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年感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年感言范文1
你们好!新的一天带着微笑和清新在大地上降临了。
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别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却漠然视之。因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只会把别人的给予当作理所当然,只会一味索取,而不能给予什么。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更严重的是他的生活会因此而觉得缺少乐趣,体验不到相互给予的快乐和从自身为他人制造的快乐中延伸而有的一种快乐,他将无法融入社会,甚至他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以至产生极端心理,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到那时,遗憾的是老师,伤心的是父母,痛心的是自己。
老师们,同学们,我今天讲话的题目的是“心存感恩,做感恩少年”。
感恩是一种生存智慧,是做人的道德底线,感受和感激他人恩惠的能力的成长,是一个人维护自己的内心安宁感和提高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为表现,是以“寸草心”报“三春晖”的赤子之举。感恩有时只需要一句问候,一束鲜花,一个拥抱,甚至一句话,就能传递亲情,表达心意。我们只有学会感恩,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劳动,在未来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而多一份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只要我们心怀感恩,我们便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的和谐和美丽!
新年感言范文2
——参加教学工作一年的感言
时间飞逝,自去年9月份开始从事教学工作至今,已经过去两个学期。在紧张有序的教学工作中,我得到了系领导的关心和有经验老师的指点。尤其是这次学校组织的年轻教师教学教法培训,使我对自己近一年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多感慨。这里我想通过自己从备课到课后批改作业的工作过程谈谈自己工作一年来的感想和通过这一年的教学工作学到的方法、知识和经验。
首先是备课,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备课时虽然有教学手册可供参考,但是完全按教学手册按部就班地教学还不能满足教学任务的要求。充分的备课、有效的例句和具体的讲解要求教师不仅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其次是课堂教学,这一环节碰到的问题比较多,也是整个教学工作最要害的环节。第一是课堂用语的问题:教学大纲要求用德语授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们的听力水平和反应能力。开始我也是这样要求自己来完成的。但是,碰到讲解语法或者知识难点的时候,因为有很多地方要讲名词和术语,这时同学们就比较费解,使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听了有经验的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再加上和学生们交流,我发现在讲语法和知识难点的时候可以视情况少量使用汉语。这样一改,课堂效果立即有了明显的改善。第二是课堂上的练习要安排得紧凑有序。有时候选择不同的练习方式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练习的效果。比如,在学到第二册第7课的第二篇文章时,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但是内容比较有趣,语言不是很复杂。我把班上的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以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复述课文的一个情节,下一个同学接着,但是一定要注重课文的逻辑性和正确性,并且每个成员都要参与。这样,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通过这样轻松易懂的游戏方式使他们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和语法。第三是如何调动不爱发言的同学的积极性或者吸引开小差同学的注重力。一年级的教学虽然在学术上没有很深的问题和研究,但是面对刚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从课堂教学和学习方法上怎样让他们从高中学习顺利地过渡到大学学习,方法也尤为重要。对于不爱发言的同学应该以鼓励为主,逐渐提高他们上课发言的积极性,因为现在大学的德语学习与高中的英语学不相同,大学的外语学习是要求“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发展的专业学习,与高中的“哑巴英语”不同。高中只是注重解题而忽视口头表达的教学方法对专业学习有相当大的影响。对于长时间开小差和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要及时谈心和批评。很多学生还是没有完全适应在大学里以自己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还保留着高中的学习习惯:比较依靠老师,希望每一步都得到老师的指点。这时,非凡要注重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样做对于他们以后几年的大学学习非常有利。我感觉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年级的教师对于这一点的关注非常重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讲好课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为重要。
新年感言范文3
首先是家庭方面。家庭作为个人生活的基本单位,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可想而知,而家庭容易诱发地青少年心理问题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教育方式的缺陷,我国大部分孩子从小都是在家长“好好学习”的教导下长大,除了日常上学,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辅导班,家长迫于社会竞争压力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其心理情绪方面的诉求;二是家庭教育观念滞后,有些家长局限于传统的“体罚式教育”,不懂得赏识教育的优势,经常放大孩子的缺点而忽视孩子的优点。
其次是个人方面的原因。埃里克森提出,青少年时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可以有效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自己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开始从客观的方面来认识自己,但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身心危机。青少年普遍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要求摆脱别人的安排和束缚,然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最终还是要依赖他人,甚至小小的挫败都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青少年在理想中将自己规划为什么事都能处理,不用依靠父母,然而现实的自己却是离开了父母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是问题,这种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使青少年倍感困惑,调适不好就会产生心理矛盾,甚至觉得没有人能懂自己。
