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学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学学习计划

法学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 参与教学 任务驱动 问题意识 个别参与 化学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尽管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传授系统化知识和控制教学进程,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难以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厌学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差。如何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国外教育界有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会理解;让我参与,我将学会。据此,若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恰当运用任务驱动、情景提问、小组讨论、质疑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参与解决一些问题,则必将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这种参与教学模式中,若采用学生主动学习模式则费时费力,且组织不当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证教学质量,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首课目标定位

每学期和每章的第一堂课是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程内容细化成可以操作的翔实目标,使学生产生明确的心理定位,了解章节的基本轮廓,知道学什么和学习要达到的结果,从而奠定本学期或本章的基调。

一方面,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通过“绪论”讲述,运用科学家有趣的典故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介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古代的炼金术、炼丹术,近代的拉瓦锡、道尔顿等,用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及科学的精神感染学生。在引用化学史料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选取与学科基本知识密切相关的化学史料;②注重史料本身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不能任意添加或编造。例如介绍化学史上“最贵的实验”,讲述英国化学家戴维和其助手法拉第由于受到贵族公爵的嘲弄,决定戏弄其一番,他们在强烈的阳光下用放大镜聚焦,使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公爵打赌失败而后悔莫及。学生定会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深深感受到科学的伟大与实用。

另一方面,每个章节的第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提出要解决的一些新概念、新理论,交代好学生学习的具体目标及所采取的学习方式,尤其讲清楚学生的参与方式,如查阅资料、口头提问、小组讨论、提交小结等,明确学生如何学习本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之有的放矢地学习。教学目的的引入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乙醇》首堂课可以从生活化引出问题:①列举生活中的各种酒类;②酒精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③交警吹气查酒驾的原理是什么?④酒精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⑤假酒为什么使人中毒?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设计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引出乙醇的结构与性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不仅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意识

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为保持心理平衡,需维持自己的观念和信念的一致,当出现与原有观念或信念不一致的地方,就产生认知冲突,问题意识便油然而生,人们就会力求改变自己的观念以使认知协调。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从而迫切地想学习新知识,消除存在的困惑,这样从学生的“最近区”实施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课堂教学效率定会提高。

1.生活化引出问题

例如在“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疑:水可以灭火,你相信水可以生火吗?有没有同学见到过水可以起火?学生对这种违背生活常理的设问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和学生配合演示实验:把少量过氧化钠用适量的棉花包住,放在石棉网上,让一个学生在棉花团上部滴加少量水,过一会儿棉花团猛烈燃烧,整个过程紧张而刺激,学生立即对这种现象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立即展开高效的教学活动,引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这样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心灵冲击大,课堂气氛沉闷。

2.对比归纳解决问题

每个人有自己固有的认知结构,碰到新知识时,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有效的学习应使旧知识最大限度地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同时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学的新知识才比较巩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身边最熟悉的现象入手,展开对比探究,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如教学蛋白质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对比研究毛线和腈纶线的鉴别方法――灼烧,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且燃烧后剩余灰用手搓,能变粉末的是毛线;燃烧时有黑烟,余灰呈现硬结的是腈纶;在教学淀粉、纤维素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对比研究“真假粉丝”,把粉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能够点燃的粉丝掺杂有机物,食用后对身体有害;未掺假的粉丝点燃只会产生气泡。又如在讲述原子核外电子分布时,前23号元素介绍完后,让学生写一下第24号元素和第29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大多数学生会按原有认知结构写成3d■S■、3d■S■,这时给出正确答案3d■S■、3d■■S■,学生就会产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产生为什么这样写的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运用讨论、自学等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归纳出规则。如此学生参与、对比、实验、归纳的教学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很有用。

三、任务驱动参与问题

任务驱动的课堂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它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普通化学课程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比较分散,信息量大,涵盖面较广,按部就班的教学任务往往使学生不得要领,收获不大,而有选择地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比如有机化学中“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可以选择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乳酸作为探究对象,让学生在一节课内设计出流程实现对乳酸组成和结构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教师点拨、小组讨论、质疑、归纳、投影演示的方式确定出几条不同的设计流程,最后教师归纳出最佳路线,投影出让学生对照:

这种任务型的自主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地“让我学”转变成主动地“我要学”。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小组讨论中体会主动探究学习的乐趣,在设计流程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养成课后个别参与习惯

