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本科毕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 毕业论文模式 独立学院 法学专业 案例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模式运行现状分析:“法学院”内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一直受到媒体与学界关注,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而《光明日报》在2012年5月7日、8日和18日分别刊载《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可不可行》、《本科毕业论文存亡不应一刀切》、《毕业论文应加强而非取消》三篇文章,则直接让这一场“存废之争”白热化。相比其他人文社科专业,法学教育天然具有学术研究性和职业技能性双重性特点,则直接导致各大高校法学院将这场“存废之争”延伸到实践。

支持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取消,而是应该如何加强,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同样不例外”。①但大部分认为毕业论文制度应该坚持,但应该改良,是“对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训练,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与运用、逻辑思维、动手、写作能力”。②大部分高校法学院实践中也持这种态度。取消者认为,“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下高校法学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视科研创新为生命的毕业论文与法律实践性和应用型培养目标相悖。悖论下毕业论文已是“人神共怒”,“与其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③2008年底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宣布取消毕业论文,以案例分析取代毕业论文。折衷者认为,应该对待毕业论文应改变原来“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改革传统毕业论文模式,适应法学教育对科研创新能力和职业应用能力的双重要求。代表性模式是武汉东湖学院法学院实施的“双轨制”。

正如有学者言,孤立地争论毕业论文的“存”抑或“废”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毕业论文只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一环,任何脱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争论都是空谈。换句话说,如果毕业论文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则应该坚持加强;反之,则应该改革甚至取消。高校教育大众化趋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分化。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法学教育定位为培养法律实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比研究性法律人才,应更重视学生法律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至于传统毕业论文模式是否可以适应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需要,笔者以为将模式放到独立学院培养目标下重新评析至关重要。

2 模式创新的必要:传统毕业论文模式评析

2.1 与培养目标不合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本科办学的新生力量,更多是依母体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托建而成。然相比母体的法学院系“研究型”或“高端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却存在本质的差异,更多应定位为“普通应用型”或“高端辅助类”法律人才,具体包括基层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律师助理、司法执行人员以及在公司企业等其他机构从事法律业务的人员等。显然应用型培养目标下,各独立学院法学院专业应该强调的是对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即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照搬母体院校模式强调学术创新能力。故视学术创新为生命的传统毕业论文模式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合。也正如有学者言: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说到底是对大学培养不同人才的要求,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大学定位,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④

2.2 与重实践理念不合

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范畴,学术论文“不是写出来的,是做科研做出来的,不进行科学研究写出的文章不是学术论文”。⑤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不能一蹴而就,“不是毕业论文写作一门课程能解决的,不是指导老师一个人能解决的”,⑥而是需要大量的“前伸性”工作,即把撰写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科研能力培养拓展并延伸到整个法学教育培养过程,在日常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应重视对学生科研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能力培养理念,是与传统“研究型”大学“重理论”教学理念相一致的。而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独立学院教学理念由传统“轻实践”转变为“重实践”已成趋势与必然。当下独立学院法学教育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都重在围绕“实践性”展开,突出法学实践教学的质量决定了法学本科教育的质量。总之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显然不是毕业论文所强调的科研创新能力。

2.3 与学生智力不合

独立学院生源特点是独立学院“独”特性之一,与普通高校招收的“一本”、“二本”学生相比,他们在基础知识、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传统毕业论文模式的目标定位上显然还是按照“一本”、“二本”的生源特点进行要求与设定,以此来指导独立学院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势必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能感到力不从心。正如有学者言,“几乎所有高校都要求毕业论文具有创新性。其实“创新”别说对大学生,对我们大学生的老师一生也未必能完成几个。我们可以鼓励创新,但不能把社会对高等教育中拔尖人才的期冀当成大学本科生的基本目标。”⑦笔者以为,忽略生源特点地强调毕业论文创新,强调“教育公平”是不切实际的,毕竟不可能让所有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传统毕业论文模式难以适合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必须对其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构建一套更强调应用型和实践性的毕业论文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3 模式创新的途径: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构建

