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资源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资源计划范文1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简称ERP)沙盘仿真实验是瑞典皇家工学院KlaMellan于1978年开发的课程,在20世纪80年代初使用于我国高校的MBA教学中。目前,沙盘演练既是世界500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必备培训课程之一,也是欧美商学院的EMBA培训课程。ERP沙盘教学是在预设的市场环境和经营规则下,由一组企业进行协作和对抗的经营模拟。沙盘教学主要涉及企业战略、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生产运营管理、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资产投资规划、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协作与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企业的职能部门和管理操作流程全部展示在沙盘的盘面上,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模拟运作,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课程开始之初,全班按照每小组6名成员分成若干组,每组代表一个企业,组内成员分别担任总裁CEO、财务总监CFO、市场总监、生产总监、采购总监及财务助理等角色,共同经营企业。每个企业经过相同的初始条件和起始年经营后,进行自主经营,在完成6-8年经营活动后,最后生存下来的公司以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率两个指标分出胜负。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课堂主体;教师只在讲解运营规则和模拟经营初始年中扮演引导者角色,其他时候都是工作者和配合者。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学生在“体验—分享—提升—应用”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的,体验游戏的乐趣和竞争的残酷。为了实现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小组成员在模拟经营的过程中集思广益、交流合作,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升。
二、企业资源计划沙盘教学设计对农经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1.更新教学理念,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企业资源计划沙盘教学模式同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有很大差异,前者是学生在既定运营规则下,以小组合作方式模拟企业经营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配合者。一个团队由6名学生组成,每个人既各司其职,各个岗位之间又相互贯通。CEO是团队的总负责人,需要不断协调成员间相悖的观点;持不同观点的成员也要说服其它成员以获得赞同,最终的决策需要组员充分讨论后,服从最优决策,从而使整个团队获得更好的业绩。团队成员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辩论演讲能力;个体在服从的过程中培养了以大局利益为重的妥协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2.整合教学内容,提高自我学习和数字处理能力“企业资源计划”课程共48学时,其中理论讲解4学时、实训44学时。教师需要在课程初始阶段简单介绍运营规则,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掌握并具体运用规则。按照规则中市场开拓、生产线购买、产品研发、产品生产、融资、折旧等明确的规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涉及很多财务计算与运筹决定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课下自主学习,从而参照运营规则反复练习以实现科学规划和开源节流。学生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都要填写财务报表,包括综合费用表、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等,有助于锻炼会计原理实践操作能力与数字处理能力。在目标驱动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除了掌握财务知识,还会主动学习运筹、管理、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不仅在操作和学习中达到融会贯通,还提升了学习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革新能力的融合企业资源计划沙盘教学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在模拟经营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并通过亲自参与和操作体验来了解知识。在实训中,有的小组因为订单量过大而完不成任务,不仅被没收订单还遭受罚款,有的小组因为广告投放策略不对使得订单量减少且库存产品积压,此时,小组间可以开展合作,实现互通有无、互利互惠,这种权变思维方式不仅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总结和积累的经验。这些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开放度,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于任何角色、任何岗位及任何时候。
4.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文字处理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考核评价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企业资源计划”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经营结果和课程论文两部分,其中,经营结果的成绩占60%、课程论文的成绩占40%。经营结果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整体得分,包括经营过程中的违约情况记录、以利润和所有者权益为财务指标体现的经营成果;课程论文是以学生个体为单位撰写的内容,能够训练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基础办公软件操作能力。所有小组的经营结果按总成绩进行系统打分后,由组内成员进行二次分配,分值由学生本人、小组CEO及指导教师三部分打分组成,占比依次为20%、40%、40%。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有利于学生确立公正的衡量标准,从而客观地看待人和事。每组的CEO需要在课程考核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内容包括经营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组内成员的表现、组际之间的合作和竞争、课程考核方法和结果等;组员可以对运营过程发表个人意见,交流经验,既加深了课程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语
