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化学物质用途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物质用途总结范文1
一、转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如今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尽管有利于教师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和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较低,课堂教学效果处于低效状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个人主观行为,教师不可用自己的地位代替,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章中《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这节内容时,我就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让他们通过网络技术或者是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方式寻找有关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的资料,如金属资源的开发,金属冶炼,人类冶炼和使用金属的历史,金属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海洋资源的类型,海水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现状等等,然后将寻找到的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课堂上,让各个小组轮流进行总结性阐述,然后展开分析、交流和讨论。这样,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并进行论述,一方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化学课堂的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化学教学的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一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这节内容时,我并没有直接向学生讲授课本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而是在新课的引入环节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都对铁这种物质比较熟悉吧,它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么,你们知不知道铁究竟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还有,钢铁易腐蚀、铁锅易生锈、铜质水管易长铜绿,这究竟是为什么?你们在吃零食时,经常会在包装袋里发现一小包铁粉,那么放铁粉的目的又是什么?以上这些问题,都涉及今天我们要学习研究的内容――氧化还原反应。”这样,我通过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认识到了本节内容的学习价值和意义,进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化学新知的学习中来。
三、开展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化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教师应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究和体验,通过化学实践促进化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除了必要的课内教学,我们还应大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物质用途总结范文2
关键词: 习题课 教学过程 化学概念
一
笔者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多年,一直认为高中化学习题课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很多高中的化学习题课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是简单地上成一节处理课后习题或者学生疑难问题的课[1]。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沭阳如东中学高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设计主要涉及习题课的时间安排、学生喜欢的习题课是怎样的、学生认为习题课教师的作用、习题课的内容等各个方面,调查问卷一共发放300份,收回298份,有些回答不完全或者不清楚3份,有效调查问卷295份。可以看出调查研究结果比较真实有效。结合调查结果,总结出高中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现状。
1.化学习题课教学目标不明确[2]。对于正课,老师都有教案备课,但是对于习题课比较随意,没有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等,教师一般是根据学生当天所学知识进行课后习题练习,而且习题课内容全班学生都一样,导致优等生早早做完没事干,后进生觉得题量大,难度大做不完,长期这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2.讲师讲解太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目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题海战术教学”等一直影响着老师们,尤其是高中老师,学校追求高考升学率的趋势下,教师更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通过多做题、多讲题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成绩,很多习题课上学生背化学方程式、背化学实验现象等,其实老师更应该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在提高学生高考分数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教师仅仅讲题,不注意学生反思教学。教师处理习题时,仅仅讲解学生做错或者提出的问题,不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教学,比如讲化学式的书写中金属氧化物Pb■O■可以书写为2PbO・PbO■,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地引导学生书写金属氧化物Fe■O■可以写成哪种形式呢?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一题多变教学,比如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后的产物,蒸干所得到的固体质量或者固体中可能的成分有哪些,机械做题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高考模式,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针对调查结果中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现状,结合我校化学教师和学生的水平,提出以下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策略。
1.习题课教学计划目标明确,习题课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教师要精心设计习题课的教学计划,包括习题课的教学内容、时间安排、习题类型等,首先教师对习题课的选题要全面,重点练习高考典型考题,兼顾优等生的拔高训练、中等生的巩固训练和后进生的基础训练,比如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O■,为了除去Na■CO■,可加入适量的( )A. NaOH溶液 B. 稀H■SO■ C. 稀盐酸 D.Ca(OH)■溶液,让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充分利用习题课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做题之前找出突破口,比如在化学实验推断题题目中,淡黄色的固体(Na■O■),白色絮状物(Al(OH)■),红褐色不溶物(Fe(OH)■)等,平时学生通过对化学物质特点的记忆,迅速找到突破口,最后教师注重讲评,总结规律,比如学习关于钠的习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关于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B. 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C. 钠的化学活泼性很强,少量的钠可保存在有机溶剂CCl■中;D. 钠比较活泼,但是它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综合考查学生对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综合了解[3]。
2.教师少讲,学生多讲,目前化学习题课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不耐其烦,对于这样的教学情境需要改变,习题课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引导每组代表学生讲解,鼓励每个学生都有讲题的机会。这样不仅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自信心。比如几乎所有同学都知道检验氯离子(Cl■)的方法就是用银离子(Ag■),这时候教师引导每组出一个代表同学讲一下,在高中化学实验检验过程中还有哪些物质的检验方法比较固定呢?同学会不断地回答用钡离子(Ba■)检验硫酸根离子(SO■■),还有氢氧化铝(Al(OH)■)的检验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教师举一、学生反三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3.教师要多加强对习题课评价,包括习题课内容的评价、习题课形式的评价、学生在习题过程中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及教师自我评价等[4],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思路是否清晰,对于化学实验及现象的描述是否形象,小组合作中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否得当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本次习题课中自己哪些化学知识掌握得不透彻,下次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高中化学习题课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化学习题课教学策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告别“题海战术”“机械模仿”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愉悦的习题课氛围中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春珍.高中化学优化习题教学的几点做法[J].读写算(教研版),2012(24):1-2.