最后是社会层面的原因。这一层面的主要问题是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这也对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青少年社会化偏差问题,例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氛围对青少年社会化的不利影响,像是网上各种不健康的文化容易造成青少年的道德感弱化,各种游戏又容易让青少年沉迷其中,在虚拟中失去自我,甚至出现个体社会角色的混乱;再如我国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还不是很普遍、特别是在社区有很大的欠缺,包括青少年家长在内的很多人还对此缺乏知晓度,一度表现为认为找心理咨询师是病态的表现,这都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阻碍。
依据上述的三个维度,我们也应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符合干预和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家庭入手,建议家长要跟青少年子女之间多沟通,要站在子女的角度去换位思考一些问题,最好有固定的交流时间,并且经常参加一些亲子活动,从而和子女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适时改变一下原来陈旧的思想,减少亲子间的隔阂和代沟,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第二个方面是从青少年自身入手,但由于青少年自身还处在容易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阶段,其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离不开长辈们的正确引导,学校作为培育青少年的最普遍机构,在这一层面就肩负重任。学校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调适等服务,例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此外,青少年自身还可以建立朋辈互动体系,青少年时期人际交往的特点使他们更倾向于和朋辈交流并获得支持,因此,良好的朋辈关系有非常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第三个方面是从社会层面入手,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社会要多为青少年提供心理交流平台,大力普及心理咨询机构,同时适当降低费用,让青少年可以在有心理问题时找得到并找得起专家进行辅导;二是全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应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和普及,积极通过各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灌输健康的心理理念,同时加强网络监管,尽量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还要推广优秀的文化和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新年感言范文4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危机 干预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Adolescent Mental Crisis and Intervention Research Review
YANG Guang, SHI Lina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Look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is not satisfactory, which is related to our current system lack of research on young people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adolescent mental crisis, causes, manifestations overview of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mechanism proposed shortage crisis intervention and youth mental outlook based o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provide direction for the subsequent study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Key words adolescent; 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
据2003年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的困扰;其中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16%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强迫、抑郁等症状。①因此,积极采用预防和干预手段帮助每个青少年顺利渡过心理危机是提高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1 青少年心理危机概念及产生原因
关于心理危机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Caplan认为心理危机是个体面对的困境超过了自身应对能力时产生的一种暂时性心理失调状态。②他强调了心理危机的危险性,却忽视了心理危机也是一种机遇,正所谓“危机”,既包括“危险”,也包括“机会”。而Mitchell和Resnik认为危机是情感上的重大事件,该事件可作为人生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心理危机就是一种情感紊乱状态。③国内学者认为心理危机是由于突然发生的重大生活事件引起的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引起焦虑、悲伤等不良情绪,又可使人更加成熟。④不论对心理危机进行何种定义,心理危机的实质都包含三个方面,即:(1)出现危机事件;(2)危机事件对当事人造成主观痛苦;(3)惯用的应对机制不起作用。综合以往心理危机的概念,结合青春期这一特殊的人生阶段,边玉芳将青少年心理危机定义为: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内心的平衡被打破而产生的痛苦体验。⑤这一定义不仅强调了个体的主观性,而且强调了心理危机的产生阶段特点。
从临床心理学角度看,青少年心理危机是其他心理问题中的一组症状,若不加以及时干预和调节,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自杀、杀人或严重的心理疾病。美国自杀协会主席西尼亚帕佛认为,防止自杀最好的办法不是注意自杀本身,而是更应该注意自杀发生的原因。万俊和王成果在对青少年心理危机研究中得出一致的结果,他们认为造成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原因有三:(1)个体内心矛盾冲突导致的挫折耐受力降低;(2)过重的学业压力造成心理机能的病态改变;(3)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重大精神刺激。⑥⑦
2 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表现