企业资源计划范文2
现代企业的电子商务管理是建立在资源计划的控制基础上,是由物料控制完成计划、有效的控制资源技术,合理的加深整体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实现有效化的企业整体发展过程。ERP系统是面向与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具有资源计划性的企业管理系统。通过对客户的相关需求,合理的结合企业内部的整体经营过程,完善企业供应链的资源控制效果。除了合理的认识企业系统的相关制造过程,保证企业的供销过程,加上财务的处理功能,完成企业整体管理功能。例如,企业质量的管理、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仓储控制管理、运输控制管理以及项目管理和市场管理。采用远程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管理、电子数据交换控制完成工作的动态模式控制,实现信息化的程序处理过程,完成系统的整体管理集成化。ERP的功能已经不只是应用于相关的企业管理,而是以一种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具有强烈适应性的,具有广发企业发展意义的网络系统管理系统。ERP的核心功能是应用与供应链的管理,目前的ERP系统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过程,加深企业整体的集中化经济运转过程,有效的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内部自动化运行过程。针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对企业、社会、国家进行有效的联系和管理,保证日常的管理联系关系,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从而加深企业社会的经济发展地位。具体来看主要分为ERP的系统是否可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管理要求;ERP面向供应链的管理中,对企业的内部重心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结构发展,ERP系统的应用管理和发展还处理较为初期的阶段,而对电子商务的整体技术支持和发展还没有得到优质的成熟;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与EC的集成化管理控制较低,造成信息后台管理环节疏忽,导致企业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流失的客户较多;加深企业管理软件系统的发展,采用自动化工厂完成企业信息技术网络的自动化管理控制,从而加深企业管理的生产系统控制。
二、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在电子商务市场下的状况分析
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中,B2B和B2C作为现有的商务市场交易平台,已经突破了整体地域的控制,挣脱了时间的束缚,打破了市场的壁垒,加深网络化、信息化的流动过程,简化传统模式下网络流程的有效方法控制,逐步的减少商务业务的中间环节过程,降低整体经济市场的交易过程成本,从而有效的加深企业的整体业务控制,企业的商业业务正逐步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电子商务的企业运营模式是企业内、外的主要运作方式,由于网络化的操作过程可以有效的缩短时间,保证合理的市场空间距离,合理的完善企业内部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工作业务管理控制,实现企业的综合性电子商务管理过程的交流。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得到了有效的拓展,获得了巨大的企业信息。传统的系统主要是依据电脑终端实现的系统使用,而电子商务是依据多样的技术方法,完成企业整体的对外接口,加深企业的整体数字终端数据控制,同时完善企业的信息系统化资源管理过程。企业内部的管理内涵得到有效地延伸和控制,除了针对原有的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和采购生产管理外,对企业的整体价值链路进行多环节、多角度的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模式的转变,实现企业整体供应链的有效控制管理,对企业的信息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实现新一代的信息系统生产和发展过程。
三、电子商务市场应用与ERP企业资源技术的有效整合和发展
1.ERP与电子商务有效整合的前提
加深供应链的有效兼容控制。企业通过对物流、网络化信息和物流管理完成企业的管理。信息流主要反映企业资金和物流的流向,对企业资金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认识企业中的供应链管理、物资流向以及资金流向进行合理的技术分析。企业市场营销通过对网络化ERP系统的软件管理和应用完善的掌握企业的客户相关信息,对企业市场的运营时间、地点以及客户信息进行合理的销量控制,加深销售速度的管理。通过对企业经营的这些数据的合理加工和有效化分析,加深企业市场中产品的有效化的预测过程,对企业的产品进行结果需求反馈,实现企业生产产品的有效化宣传,及时反馈企业产品生产情况和采购情况。对电子商务中设计的采购和销售情况进行控制,设立网络采购和网络销售两个部门,从而加深企业对于物资和资金的有效网络化控制,实现企业的出、入管理过程,从而完善企业的整体物流控制。同时对企业的整体组织结构和业务流进行有效的掌控,在网络模式平台下,加深客户订货、企业采购、商务运营的内部管理,实现企业收支的平衡和有效盈利。ERP系统对于企业的业务发展主要依靠决策数据的统计和查询分析、系统中的相关内容控制以及业务的有效实现过程。电子商务可以有效的加深作业产品的发展,实现采购和销售业务的综合性网络维护控制,保证市场化运营的发展过程,提高企业在市场运作下的口碑。加强企业的电子商务化应用过程,提高新型电子商务与传统运营销售模式的组合,实现既有电子商务的优势特点,又不遗失传统营销的优势特点的综合型电子商务新营销,这将是在未来的电子商务市场管理环境下的新型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
2.ERP与电子商务有效整合的相关要素