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将学生毕业设计与法学专业学生在司法机关、律所的毕业实习结合起来,围绕实习过程中接触的经典案例,采用案例选择、文书设计、模拟审判、案例分析“四步走”模式。相比传统毕业论模式,实践性是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的灵魂。一方面,强调整个设计以具体案例为中心,要求学生从原告、被告、法官等多种角色的视野去阅读案例,并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案例中发现的问题,目的性强,有效地避免脱离实际的倾向,真正起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强调把设计与毕业实习结合,突破往常“闭门造车”,要求学生在法院(或检察院、律所)实习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毕业实习质量,也加强了“法律人”素质的培养。

3.1 案例选择

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强调对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考核。按照这一模式,不仅对学生实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的指导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案例选择是整个模式的基础,所选案例的实践与理论价值将直接决定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相比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中案例选择注重专业性、典型性、现实性,以达到紧扣专业课程教学具体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氛围的目的,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下的案例选择考虑综合性、疑难性、不确定性三个因素,这样才有助于对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实务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

其一,综合性。毕业(论文)设计是对法学专业学生四年法学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整体考核。我国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先生认为,法律人才需具备三个要件:一是法律的学问;二是法律的道德;三是社会的常识。所选择的案例涉及的知识应该有一定的跨越度,可以学科之间有跨越,也可以部门法之间跨越。其二,疑难性。过分简单的案例让学生觉得容易,无法激起学生毕业设计的兴趣,也容易导致整个设计模式“走过场”;但是太难,又容易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整个模式停滞不前。所以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把握好“度”,合适的案例应该是能让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运用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解决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其三,不确定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要强调一律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正如一位美国法官所说“我们能够做出最终判决并非因为我们判决正确,相反,我们之所以判决正确,是因为我们有终审权”。案例的不确定性能为学生多重视角、多角度分析案例埋下伏笔,便于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进行考核。

3.2 文书设计

法律文书被称作“看得见的正义”,以其为载体所体现的司法直接体现法律的权威。在当代,法律文书作为一种重要的精密的司法技术,日益凸显其重要性。⑧故对这一技术能力的掌握,将直接体现独立学院法学专业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独立学院对法学专业学生文书设计能力考核时,笔者以为应该强调文书设计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其一,完整性。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文书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对整个案例所涉及的诉讼文书进行设计,因此对学生设计文书进行考核的第一个要素就应该是其所设计文书是否完整。而一个案例所设计的文书是否完整,又直接取决于案例的性质与案情需要。指导老师在指导时应该把握好,也为指导老师对法律实务能力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规范性。文书设计的规范性,一方面体现在格式规范性,不同种类的法律文书有不同的格式要求,此点较易把握;另一方面体现在文书语言规范性,此点更难把握,对学生法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文书用词规范性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核:表意准确、质朴庄重、严谨意赅、逻辑严谨。⑨

3.3 模拟审判

通过模拟法庭进行模拟审判一直高校法学专业提高学生法律实务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法学实践性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节。模拟法庭被定性为高校培养“法律人”的“职业训练场”,从“法学院到法院的桥料”。但是相比模拟法庭,除了在角色分配、开庭程序等相同外,毕业设计模式下模拟审判有两个重要的不同点上:其一,案例的二次选择性。毕业设计模式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己实习的单位进行案例选择、文书设计,但对模拟审判案例进行选择时,要求指导老师在学生提供的案例进行二次选择,依据指导的人数在本组指导学生提供案例中选出一两个更典型、更能对学生法律审判实务能力考核的案例进行角色分配和审判。其二,审判的“实战性”。相比传统模拟法庭教学,更多是围绕教学需要(尤其是诉讼法教学),重视附着在“法庭审理”的“程序性”上面的“表演性”,设计模式下的模拟审判,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整个庭审程序,还更强调对学生法律审判实务应用、应变能力的考核,故应该重视过程的“实战性”或“对抗性”,而毕业设计案例选择环节要求案例的不确定性,也为“实战”预留了空间。