国内樊富珉认为,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认知上、情绪上和行为上。⑧而蔡哲、赵冬梅也提出了相似的看法,他们认为心理危机的表现在情绪反应、认知方面、行为改变和躯体方面。⑨具体表现为:(1)生理方面。当个体产生心理危机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失眠、头晕、出汗、食欲下降、肌肉紧张等一系列机能反应。(2)认知方面。当个体对应激源不能形成积极的认知评价,那么就会减低自信和自尊,这常表现为记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犹豫不决、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3)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沮丧、忧虑、悲伤、易怒、绝望,麻木、孤独、紧张、愤怒、烦躁等。(4)行为方面。呈现社交退缩、沉默、过度活动、没有食欲或暴饮暴食、逃避社交活动、易冲动、出现过去没有出现的非典型行为等。
3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在心理学上,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⑩当个体处在心理危机中,如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帮助,那么他或许能很快战胜危机。在国内进行危机干预大多借鉴国外的干预模式。目前国外常用的危机干预模式有三种类型: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转(下转第188页)(上接第165页)变模式。这三种模式为许多不同的危机干预策略和方法提供了基础。
平衡模式认为,危机状态下的个体处于一种情绪失衡状态,他们原有的应对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有效处理危机。因此危机干预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稳定个体的情绪,使他们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此种模式适合危机的早期干预。
认知模式认为,危机产生于对应激事件及其有关方面的错误思维,而不是事件本身。该模式通过改变存在于个体认知中的非理性思维,重新获得并强化思维中的理性成份,从而使其能够实现对危机的控制。危机干预工作者可以运用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等认知行为疗法。这种模式较适合于那些心理危机状态基本稳定下来、逐渐接近危机前心理平衡状态的受害者。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分析当事者的危机状态,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除了考虑当事者个人的心理资源和应对能力外,还要了解其同伴、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危机干预的目的在于将个体内部适当的应付方式与外部的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充分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处于危机中的个体能够有更多的解决危机的方式和策略。该模式适合情绪稳定的个体,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早在20世纪初心理学家霍尔就把青春期称为“疾风骤雨”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心发展的平衡性很容易就被打破,继而产生心理危机;不过,青少年心理危机不只是危险和困境,也是重塑人格的转机。由此可见,青少年危机干预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课题。
然而我国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进步较晚。尽管目前我国心理危机干预的探讨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重视,但其关注的重点大多是大学生心理危机或灾难性危机干预。结合青少年这一特殊时期来探讨心理危机干预,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十分缺乏。仅有代表性的是边玉芳教授主持了一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青少年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研究。
在以后的研究中首先要加强本土化研究,要形成适合我国的理论,不能一味的照搬国外研究。其次在研究对象上,不能局限于研究某一个群体,而是要扩大研究群体。再者国内对心理危机干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几乎没有,这为研究者提供了广泛的研究主题。综上所述,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不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注释
① 秦文.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N].华兴时报,2008-1-23(2).
② Caplan G., Principles of preventive psychiatry. New York: Basic Book,1964.
③ Mitchell J. T., Resnik H. L. Eeergency response to crisis. Maryland: R. J. Brady Co.,1981.
④ 胡泽卿,刑学毅.危机干预[J].华西医学,2000.15(1):115-116.
⑤ 边玉芳,钟惊雷.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10.
⑥ 万俊.中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干预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07.4(11):97-100.
⑦ 王成果.青少年心理危机和危机干预[J].中国青年研究,2003.1(1):85-86.
⑧ 樊富珉.“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8):32-37.
新年感言范文5
今天在家观看了电影《信义兄弟》,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了很久不能平静。在这个争先恐后为钱忙碌奔波、绞尽脑汁而不择手段的时代里,各种虚假欺骗层出不穷,人们总是活在欺骗和被欺骗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诚信和信义已经在我们生活里慢慢消失,被公认地送进了博物馆,尽管我们有些人还在口蜜腹剑地提倡,但他们的行动却南辕北辙,披着诚信和信义的圣装去经营着更大的欺骗。战争中使用阴谋诡计欺骗迷惑敌人,已获得胜利,而当今社会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难道都是自己的敌人吗?而你要百分百去相信一个人,恐怕你做得到,他未必做得到。
在这个诚信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年代里,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的《信义兄弟》无疑是一种灵魂的冲击、心灵的洗涤、名族基石的彰显。中央电视台一些公益道德宣传毕竟体现了人伦道义,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而现在很多电视台以娱乐搞笑、选秀、相亲来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借机大肆广告宣传。使越来越多的年轻国人向往追名逐利、豪华奢侈,慢慢腐蚀了国人的脊梁,中华前途堪忧!民族发展堪忧!
