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格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格言范文1
1、新想法常常瞬息即逝,必须集中精力,牢记在心,及时捕获。
2、勤奋是开启知识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3、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净纯粹。
4、战胜别人,先要战胜自己。
5、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6、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7、要想获得新知识,就必须提出大量的新问题。
8、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懒于天赋。
9、勤奋是无价之宝。
10、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11、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
12、人生只不过有三万多个日夜,不要到最后一天才后悔自己曾浪费那么多时光。
13、信心是成才的基石。没有信心的人,将一事无成。
14、天才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血汗。
15、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16、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要知道自己无知。
17、世界上没有天生聪明的人,要想变聪明,就要用勤奋和努力去换取。
18、读好书—如同与世上的先杰交谈。
19、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
20、生活中没有弱者,只有不愿努力的人。
21、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2、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23、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一定成功。
24、学习好似一片沃土,只要辛勤耕耘,定会有累累的硕果;如若懒于劳作,当别人跳起丰收之舞时,你已是后悔莫及了。
25、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
26、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安全,知识就是幸福。
27、学问不是上帝恩赐的,而是靠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
28、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29、知识就是力量。
30、失败的是事,绝不应是人。
31、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32、应当记忆的不是结论,而是方法。方法是有弹性的,它可以在生活的任何场合应用,而结论呢,因为它和某种特定的条件有联系,它是一种凝固的东西。
33、做决定之前仔细考虑,一旦作了决定就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3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35、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
36、开始努力吧!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放弃很多东西,但你要明白它们都不是你最终想要的,你要相信在你成功以后,总有一天它们会再回来,而且比现在更美好!
37、学好英语,沟通世界。
38、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39、越聪明的人,越需要学习。
40、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41、世界上没有不学习的人,知识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42、知识很多,就像茫茫无边的大海,只有坚持不懈,不断获取知识,才会成为有学问的人。
4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4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6、成功包含着黄连与蜂蜜,黄连在成功前吞咽,蜂蜜在成功后品尝。
47、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48、自学如果缺乏恒心,专业知识就无法得到巩固;如果没有事业心,遇到困难就会止步不前,甚至半途而废。
49、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50、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
51、我没有什么特别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52、只有从小刻苦勤奋,长大才能接受种种挑战。
53、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54、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55、唯一好的是知识,唯一坏的是无知。
56、明天,明天,明天还有明天!我们应把握住今天,让每一个今天大于24小时!
57、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
58、有热情而无知识,犹如有火焰而无光芒。
59、人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只有不断取长补短,改正缺点,才能越来越完美。
60、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剑和笔;而其结果,后者总是战胜前者。
61、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
6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3、有压力,但不会被压垮;迷茫,但永不绝望。
64、知识就像无边的海洋,我们每天所学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点滴积累也只不过是汇聚成溪,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向大海靠近。
学习格言范文2
1、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2、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 民谚
3、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 朝鲜
4、立下大志,能办大事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写作如绣花,认真不出差。
7、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8、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9、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0、千言万语,从头学起
11、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2、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3、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1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15、刀怕没钢,人怕没志。
16、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 日本
17、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18、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 —— 富兰克林
19、笔杆没多重,不写拿不动。
20、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21、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22、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3、要想写得好,必须肯动脑。
24、刀越磨越亮,文越写越好。
25、写作没有巧,多看多思考
26、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27、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懒于天赋 —— 约翰·塞尔登
28、天才绝不应鄙视勤奋 —— 小普林尼
29、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30、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 —— 英国
31、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32、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 —— 约瑟夫·鲁
3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34、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35、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 —— 比丰
3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3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格言范文3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才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学习格言范文4