学在不同条件的个人身上所得到的只能是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学生本身的差异导致学习成绩的不同。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公平,除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发展机会外,还应区别对待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特别是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个别质疑,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辅导,一方面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另一方面给他们加压,消除惰性,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个别参与通常在课后辅导时进行,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每次由2―5名学生参与,向他们提出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交流,使他们在轻松、活泼、互助的氛围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在解决学科问题的同时,可以涉及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打开他们的心结,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绪,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化学必修1中碰到的“物质的量”被认为是高中学生分化的第一道分水岭,许多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量以后就放弃化学,因此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计成卡片的形式按顺序如下:

①1molH■SO■的质量为?摇?摇?摇 ?摇?摇?摇克。

②2molH■SO■的摩尔质量为?摇 ?摇?摇?摇?摇?摇克・摩尔■。

③1molH■SO■中的分子数为?摇?摇?摇?摇?摇?摇个,氧原子数为?摇?摇 ?摇?摇?摇?摇个。

④3.6gH■O的物质的量为?摇?摇?摇?摇 ?摇?摇摩尔。

⑤原子数为6.02×10■■个的O■,分子数为个,质量为?摇?摇?摇?摇 ?摇?摇克。

⑥含有3.01×10■■个OH■的NaOH固体的质量为克。

⑦含1.204×10■■个氢原子数的CH■,其质量为克。

⑧N、n、m之间的转化公式为:?摇?摇?摇?摇 ?摇?摇。

法学学习计划范文2

兴趣;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4—0084—01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现行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安排了一系列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这些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做科学”的科研理念,即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但在农村中学,由于学校的经费紧张,教学设施、教学条件欠缺,实验仪器、实验药品非常缺乏,要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并取得好的效果,是非常困难的。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针对这种状况,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我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创造条件进行相关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在学完《物质的分类》的内容后,我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作为实验器材的替代品来尝试完成“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一实验。

我启发学生找一次性塑料杯作容器,准备豆浆(胶体)、鸡蛋白溶液(胶体)、绿矾溶液(花卉市场有售)、食盐溶液、泥水等液体;再找一个纸盒,在垂直方向打两个孔,作为观察室;找一个手电筒或者激光笔作光源。准备工作结束之后开始动手做实验,学生们将准备好的胶体、溶液、浊液、纸盒、光源等一一摆放好。当我问道哪位同学观察到了丁达尔效应时,一些学生兴奋地说他们看到了,但让他们重新操作进行观察时,我发现他们实际上并未看到丁达尔效应——一条光亮的“通路”。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一束光”、“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一些学生误将聚光手电筒当作了激光笔(对“激光”的特性不了解);许多学生将纸盒上入射光的孔打得太大,手电筒直接在比较大的孔处散射,以致于形不成一束光,而是将溶液或者胶体整个照得透亮,最终导致无法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二是一部分学生的鸡蛋白胶体中没有将蛋黄分离,呈悬浊液状态,有些学生的蛋白液中加入的水太少,呈浑浊的凝胶状;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导致学生实验得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让学生们将纸盒上光线的入射孔改小,使手电筒与小孔保持一定距离,以便形成一束光,重新配制蛋白液胶体,再让他们仔细观察,真正理解“一条光亮的通路”的含义。

法学学习计划范文3

一、巧妙引入诱发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时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盼望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和认识规律,结合化学特点,设置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绪言的教学中,我首先提出,“同学们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火箭为什么可以上天?水分解后生成什么?”等问题。先设置一连串的悬念,并告诉学生这些问题在我们今后的化学学习中均可以得到答案,并讲一些生活中的化学应用,展示有关化学发展史,使他们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同时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欲望和兴趣,向往学习化学。如在教《分子》一节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写下“50+50=?”,学生回答“100”,教师却写上“50+50≠100”。学生个个都疑惑不解,接着教师让一个学生分别量取50ml水和50ml酒精,然后由学生把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在一起,观察到总体积小于100ml。此时学生心中矛盾更加激化,教师抓住机会:“为什么呢?欲知其中奥秘,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分子>”。这样的引入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习“分子”的兴趣。另外,也可根据实际,讲一些与化学知识有关的故事、名人轶事、发现史等,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实验为基础诱导、探究、激发兴趣

