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教媒体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教媒体论文范文1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重点处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在教学关键处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2+1/3时,我设计了这样两框投影片:
附图{图}
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如下图:
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传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要好多少呢。
附图{图}
四、在学生思维转折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五、在学生思维困惑处
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电教媒体论文范文2
[关键词]阅读教学优化电教擅用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电教媒体具有个性化、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的特点。视觉、听觉、视听觉媒体和交互媒体的运用,使得教学内容和方法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变得新颖、多样、充满情趣。同时,增加了知识的容量,扩大了信息的传递范围,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能把握恰当的时机,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能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擅用电教媒体,创设特定意境,激发学生情感。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创新思维的激发。民主、宽松、开放的氛围一旦形成,学生在课堂上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会变得积极主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在创设与学习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育情景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学《恐龙》一文时,我在课堂教学一开始,设计了“时空隧道”生动的影像效果把学生带进了二亿年前的恐龙世界,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学习的兴奋因子一下被激活,对于新知识跃跃欲试。
二、运用电教媒体,细化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所以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目标指引学生学习,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上。然而教学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呆板,有时在课堂上直接提出教学目标,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也很难准确地把握学习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注意细化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如在教《放弃射门》一文时,运用CAI课件,给学生提供了生动精妙绝伦的射门场面,揭示了课题,然后教者提问:“同学们想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踊跃发言,“谁放弃射门?”“为什么放弃射门?”“放弃射门对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要求,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逐条投影出学习的任务。伴随学生学习的过程,揭示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实践证明,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和理论,这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很多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学生往往成为被动接受者,从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和困难。而运用电教手段,则可以弥补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缺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具体、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目标上来,将抽象思维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例如《琥珀》这篇课文,对于琥珀的形成是科学家根据当时蜘蛛捕苍蝇,松脂滴落的情景推想出来的,是一项抽象的考古。这对于思维不是十分丰富的小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在教学中运用动态画面,把当时的景象,几十万年前的事情展示在学生眼前,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起来,将抽象概念具体化,那么难题也就解决了。
四、运用电教媒体,强化教学反馈,巩固学习结果
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遗忘规律,必须加强课堂练习,通过检测,及时反馈,及时补漏,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
电教媒体论文范文3
学生天性好玩,好动,运用现代化电教媒体,通过动态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能迅速对感知到的事物做出积极的心理反应,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如教学“聪”字,课件先出示耳朵、眼睛、嘴巴、心脏,再依次将耳朵演变成“耳”字,眼睛演变成“ˋˊ”,嘴巴演变成“口”字,心脏演变成“心”字,转眼一个“聪”字就出现了;再如教学“森”字,先由课件分别从上、左、右顺次出现长得枝繁叶茂的树木,一起涌向中间,然后闪烁成一个“森”字。精彩的画面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字形,掌握了字义。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认识字形往往只注意了大体轮廓,写错字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是画蛇添足,有的是部件脱落,有的是部件更换。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字形教学,针对字形容易错的部位,用醒目的颜色,通过比较,特别是将关键笔画用闪烁的方式来提醒学生注意,从而加深印象。如教学“喝”和“渴”,首先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两字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在比较的同时,课件用醒目的颜色出示差别,同时出示顺口溜:喝水要用口,口渴要喝水。再如教学衣字旁的生字时,可将衣字旁的两点用醒目的颜色并闪烁呈现,这样能使学生加深印象,牢记衣字旁有两点。
在进行生字的书写教学时,可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演示笔顺,可在屏幕上先出示浅色的字,然后用黑色按笔顺进行书写演示,让学生对字的书写记忆犹新。
