的腹泻病门诊,乡镇级医院设专桌。要求功能区域设置合理。腹泻病门诊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开诊,24小时应诊,做不到24小时开诊的单位,兼职科室(如急症科)要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和各项处理工作。

②对就诊病人,一律填写全省统一的“腹泻病门诊病人登记簿”。如系外地来的病人,应登记其详细地址、单位以及现时投宿地址。要求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严禁漏登,漏项。腹泻病门诊处方、化验单要有“腹泻”标记。每旬向区疾控中心,做门诊数旬报。

③县(市)区以上医院及有条件的乡镇级医院,应备有检验所需霍乱快诊筛检试剂、细菌培养试剂。要做到“逢泻必登、逢泻必报、逢泻必检、逢泻必治”。对就诊的水样便病人应作霍乱快诊筛检和细菌学培养。要求全年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率必须达到10%以上。无培养条件的单位,可进行O1群和O139群快诊试验,或将标本送指定单位检验。

④为落实“省腹泻病控制规划”,各级医疗单位应继续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改善腹泻病例处理,口服补液盐的使用率要求达90%以上。

⑤发现霍乱疫情,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及时按规定逐级上报处理。对霍乱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要严格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并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凡分离出霍乱弧菌,应立即报告区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进行初步鉴定,并按规定进行疫源地处理,同时将菌株附上“菌种上送表”,由专人逐级送市疾控中心进行鉴定。

⑥腹泻病门诊应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与隔离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⑦痢疾、伤寒副伤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一经确诊立即填卡、报告,分离出的菌株上送区疾控中心,每所医院上送痢疾菌株至少5株。

(2)建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2012年我区确定2处成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机动队和传染病医院,机动队要配备抢救病人必需的药械、交通工具及消杀药械、防护用品,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4月份将机动队名单、值班电话报送市疾控中心。市传染病医院要备足治疗病人的房屋、床位和药械,做好接收及抢救治疗霍乱病人、带菌者的准备,并负责散发病人的运送工作。

(3)业务培训、检查和总结。各医疗机构要对腹泻病门诊医护人员、检验人员及机动队队员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业务技术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医务人员持培训合格证上岗。各单位要定期对本院腹泻病防治工作组织检查,及时向医务人员传达疫情动态。培训与医院自查均要有记录。11月中旬将全年腹泻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区疾控中心。

2.疾控中心任务:

(1)建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区疾控中心应于5月1日前组建腹泻病防治机动队,配齐疫源检索、疫情处理所需的检验用品、消杀药械、抗菌药物、个人防护用品、车辆和疫情值班电话等,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有重点的开展疫源检索。对腹泻病人、重点人群、食品、饮用水源和其他外环境标本的检索,每月选择2~3处饮用水源及20份海水产品、可疑食品或其它的外环境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腹泻门诊病人快诊率要求达100%,霍乱弧菌培养率不少于10%。霍乱阳性标本及痢疾菌株收集于10月31日前上送市疾控中心统一进行鉴定,市区不少于15株。区重点人群检测不少于100份。

(3)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仍实行霍乱疫情零病例周报告制度。发生腹泻病暴发疫情,应立即报告,并及时采样检测和进行疫情处理,处理结束后填写暴发疫情报表和处理小结报市疾控中心。

(4)督导检查。在腹泻病门诊开诊前、后要进行检查,开诊小结及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要及时上报。

(5)伤寒、副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的防治。接到疫情后,流调及疫源地处理应于接到报告3日内进行,处理结束后及时上报个案流调表及疫源地处理小结,并于来年3月份之前进行疫源地二次处理,做好伤寒、副伤寒的查源灭源工作。

(6)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防治。县级及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其它医院,要备好病例诊断的检验试剂和诊断血清,发现O157∶H7感染的可疑病人(如血便、血性腹泻的病例)要登记报告并及时采样,进行O157∶H7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根据卫生部的要求,O157∶H7感染按乙类传染病的时限和方式报告疫情。

