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复习课

一、教师必须深度把握《高考说明》

《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二、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如何课程改革怎样创新,只要学校教育、班级教学的制度存在,课堂讲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课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知识,其次则需要激情。知识渊博就能驾轻就熟,有激情就能产生共鸣。做到这些必须潜心钻研,研究历年高考题型,随时快速准确解答学生问题。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融合教师的人格魅力,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内驱力,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台风、沙尘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时,要结合时事,用详实的资料、清晰的图像、优美的语言、气势磅礴的激情以及对人类的无限的怜惜之情,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

三、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落实一二三轮基础与知识点训练

高考地理试题虽然年年出新题,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教材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所以在一轮复习时,这些基础知识一定要讲透、落实。在复习自然地理时,我将自然地理的四大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大气受热、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四大地理规律(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洋流的分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等)让学生逐一画出图来,有些学生说得明白,落实到笔头上就错误百出,也正好将学生平时模糊的概念加以纠正,从而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应用。

二轮复了作专题练习以外应该把各地市的模拟题练习到位,到三轮综合练习,我们选用了金太阳的文综卷,总体从地理试卷来看和新课标高考的形式,难度比较相近,效果不错。但选用一种练习还是有点单薄,老师应该多见一些不同的练习题,选取不同类型让学生做。让学生见到各种题型,高考时不会见到新题型发懵。另外,文综的综合性练习非常必要,一定要每周练,阅卷,让学生把握时间和顺序,地理的选择题要把握在20分钟左右,不能像历史、政治那样的速度做地理的选择题,否则,选择题会失分过多,对于地理综合题一定要加强训练,争取多拿分,优等生要拿到45分左右,否则,地理想上优秀比教困难。

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知识迁移,触类旁通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通过以点带面,表扬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分析总结暴露出来的问题,尤其高考地理试题设计更加侧重于地理信息的判断、摄取、分析、应用能力的考查,这也要求老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理基础知识点缺漏,主要体现在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征上;②地理规律、原理不会运用,没有做到《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③不能有效地从题目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文字材料信息,统计图表信息,地图信息。④地理特征、规律、成因描述不清楚。对于属于审题思路的问题,教师要对高考题型设计,题目切入口的位置、方向,以及跟书本基础知识点的联系做出深入的分析,以高考题型为案例将这种解题思路进行拓展迁移,举一反三;对于属于地理知识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将知识要素化,努力使学生答题做到“点多、面广”以适应高考踩点给分的要求。比如教师可以将工业、农业、城市等的区位因素分析,地形特征描述,影响气温和降水因素类似的地理特征、规律,成因渗透到分析高考典型试题上,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运用。探究式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但教师千万不能掉入到就题论题,讲解练习当中去,一定要不断地归纳总结地理规律,进行地理知识迁移,努力使学生对同个知识点不同角度考查和同种角度考查不同知识点的题目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五、教师必须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收集各地的模拟试卷,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组合练习试卷,并对练习进行及时评讲,规范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既能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空间思维的训练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大气的运动和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地图的判读,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一些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脑海中会出现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要搞好高三地理复习工作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教师是一个永远有遗憾的职业。为此,我们一定要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才能做新课改的主人,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乃至专家型的把关教师,才会无悔于家长,无悔于学校,无悔于教师这个职业。

参考文献: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三地理;备考;经验;反思

2012年高三地理组高考备考工作行将结束,在备课组成员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地理学科在各次统测中都遥遥领先,高考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回首这一年,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去总结、完善和发扬,同时也有些不足需要反思和改进。

一、团结拼搏,专研奉献,分工明确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是一直都是一个团结拼搏,专研奉献的团队。本届高三地理备课组教师,是以富有高考备考经验的老教师为支柱,以有冲劲的年轻教师为有生力量的团体。