3.4 案例分析

模拟审判的结束并非意味整个毕业设计的结束,还要求学生根据选择或参与的案例选择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一方面考核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研究法律知识,提升法律实践技能,具备现代法律人素质。而根据选取的角度不同,案例分析可以包括评述型、分析型。

其一,评述型。这种类型要求学生从案例选择到模拟审判的整个过程自行评述总结,如案例的选择是否具有综合性、不确定性、疑难性,文书的写作是否规范、案例审判时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辩论是否有理有据、运用法律是否得当等等。肯定成果,指出不足,启发以后更深入地学习,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法律实践技能。其二,分析型。学生在围绕案例进行毕业设计时对其中的某一个问题感兴趣,然后把问题挖掘出来,结合专业深度讨论,提出观点。这一类型不仅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还强调观点创新,要求学生有创新思维。分析型一方面适应了对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学生能力“多元化”的需要,部分学生经过四年法学知识学习后具备一定理论创新能力,甚至考上了研究生,即将跨入“研究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型案例分析为这部分学生毕业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对传统毕业论文模式进行改革,追求“一元化”、“一刀切”带来的弊端。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出现多层次性、多类型性、专业差异性,因此,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和形式,也应“因校制宜”、“因业制宜”。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其毕业论文模式考核指标的“应用型”。法学专业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的提出和构建,为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建议性的尝试。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2011年高等学校“高校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JG-11-86-11)

注释

① 巩建闽.毕业论文应加强而非取消[N].光明日报,2012-05-15:002.

②③江胜清.论“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对当前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影响[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4):93-96.

④ 郭立场.本科毕业论文存亡不应一刀切[N].光明日报,2012-05-08:002.

⑤ 杨晓旗.论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下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关于当下本科毕业论文现状的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8):6-7.

⑥ 汪涛.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路径分析——以襄樊学院法学专业为例[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118-121.

⑦ 吴凡.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2(4):144-146.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网简介

论文关键词:网简介

网成立于2005年初,专业提供表服务。本辅导中心实力雄厚,全部来自国内重点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已为上千客户在和方面提供了帮助。

我们以创建一个集MBA (mba)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服务于一身的值得广大客户信赖的平台为目标,最初小小的梦想,经过10多年的历练,成为了员工的信念,使得我们成为了近年来中国发展最快的机构之一,已经发展成为了以毕业和职称为服务主题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站。为回馈新老客户付,经济、管理、法律、医学、会计、体育、教育、教学、建筑、土木、艺术等专业的服务,教育管理论文每隔一段时间就退推出“团购”活动,并以低于大大低于市场价格折扣限量为广大毕业生服务。

从创立伊始,便坚持以“以质量为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为最高诉求,承诺硕士论文“100%原创”和本科毕业论文“100%高质量”,竭力为每一位只职称表客户带来独一无二的惊喜与满意。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3

本调查问卷共设置四部分题目,依据论文写作选题阶段、开题报告阶段、论文写作及修改阶段、答辩阶段设置相关问题,调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一)论文选题阶段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论文写作成功的关键一环,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联系实际,解决实际法律问题,为地方经济民生服务作为选题原则之一。选题时采取老师推荐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题目及指导教师。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在选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题偏大、选题与实际联系不紧密、选题陈旧不能切合社会热点、选题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而另一方面,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选题阶段老师的指导很重要,无论是选择推荐题目还是自选题目,都需要老师提供宝贵意见。另外,学生还希望系部能组织社会调研,开展毕业论文培训,提供查阅资料的便利等。

(二)开题报告阶段

在毕业论文的题目选定之后,学生应在阅读相关书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拟出论文的写作提纲,进行开题。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论文提纲的写作,缺乏重视。在回答是否有必要组织开题论证的问题时,有5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这个环节对论文有一定指导作用;有15%的学生认为应该进行,但作用不大;有30%的学生认为没必要进行。学生对开题报告认识不足,不重视,特别是论文提纲不完善导致写作困难增加。而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希望指导老师能就提纲写作给予专门指导。