关键词: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1-0068-04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及生活方式,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的“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学习也正在为人们所重视。移动学习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开放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虚拟学习环境,使得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在以终身教育理念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型社会中,人们的学习活动已经不止局限于学校学习,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更好的利用自己工作、生活中的零碎时间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和提高。由于人与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种经历都各有不同,个性化的移动学习已逐渐被更多的人推崇。本文在从移动学习和移动学习中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的研究等方面对该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探。
二、移动学习的概述
1.移动学习的内涵
关于移动学习的定义,还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确切的共识,领域内的学者分别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1]:一是,Paul Harris认为,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和E-learning的交点,它能够为学习者带来一种随时随地学习的体验。二是,Alexzander Dye认为移动学习是在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发生的随时随地的学习,这些设备必须能够呈现学习内容并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提供无线的双向通信功能。三是,Clark Quinn则指出移动学习是通过IA设备实现的数字化学习。四是,Desmond Keegan给出的定义为移动学习的发展将使学生在远程学习方式上更加自由,只要能够实现电话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的地方(无论在机场、在床上或在他们选择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学习。无疑,下一代的学习方式将是移动学习。
几位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移动学习给出了定义,可以看出,“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被认为是移动学习的核心特征,与此同时,Paul Harris和Clark Quinn 强调了移动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关系,Alexzander Dye强调了移动学习的实现技术,而Desmond Keegan则从一种学习方式的角度去定义移动学习,他认为移动学习是对远程学习方式的一种进一步发展。综合几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在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对数字化学习的一种扩展。
2.移动学习的特点与优势
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一种扩展,它在具备数字化学习的某些特征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特点如下:
(1)访问方便灵活,学习者在移动终端的支持下,打破了传统数字化学习对于时空的限制,使得学习者能够非常灵活、便捷的访问学习资源,完成学习。
(2)内容的碎片化[2],移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往往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学习状态,进行移动学习的时间是生活中的零碎片段,学习者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中断学习。因此移动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利于在短时间内吸收的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
(3)学习的个性化,移动终端的私有性和学习者之间在个性上的差异,注定了移动学习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因此,移动学习不仅仅可以使学习者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及需求自定学习步调和进度。
(4)交互的及时性,移动学习可以充分发挥移动终端固有的特点,实现及时交流,使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获取信息得到帮助,或者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及时与他人分享彼此的收获和观点,同时教师也可以即时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得到反馈。
基于以上移动学习的定义以及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移动学习的主要优点如下:
(1)一旦将学习资源下载到客户端,即可实现无网络环境下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随时随地学习;
(2)能够充分利用日常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互与合作学习。
3.移动学习中的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学习的模式可以分为基于离线资源的学习模式、基于短信服务的学习模式和基于连接浏览的学习模式[3]。
(1)基于离线资源的学习模式
由于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不够成熟,以及现阶段移动网络连接费用比较昂贵等原因的限制,在很多地方都不能完成流畅的在线学习,甚至在很多地方完全没有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作为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离线学习在现阶段的移动学习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使得随时随地的学习在现阶段得以实现。学习者将学习资源下载到自己的移动终端,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2)基于短信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式
基于短信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式是指,学习者通过使用短信息的传送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将短信息发送给其它学习者、教师及移动学习系统平台的服务器中,同时服务器可以对学习者发送的短信息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并发回给学习者,以完成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在该模式中,学习者可以使用具备短信收发功能的移动终端,有效的与其它学习者、教师和服务器之间的进行交流并完成学习,而且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3)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模式
无线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为基于连接浏览的学习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者可以像使用PC机进行远程学习一样,与服务器进行连接,浏览课程网站的内容、下载多媒体学习资源,也可以通过论坛、博客与其它学习者和教师进行交流,进行简单的信息查询并获取信息。同时,又使得移动学习具备了传统远程学习所不具备的移动性和便携性。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更新,移动终端的功能及移动学习软件越来越丰富,学习者可以有更多不同的学习体验以及更加多样、逼真的交流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移动学习中的个性化学习
1.个性化学习的意义
个性化学习是具有或体现学习者个性的学习如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方面充分体现个人的个性特征。个性化学习注重学习者之间的差异,以学习者的社会背景、态度价值、情感等方面为前提,使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以终身教育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要求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要不停的学习以提升自己,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千差万别,人们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也各有不同,个性化的学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考虑使得学习者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并满足个人生存的需要。个性化学习可以使每一个学习者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获得成功体验和生存效能感[4]。
2.移动学习中个性化学习的关键要素
从移动学习的固有特点以及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移动学习是一种非常适合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方式,同时个性化学习也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方法。
