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七年级地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七年级地理总结

七年级地理总结范文1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4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转眼之间就到期末结束时,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进步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为了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1、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七年级4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由于了解4个班级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距离,因此本学期在教授4个班级的时候每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式就出现了不同。总之,一个学期下来磕磕碰碰的,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每次都会细心的去探究,与同事们探讨如何解决。

2、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堂课。

能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全册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要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生。为此,我除了读好教师用书之外,经常上网搜索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包括课例,反思,经验,课件,试题和知识材料等等。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好每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向40分钟要质量。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紧紧抓住地图辅助教学的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描图、填图、画图等方法,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他们逐渐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紧紧抓住教材中安排的“活动”内容,“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又能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同学们在生动活泼、不受拘束的气氛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紧紧抓住基础知识的记忆,地理属于文科,文科的特点就是要背诵记忆,因此,我在课堂上,利用顺口溜、谐音、简明记忆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3、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区域性,它涵盖了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很多方面,兼有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内容,涉及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部分。而多媒体网络本身就是一个突破空间限制的巨大的信息库,加之它强大的处理、综合信息的功能,这一特点在和地理学科教学的融合中,可以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对基本知识的落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地理知识、地形地貌、可以分专题到Internet的有关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课堂教学。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地理知识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4、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5、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⑴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⑶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七年级地理总结范文2

一、主要经验和收获

1、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如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习过程,并且注意将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同时,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高中地理教学要以读图、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2、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4、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5、考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

6、适当课后作业帮助知识巩固。大多数学生能够及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但也存在个别学生作业完成不及时质量不高甚至拖沓的情况。今后应注重思想教育,加强辅导,端正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七年级地理总结范文3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学生的物理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物理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物理的价值,增强理解物理和运用物理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物理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物理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七年级地理总结范文4

【关键词】地理教学 地图要素 注意问题 效果

当下初中地理因为不是“主课”――中考一般都不考,所以教学较难,在初中尤其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才接触地理课程,尤其是地图的要素的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因此有一些“小问题”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1.引入

七年级的学生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利用学校新环境的资源来作为引入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关注度,引入的语句精炼,并且要起到课堂提纲的作用,让学生在一听引入话题就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本堂课应该学习什么。

2.术语的运用

地理教学中,在表述方面不仅要求语言精炼,而且在教学中掌握地理术语的使用,尽量使用方位词,而少使用上下左右的语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方位的情景;七年级地理还没有学习坐标,学生对坐标的理解较难,所以课堂上,指向标就是指向标,不是坐标,语言表述,教学用词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中还应该注意敬语的使用,是对学生的尊重。

3.多媒体

教学辅助作用的课件制作。多媒体不是黑板,它起到的作用应该是黑板不能够完成的,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例如:动态的过程展示,视频的播放,不同地图的对比分析,地图中重点的表达、强调等。同时课件制作中,要有逻辑性,比如地图三要素中,一定要把三要素体现出来。例如: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和注记。这样有总结的作用,学生学完就能感到地图有三个基本的要素。

4.板书

板书在教学中必不可少,不能因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四十五分钟,学生不可能达到每分钟都高度集中,都有精神不集中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会突然间反应不过来,课堂的进度到哪里了,或者说现在学习的是哪个内容,而板书就可以起到引导,提醒的作用。是一堂课知识的框架,知识的结构,有引导,总结的作用。

5.激情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充满激情地面对课堂,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来提起学生的注意力与精神,用加重的口气来表达出一句话的重点、关键词。只要老师自己充满激情地对待课堂,学生大多也会充满激情。

6.各个环节的把握

七年级地理总结范文5

关键词:综合性思维;现状;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五大特征。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并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因此地理教学要注重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从地理的视角看待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一、地理综合性思维培养的现状

对于课程标准的落实与否需要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地理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激励学生有效地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依据课程标准及现实情况,我们的评价方法有纸笔测验评价方法和观察评价方法等。地理综合性思维的培养来源于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指导与思维养成,而纸笔测验刚好能很好的反应地理课堂教学综合性思维的培养现状。

纸笔测验分析:纸笔测验评价方法是通过学生的书面回答,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评价方法。通过纸笔测验题目可以明显的看出学生对于气候、地形、水文甚至是生物等自然环境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便构成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理解的十分不好,对于自然地理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因此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的脚步必须跟紧。