二、电教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课堂中,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根据教学目标,恰当选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相互配合,教学效果就能提高。例如教学《两只小狮子》,教学目标中有一条要求是让学生初步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重点理解“练功”、“苦头”、“滚”、“扑”、“撕”、“咬”、“生活的本领”等词语。如果仅重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媒体,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程度是不够的,所以,教学时通过精心剪辑放映一段狮子捕捉猎物,撕咬,吞食的录像片段。这样,运用电教媒体,开发学生的右脑,重形象思维的作用,学生清晰地看到“滚”、“扑”、“撕”、“咬”的动态形象,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在教学中,通过电教媒体设置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学古诗《暮江吟》,在学生对诗的内容弄清后,要求学生再潜心细品古诗,打开电脑,播放准备好的曲子《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想象那一幅清丽的画面,在学生想象的同时,教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曲子,诱导学生尽快入境,通过想象,体验到诗的意境之美。这种如梦如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潜在的想象力的驰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再如《丰碑》一课悲壮感人,但距学生实际较远。在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时,如果教师进行情境创设:多媒体出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时播放寒风呼啸的声音,然后用电脑出示放大的被冻僵的老战士的画面,再加上语言的渲染,学生的听知注意力发挥了作用,很快进入了课文的情境。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朗读训练中,应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录音、电脑光盘)朗读教材。因为媒体朗读是语文朗读专家们认真揣摩、精心制作的语音作品,恰到好处的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和文章蕴含的感彩,能帮助学生把握朗读时声音的高低轻重、停顿、快慢,调节和控制语调。电教媒体进行朗读还具有可暂停、可重复使用、操作方便等特点,所以,利用电教媒体强化朗读训练,效果很好。
电教媒体论文范文4
关键词: 经典文学电影英美文学多媒体教学
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号召下,各高校的办学条件设施也不断改善,很多高校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的教学条件;而现代化的教育单靠硬件的完善还不行,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己的现代化教育的能力与意识,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中,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文学课的教学容量,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首先,可以改善英美文学课中“文学史”与“文学作品欣赏”的冲突。以往的文学课往往不能兼顾两面,要么偏重于“文学史”的介绍,要么完全忽略“文学史”,只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可以加大教学容量并提高教学质量,如把“文学史”的介绍,包括对作家所属年代、作家背景、主要作品部分制作成课件,配上图片、声音,甚至录像等图、文、音并茂的形式,把作家所属的历史年代背景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长篇累牍的“史”压制成生动的录像形式,让学生感性地学习“史”,这就比简单枯燥地讲述“史”生动有趣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加学生对英美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学生清楚地认识了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后,就为接下来的“文学作品欣赏”打开了思路。
其次,可以改善“文学作品欣赏”与“文学理论介绍”的冲突。由于学时的限制及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文学理论的学习往往是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开始,而本科阶段对文学作品的评论仅限于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主题、结构等基本的评论。教师对涉及有关文学作品的评论也只是宣读或讲述给学生听,而该评论所运用到的文学批评理论却丝毫不提或只是点到为止,导致学生不知何为文学批评理论,更不知如何运用文学批评理论对作品进行评论,这不利于培养新型的具有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外语人才。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条理性地将某文学作品所牵涉的批评理论介绍给学生。因此,在进行文学教学时,在引导学生赏析经典作品的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一些批评方法和批评流派方面的知识,“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之以鱼”。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经典名著的过程中,通过典型的作品介绍具有普遍规律的鉴赏知识给学生。由于上课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学生没有时间读完教师要讲授的名著,通过放映文学名著和多媒体影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故事的基本情节,然后教师可进行“启发式”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
经典英语电影为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电影的表现手法直观、声情并茂,富于艺术感染力,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电影中所创设的语言环境、所提供的多媒体素材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经典电影能够反映时代的发展,能够体现后人对文学名著的重新诠释。电影工作者的再次创作赋予文学作品以新意,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近几年的英美文学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将演示型课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达到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进行文选的分析讨论时,运用了大量的经典英美文学电影来开展教学。经典英语电影为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提供了与作品大体一致的故事梗概、人物塑造、精彩片段等视频、音频资源。这些多媒体元素的加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热情。电影几乎集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等所有艺术形式于一身,电影的表现手法直观、形声并茂,内容丰富,具有艺术感染力,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电影中所创设的语言环境、所提供的多媒体素材有助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经过电影工作者的再次创作,经典电影能够反映时代的发展,能够体现后人对文学名著的重新诠释,并赋予其以新意,这便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地利用经典英语电影资源来开展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使之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作如下几方面的论述。
一、静态图片的采集与使用
经典英语电影为英国文学课程提供了大量的生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素材,如图片资源。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将大量的从电影中捕捉的图片资源运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之中,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分析文学作品,特别是分析戏剧和小说时,首先要对其中的人物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利用超级解霸捕捉图片的功能,从电影中捕捉一些人物图片,形象直观,使学生易于记忆和掌握。由于课时有限,有些作品只能作简单介绍,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使用静态的图片资料进行课件的制作,既形象直观又简便快捷。如《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属非重点教学内容,只作简单介绍,因此笔者从电影《呼啸山庄》中采集好素材,然后设计整体布局,运用幻灯片覆盖、隐藏、层叠等技巧,将图片分别插入幻灯片,并加以精练的文字介绍,这样,两张幻灯片便制作完成,但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动态视频的采集与使用
1.观摩完整的原著影视片