已经退休十年的何老师可是一名悍将和福将,上课改卷丝毫不亚于年轻人。吴老师是我们组的教学中坚,堪比诸葛,能掐会算,点子多,办法好。年轻老师只要在教学上遇到什么困难或疑问,经他点拨,会茅塞顿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哲理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的喜爱,经常辅导学生到深夜。区老师教学功底扎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让文科班的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爱上他的同时,也爱上了地理。在以上三位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备课组的两位年轻老师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经常向他们请教和学习,成长得很快。李老师刚上高三就担任两个班的教学工作,跨高三高四。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听课、辅导学生、钻研教材,把可爱的女儿送到了东北老家,自己忍着相思之苦一心扑在教学上,埋头苦干。备课组长宋老师积极主动、虚心好学、任劳任怨、勇挑重担,带领组员精心策划,细心研究,组织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二、目标明确,计划周详,备考工作虽紧张而有序。

(1)第一轮复习在2012年3月上旬完成。本轮采用的是章节知识梳理法。即按照教材自身的章节顺序,依据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试内容要求,对主干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应注意对知识点的总结、提升、迁移,并结合实际例题,使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防止简单重复教学内容。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对各种地理概念的正确理解,特别注意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复习,找出其间的差异,并将与这些概念相关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记忆基本分类建立学生知识体系。章节知识梳理法方法熟悉,操作简单,对知识点覆盖面广,不易出现知识点的遗漏。经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形成了知识网络,具备一定的学科技能。

(2)第二轮复习在4月初完成。二轮复习为专题复习。即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把握重要知识节点。所谓节点,是指在复习的全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牵左挂右、联系相关章节、体现学习能力的关键性知识点或知识体系。在第二轮地理复习中,把握和运用知识节点,可以突破章节的束缚,提高复习效率。同时,高考中的许多试题,都是运用知识节点原理,创设出有一定难度的试题情境和问题。我们专题内容主要有:等值线、坐标与曲线、地球地图,大气、陆地环境、海洋环境、区域定位、区域分析,区位分析、人口、农业等,并形成了专题课件,组内共享。在知识专题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进行了取舍,主要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发现的薄弱知识点进行巩固完善查漏补缺,加强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弥补缺陷。

三、资料的选取和使用科学合理

我们的资料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用现成的出版社出版的资料,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天利38套》、《押题卷》、《猜题卷》;另一类是自己备课组编撰的资料,即所有的限测试卷和各类试卷(除统测外的所有月考、周测、周末等试卷)。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是一轮复习中我们使用的练习资料。该练习集近五年的高考精华,题目非常规范,能让学生从开始复习就能养成规范答题,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天利38套》是一轮复习后做能力提升用的,是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选题科学,校对准确,很好的检验了一轮复习之后的效果。《押题卷》、《猜题卷》是根据最新高考大纲编写的题目,题型较新,与时事地理结合较密切。高考前一个月左右可以给学生练习以提高做题速度。

四、试题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反思,规范要求

我们每周的限时测试采取人性化的批改方式——机改答题卡,改完后每位老师对照自己手中的题目的正确率,及时暴露学生的问题所在,以便能在课堂讲评上精讲精练;月考和周练要求统一机改,集中登分,撰写质量分析报告。考试评价数据化,每次拿到年级组做的详细的月考数据分析时,我们备课组老师从数据的对比分析中,看出成绩,找出问题,自加压力,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意见,真正达到以考促教的目的。而且还要进行“五查四归纳”。 “五查”即查引起错误的原因、查学生审题偏差、查知识掌握漏洞、查应用能力缺陷、查思维能力障碍。“四归纳”即归纳试题考查目标、归纳涉及知识范围、归纳试题突出特点、归纳解题方法与技巧。

五、抓临界生、确保上线率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尝试教学 地理 高考复习 应用

学习的过程就是尝试的过程,近年以来,欧美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有人说就是得益于他们流行的一句口头语:“试一试吧!”试了,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没有天生的傻瓜,只有后天的蠢才。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有一颗可贵的好奇心,不要害怕迷路,可怕的是,你没有探路的心。

一、对尝试和尝试教学的界定与教育新理念

尝试和尝试教学是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现实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尝试,一般有三种:生活中的尝试、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教学中的尝试。生活中的尝试是指学走路、骑车、穿衣服等,一般是属于技巧性的;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是有目标的实验,一般是属于发现性或创造性的;教学中的尝试是指学校中的尝试教学,一般是指学习知识性的。根据上述分析,尝试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

