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时间管理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时间管理教案范文1
把教师业务档案保存起来不仅是学校的历史财富,也是教师个人的财富,通过业务档案,教师能看到自己在从事教学与教育科研中的成绩,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激发工作热情。因此,档案工作人员也应该认识到教师业务档案的重要价值,更好地为教学第一线服务。
一、原始材料的搜集
(一)历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本人申报材料是基本材料,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该教师一定时期内的专业技术水平。几年来多数教师已积累了3次,有的已达到4次。
(二)每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表及师德评价,综合技能评价、公开课评价、教学反思、一帮一、谈话记录等。
(三)学历证明复印件。教师是终身学习制的,因此,继续教育是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不少教师通过在职或离职进修获得新的学历应及时充实。有的由本科达到硕士再达到博士学位。
(四)各类荣誉证书复印件。包括各级各类的优秀、先进;论文获奖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指导教师奖等。
(五)学术成果复印件。凡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教改经验、公开出版的专着以及编写的教学用书。这些复印件必须有书刊的封面和目录,以保持其真实性,它是衡量教师、教研最有份量的见证。
(六)课题立项申请书、结题报告、成果鉴定证书等复印件。
(七)平时自主学习记录。阅读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
以上材料,不是一次搜集完备而是应随时积累。前两项材料由组织掌握,后五项材料需本人提供。开始时,我们主动向教师索要,并逐一验收,后来教师也逐步明确了提供这些材料的重要性,感到材料保存在档案室比存放在自己手中更安全、更可靠,查用方便,所以一产生上述材料,便主动上交到档案室。
二、整理与归档
(一)随时搜集。随时收到材料后,先用简易袋子分人保管起来,要求做到不错失,不残缺。
时间管理教案范文2
[关键词]教师业务档案 建立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064-01
教师业务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把教师业务档案保存起来不仅是学校的历史财富,也是教师个人的财富,通过业务档案,教师能看到自己在从事教学与教育科研中的成绩,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激发工作热情。因此,档案工作人员也应该认识到教师业务档案的重要价值,更好地为教学第一线服务。
一、原始材料的搜集
(一)历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本人申报材料是基本材料,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该教师一定时期内的专业技术水平。几年来多数教师已积累了3次,有的已达到4次。
(二)每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表及师德评价,综合技能评价、公开课评价、教学反思、一帮一、谈话记录等。
(三)学历证明复印件。教师是终身学习制的,因此,继续教育是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不少教师通过在职或离职进修获得新的学历应及时充实。有的由本科达到硕士再达到博士学位。
(四)各类荣誉证书复印件。包括各级各类的优秀、先进;论文获奖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指导教师奖等。
(五)学术成果复印件。凡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教改经验、公开出版的专著以及编写的教学用书。这些复印件必须有书刊的封面和目录,以保持其真实性,它是衡量教师、教研最有份量的见证。
(六)课题立项申请书、结题报告、成果鉴定证书等复印件。
(七)平时自主学习记录。阅读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
以上材料,不是一次搜集完备而是应随时积累。前两项材料由组织掌握,后五项材料需本人提供。开始时,我们主动向教师索要,并逐一验收,后来教师也逐步明确了提供这些材料的重要性,感到材料保存在档案室比存放在自己手中更安全、更可靠,查用方便,所以一产生上述材料,便主动上交到档案室。
二、整理与归档
(一)随时搜集。随时收到材料后,先用简易袋子分人保管起来,要求做到不错失,不残缺。
(二)定期整理。每年年底对收集的材料,按规范进行裁切、裱糊、折叠。其次是拆开原档案进行分类编排,然后是重新编造目录活页装订,最后按一定顺序归入本人档案盒。这些年来,有的教师的业务档案已积累了厚厚的一大册。
三、利用和管理
教师业务档案为教师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提供了有用的依据。每逢评聘职称时,学校都要召开职称评聘公示会。我们这时要将教师业务档案送上门,通过利用业务档案向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来衡量是否符合评聘条件。业务档案为学校领导做好评聘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在管理上,严格执行借阅制度,确保档案安全。部门借阅,一般在档案室,特殊情况,经学校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借出,但不得超过借阅期限。本人要求查阅,须经领导同意,但只能借阅不能将档案带出档案室。有关组织推荐意见、鉴定、民意测验一般不允许查阅,专业技术人员调动工作时,其业务档案应及时转入有关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转出时必须登记注销手续,不得个人自带。
四、体会
教师业务档案为新时期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新课改后不仅对学生而且对教师提出了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即为面向教师未来的评价,通过评价激发教师的发展需求,帮助教师制定发展目标,调动教师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师后续性发展创造条件。教师业务档案由于对教师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等有详尽的量化记录,因此,为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业务档案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除了反映量化的第一手资料外,也开始注重质性评价材料的收集。例如师德的评价、综合技能评价、公开课(示范课)评价、教育教学反思、师徒结对、谈话记录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因此,在教师业务档案中应增加相应的栏目,全面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桂娟,刘新艳.谈高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兰台内外.