ERP与电子商务的有效化整合是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完成的,配合相关应用软件的模块完成系统的有效化集成过程。ERP系统采用采购、生产、营销、销售、库管、财务多方面的控制管理完成物流和资源的有效整合,电子商务中的管理、销售、采购以及资金回笼都结合在一起,构建起一个具有新型的综合性系统结构,从而实现多模块化、综合化的扩充接口。在实际的系统设计中主要考虑在销售过程中对于产品的库存进行合理的控制,防止产生增益造成销售不平衡,传统的市场营销和网络的营销模式数据都反应在市场营销管理部门,通过汇总市场营销的相关信息,得到适合市场发展的销售过程控制;将传统的采购与网络采购统一调配,合理的完成计划部与生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保证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过程;同时共享资源信息,对供应链的数据进行合理的资源数据控制;合理的掌握企业资金,保证企业收支平衡,对应收账款进行合理的财务管理控制,从而实现企业综合性财务管理的有效化。因此,合理的完善电子商务与ERP的有效控制,加深企业的物流、资金、网络化市场运营信息的统一化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管理数据统一性和完整性过程控制。
3.企业资源计算管理与电子商务的互联过程
在电子商务的控制管理下,出现了有B2B和B2C等多种运营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应用效率的有效控制完善B2B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样的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减少了交易的加价次数,降低了企业的最终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整体周转速度,保证了企业市场的整体运营成本控制,从而有效的拓展的快速发展过程,实现客户信息的有效化管理,有效的改善客户服务体系过程,增加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管理运营关系,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向具有现代化的、高效化的市场运营模式快速发展。设立合理的软件数据控制标准,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格式规定,确保相关管理信息的准确化和规程化;在ERP系统中完善软件数据的有效化提取过程,准确的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具有快速传递的网络发送模式,通过网络完成数据的准确保存和有效化存储过程,实现数据软件的有效化沟通过程。对数据的传输信息采用电子邮件传输的模式,大大的降低了技术劳动成本,增加了技术应用数据发送速度,有效的避免封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数据错误。
四、结语
企业资源计划范文3
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成本核算影响着众多相关者的切身利益。本文结合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现状及先进的信息应用技术,提出采用作业成本法和ERP系统综合核算医院成本。作业成本法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和ERP系统对于信息完善的控制会对医院的经营管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医院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ERP
一、引言
医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体系,需要科学的经营制度和管理手段来支持其正常高效的运转。为了实现更好的成本核算和监控,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成本核算系统。当前的医院成本核算远不能达到成本核算的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忽略了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一致性。为了能够更全面的进行成本核算,就必须打破科室的桎梏,将全部的资金消耗计算在内。根据实际受益程度对各个核算对象进行费用分配和成本核算,更有利于解决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不一致性。同时医疗服务业务流程复杂,层次多,涉及面广,这些无疑都加大了手工统计核算的工作量和难度,医院实现自动化显得非常必要。医院可以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以医疗为主的数字化采集和传输系统,这不仅对于医院的信息网络成本管理大有裨益,也能使其质量监控能力得到提高。在与财务系统共享数据的同时,ERP系统可以真正帮助各级核算员更好的完成数据收集和计算工作。因此,基于作业成本法和ERP系统研究医院成本核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与医院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或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对待,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医院没有将间接费用单独进行分析处理或是将其分到具体的科室服务项目,这就导致营业费用不能作为可用数据来进行决策分析。而营业费用占据医院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不将其考虑在内,势必会影响决策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了能够对医疗服务及病种进行合理定价,就一定要考虑管理费用。只有将管理费用费配到具体的科室、医疗服务项目和病种中,才能提高对其成本管控的能力。一般情况下,直接成本占医院成本的比例很小,大部分是间接费用。因此,正确地运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医院成本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医院发生成本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于病人享受了特定的医疗项目;另一部分是医疗活动对医院各项资源的消耗,例如医护人员的工资以及折旧费用的摊销等。这种分类能更清楚地划分医院内部各种成本的比例,从而更加准确地进行资源分配。因此,在医院核算中,作业成本法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医院作业成本核算的流程