(三)论文写作及修改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文章的创新性不足,实践中经常出现学生仅凭一两篇论文或一两本教材就完成论文的写作或东拼西凑,复制加粘贴,毕业论文俨然成为他人论文的“拼盘”的现象,文章的创新性无从谈起。而收集最新的研究文献是解决论文创新不足的重要前提,因此学生希望指导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论文相关信息、系部应对学生多开“绿灯”,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平台来搜集有用的资料。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取舍,把新颖的有价值的用到自己的论文中,这样不但可以增强自己论文的新颖性,也可以提高论文质量。

(四)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是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己的论总结的环节。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该阶段缺乏一定的紧张感,对答辩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说学院颁布一系列的针对答辩的要求,但是也有学生认为只是走过场而已。有些学生似乎更喜欢这种形式主义,针对这一问题,学生有如下的建议:改变答辩模式、建立末位淘汰制等。

二、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现在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很少会考察毕业论文的质量,学生由此认为毕业论文对就业影响不大。学生不重视,必然会直接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下降。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只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从而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很少能深刻领会法学理论的内涵,同时也缺乏对其深层次的独立思考。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有近二分之一的人存在着入手盲目,思路不清,欠缺独立思考和分析,甚至文不对题等问题,这都直接会引起毕业论文质量下降。

(二)质量监控方面的原因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然而我国高等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管理与规范还存在着较多问题,没有形成完备、有效的管理机制来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例如过分依赖指导教师在过程监控中的作用,系部作为毕业论文组织管理主体发挥作用有限、缺乏严格奖惩机制,论文答辩程序形式化、尚未普遍建立论文相似检测制度等。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需要指导老师尽职尽责,加强监督和指导。但是,因为老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在一定的程度上疏忽和轻视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师生互动交流少,没有从选题、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撰写初稿、中期检查到修改定稿等层层把关。这也使得学生放松了自己对论文的要求,最终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不高。

三、提高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通过对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及其需求的调查,笔者认为要提高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需要系部、指导老师、学生多方的努力。教学单位在制定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时应重视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如下:

(一)学生应重视毕业论文写作,增强自身综合能力

学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主体,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融会贯通,并进一步深化和应用于实际的一项基本训练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论文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论文质量。而学生自身能力如何是决定论文质量的关键。学生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从大一开始就认真学习,夯实基础,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丰富实践经验;擅于创新,培养自己的各种爱好。这样有利于充实自己论文的内容,将研究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有利于创新,避免了内容陈旧等问题的出现。

(二)系部应完善质量监控制度,积极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论文写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系部应制定相关制度及各种文表,以便系部对老师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督促老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将双向选择制与老师年终评比相联系,增强老师的责任心;对学生要开展论文专题讲座,讲解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论文选题和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怎样撰写文献综述、怎样拟订写作提纲、以及如何组织论文的内容;改革答辩形式,如:将原来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改为学生对论文自我陈述、总结的过程;确立严格标准,进行论文相似度检测。学生论文质量不高,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论文中缺少数据支撑,缺乏实践性,针对这一问题,系部需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的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而提高知识面,最终达到写作论文时有话可说,有数据可用,不会出现人云亦云的状况,写出有自己观点的论文,那么论文质量必然会有所提高。

(三)指导老师应加强监督管理,增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1.健全选题、开题步骤

对于推荐选题,老师应做到提前了解,胸中有数,推荐选题应尽量能满足既体现专业知识,又与时事及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的要求,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必然会影响论文的质量。同时老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选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题报告期间,老师应开展开题专项指导,了解学生所需,帮助学生在此阶段为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2.加强对论文的中期检查

论文中期的检查工作直接影响着论文的最终质量。这个期间老师应该时常关注学生的论文进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更应该将近期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论文的完成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