时间管理教案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公共管理
自哈佛大学开创案例教学的先河以来,不同层次、各个专业的教学都试图采用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中为了说明一定的理论或者概念进行的举例分析,也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具有实例性的课程实习,而是一种开放式、新型的教学方式。现今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也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使案例教学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如同“鸡肋”。湖南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直在积极推进案例教学实践,对案例的情景模拟教学、公共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本土化以及案例教学学习小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案例教学中需要结合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案例教学实践。
一、问题导向的学习与案例教学
20世纪80年代,美国本科生培养目标由通才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大学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综合型的教育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的创造型人才。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无论是问题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以下简称PBL),苏格拉底教学法(质疑提问式案例教学法)或探究性课程(inquiry-basedcourses),都强调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案例教学法与PBL教学法存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角色的不同。案例教学与PBL比较而言,教师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必须熟悉案例,提出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实施,对过程予以指导并进行点评总结。PBL更多的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由学习小组组织课堂进展和分配细节,主导者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PBL中,教师是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传授者。其次是教学逻辑的不同。案例教学法选择的是一个具有代表性、全局性的完整案例,运用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分析案例中的问题。PBL教学是首先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来收集材料,学生的一切学习是以问题为主轴进行架构的。随着问题的讨论和总结,所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也被学生主动掌握和吸收。再次,是教学目的的不同。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完整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式。PBL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考察学生的文献检索、查阅资料、逻辑分析、综合归纳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2]这两种教学方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可以借鉴PBL教学法的方式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PBL的关键在于从问题出发,问题是学生初始学习的挑战和动机,也是建立后续学习的需要和联系。在案例教学中,有效地将问题导向的学习与案例教学有机融合,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改进案例教学实践。
二、抓住案例重心,布置案例引导思考题
能做好案例教学的教师首先是讲故事的高手。一个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案例必然是富有故事性和感染性的,能让学生在情感和情境上快速进入。一般认为,一个优秀的公共管理类案例必然有起承转合,有矛盾冲突,有迭起,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型案例比那些缺乏吸引力的叙述型案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案例教学绝不仅仅是讲故事。具有各种矛盾冲突的案例中隐藏着许多问题,教师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在布置案例预习时,将这些问题提炼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在一些案例中,教师常常用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市长会如何做出决定?”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案例预读的时候,迅速将自己代入“市长”这一角色中,感受案例故事中所叙述的情境,尽可能地掌握案例提供的资料和信息并依此做出分析和决策。这样还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当在案例中掌握的信息和资料不完全的情况下,学生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或者类似案例,完善自己的角色设定,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有了主导性的提问,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案例中关键的事实是什么?矛盾的焦点在哪里?可以选择的行为方式有哪些?选择的标准应该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把公共管理的问题、途径、目标等串联起来,让学生对管理理论有完整的、系统的理解,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案例教学的效果是案例讨论的领导者、案例讨论的参与者和案例本身三者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因此,案例文本在课前发给学生预读的时候,为了使案例材料更加能够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授课教师需要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导到课程需要的方向上来。这样对有效实现案例分析课程的目的有重要的意义。
三、做好课堂管理,设置案例冲突关键题