在移动学习中,个性化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5]。
其中:
(1)“人”是指使用学习者的个性特质,如生理特征、性格特征和情感、社会角色、智力、行为方式甚至家庭结构等。
(2)“产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与之产生关系的特定物体,包括学习者使用的移动终端、学习系统、学习资源等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工具或者材料。
(3)“环境”是指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和背景,包括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如生活习惯、工作状态、经济结构、居住空间等。三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个性化移动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四、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系统模型设计
1.系统整体设计
在移动学习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界面以及清晰的学习导航与导学,同时可以依据各个学习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同一个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变化,提供更合适的学习环境。
本学习系统主要由学习者模块、教学策略模块、教学资源模块、课程模块、移动学习界面以及学习行为监控模块等6个模块组成。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系统中学习者学习流程以及系统功能模块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分析
(1)学习者模块
学习者模块是整个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基础和前提。学习者模块详细的描述了学习者的特征信息,学习者特征信息包括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静态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专业、学号等,这些信息在其生存周期内都不会变化,方便存储和管理。动态信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生变化的信息,是体现学生个性特征的关键,包括移动学习情境、学习时间、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学习风格等。动态信息还可以依据信息变化周期长短分类保存。
学习者特征信息的获取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填写注册信息,学习者在使用个性化学习系统之前,在注册过程中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交给系统,主要适用于静态特征信息。二是填写问卷,包括调查问卷和测试问卷,学习者学习情境,以及原有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学习风格等动态信息可以通过填写问卷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后获取。三是学习行为监控,通过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监控,并对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以及效果评估来获取学习者的新的特征信息以及原有特征信息的细微变化以完成对学习者模型进行更新。
(2)教学策略模块
教学策略模块中存放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策略选择规则。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学习活动等。该模块中包含丰富的教学策略,并对教学策略所适应的知识类型和难度以及适合什么样的认知结构的学生等信息做出详细描述[6]。教学策略选择规则结合学习者模块,依据学习者特征信息和学科内容特点在教学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完成学习活动过程中所需教学资源的调用,以形成最后的教学路径。
教学策略选择规则是创建个性化学习路径的主要依据,规则的创建不仅要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基础,还要大量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同时本系统还结合了数据挖掘算法动态的进行规则生成,以完善教学策略模块。以关联规则为例,通过领域内专家或有丰富经验教师分析并确定了课程模块中各知识点之间的前驱后继关系,但这种关系可能还并不足以表示知识点之间的全部关联,关联规则则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和结果中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可以挖掘出各数据项之间隐藏起来的关联关系,在原有关系的基础上动态的进行补充[7]。
(3)教学资源模块
教学资源模块是移动学习课程的核心模块,存储并描述了该课程与学习着相关的、丰富的各种媒体资源,包括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信息。为便于学习者学习,各个资源都是由相对独立的、简单直观的、短小而完整的知识点构成,易于学习与理解。系统中教学策略模块会依据学习者之间的不同以及具体的课程知识从该模块中选择适当教学资源。该模块对各个教学媒体资源都有相应的信息描述,包括资源类型、适合学习的时间长度、映射的知识点、相对应的学习者特征信息等。
(4)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针对具体的学科,包含了课程知识结构及具体的知识库。课程本身都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课程的知识框架,帮助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与理解。本模块中纪录了具体课程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前驱后继关系,标明了课程统一的学习流程。教学策略模块和学习者模块相结合分析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偏好,并在课程模块原有的知识组织基础上进行知识点抽取,生成最适合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路径。
(5)移动学习界面
学习者通过身份确认后,进入个性化移动学习环境,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界面,这是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的入口,同时也是完成学习过程的出口。在移动学习界面中,为学习者安排好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流程,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智能导航,根据学习者模型为学习者呈现与其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相适应的课程相关的资源连接。学习者也可以在学习界面中找到自己以往的学习纪录和学习成果,以帮助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进行评估和改进,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6)学习行为监控模块
学习行为监控模块是保证系统适应性的重要部分。该模块不仅要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外在行为表现进行监控还要对学习者内在心理层面上进行监控。可以通过跟踪学习者在学习系统中的学习痕迹并进行纪录,以及移动学习终端的定位等方法来实现对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外在行为的监控,监控对象包括学习过的课程内容、学习的各个时间段(通过纪录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进入系统的次数和总时间量、课程学习的次数和顺序、在讨论区发表的文章和发言情况、学习者的作业和成绩情况和学习情境的变化等。通过对学习者的周期性调查,以收集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层面上的变化,并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分析获取学生新的特征信息。学习者心理层面的监控对象包括情感、兴趣、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学习风格等。
通过对监控行为模块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时的获取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上的变化,从中抽取出学习者特征信息对原有的学习者模块进行更新。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与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的新需求,而个性化的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不仅符合了这种需求,同时帮助每个人实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价值。在新的教育理念与移动技术的发展的促进下,移动学习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且得到了很大发展。固然,个性化移动学习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成熟,以及对于移动学习的实践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瓶颈,但这一学习形式终将会对教育行业带来巨大影响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玉斌,刘家勋.一种新年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
[2]何明星.移动学习的特征与手机出版[J].现代教育技术,2010(9).
