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马铃薯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马铃薯调查报告

马铃薯调查报告范文1

>> 甘肃省临洮县温室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甘肃省临洮县委书记石琳:用“微改革”助推精准扶贫 临洮县生物农药研究与开发 临洮县发展奶牛产业的探索与实践 临洮县发展休闲农业的现状与对策 临洮县冬油菜镇压试验初报 临洮县冬小麦良种繁育操作规程 临洮县冬油菜雪上追肥试验初报 临洮县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临洮县养殖小区建设调查报告 临洮县农民素质调查现状及对策 甘肃省(45所) 临洮县旱地中药材种植的调查研究 临洮县2005~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临洮县2001~2006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临洮县全力打造西部历史文化名城 临洮县塑料大棚地膜早熟马铃薯栽培技术 临洮县周边阴雨天气对马铃薯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临洮县沼气建设及其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临洮县龙门镇玉米“3414”肥效试验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甘肃省临洮县 甘肃省临洮县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银昕")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临洮县的一场产业扶贫培训班。

扶贫故事

临洮是全国最早进行“三西”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县份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六盘山片区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全县有扶贫开发重点乡镇7个、重点村144个,贫困人口9万人,贫困面为18.23%。临洮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交通运输部“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国扶办光伏扶贫试验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试点县”和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示范县”“金融扶贫示范试点县”“电商扶贫试点县”“光伏扶贫试点县”。

马铃薯调查报告范文2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农规发[2021]1号)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实施意见》(闽农综[2021]20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对耕地抛荒的治理,摸清撂荒地底数,引导农户复垦复耕、统筹利用,有效减少撂荒地存量、遏制增量,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全面摸清耕地撂荒基本情况

(一)开展全面调查摸底。

从2021年3月开始,由各乡镇开展为期2个月的撂荒地情况调查,以村为单位,对全镇所有建制村(包括自然村、组等)连续2年及2年以上未种植农作物的可耕作耕地(指农户承包耕地和集体所有未发包的耕地)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做到逐户清查、逐块核对。对每块撂荒地的承包户、位置、面积、类型、撂荒原因、农户复耕计划等,进行逐项登记造册。

(二)建立统筹利用撂荒地工作台账。

按照“村有清单、乡(镇)有台账、县(市、区)有总账”的要求,建立撂荒地基本情况和统筹利用信息台账(见附件)。4月25日前村级建立撂荒地基本情况清单、乡(镇)建立撂荒地基本情况和统筹利用信息台账、县级建立总账,有关情况汇总到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要加强撂荒地台账的动态管理,乡(镇)村两级要实时更新台账清单,有关变化情况要及时报送县农业农村局。

二、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

(三)分类利用撂荒地。

各乡镇要针对耕地撂荒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进撂荒地统筹利用,4月25日前各乡镇要制定统筹利用撂荒地的具体方案。对立地条件较好的撂荒地要尽快组织复耕,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对立地条件差的撂荒地,要根据立地条件,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发展粮食、特色水果、中药材等。对确不适宜耕种的撂荒地,可按有关政策规定和规划要求,用于设施农业用地等。对暂不耕种的冬闲田,应种植绿肥等养地作物,提高耕地质量。

三、引导支持撂荒地复耕发展农业生产

(四)鼓励支持农民复耕种粮。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各地对撂荒地复垦种植水稻、甘薯、马铃薯、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经营主体给予奖补。加大对规模种粮补贴力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向种粮面积30亩以上的经管主体倾斜,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五)加快改善撂荒地耕作条件。

我县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撂荒地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鼓励整乡整村整流域建设,相对集中连片的优先重点建设,及时复垦、改造、提升。注重分类完善,对偏远山垄田,加大机耕路、排水沟等设施建设,对零散耕地,加大小块拼大块格田化平整,提升宜机化水平,对缺水旱地,加快建设小型水源、机井、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设施,对受污染耕地,加强监测监管,加快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做好安全利用。

(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针对山区特点,大力推广中小型适用农机具,对适宜山区及特色农业生产的农机具购置给予补贴。加快发展面向小农户和粮食生产薄弱环节的托管服务,推行粮食代耕代种代防代收代烘,推广“滴滴农机”服务模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七)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