案例教学若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完备的教学组织实施计划。这个计划是围绕案例聚焦的问题做出的有效的过程设计和时间安排。通过这样一个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最终是达到让学生掌握某种理论或者某些知识点的目的。但是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生活、学习和工作背景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他们在案例分析中可能会出现脱离主题或者陷入困境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课堂管理,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案例教学的基本目标。第一,要做好时间安排。案例教学课程一般为两个标准课时,也就是90分钟。合理地安排好这90分钟能够使得课堂重点突出,过程圆满。首先,需要15~20分钟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案例情境。无论学生是否熟读案例,在课堂上要通过生动的讲述或者重要场景的展示和再现让学生进入案例情境,完成角色带入和思维转换。其次,是案例分析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根据事先安排的角色或者任务来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各种假设、行动、挑战和预测都会在这一环节出现。要安排充足的时间来实施这一阶段。一般而言需要40~50分钟。最后,是案例的总结。无论分析讨论时多么激烈和精彩,都要在适当的时候结束讨论,留下15~20分钟来进行总结。一个良好的结尾是案例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样一个结尾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案例设计是成熟而精致的,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第二,要做好内容安排。一个案例往往是具有多个问题中心点,可以同时用于多门课程的教学。例如一个公共政策的案例很有可能也是一个危机管理的案例,同时还是一个政治学的案例。教师可从三个方面来集中教学内容:首先,在进行案例介绍和再现时,有意识地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本课程的需要上来,可以采用关系图、流程图的形式使得讨论内容集中;其次,教师除了根据所授课程的需要,布置案例引导思考题以引导学生外,还应该在一些关键的转折点设置一定的问题,从而引导课堂讨论集中服务于本课程的学习;最后,设置一些与本课程教学相关的冲突性问题,以便于学生在案例讨论时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聚焦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实际上,做好案例教学需要一系列的中心问题引导课堂朝教学目标前进。在案例教学中,适宜、良好的问题的提出是课堂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课程教学需要呈现的理论或原理也呼之欲出。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答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和原理分析问题的方法,既加深了理论学习同时也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
四、让位于学生主体,启迪案例多元反思题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案例讨论进程的设计者和主导者,但是当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中时,教师应该让位于学生,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反思案例。当教师以问题的设置和讨论引导案例分析课程的进程时,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华,让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受到重视,鼓励学生提出多元化的解决思路和方案。也就是说,教师预设问题,但是不要预设答案。“学习不是教师和学生单线联系的活动,更不是学生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共同合作的活动,即合作式学习,通过加入、联合和批判性地考察别人的观点来学习,通过互动产生各种新见解。”[3]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性思考题和冲突性关键问题的设置,已经把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自己的主要观点融入教学过程,但是没有学生的回馈,教学不能实现良性循环。案例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讨论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师要在合适的环节让位于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对话氛围,鼓励学生质疑辩难,提倡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这种反思有利于对案例进行更为详细透彻的剖析。做好案例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案例教学过程要建立平等对话的机制。这有赖于教师自身的定位,需以平和与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各种观点。同时,教学环境的辅助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案例教室摆成圆桌型更有利于学生参与谈论。其次,在时间安排上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能够参与讨论。教师在案例分析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发言,教师的主要观点可以在课后点评中阐述。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引导,但必须简明扼要。最后,在分析中需尊重每位学生的观点,通过聆听和记录使得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得到同样的重视,切忌忽视、轻视或者歧视学生的观点。尊重学生的观点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找类似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寻求问题的答案或者佐证自己的观点,加深学生对问题认知和理解。[4]如果对于学生的“异见”一味采取否定甚至压制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的热情。无论是PBL教学法还是案例教学法,都是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从而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和认识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系统知识框架的建构,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性能力的发展。在公共管理教学中将两者的优势有效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改革尝试。
参考文献:
[1]聂铁力,梁栩凌.管理理论基础课程的情境教学设计———与美国课题导向教学方式的比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6):50-51.