(一)尝试的要素

一般尝试活动至少由三个要素构成:1.尝试活动的主体,即进行尝试活动的人;2.尝试问题,这是尝试的目标;3.控测活动,指尝试的过程。我们必须分清不同性质的尝试活动,了解不同性质尝试活动的特点。生活中的尝试和科学研究中的尝试,一般在开始时都可能失败;而教学中的尝试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尝试任务又比较明确和单

一,因此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二)教育新理念

主张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冲破“先讲后练”(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学生先尝试练习,教师再有针对性讲解)的新型教学模式。尝试教学理论同传统教学相比,表面上只是前后顺序调换一下,实际上是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前者强调教师为主宰,后者强调学生为主体。“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可以进一步概括成“先试”两个字。“先试”就是先让学生试一试,这是尝试教学的核心。掌握了这个核心,就能灵活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就等于掌握了灵魂。学会尝试也是新课标实施的基本前提。尝试与其说是一种方法,毋宁说是一种精神、境界、信念和勇气。学会尝试并不是专指认知领域,而是应延伸到情感领域,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进而渗透到意志领域。这与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殊途同归。新课标要求我们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模式或“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师主导模式,大力推广“先试后导,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模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尝试的引导者,鼓励学生以探索的目光对待一切学习活动。

(三)教育新理念的出发点

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以人为本;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相信大脑智能是巨大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是广阔的。

二、尝试教学法在地理高考中的应用

(一)尝试教学法在地理高考复习中的模式

了解复习目标――出示尝试基础题――浏览课本尝试练习――尝试归纳知识网络结构――教师补充讲解――尝试综合题练习――教师评讲解题思路归纳方法――尝试变式题练习。

(二)尝试教学法的地理高考复习比传统的地理高考复习效率高

传统的地理高考复习是教师先讲解整个章节的知识网络结构,然后讲解习题,最后学生练习。这种以教师讲为主的复习违背了学生学习心理、思维方式,尤其对于学习困难、注意力差的学生,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厌烦心理,复习效率极差。而尝试教学法是建立在“尝试成功理论”上的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注意力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使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这样不仅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大量参与教学的尝试活动,在尝试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从而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地理高考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地理高考复习。

1.教师在准确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制定复习目标。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这样学生听课就有了方向。

2.科学设计尝试题。尝试题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尝试教学法的复习效果。尝试题要让学生“试”有方向、“试”有目标、“试”有所获。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实际,尝试题的设计形式应有所不同,如“基础尝试题”、“ 尝试综合题”、“变式尝试题”和“发展尝试题”等基本形式,只要根据内容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运用,就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尝试题。基础尝试题是为了帮助学生自我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所以编制时要根据各章节的知识结构有顺序地、由简单到复杂地、有重、难点地分层次设计,某些知识点若在近年高考题中出现,要尽量把该题引进来,并注明某某年某地高考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一方面学生尝试后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减少对高考的畏惧心理,另一方面学生更会牢记该知识点。

3.尝试练习、尝试归纳要有教师指导。这是课堂尝试学习特殊性的集中体现,让学生在适当的指导下尝试解决问题,原因有三:(1)在自然的尝试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要经过大量的尝试错误之后才能成功,根据现代教学论观点,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是学习成功,反复的失败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的尝试学习尽可能成功;(2)许多问题情景仅仅让学生去独立尝试解决不能成功;(3)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所有知识都让学生独立去尝试,在时间上也不可能。

4.尝试练习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要鼓励学生敢试,尽可能让学生说,由学生自己来纠正。对于尝试成功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之对尝试充满信心而敢去试一试;对尝试有困难或失败的,要及时给予启发引导,鼓励再试。在学生回答尝试基础题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我归纳总结,教师引导纠正,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5.尝试归纳知识网络结构。就是在教师引导下,边做尝试题边归纳,教师要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并进行知识延伸、拓宽,这样既能避免教师大段讲解,也能分散学生的记忆量,同时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复习效率。之所以能边做尝试题边归纳是因为学生此时处于复习阶段,对于旧知识已有印象,只是通过尝试基础题让学生把已学知识从大脑中搜索提取――即“想”起来,经过尝试练习把模糊印象清晰再现,而多想是记忆最好的方法。

