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心谈心活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心谈心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心谈心活动范文1

关键词:创新 活动 体育 教学

一提起创新,人们往往把它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联系起来,事实上这是一种误会,我们说的创新,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在充分开发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去掌握对他而言是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正如布鲁诺所说,学生的这种发现与发明创造相比,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程度。因此学生经常的、系统地受到这样的教育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不断增强,为将来成为“创新型”的人才打下基础。体育教学的创新,应着眼于融音、体、美于一体,加强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着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汇多种灵活的、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于课堂,如:“体育游戏”教学法、“快乐体育”教学法、“自主体育”教学法等等,与活动能完美的结合。

一、创新应立足于日常的教与学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提供创新的机会,选择创新的激励方法,鼓励学生去创新,从而获取良好的教育效果。如若不然,则人云亦云,循规蹈矩,毫无突破。如:体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素质和学生的反应能力,可编制一个“攻占敌营”的竞赛活动,学生在竞赛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完成判断、快速奔跑、躲闪、攻占等动作,在此竞赛活动中,为了取胜,有的组在派“兵”上本身自己就做了调整,而个别上陈的“兵”在进攻动作上又进行了创新加上了“转身”和“跨步”动作,为取胜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此时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对此做法进行讲评和表扬,激励学生主动创新,增强创新意识。

二、创新应立足于知识的转化和运用

在教学中应注意考虑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定向思维,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宽思维空间,不断的改变思维方法,即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方法,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使原有的知识得到升华。如:在体育教学中“前滚翻的学习”,以往教学是教师示范——讲解——强调注意问题(双腿用力蹬、抱腿及时、团身要紧等)——学生练习等。为培养学生的灵活的思维能力,首先提问:同学们你有什么办法才能更好地完成动作?这时,一个篮球从教师手中抛出在地面向前滚动,学生有说:双脚用力蹬地向前滚得快些就能完成;有的说:团身紧一些像球一样就能完成动作;此时,老师又用叠起的垫子放到另一个垫子下面,使一头高一头低,同学们见了有的说再垫高些动作就更好完成了,又有同学说不如用手推他一把帮他完成等等,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都说出了他们很好的意见,最后老师进行了总结,并采用同学们提出的好的建议,使得本教学内容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圆满完成。

三、创新教育应立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灵活的学习方法是知识巧妙运用的结果,对扎实可靠的基础知识的运用,是营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可靠保证。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新知识,新的教学内容都能以活动的形式来传授,特别是基本的要领和技术动作,就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体会才能掌握,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更好地掌握今后所学的新知识,提高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如:对推铅球的学习,原地侧向推铅球是基础,只有牢固地掌握了它,才能把后面的侧向滑步推铅球以及背向滑步推铅球逐步掌握。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老师就必须做到教学上有创新,只有老师不断的创新,不断地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学生才能不断地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创新应立足于活动、兴趣和能力的结合

交心谈心活动范文2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然而,由于心理活动课开展的时间较短,尚未建立起科学的课程体系,教师不知道学生已经学过什么或学习的程度如何,这极易导致不同年级间辅导主题的“撞车”,所以经常听到学生说“这个我们已经上过了”。同时,主题的重复也导致了活动形式的单一,同一个主题基本上都是采用某几个“经典游戏”,而某些活动更是成了“万能充”,所以常常听到学生抱怨:“怎么老是玩这个游戏,真没意思。”因此,即使设计得再好的心理活动课,在多次重复下,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负作用,引起学生的厌倦。

心理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性问题为主要内容,教师应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选择相应的主题和活动形式。

人际关系历来是心理活动课的一个重要主题,而亲子关系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往不论是小学还是初高中,亲子关系都是心理活动课的热门主题之一,但是目前各年级阶段的课程设计几乎没有区别,在主题的选定上,小学是感恩,初中是感恩,高中还是感恩;在活动形式上,都是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或《天亮了》,讲述地震中母爱的故事,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等。这样的课程设计,第一次能够引起学生心灵上的触动,但是第二次、第三次……就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尤其在小学上过之后,再给初高中学生上,学生会觉得这些活动很幼稚。

为了摘掉心理活动课“花架子”的帽子,使它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亲子关系中的发展性问题,就必须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一、小学阶段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权威表现出绝对服从,对父母非常依赖,认为必须听父母的话,该阶段的亲子关系承接着幼儿时期的依恋。因此,在主题的选择上,应该着重加强亲子之间的依恋,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并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如“我爱爸爸妈妈”。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追求自主,有时会表现出一些逆反行为来表明自己“长大了”,同时,他们的观点采择能力有所发展,逐渐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反应。所以小学中高年级应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正确看待和积极应对父母的唠叨,如“啰嗦——爱的心结”。