[3]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
[4]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3).
[5]罗士健,朱上上,应放天,张劲松.手机界面中基于情境的用户体验[J].计算机集成计算系统,2010(2).
[6]武栋.基于Web的ITS中学生模型与教学策略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7(5).
学习格言范文5
关键词:学习风格;外语学习;外语学习绩效;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4-0080-05
收稿日期:2012-09-10
基金项目:2011年度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011SQRW031)、 2012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2B153)资助
作者简介:雷鹏飞(1976-),男,安徽桐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二语习得。
外语学习绩效概念的提出,无论是基于现代经济社会的背景,还是针对我国外语教学“费时、费钱而低效”的现状来说,都有其必然性,它提醒外语教研者和学习者: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种大规模、高费用的投入能带来多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但是外语学习绩效概念本身仍然亟待研究,目前文献中提及到的外语学习绩效概念,几乎无一例外都与各种类别的纯语言测试成绩同义,关于外语学习绩效研究理论框架和其模型构建研究的国内文献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外语教学研究的重心转移(由研究“教”转移到研究“学”)的现象表明,学习者个性化的表现,尤其是学习风格,可以解释外语教学研究中许多问题;不同风格的外语学习者,其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甚至结果迥异。鉴于此,我们尝试以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为视角,通过对相关文献疏导和理论分析,对外语学习绩效的理论框架和其构成因子进行理论探讨,希望能为外语学习绩效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成果。
一、外语学习绩效研究的理论框架
语言是一个系统,语言学习更是一个系统[2]。在绩效研究中如果只侧重一点而忽视其他影响因素,很多结论便会失之偏颇。所以,我们希望在系统论的关照下,以学习风格理论为指导,尽量着眼于学习者外语学习的具体过程,全面系统地研究外语学习绩效。
(一) 学习风格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那么个体差异能否解释学习过程与效果的不同?于是学习风格,作为学习者个性的重要体现,便受到教育研究者们愈来愈多的关注。自1954年由Herbert. Thelen提出后,“学习风格”这一概念就被赋予了很多的内涵,而且各有侧重。比如,学习风格研究权威Dunn & Dunn 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集中注意并试图掌握和记住新的或困难的知识技能时所表现出的方式,这种方式受周围环境、自身情感特征、社会需要、生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的影响”[3];谭顶良教授则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4]等等。综合这些定义,并结合我们的教学与学习经验,笔者认为,学习风格应具有几个特征:它是个人情感、认知特征在学习过程中的体现,它在与学习环境交互中得到多方位的表现,它具有过程性和相对稳定的特征。
Dunn & Dunn、Rebecca Oxford等学者对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都做过深入研究,如Dunn & Dunn认为学习风格的要素包括21种之多[5],Oxford在五个层面上对学习风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6]。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并参照康淑敏教授[7]的观点,认为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即: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生理层面指学习者的感官在学习环境中对外部刺激所做出的习惯性知觉反应;心理层面主要指学习者在信息接受、处理的惯用方式以及与情感意志有关的常有反应等;而社会因素主要体现在学习者与学习环境诸要素习惯性的交互方式上。现将这些要素列表1如下:
表1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
刺激层面学习风格构成要素学习风格要素例解
生理层面感知方式偏爱如视觉偏爱型、听觉偏爱型、动觉偏爱型等
学习环境的时空节律偏好对有效学习时间的要求,如早晨;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如安静环境等
心理层面
认知风格特点信息加工方式:如直觉型和序列型
信息接受方式:如封闭型和开放型
思维方式:如整体型和分析型
情感因素好奇心、成就动机和焦虑水平等
意动因素学习坚持性的高低、言语表达力的差异、冒险与谨慎等
社会层面处事方式的偏好竞争与合作等
对外界事务的敏感度独自学习和结伴学习(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等
本研究对学习风格定义的梳理以及对其构成要素的探究,旨在发现学习者风格与外语学习绩效的关联性,为外语学习绩效各层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二)学习策略理论
学习策略,作为“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有目的、更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与外语学习绩效在理论和教学实践上都存在因果关系。每个学习者所使用的学习策略都是一个策略系统,具有多维性和可改变性。但外语学习策略分类繁多,本文基于学习风格以及外语学科的特征,引入Oxford的分类[8],如下表2:
表2Oxford的学习策略分类
直接学习策略