6.针对高考读图分析题编制尝试综合题练习。经过知识结构的归纳,学生对知识的脉络有了清晰的了解,而尝试综合题是让学生把知识点应用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把学生的认识水平再提高一步。同样,尝试综合题最好也要用相应的高考题和模拟题。教师可先让学生审题找出关键词,分析该题考的知识点是什么,再根据各小题的分值估计答题的得分点,鼓励学生尝试多答多练,看谁答到的要点最多、最全,得分最多,最后把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比较,回归到知识结构中去,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该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尝试变式题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练习或教师检查反馈的,可以在课上完成,来不及也可以课后完成。

通过几年高考复习尝试,我所采用的尝试教学法地理高考复习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一些胆子小、地理基础差的学生,地理成绩进步显著。如2004年吴超同学由一模的60分提高到高考的100分;2006年刘婷同学从一模的76分提高到高考的107分。这些学生不仅成绩有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尝试教学中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学习地理的方法,由怕学地理到会学地理、喜欢学地理。此外,近几年,通过应用尝试教学法,我所带的高考班地理高考平均分比同类学校高出5-10分,接近高一星级学校的地理高考平均分。

尝试教学法地理高考复习,实际上,在近年的高考复习中已有教师在不知不觉地应用,这可从近几年的高三高考复习研讨会上的研讨课中体现出来,只不过大家没把它归纳总结出来。在这类研讨课的分析会上,大家都认识到传统的先由教师讲解知识结构再练习的复习效果不好,只有从练习中来归纳知识结构才能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复习效率。但大家都提出一个问题,编制采集各章节的复习题要花费很多精力,希望各校之间分工协作编制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题。实际上,这就是尝试教学中的尝试题。一堂尝试教学法地理高考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同练习的设计关系极大。教师备课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花在练习设计上。尝试教学法地理高考复习把尝试练习放在主要的地位,更要重视练习的设计。目前新教材的使用解决了尝试教学法“先练后讲”与老教材“先讲后练”的教学流程根本逆序的矛盾。希望更多的教师参与编制各册课本的尝试题复习,以保证尝试教学法地理高考复习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使用。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考;地理;复习

一、一轮复习,重视基础稳步提高

1.研读考纲,明确高考命题方向

高考命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研究近两年的考试说明和高考真题,便会明确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如此,在高考一轮复习中便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待当年的考试说明公布后,只需与前一年的进行对比,将新增的内容加以重点补充复习即可。高考命题内容具有高度的随机性,它是在考试说明要求的范围内抽样检查,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这就要求必须用考试说明来指导全程复习,回归课本,全面复习,弄清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考点,特别是最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主干知识。

2.夯实基础,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分为三个版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其中区域地理是载体,自然地理是基础,人文地理是落脚点和归宿。任何的高考地理题必然先提供一个地理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接着便向学生提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问题作为考查内容,最终一定会将落脚点归结在“人”的层面上。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教师要带领学生将高考地理所涉及的三个版块详细复习到位,做到无死角、全覆盖。

3.梳理思路,建构地理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和考点琐碎而零散,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洒落,要想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必须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将一颗颗散乱的珍珠用绳子串起来。

地理知识体系的建构,首先需加强地理学科内部的综合,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强调前后知识的联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其次,在构建知识体系时还要注意跨学科知识的联系。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强,要注意与思想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联系。例如,时间的计算、太阳高度的计算等,需要数学的计算;光合作用、岩溶作用、酸雨的产生等都需要应用化学知识来解释。

因此,复习时,不仅要将学科知识进行横向的、纵向的对比和延伸,而且也要跨学科联系,将各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当考生能建立符合自己特点的知识体系时,他在解题时就能全面、综合地分析和回答问题。