二、地理综合性思维培养策略

通过纸笔测验评价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地理综合性思维的意识不够,很难将自然地理要素联系起来,这就需要地理教师从课堂入手,从分析学情、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优化或重组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让知识迁移并建立起应有的联系,最终达到课堂有效性高、学生地理思维逐步培养的课程标准要求。

(一)分析学情,为综合性思维培养做准备

对于教师来说,分析学生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生关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起于儿童时期,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七年级上学期是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转折点,也是关键点,教师综合性思维的培养要从小学开始。这里的小学是指中学地理教师要对小学科学课程有所了解,明确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结构,清楚有哪些知识可以为初中的地理教学服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便可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学生的已有知识,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细心了解和调查,有了这种调查对于学生的帮助是十分巨大的。

(二)重视基础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是进行综合性思维培养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七年级上学期打好知识结构的构建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其他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将旧知与新知联系起来,构建知识结构。通过夯实基础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负迁移的发生,还可以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明确学习的目的,综合性思维便可一点一点的培养起来。

(三)优化或重组教学内容,搭建认知结构

教材的编写是按照地理的区域性为基础进行内容编排的,在七年级上册进行地球地图部分以及地理自然环境要素的基本内容来讲解,七年级下册进行分区域的学习,这种编排方式可以让学生清晰的体验到地理的区域性,但使得自然地理要素分散于各个部分,不利于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建立与塑造,因此在世界地理部分的教学中要落实综合性思维的培养要进行必要的教学内容优化或重组,来实现地理课程标准的保质保量推进。

(四)联系实际,提升地理综合性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要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该知识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意的地理,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随时提取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解释或创设情境,将问题、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升华学生初步具备的地理综合性思维,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从而解决问题。如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渗透了许多综合性思维的内容,虽相对比较分散,但经过一学期的强化,学生对地理综合性思维有了一定的了解,八年级的中国地理部分刚好将综合性思维统一的应用到固定的区域,合理的联系实际的农业、工业生产以及实际生活方面,从实际生活入手,将学生原本已有但不是很明朗的综合性思维提升,逐步健全地理思维,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农业分布特点的分析,需要调用综合性思维来归纳总结。可以先从南北方饮食习惯入手,《舌尖上的中国》中的部分内容可以用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想清楚地形与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之前学过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都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样的综合性思维的提升必然在遇到地理问题时可以及时调用,真正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厦门市教育科学学院.厦门市2013-2014学年地理七年级下质量检测试卷,2014(7)

七年级地理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初中地理;综合探究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106-02

一、地理C合探究课的地位及存在的问题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把握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显示综合的追求;要实行开放教学,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要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倡导方法和手段多样化。综合探究课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一大亮点。综合探究课中的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和社会性,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七年级的地理探究课,关注学生技能的掌握,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然而,当前的地理探究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学生对于综合探究课的兴趣匮乏。由于教师课前准备不足,资料收集不到位,学生在课堂中没有探究、体验和实践的机会,更没有如课标所言成为“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其次,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探究的方式方法没有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任凭学生漫无边际地探究或形式上的“作秀”,能力培养不突出。更有甚者,综合探究课学生主体凸显不够,教师课堂设计缺乏艺术性和驾驭能力,未能从生活情景上入手去打动学生,学生成果汇报如“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教师既不挖掘,也不总结,综合探究课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二、地理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策略

如何上一堂成功的地理探究课,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探讨的重要话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综合探究五:认识台湾”一课为例,对七年级地理综合探究课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 以趣为引,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地理探究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会产生浓厚兴趣。而地理探究课事实性知识要求较少,程序性知识要求较多,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各种体验中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改进教学环节的设置,以达到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效果。

第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综合探究课设计出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始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等,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优美动听的声音,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使学生长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从 “要我学” 到 “我要学” 的转变。

例如,在“认识台湾”一课中,笔者收集了关于台湾的风景、美食、名人等图片素材,配上台湾民乐,以动画的形式作为导入进行播放,大量的感官素材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充满了对台湾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课堂探究资料和素材的精细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用到许多资料和素材,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大多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资料和素材,有些也用打印下发的任务单等。这些资料学生接触较多,较为单调乏味。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地图的色彩鲜明、协调且具有相应的衬托背景,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有利于良好的课堂氛围的构建。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用多彩的地图作为探究素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帮助。