记忆策略联想、利用图像和声音、有计划的复习、使用体态语
认知策略操练、接收和发出信息、分析和推理、为输入和输出构建框架
补偿策略;合理猜测、弥补缺欠和不足
间接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制定学习重点、计划并安排学习、评估学习效果
情感策略克服焦虑、鼓励自己、控制情绪
社交策略提问、与他人合作、理解他人
(三) 绩效理论与学习绩效
“绩效”原本是管理学中的概念,是员工工作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体,它不仅指“做了什么”,而且指“如何做”。笔者结合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外语学习特点,并参照Einhorn 和Hogarth以及Libby提出的学习绩效函数:
P=K × (M ×A×E),
P(performance)代表绩效,K(knowledge)代表知识,M(motivation)代表学习动机,A(ability)代表学习者的能力,E(Environment)代表学习环境[9],认为,外语学习绩效应该是“学习者在学习风格等因素的作用下在特定学习环境中习得外语知识与技能,并具备运用它们的能力”,该定义试图改变传统研究中将学习绩效等同于纯语言考试成绩的观念,努力拓宽外语学习绩效的内涵,使其能涵盖外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储备、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利用周围环境可持续学习的能力等,并体现学习绩效的过程性和多维性特征。
综上, 笔者认为外语学习绩效研究的理论框架是由学习风格理论为基石、学习策略理论、学习绩效理论等为经纬的理论系统。
二、基于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外语学习绩效特征及其模型构建
在学习风格的视角下,研究者更容易摆脱传统观点的束缚,看到外语学习绩效的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特征,从而可以构建具有更强解释力的外语学习绩效模型。
(一)外语学习绩效的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特征。
多因性指学习者的绩效高低受技能(如个人的天赋、智力、教育水平等)、激励(如积极性,学习需求结构、感知、价值观等)、环境(包括文化环境、客观环境等)等影响。学习风格是在自身特点、成长环境、教育形式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而且外语学习过程不可能在真空中完成,学习者在创设情境主动建构意义和知识时,其学习风格的各个构成要素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发挥作用,影响学习风格形成的因素和学习风格本身各要素一起,对学习过程和结果产生间接和直接的影响。在构建外语学习绩效模型时,研究者只有对这些影响因素都有所考虑,才能全面归纳出模型的构成因子。将学习风格的影响因素、学习风格、学习/教学策略和外语学习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定性归纳,得出下图1:
图1学习风格对外语学习绩效的影响
多维性指需要从多个不同方面和维度对学习者的绩效进行考评分析。不仅考虑学习的结果还要考虑学习行为,不仅要考虑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要考虑其合作态度变化情况、与其他学习者的沟通协调能力变化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绩效。动态性指影响绩效的诸多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绩效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二)基于学习风格的外语学习绩效模型
在学习风格理论视角下,评价外语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学习绩效模型为一立体模型,而不仅仅指传统教育中的考试成绩。那么,外语学习绩效的模型应该由哪些因子构成?在上述理论框架的指导下,构建模型时应该着眼于外语学习给学习者个体风格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带来的变化。具体来说:生理方面变化指学习者将自己感知方式和生理节律与语言学习特点有效结合的能力;心理方面的变化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的变化、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变化等;社会方面的变化是学习者经过学习,能否有效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对应于这三个层面,认为外语学习绩效模型的构成因子应该包括:
学习环境适应能力的变化情况(F1):指学习者调节自身的时间、空间节律以适应外语学科的学习规律,以及有效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学习环境获取学习资源、更新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动机的变化情况(F2):主要反映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以及学习者对英语学习抱有什么样的动机,动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语言知识应用能力、运用学习策略可持续学习的能力(F3):主要指学习者将英语知识转换成实际的交际表达能力,以及是否具备采用符合外语学科特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学习策略进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这个多因子模型改变了外语学习绩效等同于静态的纯语言测试成绩这一传统观念,将学习动机变化、学习能力改变和与学习环境交互能力的变化等因素纳入到外语学习绩效中,体现了外语学习绩效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期待该模型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比如,对正在进行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其分级理据能否用“学习风格”来代替“入学成绩”?这样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非“因成绩施教”。