二、二轮复习,狠抓重点各个击破

1.高频考点,专题复习重点突破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参照考试说明对教材进行了全方位的复习,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高频考点,如区位因素分析、可持续发展观念。针对高频考点,我们要通过重复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内涵和实质,通过专题复习来突破知识难点和重点。

2.强化训练,系统总结方法技巧

实践出真知。通过强化训练,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某一类型题目的解题套路和答题技巧。如,资源类问题,其成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其解决措施则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进行回答。系统总结各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技巧,将帮助我们在面对任何地理题时都能胸有成竹、思如泉涌。

3.查缺补漏,综合提升迎战高考

在第二轮复习的最后期,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知识做一个全面总结,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查缺补漏,综合提升以迎战高考挑战。

三、考前复习,注重规范有分必争

1.回放考卷,狠抓错题重点出击

在高考的前夕,学生应停止做新题和难题,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试卷的回放上。将总复习以来的所有考试卷分门别类整理好,集中时间浏览所有试卷,对于曾经做对的题可以走马观花一笔带过,但对于曾经的错题则应驻足反思,找出当时错误思路的症结所在,再用正确的思路对其进行实时解答,借此也可以验证一下自己的知识是否全面。

2.注重规范,培养良好答题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答题需要特别注意规范性,答题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两点:(1)字迹工整、布局合理;(2)知识全面、语言专业。字迹是一个人的第二外表,一手漂亮的字能让阅卷教师感到心情舒畅、心旷神怡,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教师的评分尺度。答题必须全面,否则会因知识点的缺失而丢分,同时必须强调在高考答题时务必使用科学、规范的专业术语,否则会因表达不力而无辜失分。由此可见,答题时一定要注重规范,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很有必要。

3.劳逸结合,身心健康决胜千里

学习是件苦差事,尤其在高考冲刺阶段。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紧张的复习同时,注意劳逸结合,注重身心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应该继续参加早操、间操,适度进行体育锻炼,练就强健体魄;另一方面,应该主动邀请心理辅导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减压,用平和的心态应对高考。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中地理 高考复习 复习计划

教师在当学生进入高三的时候一定要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复习计划,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主要从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教师教法、学生学法和提高能力五个方面进行了初探。明确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新课改后的高考令学生和教师都不知怎样去应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论高考怎么改,,教材上的基本知识还是高考中的重点。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在复习的时候还是要强化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难点。比如一谈到地理运动,学生就应该想到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等等;一提到人地关系,学生就要想到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区域发展问题等。当学生把这些问题在头脑中都形成一个体系的时候,不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学生都会胸有成竹应对自如。

二、了解学生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们虽然都经过了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但是他们的基础知识却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复习设计方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层次进行知识组合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精选试题,挑出历年的高考真题,让学生进行模拟和练习,即可提高学生的做题技巧,也可让学生逐步熟悉高考试题并树立学习信心。

三、讲究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上到高三不是说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是书山题海,那样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恐惧心理,增加学生的压力。教师在高考复习设计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关注课堂。

例如在复习“聚落的形成”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去讨论:为什么高原和山区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就需要学生调动已学过的关于聚落的形成的相关知识来分析。但这些知识点较多,如果是学生一个人复习,就有可能总结得不全面,但是当学生一起讨论的时候,不但总结得很全面而且因为自己亲自参与而记忆深该。这样的讨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都积极参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还比如在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的时候,这部分知识点多且也比较零散,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法复习。首先给出针对某分区的多级思考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再根据多级思考题写出读书笔记。这样学生就会对各分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些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思考、总结、消化吸收的,因此不会轻易的在短时间被遗忘。这样学生就会更有信心学好地理。

四、 注重学生学法,增强解题能力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结合,所以教师在制定复习设计的时候也设计学生学习的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使用目标学习法、问题学习法、联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这当中目标学习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教师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用框架给学生列出来,学生就会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目标明确,事半功倍,

问题学习法也是学生经常会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当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够带着问题就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精神,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过程,或者说学生自己“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复习“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城市的布局形成和城市的地域形态有何联系和区别?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每一个敏感的神经,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和知识的真谛。