农民工遭到的不公待遇,是当今社会最为尖锐的民生焦点,老板与工人永远是天敌,永远是对立的,永远是存在矛盾的。无论是赵本山的《落叶归根》老板给的五千元假钞的抚恤金还是媒体曝光的讨债无门,农民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活好干、汗白流、钱依然难要”很多农民工面对拖欠工资非人待遇,怕砸了自己的饭碗对待上面的老板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这一切都是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没有保障的后果,才让那些遭天谴的黑心老板有机可乘。他们挪用农民工的工资循环投资,以此谋取最大的利益,而不顾千家万户哪一点生存的救命钱。
大年二十九孙氏兄弟依然没有向上面老板讨要到血汗钱,而为了践行“一定要在春节前把工资发到农民工兄弟手上”和“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 20年坚守的承重诺言。
大哥孙水林更是东拼西凑借钱、连夜冒着风雪驱车回家,结果一家四口竟不幸罹难。小弟孙东林痛定思痛,继续完成大哥的遗愿,终于在大年三十发放完六十二位农民工的工钱。那么多人,没有账本,仅凭良心报数目,末了总钱数竟惊人的一致。这是需要多么坚定诚实的心。这是信义与信义的回报,诚信与诚信的拥抱,良心与良心的接吻。简直是世间罕见的风景。与那些屡屡拖欠工资大富大贵的老板们比,他们是多么的高尚与伟大和有情有义。
孙氏兄弟的义举无疑是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漠、麻木不仁中道德和精神的一种唤醒,他们用良心在你我的心中书写了这堂堂正正的“信义”,也阐释了什么才是诚信,什么才是良知,什么是我们应坚守和尊敬的品德。让我们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
- 电影里,孙氏兄弟的父母让我心痛,更让我敬佩尊敬。是他们,一对斗大的字不识半筐的农村夫妇,用最朴素、最平凡的道理“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培养出了这样两个好儿子。在这对父母亲的眼里,“做人”比赚钱更重要。
那些拖欠农民工血汗钱的老板们,比昆明301恐怖极端分子其实要可怕的多,他们是看不见的幕后害人精坑人精,要不是他们孙水林全家怎么会死,千千万万的农民工无钱回家过年、千千万万的小孩交不起学费、千千万万的老人看不起病、千千万万的房子坏了修不起------与千千万万的农民工相比他们是多么的卑微和人性的残缺,他们虽然富有但精神是空白的。他们虽然锦衣玉食,但会遭到千千万万人良心的谴责。
- 一位成功人士曾经说过“先做人,后做事。”是呀!人都做不好,做出的事不就是兽行吗?这个时代太需要呼唤诚信了,相对而言很多贫穷地方的人往往有情有义淳朴善良他们精神是富有的,他们的孩子也人穷志坚早早立事撑起一片天地,学习做人力争上游,近几年许多感动中国的事迹都发生在家贫如洗、困难重重的家庭或个人。而那些养尊处优、 成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和公子哥儿们,仗着父母的积蓄、成天碌碌无为、挥霍青春、仁义道德缺失、忧患意识全无、不学无术。湖南卫视搞得《变形记》就是一种鲜明的对比。
新年感言范文6
关键词:青年教师;网络;幸福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37-02
一、前言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对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保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工作、学习和生活诸多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有结果表明,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在抑郁、精神病性、躯体化、焦虑四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而洪环环认为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现状表现在鲜明的时代特征、明显的年龄缺陷特征、矛盾的心理特征以及模糊的角色认识四个方面。然而,互联网带来了一个崭新的空间,在面对压力和心理矛盾面前,网络作为现阶段普遍使用的信息传播途径,给青年教师带来了缓解压力的手段,让青年教师在网络中卸下严肃的教师身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个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籍红认为,一些青年教师以网上虚拟的交往方式代替现实的交往,却使得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产生困惑,甚至有些青年教师为了逃避现实的人际关系压力而宁愿在网上以虚拟的身份去进行虚拟的交往,从而进一步导致现实的人际交往障碍,加剧人际关系的不良状况。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和环境有别于一般本科院校,其青年教师也有着特殊的心理状况。王满寿研究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压力源,认为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有繁重复杂的教学工作、沉重的教研工作以及偏高的社会期许。而胡琰分析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压力来源,他认为社会环境迅速变化、产业方向不断调整的外部压力以及教学任务过重、职称晋升难等内部压力是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发展的重要来源。但目前并没有普遍针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展开心理健康调查,因此,本研究着意于了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网络使用状况及其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水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天津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共79人,其中男性20人,女性59人;年龄在25~29岁的有22人(27.8%),30~35岁的有46人(58.2%),35岁以上的有11人(13.9%);婚姻状况为已婚并育有子女的为43人(54.4%),已婚无子女的13人(16.5%),未婚的为23人(29.1%);工作性质为行政管理人员是15人(19%),职员26人(32.9%),非坐班教师38人(48.1%)。
