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教育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故事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1

4、扇子的话题

家里有把非常普通的扇子,扇骨是薄薄的竹片,扇面是红红的绸缎。

这把扇子是我爷爷留下的,爷爷年轻的时候,就用这把扇子和他那帮朋友,走村窜寨玩花灯,方圆几十里都留下了爷爷的足迹。

据说我的奶奶,就是爷爷那时候玩花灯认识的,由于扇子、花灯的情缘,就有了我的伯伯、父亲、姑姑……

记忆里,我对爷爷,印象不是那么深刻,我四岁的时候,爷爷就仙逝了。那是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客观地说,爷爷是饿死的,虽说他有五个子女,这五个子女都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在那个时候,还是各人都顾不了自己,只得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人世……

爷爷走了,这把扇子就落在了我父亲的手里,平时挂在父亲的床檐。谁都不可以随便取下来。唯有在夏天,父亲才拿来为奶奶扇走空气中的阵阵热浪。

这把普通的扇子,由于父亲的精心保护,扇走了多少个夏天,都没有摇坏。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知道了扇子是爷爷的心爱之物,无论在任何的困难下,他都要留下这把扇子。父亲告诉我,其实,爷爷应该是可以多活十多年的,那是因为我,爷爷才饿死的。为了我,爷爷每天都把他的一两米都留给我,只吃野菜汤……

父亲说,爷爷死的前一个月,有个商人看中了扇子,要用十斤大米换,可是爷爷不换。

凝视着扇子,红红的绸缎扇面,像一团火,像秋天一片红红的枫叶,长时间来,老是在我的眼前飘浮……一个耄耄老人,为了孙子,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老对小的兹心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闪烁习习的光芒!

这把扇子虽然普通,但还是有些特点,红的绸缎扇面上锈着:“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十个字。我的想象中,我的爷爷应该是个很孝的人,关于他的故事我知道的非常少,但是从我的父亲、母亲的行为中,我又明白了。

爷爷走了几年后,我的奶奶瘫痪了,脚不能落地,整天躺在床上。奶奶瘫痪十年后才离开人世。

十年,3650天的岁月,我的父亲、母亲精心照顾奶奶,给她搓澡、洗衣、隈饭,冬天用盐水瓶灌开水给她捂脚,夏天摇着爷爷留下的这把扇子给她扇走空气中的阵阵热浪。我的记忆永远忘怀不了那样的景,春天、夏天、秋天,父亲都要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天气,用借来的木板车,把奶奶推上小城的街道,让奶奶观观风景。

悠悠寸草心,养儿才报父母恩。随着我的阅历、生活的经历,我真正地明白了“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千万经典,孝义为先。”等的千古名句的含义。

如今,我的父母已经七十多岁了。

如今,我已为人父了。

我还记得有个夏天的一件小事,女儿五岁时,我带她去父母那里。女儿看见挂在父亲床檐边的扇子,女儿要爷爷拿下来给她玩,爷爷不同意,女儿嘟着小嘴哭。

我的父亲就是有办法,把孙女诓乖了。孙女和爷爷上街了,回来的时候,女儿的手里有了一把小扇子。这是把扇面上烫了画,小巧盈手,十足的工艺品。

父亲取下床檐边的扇子,对女儿说,爷爷教你玩花灯。说着就扬起扇子在孙女的小屁股上轻轻地敲了两下,女儿努努嘴,看着爷爷,“噗嗤”地笑了,又“哧溜”一下,如小泥鳅似的滑开去。这样的景又出现了,曾经摇着扇子,走村窜寨玩花灯的人影跟着岁月的流逝远去,仿佛又在我的眼前浮现。传承了三千多年的扇子,哪怕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大多数人家有了风扇,有的人家还有了空调,但我是相信的,扇子是不会消失的。

当晚,我和女儿回到家,女儿高兴地说,爸爸,爷爷告诉了扇子是太爷爷留下的,还有爷爷和奶奶对待太奶奶的事我都知道了。爸爸,爷爷说的故事,我知道了它的意思就是孝道!就是晚辈要对长辈要尊敬,长辈要对晚辈有兹心……

我的女儿,只有五岁的女儿呀!我疼爱地抱起女儿,心里充满无言的感动。

女儿在我的耳边又悄悄地说,爸爸,我和你,还有妈妈,要多去看爷爷和奶奶啊!爷爷和奶奶老了!