医院成本核算的基本结构主要分为三级:医院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和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医院成本核算的级次最高,核算方法也最简单,因为在核算的过程中一般不会涉及到分摊成本的问题。其核算对象是医院,通过归结医院所有的成本费来计算总成本。科室核算成本是级次排名第二的核算类型,其现实意义在于快速找到医院的经营问题,其研究对象是各科室,通过计算各科室的总费用对其经营状况进行直观评价。最低级次的核算类型是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其研究对象精细到单个病种,计算单一医疗服务的成本。要想计算出间接成本,就必须先得到主要作业成本和辅助作业成本,其中由成本对象直接承担的成本是主要作业成本,其他的则归属于辅助作业成本。为了更好地进行第一级次的计算,将有关科室进行合理的分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其科室的不同,将其分为直接成本中心和间接成本中心两大类,间接成本中心包括一般辅助科室和行政科室等。医院可以直接计算出各成本中心耗费的资源,然后将其中的辅助部门成本分摊给各个成本中心。在分摊成本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步骤:一是搜集直接成本的原始数据。直接成本的来源主要有两部分,对于能够分清的成本费用直接计入,剩余的成本费用则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二是分摊后勤科室和辅助科室的费用。后勤科室成本费用的分配主要是根据其不同的耗用量,并采用一些特殊的分配方法来分配各后勤科室内部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辅助科室的成本费用可以直接在成本科室进行分配,药品辅助科室费用直接计入门诊和住院药房,并且根据门急诊人次、门诊各科收入及门诊药品收入金额、门诊工作人员数和各病区的病床数等来对各科室进行成本的分配。三是将行政管理科室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四是汇总成本费用。各直接成本科室的总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将医院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直接归集到各成本科室,另一部分是将各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不同的直接成本科室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成本分摊。五是完成第三级次,即各个医疗项目成本的计算,将直接成本中心的成本按照其属性分类分配到各个医疗项目中。
三、基于ERP的医院全成本核算实施框架
(一)基于ERP的成本核算整体构想
医院成本核算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搭建一个良好的成本信息平台,运用ERP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这一目标。ERP信息系统将系统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模块,并且搜集每一个模块有关成本对象的数据。这样不仅能保持数据和系统的一致性,还能以更低的成本收集到数据。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都可以通过ERP信息系统定期获得,甚至连一些经常变动的成本信息也可以及时更新。但ERP系统也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此时,采取多种成本核算系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二)ERP中各模块对成本核算的支持
医院ERP主要包括七个子系统,分别是设备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总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应付应收管理。这七大模块既相互独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图3展示了各模块间数据的流向。在ERP系统中每个子模块的主要负责内容和计算方法如下:设备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管理针对医疗设备的一系列工作,该系统接受从其他模块传来的关于医疗固定资产相关的设备信息以及维护和维修信息,其中小额维修支出将直接传入总帐模块,大额支出则直接参与折旧;采购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物资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固定资产模块与库存管理模块中的采购成本信息数据都是从该模块中获得的;库存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医用和一般物资的管理工作,该模块直接记录和管理各科室物资的消耗情况,可以得到各科室物资消耗的第一手资料,记录各核算单元在供应室领用的卫生材料费用,并将其费用计入总帐模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其中包含固定资产自采购至报废的全部信息,该模块中的数据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固定资产成本数据、资产清查数据及折旧信息;工资管理系统记录所有职工的工资、福利等信息,并将其汇总传入总账模块;总账模块汇集所有其他模块(包括公共管理费用)的收入和支出数据;成本核算模块根据成本作业动机详细分摊由总账模块传入的所有明细成本数据,以完成医院的成本核算 。
(三)基于ERP的成本核算系统
所有必要的一手数据都可以通过ERP总账管理模块获得,并将其全部传入ERP成本核算系统。得到必要的成本数据后,就可以利用HIS成本归集系统对明细账进行归类整理。在进行成本核算中,制定出合理的分摊标准,即根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配不同的权重比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探讨相对复杂的科室核算和医疗项目核算,图4展示了医院成本核算中二、三级成本核算的整体流程。
参考文献:
[1]李红:《医院成本核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王柳花:《基于ERP的医院成本核算研究》,同济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资源计划范文4
1、电力物流管理效率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1.1电力物流管理效率的定义
广义的电力物流管理效率是指电力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投入和产出所成的比例关系,是应该具体到某个电力单位或企业,也就是研究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广义的电力物流管理效率概念应当与物流效率在量上保持一致。狭义的电力物流管理效率是指物流管理活动本身所消耗的成本与物流活动所产生的收益之间形成的比例关系。本文所定义的电力物流管理效率是指广义的电力物流管理效率。
1.2电力物流管理效率的特征
1.2.1电力物流管理效率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电力物流管理效率的多样化特征主要体现在物流管理效率的形成条件、构成因素和社会作用等方面。在构成因素上,电力企业的领导和员工通过物流管理劳动获得了预期的劳动成果。在形成条件方面,电力物流管理效率的形成条件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苛刻,这与电力物流管理过程中各关节之间的交叉联系具有莫大的关联。在管理效率的社会作用方面,电力物流管理效率的提高不仅作用在电力物流效率、电力企业的发展方面,而且可进一步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的进步,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