推进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引导长期外出务工、家中无劳动力的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经营权,防止耕地撂荒。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指导流转双方签订规范书面流转合同,将防止撂荒要求纳入流转合同内容,对撂荒连续2年以上的,承包方在合理期限内不解除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发包方有权要求终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

(八)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用好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按照先服务后补助方式,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联合体、专业服务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服务主体充分发挥优势和功能,面向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开展全程式、菜单式托管服务。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实行资金补助,推动服务组织改善承接条件,提升服务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

(九)压实工作责任。

各乡镇要充分认识遏制耕地撂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乡镇要明确专人负责,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乡镇要组建工作专班,抽调精干人员,推动工作落实;村主要负责人要具体抓落实,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

点,确保如期完成调查摸底任务,并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统筹利用。5月10日前各乡镇将耕地据荒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报送农业农村局。调查报告内容包括调查基本情况、撂荒原因分析、复耕计划安排、推进复耕主要政策举措、工作建议等。

(十)加强考核监测。

将撂荒地调查工作列入年度延伸绩效考核,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强耕地撂荒情况跟踪监测和督促检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耕地撂荒调查走过场,没有如实摸清情况的地方进行通报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

马铃薯调查报告范文3

    (一)种植栽培方面《协大农报》上刊载的作物栽培方面的文章包括了水稻、小麦、番茄、马铃薯、茶树、柑橘、荔枝等多种类型,涉及育种、杂交、嫁接、病虫害防治等诸多方面。如第1卷第2期林成耀的《水稻杂交技术新法》一文推介了当时最新的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由美国水稻育种家约当(N.E.Jodon)氏发明的“温汤去势法”。文章详细介绍了温汤去势法的发明根据、使用方法(包括操作工具、控制温度、工作时间、操作步骤、授粉时间等)和使用效果。该文作者认为温汤去势法可以完全消除剪颖去势的各种弊病,而且用具及方法都十分简便,可在田间进行,不必盆栽及温室等烦费之处理及设备,很适合在我国水稻种植方面大力实行。[9]张先大在第3卷第1期的《番茄枝接初步试验》中详细介绍了番茄的形状及价值。通过将番茄与蕃椒、马铃薯、鸡冠花、茄子嫁接试验,发现了以番茄枝嫁接于茄子上,不但能抗青枯病,而且能增加耐寒性;还能有效地利用不能栽培番茄却适合茄子生长的土壤。番茄接枝于茄子之上,可得硕大鲜红的果实,还可扩大栽培面积。[10]第3卷第2期陈肖柏的《草菇栽培谈》认为,草菇栽培容易,风味鲜美,成本低廉,获利丰厚。而福建省气候也适宜栽培草菇,可在农村推广种植。作者在文中从草菇的形态、生育状况、栽培方法、调制加工、留种这7个方面详加描述,对生产者具有实际指导作用。[11]还有诸如第1卷第4期蔡惠智的《普通农家可行之育种法》、第11卷第1-2期合刊李来荣和李家慎《荔枝高压繁殖之新法》、第2卷第4期徐绍华的《甘蓝采种方法之研究》、第3卷第4期张东溪《肥料三要素试验及轮栽》、第4卷第1期陈时中译的《各种肥料对于热带及亚热带茶树成长之功用》、第2卷第2期罗清泽的《稻热病害防除之要领》、第9卷第1-2期合刊赵修复和陈庆诚的《福建两种小麦害虫及其天敌》、第3卷第2期林文训的《荔枝蛀虫生活史及其防除法之初步研究》、第11卷第3-4期合刊吴志强和李来荣的《粉剂防治米象之初步报告》等文章也对种植栽培做了多方向多角度的论述。