例如,笔者在设计“认识台湾”一课的任务单时,对传统的直接打印进行改良,将台湾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降水量和气温图用彩印形式下发给每个学习小组。面对多彩的探究材料,学生对于地图的探究兴趣十分浓厚,课堂探究热情高涨。

2. 以图为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的技能

地理教材由3个系统组成,即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这3个系统紧密结合,又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图像系统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直接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看,虽然以课文为主,但要真正掌握知识,具备获得知识的能力,还必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图像既是重要的地理语言,又是学习地理的特有工具,运用图像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最大特点。色彩缤纷的地图,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于读图的兴趣,但很多学生只是看个新鲜,对于怎样阅读地图和怎样从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往往无从下手。在地理探究课中,如何利用地图习得地理技能、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应当思考和重视的。

第一,精选地图,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所需地理信息的能力。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图表,为教师备课和学生培养读图能力提供了许多便利。对待教材中的图片要高度重视,这些图片都是几经考虑才入选教材的,相比其他图片而言有一定优势。此外,单靠教材提供的图片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收集相关的图片进行补充,从多角度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一堂课容量有限,不论课内课外的地图,教师在选取时都要注意在精不在多,挑选最适合的作为重点分析对象。

例如,在“认识台湾”一课中,笔者选取教材中的台湾地形图、台湾人通和城市分布图作为探究重点,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提取出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文特点等信息。此外,笔者额外补充了台湾年降水量和等温线图、台湾旅游图两幅地图进行探究,补充说明台湾的气候特点和旅游资源分布情况。这5幅图片经过精心挑选,包含了本节课涉及的众多信息,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提取所需的地理信息。

第二,巧妙设问,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来描述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探究课中,出示一张地图,直接让学生进行描述难度较大,学生无处着手。而且每张地图所含信息量较大,哪些为有用信息,哪些为无效信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区分,导致探究效率低下,主题不明确。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转换策略,用任务单设问的形式,事先将每张地图需要探究的步骤问题化,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学生以这些层层递进的设问为引线来解读地图,在教师的引领下提高课堂探究效率,培养相应的地理技能。

例如,“认识台湾”一课,笔者设置台湾的气候特征探究任务时,对台湾年降水量和等温线图的探究设问如下:

(1)台湾有哪些气候类型?请在图中找出它们大致的分界线。

(2)结合台湾的气候类型和气温降水分布图,分析台湾的气候特征。

(提示:可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去分析气候特征。)

(3)思考:台湾这种气候特点对于其他自然要素有什么影响?

这3个设问层层深入,学生的探究过程由易到难,对学生地理技能的要求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提升。通过学生的小组探究、汇报和教师的总结,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三,地图标记,培养学生形成地理探究的地图意识。图是课本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在记录课堂笔记时,可以不单单使用文字记录,而尽可能地在图中圈画关键信息,用多样的笔记形式让学生爱上读图、重视地图,养成良好的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认识台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分析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影响,笔者让学生在图5-48中用红色记号笔描画出北回归线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标记形式,对地图作进一步加工和处理,更有助于学生对地图的利用和掌握。

3. 以生活为落脚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生活教育是地理课程实用价值的体现,重在对学生个体意识和行为的影响。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脱离生活的教育是W校教育最大的浪费”,这种脱离往往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不能学以致用,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目前备受关注,它作为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其培养过程中必然要落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使地理成为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教生活化的地理,才能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综合探究课中,教师要力争创设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习得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联系生活讲地理,将其最终运用于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认识台湾”一课教学中,笔者将台湾旅游攻略设计的探究活动作为最终的拓展提升,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假期赴台旅游的攻略。此探究要求学生结合台湾旅游图和本课的其他地图,计划好旅行时间、旅行线路、参观项目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生活化的问题,培养其地理核心素养。

七年级的地理探究课,作为初中阶段地理技能培养的重要阵地,当引起每位教师的重视。从实践上看,上好一堂综合探究课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教师在备课和进行教学设计时,当始终围绕“探究”二字进行;另外,要不断进行课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必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牛学文,向佐军等.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16: 204.

[2] 许冬琴.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8(02):11.

[3] 张维伟.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智能的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