3.加强评阅和答辩管理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24-02

21世纪是一个以人才为核心的高级技术产生迅猛发展的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及GMP等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我国医药工业将直接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但大多数制药企业由于工程技术的问题和制药设备的落后,不能完全实现工艺设计的要求,造成产品技术含量底、质量不稳定。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的陈旧,也使得药品的生产不能完全融入国际制药行业的竞争中。如何尽快的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适应集约化生产以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我国制药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只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大批既懂制药又懂工程同时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而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又懂得工程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几乎为空白。因此,教育部已于1998年调整了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其中在药学类增设了制药工程专业,以期培养出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宽阔的知识领域,并且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重视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和见习期都比较短,而既具有工程教育背景,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比较少,在诸多教学环节中,学生很少做工程设计,多数进行专题实验。制药工程专业的课题设计环节的重点不突出,与实践脱节是目前影响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要突出该专业的特点,就要贴近工业实际,把制造技术、质量意识、市场竞争、工业安全与法律约束等内容联系起来。注重发挥各学科的交叉作用,围绕重要的药物原料、中间体和辅助材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典型药品的合成与制剂,带领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参观学习,了解制药企业的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制药车间感受工业化制药过程,建立工程制药的观念和思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4周,通过实习,应使学生详细了解实习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点、主要工序操作、控制方法、操作条件、主要设备的结构、尺寸和性能及工作原理;熟悉实习产品的能源条件、节能措施、“三废”防治及综合利用、实习车间的布置、技术安全、实习车间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情况;掌握实习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实习车间曾出现过和现存的问题、曾采取或打算采取的改进措施。实习结束后,应当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含设计说明书与图纸的质量,说明书内容是否完整,文字表达是否简洁、清楚,程序模块能否进行联动计算,工作界面是否友好,可读性、可移植性是否强,设备选型与车间布置是否合理、先进,主要设备总装图的结构是否正确,图纸表达是否规范,图面是否整洁、清楚等。

二、重视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突出创新性和实践能力。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很少相关,这使得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让科研成果进课堂,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加强创新实践,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新体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开创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放式实验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它主要分为五个阶段:①教师给出实验题目;②学生通过自学、自查文献,独立设计实验方案;③经教师审批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④总结归纳实验规律,以论文形式完成实验报告;⑤举行小型报告会。开放式设计实验的选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各类文献资料,并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开放式实验的全过程中,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从事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锻炼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独立观察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学生得到了全面的科学研究训练,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能力培养上升到了高的层次,经受的锻炼发生了质的变化。

三、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将各实验室打造成为本科生科技创新的第二课堂,积极组织二、三年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和学院级基础教学平台对学生全日开放。鼓励学生从二年级开始以研究平台为基础,自带课题或科学问题,或以教师的课题为前提,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导师制下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营造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学术氛围。

四、提高和把握制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让学生提前参与科研实验。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通过大一和大二基础课程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对于进入大三的学生,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参与老师科研实验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过程。在毕业论文总体安排上要做到提前参与,做好准备,合理安排。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在大三阶段就确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不仅能够在今后专业课程学习中从导师那里获得必要帮助,同时有助于毕业论文工作顺利进行,导师也能够将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与自身科研工作结合起来。提前做实验,避免毕业论文与找工作和考研及复试时间冲突。毕业论文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开始,但该学期是学生最没有心思留在学校学习的时期。此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也是令指导老师最为头疼。毕业论文在预答辩阶段学生要么找工作在外、要么是考研复试在外,根本顾不上实验和毕业论文。所以提前让学生做毕业论文的实验工作,后期写毕业论文时就不会因忙乱导致论文质量下降。同时为确保论文质量,还有必要加强该实践教学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经验。教师要认真指导,及时检查学生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提出论文中问题和不足,启发学生找出解决方法和建议,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进行论文工作。

综上所述,医药工业作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产出等特点,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产业。由于其发展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而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未来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如何才能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制药工程类型的人才?我认为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的训练,培养创新和创业能力,成长为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知识,又懂得现代制药工程技术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小平,徐海星,李湘南,等.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9(5):93-94.

[2]李华,胡国勤,梁政勇,等.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4):24-26.