我心里一惊:为什么呢?

女儿说,爷爷和奶奶老了!

夏天的这件事在我的脑海里永远难以忘却!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2

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需加强治疗和康复护理知识的学习,加强主要照顾者心理护理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关键词]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健康教育;知识;技能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3-0056-03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作为护理场所,护理人员在家庭成员的配合下,为在家中休养的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的一种护理形式,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开展家庭条件下的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我们对共和新社区部分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的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取2007年9月~2008年12月我院120例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为:家庭病床患者的家属;主要照顾者(承担患者的主要照顾任务);年龄大于等于20岁;照顾时间大于等于1个月;意识清楚,与研究人员沟通无障碍。在纳入的照顾者中,男性46例(38.3%),女性74例(61.7%)。年龄范围是20~65岁,平均年龄为(42.0±3.2)岁。120例主要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配偶33例(27.5%),子女52例(43.3%),保姆35例(29.2%)。文化程度:文盲10例(8.3%),小学13例(10.8%),初中50例(41.7%),高中(中专)25例(20.8%),大专及以上22例(18.3%)。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照顾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与患者的关系、文化程度);第二部分为健康教育的内容,共4个方面,即疾病知识、家庭护理方法、治疗和康复护理知识、心理护理知识4大类共17题。采用单项选择,填写时要求被调查者对每个问题只回答“是”或“不知道”,统计时按每项的累计人次计算构成比。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14.0建立数据库,用SPSS14.0作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疾病知识方面(编号1~4),疾病的常见症状回答正确和基本正确率合计达90.0%,疾病的危险因素的不正确例数最低,为20例(16.7%),疾病的诱因和可能的并发症的正确与基本正确率较高,分别为94.2%与95.8%。家庭护理方法方面(编号为5~8),安全防范正确和基本正确的合计比例达90.0%,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技能不正确例数为26例(21.7%),患者饮食护理知识的不正确例数最低18例(15.0%)。治疗和康复护理知识方面(编号为9~12):康复护理方法不正确比例最大,为60.8%,远高于基本正确及正确比例,康复运动注意点不正确比例也达到42.5%,疾病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与疾病的防治方法的正确及基本正确率也分别为80.0%与77.5%。心理护理方面(编号为13~17),对患者心理状况的了解和患者情绪的观察的不正确率分别为24.2%和25.8%,患者不良情绪的应对及自我放松方法及技巧的不正确率更高达47.5%和42.5%,照顾者自我情绪的观察的不正确率也高达33.3%。见表1。

3 讨论

家庭病床护理效果最终离不开家庭成员的配合。从表中可以看出,疾病知识这一部分在整个调查表中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和“基本正确率”,说明80%以上家庭病床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对疾病的知识有较好的了解,对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时症状的相关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是护士在上门做治疗护理时经常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讲解和教育的部分。

调查显示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在安全防范、饮食护理、应用药物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做得较好。但对被动关节运动、长期卧床患者如何进行床上活动、如何预防肺部感染等技能部分欠缺,提示在上门做家庭治疗护理时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照顾者进行护理技术指导,还要注意通过演示、示范把抽象的不直观的护理知识直观地表达出来,以利于患者和照顾者更好的掌握。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3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班级管理

随着生理、心理的日趋成熟,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逆反心理到达了鼎盛的阶段,这给职业学校教育及班级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青少年逆反心理其实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集中表现为片面情绪化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采取不合作并且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当然,青少年逆反心理只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段插曲,随着年龄、知识阅历的增长会自然消失。但仍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学校、人际关系等诸多原因,在这段叛逆时期性格、心理发生巨大变化,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更有甚者造成心理、价值观扭曲,从而走向犯罪的深渊。

造成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身心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在上学前对他们身心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的氛围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但就现实情况而言,每个家庭千差万别,每个父母也因其性格、职业、受教育程度、夫妻关系、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家庭教育方法和质量的不一。

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父母关系是否融洽?对学生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我们应当思考:身处在同一个社会,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学生?原因还是在于家庭教育方面。以本人管理的班级为例,通过调查发现本校学生当中父母离异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中学,而这些学生里面有半数以上属于典型的“问题学生”,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不善与人交流,严重自卑,逆反心很强,学习没有目标,对未来一片茫然。而这些学生在日常表现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家庭教育失败的不满情绪,比如通过周记或日常的言行排遣心中的不满。所以,从以上数据来看,离婚家庭更容易出现问题学生,而且比例高达50%。