(7)手足口病的防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在儿童中造成暴发流行。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按照济卫疾控发[2007]13号文件《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

四、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流感、猩红热和水痘等是我区重点防治的呼吸道传染病,2012年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各项工作预案,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工作制度,做好技术、物资储备。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技术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单位防治SARS、人禽流感、流感大流行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预案,按要求成立领导小组、技术专家小组、疫情处理小组等,并制定具体可实施的各项工作制度。要做好各项应急物资的储备,定期开展人禽流感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技术演练,为疫情处置做好技术储备。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防治相关呼吸道传染病及疫情处置能力。区疾控中心对辖区医疗单位、医疗单位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层层培训,以提高有关业务人员诊断、处置及控制传染病疫情的能力。

(三)继续做好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要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要求,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及时诊断、排查和处置人禽流感和SARS的相关病例。

(四)及时做好疫情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对疑似或确认的动物禽流感疫情,疾控机构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按照《省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测。做好SARS、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应急处置及流行病学调查,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

猩红热等其它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继续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对出现的预警病例及暴发疫情,要及时报告和处理。

五、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工作

医院管理和消毒工作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消毒专业工作规范》、《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全国疾控机构工作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市疾控中心《2012年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要点》等要求执行,加强对辖区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的督导和检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具体要求如下: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1.健全组织机构,适应形势需要。各医疗单位要成立专门业务科室或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从卫生事业发展和疾病控制工作大局出发,把专业精、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消毒岗位上,以应对传染病消毒、医院感染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加强培训指导,提升队伍素质。今年,省疾控中心将继续举办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人员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各医疗单位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组织相关业务人员积极参加。加强消毒队伍能力建设,提高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技术水平。

(二)传染病消毒技术指导工作

1.加强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源地消毒处理和监测评价。消毒装备及药品的储备时刻处于战备状态,健全各级应急消毒队伍,达到人、财、物三落实,随时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新发传染病消毒任务。

2.做好疫源地消毒工作。提高传染病应急消毒处理及时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工作职能,开展对传染病疫区、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和监测评价,处理率达99%以上。处理记录、监测评价资料齐全,及时上报监测报表。

(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2012年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导和考核机制,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卫生质量的督导、考核与评价工作,特别是乡村卫生室和个体行医定期检查督导,辖区内的医疗机构督导率达95%以上。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1)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2)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各项工作和控制措施。(3)消毒灭菌与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及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状况。(4)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工作情况。(5)现场检查。开展辖区各医疗机构、个体诊所、托幼机构等单位的委托消毒监测工作。

(四)加强信息管理与经验交流

加强消毒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为全区医疗机构消毒和医院感染工作提供经验交流平台,提高我区消毒和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六、病媒传播性疾病的防制

病媒生物监测是传染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30%与病媒生物有关,其中的疟疾、乙脑、丝虫病、登革热等,通过灭蚊即可以控制其发病;登革出血热在疫苗未问世前,灭蚊是其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可见媒介生物控制的重要性。市病媒生物监测属国家重点传染病监测项目,为了解我区病媒生物的动态变化,落实国家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为防制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2012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病媒传播源的监测、防制、标本制作及数据汇总上报工作。其中蚊蝇的监测从3月底开始,蟑螂和鼠密度全年监测,并与区爱卫会密切合作做好“四害”的消杀工作。

七、疫情信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

1.严格执行疫情信息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1)各级医疗单位要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报告制度,保证每天报卡及时(诊断时间与报告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发生鼠疫、霍乱、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黑热病、登革热、血吸虫病、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区疾控机构疫情室电话报告。

(2)继续规范医疗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登记、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报告等工作。要求传染病报告卡的各项内容必须填写完整、准确、符合逻辑性。区疾控中心每月对传染病报告卡的报告及时性,规范性,填写质量等进行评估,并进行反馈。专病报告管理系统推送到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的死亡病例应遵循《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年试行版)要求。