五、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学生复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参加高考,并且在高考中能够应对自如、得心应手,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高三复习中教师就需要有计划的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空间定位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规纳总结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解答高考试题所必须具备的。比如各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很多的图表,这就要求学生既掌握常见的图表类型的读法,又能在见到新型图表时运用已养成的图表能力来解读。还有多数的高考题考察的知识点都不只一个,而是会有很多个,这就需要学生有知识联想,能力迁移及综合分析的能力等。

总之,在高三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学生需要把很多的教材知识都消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离不开教师精心制定的复习计划。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学生需要的学法和教法,最终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让教学质量也能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地理;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结构

回望高三复习历程,我不得不说第一轮复习极其重要,它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是对整个高中阶段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的最好机

会,是整个高考复习历程的基石。第一轮复习是否到位,是否扎实,直接决定着高考成绩的好坏。通过我这几年对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自己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几点对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的思考。

一、夯实基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要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学习不得投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高考第一轮复习中,该背的还得要背,该画的还得要画,不能有投机取巧的心理。因此,在高考第一轮复习中,要落实基础,切不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

1.教学要有广度和深度

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有:地球运动中的时间计算、日照图的判读、大气环境中的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陆地环境中的地形地貌成因、河流、海洋环境中的洋流分布及影响、人文地理中的农业和工业的区位因素、交通、人口、城市、区域国土整治、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等。对这些主干知识的教学,第一轮复习要按单元知识结构梳理知识要点,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面,形成知识网络。因此,在一轮复习中要学会抓重点,破难点,提炼考点,构成知识体系,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要深入挖掘,深入钻研,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2.教学要有策略

要想使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就要在教学中讲究教学策略,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要学要问、能学能问、会学会问”,力求“举一”,让学生做到“反三”,触类旁通。现在许多新题,新就新在切入点新,设问开放。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讲究学习方法,是科学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是整理加工,而不是机械照搬;是选择做题,而不是题海战术;是重视技能和探究,而不是单纯追求知识积累的数量。

二、构建地理知识结构,形成体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成为我们遵循的教学原则。如,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建立起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因为只有经过整理存储于知识网络中的知识,才能及时、充分地调用。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

1.构建地理知识结构,形成体系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深入理解和整体性的把握

学科的基本结构对于整个学科的内容具有统帅作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可理解许多特殊的现象。如,学习了地形的概念、分类和分析地形特征的一般方法,就能分析理解不同区域的地形特征。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学科知识

布鲁纳说:“关于人类的记忆,经过与实际的充分研究,我们能够说的最基本的东西,也许就是,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结构很好的筐子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科的基本结构具有极简单又强有力的适用性,因而具有在记忆中的强大再生力量。

(3)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迁移

知识结构的建立、体系的形成,即把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2.如何构建知识结构,形成体系

地理知识最突出的特点是:组成要素复杂多样,时空结构跨度很大,地域性明显,综合性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知识体系。单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纵向的归纳、演绎、递进联系。因此,构建地理知识结构和体系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1)在过程中获得单个地理知识

单个知识的获得具有动态生成性。在获得某个地理知识前,学生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增加自己的感性认识;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2)在过程中建立、扩展地理知识体系

地理知识体系的建立与扩展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学生逐渐积累单个地理知识,分析知识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

三、精选精练,发挥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

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每年都有,每年的变化都不多,但是每年出的高考试题都难住了不少人,这说明什么问题?也就是说大纲毕竟很笼统、很概括,考纲也仅仅是列举一下考试范围,那些高考的具体要求是如何体现的呢?能力要求如何考查?还是通过历年的高考试题来体现。所以,我们也只有通过做高考试题来理解和感悟,通过高考试题的正确引导才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之战中取胜。

从本届高三开始,我校就将采用学案教学。学案教学的突出优点除了能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外,还有一大优点,即针对本节的内容我们收集了近几年的相关高考试题,以“感悟高考”的方式呈现。这样既可达到应试能力,又可为明年的高考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