[2]张玉.对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几个怪现象的探讨[J].教育实验与研究,2011,5:55-56.
高中化学物质用途总结范文3
二、转变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的认真“教”和学生的专心“学”,课堂的趣味性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当然作为化学教师应该全面的掌握课堂授课内容,充分的挖掘趣味性的素材,不断的革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占有主要地位,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能否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所以作为学生应该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学会与老师配合。在以往的常规课堂,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更多的时候是被动的接受,学习上没有什么自主性,更谈不上兴趣,学生感觉到课堂是非常压抑的,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对课堂呈现出一种厌恶感,老师一个人长篇大论,也谈不上课堂的趣味性了。新形势下,面对课堂角色的调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虽然有时候对知识的认知不一定全是正确的,但是他们也应该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样他们才会有尊重感和成就感。为此,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营造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欲望,这些都会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会实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授课,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同时强化课堂实验操作,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动手,通过实验操作来习得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会得到激发。如在学习《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相关内容的时候,学生由于对相关的知识不了解,也感觉到知识是枯燥的,学习内容比较陈旧,根本没有兴趣。化学教师应该采取方法转变学生的元认知,可以采用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然后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习得知识,还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三、寓教于乐,实现兴趣教学
高中化学物质用途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障碍
一、教材结构的变化,引发教师对教材的适应问题
现行新课程高中化学教材有很多版本,但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注重化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以话题为情境开展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如苏教版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设置海水为情境话题,松散编排,围绕某一线条和主题进行学习,而化学理论和概念联系不够紧密。专题的明线是海水―食盐―氯气。但这个过程蕴含许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化学原理知识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是暗线。怎样有机把握这些暗线的广度、深度、关联度及方法和情感的价值,值得研究。很明显,该部分突出方法的教学,钠和氯气的性质作为从属只是一个例证。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钠和氯气是化学知识结构中的核心知识之一,是金属与非金属的重要代表物。因此,教材编排中对钠和氯气性质的教学必然要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从而淡化了对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为此,要重建新教材的结构,由重视学科主义转变为重视人文主义,教师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二、教材内容的变化,引发教师对教学深度的把握问题
新课标化学必修教材内容知识面广,教学要求由一维目标、两维目标到现在的三维目标。课时紧,知识点多,一节课可能涉及多个学习点。传统教材中每个学习点都有其系统,现在不深不透,浅尝辄止。新课程要求学生敢于质疑,探究思考,但因为课时紧,教师无法展开实施,而且还有较多的练习占用一定的时间,因此很多学生很难理解。如“物质的分散系”教学中,教材上活动与探究的内容为:“胶体的性质和溶液有何不同?”并做了一个硫酸铜和氢氧化铁胶体用激光笔照射的实验。问题在于,针对一个实验就要回答“如何用简便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氢氧化铁胶体有哪些应用?”的问题,通过一个实验就要总结出鉴别的方法,得出氢氧化铁胶体的应用,显然是不够的。接下来教材陈述:“自来水厂常用某些含铝或含铁的化合物做净水剂。当这些物质溶于水后,产生的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淀,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课上许多学生会问:“为什么铁和铝的化合物溶于水后会产生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铁?为什么它们具有吸附性?”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学习现象,但是由于时间和理论基础的不足,教师无法展开,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新教材的这种内容编排的变化,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造成师生对教学深度不好把握的问题,这是一个很现实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新课程理念的变化,引发教师教学方式的更新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文化,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平等互动,主动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许多探究的课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慢慢又走回到老路。由于时间不允许,因此教师组织交流和讨论、合作和探究的次数越来越少,课堂学习的气氛又归于平静。对教材中设计的“观察与思考”和“活动与探究”栏目以及设计的表格,学生答不上来,只好由教师代劳,教学方式和以前相比看不出有太大的变化。教学方式缺乏合作探究和讨论,课堂依然缺乏活力。新课程教学中,应该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新的教育形式引发教育评价改革问题