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化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化学教育的特点,我的体会是以实验为依据,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实验、观察、讨论)。同时进一步探索新知识,教师的作用是诱导、启发,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元素周期律性质实验中,如比较同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递变情况,以钠、镁、铝为例,又如比较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实验,从上到下,元素性质递变情况,以钾、钠、为例等。由学生自己做实验,通过学生对现象观察、分析自己再得出结论。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化学趣味实验以其简单的操作、有趣的现象、鲜明的特点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兴奋力,它在化学第二课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极大的成功。趣味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曾在教学中给学生做过《魔棒点灯》这样的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不管课内课外,趣味实验都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应尽量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趣味实验,引导学生创新,使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化学的无穷魅力和乐趣,智力得到很好的开发。教学效果很好。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逐渐过渡到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必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结束了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它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小、远近、动静、快慢、虚实,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相互转化,形象生动的再现事物发展的过程,它能使图、文、声、色综合作用于学生大脑,形象鲜明的表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采用,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现象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激发它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使得化学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至于演示实验,可以在仿真实验里模拟化学实验。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激发学生兴趣应该是理想的教学手段。

四、适时检测,体验成功

教师可在适当时候,进行单元测验,章节测验,知识点测验等,题目难易要适中,通过测验,可检查教师的教及学生学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保持长盛不衰。

五、课堂教学,学生为本

新课程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指导者。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1)凡是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不要由教师给出。(2)凡是能让学生说出的教师就不说。(3)凡是学生能理解的题教师就不答。(4)教师要服从与学生,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想法,不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师相同。(5)进度要服从与效果,当学生进行研究、讨论、思考而占用较多时间时,不要为赶进度而打断学生思路。(6)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共同探讨每个问题。(7)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就感,从而获得学习化学的激情。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师生的心理相容氛围

法学学习计划范文4

一、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亲密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充满关爱,于言谈之间不时传递给学生,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期望,激励各类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励并强化全体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发挥情感作用,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充分的信任。各种方式的鼓励,都能给学生提供无形、巨大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尤其是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且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更应以鼓励为主,尽量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其每当其取得成功时,教师便应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进取心。我在教学时,首先了解每位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然后在课堂上提出各种问题,由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并及时做出肯定,使他们充分会体验到了成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平时的考卷上,我经常写一些针对性的分析和鼓励性的语言,这样既让学生能定向弥补不足之处,也让学生有了自信,更促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只要教师的感情真挚,学生定会接受老师的情感,并将之转化为自己对化学学习的热爱和动力,从而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巩固学习兴趣。

二、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理念反映在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上,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起决定性作用,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1.转换课堂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转变角色;要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

2.尊重学生个性

教学中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该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作为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

3.更新知识储备

教师不仅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要有复合型的知识素养。

4.提高教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化学新课程教学的重点。为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组织自己的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应掌握一些新的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法学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探究实验 激发兴趣

2010年《中考说明》指出了对学生理、化、生实验的考察,明确要求学生应具有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操,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一定的探究能力。这一举措,标志着国家正在实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人才的规划,努力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实质上,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科学素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的竞争,国富民强取决于科学素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接受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意识的最佳时期,兴趣实验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先入为主、事半功倍之效。下面我结合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来浅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左右脑开发尚不平衡,好奇心极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容易接受新的概念和事物。另一方面,他们也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入极端。正确引导他们端正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是每一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探究能力是最直接的途径,基本迎合初中学生的求知欲望“仍具有其他化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在演示实验选材上力求实验内容具有感染力、说服力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实验中的千变万化现象,明显直观,且富有乐趣,吸引、感化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思维活动上刺激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富有兴趣的实验现象,激起一个个涟漪,时刻波动着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大脑中枢神经始终处在兴奋状态,推动他们树立探究的意志,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激起了兴趣,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如在化学入门的学习中,我们设计了《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清水变牛奶》、《喷水出字(化学)》等兴趣实验。轻松的一节课,有效地激起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起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立志学习的自觉性。课后的反思与评价的问卷调查中,学生给出了满意的答案,《我们非常喜欢实验课》。好多同学积极主动帮助老师提取实验器材的行动证实了这一切。在演示实验探究的教育教学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安排富有兴趣实验、积极创造实验探究氛围,一定能大幅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

二、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实验教学中,实验现象需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有的表面或部分现象,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不良后果和预想不到的,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要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必须指导学生细心全面观察、观察、再观察,学会观察探究。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星四射,镁带燃烧可观察到的是探照灯一样耀眼的光,没有探究本质,而忽略瓶底水中“黑色之物”和坩埚钳夹着“白色固体”的观察,要抓住现象分清本质、探究新物质生成在哪里,细心观察,有了成就感,才能激发兴趣,才能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再如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生锈后质量增加了,从表面现象上分析不遵守质量守恒,要让学生分析找出增加的是氧气的质量。实验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明确目标、步骤,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探究思维贯穿实验前后。细心观察能起到推波助澜水到渠成的作用,千万不能只图新鲜好玩、看热闹,顾此失彼,捕捉不到应有实验效果。细心观察是紧紧抓住学生积极探究活动,提高探究兴趣的必经之路,在观察中配合适当鼓励、表扬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孕育兴趣。另外还要不失时机地提醒坐在远处同学认真观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课堂效果。