[3]祝宏,刘永琼,巨修练,等.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及实践[J].药学教育,2005,21(5):17-19.

[4]谭倪,聂长明,袁亚莉,等.新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0,(4):63-66.

[5]燕方龙,赵琳静,任新锋,等.地方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5):29-32.

[6]颜凌燕,陈明功.指导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63-64.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会展项目品牌化的形式要素及其应用

 

品牌会展能够带来更多的信息交流和交易的机会;具有更高的市场参与度和客户忠诚度;能够带来更好的增值服务和需求满足;更少的交易成本。如何对展会项目实施品牌化操作呢?从技术层面看,除内容要素之外,会展品牌形式要素的整合运用,是展会品牌化操作的重要手段。

具体地,会展项目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把它的品牌内涵传达给参展商、专业观众、观众及其它社会公众,使其被感知、接受、认可,并建立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品牌会展的品牌传达有两大类基本途径:语言传达和视觉传达。

会展项目的语言传达主要由品牌展会的名称,主题和理念号三个方面组成。

(1)展览会的命名

展览会命名的基本方法是:时间(年份/届数)+举办地(国家、城市)+行业+展览会性质(展销会/贸易展览会/博览会)。例如: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第2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等。运用这一规则的命名能让参展商和观众一目了然。

又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组织者当时在给CeBIT这个新展区起名字的时候,一个建议是取名为“CeBOT”,意为“办公室和工作单位技术中心”的德语首字母缩写(Centum fur Buro und Organisationstechnik)。最终,参展商顾问委员会倾向于取名“CeBIT”,即“办公室和信息技术中心”的德语首字母缩写(Centrum fur Buro und Informationalstechnik)。这个名称中的第二个音节“BIT”正好是指电脑处理的最小信息单位,组织者在起初取名时并没有刻意追求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而这后来却成了一种非常幸运的巧合,尤其在电子数据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的20世纪70年代和发展更为迅猛的80年代,大量个人电脑的生产厂商参加汉诺威展览会,使得展览会的规模与日俱增。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品牌展览会将覆盖更大的市场,为更多的客户服务,因而这种命名规则正在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主要是因为面对更大的市场,展览会需要一个市场覆盖面更广的名字。面对全球市场和客户,展览会需要一个全球通用的名字核心期刊。展览会组织者所举办的展览会需要更贴近市场和客户,市场和客户在哪里,展览会就应该在哪里。传统的展览会名称显然与这种趋势不相适应,这些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展览会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以CeBIT全球展览会为例,我们可以在世界的几大重要和新兴市场上,同时看到CeBIT的名字,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CeBITBilisim Eurasia plus CeBIT Broadcast Cable and Satelite),中国上海(CeBIT Asia),澳大利亚悉尼(CeBITAustralia)和美国纽约(CeBIT America)等。

为更有效地影响展商和观众的认知,展览会需要一个既准确又好记的名字。由于深度的市场细分不断促进新的专业展览会产生,展览会的数量在不断地激增。面对全球市场,参展商和观众需要选择更多的展览会,而在一个重要的举办地,市场中往往充斥着许多相似的名字,这给参展商和观众的识别和记忆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展览会组织者不得不花费巨额宣传费用,甚至采取法律手段,以保证展览会名字不会与竞争者的展览会引起混淆。

(2)展览会的主题

主题是展览会组织者所倡导的办展理念凝练和体现。为展览会设计一个成功的主题,往往可以赢得参展商和观众的认同,这对招展和招商很有益处。同时,主题也是特定展览会与同类展览会实施差异化策略的重要标志。例如: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第2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主题为:让书籍走进生活,让阅读成为习惯等。

展览会的主题设计和再设计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它直接关系到展览品牌的形象。一个好的主题往往可以使展览会的品牌形象以语言形式被传播和认知。因此,在提出展览主题前要广泛征求行业领导者、重要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意见与建议。