2.继续做好网络管理工作,保证数据安全。加强报告系统的管理,网络直报人员每月要进行传染病报告卡的导出,切实做好疫情数据的管理工作。

3.继续做好门诊日志的管理工作

根据济卫防字[1995]第1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门诊日志管理的通知”精神,各医疗保健机构的传染、内、儿、妇、皮肤、中医、肠道、性病、急诊、放射、口腔和肝病(或感染性疾病科)等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要按要求,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的记录及各种传染病的诊断、报告工作。住院部(或各病房)应设有病人入、出院登记和传染病登记本。门诊日志基本项目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地址、初复诊、诊断及结果、检验日期等项目。疫情报告员要做好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簿填写、报告的检查指导、调查核实和录入报告等工作。

(一)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或采供血机构医学检验机构执业活动中,检测出的传染病病原阳性者时,均按病原携带者进行报告。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防控体系;建设方法;防治工作

尽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在我国各个地区防疫站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一些乡镇卫生院以及农村常住居民仍然对于各类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存在较大的误解,因此传染病在乡镇的流行更为常见[1]。乡镇卫生院作为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单位,也是负责监测农村地区疫情的重要地点。在防治传染病的过程中,乡镇卫生院能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报告,对于省市政府部门与卫生部门控制疫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2]。本文就乡镇卫生院的防控体系建设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与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为乡镇卫生院,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12月以及2011年1月至12月的传染病防控手册进行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1年1月起实施防控体系建设,并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比两个时间段的传染病控制情况,并对防治工作考评结果进行分析。

1.2 管理方法

1.2.1 防控体系的建设

对于乡镇卫生院的防控体系建设,主要注重以下几方面:1)培养应对传染病的能力。由于农村是传染病高发地点,因此在进行防控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在乡镇卫生院建立快速应对传染病的应急体系,能够有助于卫生院工作人员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并积极地、科学地、有效地处理紧急事件,以预防疫情大面积扩散。要求在发生疫情时,卫生院应将每日疫情的进展与诊疗方法整理成报告,不仅便于上级进行审阅,也有助于今后回顾性分析与研究。通过提高医院的预警能力与应急能力,能够使乡镇卫生院在爆发重大疫情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提高最佳方案。2)建立疫情报告、监督与技术指导职能。不断对疫情报告制度进行完善,在发现可能存在传染病的患者时,应首先向卫生院的防控体系小组进行报告,在确认后立即上报给上级部门,并依照我国对于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相关要求进行动态上报。在传染病疫情爆发的早期,卫生院应给予足够多的重视,注重健康人群的防护、疫情爆发点的处理、疫情动态监测、卫生院消毒隔离等。除此之外,卫生院还需对院内的传染病放防控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并对新的仪器进行演示,指导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1.2.2 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与改进

在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的开展与改进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防控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良好的防控体系需要专业的防控人才的加入,因此乡镇卫生院应对防控体系成员定期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使其扩展知识面,并定期以考核的形式考查防控人员对于传染病知识与防控技术的掌握程度。2)增加与其他科室协作的能力。乡镇卫生院的防控体系还应与其他科室紧密联系,在发生重大疫情时,应结合各个科室的诊疗建议,建立科学的防控方案。3)普及传染病的防控知识。由于乡镇居民对于传染病的意识较为淡薄,因此乡镇卫生院应指派专人定期在各个居民区发放传染病防治小册子,使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真正走进社区,提高乡镇居民对于传染病的了解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检验,以P