“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这是课标提出的要求。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考试评价、作业评价作为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旧的评价操作中重视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评价,重视小测、笔试和作业检查,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放在一边,致使“三维目标”无法同步。新课程提倡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活动的态度、方式、能力、效果,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和谐发展。一些实验区学校的学分认定综合评价方式可以借鉴,即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同伴、个体。评价的形式既有过程评价、描述性评价,也有终极评价、测试评价。评价的层次既有具体的分数,也有等级评价。教师尤其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点评,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和发展。
五、教师要大胆创新,优化教学内容
高中化学物质用途总结范文5
近年来化学实验安全问题成为化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尤其体现在国内外安全教育比较和国外化学教材中的安全教育分析上。朱鹏涛、周青等人针对美国2005年版新教材《化学:概念和应用》中的实验安全教育内容体系进行了介绍,归纳出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教育的连续性以及人性化、形象化等特点,并从中提出对我国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安全教育的借鉴意义。刘冰、毕华林通过对我国现行3个版本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美国初中主流化学教科书《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教科书中实验安全教育内容相对薄弱,建议以教科书为载体显化实验安全教育内容、教科书中增加实验安全标志、处理好安全教育与主动探究的关系,把安全作为实验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盛兵、王川等人比较了国内3套高中化学教材与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分析了4套教材实验安全教育的相同点以及在编排结构、内容、实施理念和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试图厘清中学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理念,吸收其他国家教材的优点,进一步完善国内化学教材实验安全教育的内容,为我国加强中学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提供可借鉴的资源。已有研究往往关注某一套国外教材中的安全教育特点,尚不能概括各种安全教育的可借鉴之处,也缺少详尽、有效的吸收处理经验。本研究主要选取三套著名国外化学或科学教材进行内容分析:《科学探索者•化学反应》、《科学发现者•化学概念与应用》、圣智科学教育系列教材中的化学相关分册,分析其安全教育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总结国外科学教育中实验安全特点。考虑到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特殊表现形式,体现化学教育的广义内涵,也将国外教育中有特色的化学实验安全手册纳入研究范畴。
2国外化学教育中的实验安全特点分析
国外化学教材的安全教育大多采用提供集中指南与分散提醒相结合的方式:在附录的安全手册中集中呈现大部分的规则、图示,体现安全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便于学生迅速、全面了解化学实验安全的相关信息以及彼此的联系。安全操作示意图和安全提示设置在每一个具体的实验过程中。
2.1整体设计,专题阐述安全教育
将实验安全作为化学或科学教材的章节专题阐述,是高度重视实验安全教育的表现。加拿大圣智科学教育系列教材尤其重视安全教育,主要在11年级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视野》两本分册中将安全教育开辟成独立章节,作为具体教学内容。《科学方法》第1单元“物质和安全”非常关注社会安全教育的知识传播和法规启蒙,例如职业健康和安全法、工作场所危险品信息制度、工作场所危险品安全说明书等;作为化学知识的承载,“正确使用化学药品”阐述了不同状态的化学药品储存、易燃物质相关的化学名词等;还体现与生命科学的综合渗透,联系危险物品对人体的影响。国外化学教育常通过化学安全手册作为更加专题化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作为常规理论和实验教学的辅助用书,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指引,也可以作为单独设置化学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素材。例如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联合推出了一本《学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指南》,该书用于帮助科学教师识别学校实验室中可能用到的危险物质,提供了有毒物质的清单。使他们可以采取恰当措施避免或减少与危险品、有害品的接触以及由此带来的伤害。指南的内容包括化学实验室中化学试剂的使用、储藏、保养的信息,化学废料、安全、急救设备、化学危险品评估、常用安全标志等。
2.2活动强化,时刻关注安全教育