[2]赖亚曼,蒋学武.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3):424-425.
[3]杨芳.多问题中心建构式案例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3(1):12-14.
时间管理教案范文4
一、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一)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 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历程见表1: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尤其是法学和工商管理类专业已经开始较为广泛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而且,案例教学已经被列入了一些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但是,总体上来说,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可见,案例教学法实则包括两大要点。一是“特殊的教学材料”――案例(case);二是“特殊技巧”――教学法。
(1)案例。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这项工作则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要求如表2所示:
(2)教学法。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第二大要点,“特殊技巧”――教学法。首先要明确的是: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 “注入式”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而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其中角色分配则又以“学生是参与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特点。其次,以案例为依托的教学技巧则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问题、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最后,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其他能力,例如,自学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报告的写作能力等都能得以一定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 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涉及了经济管理、金融、证券、会计、税法、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二)信息量大、系统性强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资金运动过程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含着有机联系的三个基本内容: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使用、资金收入和分配。财务管理内容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三)课程内容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 财务管理所讨论的企业筹资、投资、运营与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基本环节,在实务中,这些财务活动的展开,离不开现实的外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微观环境的影响。
(四)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强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上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提倡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三、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本科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案例教学,从实施效果上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几个主要问题。如表3所示:
四、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程设置 虽然如今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案例教学,但做法却不尽相同。大部分高校是采取了在讲授财务管理理论课的同时辅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但这种做法会因为受课时限制,而使得案例教学不成系统,从而没能实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做法则更为可取。具体如下:
(1)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前修课程为财务管理理论课程,并将两门课程开设在同一学期,也最好由同一教师讲授;或是只开设一门课,统称为财务管理,但其中必须明确规定案例分析部分的课时;
(2)建议财务管理理论课时48学时,案例分析课时16课时,可根据条件适当增加案例分析的课时,但案例分析课时最好不能低于16学时,否则只能是草草收场;通常,可以选择筹资、固定资产投资、日常运营以及股利分配等四个案例,每个案例4课时;
(3)建议最好是将理论课和案例分析课同时交叉进行。即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可以将相应的配套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了解案例的相关背景,待完成理论课后即可以进行案例分析课程。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 通常,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要想获得上佳的案例教学效果,以上3个操作环节缺一不可。教师和学生课前的积极准备是成功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下一环节――课堂讨论顺利进行的关键前提。而课后学生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环节。由此,一方面可提高其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全面系统地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今后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教师的课后总结则主要是关于此次案例分析的课堂效果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存在哪些不足、下一轮的教学中应如何改进,以及有哪些地方是今后的案例教学中可以继续采纳的等。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环节中的要点
(1)教师选择、设计、布置案例;学生查阅、准备案例。选择、设计案例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第一环节,而且恰当的案例也是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要素。一是选择案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途径来搜集、选择恰当案例。同时,建议财务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应该尽量多的采用国内企业的案例,辅以少量国外知名跨国公司的案例。具体为:已出版的财务管理报刊、书籍和网络资源。一些出版的案例教材、报刊、杂志有时会提供比较完整的案例。此外,上市公司网站或财经网站则会提供更具有时效性的财务管理案例;来自企业的案例。教师还可以从“校企合作”的企业,或是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等企业中搜集财务管理案例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参与社会实践,将在企业中收集的实际财务资料,通过整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鼓励并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案例。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中存在的焦点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收集并编写案例。二是设计案例。选择好案例后,教师要针对课堂讨论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设计。包括:应向学生提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层层展开、这些问题和哪些财务管理理论联系、案例讨论预期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讨论等等。此外,还应充分预计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三是布置案例。在选择和设计好案例后,教师需要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把相应的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并明确告知学生案例分析的时间、要求、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让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并要求和指导学生课后提前查阅和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