三、基于学习风格的外语学习绩效模型的实践意义
在强调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否定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外语学习绩效模型对于外语教学和学习具有全新的指导实践的意义。
(一)指导教学者关注学习风格,科学选择教学策略
提高外语学习绩效,不只是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者要针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等个性化特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与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具体来说,教学者可以从如下几点来有效提高外语学习绩效:
1. 培养学习者多元化的学习风格。外语学习过程纷繁复杂,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千变万化。优秀的外语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灵活利用学习风格的优势,避免其劣势,多渠道有效地接受加工信息,获得知识与技能。学习风格虽具有习惯性和稳定性特征,但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者应该有意识拓展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知识,培养他们多元化的学习风格。
一者,教学者设计的教学任务和使用的教学策略应该体现多样化的风格,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不同学习风格的特点。为了适应任务要求,他们必须主动或被动地通过改变学习策略并运用这些学习策略,扩展甚至改变自己的学习风格,从而使风格多元化。例如,看视频材料分组讨论某一主题的任务设计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任务的完成需要学习者听觉、视觉的参与、分析思维与整体思维的配合、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的综合运用等。
再者,帮助学习者扩展他们不善长的学习风格,弥补其学习风格上的不足,拓展和丰富学习途径,以便提高学习绩效。通过帮助学习者辨认不同学习风格在外语学习上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指出某一学习风格并不总是适合自己,让他们明白目前学习风格的局限性,鼓励他们在学习实践中发展互补性的风格。举例来说,对于视觉型的学习者,教学者可以为其设计有声材料占比例较大的学习任务,或通过课堂讨论、英语角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发挥听觉通道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渐渐培养其复合型的感知方式,增强其学习的能力。
2.关注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的匹配与失配情况。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作用仍然至关重要,学习者因为不喜欢某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对该学科渐失兴趣和信心的案例屡见不鲜。Peacock 认为教学风格是指教学者在课堂环境下自然地、习惯性地偏好地教授新信息、新技术的方式[10]。如果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协调匹配,可以增进学习者学习动机、行为和态度[11],否则,将会出现学习失败、愤怒及失去学习动机等绩效降低的情况[12]。结合教学实践和文献研究,笔者认为,教学者可以着眼于以下两点:
首先,对于学习者整体来说,教学者要通过学习与实践,设计多风格教学策略(multi-style approach),形成兼容性教学风格,以匹配不同的学习风格。Felder等学者建议,教学任务的设计需注意开放式的讨论(整体型/归纳型风格)和正式的语言训练活动(序列型/演绎型风格)相平衡,注意搭配使用图片等视觉材料阐释词义、用影像磁带甚至是现场表演来诠释文章内容,课堂上需要预留时间让学习者反思(反思型风格)、或组织小组讨论(行动型)教授过的内容,需以多样性的形式布置作业:口头交流的形式与书面作文的形式相搭配,等等[13]。这样,不同风格的学习者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不会出现有某些学习者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可以最大程度地提供整体学习者的学习绩效。
其次,对于学习者个体而言,教学者需适度采用教、学风格故意失配的教学策略,刺激其弱势学习风格的发展,增强学习能力。匹配策略只是为学生学习风格中的优势提供充分发展的条件,但其风格的短处却不能得到暴露。如果学习环境和内容发生改变,学习者原有风格中的优势无力应对新的学习任务,学习绩效就会打折扣。因此失配的教学策略要求学习者采用平时使用较少的学习风格以适应教学,由此发展该学习风格弥补原有风格的不足,使之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景,增强可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其中的“度”需要教学者通过调查学习者个体具体情况来适度把握,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指导学习者关注学习风格,理智培养学习策略
在外语学习绩效模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就是学习者应该具备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进行自主、可持续学习的能力。那么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关系如何呢?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可以得出确切结论: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具有相关性[14-18]。这个研究成果可以给学习者带来两点启示:
第一,学习者应该将学习风格作为其选择、使用学习策略的理据。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匹配的好,学习者学得就愉快,效果就好;反之,效果就差。有些学习者(如行动型)通过表演学会语言、形成运用能力,而有些学习者(如沉思型)即使勉强可以表演,但表演后语言学习目标则可能无法实现,这正是因为其学习风格差异所致。所以,学习者应该通过科学的手段(比如学习风格量表的测试)了解分析自己的学习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审视自己学习策略系统的科学性,随时调控学习策略,扬其所长,补其所短,有效提高外语学习绩效。
第二,学习者需要认识到,学习风格影响下的学习策略体系可通过系统培训得到改善。国外学习O’Malley & Chamot[19],Cohen[20]等学者的研究均表明,通过系统培训,学习者可以有效改善其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绩效,国内近几年的类似研究也日益增多[21-22]。学习者要想获得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符合自己风格的学习策略系统应该是前提条件之一。鉴于此,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应该将语言策略培训作为自己重要技能来掌握。以元认知策略为例,学习者基于自己的学习风格,通过有意识地培训形成计划策略、监督策略和评估策略;再如短时记忆能力好的学习者需要训练定时有计划复习的策略,理解记忆能力强的学习者则需侧重掌握抓住知识逻辑线索的策略等等。
四、结语
在本研究中,我们以学习风格为视角,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理论分析,搭建了外语学习绩效理论框架,并以此为指导,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由多个因子构成的外语绩效模型。基于这个模型,教学者可以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摒弃静态单维的外语学习绩效观;学习者可以理性认识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学习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可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学会”真正变成“会学”。本研究提出的一点见解,旨在抛砖引玉,为同仁们提供理论参考。当然,在方法论上,本研究还可以做其他的尝试,比如,用实证的方法将学习风格各个维度与外语学习绩效各个维度相关性量化等。期待同仁们有更多的类似研究,为外语学习绩效研究提供更丰富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雷鹏飞,束学军. 外语学习绩效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与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3):86-90.
[2]阳志清,张帆. 外语教学绩效研究的系统观[J]. 中国外语,2009, 6 (1): 63-66.
[3]Dunn R, Dunn K & Price G.Identifying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s [M]. In Student learning styles: Diagnosing and prescribing programs. Reston V 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les, 1979.
[4]谭顶良. 学习风格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2.
[5]Dunn R. Learning styles: State of the science [J]. Theory into practice,1984, 32(1):11-19.
[6]Oxford R. Style orientation scale for language learning [M]. Brimingham:University of Alabama,1991.
[7]康淑敏. 学习风格理论——西方研究综述[J]. 山东外语教学,2003 (3):24-28.
[8]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New York: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90:17.
[9]张红艳,焦宝聪. 网络远程学习绩效的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09, 15 (6): 75-80.
[10]Peacock M.Matching or Mismatching? Learning Styles and Teaching Styles in EFL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11(1):7.
[11]Willing K. Learning Styles in Adult Migrant Education[M].Adelaide:Australia NCRC/AMEP,1988:72-75.
[12]Reid J. The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 of ESL Students [J]. TESOL Quarterly, 1988:87-111.
[13]Felder R M,Henriques E R.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yles in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995 (1):21-31.
[14]Oxford R. The 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 synthesis of students, with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training [J]. System, 1989, 17(2):235-247.
[15]Reid J. Affect in the classroom: problems, politics and pragmatics [A].In Arnold J (eds.).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 Cambridge: CUP, 1990.