1.2.2电力物流管理效率的集约化特征
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领导力和科技等多個方面。电力物流管理效率的提高,与物流管理者的领导力、知识水平和决策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代电力物流管理环境复杂且因素多变,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可以优化管理环境,抽象繁杂的因素从而降低物流管理决策的不确定性。电力物流管理效率的集约化也表现在物流管理相关对物流信息的挖掘、抽象、归类,从而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1.2.3 电力物流管理效率的综合化特征
电力物流管理的过程是一种全面的、综合化的过程,涉及到储存、运输和订单方面的管理,围绕着运作、财务、销售三个基本职能展开。综合化特征主要体现在效率关系、效率责任以及效能等方面。为了提高电力物流的管理效率,必须把各种效率关系综合起来加以全面性的综合考虑,而效率关系和效率责任的综合化最终主要体现在物流管理的效能上,主要包括组织效能、人员效能、运作效能以及决策效能等各个方面,这种管理效能的综合化已经成为提高电力物流管理效率的根本。
2、影响电力物流管理效率的因素
2.1电力物流管理制度
2.1.1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可提高电力物资管理水平
物资管理涉及物资到货验收、物资入库验收、物资保管保养等多个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的落后不仅会导致货物堆放不规范,错发、漏发、丢失物资材料等现象,还会导致工作流程的延迟、失误。合理的电力物资管理标准以及物资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各单位、个人的工作内容和流程,节省整理仓库、盘货的时间,使得从物资采购计划到物资出库的各项工作,责任到部门、细化到人。同时,也使物资管理科学化,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2.1.2管理制度的规范性能够有效降低电力物流成本
电力企业的物流成本主要是指电力企业在进行生产、采购和销售等与物流相关活动时所产生的成本总和,主要包括存货持有成本、运输成本、批量成本、仓储成本、订单处理及信息成本、缺货损失、采购成本、IT成本以及其他相关的管理费用。在我国,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中较大的一部分便是物流成本。因此,建立合理、规范、有效的物流管理制度,通过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手段和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电力生产、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物流成本。
2.1.3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可以进一步加强电力供应链的一体化
电力企业的物流一体化发展可以吸取电力公司内部各供电公司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所积累的经验、技术、设备资金、信息资源、人力以及物资储存等方面,各公司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从而形成一体化的网络化管理系统。这样,可以提高电力系统中的资源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埋没成本。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整合供应商资源,形成大而稳定的供应商网络,通过规范供应商的考核制度,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供应商进行管理,能够有力保障供应商的供货价格、供货质量以及供货速度。
2.2电力物流基础设施管理
电力物流基础设施资源的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是衡量与评价电力物流能否持续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电力物流管理水平的一个标准。电力物流基础设施在其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弊端,具体表现为:宏观规划性不足,缺乏全局性的考虑;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导致了供需环节之间的脱节;资源整合程度不足,重复性的建设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土地利用率较低,大量占用土地不利于城市的发展;交通运输效率较低,缺乏合理有效的组织支撑等。
2.3电力物流信息化建设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应当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开展基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实现电力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共享以及有效利用,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具体而言,价格查询、网络招标、资料收集、信息共享和数据传输等运作均要依赖于计算机的使用,而对于物资的检验、采购、发放、储存、现场管理以及招标管理等各环节中的服务都应当以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的支撑平台。
企业资源计划范文5
关键词:企业资源;中小企业;国际化
1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通过以往文献分析发现,资源基础论是研究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重要角度,其核心观点认为企业成功国际化的原因在于其独有的资源,这种资源具有无形性并且难以模仿[1](国外学者Wernerfelt,1984)。本文将从资源基础论出发,探索中小企业内外部资源对其国际化程度的影响。
1.1中小企业内部资源与其国际化