    (二)加工管理方面《协大农报》还注重农业生产中涉及的贮藏加工、土壤改良、生产管理等方面前后期工作的文章:第2卷第1期朱雄的《柑桔采收贮藏包装的几种方法》认为,柑橘的腐烂,大部分是由果皮表面的伤痕,逐渐衍进,所以要减少这种腐烂,应当在果实的采收贮藏包装盒运输上特别注意。文章对这些环节都详细的分步骤注明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配以示意图,使得读者更加直观。[12]而在第3卷第1期的《柑桔类之加工与利用》一文中,陈肖柏认为福建市国内是出产柑橘的重要地区,以往只重生产,不重加工利用,导致供求不能相应,盈亏未得调剂,暴敛天物。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对柑橘类的加工利用进行改进。文章从柑橘汁的制备、保鲜;金桔的罐藏;糖金桔的调制方法;柑橘类果皮的利用等方面对福建省所产各类柑橘的加工利用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和推广。[13]第3卷第2期宋瞻骥的《米谷仓库之设计》则对战时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米谷仓库的设计进行详细的论述。从设计前的准备、基地的选择、设计的要求、仓库构造、建筑材料、附属建筑、建筑设备及经营的费用预算等方面按操作步骤一一写明,并举例详细演算,使读者一目了然各不同存量的米谷仓库设计的方式方法,具有可操作性。[14]第7卷第1期张天福的《九一八揉茶机之构造与用法》一文,作者认为,我国茶叶欲谋复兴,需要从产制运销各方面同时着手。就茶叶制造方面,尤其以揉捻的工艺不卫生与不合理,一直为国外人士所诟病。文章详细介绍了作者设计的简便手摇揉茶机———“九一八揉茶机”的构造和用法。该机经济耐用,简单便利,不但可以改变用脚揉捻的不卫生状况,又可以使茶叶卷紧,既美观又不至于流失茶汁,提高了茶叶品质,增加了销售价格,同时还能节省人力。[15]另外还有第4卷第1期宋瞻骥的《米谷仓库之构造及贮藏方法》、第8卷第1-2期合刊陈维和黄维垣的《酸度与稻谷贮藏品质之关系》、第4卷第4期林振骥的《施用石灰与土壤改良》、第5卷第2期林振骥和黄恬静的《肥料盐与水稻土壤之初步研究》、第11卷第1-2期合刊和第12卷第1-2期合刊河为廉的《改良福建土壤几种豆科作物的初步研究(I)(II)(III)》、第2卷第1期陈时中《李卤咸制造法》、第2卷第4期沈孝容《枇杷装罐试验》、第3卷第3期陈振铎的《福安社口茶园土壤之机械与化学分析(附:倾斜地茶园设计法与土壤管理法)》、第8卷第3-4期合刊翁绍耳的《代替法在农场管理上之应用》等等。

    (三)森林畜牧方面《协大农报》登稿还包括了森林畜牧等农副业方面:第2卷第2期杨赐福的《简易造林涉及须知》强调了植树并非造林。整个造林工作涉及林地风土、树种选择、造林方法、林苗定植、后期管理等方面。文章从福建省造林须注意的树种、植树时期、造林地点、保护抚育、获益时间这几个问题详加论述。[16]第6卷第3-4期合刊林世泽的《植物蛋白质比率对于菜鸭生长之影响》一文认为饲料对于鸭有维持身体各部需要、促进生长、供给蛋的生产、长肥四个功用。文章通过对邵武当地就地取材且价格低廉的饲料进行试验,得到了对饲养鸭子有效又经济的饲料组合和成分(从经济和生长速率考虑15%蛋白质比率最优,),以方便农户选择。并用试验数据说明剥壳的小鸭比自然脱壳的小鸭死亡率高得多的事实劝诫农户。[17]还有第11卷第3-4期合刊李来荣等的《福建几种重要林木之天然繁殖》、第2卷第1期詹英贤的《邵武木本植物初步调查》、第9卷第1-2期合刊李来荣等的《山松天然繁殖之观察》、第3卷第1期詹英贤的《武夷山林木种类之观察》、第1卷第1期林青的《邵武畜牧概况及其改进建议》、第3卷第1期江福堂的《邵武牛会之调查》等文章也是对此方面的论述。