2.研究工具:本研究选用作者自编问卷及总体幸福感指标来考察研究对象的上网情况、上网心理体验以及幸福感指数。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青年教师网络使用状况。在本次调查中,青年教师的日常上网时间段(此题为多选)多集中在白天各个时间段,深夜上网的人数比例较少,仅为17人次,因为本被试人员都为教师职业,由于工作性质,大多教师在白天工作和休息时间选择上网来处理工作事务和个人休闲,晚上回到家大部分都有家庭劳务压力,休息较规律,因此相比较学生,大多不会在深夜上网;在关于一天上网时长的问题上,0~1小时的为7人,1~3小时的为36人,3~5小时的为23人,5小时以上的为13人,说明大部分被试上网时长适中;而关于上网类型的调查问题(此题为多选),被试的回答基本涵盖了网络使用的各个方面,但被试更多的上网活动为新闻消息和获取专业知识以及购物,这一点符合青年教师的年龄、职业身份;在关于上网用途的问题上(此题为多选),工作所需为最多,共54人次,占总数的(68.4%),其次是休闲放松,42人次,而学习知识、交友互动和打发时间已经不是青年教师的主要生活内容,因此人次较少。
2.青年教师网络使用心理体验状况。青年教师在网络使用的同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体验?本研究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在上网时的心理体验没感觉的为35人,占总数的44.3%,愉快的为33人,占总数的41.8%,而无聊的为8人,不开心的仅为3人,结合青年教师上网用途大多为工作所需和休闲放松,因此被试的上网体验基本属于正向的感觉;而当被试被问到不上网时的心理体验时,大部分回答为没感觉,占总数的48.1%,无聊和不开心的人数分别为18、14人,数据显示与上网心理体验的结果一致,但是仍有部分人在不上网时体验到无聊和不开心,说明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获取快乐和休闲的主要渠道;在上网收获的问题上,回答无收获的仅为1人,几乎所有人都能通过网络获得相应的好处,比如得到资讯、学到知识、买东西、放松等;而在上网带来负面作用的问题上,回答最多的是疲累,为43人,其次为鼠标手肩周炎等疾病,为31人,而网络成瘾、被骗这种情况则相对较少,共9人,因此,网络使用虽然带来了工作和生活的便利,但是长时间的上网会使身体疲劳,甚至出现相关疾病。
3.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水平。我们在考查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时,采用总体幸福感指数进行考查,结果显示,非常痛苦、很痛苦、痛苦的人的均为0人,有些痛苦的为4人,居于中间的为39人,有些幸福的为5人,幸福的为15人,很幸福的为10人,非常幸福的为6人,平均分为6分(有些幸福),说明大部分被试均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幸福。
四、关于青年教师网络心理健康的讨论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从调查结果来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网络使用上时长适中,上网的目的和用途也符合青年教师的角色定位,基本能通过网络获得相关知识和得到放松休息。但是,仍有个别被试经常深夜上网,上网累计时间过长,存在打发时间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难免有上网产生不开心,而不上网时又产生无聊的心理体验。如果上网没有正确目的和好的体验,就不能从网络中获得好处,甚至有情绪低落、网络成瘾和被骗的情况。因此,在幸福感指数的调查中,表明生活有些痛苦的仍有4人。虽然这种情况的比例不高,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略其特殊状况,由于高校教师的工作特殊性,即使是个别老师出现网络成瘾、精神不佳、身体状况较差的情况,也会给学校以及一批学生带来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人认为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去帮助这些教师:
(1)学校方面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适当开展一些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现实活动,增加教师之间的交往,以减少无所事事上网产生的心里烦恼;(2)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减轻青年教师的不必要的负担,建立一种良性的激励制度,并提供有效的教师帮扶活动,这样尽可能让青年教师在专业教学上提高,而不至于沉迷于网络;(3)个人方面要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加强人际交往,善于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求适当的支持系统,可减少依赖网络调节情绪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李莹,廖传景,朱浩亮.高校青年教师网络使用及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01):38-41.
[2]贺超,欧阳椿陶.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预防对策探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8-11.
[3]吴彦璐,徐荣青,郑顺利,齐荫玲.天津高校青年教师现状问卷调查报告[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01):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