学生实验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 学生,实现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努力培养实验技能,增强创新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才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个粒子间引力的实验,在九年级化学3.1中同样安排这个实验,由于有了基础,学生原来的认识是铅柱下挂上几个钩码,只是认为有吸引力,而我们的实验现象是挂了50克钩码188个。全体哗然。兴趣大增。个个要求比赛,在这里我又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铅柱紧密接触后,挤走了空气,大气有没有压力存在?请你们课后继续探究。提高了探究学习兴趣。

三、自主实验,提升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实验操作。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感、求知欲和成才愿望。要认真做好学生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对学生要求进行规范操作科学探究。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假设与猜想,制定计划,进行器材的自备采集,根据现象与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反思与评价,最后表达交流的自主活动过程,而不是放羊式的不负责任的我行我素地乱哄哄的课堂。讲究有效课堂,重在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实验探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除此之外有没有更好的、更简单的途径去完成这个实验,对于该实验还有没有相关联的、拓展的外延,实验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概念,实验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副反应、副产物和废弃物产生,有没有涉及社会生活问题,诸如污染、生产问题,应多方考虑,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使实验课既充实又紧张,有能力培养,有知识概括,树立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责任感的情感教育。而不是走过场,敷衍了事的无效课堂。例如NH4HCO3受热分解实验,该反应产生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就与污染有关,同时NH3又是与农业生产相关,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实验拓展,同时指出它又是分解反应,再联系高锰酸钾热分解,碱式碳酸铜、水通电分解等延伸,告诉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趣味性、现实性和实用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在愉快、满足、兴奋、喜悦等体验中加强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四 、厉行节约美德,深化学习兴趣

在化学里安排了大量的小实验,它们是学生实验的补充和拓展,处在红花绿叶的关系上,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上有其独特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承。认真处理这些实验,对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使化学实验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外小实验,把它列入教学计划,积极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给于一定的指导与评价,有督促,有检查。小实验的取材范围广、活动时间长,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寻找器材药品或代用品,变废为宝、厉行节约。如自制量筒、量杯、漏斗、氢氧化钙及溶液、二氧化锰、碳棒、锌片等。

五 、加强环保资源安全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诸如好多废液、废气、废渣的产生,这些废弃物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往往会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另外工业品和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如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等诸多现象,是当今世界提出的环境污染又一重大问题。告诫学生世界的将来属于你们,你们有责任保护环境。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社会上的每个成员,我们一定要从现在做起,保护好自己的生活空间,做一个与已与人都有利的爱护环境的模范。

根据资料分析,煤、石油人们赖以生存的能源、资源,在多年以后,将要枯竭,能源资源危机,将要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节约、安全、卫生习惯,爱护国家财产,构建和谐校园。在实验中,经常遇到有毒的、易爆炸、易撞击之类的玻璃器皿,它们容易损坏、划伤,操作时要小心谨慎注意安全。电的应用非常广泛,触电事故也有耳闻,要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安全才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微型实验是国内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节省、安全、污染小的要求,教育者要多从这方面引导,处理好学习与安全、环保关系。指出身边处处偕化学,生活离不开化学,人人需要化学,每一位公民必须学好化学,强调要求,规范行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法学学习计划范文6

【摘 要】初中化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和源泉。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保持持久,他就一定能学好这门课程。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现将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如下:

1. 上好第一堂绪言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 初中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新的课程学生们充满好奇心,什么是化学?学习化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化学难不难学?等等,这此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思考过。如何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化学就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呢?上好第一堂课绪言课是关键,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上绪言课时,教师必须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一开始学习化学,就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我在上绪言课的时,并没有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一开始就进入化学的学习,如果这样平铺直叙的按老教法去上课,学生感到学习化学也是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那么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做了几个小试验,比如:“雨落红花开”、“清水变牛奶”、“溶液变果冻”等试验。学生们在观看这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时,眼睛里流露出一种惊奇、疑惑的神色,好象在问这是为什么呀?这使他们情绪激昂,内心兴奋,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被这些奇妙的化学现象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化学实验有了强烈的兴趣,很想知道为什么?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然后,接着我又问,学习化学有什么用?让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明白化学不仅在我们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有着巨大的贡献,而且还使学生们了解到化学科学与各行各业的相互联系和重要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使他们意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 教会学生记忆知识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持久兴趣 化学繁。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特别是当学生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有些学生常常埋怨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记不牢,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教师有必要在化学教学中让他们知道记忆的科学规律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初三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我巧妙的运用化学韵语,口诀、诗歌、顺口溜等记忆的方法溶入课堂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基本技能的掌握,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现将有关的内容摘要如下:(1)顺序记忆法。a、在实验室制氧气时,制氧气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字概括,可用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b、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步骤概括为“一排顺序二标价;三是关键要交叉;下标能约要化简;最后一部是检查。” (2)对比记忆,概括记忆。主要针对一些相近或相对的概念。如“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一换一,复分解反应双互换。”(3)歌诀、口诀记忆法。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歌诀,口诀,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宜诵,如把化合价编成:“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氢为负一氧负二;铝有正三硅正四,单质元素显零价。”“滴加试剂入试管;滴管在上且悬空。”在讲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同学们往往会产生仰视和俯视两种不正确的读数方法,可编成;“羊小虎大”(仰视偏小,俯视偏大。)在学习到水电解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记忆为“负氢正氧”用谐音记忆为“父亲正痒”。总之,在教与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归纳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使学生知道学习化学并不是死记硬背 ,让他们感到学习化学的轻松和快乐。

3. 把教材中的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学生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他们早已枯燥了书本的理论知识,迫切想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应运,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激发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由于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演示实验多,有些演示实验实际操作起来产生的现象并不如理论上讲得那么明显;还有有些试验并不能完全把我们要讲的知识点通过实验现象表现出来。,当老师做的试验现象不明显或有的试验本身并不能说明问题时,学生就会对化学试验失去了兴趣,甚至丧失对化学学习的信心。本人在讲授到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这一课时,在演示教材125页【7-2】的实验时,发现课本上的演示试验并不能说明灭火的三个原理,通过演示课本的试验只得出“隔绝氧气”和“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两个原理。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灭火的三个原理,我把此试验用以下方法改进:

实验名称:蜡烛火焰熄灭方法的探究。

实验用品:蜡烛、火柴、剪刀、烧杯 水、碳酸钠粉末、盐酸(碳酸钠和盐 酸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

让学生根据试验桌上的用品找出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有多少种,这些方法是利用哪一种原理灭火。学生利用试验桌上的药品进行试验并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和对应原理:

(1)方法:用嘴对着燃烧的蜡烛吹气,结果蜡烛熄灭;

原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向燃着的蜡烛上浇水,结果蜡烛熄灭;

原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倒扣一只烧杯,结果氧气耗完,蜡烛熄灭;

原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4)方法:用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熄灭;

原理:二氧化碳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可燃物上面,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5)方法:剪去蜡烛的烛芯;

原理: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此试验通过如此改进后,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灭火的三个原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试验的能力,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 帮助学生进行单元同步复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保障 就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需要学生识记的概念和定律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得困难,不懂的知识逐渐的积累,使得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的甚至放弃了对化学的学习。就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来讲,上完每一个单元的新课,我都要进行单元同步复习。这样不但诊断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而且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中,教师一般要大胆对教材进行整合、拓展,上下联系,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并发展各项能力。所以,在单元复习中,我主要按照四个环节进行:即知识回顾――辨析解疑――重点习题训练――检测反馈,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学生的活动越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越强,复习的效果越好。实践证明,多样的方法,能克服学生对复习“重复”的厌烦,激发学习的兴趣。下面以第十单元《酸和碱》为例:(只选其中一个知识点)

【复习过程】

知识要点:

所学化合物的概念、分类

①酸H+ + 酸根离子 举例:

②碱金属离子 + OH- 可溶性碱:举例:

微溶性碱:举例:

难溶性碱:举例:

③盐金属离子 + 酸根离子 可溶性盐: 举例:

微溶性盐:举例:

难溶性盐:举例:

④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举例:

非金属氧化物:举例:

相关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__。

①H2CO3 ② Ba(OH)2 ③ H3PO4 ④CO ⑤Na2O ⑥CuO ⑦CO2 ⑧SO2 ⑨CaSO4

(2)由Cu、Na、S、O、H中选择元素组成下列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

①酸______、②碱______、③盐_______、④金属氧化物_____、⑤非金属氧化物______

(3)醋酸 、柠檬酸等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酸,它们在水中都能电离生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