    (四)为所在地农业生产服务方面协大原在福州办学,后因抗战迁往邵武,抗战胜利后复校福州。协大农学院的研究有相当一部分是研究学校驻地附近农学的。相应地在《协大农报》上也体现了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的特点。在邵武办学期间,就对邵武以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种植、养殖、土壤、加工、经济、管理等有深入地研究:第1卷第1期林成耀的《邵武稻产情形及改进意见》认为邵武市闽北产稻的重要地区,每年出自给外还供应福州一带。尤其是抗战以来,更显重要。因此协大迁移到邵武之后,对其水稻生产情况更加重视。文章通过对邵武的调查和考察,概述了其稻产情形并提出改进意见。先介绍了邵武气候、人口、田地、农产品等农业概况,然后水稻的面积和产量、栽培状况、肥料、品种、运销情况通过调查数据一一分析,最后提出改进闽北稻产的意见———派员宣传冬耕;提倡绿肥及堆肥的施用;设立闽北水稻试验场等。[18]在第1卷第4期《邵武租佃问题的研究》一文中,陈秀夔认为租佃问题是解决邵武农村问题的核心之一。在考察了全县土地分配概况、作物面积分配概况、地权分配问题、田租缴纳问题、租佃契约等问题之后,作者提出解决邵武租佃问题的建议———扩张农贷与发展农村各型合作社组织,使农民渐次脱离高利贷剥削;由政府或农业金融机关贷与低利垦荒资本,使佃农直接脱离地主压迫,增加农村社会自耕农数目;由政府权力维持与提高自耕农在农田社会的地位;严厉取缔农村高利贷的而活动。[19]还有第2卷第1期徐绍华的《闽北之产梨》、第1卷第1期林青的《邵武畜牧概况及其改进建议》、第1卷第3期吴俊英的《邵武水稻害虫之调查》、第3卷第4期陈振铎的《邵武城区(第一区昭阳镇)土壤调查报告》、第3卷第1期冯国森的《邵武茶业现状及改进意见》、第4卷第2期余松烈的《邵武红茶制造初步试验》、第1卷第4期林成耀和陈时中的《邵武小麦播种期试验初步报告》、第2卷第4期翁绍耳的《邵武建阳崇安三县茶业调查》等文章。在协大回迁福州期间,《协大农报》对周边农业的相关研究也很详细,从土壤结构到作物栽培,从林木繁殖到果实收藏等都有涉及,如第10卷第3-4期合刊河为廉、李家慎和张利锬《福州蔬菜栽培之时间表》一文,根据多年种植国内外素材蔬菜品种的经验,结合福州当地的气温、雨量等气候信息,详细列表从扦插繁殖、播种最适当时期、可播种时期这几个方面说明了芋头、葱、洋葱、蒜头、竹笋、荸荠、甘蓝、油菜等数十种蔬菜在福州的栽培时间表。并根据生物气候法则,给出闽西、南、北各地的播种时间计算方法,具有相当的实践指导作用。[20]第12卷第1-2期合刊《福州养蜂植物之研究》一文的作者龚一飞和杨孙鎏为明了福州蜂业现状与发展希望,自1947-1950年间利用假期调查采集,发现福州养蜂植物共有141种,最主要的为芸苔、柑桔、荔枝、龙眼、橄榄、油茶、八叶五加等。福州南台岛主要养蜂植物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各区间运转近便,为春夏蜂群繁殖采蜜之良所。夏末至冬,蜜粉源缺乏,宜行转地饲养。而南台岛养蜂场有集中凤岗乡的趋势,为避免过分集中,新蜂场宜另觅新址,如蜜源丰富且蜂群稀少的福州西南各地果区。文章还对福州五种主要蜂蜜进行分析,发现其还元糖含量在71.766-77.112%,色香味俱佳,提倡其外销。同时该文还详细绘图标注了南台岛蜜粉源的分布范围。[21]第10卷第1-2期合刊李来荣和周祖英的《平潭风力冲刷土壤之初步研究与应采取控制值方法》则是分析了平潭土壤冲刷严重的原因并提出控制之法。针对土粒或沙粒因风力移动,可采用粗化表面土壤;放置障碍物;增加地面上未腐烂的有机物质这三种方法,其中种植树木最有效。针对水力冲刷,最佳方法是种植植物,除保持原有沙丘上生长的植物外,尤其要广种胡枝子、车轴草、苦绿豆、鸡眼草、铁扫帚等易于实行又花费不多的植物。[22]第9卷第3-4期合刊李家慎和李来荣德《福州鼓山附近土壤最高容水量与凋萎系数之测定》、第10卷第1-2期合刊李来荣和李家慎的《福州鼓山附近四种土壤之物理性质》、第10卷第3-4期合刊河为廉和胡锡光的《福州魁岐马铃薯栽培报告》、第11卷第3-4期吴志强和李来荣德《福州鼓山油茶种子含油量之测定》、第3卷第3期陈时中译的《福州花茶》、第7卷第2期杨孙鎏的《福州柑橘贮藏试验报告》等文章也反映了这方面内容。协大农学院创办了自己的试验场,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成了实际的产品,直接为农户提供种子和农产品。《协大农报》在这方面积极宣传,为用户提供及时的信息,比如:第3卷第3期《农学院消息数则》[23]中就公告大家,协大农学院与当年的七月一日成立农产品贩卖部。又如,在《协大农报》各期的广告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农学院为农户提供的各类果蔬的种子和成品罐头等信息。