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承担家庭教育职责的现象日益普遍,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父母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让爷爷奶奶来“顶岗”,这也给家庭教育的质量打上了一个问号。在我们所调查的班级中,留守学生对监护人的教育抵触情绪非常强烈,表现为无视监护人的教育或者以人前一套,人后另外一套的方式,用欺骗的手段应对监护人的教育。由此看来,这种“顶岗式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学生的概率也是非常之高。

父母家庭教育观念淡薄,教育方法失当也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现如今许多家庭教育缺少规则教育,取而代之的是“满足教育”和“溺爱教育”,即希望于满足孩子物质需要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更重要的是须知对于规则意识淡薄的未成年人在家庭里面要树立规则,而不是通过物质欲的刺激来实现教育的目的。溺爱教育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自私、叛逆,唯我独尊的个性。

对于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来讲,管理难度可想而知。要做到科学治班,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管理背后的“家庭教育”。

第一,班级管理必须做好家长培训工作,注重家校联系,努力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的故事,不管这个“故事”是悲剧还是喜剧,班主任必须学会去了解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作为一个未成年人,就像一块璞玉,需要去雕琢才能发光发亮。所以在其未成年阶段犯错误也是正常的,关键是看家长、老师怎样去引导。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亲营造的家庭环境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成长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家长们普遍家庭教育意识落后,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及教育方法不当成为家庭教育的瓶颈。

班主任应当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利用多种途径,比如电话、家访或者开家长会就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教育进行必要的交流和切磋。利用电话联系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情况;利用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并和父母、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谈心;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交流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分享成功家长家庭教育的窍门,并针对当前家庭教育面对的棘手问题展开讨论,共商解决问题的方法,所有这些都将有利于家长更好地提升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认识和能力。

第二,正视“顶岗式家庭教育”的弊端,构建父母发挥主体作用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但要参与监管,而且要试着俯下身子,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来。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单纯地说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或抵触情绪,很多学生抱怨父母或老师不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这就要父母和老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和衡量学生的行为。“身教重于言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父母不能对子女喋喋不休,如果不能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家庭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同时父母也不能以别人的标准作为衡量或评价自己小孩的标准,要做到从父母自身的实际出发,从家庭的实际出发,提出适合学生自身实际的目标或要求,这样才能符合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4

关键词:家庭教育 心理 健康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通过孩子延续自己的家族和人生的意义是不少家长最为看重的事情。因此,对许多家长来说,不仅要把孩子养育成人,更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孩子承载着过重的父母的希望,家庭教育很难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实施,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压抑和叛逆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若是不解决,就很容易让孩子出现厌学、自卑、孤僻、敏感甚至情绪障碍等严重心理问题。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是时代所需,是现实所要求的。

一、家庭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是时代要求

在现代,我国人民的物质财富大大丰富,大多数家庭的孩子,物质营养基本上能够得到较好的保证,但是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就是说他们的精神需求反而更加强烈和多元化。对当代家长来说,若是依旧以传统的经验来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恐怕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毕竟,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文化中,对于儿童的心理关注程度不够,通常更强调的是用规矩来约束,用训斥来执行,有些比较宠溺孩子的,则会无原则的迁就,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

人类的心理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层次丰富的特点,青少年儿童虽然心理发育不如成年人那般成熟,但是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也具有独立的心理意识,也有独立的心理需求,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必须关注其心理需求。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具有自身的规律,不能以成年人心理标准去要求他们,而必须根据他们生长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规律去进行教育,让他们自己来学会感知和思维,学会分析和想象,学会控制情绪等等。对家长来说,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孩子的个性,个性是反映孩子心理特点的人格,也是其与别的孩子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情绪特征,这就是孩子心理情感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性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够真正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从而找到他们的兴趣动机以及信念所在。

心理,是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功和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现代社会中,这点显得尤为重要。新时代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必须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培养,激活其激情,养成良好个性,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心理情绪这种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三个基本途径

家庭教育基本上都在家庭中或者家族中进行,父母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家庭教师,那么在家庭教育中,要想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就必须有一定的基本途径。