①企业家国际经验。企业家的国际经验是企业的宝贵资源,其一,具有国际经验的企业家更了解海外文化,熟悉国外市场需求;其二,他们更加清楚海外投资的机会与风险,能帮助企业在国际化的路途中少走弯路;其三,其拥有一定关系网络,可以帮助减少企业国际化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综合所述,提出假设1。假设1:企业家的国际经验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有正向影响。②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推出新产品的能力、开拓新市场的能力、优化企业内部结构的能力。其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会使产品的更新换代与国际市场需求高度匹配,使其国际销量增高;营销投入会使企业更有效的开拓海外市场;优化企业结构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使其在国际市场中具有比较优势。综上所述,提出假设2。假设2: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有正向影响。
1.2中小企业外部资源与其国际化
①企业的制度环境。企业所获取的资源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而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又会影响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国内学者茹璟[2]等(2015)认为,制度环境对企业的国际化选择有正向影响。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制度环境不尽相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政府所能支配的资源相对较少,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自己所需的资源,使其更容易国际化。综上所述,提出假设3。假设3:企业本国的制度环境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有正向影响。②企业的关系网络。国外学者Buck(2013)通过对意大利中小企业研究发现,企业外部网络对其国际化有正向影响。国内学者郑准[3](2009)认为,企业外部网络对企业国际化发展有推动作用。外部关系网络的建设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可以帮助企业抓住更多国际获利机会,更有效规避跨国经营带来的风险,并得到更多的信任以及良好的声誉。综上所述,提出假设4。假设4:企业的关系网络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有正向影响。
2实证分析
2.1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中国海关进出口名录》,从广东、江苏、陕西等13个具有代表性的省市中随机抽取中资背景的中小制造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取得联系后,发放调查问卷。对于中小企业的定义,本文结合我国以及美国、欧盟等的标准,将其为员工人数500人以下的企业。本文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问卷152份,有效问卷133份。
2.2变量说明
①因变量。企业国际化程度(Int),国外学者Hitt等(2006)指出,国际化程度可以从国际化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来测量,但鉴于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多处于国际化初级阶段,因此,用企业国外销售额占比来衡量。②自变量。企业家国际经验(Exp),通过企业家是否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来衡量。企业创新能力(Inn),通过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占比来衡量。企业本国制度环境(Env),用市场化指数NERI(樊纲,2011)来衡量。企业外部关系网络(Net),用企业合作伙伴的数量来衡量。③控制变量。企业年龄(Age),企业成立时间越久,发展的经验就越丰富,更利于企业的国际化,本文用2015减去企业成立年份衡量。企业规模(Size),企业规模越大,可获得的国际化资源与可承担的国际化风险越多,对企业国际化有正向影响,本文用企业的员工数来衡量。
2.3实证检验
为检验假设,本文建立模型如下:Int=α+β1Exp+β2Inn+β3Env+β4Net+ε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企业资源与中小企业国际化程度具有相关性,并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具有可靠性。企业家国际经验、企业创新能力、制度环境、关系网络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有正向影响,假设1~4都得到了支持。企业年龄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有负向影响,说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已不是渐进式的发展,并且越晚国际化就需要克服越多企业前期国内导向的“惯性”。企业规模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不是靠企业的规模优势,而是靠企业本身具有的独特资源。
3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论,分析了企业资源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其中,企业关系网络的影响最为显著,这是由于关系网络的成熟发展带来的是更多的国际信息,可以提高企业适应国外环境的能力。企业家国际经验的影响也颇为明显,这是因为企业家海外工作学习的经历会给其带来更宽广的视野,更透明的国际信息,使企业具有国际化倾向。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有一定影响,只有不断进行产品的更迭和开拓新的市场,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制度环境的影响较小,但市场化程度更高地区的中小企业比较低地区的更易国际化,不仅从回归的结果中可以证实,也可以从样本数量中看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多处于初级阶段,要想更多地获取国际化带来的好处,企业需要更深入地参与到国际市场中。一方面,可以鼓励中小企业建立成熟的外部关系网络,充分利用网络的分享机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国际信息,获取更多的获利机会,并且可以利用关系网络充分带动企业的学习精神,提高企业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不断提高国内的市场化程度,并且给予我国中小企业更多的政策倾斜,使其更容易获得财务以及其他资源。
参考文献:
[1]WernerfeltB.Aresource‐basedviewofthefirm[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5,15(3):171-174.
[2]茹璟,王欢,任颋.资源能力与制度因素对民营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的影响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7(2):1-12.