马铃薯调查报告范文4

 依据大纲精神,生物教学应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一方面走访当地的养殖、种植户,虚心向他们学习实用技术,初步掌握了冬季蔬菜塑料大棚的管理,肉鸡、蛋鸡、猪等的饲养技术,而且还学会了实用菌栽培、果树嫁接、果树修剪等多项管理技术。另一方面去医院、防疫站收集有关传染病、保健等方面资料,并把媒体对SARS、禽流感、甲流、艾滋病、流感等的报道整理成册。第三将小学语文、科学等课程中涉及的生物知识进行摘录……将所收集的知识整理,并结合教材内容分编,这样,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实际经验与案例,在教学工作中即可适时有效地提取应用。

 2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是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1引入新课时 在讲新课之前,先把每章节中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提取,并设计成问题形式上课时提出来。例,在讲“矿质代谢”时,为什么种植小麦、玉米时,需要多施一些磷肥,种大白菜、菠菜时,需多施一些氮肥,种植甘薯、马铃薯时需多施一些钾肥?在讲“遗传与变异”时,提出一个小孩在五个月大时被人贩子拐卖,当警方解救时,孩子已经五岁,面对这可爱的小孩,面对这么多丢失孩子的夫妻,警方该如何为孩子找到真正的父母?(答:亲子鉴定)。亲子鉴定手段这么神,那原理是什么?在讲“生殖”时,拿一张图片,向学生介绍一株结着几个品种的果实的“奇特”的果树。等等。这就是说,在讲每个章节内容时,都会提出一个或几个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带着这种疑问和渴望明白其中道理的愿望去听课,通过教师的启发与讲解,让学生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从一开始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且,把生活实际中常见的生物现象以问题形式展示给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拔以使学生获得答案后,在大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更容易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原理、概念。

 2.2课堂巩固时 在学完每章节后,结合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准备几个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知识来解答。例,在研究“水分代谢”后,可提这样一系列问题:“一次性施肥过多为什么会出现烧苗现象?”“当你感觉口渴时,吃了一些冰激淋,结果越吃越渴。为什么?”“用盐腌制的肉为什么不易腐烂?”“输液时,为什么要用0.9%的生理盐水?用蒸馏水替代行不行?”等等,这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和常见的生物学现象,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引起他们激烈的辩论及认真地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一方面巩固了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学以致用,学生有成就感,探索的兴趣会更浓。

 2.3课后留作业时 在讲完每章节后,除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外,还可结合所学的知识,提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实验、调查研究,并要求以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书写作业,这样不仅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科研精神。

 3 开设选修课、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培养学生技能

 近几年,我开设了《小学教学中的生物知识》、《青少年生理健康教育》、《种植、养殖技术》、《传染病的预防》等多门选修课,在选修课中,系统地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生理、病理现象,并介绍了很多意外事故出现时的应急措施。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我们成立过“标本制作”、“果树嫁接技术”、“意外情况处理方法”等课外活动小组,为我校学术实验室制作标本约二百多份,有些还做为资料捐助给小学;2009年参加吕梁市林业局组织的核桃树嫁接比赛中荣获集体二等奖,个人三等奖等好成绩。总之通过活动让学生真正动手掌握技术,培养他们的科技能力。

马铃薯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 垛田农业;问题;对策;江苏兴化;缸顾乡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081-01