在教材的教学活动以及实验活动中分散设置的安全标志,是国外化学教育中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实验安全标志以警示图标的形式形象地提醒学生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并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具体的预防措施及解决方法,比单纯的文字叙述要简洁有效得多。教科书中增加实验安全标志是提高学生实验安全警觉的一种有效手段,使学生真正懂得实验中有哪些不安全因素,怎样去消除不安全因素,以及掌握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将安全标志与具体的实验活动、课后作业相融合,可以进一步强化其警示作用和教育意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借助这些规则和图标,可以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反复体验实验安全内容,随时注意实验潜在的危险,又可通过动手实践深入理解实验的安全问题,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主动关注实验安全的好习惯。例如,美国《科学发现者•化学概念与应用》、《科学探索者•化学反应》教材中,各个章节的每个化学实验项目的实验过程旁都设置相关安全警示图标。如实验“过氧化氢、酶和你”步骤旁提供了护目镜、实验服、易碎和隔热手套等图标。这些图标可以比文字叙述、条目要求更加醒目地提示学生做此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而且安全标志类型要与所警示的内容相吻合,与实验相吻合,针对性明确。圣智科学教育系列教材的安全教育主题还在每节设置一定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探究活动,例如安全问题讨论、绘制家用化学品位置图、制作材料安全数据库安全卡、来自制造产品中的废弃物调查分析等,极大地丰富了安全教育形式,也成为促进学生强化安全意识、理解安全观点、应用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
2.3知识融合,拓展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载体
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只通过单纯说教形成,而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的过程,既需要生活实际中的观察和反思,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事实学习和实践经历潜移默化。化学事实性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没有丰富具体的化学反应案例,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化学物质丰富多彩,在实验活动中难免存在潜在危险,开展化学教学活动需要通过具体性质和用途的教学渗透安全意识教育,而在安全事项提醒时也促进性质的深入认识。圣智科学教育教材尤其关注安全教育与生活、社会的融合,既体现化学学科视野下的实验安全,又利用生活、社会中关注实验安全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视野》单元C“日常化学品与安全实践”侧重于介绍具体化学物质的性质所表现的危险性,从家庭、工作场所、工业生产和环境四个角度分别表现化学品的使用安全,揭示身边的化学安全隐患,如抗生素和抗菌肥皂、办公室中的化学物质、纸浆和造纸污染的代价等。在每个方面的实践和联系都体现化学品对环境的影响和科学使用化学品对环境的裨益。这种安全教育以具体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载体,既融合具体的化学事实,又联系社会科技发展和生活化学应用,既凸显了安全教育在化学课程中的基础性和多维联系,又使得实验安全教育呈现方式生动,内容更加充实、拓展。
3结合国外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提出的建议
3.1安全教育不止面向学生,也针对教师
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营造更安全的化学教学环境。可是目前大多数化学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化学实验安全课程教育与训练,仅靠零散的实验教学经验获得安全认识。他们长期只关注实验操作和化学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实验潜在危险细节的把握,实验安全意识淡漠,所以需要接受充分的实验安全教育才能完全胜任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员是特殊的化学教师群体,他们尤其需要系统和科学的安全教育,例如化学药品储存时要将易燃品和强氧化剂分开放置,而将剧放入保险箱严密监管;化学废品的处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不可私自处理。
3.2完善学生安全装备,提升实验安全感
提供学生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实验危险系数,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化学实验的恐惧感,才能在化学学习中体会安全感,这是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美国中学化学课程实施中,教师和学生一般都佩戴护目镜、实验服和手套,就连简单的食盐提纯的实验都有安全装备,安全防护意识极强,实验安全意识已经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3.3基于实验安全的化学眼光审视生活和社会
有学者认为过多地在化学课堂上渲染化学的危害新闻,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的科学认知,反而会导致大家对化学的误解和偏见加深——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教师的合理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但事实是:“担心”之下的避而不见、充耳不闻并不能减少在身边接触到化学危害的机会,反而会因为无知而导致更多的安全事故,会导致对伪科学的盲从和误解。需要让学生明白关键问题所在并不是化学本身的危害,而在于使用者的科学态度、公民道德和正确方法。所以,化学安全教育需要彰显化学眼光去审视生活和工作环境,这才是化学安全教育意义所在。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第一单元课题3中指出化学实验室很多药品都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这是化学教材中安全教育的开篇之言,此时由于学生对具体化学物质知之甚少,所以往往被一笔掠过,因此浪费了安全教育机会。建议从家居日化用品、厨房用品等入手,分析这些化学药品可能具有的特性,并讨论生活中使用时的注意点。在化学启蒙阶段,给予充分的机会引导认识身边的化学世界,既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化学安全教育的有益补充。在复习课阶段同样可以针对药品的四大特点进行深入探讨,例如引导学生联系教材知识和生活见闻,整理完善下表。学生在互动中总结出与一系列安全问题相关的化学物质及其在学校、家庭及工作场所的作用体现,并且联系一些简单的化学原理进行解释,既是对具体化学物质性质的系统总结反思,也是建构分类观的重要途径。化学安全往往还与职业相关,工作场所存在的化学危害是每个学生日后走上社会必须面对、承担的。学生在校阶段也需要充分认识社会、认识到不同职业中可能遇到的化学危害。虽然自己不一定从事该职业,但是将自己的经历与这些职业经历相互印证,还是会形成一些观念;用自己的知识传播、教导身边从事该职业者趋利避害,更是学习者的社会责任之一。此外,教师应该针对目前社会上故意使用化学药品毒害他人的不当行为加以谴责和批判,有必要在化学实验安全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强化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实验安全教育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重要性,利于保持顾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的积极态度。