(二)丰富案例讨论形式、改进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形式不要总局限于某一种,教师应根据每次的案例内容适当调整。具体包括班级讨论、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同时也能大幅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背景陈述、小组讨论、案例点评等环节,教师都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财务管理案例中的图像、文字、表格、数据等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学生。
(三)准确把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以上三个程序中,对于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相对来说,教师的准备工作更为重要些,是主体;而之后的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程序中,学生则是绝对的中心。在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准确把握也至关重要。一方面,应该是学生参与主体的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切不可过多提示,否则会干扰学生分析的思路,也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也不宜过多地讲授,否则就落入了传统教学的“注入式”模式了。另一方面,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就是旁观者,而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
首先,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轻松的讨论氛围;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其次,教师应把握住学生讨论的动向。当学生的讨论偏题时,教师要巧妙引导到被忽视的关键点;当讨论不够深入时要引导学生视线进人那些尚未深人的关键点;在学生提出棘手的问题导致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当讨论过于激烈导致讨论偏离一方时,教师要控制住局面,将讨论引向正确的方向;最后,教师还必须能及时对学生的讨论做出恰当、准确的点评和总结。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使用的理论知识是否恰当充分等。教师的点评尤其是要和之前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否则案例讨论的结果只能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将来的财务工作实践中。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如果采用考试的方式来评判学生成绩的做法并不科学,也不具有操作性。而如果综合考虑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各个环节的表现,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成绩评定,不仅可以大大激起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兴趣,也充分体现出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设计初衷。具体来说,如表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
(1)案例分析的成绩评定取决于学生的课前准备、讨论表现和参与程度及其课后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
(2)在课堂讨论环节,分别赋予了小组表现和个人表现一定的权重,这主要是希望整个案例分析过程能实现全员参与,从而减少学生的“搭便车”行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要想实现这个环节的预期效果,要求教师从最开始的课前准备工作就要有充分的考虑。如:在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要综合搭配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进行案例设计时,所设计的问题数量应该至少等于小组人数,每个学生都需要回答问题;或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设定一系列的问题要求每位成员回答不同的问题。
(3)这种新型的考核方式较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主观性强,对教师的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财务管理专业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应着重考量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即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
(4)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也很重要的环节。所以,在课堂讨论环节之后,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案例分析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学生在报告中应提出并论证本人(或本小组)的观点,并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分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总结案例分析讨论中的得失。此外,教师还应明确告知学生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成绩的权重,尽量避免出现写分析报告就成了“放鸭子”,而交上来的报告也都是“拷贝版”。
参考文献:
时间管理教案范文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事档案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推进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目前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良好进行的必然趋势。以将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基本要求,寻找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最后提出做好此项工作的全新策略和方案。
【关键词】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0 引言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也开始不断地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要想使得人事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平稳有效进行,管理人员必须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这项工作中来,这也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其根本就是合理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档案用电子文档做出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规范化,并能够在允许的前提下进行资源共享,有效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1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根据有关报道,我们可以了解到信息化是促进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才能实现现代化建设。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也是表示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象征。在信息化社会的前提下,将其应用到人事档案管理也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更是一种全新的方式。