途径一: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把孩子当朋友。

传统文化中,对孩子情感的独立性尊重不够,很多家教文化强调的是用一种严厉的方式来强迫孩子接受,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这个时候必须采用强制性的方式来给孩子灌输一些知识和规矩。其实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表明,尽管孩子还小,但是他们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是有着独立的思想和情感的,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必须充分尊重孩子,尤其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轻易破坏孩子脆弱的信任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信任,愿意依靠家长,从而对家长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家长应该意识到,从人格的角度来讲,家长和孩子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上的,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和意愿,不要强制性的去让孩子做一些他们不想做的事情,从而导致亲子间的心理隔阂和情感阻碍。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更多的是引导,而不应该是强制,家长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的心理发展得到完善,千万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方式来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观念。

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其实更应该当好孩子的朋友,孩子的心灵世界终究是与成年人不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心理规则和情绪。只有把孩子当朋友,才能获得他们最大的信任,从而听到他们的心声,这样才可以在家庭教育中,真正培养好孩子的健康心理。

途径二:多肯定,多鼓励,学会宽容。

孩子具备独立意识,但是这种独立意识并不是特别强大,他们一方面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另一方面却无法从内心深处肯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就一定是对的。这个时候,家长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对于孩子合理的行为和做法,家长要多肯定;对于孩子一些创造性的行为和做法,家长要多鼓励。尤其是一些心理比较胆小,不敢尝试的孩子,家长更加应该用肯定和鼓励去培养他们的勇气和担当,从而对其心理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

不过孩子终究是孩子,不管是因为不懂事,还是淘气,犯错的概率还是很高的。面对孩子犯错,家长一方面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错误所在,不能轻易犯错,必要时,可以采用一些合理的惩罚,当然,体罚除外,可以进行一些创意性惩罚,让孩子主动意识到错误并认错;另一方面家长压学会宽容,当然,这种宽容不是指纵容,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给他们分析,讲道理,而不是简单的用惩罚去解决问题。

途径三:多用正面的人物、故事和情绪来引导孩子。

对孩子来说,在家庭教育中,若是对他们讲太多的道理,恐怕不会有太好的效果,不过改变一下方式,用一些正面人物和故事的例子,或许效果会好得多。比如说,要想让孩子不撒谎,若是滔滔不绝的给他们分析撒谎的坏处等等,肯定没有多少效果,还不如好好给他们讲讲皮诺曹的童话故事,这样既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又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作为家长本身,其日常言行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若家长在家里更多的是呈现的一种积极健康的情绪,自然也会感染孩子,引导孩子产生这种心理情绪。家长若是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甚至动不动就发脾气吵架,自然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阴影。因此,家长必须在家庭教育中用正面情绪引导孩子。

结语:

在当代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强了。对一个孩子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起健康心理的重要基础。重视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那就是给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了一个美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5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互补

随着现代人教育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幼儿园教育,不少人也慢慢意识到家庭教育应该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好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有积极的作用,使得教育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的来说,要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家庭教育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家庭教育应该为进入幼儿园教育做好准备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是很重要的教育方式,但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首先,幼儿园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场所,初次到陌生的场所没有家人的陪伴,一般幼儿内心都会产生抵触的心理,这也是为什么幼儿园经常有幼儿家长一走,幼儿就哭闹的原因。那家庭教育该如何为幼儿园教育做准备?

(一)给孩子讲关于幼儿园的故事

对于没去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幼儿园于孩子是一个陌生、遥远的地方。但如果家长可以适时讲关于幼儿园有趣、好玩的事情,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是一个不错的地方,继而产生向往的情感。等到孩子到了去幼儿园的年龄,孩子进到幼儿园抗拒心理就能减弱。有条件的家长同样可以提前带孩子到幼儿园参观、旁听,相关的教育机构也应该提倡、支持这种做法。

(二)培养幼儿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

幼儿园相对家庭来说已经不是那么自由了,因为幼儿园有正式的上课环节,不少孩子很难长时间坐在一个地方听课或者是做一件事情。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听很长时间的故事、安静地玩游戏等,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为幼儿园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家庭教育应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因为教育场所、教育者的不同,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是两种关联不大的教育方式。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但是也不能否认现今不少家长还是这么认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是相互隔开的教育,事实上家庭教育做好幼儿园教育的延伸是十分重要的。