3.4活动与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促进实验安全意识的自我强化
高中化学物质用途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化学 情境创设
一、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
教师教学是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生活展现,实物演示,表演体会及利用电脑,实物、投影、电视、录像机等化学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音乐渲染,将抽像化的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氢气燃烧反应制成Flash课件。用多个"并排"小双球表示氢分子,用多个"并排"大双球表示氧分子,在运动中彼此碰撞(伴有"咔嚓"声),大双球、小双球纷纷断裂,重新组合新的"并排"大小球。通过课件演示,学生惊喜、感叹,促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从微观到宏观的透彻理解达到心领神会。
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
富有启发性和想象力的教学方法,能触及学生认识审美和道德心里的深层区域,使教学成为具有吸引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在讲盐:AgNO3时,可设疑导入,你知道变色玻璃和眼镜变色的奥秘吗?你知道照像用的胶卷和相纸感光的原理吗?你知道法医为什么用喷洒AgNO3溶液的方法进行指纹鉴定吗?你知道人工降雨,降雪用什么物质吗?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高涨的气氛中发展了智力,体会到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三、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教学
古人云:"教认未见意趣,必不可学。"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内动力,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某种教学活动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最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为构建课堂良好的心理环境铺设基石。在执教"氧化还原反应"时,以黑火药为例,其激趣的过程:
(1)教学设计
①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焰火,当同学们沉浸在庆盛世佳节,赞祖国之美的喜悦中,问:我国有5000年文明史,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源远流长,其中有哪四大发明?(答:指南针、造纸、印刷、黑火药)
②黑火药为什么会爆炸,爆炸后产生什么有毒气体?(气体体积膨胀,SO2等)
③宋代诗人王安石《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佳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但为什么北京、上海等城市禁止节日燃放鞭炮?(答:环境污染。)
(2)教学目标 转贴于
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达到以德激趣,以趣启智。在教学中我们运用千变万化的多媒体个色彩斑斓的化学试验,来激励学生在充满神奇与奥秘的化学知识宝库里不断追寻,启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激情。
四、增补实验游戏,创设教学
《论语》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我增补了一些游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设教学。如讲"催化剂"时,做一个"方糖燃烧"的实验;讲燃烧条件时,做一个"遥控点火"的实验;讲干燥剂时,加一个"晴雨花"实验;讲氢氧化钠时,加一个肥皂制作实验。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验,使学生兴趣盎然。同时又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思维,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如为了让学生重视易燃物、易爆物在生活中的危险性,我加做了一个"粉笔响弹"的实验,我为学生提供了药品:红磷、氯酸钾、酒精、粉笔。以每五人一组,寻找药品质量比例,自制小炸弹。有的组酒精浓度过稀,实验失败。有的组药末加入过紧,封口过严,失败。有的学生害怕现象过于激烈,向地下摔响炮时,力量过轻,失败。有的组没等药品干透,或放置时间过长,失败。但实验后,同学们都以高昂的精神,活泼的语言,深刻的态度总结了这次实验,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利用物质用途教学,创设教学
物质的用途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学生觉得易懂、有趣、教好这部分内容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设教学。如:一克干冰被撒入到一千立方千米的云中可产生10000000千克雨水。苯酚被当作消毒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成千上万伤员的生命。通过这样有理有据的教学,使学生惊叹于化学物质的神奇。又如:碘被称为"智慧元素",人体缺少碘会导致多种疾病,我们碘缺乏病的病区人口曾多达4.25亿,使用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补碘措施,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提高了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教学中这些物质的具体用途还揭示了他们的社会意义。
六、变换"角色",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