2 结果

对比2011年建设防控体系后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与2010年未建立防控体系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可得,2011年的防治工作评分为(90.5±1.5)分,而2010年的防治工作评分为(71.2±1.8)分,两年的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农村是各类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集中地点,因此加强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科学的防控体系,是降低农村传染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在新时期要达到建立良好乡镇卫生院防控体系的目的,首先得确保防控人才的技术水平过硬,并配备精良的防控仪器与设备,对于乡镇卫生院的防控工作做到科学管理,在疫情爆发时能够从容应对[3]。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本院于2011年1月起实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改进,并建立相应的防控体系,获得了显著的防疫效果。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考评分数为(90.5±1.5)分,明显高于2010年的(71.2±1.8)分,P

参考文献:

[1] 张丽颖.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专项进展顺利[J],医学研究杂志,2010,3(2):117-118.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6

【摘要】加强宣传、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增强执法责任意识,适应法律对医院感染管理执法监督的新要求,完善各项制度。可以提高依法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特别是控制传染病引起的医院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法律;控制;医院感染

加强宣传、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增强执法责任意识,适应法律对医院感染管理执法监督的新要求,依法履行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职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我们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现将学习体会介绍如下。

1 《传染病防治法》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重要作用

《传染病防治法》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传染病防治的工作经验,是一部针对性强、操作性比较强的法律。是卫生工作指导性的法律。如果没有这部法律,就无法实施隔离措施,卫生部门也无权调用整合资源。有了这部法律不仅使传染病的防治有了保障,对增强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2004年我国从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它的实施,对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掌握《传染病防治法》修改增设的内容

2.1 建立疫情报告、通过和公布制度现行《传染病防治法》对1989年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公布制度做了完善,并新设立了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制度,还规定了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隐、谎报、缓报将受到处罚,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2.2 强化实验室安全,严防病原体扩散按法律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体微生物实验的单位,按国家规定的条件和从事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严格管理,防止病原体扩散,造成后果的给予处分,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3 疫情控制更加具体,隔离有了法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疫情控制措施的规定更加具体,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它详细规定了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患者和疫情后应当采取的措施,对于甲类疑似患者,过去只规定“医学观察”,现在规定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治疗,对于甲类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也规定了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的措施。

2.4 严防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法律规定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指定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救治任务,或者根据传染病救治需要设置传染病医院。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

2.5 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传染病的救治工作,加强了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控制传染病的扩散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他们。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3 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控制医院感染

3.1 转变工作方式增强法制观念:通过学习《传染病防治法》要转变执法观念,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从传染病防治大局出发,把执法监督工作纳入医院感染管理的总体计划,增强医院感染管理的针对性,注重执法效果。根据传染病防治重点和医院感染管理监督执法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医院和当地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际,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防治措施的监督检查,积极探索医院感染管理在执法监督工作的规律,处理好各科室、各部门的工作与各种法律的关系,既要做到严格监督、执法到位,又要掌握好政策法律界限,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搞好[2]。

3.2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督机制、健全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核心,在院长和领导下,联系各科室依法建立健全内部的监督制度,认真执行执法责任和追究制,尽快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对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程序,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行为,加强对科室的监督检查,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落实。要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性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等。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督机制,控制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3.3 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具体措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医疗废物处置的监督检查,做好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对采血、供血中的传染病防治的监督检查,对预防控制措施和菌种的管理监督检查,对医院食品卫生执行监督检查,防止传染病通过餐饮环节进行传播。加强医院公共场所的传染病预防制度和消毒制度的落实,落实消毒灭菌物品的检查,使医院感染管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例如在消毒方面,在医疗废物处理方面,做好正确分类、收集、暂存,再由医疗废物处理中心集中处理。

3.4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执法能力建设: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应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为了适应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需要,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领会法律精神,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加强传染病防治执法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医院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全员培训,提高防治人员的政治、法律、业务素质,增强医院感染管理执法监督的能力,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总之,新法的公布和实施对我们从事传染病学和临床医学等广大医务科研人员来说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历史同样也赋予了我们广大医务科研工作者以重大的使命。尽管在传染病防治上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我们有决心,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一定能克服在传染病防治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