1995年,第1届WPC EXPO的

关键词又进入了WPC EXPO的主题。到2000年第6届的时候,组织者配合日本政府提出的E-JAPAN战略,将“e-Everything·超越PC+互联网”和“e”作为新的展览会主题。2002年的第8届展览会,宽带在全社会的普及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宽带新时代·创建泛在社会”就成了当时主题。2004年,组织者又将主题提升为“惊喜连连·快乐无限--你就是主角! ‘数字无边界宣言’”,指出用户而非技术已成为时代的主角。这个案例证明:展览会的主题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其设计、提出、衍生和被新的主题代替与市场、行业的客户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3)展览会的理念口号

展览会的理念口号是构成展览会品牌形式要素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语言形式提高展会的亲和力和沟通力,使得展会项目的特性获得富有感染力的展现。例如: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理念口号为:天人长安,创意自然。第2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理念口号是:书博天下,智慧龙江。

Get the spirit of tomorrow(把握明天的精神)的理念口号让CeBIT当之无愧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信息技术展览会。国际消费品及礼品展的理念口号被重新提炼为意大利再制造(REMADE IN ITALY),较以前的意大利制造(MADEIN ITALY),更凸显展会的创新性为展览会品牌形象增色不少。

视觉传达

品牌会展的视觉传达,就是供助于CIS的理论和方法,为会展项目进行视觉形象策划、设计和表现。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包括号:

(1)展会标志的设计

标志是一种运用特殊文字或图像组成的大众传播符号,通过精心设计、提炼的图文传达特定的涵义或信息。

展会的标志是整个会展系统设计的核心核心期刊。是整个会展视觉包装的坚实的基础。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标志设计,以光电波动为基本形象,具有很强视觉表现力,同时又包容着很多的变化。设计师把这个标志的特定样式要素,成功地扩展、推延到整个世博会的系统设计,使汉诺威世博会成为近年来评价最好的会展系统设计作品之一。

展会标志的设计应着力突出其识别性和审美性的特点。

所谓的识别性是指作为符号,必须简洁、清晰。标志可以通过各种文字或图形的巧妙组合,在简单的造型中容纳多样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从而传达所要传达的各种含义。

第2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标志以简洁、明快的线条艺术地展示了图书造型,准确地体现了全国书博会的主题内涵及专业特征。

审美性是指标志造型一定要具有美感,要获得大众的喜爱、认可和视觉愉悦。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标志采百花原态,化简合成新形,将三角、四边、五角、六棱的多类花型本科毕业论文格式,组合成一个富有东方神韵的“百花吉印”:三生万物,花开吉祥;四合为土,天圆地方;五叶生木,林森荫育;六流成水,泽被子民。该设计意像万千,容大形厚,独居视觉意蕴。

(2)展会吉祥物的设计

展会吉祥物是强化形象、提高沟通性与视觉亲合力的设计造型。其设计要求与前面讲过的标志设计要求大体一致,所不同的是要突出娱乐性和亲和力。一般情况下,会展吉祥物多以拟人、夸张手法造型,也可以制做成可爱的纪念品,成为会展活动中难忘的感官印象。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吉祥物KICCORO(森林小子),造型上别致可爱,体现他们喜欢到处乱跑,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烈,特别希望在爱知世博会上结交许多新朋友设计意图。

品牌会展的视觉化包装除以上手段之外,还可以根据项目的特性和品牌化的规划,运用标准字、标准色彩这些视觉系统的基础设计要素,并将其恰当用于相关应用要素的设计之中。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育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我国教育界不断进行改革、与时俱进,将教育质量放于首位,此举的确振奋人心。而在实践中,新型教育模式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像学风、课程设置、管理人员素质等暴露无疑。当然,要想根治这些顽疾,只有科学规范大学本科教育管理,因为教育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高等院校综合教育水平的标准。本文将进一步探究大学本科教育管理之存在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一、我国本科教育管理的种种弊端