江苏省兴化市缸顾乡东旺村耕地以独特的岛状垛田为主,其垛田原为先民在沼泽稍高之处垒土成垛所形成的垛岸,状态各异,大小不等,四周环水,各不相连。由于土质疏松、养分丰富,加上光照足、通风好、易浇灌、耕作方便,使得生产的蔬菜品质优、产量高。其生产的芋头成为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文化。在千百年来的种植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形成了特有的耕作方式,产生了特有的农业文化,兴化市缸顾乡东旺村已成为全球四大花海之一,成为全国著名的油菜花风景旅游村,成为江苏省最有魅力休闲乡村[1]。2013年5月兴化市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农业部确立为“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缸顾乡东旺村垛田列为其中,为开发乡村旅游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更大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要素的不断变化,垛田农业种植也出现了许多突出问题。为此,笔者就垛田农业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现将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1 垛田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1.1 农业人口与比例

缸顾乡东旺村有32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308.93 hm2,总人口4 345人,人均耕地0.07 hm2;从事农业人口720人,占总人口的16.6%,其中女性489人,占从事农业人员的67.9%,全村农业收入7 801.75万元。

1.2 种植品种与模式

主要是油、蔬两大类,近年来作物品种逐步多样化,棉花、玉米、大豆面积有所增大。一般茬口模式是油菜―芋头,油菜―生姜,油菜―瓜类,油菜―棉花或玉米,多年生作物有韭菜等,其他零星种植各类蔬菜,如葱、蒜、辣椒、生姜、莴苣、茼蒿、架豇、药芹、菠菜、萝卜、蚕豆、豌豆、扁豆、洋葱、番茄、包菜、马铃薯、芫荽、刀豆、花菜、黄芽菜、大头菜、雪里蕻等。

1.3 耕作方式与改革

蔬菜大部分采用自留种方式,特别是芋头至今保留“窖藏法”留种的传统方式。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精耕细作,精心育苗,疏密相宜,浇足水,勤施农家肥。芋头、生姜等作物通常采用挖塘施基肥、播栽种苗等方式。播栽后的田间管理,主要是每天浇水,每隔一段时间铺水草、施农杂肥。浇水的工具是“戽水瓢”,这种浇水工具的优点是相对轻便,利用杠杆原理能将水浇得远、洒得匀。到90年代逐渐改为机械浇灌,铺水草改为铺小麦和油菜秸秆。以前油菜、韭菜冬季采用封河泥防寒,现在还有部分韭菜罱泥封面防冻,而油菜生产基本上不再使用此方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劳力减少,劳动力逐步趋于老年化,种田后继无人。据调查,目前从事种植的农民平均年龄为56.3岁,人均种植面积0.43 hm2,田间管理方面,在没有机械作业的情况下,一个人要完成播种和收获的全部工作量十分艰难,同时种田的比较效益也不高,摆在面前的问题是田由谁来种的问题。二是布局杂乱,没有系统规划。各家各户安排生产布局不合理,品种杂乱,插花式种植,一家一户的田块分散,各处垛田面积偏小,相距较远,劳作浪费时间。三是河沟土壤生产环境恶化。部分小河沟由于常年没有罱泥,垛田岸土坍塌以及秸秆禁烧造成的乱抛,导致了许多河沟不畅,杂草丛生,淤塞严重。有机肥投入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等投入品逐年加重,导致了土壤与农产品质量下降[2-3]。四是连年重茬,连作障碍严重。垛田露地种植,从调查情况看,种植芋头、西瓜、韭菜等作物经济效益较高,但长年种植导致了土壤病菌残留、重茬病害逐年加重,造成产量下降,连作障碍问题十分突出。

3 对策

制定出一套全面系统的垛田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规划,将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保护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3.1 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垛田农业经营

在不破坏原有休闲农业布局的基础上,鼓励当地或外地能人或种田能手投资垛田农业经营,政府加大发展适度规模垛田农业经营的力度,提供帮助协调流转土地、银行贷款、资金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通过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垛田农业经营,提高种植垛田的效益,解决种田后继无人的问题。

3.2 进行全面的垛田整修

针对沟系淤塞不通、水浑草多的问题,由政府出面利用农村环境整治“三清”项目资金,或由政府拿出专用单项开发资金,或由垛田种植大户出资组织专业队伍,动用疏浚机械,对垛田的河沟进行一次全面的疏浚与整修,方便生产,让沟变宽、河变深、水变清,景色更加迷人。

3.3 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

研发适用于垛田种植的农作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走(下转第83页)

(上接第81页)