应用影视辅助英美文学教学的具体方法因人而异。总的来讲,让学生观摩完整的原著影视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最佳。但是,由于课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课堂上完整地播放原著影视有时困难较大。我们能够变通的方法也很多,例如:把英美文学原著影视片压缩后放到校园网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观看,并布置几条相关的思考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也可以建议有条件的学生购置一些英美原著影视片,在学生之间实施原著影视片的交流,以利于相互帮助学习。另外,英美文学课的教师也可以有计划地开设一些专业选修课,如《英美名著影视欣赏》,以便实现不同课程之间的互补。
2.影视的剪辑与对比式教学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是结合课程的讲授,播放一些影视剪辑。影视剪辑应该是文学作品内涵丰富或教师难于口述的内容。我们也可以把影视剪辑插入到自己的多媒体课件之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部原著影视不能剪辑太多、太零碎。
我们能够搜索到的影视资源越来越丰富。以英国文学为例,有关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萨克雷的《名利场》、汤姆斯・哈代的《苔丝》等原著影视,就存在几个不同的版本。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不同的版本,实施对比式教学。另外,原著影视中的字幕(中文,英文)也是我们根据教学环境进行调节的有效手段。
三、音频资源的有效利用
经典英语电影中蕴含着丰富的音频资源,使用音频编辑工具从电影中采集音频片段,充实于多媒体课件中,不仅有助于文本的分析,还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如分析《哈姆雷特》的“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时,教师可以编辑这样一个流程:“劳伦斯・奥立弗的哈姆雷特内心独白(视频)、英文原文(纯文本)、朱生豪先生的译文(纯文本)、孙道临先生的配音片段(音频)。”该流程集视觉听觉资源于一身,劳伦斯・奥立弗栩栩如生的演绎,孙道临先生生动传神的刻画,一个鲜活的哈姆雷特便呈现在学生面前。
总之,经典英语电影这一超文本形式进入多媒体课堂,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多姿多彩、声情并茂的教学元素,其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法企及的。在实施影视辅助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将是人们保守的教学观念。因为有人会觉得这种教学方法有“不务正业”、“浪费时间”之嫌。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人们的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经典电影形象生动的画面、精彩动人的故事情节及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使经典电影与文学作品选读有效整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及其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南昌,钟志贤.电影资源的教育魅力及其教学应用的关键设计[J].中小学电教,2005,(1).
[2]杨丽丽,张耀龙.从传统教学走向网络化的尝试性实践[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6).
[3]孙红洪.电影文学教学个案分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6).
电教媒体论文范文5
1.1仿真的学习环境,便于难点的理解
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它是一门综合的课程,是把日常会计工作中的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等等工作项目通过会计软件在计算机中进行操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办公应用软件知识和熟练的会计知识以及应用技巧。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好多的学习内容是必须动手操作的,是教师用语言难以形容和表述明白的。
1.2突破时空的限制,有利于资源共享
随着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好多教师的课件可以上传到网上供其它同事或学生浏览,共同分享。教师也可以通过和同事、学生之间实时地交换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
2、会计电算化教学课件的制作
2.1选择课件类型
根据多媒体CAI课件的教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2.1.1助教型(CAI)。此类课件主要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以在多媒体综合电教室或多媒体CAI网络教室大量运用,通过大屏幕显示器或投影机,由教师向全体学生播放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演示教学过程,进行标准示范。
2.1.2助教型(CAL)。这类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其经常运用于计算机网络教室或校园工作网站,由教师向学习者提出学习要求,学习者利用工作站的显示器进行学习。学习者从自学中获得知识。
2.1.3综合型(CAI+CAL)。这类多媒体课件具有助教和助学两种基本功能,其应用环境为计算机网络教室,既有示教的部分,也有自主学习的部分。目前,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中,这类课件应用得比较多。
2.2会计电算化课件的制作
Powerpoint2003是微软Office套件中提供的专门用于制作演示多媒体的投影片、幻灯片的工具。它几乎被所有计算机支持的多媒体教室采用。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我们选择的课件类型是综合型的课件。首先,文字内容使用Word2003来进行排版,然后将其在Power-point2003中转换成演示文稿。利用Powerpoint2003将财务软件制作成以文字内容为主、动画内容为辅的教学幻灯片。整个教学课件分为两大部分,即财会账务系统和财会报表UFO系统。在制作教学幻灯片时,要考虑财会软件的特点,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融会在一起;另外在幻灯片中还设置了动画、动作按钮以及超链接,这样在教学演播中使画面更加生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播,有利于学生学习。
3结语
电教媒体论文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注意事项 策略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诞生,“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语)。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在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但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新奇,一味追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造成了多媒体的“泛滥”,不但没有起到帮助解决教学难题、提高教学效率的预期目标,反而还分散了学生精力,浪费了备课、上课的时间。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正确、恰当,适合师生实际和教材需要。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不是手段的唯一性
一些老师一上课就离不开“多媒体”,有的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可见,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象、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毋庸置疑,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教学中,认为多媒体运用的唯一性,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的本身。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要有必要性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三、培养学生“语感”的内容不宜用多媒体
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和朗读。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时不宜用多媒体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五、培养学生“情感”时不宜用多媒体
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