在操作上,小学心理活动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实施原则,即强调活动性和情境性,让学生尽量动起来,而游戏是让学生“动起来”的最好方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难以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而游戏恰恰在具体经验和抽象思考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在实践中这种操作形式也是小学生最喜欢和最易接受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上使用的游戏,应防止照搬成人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现成模式,教师应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和开发一些符合小学生特点、充满童趣的活动,例如歌曲接龙、“动物全家福”、“让爱天天住我家”、“千千结”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设计一些亲子游戏,邀请家长一同参与。

二、初中阶段

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自我意识高涨,生理上的变化和成熟,使他们在心理上也认为自己长大了,可以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希望父母给予他们完全的尊重和信任。强烈的独立意识使他们不愿听取父母的意见,把父母的关爱当成是约束和禁锢,常常处于一种与父母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同时,他们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不愿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使亲子之间的矛盾更加难以化解。因此,青春期是亲子关系最为紧张的时期,如何解决亲子冲突是该阶段的发展性课题。此阶段的心理活动课应注重引导初中生走出“自我”,让他们尝试从父母的角度来重新看待父母的行为,并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主动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设置有针对性的主题,如“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三、高中阶段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这种独立性要求与初中时期有所区别,它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反抗性成份逐渐减少。另外,高中生的观点采择能力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一个人的看法和观点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该阶段的心理活动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理解和接纳父母,掌握必要的亲子沟通技巧,认识到自己在建立和谐家庭中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去承担责任,如“我爱我家”。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迅速发展,所以该阶段的心理活动课要注重体验、讨论与分享,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讨论与分享,使学生在分享体验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观点采择能力,学会换位思考。

相比之下,初中心理活动课的操作要求更强的体验性,例如,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或心理剧表演,一个表演父母,另一个表演孩子,然后分享自己的体会;而高中心理活动课则更加强调讨论与分享,可以通过一个切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直接切入到亲子冲突当中,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交心谈心活动范文3

一、主题专一而有针对性 

心理健康课的主题应是专一、有针对性的,灵动但不盲目,尽量不在一节课中出现多重主题,否则教师在备课时会目标不明确,实践中也会出现课堂脱节的现象。我曾经上过一堂《心中的小秘密》的心理辅导课,我对这一活动主题深有感触。我做过多年班主任,经历了孩子们在小学各个阶段的变化,也发现了不同阶段孩子们所存在的问题。“问题多了,有的问题也就不算问题了”,很多班主任们会这样说,特别是一二年级孩子们间会闹些小矛盾,这是必然的。然而到了五六年级,孩子们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的积累,年龄的增长,使他们看起来便有了很多的对大人而言不是秘密的“秘密”,但他们却看得很重,作为老师的我们就不得不对他们的“秘密”加以重视。于是在教学时,我首先设计了热身暖心活动——课前调查统计班上学生对小秘密的处理方式,让学生尽情表达。在“神奇的树洞”这个环节,我在讲故事的同时呈现PPT,将学生带入情境中,然后分组讨论:你愿意说出你的秘密吗?为什么?在“分享秘密”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进行选择:①分享给老师;②分享给同学;③分享给家长。在秘密分享时,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分享秘密的轻松、愉悦之感。活动至此,学生心灵的情弦已被拨动,情感的洪流已达到。 

二、主题范围小而内容实 

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避免主题范围过大。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确定主题时,没有认真考虑主题的范围和课堂容量。主题范围大了,教师可选择的内容、形式也就多了,这样看似内容丰富,但在实际教学时,容易导致教学的各个环节蜻蜓点水,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心理辅导任务。我曾听过一位新教师的课《情绪万花筒——喜怒哀惧》,一堂课四十分钟,常见的“喜、怒、哀、惧”四种情绪都要渗透,教师带着孩子们一一分辨,还未深入探究这种情绪及如何化解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急着去了解另一种情绪,结果在下课铃声响起时辅导任务还未完成。这位新教师本意是想面面俱到,結果适得其反。如果这位教师能缩小主题的范围,如:“愤怒来敲门”“将快乐进行到底”……一节课了解一种情绪,从“认识情绪”到“合理调控”,再到“巩固强化、拥有健康快乐的情绪”,一课一得,那么,学生在每次心理辅导活动过后都能豁然开朗,真正起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三、主题贴近生活而有深度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其行为表现也会不同。作为一名心理辅导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明晰他们的认知水平、困惑及其共性与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密切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做课前调查,或根据学生来信选题,都是了解学生心理的好方法。例如:通过课前调查,我得知我们班的几个学生最近情绪很低落,于是设计了“我的情绪卡片”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出现不良情绪,我会……”教师耐心地挖掘、引导,让学生把负面情绪装入“情绪垃圾桶”;又如“朋友,别让误会使我们分开”是针对“悄悄话”信箱中朋友之间因为误会导致友谊破裂的问题。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对同伴交往的技巧进行辅导,使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我反省和与人沟通,以恰当的方式来处理误会。 

参考文献: 

[1]霍宁.关于心理活动课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育,2010,(12). 