“基地化”发展道路,统一布局,合理种植观光植物、旅游土特产品植物,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争取现代农业项目及休闲农业项目,补贴农民种植规划蔬菜品种。同时解决垛田蔬菜生产过程中连作障碍等问题,特别是选择种植优质、抗病的多年生作物,尽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种植效益。

3.4 推广适宜垛田操作的新农机

只有推广新机械,才能把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重点研究推广轻便易用的油菜播栽收获机械、蔬菜浇灌机械等。鼓励单位和个人组建农机服务队,为农民油菜播栽、浇灌、收获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5 引导树立“绿色蔬菜”的理念

通过技术培训、宣传,引导农民从留种、播种栽植、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规范生产操作程序,尽量少用化肥,多用河泥、水草、猪粪、商品有机肥等;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推广施用生物农药,减少农药残留。指导农民科学安排茬口轮作方式,防止连作障碍,调节土壤生息,以提升蔬菜品质和档次,确保食品安全,同时提高种植效益[4-5]。

3.6 保留一些特有的传统方式

结合旅游开发,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耕文化展示区,充分展示传统的耕作方式,让城市人在休闲观光的同时,能够体验到耕作、除草、施肥、采摘等传统的劳动生活。促进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蒋步银.江苏省兴化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报告[J].中国乡镇企业,2013(9):24-28.

[2] 张建.盱眙休闲农业芳香四溢[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11):48-49.

[3] 卜祥.休闲农业:变资源为资本[J].农经,2009(11):65-67.

马铃薯调查报告范文6

论文摘要:当前的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绝大多数仍然是一味追求书本上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为重点,为考试而学习,而缺乏对热点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力,仍然存在“考完即忘”的现象。“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试图从系统的思想,报着对某个专业知识研究的态度进行教与学,这样可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为以后的经济管理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1 问题的提出

在近几年的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反映,经济学专业学生在上课和作调查报告、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时候,论文质量、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所体现出来的理论功底和查阅书籍和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学生写作的时间和速度以及写作态度等往往与教师预期的效果不一致,并不令人满意。学生对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点已经很好地掌握,只是在平时的经济现象分析时应用的很少,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当然这是缺乏训练,很少有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通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测验,绝大多数并没有掌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研究兴趣来消化教学内容。

本文结合《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来探讨基于“课题”模式的教学方式的创新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农业经济学》教学探讨一下如何将理论经济学很好地应用到现实的经济学分析中去,进一步培养经济学专业学生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研究怎么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点,在吸收和综合案例教学方法、课程讨论法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课题”模式在应用经济学中的应用。

2 现行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其次,讲授的内容仍然是按照教科书中的内容体系,包括理论分析和政策解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实际案例以及教师的调研案例等;最后,考核内容是基于教学大纲规定内容,仍然以期末考试的笔试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在现在的教学环境下从多个方面体现出该教学方法的一些缺陷,当然,这里总结的一些缺陷的根本原因可能并不是因为教学方式,或许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等,但是,本文认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对现行农业政策的回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种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现行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仍然遵循的是书本知识,对书本知识一味追求,当然追求的目的多样化,有些学生是习惯性对教科书的学习方式,拟将教科书中的内容一字不落的全部掌握,有些学生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等。二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的复习,可以很好地掌握农业经济学理论知识,但是,如果将一些实际案例或者调研实际问题交给学生分析,给出的理解千奇百怪,而且与农业经济学等相关经济学知识的解释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就现象论现象。三是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弱,一些教师带队外出调研通常会反映此问题,很多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学的十分熟练的知识点能够忘记,比如,有几位大四的经济学本科生与本校教师在农村开展调研,即便老师将每一个调研问题讲的非常透彻,他们仍然不理解“非农活动”的含义,因为农户给他们的种种答案根本不可能在书本中找到准确对应的满意答案。

3 “课题”模式教学内涵及实施意义

本文所讲的“课题”并不是指我们的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或者自治区规划办、教育厅等纵向和横向课题,而是相当于案例教学,但与案例教学有些微小的差别,很多案例教学都是在任课教师已经早已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安排活生生的案例,里面的知识点、问题的讨论也是教师或者案例教学的教材中早已经设定好的,而这里的“课题”指的是教师事先并未给定案例,而是学生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框架,根据学生小组的研究兴趣爱好来选择。学生所要选择的案例不仅仅是活生生的现实经济现状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就所研究案例的某一个知识点和理论框架的应用,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这种方法对于问题的研究要比案例研究深刻一些。这种方式即锻炼了学生收集国内外文献的能力,又比较全面的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对产业经济学某一个理论框架下的“课题”,需要学生提出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在所研究问题中的应用。