1.1与信息化社会相协调,是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表现
在近些年来国家档案管理局出版的相关文档中明确指出了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并明确了当今社会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1.2使人事档案资源得到共享,为当今社会发展做出一部分贡献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文档资源已成为了人们进行社会活动和个人活动的重要资源。所谓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将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提升为整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框架,以档案的利用率为基础,以人事档案的信息化为目标,加速促进教师人事档案电子化、管理规范化、信息利用简便化的在网络上进行的进程,使得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快速发展,为实现社会信息化提供一份力量。
2 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人事档案是指社会上一些组织和部门进行人事管理的管理人员在选用人才等一些工作中所积累而成的很珍贵的人员资料,它记载着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经历,还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一个人的社会阅历、家庭以及社会关系、个人品质等等方面的资料。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了当今社会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者对教师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过于片面
管理者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基本都表现在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领导者在对档案机密性的认识上存在不足,认为这项工作只要将这些档案保管好不丢失就行了。所以,他们都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机密性,不能很好地将档案进行保密处理,工作人员不能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支出,这项工作也就很难做好。
2.2教师人事档案机密性不足
根据国家的相关人事档案管理方案指出,任何人不得私自调用个人或者亲属的档案资料。人事档案进行保密的目的一方面是便于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正是这种机密性大大的降低了教师人事档案的真实可靠性,管理者的意见而不是本人意见,导致档案的随意性也随之增加。
2.3教师人事档案真实性不高
人事档案的价值来源于其真实性,就目前的人事管理方式而言,档案造假的现象时常发生。也有部分领导为了打击报复而通过修改职工的档案,最后给职工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生活上的伤害。各种不同方式的造假现象也不断发生,使得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真实性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2.4教师人事档案资料不够全面
教师人事档案内容不够齐全,资料内容不全面。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一大部分是因为进行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具备必须的责任心,没有积极负责的收集各个方面的资料,导致档案资料不足。
2.5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先进
随着目前各种制度改革的不断进行,人才的使用和流动频率也逐渐增高,选用人才的手续也由复杂 变得简单。由于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先进,没有紧跟时代的潮流,而且没有及时的修改,对人才的流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有些单位甚至不择手段将人才的档案进行扣留,造成了教师人事档案不齐全,给一些急需人才的单位的工作造成了不便。
3 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方式与对策
3.1建设现代化的人事档案管理设施,完善教师人事档案信息
在进行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道路中,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使基础设施处于最先进阶段,以便于提高教师档案的安全可靠性。在建设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网络科技,加快建设教师人事档案数据库的步伐。同时也要建设先进的档案管理和使用系统,在全社会统一使用达到科技要求的档案使用和管理软件,为信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有效的保障。
3.2健全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断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提出合理可靠的意见,并经过开会表决,选取最为有效的意见并投入使用,以推动制度的制定和健全的进度。提出相应的奖励措施,推进制度的合理化建设。其建设重点是研制出一些合理的档案信息化准则,运用符合实际的宣传措施进行传达消息,使得进行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者的心里都有一个标准,最后达到完善教师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的目的。
3.3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
教师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对于每一位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者都做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网络技术以及教师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的学习,以提高工作人员对现代化设施的运用能力,最后成为一名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全能型人才。与此同时,领导者还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使他们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不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弄虚作假,最后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且还能尽快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 总结
总的来说,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以信息化建设为前进方向,才能完完整整的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加快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最终使得教师人事档案的管理更加合理规范。
【参考文献】
[1]王晓晶;探讨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时间管理教案范文6
【关键词】脚手架;安全监理;质量控制
【 abstract 】 combining "standar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astener type steel tube scaffolding,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as supervision engineer solutions should focus on security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the purpose of safe hidden trouble nipped in the bud.