企业资源计划范文6
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独特的文化方式能够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本文研究了它的含义,构成、作用,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了理论研究。文章探究了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并且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提出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企业根据既定战略目标的指引,借助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绩效考评、企业招聘、员工激励以及薪酬管理等诸多措施,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达到企业发展目标。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关注员工的价值和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发挥企业文化的巨大引领和导向作用。
1 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引领作用
1.1 企业文化的含义与内涵
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才会实现它的经营以及发展目标,所以有必要先要求全体员工尽可能地把握以及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概况以及发展目标。然而,从市场经济背景下来看,企业的全体员工从不同地方来,而且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行为方式等有着大大小小的区别和差异,这就会造成不同员工间的相互隔阂,从而对企业实现自身的总体目标产生不利影响。为尽可能地保证日常经营、生产以及管理,从企业内部来看,肯定会制定和实施要求企业中所有员工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有效地提升和增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生产水平以及经营利益,这就是企业文化。它是在经营发展企业时逐步打造出所有员工能够认同及自发遵守、体现出本企业特色的经营准则、价值观念、发展目标以及企业精神的总和。
1.2 企业文化的组成
首先是和企业有密切关系的行为准则以及价值理念;其次是因不同员工进入企业而带来的价值理念、社会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它自身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确定了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模式。以这种共同的企业价值观为前提和基础,企业所有员工会尽可能地进行团队合作。在企业发展以及壮大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并没有直接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以及成功,然而它却是最有持续性特征的决定性要素。假如企业想获得巨大成功,就必须要关注下列三种要素:良好服务、优质产品以及厚实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服务品质以及优质产品的源头就来自于企业文化。假如企业具有厚实的文化底蕴,意味着它关注每个员工的贡献和价值,注重他们的应有权利以及人格尊严,尽可能地使用可行性强的方式,激发广大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以自身优良专业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1.3 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引领作用
企业文化塑造了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在此过程中,它也能够行之有效地提升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水平以及质量,重点体现在下列三方面:第一,企业文化有着强烈的凝聚作用。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大量企业很难留住优秀人才,假如这些企业具备了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够打造出优良的人际关系以及和谐度较高的组织氛围,员工能够在优良氛围中进行生产和管理,尽可能地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以及满意程度,企业强化了自身的凝聚力,从而留住优秀人才。第二,企业文化有一定程度的激励效果。从企业文化来看,企业精神是重中之重,也是员工在进行工作时慢慢地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趋向以及共同价值取向之和。打造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形成合理和谐的企业精神,激发广大员工以积极向上、不折不挠的状态开展相关工作,强化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更好地维护企业利益,助推它们实现长远发展,符合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取得的理想效果。第三,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广大员工的言语和行动,使得他们更好地遵守企业的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2 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构建
2.1 构建选拔衡量人才的统一标准
在企业招聘过程中要聘用能够在企业中实现个人价值的雇员,他们不但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还必须认同本企业的价值理念。企业不但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理想场所,而且也要求企业实现自身价值。在二者相吻合的情况下,方能确保个人行为符合企业的总体利益。从有关研究来看,人们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个工作岗位,而且还关注它的企业文化能不能适应个人价值观。所以,在企业进行招聘的过程中要关注应聘者的工作能力,还要确定好自身的价值标准。
2.2 培训员工时注重培养企业价值观
在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员工培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员工的态度以及努力程度,关系到人力资源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以及范围。培训能够改善雇员态度,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当前,不少企业在培训员工时仅仅强调提升员工技能,不注重培训企业文化的内容,从而造成了企业耗费了巨大精力培训的高水平人才跳槽到其他企业去了。假如以企业文化视角看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培训员工时不但要强调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关注他们的长远发展。通过在培训中强调和教育企业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向心力以及凝聚力,使得企业能够真正地留住人才。
2.3 构建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当前来看,企业能否成功地实施人力资源管理,重中之重是企业能不能提升员工工作能力的发挥,开发他们的潜质。激励机制要能够行之有效地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合理高效的激励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绝大部分员工的需求,在此过程中要高度关注员工评价工作,优良的评价活动变成了激励的主要内容。企业在总体文化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评价活动,企业的价值观以及总体机制决定着激励机制的实效性。所以,对企业而言,要尽可能地构建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这样能够高度关注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对他们进行相应嘉奖以及职务晋升,打造优良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周莉.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李卫锋.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22)
[3]聂强.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