(一)家庭作息时间安排、学习活动、生活习惯等方面应尽量与幼儿园一致

为什么家庭作息时间安排、学习活动、生活习惯等方面需要应尽量与幼儿园一致呢?这是幼儿还是未成熟的个体,身心等方面还有待发育,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比如有些幼儿在幼儿园勤劳能干、乖巧懂事,但在家却像变了一个人,蛮横任性、没有礼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的幼儿在幼儿园饮食习惯很好,但在家却偏食挑食,喜欢边吃边玩,吃饭过慢等,这大多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造成的。因此,在家庭作息时间安排、学习活动、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十分重要。

(二)家庭幼儿的房间布置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家庭幼儿的房间布置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可以参考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不可太过成人化,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强调:

1.视觉方面

色彩上,墙面色彩应偏柔和鲜明、多样化。玩具上,多放置幼儿喜欢的卡通图案、玩具等。玩具的来源是多样的,不一定要昂贵,从商场买来的东西、废旧的塑料瓶、包装盒等稍加修饰就可以成为不错的玩具,而且这个过程可以与幼儿共同来完成,让孩子参与进来也是不错的亲子互动。

2.空间布置

在房间的角落为幼儿设置图书角和区域活咏抢捶胖糜锥的图书和玩具,并经常变换房间布置,与幼儿一起创设一个自由活动的“小天地”。

三、家庭教育应对幼儿园教育做补充

现实中,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都会犯的一个错误是:认为孩子的教育很大部分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家庭教育显得较学校教育不甚重要。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错误。幼儿园教育只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一部分,学校教师不可能了解全部学生的所有方面,教师了解不到的部分需要由家长来监督并进行教育。只有家庭教育配合好幼儿园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孩子的教育才是完整的。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爱憎分明。”这句话表明家庭教育对幼儿也是有很大影响。家庭教育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该先做好孩子的榜样,比如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待人诚恳、有礼貌,言行一致等,并教导孩子也能如此。

其次,放学后的大多数课余时间孩子是与家长度过的。在课余时间,家庭教育应注重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感受生活的能力,将教育渗透到生活当中。幼儿园教育的缺陷在于与现实生活有一定差距,学生无法投入到真实情境中,但是家庭教育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比如,家长可以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认真观察花的颜色,仔细倾听鸟儿的鸣叫,还有花的不同香味以及青草的芬芳。在生活自理上,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洗力所能及的东西,譬如袜子、手帕、帽子等。多带孩子到人多、陌生的地方,培养孩子与陌生人接触、沟通的能力,可以尝试让幼儿向陌生人问路等等这些。

四、结语

幼儿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且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责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来承担,每一方都有各自的教育优势。只有三方相互配合、补充,我们的孩子才能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都应承担起这个责任,不要随便埋怨某一方,也不应随便放弃每一个孩子。

参考文献:

[1]李芙蓉.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6

论文摘要:镜子在生活中是一个如此司空见惯的物品。但是,镜子的意义不仅只是观看自己容颜的工具,在古人看来,它还可以关照自己的灵魂。作为一个被赋予了文化传承的镜子主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运用教育叙事的方法探究民间故事中的镜子主题,揭示其中蕴含的家庭教育意义。 

 

镜子在生活中是一个如此司空见惯的物品。人们很难想象如果生活中没有镜子,我们该怎样面对面地清晰地认识自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如是说:镜者,鉴也。镜子的意义在于让你有所借鉴,以便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镜子主题中的镜子运用到教育中去,就会发现对我们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极富有意义的启示。 

一、什么是镜子主题 

在古人看来,镜子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容颜,还可以观照自己的灵魂,正因为被赋予这样双重的内涵,镜子主题才是这样一个具有文化传承性的主题。而民间故事中镜子主题是分两个类型的,一个是“照妖镜”,一个即是“观业镜”。 