交心谈心活动范文4

关键词:少先队员;心理健康教育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合到辅导员的教育理念中

中队辅导员在少先队的工作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学校里,中队辅导员一般是语文、数学老师居多,在平时的教学中和学生接触的机会多,同时对学生的了解就多一些。这样中队辅导员就能及时的掌握少先队员的心态变化及心理特征,从而有计划、有步骤的制定实施心理教育方案,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少先队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单纯的靠说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必须结合活动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活动中切身感受,如参观教育基地、开展主题队会、文娱汇演、看电影、游览山水等,实现寓教于乐,在了解社会的同时也认识自己。所以说,中队辅导员应该掌握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理念,为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教育做好扎实的基础。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少先队活动有机整合

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并不代表全部。只注重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使其获得全面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要积极的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借助少先队本体性活动,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少先队自身的、常规的、基础的教育活动即为少先队本体性活动。针对本体活动中的一些积极有利因素,适时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师节到来之时,少先队开展感恩活动,学校大队部并不是强制性的下发活动任务,而是将活动的主动权利交给学生,调动队员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全身心的投入,感知整个过程。 具体活动过程如下:在节日到来之际,利用小喇叭广播站宣传有关师爱、敬师等题材的内容,并且发出倡议,征求活动方案。然后将学生们提交的创意再反馈给全体学生,让孩子们根据平时的点滴选择出最能体现自己情感的,最符合自己的性格和心理活动方式的方案,如: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班刊、制作“感恩教师”的卡片、书写“感恩的书信”以及开展“学会感恩”为主题的心理活动课等。活动结束后,综合学生的日记及家长的反映评选出“感恩之星”。这样的做法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参与了活动的整个过程,并且用心感受了老师的辛劳、体验了关爱,同时在活动之后不时的引导孩子“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等等。使学生变得孝敬、懂礼。

“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是目前少先队活动的一条主线,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在雏鹰争章的过程中,把活动过程看得比结果重要,引导队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心理体验,理解成功的艰辛与快乐,感受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乐趣,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培养健全的意志品质。开展“一帮一”活动,通过与残疾儿童的手拉手,与学困生手拉手的活动,市队员们在特殊的人际交往环境中,体验友情、爱心,体验不同的生活态度,从而培养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日常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中,不间断的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健全学生的意志品质,逐步的完善个性品质,获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群体与个体的磨砺中得到自主教育,促进健康发展。

(二)利用主题队会功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好的教育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助于他们在亲身实践中自我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他们耐心、坚强、勇于战胜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少先队组织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是主题队会,通过开展主题队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外在的灌输教育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结合,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以开展艺术活动为突破口,陶冶学生的情操

根据儿童天生爱跳爱玩的特点,我注重从开展艺术活动入手,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在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促进了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领域”中找到用武之地,促使学生个性发展,我组织中队辅导员在班队课上举行“特长展示会”或“小能人露一手”等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舞台,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进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为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服务。

2.通过各种活动,优化学生的心理品格

我组织中队辅导员在班级开展了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班队课以及其他系列感恩活动,如:“老师,我想对你说......”、“感恩书信”评比等等。正是在这种情感的体验和交流之中,孩子们长大了,他们懂得了爱是什么,学会去关爱别人,同时体验到了爱与被爱的快乐。爱也由此得到了无声的延续。在学校开展的“我最宝贵的―一个需要被关爱的世界”活动中,学生们纷纷走出校门,来到那些需要被关爱的贫困学生、孤寡老人身边,走进他们的生活,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写成调查表在主题队会上作介绍,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会后学生们捐款捐物非常踊跃。虽然可能只是一两元钱或只是一把尺子一支铅笔,但都代表学生们的心意。这让学生学会同情、关心他人,从而培养其完整个性,高尚人格。

通过主题队会活动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淡化了教育痕迹,却深化了心理教育的效果。

(三)开设一些特色栏目,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为了更好的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师生中,学校组织开设了一些特色栏目,栏目由教师辅导学生负责完成,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定期由辅导员通过校园小喇叭栏目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健康常识、解答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探讨关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心理体验等,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广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每周一的班会上,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心灵互动,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方面有什么烦恼和困惑可以通过书信形式与老师沟通交流,获得心灵的诠释。

在黑板报的区域留有专门的“心理健康专栏”。在板报中刊出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及学生之间争论和认识最多的问题。让每个队员结合同伴之间平等关系提出各自的解决办法,并利用队会时间做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出全面、公正、可观的结论。在讨论中让学生逐渐明白道理,有所感触,得到教育。