[16]Rossie-le. Learning Styles and Strategies in Adult Immigrant ESL Students[M]. In Reid J(eds.).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New York: Heinle and Heinle Publishers, 1995.
[17]文秋芳, 王立非. 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9):28-32.
[18]邓俊民. 学习策略、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研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 (6):50-53.
[19]O’Malley J M & Chamot A..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44-137.
[20]Cohen A 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81-83.
[21]纪康丽.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培训[J].外语界, 2002(3):20-26.
学习格言范文6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等学校;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的重要手段,并将为他们毕业后从事技术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个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所替代不了的。因此,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实验教学现状
当前高校的实验教学大多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创新和主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临近,实验教学的弊端已逐渐显露出来。
1.实验教学目标。现有实验教学目标强调的是“验证理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训学生多种实验技能”,新的实验教学目标尤其要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确立好实验教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搞好实验教学改革。
2.实验教学内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多数项目陈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过多。且多放在理论教学之后。这样的实验教学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再加上实验项目统得过死,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无法适应创新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并且实验教材起点低,内容和方法陈旧、落后,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少,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验教学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往往是教师讲,学生照做,得出实验结果,再加条件有限,学生很难独立思考,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少,因而很难谈得上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
4.实验考核。实验教学缺乏一套完整和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长期以来,实验课的成绩评定以学生实验报告为基础,只要到场做实验,交了报告就及格,这样会使学生轻视实验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实验能力与科研能力。
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2l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理顺教学关系,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善于独立学习、工作和富于创造力的,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独立设置实验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常常没有独立的教学地位,而是依附于理论课。而且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学生没有对实验课引起足够重视。因此,要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不仅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学生也必须在主观上重视实验课。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但需要实验指导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而且也需要理论课教师将实验的重要性融入理论教学中。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平行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加强学生技术培养是必要的。
2.改革实验教学。
(1)改革实验内容。实验的目的在加深对某一原理的理解的同时要有利于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改变实验中验证性实验的统治地位,就理论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有选择地做,这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基本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①认识实验:着重加强学生对实验仪器设备的了解、使用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化;②基础性实验:为必要的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对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③提高性实验:主要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材方面,改变以往“抱着走”的类型。实验指导书可按指导性实验、引导性实验和设计性、半设计性实验等不同实验类型分别编写。要求自拟操作方法与步骤,以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
(2)改革实验方法。
①开放实验室。对学生实行目标管理,即绐学生规定好本学期的实验任务。学生在开放期间任何时间来做实验都可以。
②改革实验方式。教师提前讲解实验要求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学生回去预习。报告实验时,教师不讲(下转90页)(上接88页)解,只回答学生实验中提出的问题。“一人一组”的实验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③实验室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作为第一课堂的基地。学生在课外遇到的实践性问题可以到实验室解决,使实验室成为对学生有强烈吸引力并确实离不开的一个重要活动基地。
(3)建立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中,应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为中心,充分挖掘实验室潜力,向学生全面开放实验,开放包括仪器设备、时间概念上的开放以及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的开放,“放”不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而是以新颖有趣、科技含量高的实验项目、富有挑战性又具有实际应用的课题、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激励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可到实验室预约安排时间进行实验。开放实验的教学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自由的学习、实验的空间和轻松的环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和独立实验能力。
(4)建立一整套管理严密、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质量是教学质量的最终表现。在对学生的监控中,采取教考分离制度,抽测制度等等,要以提高学生主体的适应能力与改变社会的能力为观察视野,以学生主体和谐发展为目的,改变单纯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状况。学生平时的学习研究成果,应该计入课程的总成绩,坚持科学性与公正性相结合。只有按照严格、规范的评价程序去开展各项评价工作,才能避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掺入过多的人为因素和随意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监控的准确、高效,以使考试更有效、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流。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必将进一步推动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境界。
参考文献:
[1]Robert Delisle.问题导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高文.教学模式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陈宁宁,林善法,郑育华. 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4]秦惠洁,刘建民. 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与建议[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5):11-14.
[5]于义遒. 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几十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4):1-5.
[6]稚云,崔爱芬. 高校素质教育改革与实验室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7(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