“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并不是让硬逼着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刻苦专研某一个经济学,搞科研,而是,让学生能够在本科教学的经济学基础上对现实经济问题的一个分析和认识能力,或者对本科教学中经济学知识的一个很好的理解与应用,对所学知识的检验。“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包括,能够培养学生经济学分析能力,突出团队能力。能够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能够利用大一、大二的经济学知识来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能够充分发挥本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课题”形式培养学生经济学分析、应用能力;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4 以“课题”形式培养学生经济学分析能力的实施环节的设想

本文强调的一点是“课题”具有系统性,能够将理论知识框架学生自己综合起来。而且这种“课题”具有延续性的特点,因为每一个同学对于《农业经济学》中的某一个问题就其文献综述,所要研究经济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的走势都很好地掌握了,这样仍然可以作为毕业论文来研究。

下面介绍“课题”模式在《农业经济学》中的应用的基本原理。

首先按照教学计划农业经济学分为几大教学内容板块,采取每一个教学板块作为一个“课题”单元。然后,在授课过程中,按照自然班级将每一个班级分为若干研究小组,每一个研究小组需要在几个理论框架的每一个理论体系中选择一个“课题”,这个“课题”的核心内容是围绕本模块的理论体系,选择其中一个农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周期是本模块的教学计划执行完毕。

“课题”模式的教学实施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讲授基本知识。这一阶段的教学主体是教师。将知识点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体系给出。教师在这一个基本作用是在于将每个部分的理论框架和目前仍然可能存在的争议讲授给学生,例如,农产品市场理论中,只给学生讲授理论框架和基本知识点。第二阶段:学生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小组在教师讲授的知识框架下就某一个农业经济问题时自己查阅大量的文献和所研究的现实问题的现状、本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基础上自己对其中的一些知识的理解。例如就某一个题目“市场不完善背景下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问题”,这样小组将会对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用市场环境、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的各种指标来分析,并且,在分析中会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等各种衡量指标的计算、理论含义及其如何应用。第三阶段:课堂讨论。这一阶段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每一个小组均需要将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问题,教师在研究问题讨论过程中,对于学生理解不到位、或者不透彻的知识点、或者不全面的需要加以重新解释,当然,有些知识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也并不是很好地能够掌握,其实,教师也是在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过程。然后,与学生进行就某一现实产业经济现象进行探讨,先听一听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看一看学生在以前面的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然后,针对学生的思考和分析,教师就此问题展开对该知识体系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此问题得到更好的理解。第四阶段:巩固和继续完善、跟踪研究。这一阶段主体仍然是学生本人,或者小组研究。主要是在第三阶段的讨论的结果中寻找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的深化,或者改进或者延续。

关于本方案的考核问题。成绩分为五个阶段。前四个阶段是以小组的“课题”的成绩为标准,记团体成绩。最后一次是个人对本科程某一个知识点的全面认识,就某一个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点作理论综述的课程论文。

5 “课题”模式教学方法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学生与授课教师相结合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这里继续强调这个问题,主要是用来说明,“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学生与授课教师的紧密结合,不仅学生从理论体系的掌握、重点和难点的理解等,而且学生需要将自己融入到课程中,学生主动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的角色,同样,老师也是课程学习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某些理论框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分析。

5.2 与导师制(导师教学科研活动)密切结合

导师制是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应用专业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机制。“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不仅取决于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方法以及授课内容,而且学生的指导教师日常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指导也是密不可分。这就要求导师从专业的系统性学习的目的出发,引导学生将专业课程的学习常规化、系统化和创新化。

5.3 与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密切结合

本科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是本科专业在理论和实际研究的一种具体应用,是考验学生专业学习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要求与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相结合,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按照某一门专业课程某一部分的理论体系或者知识点展开研究和应用,而是通过“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创造一种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邬滋,论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3).

[2]汪冠群.高校教学方法创新的支持体系建设刍议[J].当代经济,2009,(14).

[3]张春凤.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能力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