1.1学生学风方面

对于目前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来说,学风问题的讨论最为激烈,像毕业论文危机与考试严重作弊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奢好”,而对整个教育管理却造成了不良影响。首先,关于毕业论文危机方面。目前大学生写毕业论文不感兴趣,一味赶“时髦”,跟别人学着东拼西凑,甚至全篇抄袭混学位,应付考试而临时凑合。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而带有功利主义色彩,他们误以为上大学为的只是一张文凭,只要过关领证就是目的,由此而不择手段,自欺欺人又影响学风。当然,这种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诚信问题,这是我国高等院校出现的主要作弊之一。再次,关于考试严重作弊方面。作弊不光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目前大学生却引以为荣,作弊能助其过关就是“本事”。虽然全国各地高校均制定了考度管理制度,但仍有学生视若无睹,不认真学习只指望作弊。比如:无学习纪律意识,睡懒觉、迟到、旷课、抄作业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顽敌也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直接原因,最终严重影响学风。

1.2课程设置方面

时代在发展,一切都在变化,教育界也不例外,但是大学课程设置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现象,特别是大学本科课程变成了“3年课程”加“1年休息”,结果使学生在大四忘记所有内容而学不到东西,学校只为提高本校毕业就业率、考研率而不惜打破教育惯例,危害社会稳定。

据《人民日报》报道,关注“大四现象”,即“放羊”,此比喻相当形象。苛刻地说,这种现象使教育方向偏失,背离了教育本质及其目的,学生无法得到发展,要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也非常艰难,它是当前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管理提升的“绊脚石”。其实,它主要受社会不良风气、“厌学风”、“经商风 ” 的影响,强烈冲击着本科教育管理健康发展。

1.3管理人员素质

通常来说,大学本科教育管理人员素质应卓尔不群,以身作则,其管理下的学生素质也应符合大学教育目标。然而,当前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层出不穷。关于当前教育管理的不当现象,首先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极不合理,它与现代学生心理特点相背离,时代性与实效性不强;其次表现为少数教师责任心丧失,缺乏育人责任;最后,由现代不良之风影响下的学生自身因素决定,而且高等院校管理部门也没有足够重视。不难想象,这些因素的结合共同酿成了高校管理人员素质的匮乏。

二、本科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2.1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校风校纪

所谓“以人为本”,指学校学生管理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上进心,即增强管理效能,完善校风校纪。

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策略主要有:理解学生,尊重个性发展,鼓励师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加强思想和心理教育,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避免纯粹的管理模式,大学本科教育要以服务意识管理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高等教育带来的温馨。同时,高校教师也要不断加强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积极完善校党政干部及共青团干部体系,通过相关活动促进学生教育管理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打造教学、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大学本科教育管理新格局。

2.2 科学规范大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由于大学本科教育课程的存在问题严重影响教育风气和高等教育的权威性,所以要及时纠正当前大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荒谬性,坚决杜绝“大四放羊”风气的蔓延,使各科课程严格按照国家教委规定实施,深度融合,合理整顿原有工作班子,科学规范本科课程设置。此外,针对经常进行学科调整与专业整合的现象进行分析探讨,避免多种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格局对本科教学质量造成影响。

2.3提高本科教育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高校学生的不良之风蔓延的同时,高校教师的学术腐败也随之而起,实际上,大学生学风不正恰恰是高校教师学术腐败的根源之一。由此可见,治理高校教师之风首先要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的道德精神尤为重要。所以,大学本科教育管理首先明确学术规范,建立一套关于学术研究的道德规范,例如:人格修养、社会责任等;其次明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道德水准,为高校教育管理创建良好环境。

此外,重视本科教育管理中的法律规范十分必要,可以不断约束触犯法律的“学术先生”。因此,强列建议我国教育行政部定期开展高等院校检查工作,问题必究,严格规范领导责任,并对本科教学评估的存在问题严加防范,全面落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十一五”教育规划,从根本上提高本科教育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结束语:

总之,大学本科教育管理具有综合性特点,集思想、知识、实践于一体,正确得当的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根本目标。在大学本科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只有结合自身情况,建立科学的高校管理队伍,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在完善中不断调整,才能从根本上创建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校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