交心谈心活动范文5

一、活动教学策略

活动教学策略的制定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活动主题的定位

主题是活动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必须对主题定位,即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了解什么,理解什么,能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质、能力和意识。主题的确定要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以便激发学生的情趣,从而为以后的地理学习做铺垫。

2.活动情境的创设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去活动,营造一定的活动环境和氛围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此过程中做了如下努力。

(1)设置问题,构建探究学习的活动情景。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系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学习心理,从而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没有按部就班地讲述课本上的知识,而是直接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改造黄土高原?”学生惊奇地问:“老师,你让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我说:“那当然,这是一个对许多专家都有挑战性的历史性问题,你们为什么不思考一下呢?请大家查找资料,分组讨论,下节课派代表发表本组的见解。”质疑和讨论声在教室中“爆发”,学生的手放开了,脑子也放开了,他们比成年人敢想,有时想出了成年人也不敢想的想法,不管他们的见解是否合理,但他们的智力和想象力超越了课本,超越了老师,学会了独立自主思考问题。

(2)实验操作,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景。

动作的操练直接影响思维的发展,在进行抽象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一些实验操作,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独立操作,体验自主实践的乐趣。如在学习《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时,学生按活动要求制作地球仪,并独立观察、操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对抽象知识理解得更深刻、透彻,并为下一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3)勇于实践,构建学用结合的活动情景。

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与地方职能部门联系,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际的工作中。如我校与土地局、园林局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参与他们的工作。在交流中,学生了解到影响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的诸多因素,在对一些即时问题的解决中逐渐激发了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活动形式的组织

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可视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个体活动必须贯穿在活动的始终。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探索和研讨。班级活动是活动开展的起点和归宿,教师的调控、点拨和学生的集思广益,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更加理解。

4.活动过程的调控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在个性、认知、基础和兴趣等方面存在着普遍的个体差异。[1]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调控应该像渔夫一样,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活动教学的课堂是一个充满变动的课堂,会不断产生新矛盾和新问题,也会出现新转折和新的教育契机。教师要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迅速地对课堂教学调整,对所出现的问题做出反应。

5.活动结果的评价

活动结果的评价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成效的标准。教学评价活动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力求抓住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核心素质,以及活动的主题。

二、“活动”教学过程中应正视的问题

1.活动应具有选择性

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不必将每个活动都展开,对不涉及课堂主要内容的,可以适度留给学生课后思考;对与课堂所讲的主要内容关系紧密并涉及实际生活的则应认真引导学习。

2.明确教师的角色

教师将不再是“专家”“讲师”和“教授”,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培养者和引路人。教师应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3.协调好两方面的关系

一是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关系。二是学生与活动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就是学生所掌握的不同认知过程水平的知识[2]。一个成功的活动安排,结果必然是给予学生启迪,丰富学生对所学原理、规律的感性认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活动教学,把握好活动过程的操作环节,灵活地处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品质。

参考文献:

交心谈心活动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创新与实践;探讨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以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地改正错误,用正确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研中,教师应组成教研小组并推荐一名比较优秀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及时召开教研会议,调动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使小学数学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探讨、不断的创新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及其数学认知能力,发挥自己最佳、最理想的教学水平,给学生提供一个最好、最优质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一、创新小学数学教研内容,有效教研

传统小学教研活动是死板、乏味的,还没有实质、有效的教学内容,就是因为这样,学生无法实现自我的数学学习目标,教师无法有质量地完成数学教研,因此,创新教学的实施势在必行。(1)教师应做好教学备课,明确小学数学教研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学。(2)小学教师应细心、认真,对每一个小学数学问题都做一个充分的分析,把握好数学问题细节的处理。同时为了淡化“一人读,众人听”形式单一、呆板的学习模式,我们强调“个人自读,小组讨论,大家交流”等形式多样的互动学习模式。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对于这一知识的教研,会遇到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是教师无法用言语传达给学生的知识,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探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感悟、理解数学细节问题。同时,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与其他教师一起商讨教研方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教学素养。

二、改革小学数学教研模式,开展教研活动

传统小学数学教研没有针对性、也没有集中性,以至于一整节数学课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有效性都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小学数学教研模式,成立数学教研小组,教师组长组织教师合理分组,要求每一个数学教师管理好自己的教学备课,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起来,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研氛围。例如,在学习“乘法笔算”时,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相互探讨,商讨出适合小学生有效学习、探讨数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增强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力及其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如,教师在对乘法探索规律进行教学时,直接、明了地给学生展示乘法规律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掌握其内容的力度也不充分。针对这一情况,教研组长应及时召教师开会、探讨,研究进一步的教学方案,引导小学教师找到正确、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更好地发展。

以上内容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与实践,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效率地教学,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知识,以此,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与质量。总之,小学数学教师重视教研活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对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及其教研活动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兰菊.小学数学教育心得[J].学周刊,2012(30).