【 keywords 】 scaffolding; Safety supervis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7552+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的主要施工工具。例如砖墙的砌筑、架设模板、浇注混凝土、装饰粉刷、结构构件的安装等都需要搭设脚手架,以便操作。如果脚手架搭设不及时,势必拖延工期,但如果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规范不坚固,就容易造成施工伤亡事故。因此,脚手架的选型、构造、搭设质量等方面,作为监理都必须认真对待。针对建筑施工现场脚手架设计、施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安全因素,为确保脚手架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了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l30-2001)于2001年6月1日起施行。2002年9月27日对其中的20条进行了局部修改,2011年又颁布了新的《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l30-2011),于2011年12月1日实施,是目前执行的最新技术规范。
新《规范》共分九章183条。其中有22条为强制性条文。主要内容有:①总则;②术语、符号;③构配件;④荷载;⑤设计计算;⑥构造要求;⑦施工;⑧检查与验收;⑨安全管理。新《规范》颁布至今,但在施工监理检查中,仍发现有不少工地在贯彻执行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
1脚手架钢管及扣件质量标准
1.1钢管
《规范》规定: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单根脚手架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宜大于25kg,应采用48×3.5钢管。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上严禁打孔,应涂有防锈漆。
1.2扣件
《规范》规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l5831)的规定。旧扣件进场使用前监理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应做防锈处理。
2脚手架搭设存在的问提
2.1无脚手架搭设方案和设计计算
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工地没有搭设方案。有的有方案但编制过于简单,计算有误,又没有经过审批,不能指导现场施工。更有甚者,施工员只是向作业人员进行口头交待,就开始盲目作业。严重违反了《规范》中“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脚手架的要求进行”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关于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规定。
2.2底座安装不符合规定
《规范》要求“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2跨,厚度≮50cm的木垫板,也可用槽钢”。但在检查中看到不少工地的脚手架底层立杆下端仅用一块小方木或短木板垫起。脚手架搭设完毕投入使用后,由于荷载的逐步增加。加之受风刮雨淋等气候的影响,再因基础未夯实,很容易造成架体不均匀沉降,引起变形。
2.3立杆接头未错开
检查发现,部分工地在搭设过程中,立杆未严格按规范进行,还是沿用老的方法。使相邻的立杆错开,没有满足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接头在高度方向上错开≮500mm的规定,造成架体强度不够。
2.4剪刀撑不按规定设置
《规范》规定:“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面整个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工地存在问题较多,如跨度不够、不连续、不贯通、未生根,起不到稳定架体的作用。另外《规范》规定:剪刀撑斜杆搭接长度为1m,而有的仅有400~500mm长,扣件仅接2个。再者,脚手架已搭设5、6步或全部搭设完,也没有剪刀撑,而是经监理多次督促后才补搭。
2.5连墙件设置不合理
《规范》规定:“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工地连墙件设置过少,有的采用柔性接头,造成架体不稳定。还发现有的工地连墙件未与建筑物可靠连接,根本起不到作用。
2.6小横杆设置不合理
规范规定架体主节点必须调协小横杆,而有的工地采用隔根搭设的方法。只是省了一些材料,但却对整体产生一定隐患。另外小横杆的设置还应考虑架板的铺设,不得违反规范“两块脚手架板外伸长度之和≯300mm”的规定。
2.7架体搭设高度不够
《规范》规定:“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lm,高出檐口上皮1.5m”。主要是保证施工人员安全,但是检查发现少部分工地脚手架与施工不同步。低于操作层,存在较大事故隐患。
2.8安全网挂设不规范
部分工地安全网材质不合格、绑扎不牢靠、两网不衔接、挂设不一致。同时密目网破损孔洞太多起不到防护作用,个别工地未按要求设置安全平网,各项防护措施落实不够。
2.9安全防护不到位
《规范》规定:“脚手架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架板往下计算,宜每隔12m满铺一层脚手架板”。而实际上部分工地未能做到,有的甚至无架板,仅是用方木或钢模代替架板。有的作业层局部有架板,但探头板多,未用铅丝绑扎,很容易造成人员坠落。
2.10检查与验收
《规范》规定:“脚手架及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①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②作业层施加荷载前;③每搭完10~13m高度后;④达到设计高度;⑤遇有6级大风大雨后,寒冷地区开冻后;⑥停工超过1个月”。在检查中发现仍有部分工地未按规定执行。在检查安全管理资料时看不到脚手架检查与验收资料,而脚手架已经投入使用。还有一些工地虽然有检查验收资料,但未按阶段验收,无搭设负责人、验收人员签字,起不到安全监督作用。
3安全管理与使用
3.1《规范》规定(管理)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实事求是地讲,各建筑施工企业经过体制改革设立了项目经理部后,人员流动加之老同志退休,专业架子工已经不多了。现在搭设架子的任务就落在承担主体施工队伍或专业搭设公司身上,他们大部分虽经过培训取了《操作证》,但技术水平达不到等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