“照妖镜”就是凭借镜之光来照见藏匿在暗处的妖之原形,简言之,即是可照原形之镜。这里的妖是指非人类,这些妖在遇到照妖镜的时候就立即原形毕露,这就是照妖镜的威力。对“照妖镜”故事的典型叙事结构是遇妖——照妖——除妖。照妖环节所讲述的就是人如何拒绝妖的过程,也就是把妖归为非人类,这也就反映了人的他我观。在中国民间社会生活里同样存在照妖镜,悬挂照妖镜以镇宅,出行时携带照妖镜以护身,结婚时须陪嫁照妖镜来保佑新娘吉祥如意,治丧时必须随葬照妖镜以安魂,可见当时的人们很崇拜照妖镜,把这种情感注入到生活中去,也使得关于照妖镜的故事更贴近生活,情感异常鲜明。 

“观业镜”实际上是一种占卜之镜,“业”就是人三生的善恶。一般都是先行有个某种心愿或先行犯了错误,通过看镜子看到未来自己的结局,后来果真如此。对“观业镜”故事的叙事结构是作业——观业——受业。整个观业的环节是重点,而无非讲述的就是灵魂如何自我反省的过程,这就反映了人的自我观。 

二、镜子主题体现的家庭教育价值 

如果从教育的角度来研究镜子,会发现镜子对孩子们有着极其富有意义的启示。在幼儿时期,小孩子对镜子都非常感兴趣,“照妖镜”和“观业镜”告诉我们,前者认知的是他者,后者认知的是自我。家长可以摆弄镜子让孩子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让孩子们细心观察镜子中的人物,去了解每个人的形体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建立人类的“他者”和“自我”,让孩子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原来镜中和我做着一样动作有一样表情的那个人就是我自己。虽然在镜子主题中“照妖镜”和“观业镜”一个外照,一个内照,但都是为了认知自我。推而广之,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看看“镜子”,了解镜子里的人,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对自己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这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体现出来了。那怎样去了解自己,这就是家长所应引导孩子去做的,也就是学会去“照镜子”,学会怎样“照镜子”。 

1.平面镜的家庭教育价值 

法国拉伯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酸甜苦辣的故事,孩子要学会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面对不如意的状况时,苦着脸去照镜子,看到的是丑陋的自己,在这个时候何不微笑面对自己,或许换了种心境,即使结局无法改变,但至少镜子里的自己还在保持微笑,这正是镜子告诉我们的。家长要教会孩子积极面对生活,微笑上阵,克服困难,让自己开心快乐地生活。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这句话虽然说的有点偏颇,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期最长的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他们就是孩子们的一面镜子,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他们的世界观、仪表风度、品行和对生活的态度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子女。所以,家长应该用镜子随时审视自己,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活作风、思想品德、精神风貌等,还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同时要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要真正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启发孩子追求真善美的理想过程中,鼓励孩子通过反思不断认识自我,养成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由此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并担负起对自身与社会的责任。 

2.多棱镜的家庭教育价值 

镜子不仅只是有平面镜,还有多棱镜,孩子们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自尊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心理和兴趣爱好,家长不应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表面的学习成绩就给自己的孩子轻易下定义,每个孩子的长处和优势不同,要细心观察,像多棱镜一样,从各个角度去发现孩子的优势,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要有整体的,深层的了解,而不只是单方面的。 

3.放大镜和缩小镜的家庭教育价值 

镜子还有放大镜和缩小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不要总是用放大镜看待孩子的缺点,人无完人,更何况小小的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放大镜看优点,不要吝啬自己对孩子的表扬,鼓励他们提高对学习的信心,不断追求进步。但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就要用放大镜看他们的缺点,严格要求他们,希望他们克服缺点,使自己好上加上,在学校里成为更加优秀的学生。 

4.望远镜的家庭教育价值 

家长还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子女,因为镜子还可以是望远镜,望远的效果就是来拓展人视野的功能,每个家长都应该拥有一副望远镜,用望远镜看孩子未来的发展,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犯错是很正常的事,这也是通往成功之路就必须经受的,家长应报以宽容的胸襟,允许孩子并不是有意犯下的过错,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武断地给自己孩子下结论,这样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下就会自由的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 

中国民间故事中有很多主题的故事,镜子主题中的各种镜子很好地体现了家庭教育价值。家长通过教育叙事的方法将故事与教育子女很好地结合起来,赋予了镜子更多的内涵,让镜子拥有很多的用途。因镜子是每个人的必需品,每个儿童也会从开始对镜子的好奇慢慢学会用镜子反观自己,不只是外貌,更多的是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